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半连续操作的反应器  一种组分先加入,另一种组分慢慢加入(反应速 度快且热效应大,T迅速增加);  连续出料(产物析出结晶或生成其它新相态) 3-5 均相反应器的最佳选择 1.概述:  优化--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一组优惠的决策变量,使过程系统对于确 定的目标达到最优状态(设计优化、操作优化)。  优化核心: 化学因素—反应类型、动力学特性 工程因素—反应器类型(管式、釜式、返混特性); 操作方式(间歇、连续、半连续、分批加料、分段加料); 操作条件(反应物系初浓度、转化率、反应温度)  优化目标: 简单反应—反应速率—最优温度和最优浓度 复合反应—选择率—主反应速率与生成副产物的副反应速率相对比值 各种对反应场所浓度(或温度)产生相同影响的工 程因素必定具有等效性。 例如:若原料浓度对反应过程有利:  形式—返混;  加料方式—分批(间歇)、分段(连续)  操作方式—降低进料浓度 (以上各项等效) 2. 单一反应过程反应器形式比较 结论: 1)单一反应、相同操作条件、达到相同转化率时:PFR所 需体积最小,CSTR所需体积最大; 2)反应器体积相同时:xPFR>xCSTR 由图知:    转化率越高,差异越大; 反应级数越大,差异越大; 膨胀率越大,差异越大。 例1:反应器性能比较 A  B  P  R ,当 歇反应器的转化率 k=0.07,试计算: CB  C A M C A0 ln 时,由下列计算式计算间 o 1  M.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3-4 半连续操作的反应器  一种组分先加入,另一种组分慢慢加入(反应速 度快且热效应大,T迅速增加);  连续出料(产物析出结晶或生成其它新相态) 3-5 均相反应器的最佳选择 1.概述:  优化--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一组优惠的决策变量,使过程系统对于确 定的目标达到最优状态(设计优化、操作优化)。  优化核心: 化学因素—反应类型、动力学特性 工程因素—反应器类型(管式、釜式、返混特性); 操作方式(间歇、连续、半连续、分批加料、分段加料); 操作条件(反应物系初浓度、转化率、反应温度)  优化目标: 简单反应—反应速率—最优温度和最优浓度 复合反应—选择率—主反应速率与生成副产物的副反应速率相对比值 各种对反应场所浓度(或温度)产生相同影响的工 程因素必定具有等效性。 例如:若原料浓度对反应过程有利:  形式—返混;  加料方式—分批(间歇)、分段(连续)  操作方式—降低进料浓度 (以上各项等效) 2. 单一反应过程反应器形式比较 结论: 1)单一反应、相同操作条件、达到相同转化率时:PFR所 需体积最小,CSTR所需体积最大; 2)反应器体积相同时:xPFR>xCSTR 由图知:    转化率越高,差异越大; 反应级数越大,差异越大; 膨胀率越大,差异越大。 例1:反应器性能比较 A  B  P  R ,当 歇反应器的转化率 k=0.07,试计算: CB  C A M C A0 ln 时,由下列计算式计算间 o 1  M.

3-4 半连续操作的反应器

一种组分先加入,另一种组分慢慢加入(反应速
度快且热效应大,T迅速增加);

连续出料(产物析出结晶或生成其它新相态)
3-5 均相反应器的最佳选择
1.概述:

优化--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一组优惠的决策变量,使过程系统对于确
定的目标达到最优状态(设计优化、操作优化)。

优化核心:
化学因素—反应类型、动力学特性
工程因素—反应器类型(管式、釜式、返混特性);
操作方式(间歇、连续、半连续、分批加料、分段加料);
操作条件(反应物系初浓度、转化率、反应温度)

优化目标:
简单反应—反应速率—最优温度和最优浓度
复合反应—选择率—主反应速率与生成副产物的副反应速率相对比值
各种对反应场所浓度(或温度)产生相同影响的工
程因素必定具有等效性。
例如:若原料浓度对反应过程有利:
 形式—返混;
 加料方式—分批(间歇)、分段(连续)
 操作方式—降低进料浓度
(以上各项等效)
2. 单一反应过程反应器形式比较
结论:
1)单一反应、相同操作条件、达到相同转化率时:PFR所
需体积最小,CSTR所需体积最大;
2)反应器体积相同时:xPFR>xCSTR
由图知:



转化率越高,差异越大;
反应级数越大,差异越大;
膨胀率越大,差异越大。
例1:反应器性能比较
A  B  P  R ,当
歇反应器的转化率
k=0.07,试计算:
CB  C A
M
C A0
ln
时,由下列计算式计算间
o
1  M  xA
 C A0 Mkt ,已知40 C时,
(1  M )(1  x A )
1)BR中,CA0=2.2mol/L, M=0.25, T=40oC, t=50min时
xA=? 若使xA=0.98,则需多长反应时间?
2)保持1)中工艺条件,使用CSTR,求达到1)的转化
率和0.98的转换率时所需空时?
3)用两个等体积CSTR串联操作,工艺条件同1),计
算xA=0.98时所需空时?
3. 自催化反应过程反应器型式选择
1)结论:
 低转化率时(xAf较小):
VPFR大于VCSTR,全混流反应器优于活塞流反应器;
 中等转化率时:
VPFR约等于VCSTR,两种反应器无多大区别;
 高转化率时( xAf较大):
VPFR小于VCSTR,活塞流反应器优于全混流反应器。
思考:为什么?
2)对于活塞流反应器,必须采用循环活塞流反应器,否则
反应器入口附近效率会非常低—适当循环比—求导过程见
书P62。
3)反应器组—使反应大部分时间在最高速率点或接近最高
速率组成下进行。(应如何组合?)
4. 并联反应
(1)并联反应器选型—提高平均选择率  和产物浓度 C pf

确定转化率下

非确定转化率下
结论:并联反应的反应器选型取决于并联反应选择率的浓
度特征,即取决于  -- C A曲线的特征
例2:并联反应最大收率
有一并联反应,已知k1=2 mol/(L.min), k2=1mol/(L.min),
k3= 1mol/(L.min), CA0=2mol/L。若不考虑未反应物料回
收,试在等温条件下求:
(1)在CSTR中所能得到的最大产物收率;
(2)在PFR中所能得到的最大产物收率;
(3)假若未反应物料加以回收,采用何种反应器型式较为
合理?
(2)并联反应反应器的操作方式选择
主、副反应级数相对大小—确定反应物浓度高低
—通过操作方式加以控制
例3:操作方式的选择
已知并联反应,rP=k1CACB0.3, k1=k2=1,
CA0=CB0=20mol/L, 分别从反应器进口加入,反应转
化率为0.9,计算它们在PFR中的选择率和收率,并
请选择合理的操作方式以提高该反应过程的平均选
择率和收率。
5. 串联反应
(1)串联反应器选型
—串联反应不能盲目追求高转化率,提高串联反应
的工程措施与并联反应相仿,可以通过反应物初浓
度和转化率的适当选择来实现,但串联反应中的情
况要比并联反应复杂。
(2)反应器选型与操作方式

选型:
返混对于串联反应过程选择率均是不利因素
—PFR(或多级串联的CSTR)优于CSTR

操作:全部从反应器加入或一次投料
例4:串联反应过程的优化
A  P  S ,CA0=1mol/L, Cp0=Cs0=0, 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NO.1:CA=1/2, CP=1/6, CS=1/3
NO.2:CA=1/3, CP=2/15, CS=8/15
试问(1)反应动力学特征;
(2)应该选用什么反应器?
(3)在所选用反应器中,产物P的最大浓度是多少?
此时物料A的转化率为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