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方法 教学目标 • 认识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 了解国际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 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有效 的地理教学设计。 • 认识学案及其重要作用,并掌握学案的设计方 法。 课时安排及重点 • 课时安排:6课时 • 重 点: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 方法及教学实施的一般策略。 •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四章 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方法 教学目标 • 认识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 了解国际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 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有效 的地理教学设计。 • 认识学案及其重要作用,并掌握学案的设计方 法。 课时安排及重点 • 课时安排:6课时 • 重 点: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 方法及教学实施的一般策略。 •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第四章
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
方法
教学目标
• 认识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 了解国际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 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有效
的地理教学设计。
• 认识学案及其重要作用,并掌握学案的设计方
法。
课时安排及重点
• 课时安排:6课时
• 重
点: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
方法及教学实施的一般策略。
•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界定:
过程规划说--肯普,加涅
方法说--赖格卢特
技术说--梅瑞尔
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学习更有效而采
取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
历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
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形成新
学习态度,从而使智力得到开发。
而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是教学
活动的重要特点。
设计就是指为解决某问题,在
开发某事物或实施某方案前所
采取的系统化计划过程。为达
到预期目标、获得理想效果,
在进行任何一项有目的的活动
前,必须对其进行设计。设计
注重的是规划和组织。
教学设计:为促进学习和绩效提高,分析、计划、实
施、评价、修改教学系统中诸要素的系统过程称之为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
教学设计的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绩效的提高。
教学设计是一个整体的系统。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学生的准备状态。
设计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方案。
实施学习评价。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教学设计:教育目标强调以外部的学生反应进
行描述和检测;教学方法强调以学习内容和已形成的反射结构来
展开教学,并以小步子进行,强调及时强化,强调有效性。
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与教学设计:教育目标强调以内在的学生认
知发展为依据;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展开教学,并
强调发现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强调
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对教学以及学习成功的重要影响,扩展了
教学设计的研究领域。在教学目的上,强调培养完整的人;在教
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强调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的发展。
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系统科学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
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应用学习理论,引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应用传播理论,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准确性、可量性
教学策略设计具有选择性、开放性
教学媒体设计应凸现先进性、组合性
国际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应用
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
注重各种因素整合下的学习环境的建构
注重新的评估理念和方法
第三节
地理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是将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转换为地理教学实践
的过程。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教师根据地理教学实际,
正确协调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的动态联系,设计、
实施师生活动的最佳途径与程序,从而全面完成地理教学的
四项职能(知、能、情、德),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地理教学设计原则:
依据性原则--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和地理参考资料进
行教学设计
针对性原则--针对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和教学条件的实际进行
教学设计
联系性原则--联系总体教学计划、联系新旧知识、联系相关学
科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操作性原则--方便操作、灵活机动、便于检验反馈
灵活性原则--教学设计要留有余地,准备各种应急方案,促使
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教案与教学设计的比较
设计要素
设
计
理
念
教
案
教学设计
知识观
知识是客观的,可以传递
给学生
知识不是纯客观的,是学生与外在
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起来的
学生观
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学生是有生命意识、社会意识、有
潜力和独立人格的人
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执行、
教学生学的过程
是课程创生和开发、师生交往、积
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教师为阐述主体,使学
生掌握双基和培养能力
以学生为阐述主体,在知识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
得到发展
教学分析
教材教法和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
对任务、目标、内容、学情等方面
做分析
教学过程
传授知识,鼓励学生模仿
记忆的以教为中心的五环
节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鼓励在学生体验、探究、
发现、思考、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
自身提高和发展的教学过程设计
效果评价
掌握知识技能,解决问题
知情意都得到发展,为终身可持续
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第一节地理课的教学设计:应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及正确的引导力
愉快教学法 -利用彩色地图和电化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
持久的兴趣
自然地理内容的教学设计:应富有新鲜感及探索性
收集、归纳、整理外界各种地理科技发展的最新地理信息及动态,并
及时地、适量地充实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人文地理内容的教学设计:应富有时代感及责任性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引导突破常规,大胆联想,独立思考,提出
自己别出新裁的见解。
区域地理内容的教学设计:应富有综合性、比较性及区域性
运用综合法,从整体上认清区域内部各种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
乡土地理内容的教学设计:应富有教育性、生动性及实践性
通过调查、访问、参观、考察等生动的实践活动,多方面、真实地向
学生展示家乡的风貌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一般策略
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简单丰富起来
提炼核心问题、层层剖析;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和“WHAT?
WHERE?HOW?WHY?MORE?”的探究模式。
追寻地理美学——引领地理学习的思想和行为
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哲学观点
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方法论
实用的、与学生学习和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其他美学要点
强化地理细节——落实地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思路(或本课时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知识准备
学习过程(解决第一个问题、解决第二个问题、解决第三个问
题……)
课后疑问(“我的疑问”、“我想更多掌握的问题”……)
把生活经验应用到地理教学中——让地理知识形象化
利用学生生活实际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生活内容,把地理知识
移植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有用的地理,自然地
开启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把游戏活动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使抽象规律具体化
通过各种手段使抽象内容具体化,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地理学
科的基础知识
把小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探究兴趣
通过亲自动手或亲自观察实验现象所得到的认识具体、深刻,
设计一定的实验情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活跃课堂气氛
用地理学专业术语来表示、描述、解释地理现象及过程 ,描
述的文字是否符合逻辑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学
习水平
精选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处理教材
安排教学程序:使教学程序前后有序、上下连贯、步骤
清楚、节奏鲜明,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发展规律
选择教法和教具: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以
学生为中心,注重综合应用,不断变换和调整教学方法
和教具,适应多变的教学情境。
教学对象分析
初高中学生地理能力比较表
能力 空间感知能
力
地理图像观
察能力
知识记忆
能力
思维能力
注重细节
以机械记
忆为主
形象思维为
主,逻辑思
维能力较低
以意义记
忆为主
具备较高的
逻辑思维能
力和综合能
力
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较低
明显提高
关心地理环
境整体性
男、女生地理学习能力比较
记忆
男生
女生
兴趣
思维
其它
理解记忆、 探索自然地理事 逻辑思维能
抽象记忆
物,动手实践
力强,善于
运用推理、
判断等方式
分析理解地
理问题
视觉能力、空间
感知能力、综合
能力强
机械记忆、 关注人文地理, 经验思维,
形象记忆
关注文化源流和 善于模仿,
民俗风情
形象性强
听觉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短时
记忆能力强
学法指导
• 制定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
• 制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 制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
教学实录:
在野外,我们怎样辨别方向?
•
•
•
•
•
•
生1:利用太阳的影子。
生2:利用植物的生长特点。
生3:利用积雪。
生4:利用手表。
生5:那晚上怎么办?
生6:利用北极星。
关于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利用
“轮廓形象比喻法”将有助
于我们进行记忆,大家来一
起展开想象
台湾省:轮廓犹如一串香蕉。
联想:气候温和湿润,生长季长,适合发展农业。
早期农业主要为稻米、茶、甘蔗等。香蕉、凤
梨、蔗糖为大宗出口商品,故台湾有“香蕉王
国”之称
云南省:轮廓犹如孔雀
联想:红土地上共生活着25个民族,这里多山多
水多野生生物。孔雀历来被人们看做是吉祥幸
福的象征,而云南省是孔雀的故乡。
湖北省:轮廓犹如一只青蛙。
联想:湖北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
稻田蛙鸣正是这里的写照。
教学实录:
师:我们已经进行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知道了分区
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是:
①经常利用区域图学习
②主要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认识一个区域
③要综合多种地理要素并从整体上把握分区的特点
④要特别注意分区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面我们用这些方法,进一步“走进西藏”,探索和发现
这个令世人心驰神往的雪域高原。实际上,这个地区的自然
与人文等各种事象几乎都与地势高有关。请同学们结合相关
图片、利用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探
究这个地区是如何深受“地势高”的影响的?
教学实录:
• 师:我们可以通过编顺口溜的方式来记
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如“两湖两
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西四二宁
青甘陕,内台海北重上天,还有港澳好
河山”。那么,还有其它方法来记忆我
国的省级行政区名称吗?
• 生:可以做填字游戏
填字游戏:
浙
黑龙 江 苏
西
山
东
北
湖
西
广
河
南
兰
填入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
广 州 郑
杭 福
学
案
学案: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
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用以
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
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学案的特点:
问题探究--帮助学生从理论阐述中把握问题的关键
知识整理--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
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阅读思考--通过课文内容和相关材料的阅读,开阔学生视野,激
发兴趣
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的分析解剖、讨论探索,有利于巩
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并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
创新能力
学案设计的原则
课时化原则
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
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
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
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
品质和创新素质。
参与化原则
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
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
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
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
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案编制的方法
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
目标。
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
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
的宏观认识。
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出最佳切入点
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
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
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
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
在最后还要对学生自学探索后的自查巩固,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及时发现
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地理学案编写的方式
纲要式
以提纲或知识结构的形式
将形似孤立的地理概念、现象
和原理从点到面贯串在一起,
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帮助学
生构建知识网络,把握主干知
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
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知识
结构图表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
逐步形成较强的知识总结和归
纳能力。
问题式
紧扣教学目标设计问题,让学
生在预习时运用“问题解决法”理
解、掌握知识。问题式学案强调学
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启发学生
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和自我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案中的问题要
突出重点,注重启发性和探究性;
问题要层层推进,问题间应有一定
的联系,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迁移旧
知、探索新知。
地理学案编写的方式
相关式
有些知识间存在着因果递
进、循环往复或对立统一的关
系,内在联系较强,学案可以
用箭头相连的形式,将其间的
关系准确、系统地表示出来,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解式
有些知识由并列的地理概念、
现象或规律组成,学案可以某一知
识为例进行详细剖析,对其他同类
问题则一带而过,让学生在透彻理
解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明白分析、归
纳该类问题的方法,进而可以触类
旁通,理解其他知识点。这类学案
具有较好的启迪作用,可以培养学
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也可用来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地理学案编写的方式
图解式
习题式
以图说理是地理学科的重
要特点,因此,学案中经常要
利用图表引导学生自学,尤其
是有些内容中大部分知识点可
以用图表来表述,教师在编制
学案时可以大量运用教材中原
图、或对教材中图表进行变式、
或根据需要设计新图,并根据
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和联
系,增加知识的直观性和对比
性,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
图和据图推导地理规律的能力。
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的
基础上,设计紧扣目标、启发性强
的习题作为学案。学生在课前完成
习题时可以初步掌握知识并带着思
考和疑问走进课堂,教师能根据学
生完成情况有重点地授课,并决定
知识拓展程度,进而提高课堂效
率 ,习题要紧扣目标、突出重难
点,以基础题为主;强调旧知导入,
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地解出新知情景
下的相关习题。
地理学案编写的方式
材料式
学案不直接分析教材知识,
而给出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
实例材料,用以扩大学生的知
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广
泛了解社会实践问题,形成丰
富的感性知识,并产生解决实
际问题的欲望,为学习教材内
容奠定厚实的基础。
活动式
有些内容贴近生活,其中所包
含的地理原理和规律又比较抽象,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身边现成的教学
资源,编写出活动型学案,引导学
生走向社区,走进生活,以调查、
统计、实验等方法掌握第一手资料
后再走进课堂,使学生能结合实际
轻松理解原理性知识,并能用地理
规律解释地理现象或指出实践中存
在的不合理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性
学习能力。
地理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案
学习知识要点
(1)读图掌握晨昏线、地转偏向力的概念
(2)区别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
(3)说明太阳高度角日变化规律和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
动物体的影响。
重难点分析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整个高中地理内容的一大重点和难
点。本节以地球运动为基础,探讨由于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部分自然地理现象,知识的内在联系性强,需要具有较强的
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思路
[阅读完成] 1. 地球自转产生哪些地理现象?
2. 昼夜交替的周期和地理意义?
3. 复习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及换算
4. 用实例说明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
地理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案
资料:实际上晨昏线并不是一个大圆
从理论上说,晨昏线把地球平分成两个半球,应该是个大圆。但实际
上,因为包围地球的大气有散射折光作用,使地平面以下34`的光线,
能折射到地平面上来。这样,当清晨太阳在地平以下34`处时,在地平
面上已经可以看到散射折射光;而当傍晚太阳已处在地平面以下34`时,
在地平面上还能看到它。因此,昼半球比夜半球大。另外,在地球上
看,太阳是一个圆面,而不是一个光点,它具有16`的视半径,这样使
白天只有延长。所以昼半球向四面八方扩大50`(34`+16`),而夜半
球却缩小50`(34`+16`)。因此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是一样大,晨昏线
也不是真正的大圆。在春、秋分日两天,全球昼夜也不是真正等分。
这两天的白天时间为12小时8分钟,黑夜时间为11小时52分钟。但在教
学上,为简便起见,我们仍可把晨昏线看成大圆,把昼半球和夜半球
看成一样大。
[思考完成]
分析晨昏线的特点。
当地球自东向西的自转,地球将出现哪些不同于今天的地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