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山 – 觀音菩薩 ( 大悲 ) 五台山 – 文殊菩薩 ( 大智 ) 峨嵋山 – 普賢菩薩 ( 大行 ) 九華山 – 地藏菩薩 ( 大願 ) 普陀山 五台山 普陀山 峨嵋山 九華山 大悲觀世音菩薩    女性的形象。 手持蓮華、楊枝甘露。 亦有千手千眼的形態。 大悲觀世音菩薩   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之本懷,救拔眾生離 苦得樂。觀世音即觀聽世間音聲之意,如《妙 法蓮華經.普門品》中所說:「佛告無盡意菩 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 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 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記載:由於修行的功 德力,故能遍聞世間一切有情的音聲。只要眾 生有難,虔誠一心稱觀世音聖號,菩薩便即時 尋聲救苦,解熱除惱。由此因緣,故稱「觀世 音」菩薩。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  手持寶劍、經卷、如意。 騎著獅子。 男性的形態。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 在許多經典中,都推崇文殊為諸佛之師、 諸佛之母,不僅因其智慧超群,更因其悲 願深廣。文殊曾發誓言:「諸佛之中,若 有一位,從初發心以至圓成佛道,非文殊 之所勸發,文殊則不成佛。」由此可見其 度眾悲願之廣大 在《維摩詰經》中,維摩詰生病,佛陀座 下諸大弟子及大菩薩都不敢去探病,因為 他們都曾經被維摩詰訶斥過,最後只有文 殊當仁不讓,率領眾人前去,並和維摩詰 暢論不二法門之理。 大行普賢菩薩 拿著如意。 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四大名山 – 觀音菩薩 ( 大悲 ) 五台山 – 文殊菩薩 ( 大智 ) 峨嵋山 – 普賢菩薩 ( 大行 ) 九華山 – 地藏菩薩 ( 大願 ) 普陀山 五台山 普陀山 峨嵋山 九華山 大悲觀世音菩薩    女性的形象。 手持蓮華、楊枝甘露。 亦有千手千眼的形態。 大悲觀世音菩薩   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之本懷,救拔眾生離 苦得樂。觀世音即觀聽世間音聲之意,如《妙 法蓮華經.普門品》中所說:「佛告無盡意菩 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 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 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記載:由於修行的功 德力,故能遍聞世間一切有情的音聲。只要眾 生有難,虔誠一心稱觀世音聖號,菩薩便即時 尋聲救苦,解熱除惱。由此因緣,故稱「觀世 音」菩薩。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  手持寶劍、經卷、如意。 騎著獅子。 男性的形態。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 在許多經典中,都推崇文殊為諸佛之師、 諸佛之母,不僅因其智慧超群,更因其悲 願深廣。文殊曾發誓言:「諸佛之中,若 有一位,從初發心以至圓成佛道,非文殊 之所勸發,文殊則不成佛。」由此可見其 度眾悲願之廣大 在《維摩詰經》中,維摩詰生病,佛陀座 下諸大弟子及大菩薩都不敢去探病,因為 他們都曾經被維摩詰訶斥過,最後只有文 殊當仁不讓,率領眾人前去,並和維摩詰 暢論不二法門之理。 大行普賢菩薩 拿著如意。 

四大名山
– 觀音菩薩 ( 大悲 )
五台山 – 文殊菩薩 ( 大智 )
峨嵋山 – 普賢菩薩 ( 大行 )
九華山 – 地藏菩薩 ( 大願 )
普陀山
五台山
普陀山
峨嵋山
九華山
大悲觀世音菩薩



女性的形象。
手持蓮華、楊枝甘露。
亦有千手千眼的形態。
大悲觀世音菩薩


觀世音菩薩,以大慈大悲之本懷,救拔眾生離
苦得樂。觀世音即觀聽世間音聲之意,如《妙
法蓮華經.普門品》中所說:「佛告無盡意菩
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
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
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楞嚴經.耳根圓通章》記載:由於修行的功
德力,故能遍聞世間一切有情的音聲。只要眾
生有難,虔誠一心稱觀世音聖號,菩薩便即時
尋聲救苦,解熱除惱。由此因緣,故稱「觀世
音」菩薩。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

手持寶劍、經卷、如意。
騎著獅子。
男性的形態。
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
在許多經典中,都推崇文殊為諸佛之師、
諸佛之母,不僅因其智慧超群,更因其悲
願深廣。文殊曾發誓言:「諸佛之中,若
有一位,從初發心以至圓成佛道,非文殊
之所勸發,文殊則不成佛。」由此可見其
度眾悲願之廣大
在《維摩詰經》中,維摩詰生病,佛陀座
下諸大弟子及大菩薩都不敢去探病,因為
他們都曾經被維摩詰訶斥過,最後只有文
殊當仁不讓,率領眾人前去,並和維摩詰
暢論不二法門之理。
大行普賢菩薩
拿著如意。
 男性形象。
 騎著六牙白象。
 象徵修行穩重。

大行普賢菩薩


普賢菩薩所持十種廣大願行分別為:一者禮敬
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
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
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
者普皆回向。
《楞嚴經》中記載:普賢菩薩誓言,若於他方
恆沙世界,有一眾生,心中發普賢行願者,我
即時乘六牙白象,分身百界,到發心者面前,
與之相見。假使彼因業障深重,未能見到我,
我也會暗中為他摩頂,護持安慰,使他所願皆
得成就。
大願地藏王菩薩
 光頭圓頂或頭
戴毗盧冠、身
披袈裟、手持
錫杖的出家相。
 部份造形是騎
著 狗 – 諦聽
大願地藏王菩薩

當釋迦牟尼佛到忉利天宮說法時,曾付
囑地藏菩薩,要在釋迦牟尼佛入滅後與
彌勒佛降生前的無佛世界,留住世間,
教化六道眾生。以是之故,菩薩常現身
天上、人間及地獄等處,救度眾生,自
誓必定度盡六道眾生,方乃成佛,誠如
《地藏經》所載: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
成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