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讲义】

陈俊卿
2013.12.28
语言如何影响思维
Wolff & Holmes, 2010
语言决定论
 语言决定了思维的基本范畴,因此,说不同语言的人,
思维方式不同。
语言相对论
 强版:语言决定思维,并且语言范畴限制且决定了认
知范畴。
 弱版:语言范畴和语言使用影响思维,也影响特定类
别的非语言行为。
语言如何影响思维
Wolff & Holmes, 2010
语言相对论中语言的不同层面
 语义
不同语言的词汇语义的不同对认知产生不同的影响。
 语法(结构)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对讲话者的认知的影响。
 语篇(功能)
同一语言内的差异对于认知的影响。例如,同一语言内不同方言对于认知的
影响。
Lucy, 1996
颜色词与颜色认知
 Berlin和Kay(1969)对世界上98种语言进行了实际语言调查和文献综述以后,总
结出颜色词的两个特点:
1. 11个基本颜色词构成了所有语言颜色词系统的普遍基础。
2. 11个颜色词在不同的语言阶段出现时有着严格的演变顺序。一种语言的颜色词
系统,如果它包含在“<”右侧的颜色词,那就一定也会有在“<”左侧颜色词"。
支持“普遍进化论”。
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
姚小平, 1988
汉语常用词的语义空间
张积家,段新焕,2007
支持语言相对论的证据
 Berinmo语有5种基本颜色词(英语有11种)。
Roberson和他的同事(1999,2000, 2005, 2010)
发现,Berinmo人对于本语言的焦点色的再认记忆优
于英语中的焦点色。
 Davies等人发现俄语不同的蓝色词siniy(深蓝)和
goluboy(浅蓝)导致了颜色辨认的差异。俄语被试比英
语被试对蓝色有更大的Stroop干扰效应,对光谱的蓝
区有更大的区分性。
Stroop效应
 张积家等(2008)考察了汉族和纳西族被试对蓝、绿加
工的差异。研究表明, 汉族被试和纳西族被试对“蓝”
和“绿”的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汉
语的颜色词中, 存在着蓝-绿区分, 汉族被试因而能够更
好地辨别和记忆“蓝”和“绿”; 在纳西语的颜色词中,
“蓝”和“绿”不分或者混用, 纳西族被试因而对“蓝”
和“绿”的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均差。
中国不同民族儿童对颜色命名的顺序
王娟,张积家,2012
概念隐喻理论:
 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隐喻通过源概念与从表面上看
不相似的目标概念间的概念映射运作。通过这种概念映射,
人们能够利用源域概念的部分知识做为结构框架对目标概
念的相关信息进行推论、解释和评估。
源概念是一些我们熟悉的物理或社会概念,例如空间概念、清洁概念等。
目标概念是一些我们需要利用源概念进行建构和理解的抽象概念,例如
情绪、道德、社会地位等。
例如“高尚”、 “高风亮节”和“明镜高悬”等词就是使用高低概念、
明暗概念或清洁概念来表征道德概念。
时空隐喻:
 通过空间经验(具象的源域)建构及理解时间概念




(抽象的目标域)。
三条源域维度:
上-下
前-后
左-右
通过三个实验发现:
1.时间域和空间域享有共同的概念结构。
2.相关空间信息有助于思考时间信息。
3.思考时间时需要空间信息,但是思考空间时不需要时间信息。
这些发现提供了隐喻结构化的一手证据。这显示了例如时间这样的抽象域是由
来自空间这样的更具体和经验的域通过隐喻映射塑造的。
Boroditsky, 2000
 原定周三的会议提前了两天,所以周几开会?
 五月的下一个月是?
时间动和自我动
早在后,
晚在前
早在前,
晚在后
是否你所说的语言影响了你如何加工
时间?
 研究者通过三个实验来探讨这一问题。英语和汉
语提及时间的方式不同:英语者主要使用水平线
提及时间,然而汉语者则主要使用竖直轴表述时
间。这两种语言的差异表现在说话者思考时间的
方式上。
Boroditsky, 2001
水平轴启动
竖直轴启动
 在第一个实验中,汉语者倾向于竖直得思考时间尽管他们
在思考英语(相比刚看过水平箭头,汉语者刚看过竖直箭
头后,确认三月比四月早更快;英语者则相反)。
 第二个实验显示,汉语-英语双语者竖直地思考时间的程度
与其首次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正相关。
 在第三个实验中,母语为英语者被教着用与汉语相似的方
式使用竖直空间词来说时间。在随后的测试中,这组英语
被试显示出了与汉语被试相似的使用竖直空间来思考时间
的偏差。
由此可得:
 1.语言是塑造抽象域思维时的强大工具。
 2.人们的母语在塑造其习惯思维时起着重要作用,
但并不像Whorfian观宣称的那么彻底。
 该研究报告了未能成功重复Boroditsky (2001)的六个支
持语言相对论的实验的主要发现。
 在Boroditsky (2001)在实验3中,被试经过90句汉语式的
竖直表达时间句的训练后,英语被试在实验中表现出了
“汉语式”使用竖直空间思考时间的现象。 Boroditsky
将其作为语言影响思维的证据,认为经过新的时间隐喻关
系的训练,会造就新的时间的心智表征。然而,这看似和
实验1的结论相矛盾。实验1宣称母语隐喻对于时间表征有
持久的效应。如果90句隐喻练习就可以改变英语者的时间
表征方式,那为何多年的新隐喻经验没有改变汉语者的表
征?
January & Kako, 2007
 英语使用水平空间英语来表达时间。中文则使用竖直隐喻。那是否





中文使用者思考时间的方式与英语使用者不同?
Boroditsky (2001)宣称两者思考时间的方式不同,并进一步提出
语言是塑造抽象域思维时的强大工具。通过计算使用频率,研究者
发现中文者使用水平表述时间的频率高于使用竖直表述时间的频率。
这不符合Boroditsky (2001)的逻辑。
研究者在四次实验中未能成功重复原实验。所以研究者推论,不能
仅仅因为中文者也使用竖直空间隐喻来表达时间而认为中文者思考
时间的方式与英语者不同。
四个重复试实验中,不论是前后问题还是早晚问题,水平启动组和
竖直启动组均无差异。实验1中被试有英语被试组和中文被试组。实
验2被试为汉英双语被试。实验3、4为中文被试。
综上所述,研究者推论,在空间表征方面,中文者和英语者在概念
化时间的方式上无差异。
原实验展示了一个教训。当研究在研究跨语言问题时,如果研究者
对于所研究的语言没有完整的知识,可能会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
Chen, 2007
实验设计上的改进
 启动变量增加无关启动作为基线组。
 被试增加中文水平较高的英语者组。
 Boroditsky (2001)中汉语被试使用的材料可能也是英语
的。Chen(2007)使用的材料也都是英语的。是否两组被试
应该分别使用母语材料?
 Boroditsky (2001)中的汉语被试为高英语水平者。两种
语言技能的交互作用很难分离,是否可改为英语水平不高
的汉语被试。
 上述研究均未严格区分“前/后”与“左/右”。即矢状轴
和横向轴。
 Boroditsky等并提出了新的数据进一步支持或改善这一假
设。研究结果证明了汉语者和英语者思考时间不同。就像
语言表现地那样,汉语者(汉语为母语的汉英双语者)比
英语者更倾向于竖直地思考时间(较早的时间点在上,较
晚的时间点在下)。
Boroditsky, et al 2010
与2001年研究的不同
 改变了实验使用范式。2001年使用的是空间信息启动范式,
任务为早/晚或前/后时间句的与的对错判断(语言任务)。
2010年实验为按键方位Stroop范式。任务为按键判断两张
图片对应的时间点的早晚(内隐非语言任务)。Stroop范
式可以通过交互作用观察在启动范式中被掩盖的水平空间
信息对于时间加工的影响。2010年的实验设计由于是非语
言任务,可避免2001年实验中汉语被试使用非母语材料带
来的影响。
 2001年实验汉英两组被试人数接近(英:26,汉:
20).2010年实验,汉英两组被试人数差异巨大(英:118,
汉:63)。
对于2001年研究重复失败的反驳
 2001年研究有三种比较:
1.使用相同的任务比较英语者和汉语者。
2.使用相同任务比较了在生命中不同阶段开始学习英语
的汉语者。
3.比较了有无进行竖直时间表述训练的英语者。
但是两个重复研究均只重复了实验1。
 January & Kako(2007)的研究只有英语被试。
Chen(2007)的英语被试太少,前且生活在台湾的英语
被试语言环境与美国的不同。
 成人研究显示了时空间心智表征的不对称关系:时间表征
更依赖空间信息。
 本研究中,以发展的视角研究时空间的关系。以希腊语为
母语的儿童,观看了一些两个动物以不同距离或时间间隔
沿着平行路径移动的视频,并进行这些事件空间或时间方
面的判断(例如哪个动物跑得更远,哪个东都跑得时间较
长)。
 实验结果显示了可靠的跨域不对称性。同样的刺激,空间
信息对于时间判断的影响比时间信息对于空间判断的影响
大。本研究证明了时空表征在儿童与成人间的连续性。
Casasanto, et al 2010
 人们跨文化得使用水平轴概念化时间,但是水平轴的方向
是文化特异的。
 在从左往右拼写的文化中,时间是向右的;在从右往左拼
写的文化中,时间是向左的。是否正字法是影响时间表征
的因素?
 荷兰语为母语者进行了时空一致任务(指导语和刺激材料
为标准荷兰语或镜像荷兰语)。标准荷兰语组的被试,按
左键判断过去导向的短语较快;按右键判断未来导向的短
语较快。镜像荷兰语组的被试,效应则相反。
 这些证据证明了书写方向对于时间的内隐心智表征的决定
性作用。
Casasanto, & Bottini 2010
 各种文化都使用空间建构时间。但是具体用于表征时间的空间
位置,可能是各个文化不同的。
 在实验1中,研究者要求希伯来语者和英语者依据自然事件的时
间顺序来排列图片,并让被试指出他们假设的参照点。在两个
任务中,英语被试(从左往右读)将时间序列从左往右排;希
伯来语被试(从右往左读)将时间序列从左往右排。
 在实验2和3中,研究者要求被试做快速时间序列判断:判断前
后呈现的成对图片,例如让被试判断第二张图片对应概念的时
间点比第一张早还是晚。被试使用键盘上相邻的两个键作反应。
英语被试能较快做出“较早”判断当较早反应对应的反应键在
左面;希伯来语被试能较快做出较早判断当较早反应对应的反
应键在右面。
 结果表明,即使在非语言任务中,人们在进行实践判断时,会
自动使用文化特异的空间表征。
Fuhrman, & Boroditsky 2010
 该研究关注了Pormpuraaw语,一种澳大利亚偏远土著部
落语言,的时间表征。 Pormpuraaw语的时间表征与其他
所有语言明显不同。其他语言一般将时间表征为左到右,
右到左,前到后,后到前。这些表征关注的都是身体。
 但是Pormpuraaw语却使用从东往西排列时间。就是说,
当一个人面南时时间是从左往右的;当面北时时间是从右
往左的;面东时时间是接近自己的;面西时时间是远离自
己的。这一结果证明了时间概念化在不同文化间可能完全
不同。
Boroditsky, & Gaby 2010
 是否英语使用者使用他们说英语的方式来思考时间?在英语口语中,
时间似乎沿着的矢状轴(前/后)流动:未来在人们前方,过去在人们
后方。当故意使用手势询问英语者过去和未来事件时,英语者经常像
语言显示的那样使用矢状轴。与之相反,当演讲自发使用手势时,英
语者更频繁地使用横向轴(左/右),即手势朝左是较早时间,手势朝
右是较晚时间。这一左-右的时间映射与英语文化中日历和图表中的时
间流动方向一致,但在口语隐喻中完全不存在。
 即使英语使用者在突发的演讲中使用前/后英语时,他们的手势也会使
用横向轴。研究者假设当说话者描述时间的时间序列时,他们使用的
既不是时间动视角也不是自我动视角。而是注意动视角。这是基于与
文化产物的交互产生的,而非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产生的。手势蕴含了
无法从语言上推论的时间内隐的空间概念化。
Casasanto, & Iasmin, 2012
 什么决定了人们用来表述时间的空间坐标轴?
 研究者验证了书写方向的效应。英语,以及中国大陆的汉语式从左往
右书写,然后从上往下书写。但是在中国台湾,汉字是从上往下写,
然后从右往左写。由于成为某一文字系统的流利阅读和写作者需要上
千小时的眼动阅读和手动书写方向经验,所以可能书写系统的方向影
响了表征时间所使用的空间轴。
 在行为实验中,研究者让英语者,以及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汉语者
以时间序列摆放卡片。这些卡片描述了动植物的发展阶段。
 结果显示,英语者总是从左往右摆卡片;中国大陆被试倾向于从左往
右摆卡片,但是有小部分被试从上往下摆卡片;台湾被试从左往右摆
和从上往下摆卡片的比列相同,并且有少数被试从右往左摆。母语的
书写系统影响人们如何空间地表征时间。
Bergen, & Lau, 2012, 2012
推荐书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