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汉语结果补语及其教学
汉语结果补语及其
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授课教师:魏 红
导入
一、复习补语的知识点
1.定义
补语是放在述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作
补充说明的句法成分,补语一般由动词、形容词、
副词或短语等充当。
2.补语的种类
按照意义和结构特点,补语一般分为七类:结果
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状态补语、可能补
语、时间或处所补语、数量补语(包括时量补语、
动量补语、比较数量补语)
今天学习内容
汉语结果补语部分的学习主要分为九个方面讲授,具体内
容如下:
1. 定义
2. 结构形式
3. 动词的特点
4. 结果补语的类型与语义指向
5. 结构类型
6. 汉语“动+结+宾”结构与相关结构的变化条件
7. 汉语主宾可换位“动+结+宾”结构
8. 结果补语方面常见的偏误
9. 结果补语的教学建议
一、汉语结果补语的用法及其特点
汉语的动词大多只能表示动作的方式或过
程,当要表示动作完成后的结果时,一般
要求谓语动词后面还要带上表示结果的动
词或形容词。我们把这类表示动词完成后
的结果的动词或形容词称作结果补语。
1.定义
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这种语法意义的补语
叫结果补语。
2.结构形式
基本式:动词+结果补语
例如:“打死”、“救活”、“修好”、
“弄坏”等。这种的组合,一般也称之为
“动结式”结构。
这种动结式结构运用到句子中时,往往后
边带有(或可能带有)一个宾语,构成:
动词+结果补语+宾语。
3. 动词的特点
3.1 动词的及物性特点。虽然“动+结+宾”结构
中动词带有宾语,但由于结果补语的存在,动词
可以是不及物动词,如跑、笑、哭等,下面看语
料中的实例:
(1)我们跑丢了一个孩子。
(2)方老太太勉强笑了笑,仿佛笑痛了脸皮似的。
(3)姊妹们哭红了眼睛,一直送到屋后大路上,
然而我却不这样,我觉得自己是个大丈夫。
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带上结果补语后,可以带宾
语,所以宾语更倾向于看作是动结式的宾语。
3.1 动词的及物性特点
动词是及物动词,本身就可以带宾语,也就是动
词可以直接带宾语,如推、打、踢等;
有时动词是及物动词,但如果语义发生了引申或
变化,就不能直接带宾语的,必须带上结果补语,
以“推”为例:
(4) 到了这个千年的中叶,即十五世纪,一
场“公然的反叛”推倒了神的权威,人们抛弃旧
的神学世界观,确立起科学的现代的思想观念。
3.2 动词的音节特点
据观察,能进入“动+结+宾”结构的动词以单音节
为常见,从音节配置的角度看,单音节动词和单音节
结果补语构成了双音节短语,一些单音节动词也有语
义相近的双音节动词形式,但不能进入“动+结+宾”
结构,例如:
干——干赔了钱
干事——*干事赔了钱
讲——讲干了嗓子 讲话——*讲话干了嗓子
叫——叫哑了喉咙 叫喊——*叫喊哑了喉咙
也有的情况下,单音节动词与相应的双音节动词都可
以,例如:
登——登完了姓名
登记——登记完了姓名
化——化成了粉末
风化——风化成了粉末
闪——闪出了一个人影 闪现——闪现出一个人影
3.2 动词的音节特点
下面是语料中的实例:
(5)那女士眉头舒展了,眼睛里闪出了一些亮晶
晶的东西,突然一笑说:是一封信!
(6)他看见她惊讶地转过身来的那一刹那闪现出
了十九世纪的优雅,一种在古代花瓶上方能见到
的线条。
3.2 动词的音节特点
上面例句中,“闪”和“闪现”基本可以
互换。
总之,在“动+结+宾”结构中,双音节动
词出现是受限制的,它们限于与“出、成、
完”等少数几个结果补语搭配使用。
因此,我们可以说:动词充当结果补语以
单音节为主,形容词充当结果补语以双音
节为主。
4. 结果补语的类型与语义指向
“动+结+宾”结构中充当结果补语的主要有动词和
形容词,动词主要有“见、成、懂、死、透、哭、
笑、掉、倒、翻”等一些表示变化的动词;
例如:
(7)吴健雄暑假里就在家里自修,弄懂了这些她
在师范课程中学得不够的东西。
(8)为了人造山间小平原,砍掉了树林,把小麦
种到了山顶上。
结果补语的类型与语义指向
上例中结果补语都表示动作完成后状态的
一种变化,动词不表示动作义,更多地表
示一种状态,换一句话,能够表示情状义
的动词才能进入“动+结+宾”结构。
4. 结果补语的类型与语义指向
能作结果补语的形容词以单音节为主,如:大、小、
多、少、快、慢、肥、瘦、轻、重、长、短等,例如:
(9)刘芳芳张大了嘴巴,还当自己耳朵出了毛病。
(10)直到有一天黑头喝多了酒,指着柴旺的鼻子骂,
你他妈的是缺心眼儿呢,还是想告发我?你怎么就不
知道往家里驮点煤呢!
4. 结果补语的类型与语义指向
少数双音节词语也能作结果补语,如:清楚、明
白、糊涂等。例如:
(11)每一个人都核查清楚了姓名、住址、年龄,
这包括那些在江上打鱼的外乡人。
(12)考大学时,外语150分满,我考了近1
40分呢,全班最高,后来我去当兵,去的是海
军,舰艇上选旗语兵,就因为我整明白了ABC
D,就把我选上了。
(13)他这一下弄糊涂了老王,老王有点儿手足
无策。
4. 结果补语的类型与语义指向
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有三种情况:
一种是指向主语,如“他喝醉了酒”中“醉”
语义指向于主语“他”;
一种是指向宾语,如“他涨红了脸”中,
“红”的语义指向于宾语“脸”;
一种是指向动词,如“他吃完了饭”中“完”
的语义指向于动词“吃”。
结果补语的类型与语义指向
比较有意思的是一些动词带上不同的结果补语时,
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是不同的,试分析:
老王吃饱了饭
老王吃光了饭
老王吃完了饭
小张砍坏了刀
小张砍光了树
小张砍累了树
4. 结果补语的类型与语义指向
下面是实际语料中的例子:
(14)白天,我吃饱了一顿饭就会很高兴。
(15)我们吃光了沙拉,喝完了汤,把每一
块面包都吃完,牛排还是不来。
(16)姑夫出外做木匠活儿还没有回来,她
和姑姑冷清地吃完了年三十饺子,姑姑一
直没话说。
5.结构类型
“动+结+宾”结构从整体上看,可以分为两
种类型:同指型结构与致使型结构。
同指型结构指的是动词和结果补语的语义
指向相同,虽然动词与结构补语之间存在
着行为与结果的关系,但它们同指一个主
体,例如:
她嫁错了人。
小张砍累了树。
5.结构类型
下面是实际语料中的用例:
(17)受同情心驱使,他打听明白了姑娘的
身世:她叫胡秋霞,原籍四川,幼时被人
拐卖到北京。
(18)上班的人等急了这趟公交车。
(19)这几年他实在读厌了这些“曲高和寡”
的专业书。
5.结构类型
致使型“动+结+宾”结构指的是动词和结
果补语之间存在着动作行为与结果的关系,
一个主体的行为动作可能会导致另一个主
体产生了相应的动作或呈现相应的状态,
例如:
她哭红了眼睛。
小张砍光了树。
5.结构类型
下面是实际语料中的用例:
(20)她洗了碗筷,擦干净了灶台,拖了地,
这才摘下围裙,背起旅行包。
(21)在西看台的一些人砸坏了他们正坐着
的木椅,并把它们扔向坐在下面的爱尔兰
球迷。
(22)他今年又做赔了几笔生意。
6. 汉语“动+结+宾”结构与相关结构的变化条件
汉语“动+结+宾”结构在表义上较为复杂,类
似的结构往往表义差异较大,如“他喝醉了酒”
与“他喝光了酒”就有明显的不同,差异主要
在于补语的语义指向不同。
类似的结构如“砍完了柴”、“砍坏了椅子”、
“砍钝了刀”、“砍破了手”在表意上都有一
定的限制,宾语的类型也受到制约。
6. 汉语“动+结+宾”结构与相关结构的变化
条件
为了更好地掌握“动+结+宾”结构的句法
语义特点,我们可以把“动+结+宾”结构
和与之相关的几种格式联系起来考察,相
关的句式有以下几类:
(一)“动+宾+动+结”;
(二)“把+宾+动+结”;
(三)“宾+被+动+结”;
(四)“宾+动+结”。
6.1汉语“动+结+宾”向“动+宾+动+结”的转换
吃饱了饭 —— 吃饭吃饱了 吃光了饭 ——?吃饭吃光了
吃完了饭 ——?吃饭吃完了
喝醉了酒 —— 喝酒喝醉了 喝光了酒 ——?喝酒喝光了
喝红了脸 ——?喝脸喝红了—— 喝(酒)喝红了脸
涨红了脸 ——?涨脸涨红了
笑弯了腰 ——?笑腰笑弯了
挤满了人 ——?挤人挤满了
撞倒了人 ——?撞人撞倒了
写落了字 ——?写字写落了
跑丢了一个孩子 —— ?跑一个孩子跑丢了
学会了课文 —— ?学课文学会了
思考:两种句式什么情况下可以互相转换?
6.1汉语“动+结+宾”向“动+宾+动+结”的转换
从上面的转换可见,“动+结+宾”向“动+
宾+动+结”转换的条件一般是:动词和补语
拥有共同的主体。
即:同指型的“动结宾”结构可以向“动宾
动结”转换。
6.2 汉语“动+结+宾”向“把+宾+动+结”的转换
吃饱了饭 ——?把饭吃饱了 吃光了饭 —— 把饭吃光了
吃完了饭 —— 把饭吃完了
喝醉了酒 ——?把酒喝醉了 喝光了酒 —— 把酒喝光了
喝红了脸 —— 把脸喝红了 涨红了脸 —— ?把脸涨红了
笑弯了腰 ——?把腰笑弯了 挤满了人 ——?把人挤满了
撞倒了人 —— 把人撞倒了
写落了字 ——把字写落了
跑丢了孩子 —— ?把孩子跑丢了
学会了课文 —— ?把课文学会了
思考:两种句式什么情况下可以互相转换?
6.2 汉语“动+结+宾”向“把+宾+动+结”的转换
从上面的转换可见,“动+结+宾”向“把+
宾+动+结”转换的条件一般是:动词和补
语不能拥有共同的主体。
即:致使型的“动结宾”结构可以向“把”
字句转换。
6.3汉语“动+结+宾”向“宾+被+动+结”的转换
吃饱了饭 ——?饭被吃饱了 吃光了饭 —— 饭被吃光了
吃完了饭 —— 饭被吃完了
喝醉了酒 ——?酒被喝醉了 喝光了酒 —— 酒被喝光了
喝红了脸 —— 脸被喝红了 涨红了脸 ——?脸被涨红了
笑弯了腰 ——?腰被笑弯了 挤满了人 ——?人被挤满了
撞倒了人 —— 人被撞倒了
写落了字 —— 字被写落了
跑丢了个孩子 —— ?一个孩子被跑丢了
学会了课文 ——?课文被(他)学会了
思考“两种句式什么情况下可以互相转化?
6.3汉语“动+结+宾”向“宾+被+动+结”的转换
从上面的转换可见,“动+结+宾”向“宾+
被+动+结”转换的条件是:动词和补语不
能拥有共同的主体。
6.4 汉语“动+结+宾”向“宾+动+结”的转换
吃饱了饭----(他)饭吃饱了 吃光了饭 —饭吃光了
吃完了饭----饭吃完了
喝醉了酒----(他)酒喝醉了 喝光了酒 ----酒喝光了
喝红了脸----(他)脸喝红了 涨红了脸 ----脸涨红了
笑弯了腰----(他)腰笑弯了 挤满了人----人挤满了
撞倒了人---- 一个人撞倒了
写落了字 ----字写落了
跑丢了一个孩子 ---- 一个孩子跑丢了
学会了课文 ----(他)课文学会了
思考:两种句式什么情况下可以互相转换?
6.4 汉语“动+结+宾”向“宾+动+结”的转换
从上面的转换可见,“动+结+宾”向“宾+动
+结”转换很自然,但有时候对行为主体有
要求,即行为主体必须出现。
7. 汉语主宾可换位“动+结+宾”结构
汉语“动+结+宾”结构中有一种类型,主宾语可
以互换,而语义基本不变,例如:
A
B
老刘头喝醉了酒
—— 酒喝醉了老刘头
张老师写烦了论文 —— 论文写烦了张老师
学生吃腻了食堂里的菜 —— 食堂里的菜吃腻了学生
问题:A式和B式哪一种是汉语正常语序的表述方式?
7. 汉语主宾可换位“动+结+宾”结构
上例中A类句子可以看作是正常语序,B类
句子可以看作是变换语序,是施事成分作
宾语。
7. 汉语主宾可换位“动+结+宾”结构
也有一些句子可以进行类型的变换,但却
不是主、宾可互换的“动+结+宾”结构,
变换前后的语义发生了变化。例如:
A
B
那首歌唱红了李四 —— 李四唱红了那首歌
老师骂哭了学生 —— ?学生骂哭了老师
7. 汉语主宾可换位“动+结+宾”结构
上面例句中,A句和B句有所不同,主宾换位后,
致使者与受动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A句中“那
首歌”、“老师”是致使者,而受动者是“李四”
和“学生”,即“红”的是“李四”、“哭”的
是“学生”;
B句中“李四”、“学生”是致使者,而受动者
是“那首歌”与“老师”,即“红”的是“那首
歌”、“哭”的是“老师”,因“学生骂老师并
致使老师哭”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常见,所以该
句合格度不高。
7. 汉语主宾可换位“动+结+宾”结构
当“动+结+宾”结构中的宾语既可以理解为动词
的支配对象,也可以理解为补语的支配对象时,
往往会发生歧义。例如:
A
B
老张恨死老李了 —— 老李恨死老张了
妈妈想死儿子了 —— 儿子想死妈妈了
7. 汉语主宾可换位“动+结+宾”结构
上述例句中的A句和B句都有歧义,既可以表
示“老张恨老李”,也可以表示“老李恨
老张”,既可以表示“妈妈想儿子”,也
可以表示“儿子想妈妈”。
7. 汉语主宾可换位“动+结+宾”结构
一些与主宾可互换动结结构相近的结构,却
并不具备可互换的特点,例如:
A
B
小说看乐了那个孩子 —— * 那个孩子看乐了小说
脏衣服洗累了妈妈 —— * 妈妈洗累了脏衣服
韩剧看哭了张阿姨 —— * 张阿姨看哭了韩剧
7. 汉语主宾可换位“动+结+宾”结构
上例A句的合格度都高于相应的B句,原因
在于A句中补语和宾语之间拥有较强的致使
关系,而B句中补语和宾语构不成语义关系,
在认知域中的联系也不紧密,所以合格度
不高。
8.结果补语方面的常见偏误
1. 缺漏
(1)有表示结果的动词但缺少表示动作的动
词,如“作业完了”。
(2)动作动词后缺少表示结果的补语,“他
看我以后,跟我打招呼”。
(3)缺少表示结果的补语与其他成分,如
“这个活动让我们学习很多”。
(4)缺少重动形式,如“我们跳舞累了”。
8.结果补语方面的常见偏误
2. 误加
例如:
(1)为了买一双合适的鞋,我整整找到一天
了。
(2)玛丽很聪明,这个歌她一听见就会唱。
(3)她看见清楚黑板上那些汉字了吗?
(4)我把妈妈的话记住在心里。
9. 教学建议
通过对“动+结+宾”结构的本体和习得研究综合
来看,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要教好“动+结+宾”
结构应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 要遵循教学规律,分散知识点,在教学中逐
步进行。在刚教结果补语时,应向学生强调汉语
的动词单用时,大多只表示动作方式二不能表示
动作结果,有些状态动词和非持续动词则只表示
动作结果(如“醉”、“醒”、“完”、“死”)
而不能表示动作方式。
8. 教学建议
[2]在初级阶段教结果补语的时候,最好让学生将“动
+结”作为短语整体记忆。吕文华(1999)主张将这类动
结短语作为短语来教。在教学时应遵循下面的顺序:
先教及物动词不带宾语的述补结构,再教及物动词带宾语
的述补结构;
先教不及物动词不带宾语的述补结构,再教不及物动词带
宾语的述补结构;
先教同指性的“动+结+宾”结构,再教致使性的“动+结
+宾”结构。
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到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
以及“动+补+宾”结构的句式特点等因素,合理地编排教
材和安排教学。
8. 教学建议
[3]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针对
不同的教学对象应有所区别。从对越南、
泰国、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动+结+宾”结
构考察的情况看,整体效果接近,但在具
体内容学习上有不小的差异。所以在汉语
“动+结+宾”结构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
不同母语的迁移作用。
8. 教学建议
[4]在教学中教师虽然不一定必须对学生母
语非常精通,但对其与汉语的区别还是要大致
了解,特别是对应语法点的区别是有必要掌握
的。越语、泰语、韩语都没有严格意义上汉语
的结果补语,一般都是由表结果的状语或助词
代替汉语中结果补语的功能。
泰语一般是构成“动+宾+补”结构,宾语后
面一般都有相关的助词出现,表示程度义。
汉外比较
越语和韩语则根据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的不同
可以构成不同的结构形式:
若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宾语时,越语的语
序跟汉语几乎一样:“动+补+宾”,韩语则
为“宾+补+动”;
若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主语,韩语中补语
的位置可以放在动词后构成“宾+动+补”结
构,补语在动词后出现,位置跟汉语结果补
语的一样的,而越语是“动+宾+补”结构。
8. 教学建议
[5]要做到“精讲活练”。所谓“精讲”,要做到以下
几点:
一要准确清晰。教师首先对所授知识要了然于心,
“动+结+宾”结构牵涉到许多相关知识,教师要熟
悉这些知识,并有计划分步骤地传授给学生;
二要深入浅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用深
入浅出的语言讲解知识,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谓“活练”,就是不强求训
练量的大、多,重在巧妙,在讲解的方式上、内容
上都体现“活”的特点,如讲授“动+结+宾”结构
时,可以和相关的知识点穿插在一起,或者边讲解
边练习。
练习题:1.分析下列相关成分的语义指向
我才做。
我才做第二道题。
我才做三道题。
我才做完。
他喜滋滋地炸了盘花生米。
他早早地炸了盘花生米。
他脆生生地炸了盘花生米。
练习题:1.分析下列相关成分的语义指向
两位大学的教授。
两所大学的教授。
两个大学的教授。
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个“忍”字。
黑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五个大字,你怎么
就抄了四个。
2. 通过下列例举,分析总结出“总共”的使用条件。
总共招收了一百名学生。
他呀,总共买了一个西瓜,这给谁吃呀?
他大约总共买了十五六本书。
他总共买了很多/许多书。
他总共只卖了一点儿苹果。
他总共买了青的三斤苹果。
小结:
第一,只能后指;
第二,只能指向数量成分;
第三,只能指向明确范围的数量成分;
第四,那数量成分不能再受限制性定语修
饰。
3. 歧义句分析
老张有一个女儿,很骄傲。
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偷。
咬死了猎人的狗。
打破了张三的杯子。
反对的是他。
参考文献
孟琮,等.汉语动词用法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吴茂刚.近二十年来动结式研究述评[J].三峡大学学
报,2006,(1).
李临定,动补格句式[J].中国语文,1989,(2).
陆俭明.述补结构的复杂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1).
范晓.略论V—R[A].语法研究和探索(3)[C].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985.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李临定.究竟哪个“补”哪个[J].汉语学习,1984,(2).
刘丹青.“唯补词”初探[J].汉语学习,1994,(3).
王红旗.动结式述补结构的语义是什么[J].汉语学
习,1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