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1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2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3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4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5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6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7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8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9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10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11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12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13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14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15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16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17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18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


Slide 19

文字取材:何权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验:你的本意是好的,但表现
出来的行为是错的。你并非存心说出那些话,或
者你也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那样
做。当你沉静下来,才觉得不妥,甚至后悔不已。

其实,人本来就常会处在『无意识』的状态,犯错是
人之常情,即使头脑清楚的人,也会做出一些『胡涂
事』。所以一些先哲大师们才会一再提醒人要慈悲宽
恕,他们知道人或许会犯下恶行,但人的本质并非邪
恶,而是『无意识』。

过失,是行为的结果,不是动机。当
你真正了解之后,对别人的『无心之
过』,自然也能宽容释怀。

举例来说,你在路上遇到邻居,你跟他打招呼,没想
到他竟然视若无睹。你也许会想:『我有那里得罪他
吗?』或『他可能不喜欢我。』或『他根本瞧不起
我。』并为此感到不悦。但如果我告诉你:『他是因
为家里发生事故。』你还会感到不悦吗?

你的父母对你发脾气,你也跟着生气。但他们为什
么发脾气?如果我告诉你,他们其实是因为害怕。怕
什么呢?他们怕你有危险、怕你受伤、怕你受骗、怕
你没前途、怕你养不活自己……。他们不是『责怪
你』,而是『担心你』。你还会耿耿于怀吗?

愤怒与厌恶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行为上,而
不是建立在他们的动机上。有人伤害你,你
就恨他们。但他们为什么伤害你,你了解吗?

我记得年幼时曾见到一只狗被车撞,我跑上前去
想帮那只狗,没想到一靠近,狗就咆哮起来,我
还差点被咬。『真是狗眼看人低,不知好人心。』
直到我长大后才明白,动物受伤后常会有这种反
应,这才让我对狗的坏德性释怀。

当人受伤之后,也会像狗一样反应。有人攻击你,
对你恶言相向,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某处受到打击、
羞辱、排斥或伤害。当你看得越深,就能越了解。

哲学家班尼特说得对:『我们最主要是根据自己的意图
来看自己,这是别人看不见的。然而在看待别人时,我
们主要是根据他们的行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全部。』
怪不得人们会有那么多误解,以及对人难以谅解。

当然,要能站在别人的立场并不容易,必须有一
定的成熟度。就像这则笑话:
小丁丁:『妈妈,你看那个人没有头发。』
妈妈:『别这样说,他会听到的。』
小丁丁:『妈妈,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没头发吗?』

如果我们不成熟的话,就必会缺乏洞察力。一
个人越不成熟,就越难从别人的角度看事情。

日本作家野田嘉则建议说:『难以对他人的心情感
同身受时,可以试着去感受他人的动机。』试着
了解你所厌恶的那个人,不管你厌恶的是什么,
请先了解他的动机。

在敌对关系中,每个人能想到的都是自己;我们把心中
的基本善良遮蔽了,所以很难发现自己和敌人之间共同
的人性。今天我们认为某人是敌人,但他也必定为某人
所爱或被某人期待;今天跟你竞争和敌对的那个人,他
也跟你一样想得到赞赏、肯定和爱。

试着将心比心。越是深入认识你的敌人,
你就越会发现,在他们『可恶』的行为背
后,他们其实跟你一样,也有同样的需要。

你是如何看待别人的?你是否相信,在内心深处,每个
人都希望有好的表现?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相信别
人良善的一面,你将永远不会相信他们有良好的意图。

一对新婚夫妇邀请了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吃饭,不知怎
地,那位朋友将一只叉子弄断了。『不要紧。』先生
连忙安慰道。『那不过是便宜货。』
太太却大叫:『那是这位朋友送我们的结婚礼物。』
如果你是这位朋友,你有何感想?

爱就是以善意来诠释另一个人,相信别人是出于善
意。当我们以恶意来挑剔和谴责别人时,我们往往
会言过其实。我们都希望别人往好的方向想我们,
为什么我们却对别人如此严苛呢?

试着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看事情,看到对方和
自己一样,是个凡人,会说错话、会冲动、会懦
弱、会暴躁、也会迷糊…….。当你看到自己也曾
犯下种种过失,谅解别人就容易多了。当了解来
时,谴责便走了;当谴责走时,谅解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