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互感电路分析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7章互感电路分析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 互感元件
7.2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7.3 含互感电路的分析
7.4 理想变压器
7.5 实际变压器
习题七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 互感元件
7.1.1
设有相邻放置的两个电感线圈L1和L2, 如图7-1-1所示,
L1的匝数为N1,L2的匝数为N2,当给L1通交变电流i1时,其产
生的磁通为φ11 (称自磁通), 设φ11的全部与N1相交链, 则磁
通链为φ11 = N1φ11;同时,设φ11中的一部分φ21(称互磁通)
与L2相交链, 其与L2构成的磁通链为ψ21 = N2φ21 。 同样,
当给L2 通交变电流i2 时,其产生的磁通为φ22 (称自磁通),
设φ22的全部与N2相交链,则磁通链为ψ22= N2φ22 ;同时,设
φ22中的一部分φ12(称互磁通)与N1相交链, 其与N1构成的
磁通链为ψ12= N1 φ12 。ψ11 和ψ22称做自磁通链,ψ12和ψ21称
做互磁通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L1
L2
 11
 12
 21
 22
i1(t)
N1
£ « u 1(t)
i2(t)
£-
图 7-1-1
N2
£ « u 2(t)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仿照自感系数的定义,我们定义ψ21与i1的比值为L1对
L2的互感系数( coefficient of mutual inductance ), 定义ψ12
与i2的比值为L2对L1的互感系数。
M 21 
M 12 
 21
(7-1-1)
i1 (t )
121
i2 (t )
(7-1-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与自感系数一样,互感系数简称为互感, 其单位与自感
单位相同。可以证明(可参阅有关书籍)
M21= M12
(7-1-3)
因此, 我们用M表示M21和M12,若M为常数(即M的大小
不随时间和电流、 电压等电量变化)时,称为线性时不变互
感, 以后若不加特殊说明, 所提到的互感均指这类互感。线
圈L1 和L2 在电的方面是相互独立的,它们的相互影响是靠磁
场相互联系起来的, 称为磁耦合( magnetic coupling )。 由
于L1中电流i1产生的磁通与L2相交链的部分φ21总是小于或等于
φ11; L2中电流i2产生的磁通与L1相交链的部分φ12 总是小于或
等于φ22。若设φ11中有一部分不与L2交链,φ22中有一部分不与
L1 交 链 , 我 们 把 不 与 另 一 线 圈 相 链 的 磁 通 称 为 漏 磁 通
(leakage flux)。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通常为了表示两线圈耦合的紧密程度, 定义一个参
数称做耦合系数 (coefficient of coupling) k,
 2112
k
11 22
(7-1-4)
根据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定义, 有
 11
N1 11
L1 

i1 (t )
i1 (t )
 22
N 2 22
L2 

i2 (t )
i2 (t )
N1 12 N 2 21
M

i2 (t )
i1 (t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代入式(7-1-4),
k

Mi1 (t ) / N 2  Mi2 (t ) / N1
L1i1 (t ) / N1  L2i2 (t ) / N 2
M
L1L2
(7-1-5)
即耦合系数等于互感系数与两线圈自感系数几何平均
值的比值。耦合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的参数,若有漏磁通的
存在,耦合系数总是小于1的,若无漏磁通,则φ21=φ11,
φ12=φ22, k=1。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k
M
1
L1L2
(7-1-6)
k总是在0~1之间,其大小反映了两线圈耦合的强
弱(紧松程度)。 若k=0,说明两线圈之间没有耦合;
若k =1,说明两线圈耦合最紧,称为全耦合(perfect
coupling)。在工程实际中,为了消除两线圈之间的耦
合, 将它们相互垂直放置(有必要时,再加上磁屏蔽
罩),如图7-1-2所示;若为了增大两线圈的耦合, 往
往将两线圈进行双线并绕(有必要时,在线圈内部再
放入增强磁通的铁心),如图7-1-3所示。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i2(t)
 11
i1(t)
 22
图 7-1-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i1(t)
i2(t)
图7-1-3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2 耦合电感线圈上的电压、电流关系当两个耦合电
感线圈上都有电流流过时,与L1交链的磁通为φ11与φ12
之和,与L2交链的磁通为φ22与φ21之和。 在L1中, 若
φ11 与φ12方向相同,则磁通相助; 同理, 在L2中,若
φ22与φ21方向相同,磁通也相助,如图7-1-4所示。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L1
L2
 21
 22
 11
 12
i 1(t)
£ « u 1(t)
i2(t)
£-
图 7-1-4
£ « u 2(t)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这种情况下, 耦合线圈的磁通链分别为对L1
对L1
对L2
ψ1=ψ11+ψ12=L1i1(t)+Mi2(t)
ψ2=ψ22+ψ21=L2i2(t)+Mi1(t)
(7-1-7)
如图7-1-4所示,设u1(t)与i1(t)、u2(t)与i2(t)参考方向
关联,根据电磁感应定律,两线圈上电压与电流的关
系为
对L1
对L2
d 1
di1 (t )
di2 (t )
u1 (t ) 
 L1
M
 u1  u1
dt
dt
dt
d 2
di2 (t )
di1 (t )
u2 (t ) 
 L2
M
 u2  u2
dt
dt
dt
(7-1-8)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式(7-1-8)中第一项是由自感而产生的自感电压,用
u′ 表 示 ; 第 二 项 是 由 于 耦 合而 产 生 的互 感 电 压 ( mutual
induced voltage ),用u″表示。即两耦合线圈的自磁通与互
磁通相助时,线圈端电压等于自感电压u′与互感电压u″之和。
同理,两耦合线圈的自磁通与互磁通相反时,磁通相消,
如图7-1-5所示。在这种情况下, 耦合线圈的磁通链分别为
对L1
ψ1=ψ11-ψ12=L1i1(t)-Mi2(t)
对L2
ψ2=ψ22-ψ21=L2i2(t)-Mi1 (t)
(7-1-9)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如图7-1-5所示,设u1(t)与i1(t)、 u2(t)与i2(t)参考方
向关联,则两线圈上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为
对L1
对L1
d 1
di1 (t )
di2 (t )
u1 (t ) 
 L1
M
 u1  u1
dt
dt
dt
d 2
di2 (t )
di1 (t )
u2 (t ) 
 L2
M
 u2  u2
dt
dt
dt
(7-1-9)
式(7-1-10)说明:两耦合线圈的自磁通与互磁通
相消时,线圈端电压等于自感电压u′与互感电压u″之差。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 11
 12
 21
 22
i 1(t)
L1
£ « u 1(t)
i2(t)
£-
图 7-1-5
L2
£ « u 2(t)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3
如前所述,耦合电感线圈上的电压等于自感电压与互
感电压的代数和。 在分析图7-1-4 和图7-1-5的电压、 电流
关系时, 给定了两个条件:① 规定了电压与电流的参考方
向关联;② 已知线圈的绕向, 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磁
通的方向。但是,在工程实际中,线圈的绕制方向往往从
外观上无法看出; 另外,在理论分析中,按图7-1-4和图71-5去画耦合电感线圈,显然是很不方便的。 所以,我们
给其规定一个同名端( isotope tip),并用电路模型符号
表示耦合电感线圈。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1.
在图7-1-6(a)中,磁通相助,若i1(t)≠0,i2(t) = 0,则
di1 (t )
u1 (t )  L1
 u1
dt
di1 (t )
u2 (t )  M
 u2
dt
(7-1-11
若i1(t) = 0, i2(t) ≠0,
di2 (t )
u1 (t )  M
 u1
dt
di2 (t )
u2 (t )  L2
 u2
dt
(7-1-1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L1
M
L2
i1(t)
i2(t)
£ « u1(t) £ -
£ « u 2(t) £ (a)
图7-1-6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L1
M
L2
i1(t)
i2(t)
£ « u 1(t) £ -
£ « u 2(t) £ (b)
图7-1-6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同理,在图7-1-6( b )中,L2的绕制方向发生了变化,
要使两线圈的磁通相助,则电流方向应如图所示。
当两线圈的电流所产生的磁通相助时,规定两电流
的两流入端(或两流出端)为同名端。用符号“·”或
“*”作以标志(注:只标每一线圈的一个端子,另一个
端子不需再作标记)。
根据对图7-1-6的分析和同名端的规定,同名端的含
义为自感电压u′与互感电压u″极性相同的端。有了这样
的规定,我们可以将图7-1-6所示的耦合电感线圈用图71-7或图7-1-8所示的电路模型来表示。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M
L1
L2
i1(t)
£ « u 1(t)
L1
i2(t)
£-
L2
i1(t)
£ « u 2(t)
£-
(a)
£ « u 1(t)
i2(t)
£ - u 2(t) £ «
£(b)
图 7-1-7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在图7-1-7( a )中,若已知u1(t)方向为左正右负, 则
可以很方便地确定u″2的方向亦为左正右负;
反之,若u1(t)的方向为左负右正,则u″2 的方向亦
为左负右正。这样,我们就无须再去观察线圈的绕制
方向了。对图7-1-7( b )的判别方法与图7-1-7(a )类同。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i1(t)
i2(t)
£«
u 1(t)
L1
L2
£-
M
i1(t)
£«
£«
u 2(t)
u 1(t)
£-
£-
(a)
£L1
L2
u 2(t)
£«
(b)
图 7-1-8
i2(t)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例7-1-1 图7-1-9( a )所示的是两个有磁耦合的电感
线圈,已知L1=L2=25 mH ,k = 0.5。
(1) 求M
(2) 标出同名端;
(3) 若已知i1(t) =0,i2(t) = 10 sin (800t-30°) A , 方
向如图中所标, 求互感电压u1(t) 和 u2(t),
u1(t) 、u2(t)和i2(t)的相量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A
i1(t)
i2(t)
L1
C
L2
B
U1
D
 2
 22
(a)
图 7-1-9
U 2
6 0¡ã
£ -3 0 ¡ã
I2
(b)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解 (1) M
 k L1L2  0.5 25 25  12.5mH
(2)根据右手螺旋定则,i2(t)产生的磁通φ22 的方向为
顺时针方向,要使i1(t)产生的磁通φ11的方向与φ22相同,按同
名端的规定,i1(t)的方向应如图7-1-9 (a) 中所标, 故 A与D
为同名端。
(3) u1(t)=u″1=12.5×10-3×10×800 cos (800t-30°)
=100 cos (800t-30°)
=100 sin (800t+60°) V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u2(t)=u′2
= L2 di2 (t )
dt
=25×10-3×10×800 cos (800t-30°)
=200 cos (800t-30°)
=200 sin (800t+60°) V
u1(t)、 u2(t)、 i2(t)的相量表示式分别为:
U1 =70.7∠+60° V
U =141∠60° V
2
I2 =7.07∠-30° A
相量图如图7-1-9( b )所示。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2.
(1) 直流法测定同名端:对于一个耦合电感线圈,
有四个连接端,首先用万用表的电阻挡判别出每个线圈
的两个连接端,如图7-1-10所示, 设1和2、 3和4分别为
两线圈的连接端; 然后, 给1和2之间接直流电压源、
电阻R 和开关 S ,给3和4之间接直流检流计 G (应注意
检流计的正负极以判定电流流向)。当开关 S 闭合瞬间,
i1增大, 在L2上产生互感电压,L2上流过感应电流i2,若
检流计正偏转(图中检流计指针右偏), 则1与3为同名
端;若检流计反偏转, 则1与4为同名端。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i1 S
1
i2
3
L1
L2
R
2
图 7-1-10
4
£«
G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1
£«
U
£-
3
L1
L2
2
图 7-1-11
4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2) 交流法测定同名端: 首先用万用表测量出线圈的两
个端子, 如图7-1-11所示; 然后将2、 4端连接起来,给1、
2加交流电压u1 (U1 不超过低压线圈的额定电压),用万用
表测量各接线端的电压U12、U34 和U13,若U13 =| U12 -U34|,
则1与3为同名端; 若U13 = U12 + U34 ,则1与4为同名端。
测量时应注意电压表只能测量出电压的有效值,不能测量出
相位。
判别耦合线圈的同名端,在理论分析中非常重要,只有
已知同名端后, 才能确定互感电压的方向,然后根据 KVL
列出电压平衡方程式进行分析计算。同时,在工程实际中,
对于电气设备中具有磁耦合的线圈,在串并联使用中,只有
正确地判定出同名端, 才能正确地连接使用。否则,设备将
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造成重大事故。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例7-1-2 已知图7-1-12( a )所示耦合电感线圈的同名
端如图所示,k=0.5, L1 =L2 = 1 H。图7-1-12 (b)、 (c) 分
别给出了i1(t)和i2(t)的波形,试画出u1(t)和u2(t)的波形。
i 2/A
M
i1(t)
i1/A
i2(t)
£«
10
£«
10
u 1(t)
L1
L2
£-
u 2(t)
£-
(a)
0
0
1
2
(b)
图 7-1-12
3
4
5
t/s
1
2
3
£ -1 0
(c)
4
t/s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解
M=k L L
1 2
=0.5 H
i1(t)
i1(t)=
5t A
0≤t≤2 s
-5t+20 A
2 s ≤t≤4 s
0
其他
i2(t)
i2(t)=
10t A
-10t+20 A
10t-40 A
0
0≤t≤1 s
1 s ≤t≤3 s
3 s ≤t≤4 s
其他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由于i1(t)从L1同名端流入,i2(t)从L2的异名端流入,属
于磁通相消情况,
u1(t)= L1
di1 (t )
di (t )
M 2
dt
dt
分段代入i1(t)、 i2(t),
u1(t)=
0
0≤t<1 s
10 V
1s ≤t<2 s
0
2 s ≤t<3 s
-10 V
3 s ≤t<4 s
0
t≥4 s
di2 (t )
di2 (t )
u2 (t )  L2
M
dt
dt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分段代入i1(t)、 i2(t),
u2(t)=
7.5 V
0≤t<1 s
-15 V
1 s ≤t<2 s
-7.5 V
2 s ≤t<3 s
12.5 V
3 s ≤t<4 s
0
t≥4 s
则u1(t)和u2(t)的波形分别如图7-1-13 (a)、 (b) 所示。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u 1/ V
u 2/ V
10
3
0
1 2.5
10
7 .5
1
2
4
5
t/s
0
£ -1 0
£ -1 0
1
2
3
£ -7 .5
£ -1 5
(a)
(b)
图 7-1-13
4
5
t/s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思考与练习
7-1-1 题7-1-1图所示电路是一个半导体收音机磁性
天线的三个线圈,根据绕制方向标出它们的同名端。
7-1-2 题7-1-2图所示电路是一密封的耦合线圈,Us
为直流电压源,当S断开时,检流计G正偏转,试标出线圈
的同名端,并解释判定同名端的原理。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13
M12
N1
M23
N2
题7-1-1图
N3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S
R
£«
L1
L2
£«
G
£-
Us
£-
题7-1-2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3 某耦合线圈的同名端及电压、 电流参考方向
如题7-1-3图所示,试列写出该耦合线圈的电压、 电流的
微分关系式。
M
i1(t)
i2(t)
£«
u 1(t)
£«
L1
£-
L2
u 2(t)
£-
题7-1-3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4 某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如题7-1-4图所示,初级
线圈为N1,次级线圈为N2和N3,在U1N = 220 V 电压作用
下,N2和N3的额定电压为U2N = U3N = 12 V ,额定电流为
I2N = I3N = 2 A 。
(1) 判定同名端;
(2) 若要求次级串联后输出电压为24 V ,并联后
输出电流为4 A ,试画出接线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3
£«
1
u1
£-
4
5
N2
N1
N3
2
题7-1-4图
6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5 耦合线圈如题7-1-5图(a)所示,已知M = 0.1
H ,L1 = L2 = 1H ,电流i1(t) 的波形如题7-1-5图(b)所示,
L2开路,标出同名端,画出u1(t)和u2(t)的波形。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L1
i1 / A
M
L2
1
0 .1 5
i1
N1
N2
0
0 .0 5 0 .1
£ -1
(a)
(b)
题7-1-5图
0 .2 t / s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6 已知两耦合线圈的自感系数分别为L1= 0.1
H ,L2 = 0.4 H ,
(1) k = 0.2,M =?
(2) k = 0.5,M =?
(3) M = 0.2 H ,k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2 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
7.2.1 互感线圈的串并联等效
1.
图7-2-1(a)是互感线圈顺向串联的电路模型,两线圈
的异名端相接,设电压、电流参考方向和线圈的同名端
如图所示,根据 KVL ,电压、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u(t )  u1 (t )  u2 (t )
式中
LAB
di(t )
di(t )
di(t )
di(t )
 [ L1
M
]  [ L2
M
]
dt
dt
dt
dt
di(t )
 ( L1  L2  2 M )
dt
di(t )
 LAB
(7-2-1)
dt
 L1  L2  2 M
(7-2-1)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式(7-2-1)说明:互感线圈顺向串联可以等效成
一个没有耦合的单个电感LAB,其等效电路如图7-2-1( b )
所示。
当互感线圈反向串联时,两线圈的同名端相接的电
路模型如图7-2-2(a)所示,同样可以等效成没有耦合的电
感LAB,等效电路如图7-2-2( b )所示,
LAB =L1+L2-2M
(7-2-3)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L1
£ « u1 £ i
£«
u
A
L2
u2
LAB
£i
£B
(a)
£« u
A
B
(b)
图 7-2-1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L1
L2
£ « u1 £ - £ « u2
i
£«
A
u
LAB
£i
£« u
£B
(a)
A
B
(b)
图7-2-2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2.
互感线圈同侧并联的电路模型如图7-2-3(a)所示,即
同名端相接。设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和同名端如图
所示,根据 KCL ,
i(t)=i1(t)+i2(t)
(7-2-4)
根据互感的电压、电流关系,其电压方程为
di1 (t )
di2 (t )
u (t )  L1
M
dt
dt
di1 (t )
di1 (t )
u (t )  L2
M
dt
dt
(7-2-5)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设外加正弦交流电压u=Um sinωt,则方程(7-2-4)、
(7-2-5)可改写成相量形式,
I  I1  I2
U  jL1 I1  jMI2
U  jL I  jMI
2 2
(7-2-6)
1
解方程组(7-2-6),
U
L1L2  M 2
Z   j
 jLAB
I
L1  L2  2 M
L1L2  M 2
LAB 
 jLAB
(7-2-7)
L1  L2  2 M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同侧并联的等效电路如图7-2-3( b )所示。
互感线圈异侧并联的电路模型如图7-2-4( a )所示,
即异名端相接。用与同侧并联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导出
等效电感LAB
LAB
L1L2  M 2

L1  L2  2 M
(7-2-8)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A
i
£«
u
£-
A
i1
L1
M
i2
£B
图7-2-3
£«
u
L2
B
i
LAB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2.2 互感线圈的 T
互感线圈的 T 形去耦等效属于多端子电路的等效,
亦分为同名端为公共端和异名端为公共端两种情况。
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情况的等效方法。
1. 同名端为公共端的T形去耦等效图7-2-5( a )为
同名端为公共端的互感电路模型,图中已标明了同名端
和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根据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
关系,
di1 (t )
di2 (t )
u1 (t )  L1
M
dt
dt
di (t )
di (t )
u2 (t )  L2 2  M 1
dt
dt
(7-2-9)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对式(7-2-9)进行数学变换,
di1
di1
di1
di1
u1 (t )  L1
M
M
M
dt
dt
dt
dt
di1
d (i1  i2 )
 ( L1  M )
M
dt
dt
 u1  u0
di2
di2
di2
di1
u2 (t )  L2
M
M
M
dt
dt
dt
dt
di2
d (i1  i2 )
 ( L2  M )
M
dt
dt
 u2  u0
(7-2-10)
(7-2-11)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式(7-2-10)中的u′1和式(7-2-11)中的u′2是由电流i1(t)
和i2(t)分别在数值为L1-M和L2-M的自感上产生的自感电
压; u0是由电流i1(t)和i2(t) 在数值为M的自感上共同产生
的自感电压,它是u1和u2的公共部分,因此,图7-2-5 (a )可以
等效成图7-2-5( b )所示的电路模型,由三个没有耦合关系
的自感线圈构成了一个T 形电路,所以,这里所说的“ T ”
形仅指电路的结构形状,别无它意。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i1
i2
£«
i1
£«
£«
L1£ -M
L2£ -M
£ « u1 £ -
£ « £ -u2 £ -
i2
£«
£«
u1
L1
L2
£-
u2
u1
u0 M
u2
£-
£-
£-
£-
(a)
(b)
图 7-2-5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2. 异名端为公共端的T形去耦等效
图7-2-6( a )为异名端为公共端的互感电路模型,图
中已标明了同名端和电压、 电流参考方向,其电压、 电
di1 (t )
di2 (t )
u1 (t )  L1
M
dt
dt
di2 (t )
di1 (t )
u2 (t )  L2
M
dt
dt
(7-2-1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i1
i2
£«
u1
£«
L1
L2
£-
u2
£-
(a)
i1
£«
u1
£-
L1£ «M
L2£ «M
£ « u1 £ u
£« £- 2 £«
u 0 £ -M
£(b)
图 7-2-6
i2
£«
u2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对式(7-2-12)进行数学变换,得
di1
di1
di1
di1
u1 (t )  L1
M
M
M
dt
dt
dt
dt
di1
d (i1  i2 )
 ( L1  M )
 ( M )
dt
dt
 u1  u0
(7-2-13)
di2
di2
di2
di1
u2 (t )  L2
M
M
M
dt
dt
dt
dt
di2
d (i1  i2 )
 ( L2  M )
 ( M )
dt
dt
 u2  u0
(7-2-14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式(7-2-13)中的u′1 和式7-2-14中的u′2 是由电流i1(t)和
i2(t)分别在数值为L1 +M和L2 +M的自感上产生的自感电压;
u0是由i1(t)和i2(t)在数值为-M的自感上产生的自感电压,其自
感系数为负值,它是一种等效负电感。u0是u1和u2的公共部分。
因此,图7-2-6( a ) 可以等效成图7-2-6( b )所示的电路模型。
互感线圈的 T 形去耦等效同样适用于互感线圈的串并联
电路。如图7-2-1( a )的顺向串联电路模型,可以改画成图7-27( a )的形式,其虚线框内相当于异名端为公共端的电路结构。
进而可以等效成图7-2-7( b )的 T 形电路模型。由图7-2-7( b )
知: LAB=L1+L2+2M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A
L1
A
L1£ «M
L2£ «M
L2
£ -M
B
B
(a)
(b)
图 7-2-7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实际中制作互感线圈的导线存在一定的损耗电阻,
若考虑这一电阻,只要在等效电路中串入电阻即可。例
如,对图7-2-5(a)所示电路,需要考虑导线损耗电阻时的
电路模型如图7-2-8(a)所示,其T形等效电路如图7-2-8( b )
所示,其电压、
di1 (t )
di2 (t )
u1 (t )  i1 (t ) R1  L1
M
dt
dt
di2 (t )
di1 (t )
u2 (t )  i2 (t ) R2  L2
M
dt
dt
(7-2-15)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i1
R1
R2
£«
u1
L1
L2
£-
i2
i1
£«
£«
u2
u1
£-
£-
(a)
R1
L1£ -M
L2£ -M
i2
£«
M
u2
£-
(b)
图 7-2-8
R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例7-2-1 图7-2-9( a )所示的并联互感线圈,接在f =50 Hz 、
U=31.4 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已知R1=20 Ω ,L1=0.1 H ,R2 =30
Ω ,L2= 0.2 H ,M=0.1 H ,求等效阻抗Z和电流I。
i
£«
i1
R1
u
Z
£«
R2
u
Z1
M
L1
R1
R2
L1£ -M
Z 2
Z
L2
£-
Z0
£(a)
(b)
图 7-2-9
M
L2£ -M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解 首先用 T 形等效法将图7-2-9 (a)等效成图7-2-9(b) ,
先求等效阻抗Z,再计算电流I。
Z′1=R1+ j ω(L1-M)=20+ j 0=20∠0°Ω
Z′2=R2+ j ω(L2-M)=30+ j 314(0.2-0.1)
=30+ j 31.4=43.4∠46.3° Ω
Z0= jωM= j 314×0.1= j 31.4=31.4∠90° Ω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Z 1Z 2
Z
 Z0
Z 1 Z 2
200  43.446.3

 j 31.4
20  30  j 31.4


 14.5  j 35  37.867.8 
U 31.4
I

 0.83A
Z 37.8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例7-2-2 已知图7-2-10( a )所示电路中,L1 = 7 H ,L2
= 4 H ,M = 2 H , R = 8 Ω,us (t) = 20 sinπt V ,求该电路的
戴维南等效电路。
M
R
L1
L2
£«
us
£-
A
i
R
B
£«
us
£-
(a)
Z1
M
L1£ -M
Z3
A
L2£ -M £ «
u oc
M
Z0
£B
(b)
图 7-2-10
Z2
A
Z0
£«
u oc
£-
(c)
B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解 根据互感的 T 形等效法,将图7-2-10 (a)等效成图
7-2-10(b) ,应用相量法计算,
20

Us 
0
2


U
U
s
S
I 

R  j ( L1  M )  jM R  jL1
20 / 20

 0.6  70 A
8  j 3.14  7
U oc  jMI  0.6  70  3.14  290
 3.820V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将us (t)置零后,有
Z1Z 3
Z 0  Z1 // Z 3  Z 2 
 Z2
Z1  Z 3
(8  j 3.14  5)( j 3.14  2)

 j 3.14  2
(8  j 3.14  5)  j 3.14  2
 0.58  j10.98  1187 

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7-2-10( c )所示,其中:
uoc =3.8 2 sin (π t+20°)=5.37 sin ( π t+20°) V
Z0  1187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思考与练习
7-2-1 求题7-2-1图所示各互感电路的等效电感LAB,要
求对其中的 图(a)、图(b) 分别用互感串并联等效法和 T
形等效法计算。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A
A
4H
5H
1H
2H
3H
B
6H
B
(a)
(b)
题7-2-1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A
A
4H
2H
2H
3H
2H
4H
0 .5 H
B
B
(c)
(d)
题7-2-1图
6H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2-2 有一互感线圈,分别测得R1=5 Ω ,R2=10 Ω ,将
两线圈串联后,在 50 Hz, 220 V 交流电压作用下测得电
流I =10 A ,将其中一个线圈改变相串联的连接端子,在相
同电源下测得电流I =5 A 。
(1) 求互感M
(2) 若已知L1=0.05 H ,求耦合系数k(提示:
一次为顺向串联,另一次为反向串联)。
7-2-3 题7-2-3图所示各互感电路,f=50 Hz ,求等效阻
抗ZAB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A
1 0
2 0
0 .1 H
0 .1 H
B
(a)
题7-2-3图
0 .2 H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A
M
L1
L2
Z2
B
(b)
题7-2-3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A
M
L1
L2
Z2
B
(c)
题7-2-3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2-4 已知题7-2-4图所示电路中,us =2 sin (2t+45°)
V ,M = 0.5 H ,求电流i3。
M
i1
1 .5 H
£«
us
£-
1 .5 H
i2
0 .2 5 F
题7-2-4图
i3
1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2-5 已知题7-2-5图所示电路中,us =20 sin t V ,M =
2 H ,求电流i。
M
8
7H
£«
us
£-
4H
i
题7-2-5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3
7.3.1
含互感电路的方程分析法,是应用7.1节所介绍的耦合
线圈上的电压、电流关系和基尔霍夫定律,列出电路的电
压、电流方程式后联立求解的分析方法。下面我们以图
7-3-1所示电路为例,介绍方程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
u1
L1
R1
£- A
£«
M
L2 u 2
£-
£«
us
£-
C
1
i2
R2
i1
B
图 7-3-1
2
£«
uC
£R3
i3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第一步,设电流、电压参考方向。我们假设电流i1、 i2、
i3的参考方向,互感线圈上的电压u1、u2的参考方向和电容电
压uC的参考方向如图7-3-1中所标。
第二步,根据 KVL和KCL 列写电路电压电流的瞬时值方
程。在图7-3-1所示电路中,根据 KCL列出节点A
i1-i2-i3=0
(7-3-1)
根据 KVL
网孔①
-us +i1R1+u1+u2+i2R2 = 0
(7-3-2)
网孔②
u2+i2R2-i3R3-uC = 0
(7-3-3)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第三步,进行变量置换。根据互感线圈上的电压、 电
流关系和动态元件上的电压、 电流微分关系,将方程中的
电压变量用电流变量置换。在方程(7-3-2)和(7-3-3)
中,含有互感线圈电压u1、 u2和电容电压uC,
di1
di2
u1  L1
M
dt
dt
di2
di1
u2  L2
M
dt
dt
1
uc   i3dt
C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di1
di2
di2
di1
 us  i1R1  ( L1
M
)  ( L2
M
)  i2 R2  0 (7-3-4)
dt
dt
dt
dt
di1
di2
1
(7-3-5)
( L1
M
)  i2 R2  i3 R3   i3dt  0
dt
dt
C
第四步,因含互感的电路大多应用在正弦稳态电路
中,所以将方程改写成相量形式。在改写方程时要用到
方程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与相量形式的对应关系,为
了方便,我们将动态元件的电压、 电流关系的微分形式
和积分形式与相量形式的对应关系列于表7-1。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表7-1 动态元件电压、 电流的微积分形式与相量形式的对应关系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根据表7-1,方程(7-3-1)、(7-3-4)、(7-3-5)
I1  I2  I3  0
U s  I1R1  j ( L1  M ) I1  j ( L2  M ) I2  I2 R2  0

I
jL2 I1  jMI1  I2 R2  I3 R3  2  0
jC
整理方程组,得
I1  I2  I3  0
I1[ R1  j ( L1  M )]  I2 [ R2  j ( L2  M )]  U s
1



 I1 jM  I 2 ( R2  jL2 )  I 3 ( R3 
)0
jC
(7-3-6)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3.2 含互感电路的等效分析法
含互感电路的等效分析法,实际上是利用互感线圈的
串并联等效和 T 形等效方法,将含互感的电路等效成不含
互感的电路,然后用前几章所介绍的电路分析方法去计算
电路未知量的一种方法。我们仍以图7-3-1所示电路为例,
介绍等效分析方法,为了方便将其重画于图7-3-2(a)。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
u1
£-
L1
R1
£«
us
£ - i1
M
£«
L2 u 2
£i2
R2
(a)
图 7-3-2
C
R3
i3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u1
£«
£M £«
L1£ -M
R1
u2
L2£ -M
£«
us
£-
i2
i1
£R2
(b)
图 7-3-2
C
R3
i3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
U1
j (L1£ -M)
£j M
U 2
R1
j (L2£ -M)
£-
£«
U s
£-
I1
£«
£«
1
j C
I2
R3
R2
I3
(c)
图 7-3-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在图7-3-2(a)中,虚线框内的互感线圈构成了同名端为
公共端的连接形式,应用 T 形等效方法,该部分可等效成图7-
3-2 (b) 虚线框内的电路模型形,将图 7-3-2(b)改画成图
7-3-2(c) 的相量模型。
在图7-3-2(c)中,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和交流电路的相量
分析法,列出该电路的支路电流法(或回路电流法或节点电
位法)方程。
I1  I2  I3  0
I [ R  j ( L  M )]  I [( R  jM  1 )]  U
1
1
1
2
2
S
j C
1
I2 [ R2  j (L2  M )]  I3 [( R3  jM 
)]  0
jC
(7-3-7)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方程组式(7-3-7)与方程组式(7-3-6)略有不同,
但是,只要考虑到 I  I  I ,即
1
2
3
jMI1  jM ( I2  I3 )
将其代入式(7-3-7)的第三个方程后,就与式(7-3-
6)完全相同了。
联立求解方程组(7-3-7),即可计算出各支路电流。
由以上的 T 形等效分析法过程,可以总结出含互感电路
的等效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第一步,将电路中的互感线圈等效成没有互感的电
感线圈,或采用串并联等效,或采用 T 形等效。
第二步,将等效后的电路模型改画成相量形式的电
路模型。这一过程与第4章所讲的方法完全相同。
第三步,根据相量形式的电路模型,选择电路的分析
方法,列出电路电压、 电流的相量形式代数方程。
第四步,解方程组,计算出各未知量。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例7-3-1 设图7-3-3所示电路中电源的角频率为ω,列
写分析该电路所必须的回路电流法方程。
R1
R2
£«
i1
1
i4
i3
L1
us
£-
£«
£-
ki 1
2
iA
L2
M
3
C
图 7-3-3
iC
i2
iB
i5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解 设各网孔电流参考方向如图7-3-3所示,
考虑i1=iA ,列网孔电流方程为:
di
d
(
i

i
)
d
(
i

i
)
A
A
C
B
C
网孔① i R  u  L
M
 ( L1  M )
0
A 1
S
1
dt
dt
dt
d (iB  iC )
d (iA  iC )
M
0
网孔② kiA  iB R2  L2
dt
dt
1
d (iB  iC )
d (iA  iC )
d (iA  iC )
d (iB  iC )
i dt  L2
M
 L1
M
网孔③ C  C
dt
dt
dt
dt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整理上述方程,
diA
diB
diC
iA R1  uS  L1  M  ( L1  M )  0
dt
dt
dt
diA
diC
kiA  iB R2  M  ( L2  M )  0
dt
dt
diA
diB
diC 1
( L1  M )  ( L2  M )  ( L1  L2  2 M )   iC dt  0
dt
dt
dt C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将方程改写为相量形式,有
IA ( R  jL1 )  IB jM  IC j ( L1  M )  U s
I ( k  jM )  I ( R  jL )  I j ( L  M )  0
A
B
2
C
1
1
IA j ( L1  M )  IB j ( L2  M )  IC [ j ( L1  L2  2 M ) 
]0
jC
例7-3-2 用等效分析法计算图7-3-4( a )所示含互感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 -j1 7
5
j8 
A
M
j3 
j6 
£«
U s I
10 0V
2  U s 2
£B
(a)
图 7-3-4
9
£ -j3
£«
12  90 V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 -j1 7
A
j3 
5
j5 
A
9
j3 
£ «
Us 1
1 0¡Ï0¡ã V
£I1
£ -j3
I3
£« 
U s2
12   90 V
2
£B
(b)
图 7-3-4
I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解 应用 T形等效法将图7-3-4(a)等效成图7-3-4(b)。
在这里提请读者注意,互感抗的去耦等效与互感的去耦
等效方法完全相同。设各支路电流参考方向如图7-34(b)所示,该电路应用节点电位法仅需一个方程。以节
点B 为参考点,
Z1=5- j 17+ j 3=5- j 14=14.87∠-70.3° Ω
Z2=9+ j 5- j 3=9+ j 2=9.22∠12.5° Ω
Z3=2+ j 3=3.6∠56.3° Ω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根据弥尔曼定理有




 / Z  U / Z
U
10

0
/
14
.
87


70
.
3

12


90
/
9
.
22

12
.
5
s2
2
VA  s1 1

1 / Z1  1 / Z 2  1 / Z3 1 / 14.87  70.3  1 / 9.2212.5  1 / 3.656.9
 1.88  61  0.91 j1.44V
各支路电流为
  V  100  1.88  61
U

A
I1  s1


0
.
62

80
.
5
A

Z1
14.87  70.3
  V  1290  1.88  61
U

A
I2  s 2


1
.
132


107
.
5
A

Z2
9.2212.5
  1.88  61
V

I3  A 

0
.
52


117
.
3
A

Z3
3.656.3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思考与练习
7-3-1 题7-3-1图是含互感的正弦交流电路,试用支路
电流法和网孔电流法列写出计算各支路电流的方程。
7-3-2 已知题7-3-2图所示电路中,us (t)=5 2 sin10+3t
V ,R1=500Ω ,L1=L2=2 H ,M=1 H ,C1=C2=0.5 μF ,问ZL为
何值时获得最大功率? 并计算PLmax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C1
R1
R2
L2
L1
£«
us
£-
题7-3-1图
M
R3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R1
L1
£«
us
£-
L2
ZL
C1
题7-3-2图
C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3-3 已知题7-3-3图所示电路中, U =120∠0° V ,R1
= 10Ω ,R3= 8Ω ,ωL1 = 12 Ω ,ωL2 = 10 Ω ,ωM = 6 Ω ,ωL3 = 6
Ω ,求R1上的电压 。
£«
U 1
R
£«
U
£-
£ - j L
j M
j L
R3
j L
题7-3-3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3-4 已知题7-3-4图所示电路中,R 1 = 50 Ω ,R 2 =
20 Ω ,ωL 1 = 160 Ω ,ωL
2 = 40 Ω ,1/(ωC)=80 Ω ,两线圈
耦合系数k = 0.5, 求电路的等效阻抗ZAB。
A
j M
R1
j L
j L
R2
£ -j
B
题7-3-4图
1
C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4 理想变压器
7.4.1
无论是空心变压器还是铁心变压器,在制造时,都力
求做到以下几点: ;
(1) 使变压器的耦合系数尽可能大,这样,
,两互
感线圈的电压接近一定的比例关系(在后面变压器的
特性中将介绍这一点),为变压器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一
定的方便。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2) 互感线圈的自感系数L1、L2尽可能大,这样做
有利于变压器进行能量和信号的无损耗、 无失真传输。
(3) 铁心变压器铁心的能量损耗(简称铁损,用PFe
表示)和制作线圈的导线损耗电阻的能量损耗(简称铜
损,用PCu表示,因一般变压器用铜线绕制)尽可能小。关
于PFe和P Cu将在下一节中介绍。
(1) 耦合系数k = 1;
(2) 自感系数L1、 L2无穷大,且L1/L2
(3) 无损耗,即制作变压器的材料为理想材料,绕制
线圈的导线接近超导材料(或者说应采用超导材料),变
压器磁铁心导磁率为无穷大。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根据以上条件,理想化的变压器电路模型如图7-4-1
所示,图中,N1线圈一般与电源或信号源连接,作为能量或
信号的输入侧,叫做初级线圈或初级绕组,简称初级或原
方( primary ),N2线圈一般与负载连接,作为能量或信
号的输出侧,叫做次级线圈或次级绕组,简称次级或副方
( secondary)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
u1
i1
i2
N1
£-
N2
£«
u2
£-
图 7-4-1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4.2
变压器的主要性能包括原、 副方电压关系、 电流
关系和阻抗关系。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变压器的结构
示意图画于图7-4-2,图中原方匝数为N1,在电压u1作用下
产生电流i1,在i1作用下产生磁通φ11; 副方匝数为N
2,在电压u2作用下产生电流i2,在i2作用下产生磁通φ22。
由于是理想状态,所以互磁通与自磁通相等,即
φ11=φ21,φ22=φ1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N1线圈 ψ1= N1φ11+N1φ12
=N1(φ11+φ12)
=N1φ
(7-4-1)
N2线圈 ψ2= N2φ22+N2φ21
=N1(φ11+φ12)
= N2φ
式中 φ=φ11+φ12=φ21+φ22
(7-4-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 11£ ½
 21
i1
i2
£«
£«
u1
u2
£-
£-
 22£ ½
 12
图 7-4-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1.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
对线圈N1有
对线圈N2有
u1与u2的比值为
d 1
d
u1 
 N1
dt
dt
d 2
d
u2 
 N2
dt
dt
u1 N1

n
u2 N 2
(7-4-3)
(7-4-4)
(7-4-5)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式 中 ,n 叫 做 匝 数 比 ( loop
(voltage
proportion) 或 变 压 比
proportion) , 若电压为有效值,则变压比的表
示式的形式与式(7-4-5)相同, 即
U1 N1

n
U2 N2
(7-4-6)
式(7-4-6)说明:原、 副方电压在数值方面的比
值与线圈的绕向无关。但是,若要改变图(7-4-2)
中
线圈N1 (或N2 )的绕向或电压u1 或u2 的参考方向,则变
u1
N1

 n
u2
N2
(7-4-7)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式(7-4-7)说明:原、 副方电压在相位关系上与线
圈的绕向和电压的参考方向有关。对于理想变压器,u1与u2
不是同相位,就是反相位。
2.
对图7-1-8(a)所示电路,根据互感线圈的电压、 电流
关系,有
di1
di2
u1  L1
M
dt
dt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则
U1  I1 jL1  I2 jM

U
I  1  M I
1
2
jL1 L1
考虑到理想变压器的条件(L1、 M无穷大),则
I   M I
1
2
L1
I1
M

I
L
2
1
(7-4-8)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根据自感系数的定义L1=ψ11/i1(t)=(N1φ11)/i1(t),互感系
数的定义,并考虑理想条件k=1,有
 21
N 211
M

i1 (t )
i1 (t )
则
故
M N 211 / i1 (t ) N 2


L1
N1 / i1 (t )
N1
I1
N2
1


I
N1
n
2
(7-4-9)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式 ( 7-4-9 ) 称 做 变 压 器 的 变 流 比 (current
proportion) ,该式说明: 对于图7-4-2所示的理想变压器,
在图中所示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条件下,原、副方电
流有反相的相位关系。若改写成瞬时值形式,则为
i1 (t )
N2
1


i2 (t )
N1
n
(7-4-10
若改变N1或N2的绕向(相当同名端改变),或改变i1
和i2任一个电流的参考方向,则变流比为
i1 (t ) N 2 1


i2 (t ) N1 n
(7-4-11)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3.
如图7-4-3相量模型电路所示,给变压器原方接电
源 U ,副方接负载ZL ,对电源 U 来说,A、 B 以右的部分
s
s
电路等效阻抗为
U s U1 ( N1U 2 ) / N 2
2
Zin 


 n ZL
I1
I1 ( N 2 I2 ) / N1
(7-4-12)
式(7-4-12)说明: 副方对原方的等效阻抗仅是
大小上的变化,而性质不发生变化,这个阻抗称做折合阻
抗。根据这一特性,变压器常被用于一些设备进行阻抗
变换,以实现阻抗与电源的匹配,使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A
£«
U s
I1
I2
£«
£«
U1
U 2
£B
N1 N2
£Zin
图7-4-3
£-
ZL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4.
如图7-4-1所示,设电源供给变压器的功率为p1(t),负载从
变压器获得功率为p2(t) ,则
p1(t)=u1(t)i1(t)
p2(t)=-u2(t)i2(t)
=
N1
N2
u1 (t )( )i1 (t )
N2
N1
=u1(t)i1(t)
=p1(t)
(7-4-13)
式(7-4-13)说明:理想变压器在电路中只起到了能量的传
递作用,而没有能量的损耗和存储,是一个无记忆的电路元件。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4.3
分析含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时,只要考虑到变压器的理想
条件,利用理想变压器的性能,按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去分
析电路即可。下面以图7-4-4(a)为例,介绍这类电路的分
析方法。
在图7-4-4(a)中,副方回路的阻抗为Z2 = R2+ZL ,按照
阻抗变换关系,将Z2折算到原方后,其等效电路如图7-4-4( b )
所示,
Zin=n2Z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在图7-4-4 (b )所示电路中,求 I1
和 U1 :

U
s
I1 
,U1  I1Zin
R1  Zin
按电压变换关系可求得副方电压U 2 为 U1 / n ,按电
流变换关系可求得副方电流 I2 为 I2  nI1 ,对副方回
路, 图7-4-4 (a)可等效成图7-4-4(c)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I1
£«
U s
£-
R1
I2
£«
£«
U 1
U 2
£ - N1 N2 £ -
(a)
图 7-4-4
R2
ZL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I1
R1
£«
£«
U s
U 1
£-
£-
(b)
图 7-4-4
Zin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I2
R2
£«
U 2
ZL
£-
(c)
图 7-4-4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例7-4-1 图7-4-5 (a) 所示为含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已知
n=2,R2=6Ω, 1/(ωC1)=3Ω,1/(ωC2)=8Ω ,
U S =12∠0° V ,
求电流 I 与 I 。
1
2
1
j
£ - C R1
I1
£«
U s
£-
0.5U 2
n
I2
£«
£«
U 1
U 2
£-
£-
(a)
图 7-4-5
R2
1
j
£ - C
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1
j
£ - C
1
I1
A
£«
0.5U 2
U s
£-
£«
U1 Zin
£-
B
(b)
图 7-4-5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解 副方阻抗为
1
Z 2  R2  j
 6  j8  10  53.1 
C2
将Z2折合到原方,其等效电路如图7-4-5( b )所示,因
为变压比为n = 2,故
Zin = n2Z2 = 24- j 32 = 40∠-53.1° Ω
在图7-4-5 (b )中应用节点电位法,以 B点为参考点,
求A点电位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因为
所以
解得

1
1
12

0
VA (

)
 0.5U 2

 j 3 40  53.1
 j3
1  

U 2  U1 ,U1  VA
n
1
1
1 

VA ( j 
)  j 4  0.5  VA

3 4053.1
2
VA  9.1137.1
  V 120  9.1137.1
U
A
I1  s

 4.2440.74 A
 j3
 j3
1  1 

U 2  U1  VA  4.55537.1V
n
n


U
4
.
555

37
.
1

I2  2 

0
.
4555

90
.
2
A
Z 2 10  53.1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例7-4-2 图7-4-6所示为含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已知n=4,求
A、 B 端等效阻抗ZAB 。
A
B
i
i1
6
i4
n
i2
£«
£«
£«
us
u1
u2
£-
£-
£-
图 7-4-6
i3
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解 设各电压、 电流参考方向如图7-4-6所示,由图知
1
u1  u S , u2  u S
4
u2 1
i3 
 uS
2 8
u1  u2 us  us / 4 1
i4 

 us
6
6
8
1
1
i2  i3  i4  us  us  0
8
8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1
i1  i2  0
n
1
1
i  i1  i4  0  us  us
8
8
us
Z AB   8
i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思考与练习
7-4-1 “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关系与电压、 电流的参
考方向或原、 副方绕组的绕向有关”这一观点正确吗?为
什么?“若理想变压器的副方电压或电流参考方向改变或者
副绕组绕向改变,则副方折合到原方的等效阻抗性质发生变
化”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7-4-2 题7-4-2图所示为含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已知us (t)
= 8 2 , n = 2,
(1) 求电流i1(t)和RL消耗的平均功率PL ;
(2)若调整匝数比n,要使RL上获得功率最大,则n =?并
计算PLmax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1 6
i1
n
£«
£«
£«
us
£-
u1
u2
£-
£-
题7-4-2图
1H
1F
RL
1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4-3 题7-4-3图所示为含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已知n
= 10,is (t)= sin t A ,求初级电压u1(t)及次级电流i2(t)。
n
£«
is
i2(t)
£«
R1
u
1 00 1
u2
£-
£-
题7-4-3图
C
1F
R2
1
L
1H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4-4 题7-4-4图所示为含理想变压器的电路,求等效
阻抗ZAB 。
A
n 1£ ½10 R1
n 2£ ½0.2
1
R2
2 5
B
题7-4-4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5
7.5.1 空心变压器
1.
全 耦 合 空 心变压器即理想变压器的理想条件是
k=1,L1、 L2有限,PCu ≠0,其电路的互感模型如图7-5-1所
示,图中把铜损用等效电阻R1和R2表示。这样,将 A、 B
以右,C、 D 以左的中间部分看成k =1、无损耗的空心
变压器,只要分析这一部分电路即可。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
i1
R1 A
u1
£-
M
B
C
R2
i2
£«
£«
£«
u1
u2
u2
£ - L1 L2 £ -
图7-5-1
D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根 据 本 章 7.1 节 的 讨 论 , 并 考 虑 到 k=1 时 ,
M=
L1L2
,则电压、 电流关系为
di1
di2
di1
di2 (7-5-1)
u1  L1
M
 L1
 L1L2
dt
dt
dt
dt
di2
di1
di2
di1 (7-5-2)
u2  L2
M
 L2
 L1L2
dt
dt
dt
dt
由式(7-5-1)
u1 
L1
di2
di1
( L2
 L1L2 )
L2
dt
dt
(7-5-3)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将式(7-5-2)代入式(7-5-3),得
u1 
L1
u2
L2
u1

u2
L1
L2
因为k=1时有φ12=φ22,再考虑到
M=N1φ12/i2,L1=N2φ22/i2,
(7-5-4)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L1 M N112 / i2 N1



L2 L2 N 2 22 / i2 N 2
将式(7-5-5)代入式(7-5-4),
u1 N1

u2 N 2
式(7-5-6)说明:若不考虑铜耗全耦合变压器与
理想变压器具有完全相同的变压关系。
将式(7-5-1)
U1  I1 jL1  I2 j L1L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则 I1

U
I  1  I L2
1
2
jL1
L1
将式(7-5-5)代入上式,

U
I  1  I L2
1
2
jL1
L1
(7-5-7)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式(7-5-7)说明:全耦合空心变压器的原方电流
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 I1  U1 /( jL1 ), 叫做激磁电
流,相当于电感量为L1的自感线圈上的电流; 另一部分
I1   I2 L2 / L1
,称做工作电流,相当于理想变
压器的原方电流。所以,图7-5-1电路可以等效成图75-2。图中虚线框内为理想变压器。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i1 R1
R2
i1
i2
£«
i1
£«
£«
£«
u1
L1
u1
u2
u2
£-
£ - N1 N2 £ -
图 7-5-2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2.
非全耦合空心变压器的k<1,有漏磁通的存在,设原
线圈的漏磁通为φs1,
φs2,则自磁通
为
φ11=φ21+φs1 ,φ22=φ12+φs2
根据自感系数的定义,有下列关系的存在:
N111 N1 21
L1 

 Lm1  Ls1
i1
i1
(7-5-8)
N 2 22 N 212
L2 

 Lm 2  Ls 2
i2
i2
(7-5-9)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式中: Lm1 =N1φ21/i1,Lm2 =N2φ12/i2,相当于全耦合变压
器的耦合电感;Ls1 =N1φs 1/i1,Ls2=N2φs 2/i2,相当于分别与
Lm1、 L
m2
串联的电感,叫做漏磁电感,这样图7-5-1可以
等效成图7-5-3( a ),进一步可以利用全耦合变压器的
分析等效为图7-5-3( b ), 图中虚线所围部分为理想变压
器。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Ls1
i1
£«
£«
u1
u1
£-
M
Lm1
N1
Ls2
Lm2
N2
£(a)
图 7-5-3
i2
£«
£«
u2
u2
£-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R1
Ls1
£«
£«
u1
u1
£-
£-
Ls2
Lm1
N1
N2
(b)
图 7-5-3
R2
i2
£«
£«
u2
u 2
£-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5.2
铁心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5-4所示,它由三个
主要部分组成: 原绕组N1、 副绕组N2和铁心。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i1
i2
£«
u1
£«
N1
N2
£-
u2
£-
图 7-5-4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1. 铁磁材料及变压器铁心
1)
(1) 磁化性( magnetization )。
(2) 剩磁性( surplus magnet )。
(3) 磁滞性 (magnet is behind )。
(4) 磁饱和性( saturation )。
如图7-5-5( a)所示;硬磁材料, 如图7-5-5(b)
所示;软磁材料,如图7-5-5(c)所示 。制作变压器铁
心采用的是软磁材料。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B/ T
B/ T
Bm
Br b
Bm
a
Br
c
B/ T
Bm
a
b
b
c
f
O
O
i/ A
a
f
Br
c O
i/A
f
e
e
d
e
(a)
d
d
(b)
图 7-5-5
(c)
i/A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2) 铁心结构及性能
变压器的铁心材料一般为硅铁合金(俗称电工钢
材料)。为了减小铁心损耗,常用轧制成板材后裁剪成
如图7-5-6所示的各种形状的硅钢片叠制而成。图7-5-6
(a)为“O”形铁心,图7-5-6(b)为“E”形铁心,图75-6(c)为“F”形铁心。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a)
(b)
图 7-5-6
(c)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关于涡流损耗,可以用图7-5-7说明,在图7-5-7( a )中,
从整块铁心材料中取出一圈,就相当于一个单匝线圈。
若将整块铁心裁成几块,如图7-5-7( b )所示,感应电
流的流通路径被切断, 涡流自然被减小。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

i
(a)
(b)
图 7-5-7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3. 铁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
图7-5-4所示的铁心变压器可以等效成图7-5-8( a )
所示的电路模型,图中N1与N2相当于非全耦合的空心变
压器模型;R1、 R2分别为N1和N2线圈的铜损等效直流
电阻;r1和r2分别是由原、 副方电流在铁心上造成的铁
损等效电阻。进而,根据空心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图7-5-8
(a)可以等效成图7-5-8(b) ,图中R′1=R1+r1,R′2
=R2+r2(但在这里应注意r1和r2仅对交流有损耗, R1和R2
对交直流都有损耗)。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R1
M
r1
r2
£«
u1
R2
i2
£«
L1
N1
L2
N2
£-
u2
£(a)
图 7-5-8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i1
R1
Ls1
Ls2
£«
u1
R2
i2
£«
Lm1
N1
N2
£-
u2
£(b)
图 7-5-8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铁心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的主要设备之一,在电子
设备中,作为提供电能的电源也离不开变压器,工程实际
中使用变压器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
(1) 变压比: 在理想状态下,根据式(7-4-3)和式
(7-4-4),若磁通φ为正弦交变磁通,
φ=Φ m sin ωt
则有
d
u1  N1
 N1 m cost
dt
d
u2  N 2
 N 2 m cost
dt
(7-5-10)
(7-5-11)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电压有效值为:
N1 m
U1 
 4.44N1 f m
2
N 2 m
U2 
 4.44N 2 f m
2
U1 N 1

U2 N2
(7-5-12)
(7-5-13)
(7-5-14)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以上各式中,电压U的单位为 V ,频率f的单位为 Hz ,
磁通Φ
m 的单位为 Wb 。
(2) 原副方额定电压: U1N 、 U2N。
(3) 原副方额定电流: I1N 、 I2N
(4) 容量(额定视在功率):SN 。
(5) 额定频率: fN 。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习题七
7-1 已知两个线圈的自感系数分别为L
4 mH ,
1
= 5 mH ,L 2 =
(1) k = 0.5时的互感M为多少?
(2) 互感M = 3.5 mH 时的k为多少?
(3) 耦合系数多大时互感最大?M的最大值是多少?
7-2 已知题7-2图所示的四个互感线圈电路中,L1 = L2 = L3
= L4,L1 与L2线圈之间的互感为M12 ,L3 与 L4之间的互感为
M34,且k均为1,同名端如图中所示,问哪一种接法能用?哪一种
不能用?为什么?若能用,在有效值为U1的正弦电压下,U2为
多少?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
£«
L1
L2
£«
U 2
U 1
£-
L1
L2
U 1
£«
£L3
L4
£-
(a)
L3
L4
(b)
题7-2图
U 2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
L1
L2
£«
U 1
£«
U 2
U 1
£-
£-
£-
L3
L4
(c)
L1
L2
L3
L4
(d)
题7-2图
£«
U 2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3 已知题7-3( a )图所示的互感电路中i1(t)、 i2(t)的
波形分别如题7-3图 (b)、 (c) 所示,试画出u1(t)、u2(t)的
波形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i1
i2
£«
u1
i1/
A
i2/
A
£«
L1
4H
L2
2H
£-
1
1
u2
£(a)
0
1
2
(b)
题7-3图
3 t/s £ -1 0
1 2 3 4 t/s
(c)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4 一个可变电感器由一固定线圈与一个直径较小,
且可以放入固定线圈中的小线圈串联而成,小线圈可以
在固定线圈内移动,并且顺向串联与反向串联可互换,这
样可以获得连续可变的等效电感。已知等效电感最大
值为625.2 mH,最小值为106.5 mH ,求互感M的变化范围。
7-5 已知一个线圈的匝数为N,自感为L,若再绕N匝,
试证明自感变为4L(设无漏磁通)。
7-6 已知题7-6图所示互感电路中,is (t)=2 sin 314t A ,
求电压uAB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L2
6H
is
L1
3H
A
M
2H
B
题7-6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7 已知题7-7图所示电路中,L1 = 0.01 H ,L2 = 0.02
H ,R1 = 5 Ω ,R2 = 10Ω ,M = 0.01 H ,C = 20 μF ,求顺向串联
与反向串联两种情况下电路的谐振角频率。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L1
R1
M
C
L2
R2
题7-7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8 为题7-8图所示的互感电路外加U = 220 V ,f = 50
Hz 的正弦电压,顺向串联时测得电流I1 = 2.5 A ,P1 = 62.5
W ,反向串联时P2 = 250 W ,求互感M。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R1
L1
题7-8图
R2
L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9 已知题7-9图所示电路中, U s
=100∠0° V ,
R1 = 50 Ω ,R2 = 20 Ω ,j ωL1= j 160 Ω , j ωL2= j40 Ω ,
1
j
C
=- j80 Ω ,k = 0.5,求:;
(1) 电路的等效输入阻抗ZAB
(2) 电流I1和I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A
I1
£«
U s
£B
j M
R1
j L1
I2
j L2
R2
1
j
£ - C
题7-9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0 求题7-10图所示各互感电路的等效电感LAB 。
4H
4H
A
2H
5H
6H
A
A
2H
5H
3H
4H
B
B
2H
3H
B
1H
(a)
(b)
题7-10图
(c)
4H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1 已知题7-11图所示电路中,R1 = 10 Ω ,ωL1= 12
Ω ,ωL2 = 10 Ω ,R3 = 8 Ω ,ωL3 = 6 Ω ,ωM = 6 Ω ,
=120∠0° V ,求电流
I。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R1
£«
U
j L1
j M
I
R3
j L2
j L3
£-
题7-11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2 已知题7-12图所示电路中,u(t) = 20 sin (1000t
+30°) V ,R1 = 10 Ω , R2 = 20 Ω
10 mH ,M = 10 mH ,求i1(t)、 i2(t)。
,L1 = 20 mH ,L2 =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R1
i1
£«
u
£-
L1
i3
M
L2
R2
i2
题7-12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3 已知题7-13图所示电路中, U =220∠0°V ,R1 =
50 Ω ,L1 = 20 mH ,
L2= 60 mH
,C=1.5 μF ,f=10 4
Hz ,求M为多大时,才能使电路谐振?谐振时各支电流和
各元件电压为多少?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R1
£«
L1
M
L2
U
£-
题7-13图
C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4 画出题7-14图所示电路的去耦等效电路,并列
写求解电路的节点电位法方程。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j L3
j M
£«
j L1
j L2
j L4
U s
£-
题7-14图
R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5 电路如题7-15图所示,已知ω=1000 rad/s ,计算
等效阻抗ZAB。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A
10 H
A
1F
A
M
M
1H
3F
1H
2H
2H
3H
k£ ½0 .9
B
k£ ½1
(a)
B
B
(b)
题7-15图
k£ ½0 .9 5
(c)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6 题7-16图所示的自耦变压器相当于理想变压
器,L1+L2为原绕组,L2为副绕组,同名端如图中所标,若已
知外加交流电压有效值为U1 = 220 V ,要使输出电压U2
= 200 V ,求变压比和电流I1、 I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I1
£«
U 1
L1
L2
£-
£ « I
2
U 2
£-
题7-16图
2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7 题7-17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电路中RL 为多大时
可以获得最大功率?并计算该最大功率PLmax 。
100
1 0¡Ã1
£«
U s
1000 V
£-
题7-17图
RL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8 题7-18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电路中ZL为何值时可
以获得最大功率?并计算该最大功率PLmax 。
2
1 ¡Ã5
j20 
10 
Is
100 A
题7-18图
ZL
£ -j1 0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19 已知题7-19图所示全耦合变压器电路
中,R1=10Ω,ωL1=10Ω,ωL2=1000Ω
V
U。相对于 A、 B 端,
s
,
=10∠0°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M
R1
A
£«
U s
£-
L1
L2
B
题7-19图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20 有一信号源的频率为1000 Hz,内阻为500 Ω ,通
过变压器将信号传递给负载电阻RL ,使负载获得最大功
率,已知RL =10 Ω ,问:
(1)若用理想变压器传递,应选匝数比为多少的变
压器?
(2)若用全耦合空心变压器,已知变压器原方自感
为0.1 H ,其匝数比应为多少?
7-21 有 一 铁 心 变 压 器 , 铁 心 允 许 最 大 磁 通 Φ m
=12.5×10-4Wb ,电源频率f = 50 Hz ,原方电压U1 = 220
V ,两个副绕组电压分别为U2 = 5 V ,U3 = 6.3 V ,试计算
原绕组匝数和两个副绕组的匝数。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7-22 已知题7-22图所示铁心变压器的电源电压为U
1 = 220 V ,原绕组匝数为550匝, 两个副绕组分别为电
压36 V、 功率36 W, 电压12 V、 功率24 W ,若按理想变
压器对待,
(1) 求两个副绕组的匝数;
(2)
(3) 标出三个绕组的同名端。
第7章 互感电路分析
£«
u1
£-
N2
N1
N3
题7-22图
ZL2
Z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