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一、前 言 二、造像初覽 三、法相啟迪 四、造像思惟 五、結 語 Exit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不過,對於年輕世代而言, 「佛教藝術」是較為陌生的系列作品; 事實上在楊教授年輕的創作生涯中, 曾對佛教造像的揣摩和嘗試,下過苦心和研究,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不過,對於年輕世代而言, 「佛教藝術」是較為陌生的系列作品; 事實上在楊教授年輕的創作生涯中, 曾對佛教造像的揣摩和嘗試,下過苦心和研究,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歷經這一個階段的蘊釀和發酵, 透過佛教藝術美感表現的語彙與手法, 不僅讓他逐步在國際藝壇上嶄露頭角, 佛陀教法的義理和精神, 更為日後投入環保題材的創作, 以及獨擅光動影像科技的雷射藝術創作, 發揮相當重要的啟迪關係。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歷經這一個階段的蘊釀和發酵, 透過佛教藝術美感表現的語彙與手法, 不僅讓他逐步在國際藝壇上嶄露頭角, 佛陀教法的義理和精神, 更為日後投入環保題材的創作, 以及獨擅光動影像科技的雷射藝術創作, 發揮相當重要的啟迪關係。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歷經這一個階段的蘊釀和發酵, 透過佛教藝術美感表現的語彙與手法, 不僅讓他逐步在國際藝壇上嶄露頭角, 佛陀教法的義理和精神, 更為日後投入環保題材的創作, 以及獨擅光動影像科技的雷射藝術創作, 發揮相當重要的啟迪關係。 Home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從一九五0到一九九0年代楊英風創作的主題系列: 鄉土寫實系列、肖像系列、林絲緞人體系列、 佛像系列、古中國藝術抽象表現系列、 1950年~1965年 (初期) 鄉土抽象化系列、書法表現系列、 1980年~1989年 (晚期) 爆發式抽象表現系列、羅馬─古典─寫實系列 上述系列,未如佛像作品來得集中而完整, 太魯閣山水系列 可分為初期和晚期兩大階段, 若欲對比楊氏雕塑藝術的創作理念, 以及東方立體造型美學的思維, 毋寧說佛像作品是相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早 期 1955年 29歲 觀自在 (銅 56x11x15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一、前 言 二、造像初覽 三、法相啟迪 四、造像思惟 五、結 語 Exit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不過,對於年輕世代而言, 「佛教藝術」是較為陌生的系列作品; 事實上在楊教授年輕的創作生涯中, 曾對佛教造像的揣摩和嘗試,下過苦心和研究,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不過,對於年輕世代而言, 「佛教藝術」是較為陌生的系列作品; 事實上在楊教授年輕的創作生涯中, 曾對佛教造像的揣摩和嘗試,下過苦心和研究,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歷經這一個階段的蘊釀和發酵, 透過佛教藝術美感表現的語彙與手法, 不僅讓他逐步在國際藝壇上嶄露頭角, 佛陀教法的義理和精神, 更為日後投入環保題材的創作, 以及獨擅光動影像科技的雷射藝術創作, 發揮相當重要的啟迪關係。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歷經這一個階段的蘊釀和發酵, 透過佛教藝術美感表現的語彙與手法, 不僅讓他逐步在國際藝壇上嶄露頭角, 佛陀教法的義理和精神, 更為日後投入環保題材的創作, 以及獨擅光動影像科技的雷射藝術創作, 發揮相當重要的啟迪關係。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歷經這一個階段的蘊釀和發酵, 透過佛教藝術美感表現的語彙與手法, 不僅讓他逐步在國際藝壇上嶄露頭角, 佛陀教法的義理和精神, 更為日後投入環保題材的創作, 以及獨擅光動影像科技的雷射藝術創作, 發揮相當重要的啟迪關係。 Home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從一九五0到一九九0年代楊英風創作的主題系列: 鄉土寫實系列、肖像系列、林絲緞人體系列、 佛像系列、古中國藝術抽象表現系列、 1950年~1965年 (初期) 鄉土抽象化系列、書法表現系列、 1980年~1989年 (晚期) 爆發式抽象表現系列、羅馬─古典─寫實系列 上述系列,未如佛像作品來得集中而完整, 太魯閣山水系列 可分為初期和晚期兩大階段, 若欲對比楊氏雕塑藝術的創作理念, 以及東方立體造型美學的思維, 毋寧說佛像作品是相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早 期 1955年 29歲 觀自在 (銅 56x11x15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一、前
言
二、造像初覽
三、法相啟迪
四、造像思惟
五、結
語
Exit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不過,對於年輕世代而言,
「佛教藝術」是較為陌生的系列作品;
事實上在楊教授年輕的創作生涯中,
曾對佛教造像的揣摩和嘗試,下過苦心和研究,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在近代台灣美術史上的努力與成就,
已經膺獲各界的卓絕肯定和歷史評價。
尤其是「不銹鋼景觀雕塑品」,
或是譽為科技先驅的「雷射藝術」。
不過,對於年輕世代而言,
「佛教藝術」是較為陌生的系列作品;
事實上在楊教授年輕的創作生涯中,
曾對佛教造像的揣摩和嘗試,下過苦心和研究,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歷經這一個階段的蘊釀和發酵,
透過佛教藝術美感表現的語彙與手法,
不僅讓他逐步在國際藝壇上嶄露頭角,
佛陀教法的義理和精神,
更為日後投入環保題材的創作,
以及獨擅光動影像科技的雷射藝術創作,
發揮相當重要的啟迪關係。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歷經這一個階段的蘊釀和發酵,
透過佛教藝術美感表現的語彙與手法,
不僅讓他逐步在國際藝壇上嶄露頭角,
佛陀教法的義理和精神,
更為日後投入環保題材的創作,
以及獨擅光動影像科技的雷射藝術創作,
發揮相當重要的啟迪關係。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一、前
言
雕塑大師 楊英風教授
歷經這一個階段的蘊釀和發酵,
透過佛教藝術美感表現的語彙與手法,
不僅讓他逐步在國際藝壇上嶄露頭角,
佛陀教法的義理和精神,
更為日後投入環保題材的創作,
以及獨擅光動影像科技的雷射藝術創作,
發揮相當重要的啟迪關係。
Home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從一九五0到一九九0年代楊英風創作的主題系列:
鄉土寫實系列、肖像系列、林絲緞人體系列、
佛像系列、古中國藝術抽象表現系列、
1950年~1965年 (初期)
鄉土抽象化系列、書法表現系列、
1980年~1989年 (晚期)
爆發式抽象表現系列、羅馬─古典─寫實系列
上述系列,未如佛像作品來得集中而完整,
太魯閣山水系列
可分為初期和晚期兩大階段,
若欲對比楊氏雕塑藝術的創作理念,
以及東方立體造型美學的思維,
毋寧說佛像作品是相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早 期
1955年 29歲 觀自在 (銅 56x11x15 cm)
仿雲岡石窟大佛 (雲岡20窟北壁主佛)
1959年 33歲 哲 人 (銅 81.5x17x22.5 cm)
1962年 36歲 慈眉菩薩 (銅 49x25x16 cm)
中晚期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54歲
58歲
59歲
60歲
62歲
63歲
造福觀音 (銅 220x270x440 cm)
祈安菩薩 (銅 270x270x620 cm)
釋迦牟尼佛 (銅 330x330x490 cm)
聞思修 (銅 72.5x17.5x4 cm)
藥師佛 (銅 270x270x290 cm)
文殊菩薩 (銅 300x160x400 cm)
普賢菩薩 (銅 300x200x400 cm)
善財禮觀音 (銅 300x185x485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早 期
1955年 29歲 觀自在 (銅 56x11x15 cm)
仿雲岡石窟大佛 (雲岡20窟北壁主佛)
1959年 33歲 哲 人 (銅 81.5x17x22.5 cm)
1962年 36歲 慈眉菩薩 (銅 49x25x16 cm)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54歲
58歲
59歲
60歲
62歲
63歲
造福觀音 (銅 220x270x440 cm)
祈安菩薩 (銅 270x270x620 cm)
釋迦牟尼佛 (銅 330x330x490 cm)
聞思修 (銅 72.5x17.5x4 cm)
藥師佛 (銅 270x270x290 cm)
文殊菩薩 (銅 300x160x400 cm)
普賢菩薩 (銅 300x200x400 cm)
善財禮觀音 (銅 300x185x485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早 期
1955年 29歲 觀自在 (銅 56x11x15 cm)
仿雲岡石窟大佛 (雲岡20窟北壁主佛)
1959年 33歲 哲 人 (銅 81.5x17x22.5 cm)
在這段接近中空的二十年之間,
1962年 36歲
慈眉菩薩 (銅 49x25x16 cm)
正是楊英風教授藝術成就的巔峰期,
1980年 54歲
造福觀音 (銅 220x270x440 cm)
也就是不鏽鋼景觀雕塑系列、雷射
1984年 58歲 祈安菩薩 (銅 270x270x620 cm)
藝術創作的高度表現時期
1985年 59歲
釋迦牟尼佛 (銅 330x330x490 cm)
1986年 60歲 聞思修 (銅 72.5x17.5x4 cm)
1988年 62歲 藥師佛 (銅 270x270x290 cm)
1989年 63歲 文殊菩薩 (銅 300x160x400 cm)
普賢菩薩 (銅 300x200x400 cm)
善財禮觀音 (銅 300x185x485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早 期
1955年 29歲 觀自在
仿雲岡石窟大佛
1959年 33歲 哲 人
1962年 36歲 慈眉菩薩
1955年
觀自在
(銅 56x11x15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早 期
1955年 29歲 觀自在
仿雲岡石窟大佛
1959年 33歲 哲 人
1962年 36歲 慈眉菩薩
1959年
哲 人 (銅
81.5x17x22.5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早 期
1955年 29歲 觀自在
仿雲岡石窟大佛
1959年 33歲 哲 人
1962年 36歲 慈眉菩薩
1959年
哲 人 (銅
81.5x17x22.5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早 期
1955年 29歲 觀自在
仿雲岡石窟大佛
1959年 33歲 哲 人
1962年 36歲 慈眉菩薩
1962年
慈眉菩薩
(銅 49x25x16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早 期
1955年 29歲 觀自在
仿雲岡石窟大佛
1959年 33歲 哲 人
1962年 36歲 慈眉菩薩
交腳菩薩坐像
龍門石窟
1962年
慈眉菩薩
(銅 49x25x16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中晚期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54歲
58歲
59歲
60歲
62歲
63歲
1980年
造福觀音
造福觀音
祈安菩薩
釋迦牟尼佛
聞思修
藥師佛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善財禮觀音
(銅 220x270x440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中晚期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54歲
58歲
59歲
60歲
62歲
63歲
1980年
造福觀音
造福觀音
祈安菩薩
釋迦牟尼佛
聞思修
藥師佛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善財禮觀音
(銅 220x270x440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中晚期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54歲
58歲
59歲
60歲
62歲
63歲
1984年
祈安菩薩
造福觀音
祈安菩薩
釋迦牟尼佛
聞思修
藥師佛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善財禮觀音
(銅 270x270x620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中晚期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54歲
58歲
59歲
60歲
62歲
63歲
1984年
祈安菩薩
造福觀音
祈安菩薩
釋迦牟尼佛
聞思修
藥師佛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善財禮觀音
(銅 270x270x620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中晚期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54歲
58歲
59歲
60歲
62歲
63歲
1985年
釋迦牟尼佛
造福觀音
祈安菩薩
釋迦牟尼佛
聞思修
藥師佛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善財禮觀音
(銅 330x330x490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中晚期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54歲
58歲
59歲
60歲
62歲
63歲
造福觀音
祈安菩薩
釋迦牟尼佛
聞思修
藥師佛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善財禮觀音
1986年
60歲 聞思修
(銅 72.5x17.5x4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中晚期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54歲
58歲
59歲
60歲
62歲
63歲
造福觀音
祈安菩薩
釋迦牟尼佛
聞思修
藥師佛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善財禮觀音
聞思修:聞慧、思慧、修慧
即聞得他人演說教法而得智慧,
再自我思惟所聞更得無漏智慧,
最後透過實修獲得大乘聖慧
大乘菩薩道精神出現後,
衍生佛法修行之途的三乘區別:
聞慧→聲聞成就
思慧→緣覺所成
修慧→才是菩薩功德圓滿聖慧
1986年
60歲 聞思修
(銅 72.5x17.5x4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中晚期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54歲
58歲
59歲
60歲
62歲
63歲
造福觀音
祈安菩薩
釋迦牟尼佛
聞思修
藥師佛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善財禮觀音
1988年
藥師佛
(銅 270x270x290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中晚期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54歲
58歲
59歲
60歲
62歲
63歲
造福觀音
祈安菩薩
釋迦牟尼佛
聞思修
藥師佛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善財禮觀音
1989年 善財禮觀音
(銅 300x185x485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中晚期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54歲
58歲
59歲
60歲
62歲
63歲
1989年
文殊菩薩
造福觀音
祈安菩薩
釋迦牟尼佛
聞思修
藥師佛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善財禮觀音
(銅 300x160x400 cm)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二、造像初覽
中晚期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8年
1989年
54歲
58歲
59歲
60歲
62歲
63歲
1989年
普賢菩薩
造福觀音
祈安菩薩
釋迦牟尼佛
聞思修
藥師佛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善財禮觀音
(銅 300x200x400 cm)
Home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一)楊氏年輕原信天主教,及晚親近佛法、皈依印順導師,
這些轉變與佛教藝術創作,有何不同心境和歷程?
(二)楊氏造像的風格手法,顯見是南北朝北魏造像的追崇,
就作者而言,是何種文化價值觀的反映?
(三)楊氏造像著重臉圓頰豐、肩腴胸厚、及軀體健朗特徵,
與佛教相好莊嚴的意含有何關係?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一)楊氏年輕原信天主教,及晚親近佛法、皈依印順導師,
這些轉變與佛教藝術創作,有何不同心境和歷程?
楊氏雖然來自宜蘭篤信佛教的傳統家族,但在他年
輕赴北京輔仁大學求學的時候,因對西方文明的憧
憬,而受洗改信天主教。
當享譽國際之後,更以虔誠教徒之身份,應邀親赴
羅馬覲見教皇,同時創作新系列的藝術題材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一)楊氏年輕原信天主教,及晚親近佛法、皈依印順導師,
這些轉變與佛教藝術創作,有何不同心境和歷程?
但畢竟是受學於東方的母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所賦
予的藝術特性,無法從造型美感追求中揮去,其中
就包括了代表東方的「佛教藝術」。
龐大的佛教遺址和藝術寶藏,在年輕赴大陸求學的
時期裡,實地開啟了他的創作眼界,也留下豐富而
深切的藝術烙印。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一)楊氏年輕原信天主教,及晚親近佛法、皈依印順導師,
這些轉變與佛教藝術創作,有何不同心境和歷程?
早年佛教藝術的創作,較無宗教性的動機,反而像
一位文化工作者,透過佛像題材的摸索,來啟迪東
方造型藝術之美。
中年親近佛法、皈依佛教之後,造像作品的宗教特
性相當明顯,甚至是做為寺院道場供奉之尊像,其
虔敬之心言表於像容之中。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一)楊氏年輕原信天主教,及晚親近佛法、皈依印順導師,
這些轉變與佛教藝術創作,有何不同心境和歷程?
早年佛教藝術的創作,較無宗教性的動機,反而像
一位文化工作者,透過佛像題材的摸索,來啟迪東
方造型藝術之美。
中年親近佛法、皈依佛教之後,造像作品的宗教特
性相當明顯,甚至是做為寺院道場供奉之尊像,其
虔敬之心言表於像容之中。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一)楊氏年輕原信天主教,及晚親近佛法、皈依印順導師,
這些轉變與佛教藝術創作,有何不同心境和歷程?
早年佛教藝術的創作,較無宗教性的動機,反而像
一位文化工作者,透過佛像題材的摸索,來啟迪東
方造型藝術之美。
中年親近佛法、皈依佛教之後,造像作品的宗教特
性相當明顯,甚至是做為寺院道場供奉之尊像,其
虔敬之心言表於像容之中。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一)楊氏年輕原信天主教,及晚親近佛法、皈依印順導師,
這些轉變與佛教藝術創作,有何不同心境和歷程?
早年佛教藝術的創作,較無宗教性的動機,反而像
一位文化工作者,透過佛像題材的摸索,來啟迪東
方造型藝術之美。
中年親近佛法、皈依佛教之後,造像作品的宗教特
性相當明顯,甚至是做為寺院道場供奉之尊像,其
虔敬之心言表於像容之中。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一)楊氏年輕原信天主教,及晚親近佛法、皈依印順導師,
這些轉變與佛教藝術創作,有何不同心境和歷程?
早年佛教藝術的創作,較無宗教性的動機,反而像
一位文化工作者,透過佛像題材的摸索,來啟迪東
方造型藝術之美。
中年親近佛法、皈依佛教之後,造像作品的宗教特
性相當明顯,甚至是做為寺院道場供奉之尊像,其
虔敬之心言表於像容之中。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二)楊氏造像的風格手法,顯見是南北朝北魏造像的追崇,
就作者而言,是何種文化價值觀的反映?
雲岡石窟第二十窟是楊氏早年臨摩的對象,其造像
的風格與手法,影響其一生的佛像作品。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二)楊氏造像的風格手法,顯見是南北朝北魏造像的追崇,
就作者而言,是何種文化價值觀的反映?
此時正值北魏中期(460~465)國家佛教的鼎盛期,
雖經第一次滅佛法難的浩劫,
但在當朝努力復佛的助力下,造就以帝王身為形像
的鉅型摩崖石雕佛像,
同時為佛教東傳以來,在中土地留下最佳的註腳。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亞
河西、隴東
西
藏
印 度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亞
河西、隴東
印
秣菟羅 (Mathura)
西 藏
貴霜王朝 (Kusana)
度 西元一~三世紀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亞
犍陀羅
(Gandhara)
貴霜王朝 (Kusana)
河西、隴東
西元一~三世紀
秣菟羅
西
藏
印 度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亞
喀布爾 (Kabul)
河西、隴東
犍陀羅 貴霜王朝 (Kusana)
西元三~五世紀
秣菟羅
西
藏
印 度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亞
喀布爾
犍陀羅
敦煌石窟 河西、隴東
北 涼 ()
秣菟羅
西
藏
印 度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敦煌石窟
亞
喀布爾
犍陀羅
秣菟羅
河西、隴東
西
藏
炳靈寺石窟
西秦 ()
印 度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敦煌石窟
亞
喀布爾
犍陀羅
秣菟羅
河西、隴東
炳靈寺石窟
西
藏
印 度
東南亞
麥積山石窟
北魏 (390~534)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敦煌石窟
亞
喀布爾
犍陀羅
秣菟羅
河西、隴東
西
藏
關中教團
炳靈寺石窟
麥積山石窟
印 度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雲岡石窟
韓 國
北魏(460~520)
西 域
中
敦煌石窟
亞
喀布爾
犍陀羅
秣菟羅
河西、隴東 關中教團
西
藏
炳靈寺石窟
麥積山石窟
印 度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亞
西魏、北周
河西、隴東
東魏、北齊
中 國
龍門石窟
西
藏
印 度
東南亞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亞
河西、隴東
印
秣菟羅 (Mathura)
西 藏
貴霜王朝 (Kusana)
度 西元一~三世紀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亞
犍陀羅
(Gandhara)
貴霜王朝 (Kusana)
河西、隴東
西元一~三世紀
秣菟羅
西
藏
印 度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亞
喀布爾 (Kabul)
河西、隴東
犍陀羅 貴霜王朝 (Kusana)
西元三~五世紀
秣菟羅
西
藏
印 度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亞
喀布爾
犍陀羅
敦煌石窟 河西、隴東
北 涼 ()
秣菟羅
西
藏
印 度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敦煌石窟
亞
喀布爾
犍陀羅
秣菟羅
河西、隴東
西
藏
炳靈寺石窟
西秦 ()
印 度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敦煌石窟
亞
喀布爾
犍陀羅
秣菟羅
河西、隴東
炳靈寺石窟
西
藏
印 度
東南亞
麥積山石窟
北魏 (390~534)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敦煌石窟
亞
喀布爾
犍陀羅
秣菟羅
河西、隴東
西
藏
關中教團
炳靈寺石窟
麥積山石窟
印 度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雲岡石窟
韓 國
北魏(460~520)
西 域
中
敦煌石窟
亞
喀布爾
犍陀羅
秣菟羅
河西、隴東 關中教團
西
藏
炳靈寺石窟
麥積山石窟
印 度
東南亞
中 國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亞
西魏、北周
河西、隴東
東魏、北齊
中 國
龍門石窟
西
藏
印 度
東南亞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韓 國
西 域
中
亞
西魏、北周
河西、隴東
東魏、北齊
中 國
龍門石窟
西
藏
印 度
東南亞
日
本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二)楊氏造像的風格手法,顯見是南北朝北魏造像的追崇,
就作者而言,是何種文化價值觀的反映?
不論如何,
雲岡石窟所反映的北魏造像
其氣勢與風格,
延續了楊教授
造像的最大特色。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二)楊氏造像的風格手法,顯見是南北朝北魏造像的追崇,
就作者而言,是何種文化價值觀的反映?
不論如何,
雲岡石窟所反映的北魏造像
其氣勢與風格,
延續了楊教授
造像的最大特色。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二)楊氏造像的風格手法,顯見是南北朝北魏造像的追崇,
就作者而言,是何種文化價值觀的反映?
不論如何,
雲岡石窟所反映的北魏造像
其氣勢與風格,
延續了楊教授
造像的最大特色。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三)楊氏造像著重臉圓頰豐、肩腴胸厚、及軀體健朗特徵,
與佛教相好莊嚴的意含有何關係?
楊英風教授的造像特徵:
臉圓頰豐
肩腴胸厚
軀體健朗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三)楊氏造像著重臉圓頰豐、肩腴胸厚、及軀體健朗特徵,
與佛教相好莊嚴的意含有何關係?
相好莊嚴→佛像裝飾嚴校、功德圓滿之瑞相
→以經典所載「三十二相好」為代表
→也是造像語彙的取材來源
佛教造像藝術
圖像解讀的必要途徑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三)楊氏造像著重臉圓頰豐、肩腴胸厚、及軀體健朗特徵,
與佛教相好莊嚴的意含有何關係?
1.足下安立平滿相
12.身毛右旋相
三十二相→經典可據之莊嚴內容
2.足下千幅輪相
13.毛孔一毛相
3.手足指纖長相
14.真妙金色相
4.足跟廣平圓滿相
15.丈光相
5.手足指縵網相
16.皮膚細軟相
6.手足柔軟相
17.七處隆滿相
7.足趺高滿隆起相
18.肩膊圓滿相
8.兩喘鹿王相
19.獅子身相
9.正立手摩膝相
20.身廣洪直相
10.馬陰藏相
21.肩圓好相
11.身廣長等相
22.四十齒相
23.齒密齊平相
24.四牙白淨相
25.獅子頰相
26.常得上味相
27.廣長舌相
28.聲如梵王相
29.真青眼相
30.牛眼睫相
31.頂上肉髻相
32.眉間毫相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三)楊氏造像著重臉圓頰豐、肩腴胸厚、及軀體健朗特徵,
與佛教相好莊嚴的意含有何關係?
三十二相→經典可據之莊嚴內容
1.足下安立平滿相
2.足下千幅輪相
3.手足指纖長相
4.足跟廣平圓滿相
5.手足指縵網相
6.手足柔軟相
7.足趺高滿隆起相
8.兩喘鹿王相
9.正立手摩膝相
佛手、佛足之莊嚴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三)楊氏造像著重臉圓頰豐、肩腴胸厚、及軀體健朗特徵,
與佛教相好莊嚴的意含有何關係?
三十二相→經典可據之莊嚴內容
17.七處隆滿相
18.肩膊圓滿相
19.獅子身相
20.身廣洪直相
21.肩圓好相
展現佛身高廣健碩,
以示不思議之圓滿功德力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三)楊氏造像著重臉圓頰豐、肩腴胸厚、及軀體健朗特徵,
與佛教相好莊嚴的意含有何關係?
三十二相→經典可據之莊嚴內容
25.獅子頰相
31.頂上肉髻相
32.眉間毫相
指佛臉型如獅首豐頰飽滿
並展現威武不凡之相貌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三)楊氏造像著重臉圓頰豐、肩腴胸厚、及軀體健朗特徵,
與佛教相好莊嚴的意含有何關係?
三十二相→經典可據之莊嚴內容
楊氏造像的表現,並非全然的古風再現
反而是法相藝術的一番詮釋
甚至與相好莊嚴的意義契合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三、法相啟迪
楊英風教授與造像藝術創作,反映出如下幾點:
(三)楊氏造像著重臉圓頰豐、肩腴胸厚、及軀體健朗特徵,
與佛教相好莊嚴的意含有何關係?
三十二相→經典可據之莊嚴內容
楊氏造像的表現,並非全然的古風再現
反而是法相藝術的一番詮釋
甚至與相好莊嚴的意義契合
Home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四、造像思惟
佛教藝術能夠深植在中國的傳統脈絡之中,
並非只是單方面的東向傳播而已,
還有以我國淵遠的傳統文化為根基,
再全盤消化吸收佛教文化的精髓,
最後便是讓佛教走向中國化、本土化。
事實上也是基於這種趨勢的發展,
才讓佛陀教法能自立於中土而永續長存。
是故佛教藝術絕非只有印度的藝術觀,
而不能忽略我國自古以來的道藝美學,
這種「佛」、「道」心境與物象的融合,
正是楊英風教授造像藝術的思惟泉源。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四、造像思惟
關於佛教藝術,
楊教授對傳統文化與藝術發展的認知:
「魏晉是中國面對外族文明衝擊的時代,同時也證驗中華
文化活潑的生命力及融和力‥‥而在造型藝術上,尤其是佛教
藝術一項,更是臻於至善之境,綻放出不可思議的光華。
這是一個軍事、政治、民生最紊亂的時代,而佛教慈悲喜
捨的證悟,卻適時地如純化甘露般潤澤了人們。佛教思想方徹
淵奧的般若,滋養了中國人性靈的識田,拓展了中國人生命思
想的視域。
犍陀羅和笈多藝術經過中國人文思想的熔鑄,提煉了其中
自然澄觀的哲思,進而結合了社會生活的人間性,已衍生出中
國佛教藝術獨特的精神溶爐。」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四、造像思惟
關於佛教藝術,
楊教授對傳統文化與藝術發展的認知:
「是故,佛教藝術已不可單獨由宗教或藝術的角度觀之,
而是交織了社會結構、文化特質、宗教情操及風格意匠而成的
民族性資產與資源。」
楊英風,<華嚴境界—談佛雕藝術與中國造型美>
(《中國古佛雕.哲敬堂珍藏選輯》,
覺風出版,1989.10,p34)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四、造像思惟
南北朝時期佛教藝術的傳入,
對傳統文化新生的影響關係:
「我們不難看出中國從南北朝開始,似乎有一股新生的力
量注入了中國社會,這使當時的藝術表現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蛻
變,這股新的力量,便是佛教力量。由於落實在民間生活的佛
教信仰,無形中自然促使當時的雕刻、器皿、書畫及文學等都
散發出追求極至的精神境界。
因此可以說,佛教精神在此一時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整個
中國的藝術發展,佛教藝術也是在此時漸漸植根於中國。」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四、造像思惟
南北朝時期佛教藝術的傳入,
對傳統文化新生的影響關係:
「在這裡必須強調說明的是,中國藝術是在佛教傳入中國
後,受到佛教精神的影響才有了巨大的轉變。但是早在四千年
前,中國早有一系列的造型美學概念表現在當時作品上,而不
是受到佛教的影響才有造型美學的概念。」
<佛教藝術的生命——訪楊英風教授談佛教藝術>,
(《法光》第九期.1990年6月10日)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四、造像思惟
佛教造像的造成語彙,
有關具象寫實與抽象表現的視點:
「以佛雕為例:中國人認為在曠宇常宙之中,沒有任何物
質是可以永遠不毀圮的,具象的部份只是因緣聚合的色身,重
要的是佛莊嚴圓融的精神性,與對人世苦難的悲憫慈慧,一位
藝術家或藝匠為了努力奔赴這個崇高的精神世界,則要在造像
上大刀闊斧的取捨,以求『形神兼備』,所以常出現不合於人
體比例的造型,但也因為經過這層抽象的思考,佛像雕刻不論
呈說法、思惟、拈花微笑,均令人為之贊歎不可思議的神妙。」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四、造像思惟
佛教造像的造成語彙,
有關具象寫實與抽象表現的視點:
「早期西方以寫實為宗,事實上以肉眼所見者為真,不免
拘於形似,晚近又全信抽象理論架構,批韃寫實的再現性,造
成藝術與心靈間的疏離感,兩者各執一端,均是『蔽於己而不
知人』。」
楊英風,<物我交融的境界──景觀雕塑探源>,
中國建築學會、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
「生活景觀雕塑講座」演講稿,
1988年6月29日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四、造像思惟
中國造像藝術的造型表現,
究竟有無抽象的特質:
「姑且不論我們是否應尾隨西方朝生夕死的藝術潮流,才
算是具有時代性;就以中國抽象、具象在中國美學的特質上而
言,並非全然對立,而是互為體用的。
只是不拘泥在題材的有限性上,只認為中國雕塑『非佛即
俑』,繪畫非花鳥即山水人物,那麼就不難發現,『抽象』事
實上,是中國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質。」
楊英風,<物我交融的境界──景觀雕塑探源>,
中國建築學會、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
「生活景觀雕塑講座」演講稿,
1988年6月29日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四、造像思惟
造像藝術藉用現實的「形」,但又不受「形」所限,
楊教授的看法:
「佛之造像即不可避免有『形』,中國佛雕之獨特在於大
量取捨了『人體』的細節,融以老子『大巧若拙』的理念,典
型化地雕鑿碩實無華的厚肩及四肢,並以圓潤的寬額廣頤為輪
廓,襯托出飽滿的耳垂、婉暢的彎眉、俯憫的慈目及微揚的唇
隅,構成均衡圓融的大美。既跳脫了人身的有限性、罣礙性,
又能具足地傳達佛陀『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的妙相莊嚴
及菩薩的慈悲自在。
佛教藝術為中國造型藝術的審美理則,樹立了悠深且厚實
的無盡典範。」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四、造像思惟
造像藝術藉用現實的「形」,但又不受「形」所限,
楊教授的看法:
「此外,佛教的哲思更是顯著地影響了中國的人文與藝術
思潮。佛家云:『一切唯心造』,如心能了與無罣礙、超拔於
無明,證得無上圓覺智慧,則可廣包太虛、量周沙界。
這種超曠空靈的形上境界,泯除了常識、知識所積習的分
別智,藝術家們從參透淨因的法門中,化宇宙動象為靜穆觀。」
楊英風,<華嚴境界—談佛雕藝術與中國造型美>
(《中國古佛雕.哲敬堂珍藏選輯》,
覺風出版,1989.10,p34)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四、造像思惟
楊英風教授為佛教藝術的創作,
下了最佳的註腳:
「佛教藝術是藝術心靈及形上意象,兩相互映攝所構成的
華嚴境界,令人浸潤在具足的象外天地中領略禪悅,同時悟達
一種微妙至深的生命智慧。這點與中國造型美學所揭櫫的『遷
想妙得』恰有異曲同工之妙,佛教藝術之所以能植根於中國,
便是因為兩者的形上思惟與造型理則,有互通交感的部份。」
楊英風,<華嚴境界—談佛雕藝術與中國造型美>
(《中國古佛雕.哲敬堂珍藏選輯》,
覺風出版,1989.10,p34)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四、造像思惟
在楊教授的造像創作之外,
同時對於造像思惟,有著更深層面的認知建立,
毋寧說楊教授的創作思維和理念,
也為當代的佛教藝術的創作,
提供更為真切而深入的思索路徑。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四、造像思惟
在楊教授的造像創作之外,
同時對於造像思惟,有著更深層面的認知建立,
毋寧說楊教授的創作思維和理念,
也為當代的佛教藝術的創作,
提供更為真切而深入的思索路徑。
Home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五、結
語
佛教藝術的創作歷程,
造就年輕的楊英風享譽國際,奠定大師的養成基礎,
當佛陀教法成為信仰的歸依之後,
建立「現代中國生態美學觀」,
更是楊氏景觀雕塑的重要目標,
透過這個領域,
希望經營屬於中國回歸自然、與自然契合的空間藝術,
為眾生實現福慧的「淨土」。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五、結
語
誠如楊英風教授所言:
「更可貴的是佛家認為有情生物皆有他的活動場所,
有眾生就有環境。魚族有其水域,禽鳥有其天空,百壽有
其山林。
大乘佛教求的是眾生清淨和剎土清淨,含攝了『莊嚴
淨土』和『利益眾生』兩層深意,而菩薩實踐的是『攝受
大願無邊淨土』,本『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境,教
化眾糽猺W得樂,一切圓融歸諸法界,一切利益眾生。有
淨土,眾生才能得到攝導啟悟,共修實現淨土。」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五、結
語
為響應一九九0年世界地球日,
並在佛教淨土思想的義理上,
創作出「常新」(ever-green),
表達地球的運行不息,
做為響應世界地球日活動的標誌。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五、結
語
楊英風教授創作自述:
「我以一條內外銜接扭轉的
環帶圍繞地球,取其象徵生命的
順暢循環,以及彼此交融平衡的
貫通。至於滲入一些佛教哲思方
面的理念,可能跟我是佛教徒有
點關係,因為在我創作歷程中,
佛教哲理的確給過我無數次的啟
發。『常新』作品中的環帶及圓
球,就是佛理中講求圓融和諧的
表徵。」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五、結
語
楊英風教授創作自述:
「依照佛教哲理的揭示,人
生及宇宙應該是延續的、發展的、
活活潑潑、生生不息的。因此,
在創作之初,除了想要表現中國
對宇宙自然的觀念外,也想將東
方美學以及佛教哲思融入其中。」
楊英風,<華嚴境界—
談佛雕藝術與中國造型美>
(《中國古佛雕.哲敬堂珍藏選輯》,
覺風出版,1989.10,p34)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五、結
語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五、結
語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五、結
語
不鏽鋼雕塑品是靜態性的造型主體,
雷射光動則是輔助的動態性變形體,
在一靜一動之間,構成虛實幻化的新視覺經驗,
這種靈思與光芒的交會,
正是楊氏一生追求造型藝術的最高境界,
其本質又回歸到佛教思想的的空觀層面上。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五、結
語
對於雷射光所帶來的視覺效應,
就猶如佛法在示人無常法,楊教授認為:
「佛教以光明廣大、燄網莊嚴之境,象徵無上圓覺、無
邊智慧;是以精神意志為一切物質的核心,即是光質,一旦
光質瓦解,物質亦隨之滅度。《金剛經》偈:『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由此我們靜觀宇
宙間的現象,事實上為光所凝聚的幻象罷了,這樣的時空觀,
正如光藝術所呈現接近禪定的無我之境。此中『整體圓融』
的智慧觀,當為一切哲學、藝術與科學所共同追尋的鵠的
罷。」。
楊英風,<靈思與光芒的交會──淺論光藝術>,
《省立美術館尖端科技藝術展.「光藝術」展專論》,
1988年6月。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五、結
語
不論如何,
像楊教授富於人文思想的反思態度,
以及對佛陀教法思維的深刻體悟,
從其法相世界的歷程來看,
無怪乎可以看到一生豐富而充沛的創作生命。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五、結
語
不論如何,
像楊教授富於人文思想的反思態度,
以及對佛陀教法思維的深刻體悟,
從其法相世界的歷程來看,
無怪乎可以看到一生豐富而充沛的創作生命。
Home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敬祈 不吝賜教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敬祈 不吝賜教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敬祈 不吝賜教
楊英風教授國際學術研討會
楊英風教授的法相世界
陳奕愷 2000/10/27
敬祈 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