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 - 101年全國技專校院教務主管會議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下載 - 101年全國技專校院教務主管會議

我國產業優化與產學人才培育
經濟部次長
杜紫軍
2012年10月11日
大
綱
壹、我國產業未來發展
貳、企業面臨的人才問題
叁、行政院「縮短學訓考用落差方案」
肆、國外技職學校的案例
伍、建議
1
壹、我國產業未來發展
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二.加速新興產業發展
三.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優勢
四.產業未來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2
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製造業服務化
 製造業服務化之概念
以產品為中心的製造轉為服務加值延伸,製造業者不再只是單一產
品供應者,而是提供一系列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透過服務來凸顯
產品差異化,進而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製造業服務化
(朝微笑曲線發展)
客製化
•強化研發、改變產品生
命週期
•走向服務化、客製化
衍生性服務業
異業結合
• 產業價值鏈的延伸
• 創造出因應該製造業需
求而生的服務業
• 製造與服務的異業結合,
創造1+1>2的經濟效果
• 帶動新產業的發展與就業
3
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製造業服務化
案例
客製化
衍生性服務業
異業結合
捷安特全車系,依男性、女性、
兒童區分出及騎乘於市區、柏
油路、山路的客製化車型。
提供良好的售後服務,針對
門市購買並由其組裝的自行
車以及車架提供終身保固服
務。
與旅行業結合,推出捷安特
旅行社,除了固定的騎乘活
動安排,另有客製化行程提
供,以活動形塑潮流進一步
帶動自行車消費。
4
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服務業科技化
服務業科技化--導入ICT能量,以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更多的服務數量、更好的消費環境與服務
品質
對消費者而言:透過ICT帶來更便利的新消費型態及創造新需求,可提昇消費與生活品質,
如手機結合電子商務、遠距醫療。
對企業而言:應用科技能改善經營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服務品質。如RFID整合貨主、供
應商、物流業等物流運輸串連任務,確實掌控與追蹤物流作業。
案例:
智慧商店建置計畫
 以智慧手機APP整合GPS行動定位服務、
RFID 扣款裝置,提供外點外送服務。
 透過社群平台增加與消費者的黏密度。
 示範點之總來客數提高
5%、示範點總營業額增加8%
 平均等餐時間較導入前減少15%、外送營業額增加 5 % 。
 突顯品牌價值:總是提供快速、好品質及持續創新的服務。
 業者投資額 11,000 仟元,預計設置5家示範點。
資料來源:「服務業結合網路科技化之商機」簡報資料, 蘇偉仁,資策會,2009年6月30日
5
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服務業國際化
服務業國際化--主要是涉及
國際間的貿易與投資活動
如以境內外區分:對內
(Inbound)、對外(outbound)
如以結合服務業貿易總協定
(GATS)而言:
貿易
 模式一:跨境提供服務(跨
國電子商務)
 模式二:國外消費(外國人
來台觀光)
 模式四:自然人呈現(技術
服務業海外承攬)
投資--模式三 :商業據點
呈現(服務業赴國外投資)
案例:城邦媒體集團
 經營策略:
1. 台灣市場為基地發展華文區域(繁體、簡體中文
市場)
2. 採「海外投資」模式是到大陸設立合資公司
3. 朝全媒體的形式在中國市場發展,內容包含
Apps、實體雜誌及網站。
 銷售模式:
1. 在自有及通路平台上銷售現有數位內容商品(如
電子書等);
2. 跨國進行行動閱讀之數位內容商品及廣告銷售。
 國際化人力資源發展
1. 自行培育外派專案經理(招募訓練、尋找當地合
作廠商等)
2. 人才當地化(因有慣用語差異)
6
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傳統產業特色化
 科技、美學加值
-透過產品本身結合設計、美學,結合科技(軟體應用、新材
料)之運用來提高產品價值。
 研發創新、品牌加值
-除鼓勵業者提升研發、智慧創新外,亦促進業者與下游進行
密切結合,如品牌與通路的掌握,使國內產業往微笑曲線
兩端進行優質化的調整。
7
複合
功能
案例
加工
縫製
活動
舒適
一、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傳統產業特色化
環保
舒適
版型
創新
科技加值
美學加值
行動
延展
版型輔助人體的活動機能,使身
體保持行動效率與舒適
•動作適應性
•環境適應性
保健
品牌
形象
產品
價值
環保健康素材輔助人
體生理的熱感/濕感/
涼感機能
美學
時尚
提升成衣品牌核心與形象、
創造美學品味的產品價值
創新產品使促進通路/店櫃
之商業性品牌廣度
消費
美學
一體成型壓模罩杯以及隱形鋼圈,
提升產品舒適度,並減輕以往鋼
圈造成下胸部的壓力。
側開拉鍊讓穿著者好穿脫。
可單穿外顯內衣款型,材質使用
舒適的涼感素材並利用褶子轉移
技術達到減少接縫,創造穿著的
舒適感。
▲品牌誕生 大愛感恩生活館
導入科技環保素材,開發OL正式上班
套裝、休閒家居生活服飾(大愛感恩)
8
二、加速新興產業發展
經濟部透過市場性、經濟關聯效果,以及與綠色成長之連結性作為新興產業評估準則。
新興產業強調結構多元化,企業由價值鏈零件供應者轉型成系統與應用服務者,人才需
求較以往有所不同,強調具建構整合系統及應用能量的人才。
六大新興產業
精緻農業
文化創意
觀光旅遊
醫療照護
綠色能源
生物科技
四大新興智慧型產業
十大重點服務業
 國際醫療
 電子商務
 都市更新
 會展產業
 國際物流
 教育
 WiMAX
 食品 (美食)
 文創 (音樂/數位內容)  金融服務




雲端運算
智慧綠建築
智慧電動車
發明專利產業化
經濟部
新興產業






先進醫療器材
先進電子材料
生物科技
電動車輛
汽車電子
智慧生活





4G
雲端運算
智慧型機器人
軟性顯示
綠色能源





數位內容
電子商務
會展產業
食品 (美食)
國際物流
9
三、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優勢
參與全球經濟整合,豐富國際網絡與商機
吸引外商在台設立區域總部並帶動投資
 經濟部將聚焦發展外商以台灣作為人才、知識、製造加工、商情及試點等5大功能性區域總
部。
 推動每年50家、期望於2015年前達成300家外商以台灣作為區域總部之目標
推動國際產業合作並帶動投資
 推動「搭橋專案」,藉舉辦兩岸產業交流合作研討會,建立兩岸產業合作模式,
創造兩岸合作商機。
 兩岸產業合作,主要是在硬體的產品共同標準制定。未來將融入產品和服務的
實質標準,朝向營運模式與系統整合等多元合作模式。
 「台日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聚焦重點產業於製造業的半導體、資訊通信及電
腦、綠色及能源、工具機、平面顯示、電動汽車(EV)、電池等領域展開合作。
服務業則聚焦連鎖商店、銀行及時尚等領域。
 「台美產業合作推動辦公室」聚焦於綠能、生技、智財權及資通訊技術為基礎
的創新與服務產業。
 運用我國產業快速商品化優勢,連結美國國家實驗室及產、學、研之創新能量,
並導入美國創投機制,鏈結美國地區性新興產業聚落及育成中心,強化實質交
流合作。
10
四、產業未來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 產業優化轉型的關鍵在新的價值主張,需要跨領域及服務創新人才
 新興產業技術變動快速,重點在技術/市場的敏感度,需要產品設計人
才及市場開拓人才
 國際合作研發,智慧財產是關鍵,需要無形資產人才及產業化人才
 我國產業未來所需要的人才可歸納為:
 技術深耕人才:材料化工、機械、電子電機與軟體等基礎技術人才
 跨領域人才:科技加值、美學加值、系統整合等人才及應用團隊
 服務創新人才:服務設計、服務體驗、服務工程、新商業與營運模式人才
 市場開拓人才:國際行銷、品牌設計、跨國運籌人才
 產品開發人才:需求洞察、工業設計、人因設計、產品驗證人才
 產業化人才:政策規劃、無形資產、電子版權、技術商業化、創業人才
11
貳、企業面臨的人才問題
一.企業人才共通瓶頸
二.企業人才主要問題
問題 1:企業高階人才難留、基層難求
問題 2:學校教育與產業連結仍待強化
12
一、企業人才共通瓶頸
1111人力銀行於9/4發表「企業人才困境調查」,高達7成7企業已感受到勞動市
場「人才荒」的趨勢,2成8企業認為「強化技職教育」最需要政府提供協助。
認為國內就業
市場問題癥結
•「人才流動率高」(49.45%)
•「薪資普遍低落」(32.97%)
•「人才斷層」(28.57%)
•「基層人力難求」(24.18%)
最缺乏的人才
•「技術/基層人員」(53.3%)
•「業務銷售人才」(28.02%)
•「研發人才」 (12.64%)
企業留才措施
•「定期調薪/加薪」(43.96%)
•「定期教育訓練」(34.07%)
•「提供優渥福利」(32.97%)
期望政府提供
的協助措施
•「強化技職教育」(28.57%)
•「提供產業人才扶植」(25.82%)
•「海外專業人士回流計畫」(8.79%)
13
二、企業人才主要問題
問題 1:企業高階人才難留、基層難求
 依據經建會資料顯示,101年缺工職業別中,以技藝有關工作
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組裝人員之空缺最高(占全體之26%) ,
其次為專業人員及助理專業人員(合占全體之37.6%)。
 科技大學畢業生近年數量劇增,畢業生不願意進入如機械等製
造業擔任現場人力,另因未受紮實訓練致學用產生落差,多僅
能以初階身份進用。
 產業外移,中階主管、專業或技術人才隨之外流;國內職涯發
展及薪資成長有限。
資料來源:經建會「我國人力資源政策 與重點措施」 ,101年9月1日
14
二、企業人才主要問題
問題 2:學校教育與產業連結仍待強化
 技職教育朝向研究與學術發展,導致學生實作學習不足,企業能提供
的實習機會有限,加大了學用落差。
 學校的課程規劃與產業認為需要能力項目差距大,並面臨師資對產業
理解不足的問題。
 由於大學畢業生不具備企業所需之專業能力,企業需耗費4-8個月方
能培訓新人發揮生產力,大幅降低其晉用新人意願
多久方發揮產能(月)
發揮產能前總費用(萬)
智慧電子
8
47
顯示系統應用
6
30
資訊服務
4
12.4
數位內容
5.5
14.6
設計
7
17
機械
6
21
資料來源:工業局2012-2014人才供需調查
15
叁、行政院「縮短學訓考用落差方案」
一.方案背景
二.方案策略
三.方案措施與配套機制(摘錄與教育、學生就業相關部
分)
四.重點措施說明
–
推動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先期掌握產業所需人才能
力內涵
–
「產業研發碩士專班」提供產業所需研發生力軍
–
「產業人才扎根計畫」解決基層技術人力不足的問題
–
產業職能基準與能力鑑定拉近產學的距離
16
一、方案背景
我國人力資源發展情
形
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
查與推估結果
主要國家提升就業力
政策
我國產業人力面臨之挑戰
供不應求
供不應求
質化缺口
量化缺口
供過於求
供過於求
縮短學訓考用落差方案
17
二、方案策略
推動策略
方案目標
 有效縮短學訓用落差,使
學校與職訓機構成為產業
培育人才之重要推手,帶
動就業力提升,並與產業
發展緊密接軌,提供切合
企業需求及提升產業技術
之創新人才
 提升我國整體人力資本投
資效益,培育具國際移動
力跨領域專業人才,穩固
我國在全球及亞太區域中
產業優勢
配套機制
 促進在學學生就業力
-擴大實習與產學合作、彈
性調整系所學程、擴大引進
業界師資
 持續提升勞動力品質
-扶植專業專長升級、加強
多元就業導向職前訓練
 強化人才與國際接軌
-厚植外語實力、推動海外
實習課程、引進國際認證
 提升媒合平台功能
-強化職能與實習平台功能
、發揮就業媒合篩選功能
預期效益
 促進大專校院與產業連
結,縮短學訓用落差,
提供在學生及畢業生至
企業實習機會,以利後
續就業
 強化專業人才跨領域職
能,彌補高階人才缺口
,以符合社會發展及產
業所需
 建立學、訓、考、用合
一之人才培育制度,培
育產業所需人才
 回應產業發展所需人才
、減少搜尋成本、促進
就業
 強化證照考試制度,提升產業專業知能
 推動訓練品質評核系統,表彰人力創新機構
18
三、方案主要措施與配套機制
1. 促進在學學生就業力
 配合產業實務動態,彈性調整系所學程
– 補助大學校院辦理跨領域學位學程及學分學程(教育部)
– 導引大專校院調整科系所(教育部)
– 鼓勵技專校院開辦整合性之職涯課程,協助學生求職就職(教育部)
 鼓勵師資實務研習,強化實務授課
– 推動技專校院教師赴公民營機構研習服務(教育部)
– 擴大遴聘業界師資授課(教育部)
 擴大實習與產學合作,厚植產業所需人才
–
–
–
–
–
推動技專校院開設校外實習課程(教育部)
推動大學與企業合作培育國際研發菁英計畫(教育部)
增加大專生之職場競爭力及順利與職場接軌(教育部)
開設產學合作人才培育專班 (教育部)(產業研發碩士專班)
加強運用產學資源 - 產業人才扎根(經濟部)
19
三、方案主要措施與配套機制
2. 強化人才與國際接軌
厚植外語實力,接軌國際
– 強化外語能力與海外實習體驗 (教育部)
– 開辦技專校院海外實習課程(教育部)
 引進國際認證,強化國際接軌能力
– 引進國際會議與展覽認證考試 (經濟部)
3. 提升媒合平台功能
 強化職能與實習平台功能,正確導引職場需求
– 提供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教育部)
– 提供大專校院校外實習媒合平台(教育部)
– 提供學生多元的職場體驗機會平台(青輔會)
 發揮媒合篩選功能,促進就業媒合
– 提供職訓資訊平台(勞委會)
4. 配套機制
訂定產業人才職能基準
強化證照考試制度
20
四、重點措施說明
推動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先期掌握產業人才能力內涵
100年相關部會辦理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
經濟部
資訊服務、數位內容、設計、智慧電子、顯示系統應用、生技、機械、塑
膠、食品、會展、能源技術服務、物流、美食國際化等產業
內政部
智慧綠建築產業
交通部
觀光產業
文化部
電影、電視產業
金管會
金融產業(銀行、證券、投信、投顧、期貨、保險)
衛生署
國際醫療、長期照護等產業
結果摘要範例:
21
四、重點措施說明
「產業研發碩士專班」提供產業所需研發生力軍
策略目標
縮短學用落差,
短期間內培養企
業所需之碩士級
人才
電機、光電、資
通訊、文化創意
、 生醫、金融、
民生工業 (含材
料化學、精密機
械) 、服務、科
技管理等領域
推動方向
學校開辦
產碩班
延聘業界
師資授課
及指導
課程規劃(含實習)及論
文方向契合企業需求,
培養學生立即可用能
力,解決企業求才問
題
推動作法
教學面:產學合作,共同開 產業面:提供補助,承諾
雇用
辦
產學共同規劃企業所需課程, 依據實際培育人數,補助
業界師資參與授課,解決學 開辦費用,承諾雇用七成
以上畢業生
用落差問題
產業碩士專班
教育部
產業碩士
產學合作
人才缺口
精確補充
電機 光電 資通訊 文創 生醫 金融 民生工業 服務
開放部分名額招
收外國學生,以
鼓勵學校及企業
朝向國際化經營
企業負擔
部分培訓
費用
企業承諾
雇用七成
畢業生
 產業與學校共同合作,自93年底開辦迄今,培
育企業所需研發人才5,065人,有效協助補充企
業所需人才,解決學用落差及高學歷就業問題
22
22
四、重點措施說明
「產業人才扎根計畫」解決基層技術人力不足的問題
透過產業知能培訓,
提升學生實務能力,
調查97學年度接受獎
學金學生畢業後投入
相關產業領域者達
74%,99年學年度修
課人數2,206人,獎
學金人數840人
「產業人才扎根計畫」初步已有效解決基礎技術工程師不足的問題;
惟精密機械與模具業界不斷反應基層技術人力缺口仍舊嚴峻,因此,
今年開始推動高職端的試辦計畫,於中部及南部地區實行,尋求填
補基層技術缺工的解決方案。
23
四、重點措施說明
產業職能基準與能力鑑定拉近產學的距離
經濟部至100年已建置16個產業155項職能基準,並推廣近3千家企業及4百家大專
校院與培訓機構運用;另已建置16個產業39項能力鑑定。
以101年推動的LED產
業職能基準與能力鑑
定為例,已影響28個
系所的教學與發展。
24
肆、國外技職學校的案例
案例1:京都傳統工藝大學校打造地方特色學校
案例2:利物浦表演藝術學院以實作、跨界為教育方針
案例3:英國推動產業博士培育中心(CDTs)讓高級創
新人才走向業界
25
案例1:京都傳統工藝大學校
打造地方特色學校
 一九九二年,日本政府為了解決傳
統工藝後繼無人的危機,對興辦傳
統工藝學校者提撥補助金,為京都
傳統工藝在園部町催生了京都傳統
工藝大學校。
 京都傳統工藝大學校依地域條件,
建立學校特色,打造傳統工藝消費
市場的新價值,目前就業率達92%。
 該校課程設計強調練習,讓技
術扎根,希望學生有了確實的
技術,再去追求藝術境界。
 儘管來自東南亞、中國廉價的
商品,打擊日本國內傳統工藝
的消費市場,該校相信未來消
費者喜好的是「少量生產、獨
一無二」 的商品。
26
案例2:利物浦表演藝術學院
以實作、跨界為教育方針
 「利物浦表演藝術學院」( Liverpool Institute
of Performing Arts, LIPA)是披頭四的保羅麥卡
尼在1996年所創立。
 該校教授表演藝術完整產業鏈的知識與技能。以
「音樂產業MBA」的課程為例,除了一般管理,還
開授錄音(唱片)產業,音樂法律(尤其著作權)、流
行音樂、網路音樂及藝術家管理等課程。另文創產
業的發展,普遍缺文創創業家( Creative
entrepreneur),該校亦積極培養能將文創作品適
當推廣為事業的創業人才。
 該校20比1的錄取率,可錄取具一定程度之學生,
師資方面堅持必須要在實務界任職,課程中強調合
作,跨界學習及不怕失敗的實驗精神,培養具成熟
IQ與EQ的演藝人才及後台人才。鼓勵學生嘗試跨域
學習(舞蹈、音樂、音響技術、舞台設計、管理、
戲劇),強調團隊合作。
27
案例3:英國推動產業博士培育中心
(CDTs)讓高級創新人才走向業界
• 產業博士培育中心(Centers for Doctoral Training,
CDTs)是英國工程暨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自2009
起以3億英鎊推動的五年大型人才培育計畫,是一個在學博
士研究與教學課程合併的平台。以培養產業立即可用的理
工博士為目標,強調團隊合作、解決問題和實際技能。
• 全英國現有包括52個新成立的培育中心以及17個生命科學
和複雜性科學中心,業界合作夥伴近500個。此中心所有參
與者必須花費75%的研究時間與業界保持緊密互動,實際將
研究內容融於產業活動之中。
• 計畫主要聚焦於跨領域,涵蓋的研究範疇包括:工程、複
雜科學、生命科學界面、數位經濟、奈米科學和能源等
• 此類產業博士計畫,近年在歐美盛行,主要的特色都是由
企業裡的專家,參與督導博士研究,並由企業共同出資。
IMAGES.COM/CORBIS
資料來源:http://www.nature.com/naturejobs/science/articles/10.1038/nj7386-557a
http://www.epsrc.ac.uk/funding/students/centres/Pages/default.aspx
28
伍、建議
 系所的企業夥伴制度:系所與企業建立長期夥伴關係,針對
企業人才需求共同規劃課程、共組師資群,進行招生,學生
畢業後可立即進入該企業工作。
 區域型共同實作場域:以區域職訓中心為核心,協調企業提
供設備或師資(或師資訓練),搭配學校教學規劃,以連結企
業用人及學生實作的需求。
 產學最後一哩搭橋機制:組織產業別的核心科系聯盟與產業
公協會對話,共同規劃與執行以就業為前提的產業通識課程
(如產業標準、市場趨勢等),並銜接廠商招募活動。
29
簡報完畢
敬請指教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