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数字图像通信系统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10 数字图像通信系统

数字图像通信系统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霍炎
[email protected]
第10章 数字图像通信系统




10.1 概述
10.2 数字图像通信原理
10.3 数字传真通信 (自学)
10.4 活动数字图像通信系统
2
10.1 概述
 图像通信是一种视觉通信, 已成为当代通信领
域主要手段之一。
 图像通信传送和接收的图像信息可以是静止的
或活动的
 图像信息可以采用模拟或数字的形式进行传送,
传送和接收数字图像信号的通信系统就是数字
图像通信系统
3
10.1.1图像通信的特点

直观性强
---图像表示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
数据量大
---数字图像的数据量比语音要大一个数量级,比文本数
据大两个数量级。

信息确切性好
---与听觉获取相比,视觉获取的信息内容更容易确认,
不易发生歧义。
4
10.1.2 图像通信的分类
 按业务性质分
 传真、可视电话、会议电视、图文电视、有线电视、高清晰度
电视和智能用户电报等。
 按图像信息内容的运动状态分
 静止图像通信
 活动图像通信
 按采用的传输技术分
 模拟图像通信
 数字图像通信
5
10.1.3 数字图像通信系统的组成(1/5)
编码器
输
入
设
备
信
源
编
码
器
解码器
信
道
编
码
器
信
道
信
道
解
码
器
信
源
解
码
器
显
示
设
备
6
数字图像通信系统的组成(2/5)
 输入设备
 输入设备产生静止或活动的图像信号,例如电视
摄像机、录像机、扫描仪、传真扫描头和电子黑
板等都可作为产生图像的输入设备。
7
数字图像通信系统的组成(3/5)
编码器
 信源编码器
 模拟的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 压缩图像信号。
 信道编码器
 将信源编码器输出的比特流转变为适合信道传输的形
式
 包括差错控制编码和调制,以及数据打包和传输层控
制等。
8
数字图像通信系统的组成(4/5)
信道
 提供让信号通过的通道,同时也会对信号产生
限制和损害
 狭义信道为传输媒质
 广义信道还包括相关的转换器和设备,因此,
电话网、移动通信网和因特网等网络是广义信
道。
9
数字图像通信系统的组成(5/5)
解码器
 解调器、解码器分别是上述编码器和调制器的
逆过程
显示终端
 用来显示被复原的图像的设备,可以是电视荧
光屏、液晶显示屏、打印机、图像拷贝机等
10
10.2 数字图像通信原理
 模数变换
 图像压缩编码
 数字传输、宽带接入与交换等关键技术
11
10.2.1图像信号数字化(1/3)
原始图像的数字化包括以下三个过程
 空间位置的数字化 --- 采样
 幅度值的数字化 --- 量化
 编码
12
图像信号数字化(2/3)
 空间位置的数字化
 本质上就是对连续分布的空间位置进行
抽样,选取有限个位置来表示整幅图像。
 在二维空间中,包括垂直和水平两个位
置或方向的数字化。
•
在垂直位置上进行扫描,即用若
干等距离的水平扫描行来表示图
像;
•
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抽样,即按照
一定的间隔选取信号
图像信息的像素点
13
图像信号数字化(3/3)
幅度的数字化
 量化:用有限的幅度值来表示连续变化的幅度值
编码
 编码使用的码字位数与量化级数有关,量化级数多
固然可以减小量化误差,但是编码时使用的码字位
数也多,占用的传输带宽也越大
14
10.2.2 数字信号的压缩与编码(1/2)
为什么要进行压缩
 压缩的必要性:
•
数字图像包含巨大的信息量,为了有效地存储和在有
限的信道中传输图像信息,有必要对图像信息进行压
缩
 压缩的可能性


图像信息包含有用的信息和无用的多余信息,消除多
余信息可以节约码字,达到数据压缩的目的。
图像通信允许图像编码存在一定失真
15
数字信号的压缩与编码(2/2)
图像压缩的原理和方法
 压缩编码:在保证一定的图像质量和满足要求
的前提下,减少原始图像数据量的处理过程
 两种基本思路
 利用图像固有的统计特性,从原始图像中提取有效的
信息,尽量去除冗余信息,例如减少相邻像素之间、
相邻帧之间的冗余信息
 利用人的视觉特性,力图发现人眼是根据哪些关键特
征来识别图像,然后根据这些特征来构造图像模型
16
无失真编码(1/2)
 压缩编码时不丢失有效信息,编码后的复原图
像与编码前的原始图像完全相同
 两种典型方法:Huffman编码和算术编码
17
Huffman编码方法
Huffman编码是最常用的一种变长编码方法;
核心是用变长的码字来表示不同发生概率的事件
确定表示不同概率事件的码字是关键;
这种码字的特点是:在码字集合中任一码字都不能是其
他码字的字头;
事件
A
B
C
D
发生概率
40%
35%
15%
10%
定长编码
00
01
10
11
Huffman编码方法
编码方法:
•将事件按照概率递减排列;
•将最小两个概率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概率,重复第一步,直到概率和为1(终点);
•对每次组合的上边指定为1,下边为0(也可以相反);
•画出每个事件到终点的路径,路径从终点到事件源点所经过的01码就是编码值;
0
A:40%
1
0
B:35%
C:15%
D:10%
100%
60%
0
25%
1
1
表示各事件的码字分别是:A-1、B-00、C-010、D-011
19
Huffman编码性能分析
 假设:以上事件发生100次;

采用定长编码:
总码长=每事件码长×100=200;
每事件的码长为2 bit/symbol

采用Huffman编码:
总码长=40*1+35*2+15*3+10*3=185
平均每事件的码长=1.85 bit/symbol

熵的计算
E=-0.4log2(0.4)-0.35log2(0.35)-0.15log2(0.15)-0.1log2(0.1) =1.808
 从熵的角度分析:可见变长编码的作用
Huffman编码总结
 Huffman编码是变长编码的最常用的一种;

基本方法是先对图像数据扫描一遍,计算出各种像素出
现的概率,按概率的大小指定不同长度的唯一码字,由
此得到一张该图像的Huffman码表。

实际应用中,Huffman编码也常与别的编码方法一起结
合起来使用。如把Huffman编码与增量调制编码结合起
来对图像进行编码,得到的压缩比要比采用单一的编码
方法所得的压缩比高,效果更好。
算术编码
 算术编码的特点




不需要Huffman编码的码表,具有自适应能力;
较为复杂;
在JPEG, JBIG中得到应用;
基本原理:也是基于概率分布的一种变长编码
 编码前提条件

编码过程中信源符号的概率分布不变;
 基本的实现方法



根据信源符号概率分布在0~1之间划分;
对于第一个信源码确定所在区间,接下来的信源码在前面确
定的区间内再进行划分确认;依次进行;
最后对确定的区间所代表的实数进行编码;
算术编码举例
 映射到实线的范围为 [0, 1]
 概率的排列顺序可以随意,但是解码时必须保持相同的排列顺序
 各个符号被分成不同的部分:
 1: [0, 0.8): 0, 0.799999…9
 2: [0.8, 0.82): 0.8, 0.819999…9
 3: [0.82, 1): 0.82, 0.999999…9
算术编码举例 (编码)
 编码:输入符号为1321
 编码终止: Encode the lower end (0.7712) to signal the end
 难点:对于长的符号序列编码时需要很高的精度;只有整个序列都
被处理后才有输出
算术编码举例 (编码的Pseudo Code)
low=0.0, high=1.0;
while (not EOF) {
n = ReadSymbol();
RANGE = HIGH - LOW;
HIGH = LOW + RANGE * CDF(n);
LOW = LOW + RANGE * CDF(n-1);
}
output LOW;
 此程序中有3个主要参数:low
,high和range,只需知道两个
就可以
 CDF是该符号的概率分布函数
算术编码举例 (解码)
 缺点: 每一步都需要重新计算所有的门限值
算术编码举例 (一种简单的解码方法)
 解码公式
x
x  low
range
Huffman和算术编码比较

Huffman Coding: The Retired Champion






Arithmetic Coding: The Rising Star





用码字来代替输入的符号
需要概率分布
难以适应变化的统计特性
需要存储码字表
最小码字的长度是1 bit
用一个的浮点数代替完整的输入
自适应编码实现容易
不需要保存和发送码字表
可以实现小于1的码字长度
总体效果:算术编码可以得到更接近熵的编码效果,目前在一些新的图像
编码算法中采用
其他无损编码方法
 行程编码(run length code)

基本思路: 用重复数据的行程和一个重复数据来表示所有
的重复数据;

例如:0000111117777777777444444444
可以记做: (4,0)(5,1)(10,7)(9,4)

广泛的应用于:
一般的数字图像压缩;
文件数据压缩;
在传真标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他无损编码方法
 字典编码

也是对重复代码采用替代的方法来表示,目的就是减少数据
冗余;

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
对于后面的重复数据用一个“指针”表示,指向前面的数据
;
LZSS算法就是这样
第二种方法:
对数据创建一个“字典”,用字典中的索引来表示数据;
LZW算法
限失真编码
 压缩编码后可能造成失真,编码后的复原图像与编码前
的原始图像有差别
 预测编码、离散余弦变换
注: A´是A在下一帧的对应点
A´
A´
A
第N帧
B
A
第N-1帧
(a)没有运动位移
第N帧
第N-1帧
(b)有运动位移
31
10.2.3 数字图像信号的编码标准
三大系列:H.26x、JPEG和MPEG
三大组织
 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 ITU-T: ITU for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32
H.261标准
 第一个视频压缩编码国际标准,由ITU-T颁布,在ISDN
上开展可视电话和会议电视
 数据速率为每秒64千比特~192千比特(N64 kbps)
 仅支持CIF和QCIF两种图像格式
 图像数据被划分为四个层次原始图像即为图像层、块组
层、宏块层、子块层
 预测编码与DCT相配合的混合编码方式
33
H.263标准(1/2)
 H.263核心仍然是DPCM/DCT混合编码,也采用了四层
的分层结构进行编码
 与H.261标准不同之处是,H.263做了一些修改或扩充
 支持CIF、QCIF和另外三种图像格式,它们的分辨
率分别为QCIF分辨率的一半、4倍和16倍。
 预测编码估值精度可以达到半个像素
 增加了四种可选项以提高编码效率
 采用算术编码代替Huffman编码,编码效率更高。
34
H.263标准(2/2)
H.263+进一步提高了压缩编码性能
 支持更多的图像格式类型,允许自定义图像的尺寸
 采用更好的编码方法
 通过一些技术增强了图像信息在易误码、易丢包的
网络环境下的传输 。
35
JPEG标准
 主要用于连续彩色静止图像的数据压缩
 以DCT技术为基础,能够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高的
压缩率
 由ISO和ITU-T于1991年联合公布
36
JPEG 2000
 支持各种类型图像压缩,包括二值图像、多分量图像、遥感
图像、医学图像和合成图像等
 在表示像素位数即每像素位低于0.25时,恢复出来的图像具
有较好的细节质量,比原标准具有更好的甚低比特率性能。
 对同一码流能同时提供有损或无损压缩。
 允许用户自定义感兴趣区域,并对感兴趣区域的图像提供更
好的编码质量。
 在通过无线信道传输时码流具有良好的抗误码性能,并采用
数字水印技术提高图像安全保护性能。
 采用了压缩率更高的小波变换方法
37
MJPEG标准
 JPEG标准也用来对活动图像进行编码,此时JPEG把视
频序列中的每一帧当作一幅静止图像来处理,即所谓
Motion JPEG,简称为MJPEG
 目前JPEG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应用场合,比如一般的图
片、医疗图片、卫星图片的保存和传输,多媒体应用和
广播电视后期制作等
38
MPEG标准
 活动图像及其声音的数字编码标准
 包 括 MPEG-1、MPEG-2、MPEG-4、MPEG-7 和 MPEG21等多个版本
 比其他数据压缩标准兼容性好,能够提供更高的压缩比
率,对数据造成的损失小
39
MPEG-1
 用于数据传输率不超过每秒1.5兆比特的数字存储媒体
上活动图像及其伴音的编码
 编码方法采用了改进的运动补偿、DCT和量化等技术
 支持的典型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1.5兆比特,此时提供
的图像质量与家用录像系统的质量相当
 最高编码速率可达每秒4兆比特~ 5兆比特,随着速率的
提高,解码后的图像质量有所降低
 应用于VCD、MP3和数字电话网络上的视频传输,如视
频点播,它也可被用来在因特网上传输音频
40
MPEG-2
 适用于每秒1.5兆比特~60兆比特,甚至更高数据速率的编码,编
码码率从每秒3兆比特~100兆比特
 特别适用于广播级的数字电视的编码和传送,被认定为标准数字
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的编码标准
 应用范围更广,包括了MPEG-1的工作范围
 区分不同类型的应用,对不同应用下的图像提供不同级别的图像
质量,即低级、主级、高级和更高级
 低级图像质量与 MPEG-1相同
 主级图像质量相当于演播室图像质量
 高级和更高级图像质量相当于高清晰度电视质量
 由于MPEG-2的功能包括了MPEG-3,后来MPEG-3被取消
41
MPEG-4 (1/3)
 针对数字电视、交互式图形应用、交互式多媒体整合和
压缩技术的需求而制定
 不只是具体的压缩算法,它将众多的多媒体应用集成在
一个完整的框架内,目的是为多媒体通信及应用环境提
供标准的算法和工具,从而建立起一种能被多媒体传输、
存储、检索等应用领域普遍采用的统一数据格式
42
MPEG-4(2/3)
 “基于对象编码”的概念
 将一幅图像分成若干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联系的视频、
音频对象,分别编码后,再经过复用传输到接收端,然
后再对不同的对象分别解码,再组合成所需要的视频和
音频
 好处
 便于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编码方法和表示方法,在
压缩效率与解码质量间得到较好的平衡
 使得数据的接收者不再是被动的,具有操纵对象的能力,
可以对不同的对象进行独立的删除、添加、移动等操作。
43
MPEG-4(3/3)
 其他特点
 提供了更高的编码效率,在相同的比特率下,更
好的视觉听觉质量使得在低带宽的信道上传送视
频、音频成为可能。
 MPEG-4还支持具有不同带宽、不同存储容量的传
输信道和接收端,这使得它适用于许多应用场合
 主要应用于因特网视音频广播、无线通信、静止图像压
缩、电视电话、计算机图形、动画与仿真和电子游戏
44
MPEG-7
 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
 是为了快速、有效地搜索用户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多媒体信
息而提出的标准
 规定了各种类型的多媒体信息的标准化描述,将该描述与所
描述的内容相联系,以实现快速有效地搜索和索引
 可以独立于其他MPEG标准使用,但MPEG-4中所定义的音
频、视频对象的描述适用于MPEG-7
 不仅包含了MPEG-1、MPEG-2和MPEG-4标准现有内容的识
别,还包括了更多的数据类型,可以是静止图像、图形、音
频、动态视频以及这些元素的组合。
 支持非常广泛的应用
45
MPEG-21
 正式名称是“多媒体框架”,又称“数字视听框架”
 它是在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
新市场所面临的问题
 如何获取数字视频、音频以及合成图形等“数字商品”
 如何保护多媒体内容的知识产权
 如何为用户提供透明的媒体信息服务
 如何检索内容;
 如何保证服务质量等而制定的标准
 目标是建立一种高效、透明和互操作的真正跨平台的多媒体框架,
实现在各种不同的网络间的数据交换,完成内容描述、创建、发
布、使用、识别、收费管理、产权保护、用户隐私权保护、终端
和网络资源抽取、事件报告等功能。
46
10.2.4 数字图像的传输
 除了压缩编码,数字图像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还包括
 用户的接入网络
 数据的传输网络
 信息的交换网络
47
数字图像的传输
 两种数字传输方式
 基带传输
 直接传输数字化后的图像信号
 实现简单,但是传输距离有限
 频带传输
 长距离传输
 将基带信号进行数字调制,然后再将调制后的信号
送上信道传输
48
信道差错编码
 常规的信道差错编码
 检错重发、前向纠错和混合纠错等多种编码方式
 图像通信系统采用的差错编码技术
 前向纠错编码
 增加信源编码差错控制的能力
 联合设计信道编码与信源编码以提高图像信息传输
的抗干扰性能
49
数字调制技术
 重要性
 可以在相同的信道带宽下传输更多的图像数据
 可以提高图像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 常用的数字调制方法
 多进制相移键控、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网格编
码调制、正交频分复用调制、编码正交频分复用
调制和残留边带调制等
50
正交频分复用调制
简称为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基本思想
 将高速率的串行数据转换为多个低速率数据流,每个低速率数
据流分别用一个载波进行调制,则组成一个使用多载波同时进
行调制的并行传输系统
优点
 采用大量(N个)子载波的并行传输,在相等的传输数据率下,
在时域内OFDM码字长度是单载波的N倍,抗码间干扰的能力
可显著提高
 与一般的频分多路复用方式不同,OFDM的频率利用率较高
51
其他数字调制技术
 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COFDM: Cod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先将图像信号经过信道编码,成为数
据符号,再进行OFDM调制。由于COFDM调制抵抗多径效
应的能力强,所以可以用于地面传输固定接收,也可用于便
携和移动接收
 残留边带调制是一种特殊的振幅调制方式,它是在双边带调
幅的基础上,保留信号的一个边带的大部分频率成分,而对
于另一个边带只保留频率成分的小部分(即残留)。这种调
制方法既比双边带调幅节省频谱,又比单边带调幅易于解调。
它的缺点是抗多径效应的能力差,在移动接收方面,效果令
人不满意
52
交换网络
 重要性
 不仅使多台通信终端共享传输媒质,而且完成网络
中任意用户的相互连接
 交换方式往往决定了通信网络的总体运行方式和网
络性能,从而也对用户终端类型和接入方式提出了
相应的要求。
 目前通常使用的交换网络包括
 公用交换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ATM网、宽
带IP网和无线网铜线接入
53
公用交换电话网
 PSTN: Public Switch Telephone Network
 规模最大、历史最长,也是最成熟的公共通信网
 主要是为传输话音信号而设计建造的电路交换网络,在
PSTN上传输图像信号需要依靠调制解调器,将图像信
号转换为适合电话线路传输的形式。借助现代数字通信
技术,例如ADSL技术,PSTN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已达
每秒兆比特。
54
综合业务数字网
 ISDN: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 接入、交换和传输都是数字的通信网络,它提供了用户端到
用户端的数字连接,用户通过有限的一组标准用户网络接口
连接到网络上
 与PSTN相比,ISDN采用了更为灵活的交换方式,可以根据
用户的不同业务需求,为话音业务和非话业务提供不同的交
换方式
 ISDN传输速率为每秒64千比特的整数倍,(整数倍数从1到
32),最高传输速率仅为每秒2兆比特(准确地说,应该为
每秒2.048 兆比特),比较适于传输低速图像,但是难以适
应高速图像通信的带宽需要
55
异步传输模式
 ATM,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 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Broadband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 一种快速分组交换技术,一方面,将数据流分成固定长度的
数据包或分组,称为信元;另一方面,使用统计时分复用技
术,信元像同步时分复用的时隙一样定时地出现,从而可以
对信元进行高速识别和交换处理,因此ATM既具有电路交换
固定短时延的特性,又具有分组交换动态分配资源的优点。
ATM提供的用户传输速率从每秒1兆比特到几吉比特,支持
从窄带话音、数据到高清晰度电视等各种广泛的综合业务,
是图像通信系统中最受欢迎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交换网络
56
IP网(1/2)
 仅次于PSTN的第二大通信网络,使用TCP/IP协议进行
工作的计算机通信网,例如,计算机局域网和因特网
 IP网通信过程简单,通信效率高
 使用统一的IP地址,便于实现不同终端设备的互通和不
同结构的网络的互连
 能够在局域和城域范围内提供每秒千兆比特和每秒万兆
比特的传输速率,提供宽带信息承载平台
57
IP网(2/2)
 可以利用为数众多的计算机网络开展图像通信业务,可
以方便地与各种IP网络互连互通,既可以保证高效率、
高性能,又可以降低成本
 先天缺陷是没有服务质量的保证,不能保证图像和多媒
体通信业务实时传输的要求。
 近年来人们采取了不少措施,包括因特网资源预留协议、
IPv6和实时传输协议等
58
无线网络
 无线分组通信网
 以地面区域及蜂窝服务设计的网
 以微小区域设计的局域或广域计算机网
 以低轨道卫星实现的全球移动分组数据网
 使用的无线信道可以是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
卫星等
59
10.3 数字传真通信
 10.3.1 传真分类
 10.3.2 传真通信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10.3.3 三类传真机
60
10.4 活动数字图像通信系统
 10.4.1 可视电话
 10.4.2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
73
10.4.1 可视电话

可视电话是指通话的同时可以看到对方的形象,显示的
是活动图像。

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可视电话显示的是静止图像,声音
和图像信号在模拟电话网中被交替传送,即传送图像时
不能通话。这种显示静止图像的可视电话称为静态图像
可视电话,显示活动图像的可视电话称为动态图像可视
电话,又叫电视电话。在本书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
“可视电话”指的都是动态图像可视电话。
74
可视电话系统组成(1/5)
 IP上的可视电话见第11章
 ISDN上的可视电话
 遵循H.320标准系列
 规定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上的可视电话系统和终
端,不仅包括视频编码(采用的是H.261标准)、分
频、信号和建立连接的系列标准,还包括音频压缩
算法标准,它对可视电话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
用
75
可视电话系统组成(2/5)
H.320可视电话机
H.320可视电话机
交换通信网
H.320可视电话机
H.320可视电话机
76
可视电话系统组成(3/5)
 三种不同的传输方案
 将图像和声音复用在一个B通道中传输,例如图像使用该
B通道64 kb/s带宽中的48 kb/s,声音使用剩余的16 kb/s
 使用两个B信道分别传输图像和声音信号
 将两个B信道合并为一条128 kb/s的信道同时传输图像和
声音,比如图像使用112 kb/s,声音使用16 kb/s
 交换通信网也可以采用混合网络的形式,在远距离传输
时,通信网采用ISDN的B通道或专用的64 kb/s
77
可视电话系统组成(4/5)
 PSTN上的可视电话
 遵循H.324标准系列
 H.324标准系列由国际电信联盟在1996年制订,可以
实时传输视频、音频和数据等信息形式,其中的视
频压缩标准是H.263
78
可视电话系统组成(5/5)
视频
视频编解码器
H.263/H.261
音频
音频编解码器
G.723
数据
数据协议
T.120
控制系统
控制协议
H.245
接收延时
复用/解复用
H.223
调制解调器
V.34/V.8
调制解调器
控制v.25
PSTN
多点
控制
单元
H.324终端
79
可视电话终端(1/3)
 可视电话系统中的重要部件
 分类
 独立式的可视电话终端
 机顶盒型可视电话终端
 基于个人计算机的可视电话终端
80
可视电话终端(2/3)
 独立式的可视电话终端,又叫桌面式可视电话,它将普
通电话机、数码摄像头、高清晰液晶显示器和多媒体压
缩处理系统集于一体,可以在PSTN或ISDN上实现语音和
彩色图像的高速同步传输。
 机顶盒型可视电话终端在普通电话机之外,配置了带有
数字摄像头的外置式电视机顶盒,机顶盒内置了视频、
音频等处理芯片和高性能调制解调器等。这种终端需要
与一台电视机配合使用,可以工作在PSTN和ISDN上
81
可视电话终端(3/3)
 基于个人计算机的可视电话终端是指在计算机上安装摄
像头、图像处理板、语音输入和输出设备(例如麦克风
和扬声器),以及可视电话应用软件后的可视电话终端。
目前上市的此类终端主要有符合H.324标准和H.323标准
的 可 视 电 话 系 列 。 符 合 H.324 标 准 的 可 视 电 话 工 作 在
PSTN上,通过普通电话线实现双方可视电话通信;符合
H.323标准可视电话通过因特网和局域网实现双方可视电
话通信
82
10.4.2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系统
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指电视节目的制作、传输和接收
等各个环节都是以数字方式进行的电视系统,所以它是全数字
化的电视,清晰度可以达到传统电视的一倍以上。
 采用两种扫描方式,既可以是水平方向为1920个像素点,垂直
方向为1080个像素点(表示为1920×1080)的隔行扫描,也可
以采用1280×720逐行扫描。显示方式采用大屏幕和宽高比
(例如16:9),在观看距离为屏幕高度的3倍时,为观众提供
接近或相当于观看真实景物的效果,并相当于35 毫米电影放
映的图像质量
83
特点
 垂直和水平分辨率是现行的模拟电视的两倍,因此,与模拟电
视相比,HDTV显示画面的清晰度更高
 克服了现行电视重影、同频干扰严重、图像不稳定、图像清晰
度低等缺陷,不存在现行电视的一切图像损伤
 16:9的宽高比显示方式更接近人类自然视域,数字声音压缩技
术又能够传输5.1声道环绕声,突破了现有电视声音的模拟声
道限制,伴音质量相当于激光唱片,因此,HDTV实现的现场
感更接近于真实景物
 采用了数字制作、数字传输、数字存储和数字显示技术,作为
全数字化电视,它与现行的电视制式不能兼容
84
系统组成(1/3)
系统组成
 三个主要的HDTV系列标准来自日本、欧洲和美国
 HDTV系统主要由信源压缩编码子系统、业务复用与传输
子系统、射频发送子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信源压缩编码子系统
视频流
视频压缩编码
音频流
音频压缩编码
业务复用与传输子系统
业务
复用
传输
射频发送子系统
信道编码
调制
信道
辅助数据
85
系统组成(2/3)
 信源压缩编码子系统使用不同的压缩标准对视频流、音频流及
其辅助数据进行压缩编码。视频压缩编码采用MPEG-2标准,
完成视频信号的压缩编码和相关辅助数据的处理。音频压缩编
码采用Dolby AC-3数字音频压缩标准,完成声音的压缩编码及
其相关辅助数据的处理。
 业务复用与传输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压缩编码子系统输出的
视频码流、音频码流和辅助数据码流进行分组和标识,并将这
些不同的信号流复用成单一码流进行传输。同时,在传输过程
中考虑各种数字传输媒体,例如地面广播、有线分配、卫星分
配和数字存储媒体的特性和互操作性。复接和传输标准采用
MPEG-2的传输码流语法
86
系统组成(3/3)
 射频发送子系统包括信道编码和调制。信道编码的目的是通过
在传送的码流中附加冗余信息,以检测或纠正传送过程产生的
差错。调制部分将要传输的数字码流变换成适合相应信道特性
的射频信号,发送出去。在采用地面广播传输时,调制技术通
常采用八进制残留边带调制;当使用的是高码率的有线传输时,
通常使用十六进制残留边带调制技术。
 由射频发送子系统发射出来的信号通过信道到达用户端。位
于用户端的接收机一般由机顶盒和显示器组成。机顶盒负责接
收和解调射频信号,并完成信道信源解码。显示器主要完成高
清晰度图像显示和声音播放
87
视频编码(1/3)

在HDTV中,由于采用了高的像素和扫描行数,亮度信号占用的
频带宽度是普通模拟电视的5倍;加上采用分量形式传输色度信
号,总的频带宽度高达30 MHz。当采用1920×1080隔行扫描,亮
度分量与色度分量比例为4:2:2格式时,数字化后的总数据率高达
900 Mb/s以上。信息量如此大的信号必须经过压缩才能够在通信
信道中传输。HDTV系统的视频压缩编码的主要功能就是在保证
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将数字视频码流按30:1到50:1的压缩比率压
缩到每秒20兆比特~24兆比特左右以内。可以说,视频信号的压
缩编码技术是保证HDTV系统质量的核心技术
带运动
补偿帧
间编码
DCT编码
自适应量化
变字长编码
缓存器
输出
88
视频编码(3/4)

包括帧间编码、DCT编码、自适应量化、变字长编码、缓存
器控制和信源前后预处理等,其中,运动补偿、DCT 变换系
数的自适应量化和缓存器控制是HDTV系统中图像信号压缩编
码三个相互关联的关键技术。

输入的视频信号首先进行带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编码,帧间
预测编码方法利用相邻帧对应像素之间的相关性来降低图像
信息的冗余度。帧间预测编码的输出码流接着进行DCT编码。
这里DCT编码采用的是自适应的量化器,由输出缓存器根据
视频图像的统计特性自动控制量化级数。量化器输出的码流
再经过变长编码完成进一步的数据压缩。HDTV通常使用的变
长编码为Huffman编码。
89
视频编码(3/3)

编码器输出的数据流以变化的比特率写入缓存器

缓存器以标称的恒定比特率向外读出数据输送到传输系统

为了防止由于写入快读出慢或者写入慢读出快而导致缓存器
溢出,需要进行缓存器控制。
 当编码器的瞬时输出速率过高,向缓存器写入数据的速度过
快时,就减少量化级数减少,增大量化步长以降低编码输出
的数据速率
 当编码器的瞬时输出速率过低,向缓存器写入数据的速度过
慢时,就增加量化级数,减小量化步长以提高编码数据速率
90
本章小结和知识点
 图像通信的特点
 图像通信系统的组成
 图像信息的压缩和编码
 图像信息的传输
 图像通信标准
 可视电话
 数字高清电视
91
数字图像通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涉及哪
些关键技术?

一次数字图像通信都要经历图像信号的采集、
处理、传送、接收和图像重建等过程。首先把
采集到的模拟图像信号数字化,然后压缩编码
数字图像信号,最后传输压缩后的数字图像信
号。这些过程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模数变换、
图像压缩编码、数字传输、宽带接入与交换等。
92
为什么离散余弦变换编码能取得较好的数
据压缩效果?

离散余弦变换是一种预测编码,但是它对预测
差值并不直接编码,而是先把它变换到频率域
中,再进行编码。图像信息经过变换处理后,
成为频域矩阵,矩阵元素为非零系数和零系数
两种。在实际传输中,只有代表低频分量的非
零系数才被传输,而零系数则被抛弃,因此,
能够有效地压缩数据。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