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五班海洋人才培养战略调研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高二五班海洋人才培养战略调研

• 参观人员以及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八月二日
地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主讲人:唐启升院士、刘淇教授、曹荣博士
负责人:岳徵雯
小组成员:高裕昆、李翔、刘力宁、李雅雯、金
铭
调查目的:
了解青岛前沿海洋人才的现状,
青岛海洋科技的发展现状、前
景、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 主要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了解青岛前沿海洋
人才的现状,青岛海洋科技的发展现
状、前景、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提
出当代高中生所关心的问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 由唐启升院士、刘教授、曹博士黄海
水产研究所的相关情况介绍
新
园
区
规
划
图
本所历史沿革:
1946
原址: 上海,1947—1949
(前中央水产实验所)
青岛
上海
前址:
青岛,1949--1982--1994
(水产部海洋水产研究所……)
现址: 青岛,1994-广州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最早的渔业与海洋领域国家级研究机构
1947年在上海成立,原名“中央水产试验
所”;
1949年从上海迁到青岛,在莱阳路19号办
公;
1994年,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东迁到
现址;
1996年,原“渔业工程研究所”并入黄海
所。
中央水产试验所
农业部水产实验所
随时代变化,几易其名
水产部海洋水产研究所
国家水产总局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拥有一支一定规模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目前全所在职职工348 人,离退休 262 人;在
岗专业技术人员252人,高级职称占47%,硕士以
上学历占52%。其中:
 具有高级职称






126(53+73)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
3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
11(58)人
山东省泰山学者
2 人
水科院首席科学家
9 人
博士生导师
14 人
硕士生导师
56 人
建所以来,先后有170人次获得国家、省部荣誉称号。
 博士后工作站
2003年12月获人事部批准设立。已有24名博士进站
开展科研工作,其中出站博士后9名。
先后有23人获山东省、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1人获
山东省优秀博士后称号。
 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
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
厦门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目前数
量已达2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余人。
“北斗”海洋科学调查船(1984-)
海洋可捕资源评估与生态系统实验室
海水养殖生态与容纳量实验室
海水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学实验室
种质资源与工程育种实验室
海洋产物资源与酶工程研究室
海洋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实验室
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研究室
海水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研究室
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
海洋可捕资源评估与生态系统实验室
主要研究方向:
渔业资源基础生物学研究;
渔业资源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
渔业资源养护生态基础与效果评价;
渔业资源变动机制及规律;
食物网营养动力学;
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渔场形成规律
及探捕技术;
生态系统水平的渔业资源管理策略。
海水养殖生物疾病控制与分子病理学实验室
主要研究方向:
海水养殖生物分子流行病学监
测与控制技术;
海水养殖生物疾病发生与抗病
机理及其利用途径;
海水养殖生物病控及免疫制剂
创制技术 。
种质资源与工程育种实验室
主要研究方向:
水产动物BLUP育种、分子
辅助等育种技术研究,高产、
抗逆、优质的优良品种培育;
动物BLUP育种工艺、遗传
连锁图谱构建、功能基因的
精确定位与克隆、基因打靶
等研究;
细胞、精子、胚胎及基因
水平的种质资源的保存、保
护技术,搭建种质资源保护
的技术平台。
性状测试
冷冻鲈精子诱导产生的大西洋牙鲆
个体差异
海洋产物资源与酶工程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
海洋生物酶催化与转化技术;
海洋微生物保藏及功能基因的研究;
海洋微生物代谢调控和产物的高效表达;
海洋活性蛋白质晶体、结构功能和分子进
化;
海洋活性化合物结构功能、作用机理与分
子设计;
菌种筛选
海洋产物开发的工程化技术及系统集成和
应用技术。
晶体结构研究
海洋渔业环境与生物修复实验室
主要研究方向:
 海水增养殖生态环境变化规律;
 环境健康管理及退化养殖环境的生
物修复与调控技术;
 外源及自身污染物质的迁移和转化
规律及其对养殖生态系统的影响;
 海水养殖生态系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 环境质量安全与评价。
对虾池塘精养环境综合生物修复技术体系研究
工厂化海水养殖成套设备及无公害养殖技术
建立具有虾塘精养环境完全修复功能的生
物修复技术试验体系
海水鱼类养殖与设施渔业研究室
海水鱼类繁育与养殖学科:
海水鱼类基础生物学、繁
育与养殖技术、海水鱼类
遗传育种技术研究与产业
化推广,海水鱼类种质资
源开发与利用、性别控制
及全雌苗种生产技术研究。
设施渔业学科:离岸设施
养殖(网箱、工船)、人
工鱼礁为主体的海域牧场
工程。
渔业产业规划学科:主要
从事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
究及规划设计。
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
主要研究方向
 海洋食品营养功能因子和品质
大宗水产品和海珍品精深加工技术
水产品保活保藏技术
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和综合加工利用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海洋功能食品
海洋食品生物技术
唐启升院士荣获2006年度山东省科技最高奖
雷霁霖院士荣获2008年度青岛市科技最高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海参鲍鱼养殖空间被压
缩,我们的城市缺乏土地,无法大量提供研究场
所,过度捕捞造成与国外资源差别很大,研究失
去了很多机会。所以在国内研究很受限制,也在
一定程度上遭受了人员流失,国外相比之下拥有
更加广阔的科研空间。
中国拥有世界第四、长度为1.8万公里
的海岸线;
拥有世界第五的300万平方公里的领
海面积,且还有近120万平方公里的
争议面积。
海洋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减弱,海
洋科技人才力量结构性矛盾突出,
难以应对自身创新发展与区域产业
发展需求。
现有海洋科技体制不利于整体
创新,缺乏“特殊人才”。
刘教授提到“青岛海洋所不具备独立招收研究生
的权利,只是与其他海洋科技机构如中国海洋大
学等联合培养专业人才,中国学生的素质与国外
具有差异主要存在于科技创新,但成果产出落后
并不大,就去年一年时间中,成果产出4——10
个,学术论文1275份,中国学生多,但是奇缺领
军人物。”
中国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还不
够,这是个缺少“大师”的年代 。
“中国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还不是很够,这是个
缺少大师的年代,在海洋五次浪潮中,我们虽然
对海带对虾鱼类研究的技术领先,但是青岛这座
城市本身只是科研成果多,产品产 出少,由于成
果的产出存在风险,经济效益与风险并存时,导
致企业投入少,大项目的转化不够,企业不愿意
投资,我们的海洋成果产出只能搁置,到最后就
成了一卷白纸,成果产出的好处被其他地区进行
试验使用,造福其他地区。”
在海洋科学的主要领域开展科技
创新性研究,为海洋生物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高技
术支撑,推动新世纪我国海洋渔
业从数量渔业向效益渔业、负责
任渔业的转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