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4-電腦週邊設備簡易安裝與檢查投影片(第二版)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CH04-電腦週邊設備簡易安裝與檢查投影片(第二版)

Chapter 4
電腦週邊設備簡易安裝與檢查
大綱
•
•
•
•
•
•
•
•
•
•
•
•
•
4.1 電腦輸入裝置
4.1.1 何謂輸入?
4.1.2 鍵盤輸入裝置
4.1.3 多媒體鍵盤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
4.1.5 其他游標輸入裝置
4.1.6 語音輸入裝置
4.1.7 影像輸入裝置
4.2 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4.2.1 鍵盤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4.2.2 游標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4.2.4 影像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大綱(續)
•
•
•
•
•
•
•
•
•
•
•
•
•
•
•
4.3 電腦輸出裝置
4.3.1 何謂輸出?
4.3.2 終端機裝置
4.3.3 印表機裝置
4.3.4 電腦音效裝置
4.3.5 投影機輸出裝置
4.4 電腦輸出裝置的簡易安裝
4.4.1 終端機裝置的簡易安裝
4.4.2 印表機裝置的簡易安裝
4.4.3 電腦音效裝置的簡易安裝
4.4.4 投影機輸出裝置的簡易安裝
4.5 儲存裝置
4.5.1 何謂儲存裝置?
4.5.2 磁 碟
4.5.3 行動儲存裝置
大綱(續)
•
•
•
•
•
•
•
•
4.6 儲存裝置的簡易安裝
4.6.1 磁碟裝置的簡易安裝
4.6.2 行動儲存裝置的簡易安裝
4.7 其他週邊裝置及其簡易安裝
4.7.1 各種讀卡裝置
4.7.2 各種讀卡裝置的簡易安裝
4.7.3 數據機裝置
4.7.4 外接式數據機簡易安裝
大綱(續)
•
•
•
•
•
•
•
•
•
4.8 電腦與週邊設備的簡易檢查
4.8.1 電腦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基本認識
4.8.2 電腦與週邊設備的簡易檢查法
4.8.3 週邊設備簡易監視與檢查工具
4.8.4 如何更新電腦與週邊設備的驅動程式
參考文獻
習 題
簡答題
選擇題
4.1.1 何謂輸入?
所謂輸入 (Input),對電腦系統而言,是透過輸入設備將資料或者對電腦系統下達
指示或命令輸入到電腦的記憶體。首先,所謂的輸入裝置又是什麼呢?簡單來說,輸
入裝置是指任何一種能讓你可以把資料或者指示輸入到電腦的記憶體的硬體設備;換
言之,對電腦系統而言輸入設備扮演的角色為輸入單元,它是具有輸入功能的週邊裝
置,例如鍵盤、滑鼠、手寫螢幕、搖桿及麥克風等等。而透過輸入設備將資料或者對
電腦系統下達指示的輸入內容有下列兩項:
1. 資料:沒有經過加工處理的文數字、圖像、聲音和影像。
2. 指示:程式、使用者下達的指示或命令與使用者的回應。
4.1.2 鍵盤輸入裝置
標準鍵盤是一般最常用的輸入裝置,例如 104 KEY鍵盤 (包含 101個標準鍵與 3
個 Windows專用鍵 )為 Windows專用鍵盤。而鍵盤上的按鍵依功能區分為四個區域:文
字鍵區域、編輯鍵區域、數字鍵區域、功能鍵區域和特殊性質鍵區域,如圖 4-1所示,
並分述如下:
1. 文字鍵區域:這個區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按鍵,包括主要文字輸入鍵。
2.功能鍵區域:鍵盤左上方至中央共有 1個取消鍵及 12個功能鍵,可以用來對應不同的
功能。
3.編輯鍵區域:在文字鍵區右方的 10個按鍵為編輯鍵區域,其功能主要用於文字輸入
時的游標控制。
4.數字鍵區域:需要輸入大量數字或執行計算時,方便以單手快速輸入或計算。
4.1.2 鍵盤輸入裝置
除了標準鍵盤外,尚有其他形式的鍵盤,包括無線鍵盤 (Cordless Keyboard)、筆
記型電腦和掌上型電腦有內建的鍵盤、可攜式鍵盤 (Portable Keyboard)及多媒體鍵盤等
等。我們將這些鍵盤分述如下:
1. 無線鍵盤:鍵盤除了以電纜線連接電腦之外,後續又發展出以紅外線 (IR)、無線電
(RF)等方式與電腦相連,使用者可以不再受鍵盤的連接線長度的限制,可於多樣化的環
境中使用電腦。如圖 4-2所示。
圖 4-2
無線鍵盤
4.1.2 鍵盤輸入裝置
2. 筆記型電腦、掌上型電腦的內建鍵盤:專為筆記型電腦或掌上型電腦所設計的內建
式鍵盤。如圖 4-3所示。
3. 可攜式鍵盤:一種可以摺疊攜帶式的鍵盤,稱為可攜式鍵盤。使用時只要將 PDA安
插在鍵盤上,就可以當作電腦來使用,方便攜帶。如圖 4-4所示。
4.1.3 多媒體鍵盤
因應網路及多媒體的普及與廣泛使用,提供更多功能鍵,如單鍵上網、控制音量
大小、播放 CD、VCD或選曲等功能之網際網路多媒體鍵盤 (Net Media Keyboard)。這
些實用功能的鍵盤模組,強化上網及多媒體視聽的快速模組鍵盤,讓使用者在應用上
更加便利化。如圖 4-5所示。
圖 4-5
多媒體鍵盤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
隨著視窗化、圖形化使用者介面的盛行,指向裝置已然成為基本的輸入裝置之一,
藉由指向裝置,使用者可以移動螢幕上的指標,來進行輸入、繪圖、複製、搬移與拖
曳等動作。常見的指向裝置有滑鼠、軌跡球、觸控板以及指向桿等等。
在 Windows系統內,當我們移動指向裝置後,游標將被移動到不同的位置,並且
依據該位置特性的不同,也會改變游標的外觀;而常見的游標外觀,如表 4-1所示。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下面將分別介紹幾種常見的指向裝置,包括:滑鼠、軌跡球、觸控板與指向桿。
1.滑 鼠
滑鼠 (Mouse)與鍵盤都是最常見的輸入裝置,但比起鍵盤的複雜性,滑鼠的操作
較為直覺,對於初使用電腦的使用者而言,相對比較容易上手。滑鼠最主要的功能在
於移動游標,只要移動滑鼠,不管是往任何方向,游標都會跟著移動。除此之外,滑
鼠的運作原理,依照其構造有所不同。
至於滑鼠的操作有哪些動作呢?下面介紹一些操作滑鼠的基本動作:
(1) 指向:移動滑鼠可操控游標指向。
(2) 點:依功能可設定點一下或點兩下,並區分左鍵及右鍵。
(a) 按一下 (Click):按一下滑鼠左鍵後放開;通常用來選取物件。
(b) 快按兩下 (Double Click):連續快速按兩下滑鼠左鍵;通常用來執行程式。
(c) 按右鍵 (Right Click):按一下滑鼠右鍵後放開;通常用來開啟快顯功能表。
(3) 拖曳:按下滑鼠左鍵後不要放開,然後移動滑鼠,將游標移到目標位置後,再放開
滑鼠左鍵的過程稱之為「拖曳與放下」 (Drag and Drop)。
(4) 轉動滾輪:按下滾輪,向上或向下旋轉。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滑鼠的基本操作包含按一下、快按兩下、按右鍵、拖曳與放下。目前常見的滑鼠
構造可以分為下列幾種,如圖 4-6所示:
(1)兩鍵式:如圖 4-7所示,一般使用者多用這種規格,以右手使用者為例:
(a)右鍵 (輔助鍵 ):可用來查尋相關內容,或是當需要呼叫軟體輔助視窗,只需
單擊右鍵即可。
(b)左鍵 (動作鍵 ):在功能表上單擊左鍵表示選取該項功能,而雙擊左鍵表示執
行該功能。
(2)三鍵式:多為專業人士所用,屬特殊功能滑鼠,以右手使用者為例,如圖 4-8:
(a)右鍵 (輔助鍵 ):同兩鍵式之右鍵。
(b)左鍵 (動作鍵 ):同兩鍵式之左鍵。
(c)中間鍵 (自由定義鍵 ):可讓使用者自由定義其功能,如用來呼叫特定功能,
或是代表雙擊左鍵等。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3) 滾輪式 (機械式 )滑鼠 (Mechanical Mouse):此類滑鼠的底部有一個橡膠球,在橡膠
球的上方及左方分別有一條軌跡滾輪,在左右兩鍵之間加上一個滾輪裝置,可以用來
控制視窗的捲軸,在閱讀長篇文章及瀏覽 WWW網頁時,非常方便。由於靈敏度較差,
因此純機械式的滑鼠已經停產,如圖 4-9所示。
(4) 光學式滑鼠 (Optical Mouse):傳統的光學滑鼠需使用特殊光學墊,新型的光學滑鼠
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光學墊,只要在平滑表面上就可使用。光學滑鼠沒有機械裝置在裡
面,使用感應光線來偵測滑鼠的運動,所以比機械滑鼠更精準,其連接方式可分為有
線或無線。由於光學滑鼠沒有塵垢堆積的困擾,因此靈敏度高是最大的優點。目前有
些新型光學滑鼠的價格十分低廉,儼然成為滑鼠的主流機種。
(5) 半光學式滑鼠 (又稱半機械式滑鼠 ):此類滑鼠底部有滾輪及橡膠球,也有發光體與
感光器,當移動滑鼠時 (滾輪及橡膠球移動時 ),可用發光體與感光器來計算位移量;
因此,比機械式滑鼠的靈敏度更高,曾一度是滑鼠主流機型,不過由於橡膠球容易沾
染灰塵,並將灰塵附著在軌跡滾輪上,會使得靈敏度降低,所以需要定時清潔軌跡滾
輪,相當不方便,因此已經漸漸退出市場。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6) 序列滑鼠:連接到主機序列埠的滑鼠就稱為序列滑鼠;序列滑鼠的接頭通常為 9 pin
D型母頭,連接到電腦 COM1並列埠。如果想要接到 25 pin的 COM2序列埠,則須加裝
一個 9 pin轉 25 pin的轉接頭。
(7) PS/2滑鼠:以 PS/2滑鼠專用埠來連接電腦的滑鼠,就稱為 PS/2滑鼠。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2. 軌跡球
軌跡球 (Track Ball)使用時比滑鼠需要較大的工作空間,於是有廠商把滑鼠反過
來,將原本用來移動的橡膠球放置於上方,藉由手指移動該球,達到移動游標的目的,
這種裝置就是軌跡球。如圖 4-10。雖然軌跡球的原理與滑鼠相似,但實際上移動的感
應方向卻恰好相反。一般來說,軌跡球比較符合人體工學,對手腕具有保護效果,它
不必像使用滑鼠時懸空手腕,不過依據使用經驗得知,軌跡球的精確度不如滑鼠來得
高。
4.1.4 常見的指向裝置(續)
3. 觸控板與軌跡點
觸控板 (Pointing Stick)又可稱為軌跡墊 (Touch Pad),是一個很小、平坦且矩形的
游標裝置。這種裝置對壓力和移動很敏感,通常應用在筆記型電腦,取代滑鼠的功能。
使用者可以藉由光筆直接點取螢幕上的按鈕、圖片來操作電腦。觸控式螢幕具有輸出
與輸入功能,只需用手指輕輕觸碰並點選螢幕就可以達到輸入效果。而軌跡點 (Track
Point,又稱指向桿 )則是一種以壓力感應的游標裝置,形狀就像鉛筆尾部的橡皮擦,它
通常放在鍵盤的按鍵之間,如圖 4-11。從市場的占有率而言,以觸控板居多,而軌跡
點則是 IBM機型的一大特色。
4.1.5 其他游標輸入裝置
除了常見的指向裝置外,基於某種特殊裝備上的應用需求,還有一些不同的游標
輸入裝置,例如:光筆、觸控式螢幕、數位板、觸控筆、數位筆以及遊戲裝置所使用
的搖桿、方向盤與踏板。下面將一一介紹各種其他游標輸入裝置。
1. (Light Pen)是一種能夠感應光源的掌上型輸入裝置,使用者可以藉由光筆直接點
取螢幕上的按鈕、圖片來操作電腦。光筆的原理為筆尖端接收到螢幕掃描線,再將此
訊號傳入電腦當中,而這些動作是由光筆主動 (非螢幕主動 ),常用在醫療單位的電腦
設備中。
4.1.5 其他游標輸入裝置(續)
2. 觸控式螢幕:觸控式螢幕 (Touch Monitor)同時兼具輸出及輸入資料的功能,使用者
只需用手指觸碰方式來點選螢幕內容,就可達到輸入作用。觸控式螢幕一般使用在服
務設備上居多,例如:部分的 ATM提款機、旅遊景點的查尋以及地鐵車站電腦等等。
如圖 4-12所示。常見的 PDA也是使用觸控式螢幕。如圖 4-13所示。
4.1.5 其他游標輸入裝置(續)
3. 觸控筆和數位筆:觸控筆 (Stylus)和繪圖板 (Graphics Tablets)通常會搭配使用,是由
一個平面的電子板,以及看起來像一隻鋼筆,但不是使用墨水而是用壓力來寫字和畫
線的數位筆 (Digital Pen)所組成。如圖 4-14與 4-15所示。
圖 4-14
觸控筆
圖 4-15
繪圖板
4.1.5 其他游標輸入裝置(續)
1. (Digitizer)主要使用在美工或工程繪圖方面,美術人員可以直接在數位板上面繪製
圖形,比起使用滑鼠繪圖,更接近傳統繪圖方式。除此之外,數位板也可以應用於手
寫辨識、電子簽名等技術上。如圖 4-16。
4.1.5 其他游標輸入裝置(續)
2. (Joystick)、方向盤 (Wheel)、踏板 (Pedal):電腦遊戲是現代人非常熱衷的休閒娛
樂活動,遊戲過程中,玩家講究快感、逼真與操控性能佳,因此會搭配一些遊戲裝置,
例如搖桿 (圖 4-17)是底部架設垂直控制桿,可以讓玩家自由控制飛行軟體的飛機,它
的功能類似遊樂器控制器,只是將原本主導上下左右的方向按鍵,改為以一根桿子控
制。利用此種裝置可以讓遊戲人物的動作快速切換,較適合用來做飛行類型和格鬥類
型的遊戲。
踏板 (圖 4-17)是特別設計鋪在地上,用腳踩踏方式定點作為輸入指令
的一種大型的踏墊,上面具有上、下、左、右不同方向的腳踏按鍵,並有其他遊戲所
需的按鈕,主要是專門用來設計一些特殊類型的運動遊戲。
方向盤 (圖 4-17)是模
擬汽車駕駛所設計出狀似方向盤的一種輸入裝置,附有腳踏板模擬煞車和加油的裝置。
方向盤與踏板可以操控賽車遊戲的汽車方向、油門及煞車等功能。
圖 4-17
搖桿、方向盤與踏板
4.1.6 語音輸入裝置
隨著多媒體的盛行,語音輸入裝置紛紛推陳出新,例如: MIDI (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音樂、麥克風、錄音機、語音辨識 (Voice recognition)以及網
路電話 (Internet Phone)等等。要將自然界的類比訊號聲波轉為數位訊號,必須透過
ADC (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轉換器來轉換,電腦才能夠處理,而 ADC轉換器已經
內建在音效卡上。
當使用者想要使用語音輸入資料時,只要外接一個麥克風並輸入一段話,即可經
由 ADC將使用者的類比訊號聲波轉成電腦可以處理的數位訊號,然後透過大型詞庫來
解決選字問題,方法是與詞庫進行比對判讀來斷詞,然後再由這些斷詞組成一句完整
的話。最後可進一步透過自然語言引擎(Natural Language Engineer)進行智慧型判別,選
擇出最適當的詞句,再將選擇結果以文字方式呈現在電腦中。在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
部分就是自然語言引擎的設計,因此目前語音輸入很難完全商業化。
4.1.6 語音輸入裝置(續)
樂器數位界面 (MIDI),是一種外形像電子琴的鍵盤,用來外接輸入音樂或音效的裝置。
如圖 4-18。
4.1.6 語音輸入裝置(續)
至於語音辨識是如何工作呢?下面說明語音辨識的步驟:
步驟 1. 使用者對麥克風口述文字內容。如圖 4-19所示。
4.1.6 語音輸入裝置(續)
步驟 2. 使用類比數位轉換器 (ADC)把聲波轉換成電腦可以辨識的數位訊號。這些訊號包括
音高、音量、聲頻和音速。如圖 4-20所示。
步驟 3. 語音辨識軟體會將語音訊號和資料庫內的詞庫進行比對,找出發音上比較接近合適
的字彙。
步驟 4. 電腦以最接近使用者發音的字來做組合,並讓使用者可以選擇和修正。
4.1.7 影像輸入裝置
影像輸入裝置包含掃描器、條碼閱讀機、光學辨識、光學記號辨識、磁卡、手寫
辨識、數位相機與數位攝影機等等,使得電腦可以接受更多樣化的輸入資料。下面將
為讀者一一介紹各種影像輸入裝置。
1. 4-21的掃描器,可以將平面靜態的文件、圖形或照片掃描成電腦的圖片格式,成為數
位影像。掃描器的解析度高低影響掃描效果,解析度就是掃描時每英吋的取樣點數,
單位為 DPI (Dot Per Inch),當 DPI愈高,所獲得的資料就愈細緻。目前有許多公司行號
將商業文件透過掃描器做處理,可使工作更加輕鬆、順暢、有效率。
2.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OCR):透過掃描動作,先將文件中所含的字體、圖形,
掃描成數位化圖形檔案存入電腦,再利用電腦內部所存的文字影像資料庫與圖形檔案
做比對,將文數字資料辨識出來,以便切割文數字與圖形,然後將其圖形檔案轉換為
文字檔案,最後再針對圖檔內容的文字與數字進行辨認。
4.1.7 影像輸入裝置(續)
1. 光學標誌辨識系統 (Optical Mark Recognition, OMR):可以用來偵測紙張上的特殊記
號,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考試用的答案卡,使用 2B鉛筆在紙張上做記號,透過 OMR可
以加以辨識出來。
2. (Magnetic-Ink Character Recognition, MICR):這種技術是以特殊的磁性墨水印出字元,
透過辨識可讀取磁性粒子印製的字元。通常見於支票上,以磁性墨水印張支票的相關
資訊,支票進行交換或其他處理時,可以用 MICR進行快速的排序處理,以加速作業進
行,同時避免產生錯誤。例如,在支票的下方使用磁性粒子印製數據號碼、金額、銀
行代號等資訊,然後再透過 MICR來辨識。
3. 條碼掃描機:條碼是由一組粗細不等的垂直排列直線條與直線下方有一串阿拉伯數
字所組成的記號,它代表某種商品資訊。而條碼掃描機便是可以用來偵測並讀取條碼
的特殊設備,是一種物品辨識技術。目前許多商品都已經使用條碼作業,以加速管理
與銷售物品的流程。例如在賣場中,結帳櫃檯會使用可以發出雷射光束的條碼掃描機
來掃描商品條碼,藉以快速取得該商品的名稱、代號與價格等資訊。
4.1.7 影像輸入裝置(續)
4. 無線射頻辨識系統:無線射頻辨識系統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是一種
無線物品辨識技術,藉由在商品上植入「標籤」(Tag),再利用無線射頻讀取器來讀取
標籤中所傳輸的相關資料,包括出貨地、擁有者、有效期限等資料,用以辨別、追蹤
與確認商品的狀態。如圖 4-22。
5. 手寫辨識系統:使用者可以依照一定的筆劃順序,以特殊書寫筆直接將文數字資料
寫在輸入板上,然後電腦會將手寫的文字符號進行辨識。這項技術不僅出現在個人電
腦中,也應用於某些無鍵盤的設備中,例如 PDA便是使用觸控式螢幕直接手寫輸入文
字,然後再透過辨識系統來辨認所輸入的文字。手寫辨識系統如圖 4-23所示。
4.1.7 影像輸入裝置(續)
4.1.7 影像輸入裝置(續)
1. 數位相機:可拍攝數位相片,影像在相機上可直接瀏覽,內部的快閃記憶卡,可當
做中介儲存媒體使用,所存放的是數位格式檔案。可透過 IEEE 1394與 USB介面讓電腦
直接讀取所拍攝的數位相片,或者將影像下載至電腦、上傳圖片到網路,在電腦上中
的影像檔案可利用影像處理軟體來編輯或修改影像,讓相片看起來更美、更多樣化。
2. 數位攝影機:數位攝影機 (DV)具有傳統攝影機的功能,但有別於傳統攝影機以類比
方式來捕捉並儲存連續的影像
,而是以數位方式來錄製數位訊號的視訊內容。並且將數位攝影機連接 USB埠、 IEEE
1394埠等連接埠,把視訊內容傳輸到電腦上,可以直接觀賞、編輯或燒錄成 VCD。如
圖 4-24所示。
圖 4-24
使用 USB埠或 IEEE 1394埠連接數位攝影機與電腦
4.1.7 影像輸入裝置(續)
1. (Video Capture Card):是一種擴充卡,能將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其主要功能是
用來輔助顯示卡的不足,或是擴充顯示卡功能,因此視訊卡無法單獨執行操作,必須
與一般顯示卡互相搭配使用。市面上常見的視訊卡有電視卡、 3D加速卡與影音剪接卡
等等。由於顯示卡製造時無法顧及所有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使用者可以針對自己的特
殊需要來選擇視訊卡類型,以強化電腦功能。
4.1.7 影像輸入裝置(續)
2. (Web-Cam):又稱為網路攝影機或電腦攝影機。隨著寬頻網路 Internet的蓬勃發展,
只要在電腦前面加裝一個小小的視訊攝影機 (如圖 4-25),就可以在網路上自在地與朋
友面對面交談,並且可以利用視訊攝影機擷取影像、利用麥克風錄製的談話及報告,
經過電腦化處理,透過電信線路的傳送,可以將使用者的聲音和影像傳送給所有與會
者的電腦中,因此就算與會人員遍及世界各地,使用者只需利用電腦上網,加上網路
攝影機和多媒體的互相配合,就可以達到參與多人會議的目的,這就是視訊會議。傳
統電信線路由於傳輸品質較差,所以若以撥接上網的方式來執行視訊會議,全螢幕時
會呈現停格或殘影的情形,但若是利用專線或是高速的寬頻線路連接,就可以完整而
清晰地看到全螢幕的動態影像。
4.1.7 影像輸入裝置(續)
Windows 98以後的作業系統增加了隨插即用 (Plug & Play)的功能,在主機上週邊
裝置隨插即用的各種插槽,讓週邊硬體裝置的安裝流程簡化了。如圖 4-26所示。此外,
Windows 98之後的作業系統也都內附 IE瀏覽器與Outlook Express電子郵件收發軟體,
使得電腦操作更加便利簡單。
圖 4-26
主機上隨插即用的各種週邊裝置插槽
4.2.1 鍵盤輸入裝置的簡易安
1. 標準鍵盤安裝:直接將鍵盤接頭插上機殼背後的插槽即可。如圖 4-27所示。
圖 4-27
標準鍵盤安裝
2. 無線鍵盤安裝:將接收端插入電腦 USB插槽,鍵盤端有以紅外線 (IR)或無線電 (RF)
等方式與電腦相連,鍵盤與 USB連接的設定則端視廠牌差異而有所不同。
4.2.2 游標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最早期的滑鼠連接頭是採用 COM1序列埠接頭。如圖 4-28所示。但目前的滑鼠
接頭種類較多樣化,有些使用 PS/2及 USB的接頭。如圖 4-29及圖 4-30所示。一般電腦
主機皆備各種插孔以供使用,所以安裝一般有線滑鼠只要選擇適當的插孔插入即可。
圖 4-28
序列埠滑鼠與接頭
圖 4-30
圖 4-29
PS/2滑鼠與接頭
USB滑鼠與其接頭
4.2.2
游標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續)
線滑鼠安裝與無線滑鼠的簡易安裝,介紹如下:
1. 有線滑鼠安裝:將滑鼠接頭接上電腦主機插孔即可。如圖 4-31所示。
圖 4-31
有線滑鼠的安裝
2. 無線滑鼠安裝:將接收端插入電腦 USB插槽,滑鼠端則視廠牌不同而有不同設定,
但記得要裝上電池才會有動力。如圖 4-32所示。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1.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以 MS Office 2003作業系統為例:
(1) 安裝語音輸入法:先開啟 Word程式 (Office 2003),然後滑鼠左鍵點擊功能列
上的選單「工具→語音」。如果沒有安裝過語音識別組件,則系統會要求插入 Office
2003安裝 CD,接下來,系統會自動安裝。
(2) 調整麥克風:先測試麥克風,只需依據平常語調朗讀句子,然後看音量儀的
計數值是否穩定在綠色區域內即可。等音量儀式穩定後,按「下一步」按鈕測試麥克
風的位置,再次朗讀對話框中的例句,然後聽一下錄音內容是否清晰。調整好之後,
按下「完成」按鈕。此外,需注意麥克風不要直接把放在嘴唇上,且鼻孔不要直接對
著麥克風呼吸,以避免氣音夾雜其中,慎選安靜的錄音環境也非常重要。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續)
(3) 語音訓練:麥克風設置完成後,系統會進行語音識別訓練。按下 (圖 4-33)的
「下一步」按鈕,就可以進入 (圖 4-34)。再按下圖中的「下一步」按鈕,開始進行語
音識別訓練。之後,先確認聲音基本信息,接著按下「下一步」按鈕,系統給一個例
句,可以按「示例」按鈕,聽一聽應該如何朗讀這樣的句子。之後,再次按「下一步」
按鈕,就可以開始語音訓練了。
語音訓練的方式只要用平常的語調朗讀對話框的
內容即可。系統會自動對語音進行識別,可以識別出來的語句會呈現在 (選中 )狀態中,
否則會停留在無法識別的字詞中等待進行重複識別動作。當所有的語句都識別結束後,
系統會自動產生語音配置文件。
如果以後想再進行語音訓練,那麼可以按語言欄
上的 [工具→語音]按鈕,然後按 [訓練 ]鈕,進行語音識別的訓練。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續)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續)
(4) 語音輸入:語音文件配置好了,就可以開始語音輸入。在 Word語言欄中,按
下「麥克風」按鈕,然後再按語言欄上的 [聽寫 ]按鈕,就進入「聽寫模式」,如此便
可以口述書寫內容了,當然標點符號也得讀出來才行。如果按「聲音命令模式」按鈕,
就可以口述執行命令。例如當我們說 [打開 ],程序就開啟 [文件→打開 ]對話框。為降
低語音輸入的錯誤率,可透過多次的語音訓練來提高系統識別率。
聽寫模式的使
用,以微軟拼音輸入法為最好的輸入法。若設定的不是微軟拼音輸入法,則有時電腦
會無法正確辨識語音。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續)
2. 安裝語音辨識的簡易安裝(資料來源: www.microsoft.com網站)
(1) 在 Microsoft Windows [控制台 ]上,連按兩下 [新增或移除程式 ]。
(2) 按一下 [變更或移除程式 ],選取 Office 2003,然後按一下 [變更 ]。
(3) 按一下 [新增或移除功能 ],再按一下 [下一步 ]。
(4) 選取 [選擇應用程式的進階自訂 ]核取方塊,再按 [下一步 ]。
(5) 在 [選擇應用程式和工具的更新選項 ]下的 [Office共用的功能 ]旁,按一下。
(6) 在 [替代使用者輸入 ]旁,依序按一下及 [語音 ],然後選取所要的安裝類型。
(7) 按一下 [更新 ]。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續)
如果是第一次在 Office 2003程式中使用語音輸入,請遵循下列步驟來訓練語音辨識:
(1) 在大多數 Office 2003程式中,按一下 [工具 ]功能表上的 [語音 ]。在 Microsoft
Excel中,指向 [工具 ]功能表上的 [語音 ],再按一下 [語音辨識 ]。
(2) 若要訓練語音辨識,請按一下 [下一步 ]。
4.2.3
語音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續)
3. 麥克風輸入的簡易安裝
將麥克風插入電腦「麥克風輸入 Mic In」的插孔中,大部分電腦上的麥克風插孔
為紅色。如圖 4-35所示。另外再調整麥克風上的音量控制旋鈕至適當位置。而一般唱
歌用的麥克風,只要接上轉換接頭。如圖 4-36所示。
4.2.4 影像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1. 掃描器安裝
掃描器的安裝程序如下,如圖 4-37∼4-40所示:
4.2.4
影像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續)
(1) 將 USB纜線正方形的一端連接到掃描器背後的 USB連接埠。如圖 4-37。
(2) 將 USB纜線長方形的一端連接到電腦上其中一個 USB埠中。如圖 4-38。
(3) 將電源線暨變壓器的一端連接至掃描器背後的電源插孔內。如圖 4-39。
(4) 將電源線暨變壓器的另一端 (即插頭 )連接到插座上。如圖 4-40。
(5) 掃描器開啟後,系統會出現掃描器已經安裝成功的提示。
(6) 當然,有些時候掃描設備是需要先安裝驅動程式的,這時只要按照機器所附
的 CD內驅動程式安裝步驟 來執行安裝即可。
4.2.4
影像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續)
2. 數位攝影機安裝
數位攝影機的安裝十分簡易,只要將影像輸出接頭插入電腦「 USB」或「IEEE 1394」
的插孔中即可。如圖 4-41所示。
圖 4-41
數位攝影機簡易安裝
4.2.4
影像輸入裝置的簡易安裝
(續)
3. 網路攝影機安裝
網路攝影機的簡易安裝類似圖 4-41,將數位攝影機改成網路攝影機,其他接線都
相同。此外,網路攝影機的安裝,也會包括安裝驅動程式,只要插入安裝光碟,按照
步驟指示安裝即可。如果在安裝網路攝影機軟體過程中,網路攝影機的 USB線沒有適
當處置,可能會無法正常使用。這種情況下,可以依據下面步驟重新安裝:
(1) 選擇「開始」→「設定」→「控制台」→「新增/移除程式」,移除所有現
存的網路攝影機相關軟體。
(2) 拔除電腦的網路攝影機 USB線,並重新開啟電腦。
(3) 插入網路攝影機驅動程式安裝光碟,只要按照光碟教導步驟執行安裝即可。
(4) 根據指示接上 Webcam (網路攝影機 )。
使用時,將網路攝影機之影像輸出接頭直接插入主機後面的 USB插孔後即可使用。
4.3 電腦輸出裝置
輸出裝置是電腦系統中的輸出單元,可以將電腦資料輸出給使用者,常見的輸出
裝置如螢幕、印表機等等。而某些週邊設備同時具有輸入與輸出的功能,例如:觸控
式螢幕與 IC智慧卡等等。
4.3.1 何謂輸出?
資料經由處理或轉化,變成可以讓使用者加以運用的類型與格式,就是輸出
(Output)。而輸出裝置 (Output Device)就是能把資訊傳達給使用者的硬體設備。一般常
見的輸出型態有兩種,包含報表及圖形。其中報表是將資料或資訊以系統化、組織化
的方式呈現出來;而圖形則是具有點線面所組成的形狀,通常多用來輔助商業資料分
析之用。
4.3.2 終端機裝置
終端機裝置又稱顯示設備 (Display Device),用以視覺化方式來傳遞資訊。螢幕
(Monitor)是最常見的顯示裝置,所以顯示器就是我們一般俗稱的「螢幕」。
螢幕是標準電腦輸出裝置,區分等級通常是以尺寸來論定,尺寸算法是依據映像
管對角線長度來衡量,至於螢幕尺寸規格請參考表 4-2。目前有傳統的 CRT (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 )及最新型的電漿螢
幕 (Plasma Display Panel, PDP)等種類,此外投影機也具有輸出畫面的效果。
4.3.2 終端機裝置(續)
螢幕的品質通常取決於下列因素:尺寸大小、最大可視範圍、掃描頻率、點距、
解析度、平面直角、環保省電及防電磁輻射,茲說明螢幕的品質如下:
1. (CRT Size):通常螢幕尺寸愈大,使用者的觀看品質愈佳,目前的主流為 19吋。
2. 最大可視範圍:是指螢幕可顯示的最大範圍,也是以對角線來計算的,例如 17吋
CRT螢幕的最大可視範圍 (Maximum Viewable Size)約為 15∼16吋。
3. 掃描頻率:掃描頻率 (Refresh Rate)愈快,螢幕愈不會閃動,掃描頻率分為垂直掃描
頻率和水平掃描頻率兩種。螢幕的垂直掃描頻率至少要有 72 Hz (一秒鐘掃完 72個畫
面 ),畫面才不會出現明顯閃動,較不會傷害眼睛的健康。
4. 點距:螢幕畫面是由許多小點點所組合成的,這些小點點的間距稱為點距 (Dot Pitch),
單位是公厘 (mm)。相同尺寸的螢幕點距愈小,螢幕上的點點就愈多,螢幕的畫質就愈
精細。目前市售的螢幕點距介於 0.21∼ 0.28 mm之間。
4.3.2 終端機裝置(續)
5. 解析度:解析度 (Resolution)是螢幕顯示的像素 (Pixel)數目,解析度愈高,螢幕上顯
示的圖形文字就會愈小,顯示的圖形或文字就較多。所以螢幕可支援的解析度愈高,
品質愈好。
6. 平面直角:平面映像管螢光幕的四個角落呈直角狀,所以影像看起來是平整的,不
會有早期映像管變形失真的問題,因此平面直角映像管的品質較佳。
7. 環保省電: CRT螢幕的耗電量非常大,所以儘可能選購符合標準環保省電的螢幕。
若要離開電腦而不想關機時,應關閉螢幕電源。
8. 防電磁輻射:使用符合低輻射安規的螢幕,可避免人體長期暴露在 CRT螢幕的電磁
輻射下。此外,最好搭配護網或護目鏡以隔絕電磁輻射。
4.3.2 終端機裝置(續)
進一步,依次介紹傳統的 CRT (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 )及電漿螢幕 (Plasma Display Panel, PDP)等終端機裝置如下:
1. CRT螢幕
所謂 CRT螢幕,如圖 4-42所示,使用陰極映像管技術,在螢幕上塗滿磷光
(Phosphor)材料,映像管將高壓電轉換成電子光束,撞擊映像管表面的螢光材質,此時
弧形玻璃會發出光亮,而形成影像,並把數位訊號轉換成類比訊號透過連接線傳送到
顯示器上,所以螢幕上即可看到電腦的執行結果。
4.3.2 終端機裝置(續)
CRT又可以分為點狀映像管與柱狀平面映像管兩種。
(1) 點狀映像管 (Dot Type CRT):此種映像管由狀似三角形排列的紅、綠、藍三
原色點螢光物質所構成,所以當映像管送出電子光束時,透過點狀陰屏遮罩的定位效
果,撞擊映像管表面的螢光點而形成畫面。早期的映像管大多屬於這一類。
4.3.2 終端機裝置(續)
CRT螢幕運作原理,如圖 4-43所示:
步驟 1. 處理器將數位視訊資料傳送到顯示卡上。
步驟 2. 顯示卡的 DAC轉換器把數位視訊轉換成類比訊號。
步驟 3. 類比訊號經由連接線傳輸到 CRT螢幕。
步驟 4. CRT螢幕將類比訊號分成紅、綠和藍三種訊號。
步驟 5. 電子槍再將三種顏色的訊號發射到 CRT前面。
步驟 6. 當電子光束射到螢幕後方的螢光點,影像就會顯示在螢幕上。
圖 4-43
CRT螢幕運作原理
4.3.2 終端機裝置(續)
2. LCD液晶螢幕
在兩片平行的平面玻璃當中放置許多垂直和水平的細小電線及液態的晶體,利用
水晶分子與偏光板,透過通電與不通電的動作,來控制桿狀水晶分子改變射入光束的
相位與偏振方向,將光線折射而達到顯影。如圖 4-42所示。
LCD具有許多優點,如體積薄不占空間、重量輕、低輻射、可視範圍大、畫面不
會閃爍、耗電量低、標準平面直角等,因此逐漸取代 CRT螢幕,成為個人電腦的主流
螢幕。含有液晶螢幕的行動裝置包括:筆記型電腦、 Tablet PC、PDA和智慧型手機。
LCD之所以取代 CRT螢幕成為主流機種,是因為它具備下述優點:
(1) 體積薄不占空間: CRT螢幕增加尺寸時厚度會隨之增加,因為映像管對角線
與厚度距離有相關性。而 LCD螢幕尺寸不管怎樣增加,厚度都不會超過 20公分,所以
不會占用空間。
(2) 重量輕:由於內部材質的不同以及體積較小的緣故,所以 LCD螢幕的重量比
較輕,容易搬運。
(3) 低輻射: CRT螢幕的輻射量高,但 LCD的輻射量幾近於零,對於長期使用者
的健康而言,相對較無危害性。
4.3.2 終端機裝置(續)
(4) 可視範圍大: LCD的螢幕尺寸有多少,可視範圍的尺寸就有多少,所以 15吋
的 LCD螢幕和 17吋 CRT螢幕,兩者可視範圍差不多。
(5) 畫面不會閃爍: CRT螢幕靠電子光束重複掃描來維持畫面的顯示,所以會有
閃爍現象;而 LCD螢幕利用光線產生影像,因此畫面不會閃爍,對視力的危害相對較
小。
(6) 耗電量低:基於製作及發光原理的不同, LCD比 CRT更省電, 15吋 LCD的
耗電量約為 45瓦,而相同可視範圍的 17吋 CRT螢幕的耗電量則高達 120瓦。
近來 LCD的價格大幅下降,因此有愈來愈多的使用者開始汰換舊有的 CRT螢幕,
以減少電腦對人體的危害。 LCD規格書中,一般會列出幾個重要的規格項目,在選購
LCD時除了依照廠牌來選擇之外,還應該注意各項規格。
4.3.2 終端機裝置(續)
3. 電漿螢幕
電漿螢幕 (PDP),如圖 4-44所示。製作技術採用類似日光燈的原理,用一層瓦斯氣體、
惰性或水銀氣體來取代 LCD裡的液晶材料。其顯像原理和液晶螢幕相似,係透過電壓
使氣體產生電漿效應而釋放出紫外線 (UV光),紫外線會刺激塗在玻璃管表面的 RGB三
種不同顏色的螢光粉,使螢光粉發出可見光而顯現影像。
4.3.2 終端機裝置(續)
優點和 LCD螢幕差不多,都具備厚度薄、全平面、不閃爍、零輻射、不受電磁
干擾等特色,並且比 LCD螢幕顯示品質更好、螢幕尺寸更大、更薄 (10公分 )、更輕、
更安靜 (低分貝超靜音 )、訊號反應更快、對比值 (400:1以上 )及可視角度 (約為 160度)
都更大,但其最大缺點是耗電量高及成本較昂貴。
而電視與顯示器的主要差別在於選台器的有無,且目前數位電視與傳統電視正處
於世代交替的時期,大多數電視都會外加選台器。
4.3.3 印表機裝置
1. 印表機種類
除了將資料由螢幕顯示出來之外,若想要在平面紙張上輸出,就要透過印表機的
協助。印表機種類相當多,包括:點陣式、噴墨、雷射、熱感式、行動、標籤、行列
式、多功能、相片等印表機,其中前三種較為常見。由於噴墨及雷射印表機的價格已
經大幅下降,因此印表機也漸漸成為個人電腦的基本配備之一。
(1) 點陣式印表機:點陣式印表機 (Dot-Matrix Printer)是早期的印表機 (除了菊輪式印表
機比它更古老之外 ),目前較少見到它的蹤跡,大部分的印表機都已經由噴墨及雷射印
表機取代了。如圖 4-45所示。點陣式印表機能夠歷久不衰的原因包括:
(1) 可多層列印,複印能力無可取代;
(2) 耗材價格便宜;
(3) 使用環境不拘;
4.3.3 印表機裝置(續)
(4) 堅固耐用;
(5) 不挑紙張;
(6) 可以連續列印報表。缺點是列印時聲音較大。
點陣式印表機的基本運作原理就好像是以複寫紙來複寫資料一般,是利用許多細
小撞針來撞擊色帶,藉此將色帶上的顏料轉印到紙張上,再把形成影像印出來,若搭
配使用複寫紙來列印,就能產生一式多份的報表資料。目前使用者多為公司行號或店
家,例如:印三聯單。目前尚存的點陣式印表機大多為 24針、大尺寸的印表機,且大
多是機關行號在使用。
4.3.3 印表機裝置(續)
(2)噴墨印表機:噴墨印表機 (Ink-Jet Printer)是一種利用墨水成像的印表機,主要工作原
理是利用指令來操控列印頭上的噴嘴孔,讓噴嘴孔依照使用者需求,噴出定量的墨水
顆粒,在紙上形成文字或圖形。如圖 4-46所示。
噴墨式印表機的墨水夾內有一些元件及電路,使得售價較高,且各家廠牌墨水匣
不相容。另有一種價格便宜的填充式墨水,使用者只需購買一次原廠墨水夾,當墨水
用完再注入填充式墨水即可,但填充後的墨水若長期未使用,也容易蒸發掉。
4.3.3 印表機裝置(續)
噴墨印表機的運作原理如下:
步驟 1. 以小型電阻來加熱墨水,當墨水沸騰會轉成蒸氣氣泡。
步驟 2. 蒸氣氣泡用來強制墨水通過噴嘴。
步驟 3. 將墨水滴到紙上。
步驟 4. 當蒸氣消散,新的墨水就會流進補充室中。
4.3.3 印表機裝置(續)
(3) 雷射印表機:雷射印表機 (Laser Printer)也需要使用碳粉,它的運作原理和影印機相
類似,就是印表機內部有一個用來控制雷射光束的感光鼓元件,列印時感光鼓上會充
滿負電荷或正電荷,而碳粉匣內的碳粉由於帶有同於感光鼓的電荷,當雷射光束照射
在感光鼓上所造成曝光,會吸收碳粉的電荷而顯像。如圖 4-47所示。
雷射印表機的最大優點在於聲音小、品質佳、列印速度快。由於感光鼓必須快速
轉動,因此當列印中遇到卡紙現象,應先關閉印表機電源,打開盒蓋,慢慢取出卡住
的紙張,不能硬拉。再重新開啟印表機後,當捲紙滾輪順利運作後,斷裂的紙張碎片
會自動滾出。
雷射印表機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圖 4-48所示:
圖 4-47
雷射印表機圖
4-48
雷射印表機的工作原理:
4.3.3 印表機裝置(續)
步驟 1. 在使用者送出列印指令,滾筒會像齒輪般轉動,將紙送進印表機內。
步驟 2. 利用旋轉透鏡將雷射光反射到碳墨棒表面。
步驟 3. 雷射光產生電荷,使著色劑附著在碳墨棒上。
步驟 4. 當墨棒轉動壓過紙張時,著色劑就會轉印到紙上。
步驟 5. 另一組滾輪會利用熱與壓力溶解著色劑,將影像印在紙上。
4.3.3 印表機裝置(續)
(4) 熱感式印表機 (Thermal Printer):藉由將電流加熱的列印針推壓到熱感應紙張上產生
影像。如圖 4-49與 4-50所示。
(5) 行動印表機 (Mobile Printer):體型小、重量輕、使用電池供電,讓使用者在外出差
旅時能方便使用印表機,可提供筆記型電腦、 Tablet PC或 PDA的列印。如圖 4-51所示。
4.3.3 印表機裝置(續)
(6) 標籤印表機 (Label Printer):一種小型印表機,大多數用來列印條碼,使用具有黏性
的紙張來列印。
如圖 4-52所示。
(7) 行列式印表機 (Line Matrix Printer):一種高速的撞針印表機,同樣是透過印頭撞
針撞擊色帶將墨水印於報表紙上,一次可列印一行,依據每分鐘列印行數 (Lines Per
Minute, LPM)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列印速度,所以列印速度比點陣式印表機還要快 (一分
鐘 300行∼ 2000行),主要應用場合為公司行號或機關團體需要印製大量報表時使用。
如圖 4-53所示。
4.3.3 印表機裝置(續)
(8) 多功能事務機 (又稱複合機 ):所謂多功能事務機指一部機器內含有兩項功能以上,
通常包括影印、列印、傳真、掃描、電話及上網撥接等功能,一部機器可以完成所有
辦公事務,可節省投資成本與空間。其外型視掃描方式的不同而分為饋紙式與平台式
兩種。如圖 4-54所示。
(9) 相片印表機 (photo printer):相片印表機是一種可印出高品質文件的印表機,若搭配
相片用紙,可以將圖檔印製成相片。相片印表機須具有操作面板,並提供直接與數位
相機連線與將圖檔印出之功能。目前的相片印表機大多為噴墨式或熱昇華式。如圖 455所示。
4.3.3 印表機裝置(續)
相片印表機的工作原理,如圖 4-56所示:
步驟 1. 用數位相機拍攝相片,並把相片儲存在數位相機內的記憶卡中。
步驟 2. 取出記憶卡,插進相片印表機的讀卡插槽。
步驟 3. 再按下相片印表機上的按鈕,選擇列印影像、複製的張數和紙張大小。
步驟 4. 將相片取出,完成相片列印工作。
圖 4-56
相片印表機的工作原理
4.3.3 印表機裝置(續)
2. 列印速度與列印品質
選購印表機時,列印速度與列印品質是最常考慮的兩項指標。列印速度以 PPM
(Page Per Minute)為單位,代表每分鐘可以印出的頁數, PPM值愈大,列印的速度愈快。
列印速度與解析度有關,當解析度愈高時,速度會愈慢。印表機的列印品質就是以解
析度作為標示,單位是 DPI (Dot Per Inch),代表一英吋內的點數。該值愈高,列印品質
愈佳,但相對耗費的碳粉或墨水也愈多。
至於列印品質則是依據色階與解析度來決定的:
(1) 色階:即是印表機本身所能呈現的最多顏色數。通常使用者的列印文件會有多種顏
色,但印表機至多只有四種顏色 (紅、黃、藍、黑 ),因此,想要表現出其他顏色,就
得靠這四種顏色作不同搭配組合來呈現出色彩。一般印表機所列的色階規格並不會將
黑色計算進去,而計算色階數的方法就是利用其他三種顏色的噴嘴「噴」與「不噴」
的兩種變化。由於每種顏色噴嘴可控制從不噴到噴一滴、噴兩滴與三滴等等變化,因
此色階數為噴與不噴兩種再加上不同滴數的數值相加之後的三次方,也就是 3×3×3、
4×4×4、5×5×5等等依此類推,而印表機所能控制的色滴變化愈多則色階愈高,所能夠
產生之顏色數自然會愈多,顏色也就愈真實。
4.3.3 印表機裝置(續)
(2) 解析度 (Dot Per Inch, DPI):代表印表機在每一英吋可以印多少墨點,並據此來判斷
印表機列印的品質,當數值愈高表示可印的點數愈多、影像愈清晰、色彩愈鮮豔。印
表機規格的表現方式為一組數值,例如 600×1200 DPI,前面一個數值是指橫向列印時
每一吋能夠列印的點數,第二個數值則是指縱向每一英吋能夠列印的點數。有些印表
機規格則直接以兩數值中的最大數為表現方式,如 1200 DPI。遇到色彩列印需求時,
解析度利用人類眼睛視覺上的盲點,並列不同的色點以製造錯覺來模擬出各種人類視
覺上的顏色變化,例如將極小的紅色墨點及藍色墨點並列,看起來就是紫色。
4.3.4 電腦音效裝置
隨著多媒體的流行,聲音輸出幾乎是個人電腦的基本配備。最基本的聲音輸出裝
置是電腦內建的喇叭 (Speaker),它通常只能發出嗶嗶聲與單調音樂而已。另外就須靠
音效卡的喇叭接孔,接上外接式喇叭,藉由音效卡的功能,使人可以從外接喇叭或耳
機中聽到悅耳的音樂及聲音特效。常見的電腦音效裝置配備是音響、喇叭和耳機麥克
風。當然,想要在網路上可以聊天對話,所使用的網路電話也需要這些音效裝置。
電腦中與聲音有關的部分,都需經過音效卡 (Sound Card)的處理,音效卡可分別
連接到不同設備上,將數位資料轉換成類比訊號送到喇叭上發出聲音,並接收其他音
源訊號,加以傳送與放大,而音效卡上的各種插孔如圖 4-57所示。晶片對於音效卡,
相當於 CPU對於主機板。常見晶片有 Creative、YAMAHA與 ESS。目前在 Windows下
的遊戲都支援 Direct Sound、Direct Music的 API,而現在大部分的音效卡也都支援此規
格。
4.3.5 投影機輸出裝置
最早期的投影機 (Projector)是以反射投影片為主,現在的投影機則是直接與電腦
相連,主要功能為放映投影片,方便上台簡報使用,若與立體音響搭配,還可以建構
家庭電影院的環境。
投影機可以分為單槍投影機與三槍投影機,如圖 4-58所示。單槍投影機屬於低價
投影機,品質較差,但三槍投影機必須精確地調校,否則紅、藍、綠三色無法準確地
重疊。單槍投影機又可分為液晶投影機 (如圖 4-59)、數位投影機 DLP (如圖 4-60)及反
射式液晶投影機 LCOS (如圖 4-61)三類,這三種投影機的比較表,見表 4-3:
4.3.5 投影機輸出裝置(續)
1. 液晶投影機:將液晶顯示與投影技術結合,使用 LCD模組調整發射的光源。屬於類
比訊號,反應速度慢,快速播放移動畫面時,容易產生延遲,且穿透率低,所以易受
週遭環境影響而產生雜訊,例如溫度、溼度、震動等。
4.3.5 投影機輸出裝置(續)
2. 數位投影機:又稱為 DLP (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投影機,優點是體積較小、易於
搬動,其構造為光源、 RGB彩色濾光片轉盤、 DMD晶片及投影鏡頭,所以又稱為
DMD (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投影機。在 DLP投影機中,光線先經過透鏡聚焦投
射至 DMD晶片,並在改變光源角度時,經高轉速 RGB分色色輪, DMD負責將接收到
的光轉換為數位訊號,透過 DMD微幅角度轉動,使光線反射到投影鏡頭,形成影像。
由於 DMD的反應速度較快,因此適合用來播放動畫等快速移動的畫面, DLP分為單片
式與三片式兩種,目前多以單片式為主,三片式 DLP價格非常昂貴,大多只用在大型
劇場,同時由於色彩的改良, DLP有機會挑戰三槍投影機的高階市場。
3. 反射式液晶投影機:又稱為 LCOS (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投影機,目前仍算是發
展中的新型投影機 (主要是由臺灣廠商與工研院共同開發),它使用反射方式來提高光
利用率及亮度,並且結合 LCD與半導體技術,提高解析度並降低成本。不過目前生產
良率不佳,因此以高解析度 (SXGA / UXGA)的應用為主,尚未普及到一般投影機的市
場。
4.4.1 終端機裝置的簡易安裝
1. 傳統 CRT顯示器的安裝步驟
(1)螢幕訊號線安裝:將螢幕訊號線對準電腦的螢幕訊號插座插入,再把兩旁螺
絲鎖緊即可。如圖 4-62∼4-64所示。
4.4.1
終端機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4.4.1
終端機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2. LCD液晶螢幕安裝步驟
(1) 接上螢幕本身的連接線,如圖 4-66∼4-69所示。
4.4.1
終端機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2) 連接螢幕訊號線,如圖 4-70所示。
圖 4-70
LCD液晶螢幕連接螢幕訊號線
4.4.2 印表機裝置的簡易安裝
安裝印表機前須分辨連接線兩頭是不同的,連接 PC並列埠端的接頭為 25-Pin腳;
而連接印表機這端的接頭是 36-Pin腳,且此端兩邊各有一個夾子,做為固定之用。如
圖 4-71。
印表機的簡易安裝步驟如下:
1. 連接印表機的一端:先將訊號線連接 36-Pin D型公頭,對準印表機上 36-Pin D型母頭
插入,再將印表機連接埠上的兩個固定夾子扣上,就可以連接印表機這一端了,如圖
4-72所示。
4.4.2
印表機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2. 連接主機並列埠
將印表機訊號線連接 25-Pin D型公頭,對準電腦並列埠插座上 25-Pin D型母頭插
入,再將固定螺絲朝順時針方向鎖緊,就可以完成印表機安裝,如圖 4-73所示。
圖 4-73
將印表機訊號線連接主機並列埠端
4.4.3 電腦音效裝置的簡易安裝
1. 喇叭安裝步驟
(1) 把音源接到聲音輸出孔:有些喇叭有一組訊號輸出線,有些有兩組。若是只有一組
就直接把訊號線插上電腦的聲音輸出孔即可 (通常在主機背面插孔為青綠色 ),若是兩
組,則一頭插入青綠色輸出孔,另一頭插入水藍色插孔內。依據 PC99規格規範,音效
卡插孔的顏色區分為:青綠色為耳機、被動式喇叭音源輸出插孔;淺藍色為音源輸入
插孔;粉紅色為麥克風輸入插孔;黃色為 MIDI/搖桿連接埠,如圖 4-74與 4-75所示。
4.4.3
電腦音效裝置的簡易安裝
(續)
(2) 將喇叭音源接到聲音輸出孔,如圖 4-76所示。有些喇叭須另接電源,只要將電源線
插上插座即可。
圖 4-76
喇叭音源與聲音輸出孔的連接
2.耳機安裝:將耳機插入電腦「音源輸出」的插孔中 (大部分電腦上的耳機插孔為綠色),
如圖 4-77所示,另外再調整耳機上的音量控制旋鈕至適當位置。
4.4.4
投影機輸出裝置的簡易安裝
連接筆記型電腦的方法一般為同時按 [Fn]+[F5],以設定外部輸出訊號。但實際
操作須視電腦品牌型號而定,各種品牌並不一定完全相同,詳細內容需參閱電腦隨附
的說明文件。接下來便是調整投影機上的控制面板,選擇適當的 RGB設定,有些投影
機對於 PC或 NOTEBOOK的設定是不一樣的。
1. 使用前注意事項
(1) 控制面板上之紅色指示燈如未亮起,則查看排插電源是否開啟。
(2) 如果仍未亮,再查看插頭有無插上。如圖 4-78所示。
(3) 須注意投影機使用中勿關閉所有電源,以免造成機器不可回復之傷害。
2. 投影機開關機
(1) 按下控制面板「開啟電源」鈕即可開機。
(2) 按下控制面板「關閉電源」鈕即可關機。
4.4.4
投影機輸出裝置的簡易安裝
(續)
3.關機操作順序
(1) 須先將電腦「關機」。
(2) 再按下控制面板上「關閉電源」按鈕,便可關閉投影機。
(3) 將投影布幕恢復原位。
4.簡易故障排除
(1) 控制面板上的紅色電源燈未亮:查看排插或電源線有無接 (插)上。
(2) 電源不能開啟:
(a) 電源線是否接妥。
(b) 查看電源開關。
(c) 插座是否有過電。
(d) 查看溫度指示器有無亮起或閃爍,若有則表示溫度過高。
(e) 查看燈泡指示器有無亮起或閃爍,若有則表示燈泡故障。
4.4.4
投影機輸出裝置的簡易安裝
(續)
(3) 畫面模糊不清:
(a) 鏡頭蓋是否取下。
(b) 鏡頭焦距有無調整正確。
(c) 投影機離螢幕的距離是否過近或過遠。
(d) 鏡頭有無髒污。
(e) 投影機是否過於傾斜。
(4) 布幕上無法顯示電腦畫面:
(a) 若連接線路過長,會造成訊號衰減過弱。
(b) 筆記型電腦的視訊輸出是否正確設定。
(c) 控制面板上 RGB (PC)或 RGB (NOTEBOOK)是否選擇正確。
4.5.1 何謂儲存裝置?
儲存裝置 (Storage Device)是電腦存放與保存資料、資訊、指令或程式的實體,又
稱為輔助儲存裝置 (Auxiliary Storage)、大量儲存裝置或次級儲存裝置、次要記憶體單
元 (Secondary Storage Unit),包含的種類有硬碟、軟體、磁帶、光碟、 CD-R/CD-RW、
DVD、MO (磁光碟 )與 ZIP等等。
輔助記憶體存取資料的方式分為循序存取與隨機存取。它的主要目的是做為存放
資料的裝置,而主記憶體的功能則是用來存放正在執行的程式與資料,兩者之間的差
別列舉如表 4-4所示。
4.5.1 何謂儲存裝置?(續)
•
•
•
•
•
儲存體的容量 (Capacity)是儲存媒介可以容納的位元數,一般以位元組做為資料
在電腦中的基本儲存單位:
1 Byte= 8 Bit (其中 1Bit可存放 1個英文字元 )
Kilobyte (KB):1 Kilo Byte = 1024 Bytes Megabyte
(MB):1 Mega Byte (MB) = 1024 Kilo Bytes Gigabyte
(GB):1 Giga Byte (GB) = 1024 Mega Bytes Terabyte
(TB):1 Targa Byte (TB) = 1024 Giga Bytes
4.5.2 磁 碟
1. 硬式磁碟機
「硬碟」是電腦儲存大量資料的基本配備。通常安裝在主機內部,採無塵作業,
將磁碟片、磁頭全部密封在一個鐵皮盒子內,硬碟容量一出廠就已經固定無法變更,
目前硬碟的容量以 GB為單位。其內部構造包含磁盤 (或稱碟片, Platter)、主軸馬達
(Motor)、存取臂 (Access Arm)及讀寫頭 (Read/ Write Head)等元件。
硬式磁碟機依據體積 (代表一定能夠將硬碟塞入主機或筆記型電腦的相關位置中 )可分
為三種。如圖 4-79所示。
4.5.2 磁 碟(續)
(1) 5.25":為低價產品,以同樣的製造技術,加大直徑來增加容量,但搜尋速度較慢,
目前較少被使用,幾乎已經退出市場 (俗稱的大腳硬碟 )。
(2) 3.5":為目前主流規格,應用在桌上型電腦的硬碟。
(3) 2.5":是使用在筆記型電腦的硬碟。
硬碟價格通常由其規格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硬碟的規格可由下列幾項來說明:
(1) 容量:目前都以 GB為單位,約在 20∼80 GB之間,有愈來愈大的趨勢。
(2) 轉速:指硬碟內部馬達旋轉的速度,單位為 RPM (Revolutions Per Minute,每分鐘
旋轉圈數 ),一般 3.5"的硬碟轉速主要在 7200轉。
(3) 存取時間:指資料自磁碟中複製到主記憶體內所需花費的時間。
(4) 磁碟快取 (Disk Cache):由於硬碟的存取速度比主記憶體慢,因此在硬碟上加裝一
小塊記憶體,用來存放可能要常被取用的資料,有助提升電腦整體效能。
(5) 緩衝器:為硬碟外部通道讀取資料的緩衝區。緩衝區大,效能會提升。
4.5.2 磁 碟(續)
2. 軟式磁碟機
軟式磁碟機 (簡稱軟碟 )包含軟碟機 (Floppy Disk Drive)和軟碟片 (Diskette),如圖
4-80所示。其中,軟碟機是用來讀寫軟碟片資料的固定設備;軟碟片是可以抽換的儲存
裝置,是一種易於攜帶、非常便宜的儲存裝置。軟碟片的外殼為塑膠材質,其儲存原
理與唱盤相仿,裡面的儲存媒體是一個塗有磁性薄膜的圓形塑膠碟片,密封在方型的
塑膠盒裡。
4.5.2 磁 碟(續)
3. 光碟機
(1) 唯讀光碟機 (CD-ROM):是用來讀取儲存在光碟片上的各種資料,可讀取一般的資
料光碟、影音光碟 (Video CD)、音樂 CD。光碟的優點是容量大、成本低廉、保存期限
長及讀取速度快,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能寫資料。光碟機的速度通常以倍速來稱呼,單
倍速的傳輸率為 150 KB/Sec,後來有 2×、 4×、 8×、 16×、 20×等機種,其中 ×代表倍
速,就是 150 KB/Sec的幾倍。例如 52倍速 CD-ROM,如圖 4-81所示。
CD-ROM依進片的方式可分為三種:
(a) 卡匣式:以卡匣 (Caddy)來輔助進片,穩定性高、具有防塵作用,但製作成本
4.5.2 磁 碟(續)
CD-ROM依進片的方式可分為三種:
(a) 卡匣式:以卡匣 (Caddy)來輔助進片,穩定性高、具有防塵作用,但製作成本
高。
(b) 托盤式:為目前最普遍的規格,防塵效果不佳,雷射頭容易污損。
(c) 吸入式: Pioneer吸入式進片,最早用於音響,進片口有清潔光碟片功能,防
塵效果頗佳。
(2) 光碟燒錄機 (CD-RW):是用來寫入光碟資料的機器,如圖 4-82所示。寫入資料時,
放入一片 CD-R的空白資料片, CD-R內的雷射光束會根據資料的檔案特性發出熱量,
將 CD-R片上的染料層燒灼成為凹凸不平的坑洞,要讀取資料時讀取頭便能根據坑洞的
不同反射屬性而重整出資料,因為 CD-R是利用高熱量的雷射光束燒灼染料層,因此又
稱之為光碟燒錄機。
4.5.2 磁 碟(續)
(3) DVD-ROM光碟機:提供與雷射影碟 (Laser Disk, LD)一樣的畫質,擁有杜比 (Dolby)
環場音效,可儲存資料,但容量比 CD-ROM大許多,如圖 4-83所示。 DVD-ROM單倍
速為 1350 KB,目前一般市售以 16倍速為主流,相當於一般光碟機的 40倍速。
DVD單層容量為 4.7 GB,雙層由於互相干擾,所以只有 8.5 GB,兩面可達 17 GB,比
傳統光碟 650 MB差距甚多。 DVD採用更小的記錄點,所以可存放更多內容,記錄密
度增加。記錄點縮小的結果,資料軌距 (Data Track)縮短、軌數增加,可存放的資料量
也增加。
4.5.3 行動儲存裝置
若希望將硬碟帶著移動,有下列幾種選項可供選擇:
1. (行動碟 ),透過 USB或 IEEE 1394介面連結主機。
2. 使用硬碟抽取匣。
3. 使用可攜式硬碟。
4. SCSI硬碟外接盒及 SCSI硬碟。
下面將介紹小型行動儲存媒介:
1. 快閃記憶卡型式
快閃記憶體卡是一種攜帶方便的非揮發性記憶體,常用於電腦、數位相機、
PDA及其他 3C產品中。快閃記憶體並非磁性或光學記憶體,而是一種具有非揮發性記
憶功能的 IC晶片。
目前快閃記憶體卡的規格並不統一,常見的有 Compact Flash (CF)卡、 Smart
Media (SM)卡、 MMC卡、 Memory Stick (MS)卡、 SD卡、 xD卡等。如圖 4-84所示。
4.5.3 行動儲存裝置(續)
常用的快閃記憶體卡分述如下:
(1) Memory Stick:Sony專利的記憶體規格,因此只適用於 Sony的產品,目前最大容量
為 64 MB。
(2) Smart Media:又稱為 SSFDC,是最新的記憶體規格,體積較 Compact Flash小,且
較便宜。目前最大容量為 64 MB
,速度因元件差異而有所不同。可使用之轉接設備為磁片轉接卡、讀卡機及 PCMCI介
面,使用上有較大的選擇性。
(3) Compact Flash:存取裝置的一種,比 Smart Media厚,價格較高,且容量較大。由
於內建控制晶片,故可提供較快的讀取速度,容量最大可至 320 MB。Compact Flash可
使用之轉接設備有讀卡機及 PCMCIA介面。
4.5.3 行動儲存裝置(續)
快閃記憶體卡,規格不同且不相容,每一種都必須使用特定的讀卡機或透過各種
轉接器與驅動介面間接讀取。幸好,目前有些多合一的讀卡機,如圖 4-85所示,能夠
讀取多種快閃記憶體卡。未來希望能夠藉由新一代的 PCMCIA架構加以整合,由
PCMCIA內建所有種類的記憶卡裝置,然後透過不同的 PCMCIA轉接器,統一由
PCMCIA介面讀取資料。
4.5.3 行動儲存裝置(續)
2. 隨身碟
隨身碟 (USB Flash Drive)插入電腦的 USB Port或行動裝置,如圖 4-86所示。目前
金士頓科技的 Data Trareler 300儲存容量最高可達 256 GB。
4.6.1 磁碟裝置的簡易安裝
1. 硬碟機安裝 DIY
常見的硬碟 (及光碟 )控制介面有 IDE/ATA、S-ATA、SCSI、USB、 IEEE 1394等。
(1) IDE/ATA (整合式電子驅動介面 )控制卡已經內建在主機板上,可用於連結硬碟、軟
碟、光碟等設備,如圖 4-87所示,採並列式/平行式資料傳輸模式。
圖 4-87
主機板 IDE插槽與硬碟連接示意圖
4.6.1 磁碟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2) S-ATA (Serial ATA)採序列式資料傳輸模式,可提供高速的資料傳輸。由主機板內建
的 S-ATA介面可架設成 RAID 0或 RAID 1架構,增強系統效能與穩定。
(3) SCSI可以同時連接多個 SCSI裝置,具有獨立的 I/O控制晶片,資料傳輸穩定且不消
耗系統資源。 SCSI並未內建於主機板上,若要使用 SCSI硬碟或光碟,必須另外添購
SCSI介面卡,將介面卡安裝在主機板的 PCI插槽,然後再藉由 SCSI排線連結 SCSI裝置。
另有一種 SCSI硬碟外接盒,是 SCSI介面卡對外有一個插孔,可以連接主機外部的裝置,
只要將 SCSI硬碟放入外接盒中,再連線到 SCSI介面卡上,要拆除硬碟就可以不必打開
主機外殼了。
(4) USB (萬用序列匯流排 )介面,對於週邊設備的種類不限定,只要該設備支援 USB介
面即可,如圖 4-88所示。例如: USB介面的滑鼠、隨身硬碟、燒錄機等等。 USB介面
最多可以串接 127個週邊,並且支援隨插即用與熱插拔功能。
圖 4-88
USB插孔與傳輸線
4.6.1 磁碟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5) IEEE 1394 / Firewire / i.Link是一種高速傳輸資料的序列匯流排。最多可以串接 63
個週邊,也支援隨插即用與熱插拔的功能,並廣泛應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及儲存裝置,
例如以筆記型電腦透過 IEEE 1394與數位攝影機連結,如圖 4-89。
圖 4-89
筆記型電腦透過 IEEE 1394與數位攝影機連結
4.6.1 磁碟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安裝硬碟步驟及安裝前須確認三件事:
(1) ATA 66/100的硬碟,必須使用專屬 IDE排線
IDE介面使用排線為雙排 40針孔的
排線,一條排線上最多 3個插頭
,用來連接主機板上的 IDE插座及兩個 IDE裝置。傳統 IDE排線上的 3個插頭地位完全
相等。新式 ATA 66/100排線則是藍色接頭插在主機板上,另一端黑色接第一個 IDE裝
置,灰色接第二個。如圖 4-90所示。
圖 4-90
IDE訊號排線與 ATA 66/100排線
(2) IDE界面接上前先確定硬碟 JUMPER的設定
視硬碟的使用為 Master或 Slaver,
再設定 JUMPER跳線,如圖 4-91所示,再將 IDE訊號線接上硬碟,如圖 4-92所示。
(3) 硬碟所使用的是大 D型的電源接頭,用截角來防止電源插錯:硬碟的電源接頭法,
如圖 4-93所示。
4.6.1 磁碟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4.6.1 磁碟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2. 光碟機安裝 DIY
光碟機的安裝步驟如下:
(1) 連接 IDE排線:將 IDE排線插入光碟機的排線插槽中,如圖 4-94所示。安裝時 IDE
排線的紅線要朝向第一支針腳。
4.6.1 磁碟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2) 連接音源線:音源插座上的 R端為右聲道、 L為左聲道、 G為接地。音源線的紅色
端接到 R點、白色端接到 L點、黑色端接到 G點。如圖 4-95所示。
4.6.1 磁碟裝置的簡易安裝(續)
(3)連接電源線:電源線對準插座截角即可插上。如圖 4-96所示。
4.6.2 行動儲存裝置的簡易安裝
行動儲存裝置 (即隨身碟 ),使用 USB介面安裝,可熱插拔、隨插即用。唯一需
注意的是,若是使用 WIN98 / 98SE / ME的作業系統,需要先安裝驅動程式才能使用。
Windows 2000 / XP以上的作業系統,則直接插入電腦 USB插槽即可。使用多合一的讀
卡機插槽設計,可讀取市面上現有的多種規格記憶卡並可同時讀取或寫入不同記憶卡,
使用相當方便。
對於系統單元而言,磁碟、光碟及小型記憶體卡也是資料來源 (輸入 )與輸出資
料的裝置之一,因此廣義的輸出入裝置也應包含次要儲存裝置。
4.7.1 各種讀卡裝置
1. PC Cards (PCMCIA Card):是一種支援熱插拔和即插即用的小型卡片與介面,如圖
4-97所示,有 Type I、Type II、Type III三種類型,目前主要應用於筆記型電腦的週邊設
備,可增加電腦的能力,和信用卡一樣的大小,一般用在筆記型電腦。例如: RAM、
ROM、Flash Card、 modem/faxmodem、LAN卡及迷你硬碟。
2. 磁卡:在卡片貼上磁條,利用磁條的磁性來儲存資訊,如圖 4-98所示,常見的應用
有信用卡、金融卡、出入管制卡等等。由於磁卡上所儲存的資訊容易被側錄,近來許
多金融機構皆紛紛將磁條金融卡改為晶片金融卡,以防護顧客被盜領的風險。
4.7.1 各種讀卡裝置(續)
3. 智慧卡 (IC Card):IC Card是一種具備記憶資料、運算資料、簽章、加解密運算、更
改 PIN、Secure Mail、SSL Client Authentication等功能,並提供應用介面函式庫的 IC卡
片。在塑膠卡片內嵌入 IC晶片,利用無線感應或外接的金屬接點,與 IC卡讀寫機取得
聯繫。通常其 EEPROM記憶體至少達 32 K位元組 (含)以上,晶片讀寫次數至少 10萬次
(含)以上。它比磁卡更進一步,除了能夠儲存資料外,還可以處理簡單的資料運算,常
見的應用有電子錢包、身分證件、金融卡等需要加密的隨身裝置。
IC卡依照功能
可分為 IC記憶卡與 IC智慧卡兩種。 IC記憶卡只能夠儲存資料,而 IC智慧卡除了能夠
記憶資料外,還可進行簡單的加密及解密運算來保護資料。市面上出現的 IC卡種類眾
多,如 IC公共電話卡屬於 IC記憶卡,而 IC提款卡、健保 IC卡、手機 SIM卡、捷運悠
遊卡 (感應式 IC智慧卡 )。如圖 4-99所示。
4.7.1 各種讀卡裝置(續)
4. IC讀卡機:透過 IC智慧卡介面可讀取自然人憑證 IC卡,透過 RS-232介面與 USB介
面可與工作站連接。自然人憑證讀卡機就是典型 IC讀卡機的一種。如圖 4-100所示。
4.7.2 各種讀卡裝置的簡易安裝
自然人憑證讀卡機的安裝,以「神腦國際智慧卡讀卡機 GD-RU002」為例來說明
安裝及使用程序: (資料來源:神腦國際網站 )
步驟 1. 安裝驅動程式:將安裝驅動程式光碟放入光碟機內,電腦將自動執行安裝程式
或從執行光碟機 Autorun下執行 Autorun.exe,同時選擇「安裝 Windows驅動程式」。
步驟 2. 檢查讀卡機是否安裝成功。
1. WIN2000/XP使用者請按「開始→控制台→系統→硬體→裝置管理員→查看智
慧卡讀取裝置→ EMV Certified USB Smartcard Reader」表示「安裝成功」。
2. WIN98/98SE/ME使用者請按「開始→設定→控制台→系統→裝置管理員→查
看 Smart Card Reader →EMV Certified USB Smart Card Reader」表示「安裝成功」。
4.7.2
各種讀卡裝置的簡易安裝
(續)
步驟 3. 驅動程式安裝完成時;請將裝置 USB接頭插入或重新插拔電腦 USB埠上,如圖
4-101與圖 4-102所示。
4.7.3 數據機裝置
數據機 (Modem)的英文,是 modulation和 demodulation兩個字的縮寫:
modulation為調變,是將數位訊號轉換為類比訊號;而 demodulation為解調變,則是將
類比訊號轉換為數位訊號。數據機的作用就是將電腦要傳出去的數位訊號轉成類比訊
號,經由電話線傳遞出去;或者將電話線傳回來的類比訊號轉為數位訊號,再傳回我
們的電腦。
數據機既然是用來傳輸資料的,當然它的傳輸速度就很重要了。一般而言,數據
機的「傳輸速率」單位是以「 bps」來表示,它的意義是指「每秒可以傳送多少位元的
資料」,英文就是 bit per second,簡稱「 bps」。若一台數據機的速率是 28800 bps,那
就表示這台數據機每秒可以傳送 28800位元的資料。 8800 bps,也就是 28.8 Kbps,簡
稱為 28.8 K。
撥接用的數據機分為外接式的數據機、內接式的數據卡及 PCMCIA插卡型的數據
機。如圖 4-103所示。
4.7.4 外接式數據機簡易安裝
外接式數據機通常使用 USB介面連接電腦,兩端分別為連接數據機的方形接頭及連接
電腦的長方形接頭。而數據機簡易安裝步驟如下:
1. USB長方形接頭連接到電腦的 USB連接埠上,如圖 4-104所示。
2. USB方形接頭連接到數據機的 USB插座上,如圖 4-104所示。
3. 將在電話上的電話線改接到數據機後面的「 Line」插孔上,接著,從數據機的另一
個「 Phone」插孔再接一條電話線到原來的電話上,如圖 4-105所示,數據機上標示
「 Line」的連接埠接往電話接線盒的連接孔,標示「 Phone」的連接埠則接往一般電話
機的連接孔。
圖 4-105 電話線改接到數據機
4.8.1
電腦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基
本認識
BIOS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專責電腦系統中各式參
數設定,電腦的啟動過程是在它的控制下進行的,它被存放在主機板上一顆 ROM
(Read Only Memory)記憶體模組中,是唯讀的記憶體,需使用特殊工具和技術才可以修
改或重新編譯裡面的內容,即使在關機或停電以後,這些代碼也不會消失。
BIOS為電腦作業系統提供了控制硬體設備的基本功能,包括有系統 BIOS (即常
說的主機板 BIOS)、顯示卡 BIOS和其他設備 (例如 IDE控制器、 SCSI卡或網卡等 )。
當電腦啟動時,最優先被處理器 (CPU)自動執行的程式,就存放在 BIOS中。所
以當電腦啟動很慢時、運作很慢、硬體有異常或作業系統經常當機時,可能都與 BIOS
的設定不良有關係。
4.8.1
電腦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基
本認識(續)
1. 系統 BIOS基本認識
BIOS是系統啟動時處理器最優先執行的程式,會指引處理器辨識主機板上重要
的零組件,在 BIOS程序做完後引導處理器接續執行下一個程式。通常 BIOS直接去存
取放在最優先啟動裝置中的啟動區程式是一種標準範例,這些系統是放在軟碟機、光
碟機、 DVD或硬碟機中的程式,啟動區的程式會導入開機管理程式,讓系統中的作業
系統緊接著執行運作。系統啟動完畢,電腦硬體會透過作業系統直接存取 BIOS,讓整
個運作更有效率。
2. BIOS的功能
(1) 提供自我檢查及初始化
開機後 BIOS最先被啟動,它會對電腦的硬體設備進行完全而徹底的核對及測試,
即 POST自我檢查。如果發現問題,會出現兩種處理情況:
(a) 嚴重故障停機,不做任何提示或信號。
(b) 非嚴重故障則給螢幕提示或聲音警示信號,等待用戶處理。如果沒有發現問
題,就將硬體設定為備用狀態,再啟動作業系統,然後把對電腦的控制權交給用戶。
4.8.1
電腦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基
本認識(續)
負責啟動電腦,分為三個部分:
(a) 電源剛接通時對硬體部分的檢測,檢查電腦是否良好,也叫做加電自檢
(POST),例如記憶體有無故障等。
(b)初始化,包括設置寄存器、建立中斷向量、對電腦外部設備進行初始化和檢
測等,其中 BIOS設置很重要,用來對硬體設置參數。當啟動電腦時會讀取這些參數,
並與實際硬體設置進行比對,如果不符合,系統無法正常啟動。
(c) 引導DOS或其他作業系統的引導程式。
BIOS會先由軟碟或硬碟的開始磁區尋找欲讀取引導記錄,如果找不到,就會在
顯示器上顯示沒有引導設備,如果找到了引導記錄,則會把電腦的控制權轉給引導記
錄,由引導記錄把作業系統裝入電腦,在電腦啟動成功後, BIOS的任務就完成了。
(2) 提供輸入輸出設備有關的程式服務
BIOS直接與電腦的 I/O (Input / Output,即輸入/輸出 )設備產生作用,透過特定
的資料埠發出命令,向各種外部設備傳送資料以及從它們那裡接收資料,使程式能夠
脫離具體的硬體操作,而硬體中斷處理則分別處理 PC機硬體的需求,這兩部分分別為
軟體和硬體提供服務,兩者組合在一起,使電腦系統正常運行。 BIOS服務處理程式所
服務的是應用程式與作業系統,是一些與輸入輸出設備有關的服務,例如讀取磁片、
將檔案輸出到印表機等。
4.8.1
電腦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基
本認識(續)
(3) 提供設定的中斷功能
開機時, BIOS會通知 CPU各硬體設備的中斷訊號,當用戶發出使用某個設備的
指令後, CPU就根據中斷訊號使相對應的硬體完成工作,再根據中斷訊號跳回原先的
工作。 BIOS的服務功能是透過使用中斷服務程式來實現的,這些服務分許多組,每組
各有一個專門的中斷。例如視頻服務,中斷訊號為 10H;螢幕列印,中斷訊號為 05H;
磁片及串列口服務,中斷訊號為 14H等。每組根據具體功能又細分不同的服務訊號。
3. BIOS設定選項
若要設定 BIOS,可以在系統開機後,當 BIOS進行關機自我測試時,按下 <Del>
鍵即可進入 BIOS的設定主畫面,透過這個主畫面可設定系統操作模式及硬體的相關參
數,其功能及設定選項說明如下:
(1) 【Standard CMOS Setup】:系統基本參數設定。該選項功能主要是設定系統的基
本參數。使用者透過移動亮棒的方式可選擇欲設定的項目,交換按 <Page Up>及 <Page
Down>鍵就可修改內容。在每一個選項中,按 <F1>鍵均可顯示該選項可供選擇的內容。
4.8.1
電腦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基
本認識(續)
(2) 【BIOS Features Setup】: BIOS特殊參數設定。此項設定可根據需求來強化系統
性能,但若對設定功能不夠了解,建議最好使用預設值即可。
(3) 【Chipset Features Setup】:晶片組參數設定。主要是經由晶片組的參數設定,來
調整硬體檔性能,若對這些參數設定不太了解,還是建議採用預設值,以免損壞電腦
功能。
(4) 【Power Management Setup】:電源管理設定。用來設定螢幕省電管理模式。
(5) 【PNP and PCI Setup】:即插即用與 PCI的設定。
(6) 【Load BIOS Default】:載入 BIOS參數預設值。當系統安裝後不太穩定,則可在
此選項進行修改。此時系統會取消一些高效能的操作模式設定,而處在最保守狀態下。
藉此讓使用者可順利關機並進而找出問題。當選擇此項功能時,主畫面會出現下列信
息:
Load BIOS Defaults (Y/N) ?
鍵入 Y並按 Enter即可執行此項功能。
(7) 【Supervisor Password and User Password】:密碼設定。此功能用來設定 System
及 Setup的密碼,這項功能需配合 BIOS Features Setup中之 Security Option使用。假若不
小心將密碼遺忘了,需透過清除 CMOS的內容才能重新關機。
4.8.1
電腦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基
本認識(續)
(8) 【IDE HDD Auto Detection】:硬碟型態自動偵測。此項功能可自動偵測 IDE硬碟
的規格及其相關參數,並自動存入 CMOS之設定 (BIOS Standard CMOS Setup)中。
(9) 【Save and Exit Setup】:儲存設定值,並離開設定主畫面。
(10) 【Exit Without Saving】:不儲存設定值,直接離開設定主畫面。
4. BIOS的升級步驟
(1) 確定是否需要升級 BIOS:一般而言,若主機板的 BIOS有更新版本,就需要將
BIOS予以升級。因為更新後的 BIOS版本,往往性能提升且功能更完善。
(2) 確定主板的 BIOS是否可以升級:先察看主板上的 BIOS晶片 (通常是 28針或 32針的
雙列直插式的積體電路 ),上面有 BIOS字樣,該晶片大多為 AWARD或 AMI的產品。
掀掉 BIOS晶片上的標籤,察看晶片外觀,如果晶片上的號碼中有 28或 29的數字,或
是 28以下的號碼,那麼 BIOS就該升級了。例如: Am29F010、Am28F010、XM28C010、
XM28C010I與 29LVxxx。或者也可以直接查看主機板的說明書,看看上面關於有無主
機板的 BIOS是否可以升級的說明。不過因為並非所有的主機板都會將此特性寫在說明
書上,所以即使主機板說明書上沒有說明,也可以親自動手試一下。
4.8.1
電腦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基
本認識(續)
(3) 尋找可以擦寫 BIOS的工具軟體:目前市面上主機板的 BIOS類型一般多為 AWARD
和 AMI兩種,還有其他類型如 MR、PHOENIX等幾種,對應於這些 BIOS類型,分別有
相應的 BIOS擦寫程式 (或稱擦寫器 )。
(4) 尋找主機板新版本的 BIOS檔:各家主機板廠商都會定期針對原有的產品推出更新
的 BIOS版本,以解決該主機板在實務作業中所遇到的新問題。這些新的 BIOS,主機
板廠商都會以可供下載的檔案形式存放在公司的網站上,提供用戶使用。因此,欲獲
取主機板更新的 BIOS版本,最直接的途徑是到主機板生產廠商的公司網站去下載。如
果沒有任何有關主機板的資料 (既不知道廠商,也不知道主機板型號 ),可以透過主機
板的 BIOS號碼來找尋更新版本的 BIOS。BIOS號碼是指機器啟動、自檢到記憶體時,
在螢幕最下方顯示的信息,例如“ 7/31/95-TRITON2A59CF54C-00”(對於 AWARD BIOS)
或者“ 51-0102-1101-00111111101094-AMIS123-P”(對於 AMI BIOS)等。該資訊內含主機
板所採用的晶片組、生產廠商、 BIOS版本和 BIOS的日期等內容,透過這個號碼可以
獲得有關主機板的準確資訊。如果 BIOS號碼是 AWARD的格式,就可以將 BIOS號碼的
倒數第二個欄位記下來 (前述中的 2A59CF54C),然後到 WWW.AWARD.COM.TW網站
上,根據此號碼尋找一個同樣號碼的 BIOS下載。如果是 AMI公司的,則可以到
WWW.PING.BE網站中找找看。另外,還可以根據主機板所使用的晶片組類型、板上
ISA、 PCI插槽的個數、記憶體槽的種類和個數、是否有 AGP插槽、電源插座是 AT的
還是 ATX等特性,來尋找一個具有同樣特性的已知型號的主機板,用這個已知型號的
主機板的 BIOS來升級未知名稱的主機板。
4.8.1
電腦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基
本認識(續)
(5) 升級主機板 BIOS的過程: BIOS的升級,實際上是借助 BIOS擦寫程式,將 BIOS晶
片中舊版的內容以更新版本的內容來取代。因此,為了升級 BIOS,就需要有 BIOS擦
寫程式和新版本的 BIOS資料檔案。具體的方法如下:
(a) 首先開機進入 BIOS主畫面,在 CMOS CHIPSET FEATURE SETUP選項中,
將 SYSTEM BIOS CACHEABLE和 VIDEO BIOS CACHEABLE項關閉,然後依次敲
ESC鍵、 F10鍵,存檔並離開。
(b) 重新開啟機器,使硬碟以 DOS方式導引並避免載入任何可能駐留記憶體的程
式 (在引導 DOS至出現“ STARTING MS-DOS”時,按 F5鍵)。或者用一張無病毒並且帶
有 DOS系統檔、 BIOS擦寫程式及新版本的 BIOS資料檔案的軟碟來啟動。
(c) 導引系統成功後,輸入下面的命令來進行 BIOS升級: AWDFLASH (用於使
用 AWARD公司的 BIOS) AMIFLASH (用於使用 AMI公司的 BIOS) MRFLASH (用於 MR
公司的 BIOS),改寫結束後,重新啟動電腦。
4.8.2
電腦與週邊設備的簡易檢查
法
1. 硬碟的檢查與管理
硬碟存放著大量的資料,為免資料因故毀損造成損失或提高電腦的使用效率,需加以
妥善的管理。
(1) 磁碟檢查/磁碟掃描 (Disk Check/Disk Scan):當磁碟受到一些異常的狀況影響 (例
如:突然斷電、搬運中摔到、磁碟的不良品等等 ),則可能造成儲存在磁碟中的資料受
到毀損,而這些毀損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需要一個用來檢測磁碟完整性的軟體工具,
通常作業系統會提供磁碟檢查或磁碟掃描工具,用來維護磁碟的完整性,例如:檢測
磁碟是否毀損,復原毀損的磁碟等等。
使用 WIN2000/XP可依照下列步驟來檢查硬
碟:按下「開始→我的電腦→本機磁碟→內容→工具→立即檢查」,會出現圖 4-106畫
面。
4.8.2
電腦與週邊設備的簡易檢查
法(續)
(2) 磁碟清理: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後,通常會產生一些非必要的檔案。所謂非必要的檔
案,是指若將這些檔案刪除,電腦系統仍可正確運作,若將這些檔案刪除,反而可以
提高電腦效率或者維護上更會方便。當磁碟儲存空間不足時,就需要重新整理磁碟,
刪除一些檔案,但如果亂刪檔案,也可能刪除到一些影響系統運作的程式。一般的使
用者不知道哪些檔案是系統所必須的、是不能刪除的,哪些檔案是不一定需要的,因
此大部分的作業系統會提供磁碟清理工具,以協助使用者刪除一些不必要的檔案。使
用 WIN2000/XP可以執行下列步驟來清理磁碟:按下「開始→我的電腦→本機磁碟→內
容→工具→立即重組」,會出現圖 4-107畫面。
4.8.2
電腦與週邊設備的簡易檢查
法(續)
(3) 磁碟重組 (Disk Defrayment):大多數的電腦運作時間其實是耗費在搜尋磁碟的資料
配置,對磁碟資料進行讀取與寫入,因此磁碟的資料配置將會直接影響到搜尋磁碟資
料的速度。由於記憶體與中央處理器的速度比磁碟的速度快許多,因此,作業系統必
須提供磁碟重組程式,用來配置重新排列磁碟的資料,將資料放置在連續空間,以減
少主軸轉動的次數以及搜尋資料的時間。使用 WIN2000/XP可以執行下列步驟進行磁碟
重組工作:按下「開始→我的電腦→本機磁碟→內容→工具→立即重組」,會出現圖
4-108畫面。
4.8.2
電腦與週邊設備的簡易檢查
法(續)
(4) 磁碟備份:有些存放在硬碟的重要資料,一旦遺失或損毀將對使用者造成莫大傷害
與影響,因此備份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傳統上,工作站/伺服器級的電腦可以使用磁
帶來備份資料,而個人電腦多半是將資料燒錄至光碟中或備份到另一顆硬碟,有些特
殊工具 (例如: Ghost)可適用於備份資料的作業上,它可以將整個硬碟分割區備份起來,
放置到其他硬碟分割區或另一顆硬碟上,當硬碟資料受損時,就可以很快將備份的資
料還原。
(5) 磁碟陣列 (RAID):對於伺服器級的電腦而言,磁碟的可靠度相當重要,絕對不允許
任何資料遺失的情況發生,若只靠定時備份顯然無法保證它的可靠度,例如處理金融
交易用的電腦,絕對不允許任何一筆交易記錄的遺失,它需要的是即時的備份。要提
高可靠性,降低硬體的損壞率,必須改善硬體技術才能達成目標,這意味著藉由增加
硬體個數,當硬體有所損壞時,整個系統仍可以正常運作。
4.8.3
週邊設備簡易監視與檢查工
具
透過 Windows的系統裝置管理員工具,可以監視與檢查電腦各個元件與週邊設備
的運作狀態,例如光碟機、數據機,網路介面卡運作的狀態等等。其步驟為:按下
「開始→設定→控制台→系統→硬體→裝置管理員」,如圖 4-109所示。而裝置管理員
監控著電腦各個元件與週邊設備,如圖 4-110所示。
4.8.3
週邊設備簡易監視與檢查工
具(續)
4.8.3
週邊設備簡易監視與檢查工
具(續)
列舉兩項裝置管理員監控的週邊設備之操作,作為示範:
1. WIN2000/XP使用者檢查 DVD/CD-ROM裝置狀態:開啟裝置管理員後,按下
「 DVD/CD-ROM光碟機」,並查看裝置狀態,若出現「這個裝置已正確地運作」字樣,
表示「這個 DVD/CD-ROM裝置已正確地運作」。操作畫面如圖 4-111所示。
4.8.3
週邊設備簡易監視與檢查工
具(續)
2. WIN2000/XP使用者檢查網路介面卡裝置運作的狀態:開啟裝置管理員後,按下「網
路介面卡裝置」,並查看裝置狀態,若出現「這個裝置已正確地運作」字樣,表示
「這個網路介面卡裝置已正確地運作」。操作畫面如圖 4-112所示。
4.8.4
如何更新電腦與週邊設備的
驅動程式
透過 Windows的系統裝置管理員工具,如圖 4-109,可以更新電腦各個元件與週
邊設備的驅動程式,例如 PCMCIA介面卡、數據機與網路介面卡等驅動程式。下面列
舉兩項裝置管理員監控的週邊設備之操作,作為示範:
1. WIN2000/XP使用者更新紅外線裝置驅動程式:若紅外線裝置出現異常,可先開啟裝
置管理員後,在「紅外線裝置」按右鍵,執行「更新驅動程式」或「硬體變更掃描」
即可。操作畫面如圖 4-113所示。
4.8.4
如何更新電腦與週邊設備的
驅動程式(續)
2. WIN2000/XP使用者更新數據機裝置驅動程式:若要更新數據機裝置驅動程式,則先
開啟裝置管理員後,在「數據機」按右鍵,執行「更新驅動程式」或「硬體變更掃描」
即可。操作畫面如圖 4-114所示。
參考文獻
習題
習題(續)
習題(續)
習題(續)
習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