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傳統戲曲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台灣傳統戲曲

任課教師 :黃迎春 老師
台灣傳統戲曲

臺灣傳統戲曲大多源自大陸閩粵地區,自明代末年
隨漳、泉、客籍移民之播遷,閩粵一帶民間戲曲亦
流傳至臺灣,因此臺灣早期民間戲曲乃建立於閩粵
曲藝的基礎之上。
台灣傳統戲曲
於一九四五年國民政府統治台灣之前,台
灣民間戲曲已非常蓬勃,其中較重要之劇
種有南北管戲、布袋戲、歌仔戲。
 http://ltl.gac.ntnu.edu.tw/node/4903

布袋戲大師-李天祿
布袋戲大師-黃海岱
歌仔戲小生-葉青
南管

南管又稱作「絃管」,歷史相當久遠,一般認為其
保有許多唐宋音樂特色。絃管音樂一直保留在福建
閩南地區,尤以泉州為重心,並傳播至東南亞及台
灣等地,在台灣稱為「南管」,而東南亞則有稱南
樂、南曲、南音或郎君唱者。
北管

北管與南管對稱,泛指自明清之際至清末由北方傳入台灣的戲
曲音樂,其來源相當複雜,包括有崑腔、梆子腔、皮黃腔等不
同的戲曲,多數採用北方語系的聲腔演唱。
北管戲曲在台灣早期農業社會裡,有職業劇團的「亂彈
戲 」、「四平戲」及業餘票房的「子弟戲」等與民間生活息
息相關,民間喜慶祭典經常演出北管戲曲。
布袋戲

布袋戲是由兩百多 年前中國大陸福建泉州、漳州移民引進使
用南管、潮調音樂曲調的古典布袋戲開始,在臺灣歷經幾個世
代的傳衍,不同世代的演師陸續加入北管音樂、平劇音樂、日
本流行音樂、西洋音樂、歌仔調音樂,並突破木製彩樓、舞臺
的限制,引進商業劇場的編劇,加入電子化聲、光效果,而遞
變為商業劇場的金光布袋戲與電視布袋 戲。經此長期演變發
展,布袋戲乃成為特具臺灣文化風格的臺灣布袋戲。
歌仔戲

看「歌仔冊」唸「歌仔」,是早期臺灣農村社會最重要的休
閒;無論是農家忙餘所唱,市井小民平時歌詠的「歌仔」、
「臺灣雜念」、街頭賣藝的盲人「唸歌」或乞丐走唱的「乞食
調」等,唱的都是「錦歌」。「錦歌」繼承明代以來南方的小
曲小調,主要以閩南的民歌為基礎,吸收一些民間小戲的部分
曲調而形成。剛開始只是一般老百姓業餘的單純歌唱,由於廣
受喜愛,慢慢發展成職業江湖藝人的通俗故事說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