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家的生命智慧(4) 林榮澤 博士 2009.10.20 第三講 宗教家的人生觀 人生 何謂人生? 人的一生,像乘坐一台公車。 我們知道它有起點和終點, 卻無法預知沿途的經歷。 有的人行程長,有的人行程短。 有的人很從容, 可以欣賞窗外的景色。 有的人很窘迫, 總處於 推搡和擁擠之中。 然而與懸掛在車門上、隨時可能 掉下去的人相比,似乎又感欣慰。 獲得舒適與優雅,座位是必不可 少 的機會,因此總被人們爭搶。 有的人很幸運,一上車就能落座。 有的人很倒楣,即使全車的人 都坐下了,他還站著。 有時別處的座位不斷空出來, 唯獨身邊這個毫無動靜。 而當你下定決心走向別處, 剛才那個座位的人卻正好離開。 為了坐上或保住座位, 有的人漠視良心,甚至傷害他人。 有的人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 不得不將到手的座位讓給他人。 有的人用了種種的方式, 經曆了長長的等待,終於可以坐 下。 但這時他已經到站了。 下車的一刻,他回顧車廂,也許會為 區區一個座位而感慨,自以為大徹大 悟。 其實即使重新來過,他依然會去爭搶, 因為有時如果不坐下,連站的位置都 沒有。 除非你永遠不上車, 而這並不由自己決定。 到站的人下了,車上的人還在。 依然熙熙攘攘,依然上上下下 什麼是人生觀  什麼是人生觀?簡言之,人生觀是一個 人在宇宙的自我安頓。由我從何而生? 要怎麼過這一生?到死後歸於何處?對 此三大問題的質疑與安頓。  人經由知識的學習,知道了真、假、 對、錯,一方面又體悟是、非、善、 惡,產生價值判斷,有「何者當為, 何者不當為」的抉擇。  當思索「從何而生?生歸何處?」時, 很容易生出對「無限」、「永恒」的 響往與追求。人終其一生都在質疑、 安頓或不能安頓之間,不論是否安頓 妥當,人生觀是人價值判斷的依據, 是言行舉止的指揮者。  人生需要去思考的基本問題: 人生的價值為何? 人生的意義為何? 價值來自取捨 意義來自得失 智慧的判斷決定兩者之間的抉擇 人生的價值 價值來自取捨 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取” 和“捨”這是數千年前孟子的“取”“捨” 觀。今天我們如何決定我們的取捨觀,是 人生的一件大事。  生命由何而來,往何而去?生命的價 值何在,意義又何在?難道說一個人 竟是無緣由故的生到世間,昏昏昧昧 的度過一生,然後三寸氣絕,一切斷 滅嗎?生命如果當真如此,則生命還 有什麼意義?  人生如果僅是為了享受,或終生充滿 痛苦,則生命還有什麼價值?關於這 些,多少思想家、哲學家、宗教家, 都想找出一個答案,然而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沒有結論產生。  進化論者說,人是猿猴進化而來的。 果如此,則高級動物是由低級動物進 化而來,據此唯物論者認為:優勝劣 敗,適者生存。  某些宗教家說:人是上帝創造的。人 的生命若是上帝創造,人的吉凶禍福 若是由上帝或其他神祗主宰,則個人 的行為意志還有什麼價值呢?  早在釋迦牟尼世尊住世之時,印度的 思想界有所謂外道六十二見(外道對 人生問題的六十二種見解),著名的 幾位大師們對人生問題的看法:  一、富蘭那迦葉:是一位懷疑論者; 以為人生的善惡,並沒有一定的標準, 不過因社會習慣而來。因此,社會習 慣所謂善惡,未必就是真善惡,所以 為善為惡不應有業報。  二、末伽梨拘賒梨:是宿命論者;以 為人的行為及命運,皆受自然法則所 支配,非人力所可改變。所以人若求 解脫,只有聽其自然,到了命終需解 脫時,自然就會解脫。主張一切聽於 命運。  三、阿夷多翅舍欽婆羅:是一位古代 的唯物論者;以為人生由四大,即地 水火風四種物質構成。物質之外,更 無生命。人死之後,一切斷滅。主張 人應追求目前的享受,而排斥一切倫 理道德。  四、浮陀迦旃延:主張心物二元不滅 論;認為人生由七種要素,即地水火 風苦樂生命合成,生死僅為七要素集 合離散現象,七要素本身並不因此而 有生滅。 人生的意義 意義來自得失 Live A Life That Matters 有意義的人生 不管你是否有心理準備與否,人生總有盡頭。 當時刻到來,你不再有分分秒秒也沒有晨昏晝夜, 你所收集的事物,想珍藏或己遺忘的,終將傳讓他人。 無論擁有財富、名望及權力都將無用, 無論欠人或被欠都已不再重要, 妒忌、怨恨、挫折與猜忌終將消失。 同樣的,你擁有的希望、抱負、計畫及執行 的細節都將終止, 曾經看來是重要的輸贏大事也都將隨之褪色消失, 從何處而來或在何處留下足跡,到頭來己不重要。 你是否美麗動人或明艷照人並不重要, 甚至性別及膚色也將沒有關係。 什麼事情是重要的?人的價值要如何衡量? 重要的不是購買什麼,而是建造什麼; 不是得到什麼,而是給了什麼。 重要的不是自己的成功,而是做了那些有意義的事。 重要的不是自己學到什麼,而是教導了別人什麼。 重要的是對每件事使盡全力、心懷悲憫、充 滿勇氣、或奉獻犧牲,讓其他人因此更富裕、 更有能力或受到鼔舞。 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優良的品格。 重要的不是認識多少人,而是走後能讓多少 人深深懷念。 重要的不是留下聲名,而是在愛您的人心中留 有多少回憶。 重要的是能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時間有多長,是 什麼樣的作為使人難以忘懷。. 快樂的生活並非來自偶然, 也非命中註定,而是自己一連串的選擇。 當你遇見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把它分享給你四周的人。 才能讓這些美好的事物確確實實的散播到世 界各角落.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宗教家的生命智慧(4) 林榮澤 博士 2009.10.20 第三講 宗教家的人生觀 人生 何謂人生? 人的一生,像乘坐一台公車。 我們知道它有起點和終點, 卻無法預知沿途的經歷。 有的人行程長,有的人行程短。 有的人很從容, 可以欣賞窗外的景色。 有的人很窘迫, 總處於 推搡和擁擠之中。 然而與懸掛在車門上、隨時可能 掉下去的人相比,似乎又感欣慰。 獲得舒適與優雅,座位是必不可 少 的機會,因此總被人們爭搶。 有的人很幸運,一上車就能落座。 有的人很倒楣,即使全車的人 都坐下了,他還站著。 有時別處的座位不斷空出來, 唯獨身邊這個毫無動靜。 而當你下定決心走向別處, 剛才那個座位的人卻正好離開。 為了坐上或保住座位, 有的人漠視良心,甚至傷害他人。 有的人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 不得不將到手的座位讓給他人。 有的人用了種種的方式, 經曆了長長的等待,終於可以坐 下。 但這時他已經到站了。 下車的一刻,他回顧車廂,也許會為 區區一個座位而感慨,自以為大徹大 悟。 其實即使重新來過,他依然會去爭搶, 因為有時如果不坐下,連站的位置都 沒有。 除非你永遠不上車, 而這並不由自己決定。 到站的人下了,車上的人還在。 依然熙熙攘攘,依然上上下下 什麼是人生觀  什麼是人生觀?簡言之,人生觀是一個 人在宇宙的自我安頓。由我從何而生? 要怎麼過這一生?到死後歸於何處?對 此三大問題的質疑與安頓。  人經由知識的學習,知道了真、假、 對、錯,一方面又體悟是、非、善、 惡,產生價值判斷,有「何者當為, 何者不當為」的抉擇。  當思索「從何而生?生歸何處?」時, 很容易生出對「無限」、「永恒」的 響往與追求。人終其一生都在質疑、 安頓或不能安頓之間,不論是否安頓 妥當,人生觀是人價值判斷的依據, 是言行舉止的指揮者。  人生需要去思考的基本問題: 人生的價值為何? 人生的意義為何? 價值來自取捨 意義來自得失 智慧的判斷決定兩者之間的抉擇 人生的價值 價值來自取捨 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取” 和“捨”這是數千年前孟子的“取”“捨” 觀。今天我們如何決定我們的取捨觀,是 人生的一件大事。  生命由何而來,往何而去?生命的價 值何在,意義又何在?難道說一個人 竟是無緣由故的生到世間,昏昏昧昧 的度過一生,然後三寸氣絕,一切斷 滅嗎?生命如果當真如此,則生命還 有什麼意義?  人生如果僅是為了享受,或終生充滿 痛苦,則生命還有什麼價值?關於這 些,多少思想家、哲學家、宗教家, 都想找出一個答案,然而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沒有結論產生。  進化論者說,人是猿猴進化而來的。 果如此,則高級動物是由低級動物進 化而來,據此唯物論者認為:優勝劣 敗,適者生存。  某些宗教家說:人是上帝創造的。人 的生命若是上帝創造,人的吉凶禍福 若是由上帝或其他神祗主宰,則個人 的行為意志還有什麼價值呢?  早在釋迦牟尼世尊住世之時,印度的 思想界有所謂外道六十二見(外道對 人生問題的六十二種見解),著名的 幾位大師們對人生問題的看法:  一、富蘭那迦葉:是一位懷疑論者; 以為人生的善惡,並沒有一定的標準, 不過因社會習慣而來。因此,社會習 慣所謂善惡,未必就是真善惡,所以 為善為惡不應有業報。  二、末伽梨拘賒梨:是宿命論者;以 為人的行為及命運,皆受自然法則所 支配,非人力所可改變。所以人若求 解脫,只有聽其自然,到了命終需解 脫時,自然就會解脫。主張一切聽於 命運。  三、阿夷多翅舍欽婆羅:是一位古代 的唯物論者;以為人生由四大,即地 水火風四種物質構成。物質之外,更 無生命。人死之後,一切斷滅。主張 人應追求目前的享受,而排斥一切倫 理道德。  四、浮陀迦旃延:主張心物二元不滅 論;認為人生由七種要素,即地水火 風苦樂生命合成,生死僅為七要素集 合離散現象,七要素本身並不因此而 有生滅。 人生的意義 意義來自得失 Live A Life That Matters 有意義的人生 不管你是否有心理準備與否,人生總有盡頭。 當時刻到來,你不再有分分秒秒也沒有晨昏晝夜, 你所收集的事物,想珍藏或己遺忘的,終將傳讓他人。 無論擁有財富、名望及權力都將無用, 無論欠人或被欠都已不再重要, 妒忌、怨恨、挫折與猜忌終將消失。 同樣的,你擁有的希望、抱負、計畫及執行 的細節都將終止, 曾經看來是重要的輸贏大事也都將隨之褪色消失, 從何處而來或在何處留下足跡,到頭來己不重要。 你是否美麗動人或明艷照人並不重要, 甚至性別及膚色也將沒有關係。 什麼事情是重要的?人的價值要如何衡量? 重要的不是購買什麼,而是建造什麼; 不是得到什麼,而是給了什麼。 重要的不是自己的成功,而是做了那些有意義的事。 重要的不是自己學到什麼,而是教導了別人什麼。 重要的是對每件事使盡全力、心懷悲憫、充 滿勇氣、或奉獻犧牲,讓其他人因此更富裕、 更有能力或受到鼔舞。 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優良的品格。 重要的不是認識多少人,而是走後能讓多少 人深深懷念。 重要的不是留下聲名,而是在愛您的人心中留 有多少回憶。 重要的是能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時間有多長,是 什麼樣的作為使人難以忘懷。. 快樂的生活並非來自偶然, 也非命中註定,而是自己一連串的選擇。 當你遇見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把它分享給你四周的人。 才能讓這些美好的事物確確實實的散播到世 界各角落.

宗教家的生命智慧(4)
林榮澤 博士
2009.10.20
第三講
宗教家的人生觀
人生
何謂人生?
人的一生,像乘坐一台公車。
我們知道它有起點和終點,
卻無法預知沿途的經歷。
有的人行程長,有的人行程短。
有的人很從容,
可以欣賞窗外的景色。
有的人很窘迫,
總處於 推搡和擁擠之中。
然而與懸掛在車門上、隨時可能
掉下去的人相比,似乎又感欣慰。
獲得舒適與優雅,座位是必不可
少
的機會,因此總被人們爭搶。
有的人很幸運,一上車就能落座。
有的人很倒楣,即使全車的人
都坐下了,他還站著。
有時別處的座位不斷空出來,
唯獨身邊這個毫無動靜。
而當你下定決心走向別處,
剛才那個座位的人卻正好離開。
為了坐上或保住座位,
有的人漠視良心,甚至傷害他人。
有的人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
不得不將到手的座位讓給他人。
有的人用了種種的方式,
經曆了長長的等待,終於可以坐
下。
但這時他已經到站了。
下車的一刻,他回顧車廂,也許會為
區區一個座位而感慨,自以為大徹大
悟。
其實即使重新來過,他依然會去爭搶,
因為有時如果不坐下,連站的位置都
沒有。
除非你永遠不上車,
而這並不由自己決定。
到站的人下了,車上的人還在。
依然熙熙攘攘,依然上上下下
什麼是人生觀
 什麼是人生觀?簡言之,人生觀是一個
人在宇宙的自我安頓。由我從何而生?
要怎麼過這一生?到死後歸於何處?對
此三大問題的質疑與安頓。
 人經由知識的學習,知道了真、假、
對、錯,一方面又體悟是、非、善、
惡,產生價值判斷,有「何者當為,
何者不當為」的抉擇。
 當思索「從何而生?生歸何處?」時,
很容易生出對「無限」、「永恒」的
響往與追求。人終其一生都在質疑、
安頓或不能安頓之間,不論是否安頓
妥當,人生觀是人價值判斷的依據,
是言行舉止的指揮者。

人生需要去思考的基本問題:
人生的價值為何?
人生的意義為何?
價值來自取捨
意義來自得失
智慧的判斷決定兩者之間的抉擇
人生的價值
價值來自取捨
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取”
和“捨”這是數千年前孟子的“取”“捨”
觀。今天我們如何決定我們的取捨觀,是
人生的一件大事。
 生命由何而來,往何而去?生命的價
值何在,意義又何在?難道說一個人
竟是無緣由故的生到世間,昏昏昧昧
的度過一生,然後三寸氣絕,一切斷
滅嗎?生命如果當真如此,則生命還
有什麼意義?
 人生如果僅是為了享受,或終生充滿
痛苦,則生命還有什麼價值?關於這
些,多少思想家、哲學家、宗教家,
都想找出一個答案,然而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沒有結論產生。
 進化論者說,人是猿猴進化而來的。
果如此,則高級動物是由低級動物進
化而來,據此唯物論者認為:優勝劣
敗,適者生存。
 某些宗教家說:人是上帝創造的。人
的生命若是上帝創造,人的吉凶禍福
若是由上帝或其他神祗主宰,則個人
的行為意志還有什麼價值呢?
 早在釋迦牟尼世尊住世之時,印度的
思想界有所謂外道六十二見(外道對
人生問題的六十二種見解),著名的
幾位大師們對人生問題的看法:

一、富蘭那迦葉:是一位懷疑論者;
以為人生的善惡,並沒有一定的標準,
不過因社會習慣而來。因此,社會習
慣所謂善惡,未必就是真善惡,所以
為善為惡不應有業報。
 二、末伽梨拘賒梨:是宿命論者;以
為人的行為及命運,皆受自然法則所
支配,非人力所可改變。所以人若求
解脫,只有聽其自然,到了命終需解
脫時,自然就會解脫。主張一切聽於
命運。
 三、阿夷多翅舍欽婆羅:是一位古代
的唯物論者;以為人生由四大,即地
水火風四種物質構成。物質之外,更
無生命。人死之後,一切斷滅。主張
人應追求目前的享受,而排斥一切倫
理道德。
 四、浮陀迦旃延:主張心物二元不滅
論;認為人生由七種要素,即地水火
風苦樂生命合成,生死僅為七要素集
合離散現象,七要素本身並不因此而
有生滅。
人生的意義
意義來自得失
Live A Life That Matters
有意義的人生
不管你是否有心理準備與否,人生總有盡頭。
當時刻到來,你不再有分分秒秒也沒有晨昏晝夜,
你所收集的事物,想珍藏或己遺忘的,終將傳讓他人。
無論擁有財富、名望及權力都將無用,
無論欠人或被欠都已不再重要,
妒忌、怨恨、挫折與猜忌終將消失。
同樣的,你擁有的希望、抱負、計畫及執行
的細節都將終止,
曾經看來是重要的輸贏大事也都將隨之褪色消失,
從何處而來或在何處留下足跡,到頭來己不重要。
你是否美麗動人或明艷照人並不重要,
甚至性別及膚色也將沒有關係。
什麼事情是重要的?人的價值要如何衡量?
重要的不是購買什麼,而是建造什麼;
不是得到什麼,而是給了什麼。
重要的不是自己的成功,而是做了那些有意義的事。
重要的不是自己學到什麼,而是教導了別人什麼。
重要的是對每件事使盡全力、心懷悲憫、充
滿勇氣、或奉獻犧牲,讓其他人因此更富裕、
更有能力或受到鼔舞。
重要的不是能力,而是優良的品格。
重要的不是認識多少人,而是走後能讓多少
人深深懷念。
重要的不是留下聲名,而是在愛您的人心中留
有多少回憶。
重要的是能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時間有多長,是
什麼樣的作為使人難以忘懷。.
快樂的生活並非來自偶然,
也非命中註定,而是自己一連串的選擇。
當你遇見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把它分享給你四周的人。
才能讓這些美好的事物確確實實的散播到世
界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