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讲座课件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化学学科讲座课件

南京市栖霞中学
王华
科学探究题是化学中考中必考的重要
题型,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素养、化学
知识认知水平和表达交流能力。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等。
解题要点:探究题一定要围绕探究的目的进行
猜想,联系所学知识点,由探究的问题和猜想
设计实验,且结论一定要围绕探究的问题和猜
想来回答。
对氢氧化钠的探究
氢氧化钠固体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
且会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
闭保存。
探究一:对氢氧化钠敞口或久置变质的探究
思考:1.氢氧化钠敞口或久置变质的成分?
Na2CO3
2.检验氢氧化钠变质就是利用什么物质的性质
来加以检验?利用Na CO 的性质,要有明显现象
2
3
3.利用物质的性质,可选用哪些试剂(要求不同
类别)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酸、碱、盐
4.可以用酚酞试剂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吗?
不能,NaOH和Na2CO3 溶液都是碱性。
性质是
核心
现象是
关键
设计实验证明NaOH溶液已经变质
酸加少了,则可能和
为什么盐酸
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完了
必须过量?
加水,配成溶液
方案一:向溶液中滴加 过量
的稀盐酸
方案二:向溶液中加入Ca(OH)2或Ba(OH)2溶液
方案三: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
CaCl2溶液可以吗?
产生
气泡
产
生
沉
淀
实验评价: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一瓶敞口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
酸加少了,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钠
质进行实验探究,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过程:(请补充表格内容)
就反应完了,应加足量酸
方法
甲
乙
现象
结论
×
取样,滴入几滴稀盐酸NaOH溶液和变质生成的
无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没变质
Na2CO3溶液都是碱性
×
取样,滴加酚酞试剂
溶液变红
氢氧化钠变质了
丙
取样,加入硝酸钡溶液
出现白色浑浊 氢氧化钠变质了
丁
取样,加入 氢氧化钡 溶液
(试剂类别和其他三人不同 出现白色浑浊 氢氧化钠变质了
(1)从实验结论可知,哪位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什么?
应怎样操作才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2)从实验方法上,哪位同学的方法不能得出他的实验结论,
原因是什么?
1.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实质上就是检验什
么离子?如何检验?
检验:碳酸根离子
加入足量的酸溶液(含H+)、或含
Ca2+ 或 Ba2+的碱或盐溶液 。
2.注意:不能用酚酞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因为氢氧化钠和变质生成的碳酸钠溶液都是碱
性,都能使酚酞变红。
探究二:对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探究
方法提示:对反应后的成分进行探究,一般根据反应的进行程
•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完全变质和不完全变质后的成
度,把反应分为2种情况,完全反应和没完全反应。完全反应则
分分别是什么?
反应后只有生成物;没完全反应则反应后就有生成物和剩余的
反应物。
假设1:完全变质,变质后的成分:Na2CO3
Na2CO3
假设2:不完全变质(部分变质),变质后的成分:
NaOH
讨论:1.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就是检验什么物
质的存在?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有氢氧化钠
2.应如何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先除尽碳酸钠(排除干扰)
再检验氢氧化钠
探究二:对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探究
假设1:完全变质,变质后的物质:Na
2CO3
假设2:不完全变质(部分变质),变质后的物质:Na2CO3
NaOH
方法
取样于试管中,向溶液
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
液,至不再出现沉淀。
再取上层清液,滴加酚
酞溶液。
预期现象
结论
有Na2CO3
氢氧化钠
出现白色沉淀,
部分 变质
酚酞溶液变红。
有NaOH
出现白色沉淀,
氢氧化钠
酚酞溶液不变红。 完全
变质
没有NaOH
没有加入足量的
实验评价:几位同学继续对那瓶变质的氢氧化钠进行实验探究,想
BaCl2,把Na2CO3
要知道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完全变质,以下是他们的实验过程
全部除尽。
方
法
现
象
甲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氯化钡 有白色浑浊
溶液。
溶液变红
再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
乙 取样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有白色浑浊
氯化钡溶液,至不在出现沉淀。
再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红
加入足量的Ba(OH)有白色浑浊
丙 取样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
2和Na2CO3
溶液反应,生成NaOH,引入了
氢氧化钡溶液,至不在出现沉淀。
OH
,也会使酚酞变红。
再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结
论
部分变质
全部变质
部分变质
交流:几位同学对上述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讨论分析后,认为其中
一位同学的实验方法和结论是正确的,请分析其他2位同学的错误
原因?
1.检验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实质
上就是检验什么离子?
检验含有碳酸根离子的溶液中是否有氢氧根离子
2.在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时,即检验混合液
中的CO32-和OH-时,在检验顺序上和检验时
应注意什么?
应先检验并除去CO32- (防止对OH-的检验造成干
扰),再检验OH-。
注意:选用的试剂只和CO32-反应,且不引入OH-
刚才从定性的角度探究了氢氧化钠的变
质及是否完全变质,下面我们就从定量的角
度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探究三、从定量的角度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测定氢氧化钠样品的
变质程度呢?
即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有哪些?
根据变质生成的碳酸钠的性质,
采用气体法或沉淀法来测定氢氧化
钠的变质程度。
加入足量的酸至不再产生气体,通过测
量气体的质量或体积,带入化学方程式
中计算变质生成的碳酸钠质量。
方案Ⅰ :测定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差
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后装置中减少的总重量就是产生气体质量。
称量装置+稀盐
酸+试样质量
充分反应后
称量装置+
剩余物质量
算出二氧
化碳质量
NaOH + HCl == NaCl + H2O
例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确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氢氧化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钠的变质程度,做了如图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称量时间
反应前总质量
质量/g
试样
11.0
装置+稀盐酸
160.0
装置+稀盐酸+试样
反应开始后20s 167.0
装置+稀盐酸+试样
反应开始后30s 166.6
装置+稀盐酸+试样
反应开始后90s 166.6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4.4 g。
反应后总质量
11g+160g- 166.6g = 4.4g (根据质量守恒)
(2)通过计算确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利用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
Na2CO3+2HCl == 2NaCl+H2O+CO2↑
44
4.4g
106
X
106 =
X
44
4.4g
X= 10.6g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0.6 g x100% = 96.4%
11g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6.4% .
加入足量的酸至不再产生气体,通过测
量气体的质量或体积,带入化学方程式
中计算变质生成的碳酸钠质量。
方案Ⅱ :称量气体吸收装置增重的质量
想一想:利用该反应生成气体,可以用什么物质来吸收?
把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称
量气体吸收装置增重的质量,就是产生二氧化碳质量。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会带有水蒸
气,导致实验误差.如何改进?
方案Ⅱ :称量气体吸收装置增重的质量
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会带有水蒸
气,增加一个干燥的装置,减小实
验误差.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能
会被吸收,导致实验误差.
如何改进?
方案Ⅱ :称量气体吸收装置增重的质量
在气体吸收装置后连接一个装置来吸收空气中水蒸
气和二氧化碳,减小实验误差.
碱石灰是生石灰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用稀盐酸和稀硫
酸和样品反应,
哪个导致的实验
误差较大一些?
方案Ⅱ :称量气体吸收装置增重的质量
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也会被氢氧化
钠溶液吸收,导致误差。
如何使装置中残留的二氧
化碳被较完全的吸收,从
而减小实验误差?
也可用碱石灰的干燥管
代替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Ⅱ :称量气体吸收装置增重的质量
可以通入空气把装置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气体吸收
装置中,从而减小实验误差。
但必须先把空气的二氧化碳除去,避免实验误差。
稀硫酸
NaOH溶液
样品
加入足量的酸至不再产生气体,通过测
量气体的质量或体积,带入化学方程式
中计算变质生成的碳酸钠质量。
方案Ⅱ :称量气体吸收装置增重的质量
称量反应前吸
收装置质量
充分反应后
称量吸收装
置质量
算出二氧
化碳质量
注意:要减小实
验误差
例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敞口放置
的固体烧碱的变质程度开展了探究。现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该烧碱样品中碳
酸钠的质量分数(其它仪器在图中均已
略去)
Na2CO3+H2SO4 == Na2SO4+H2O+CO2↑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
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g;
Na2CO3反应完了
③准确称得6g样品并放入容器B中;
④关上K1,打开K2,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关上K2, 打开K1,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
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g。
试回答:
(1)已知装置A中试剂为碱性溶液,其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CO2
。
使B中产生的CO2全部排到D中
(2)实验步骤⑤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
__。
(3)C装置的作用是 除去水蒸气
,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
致测定结果 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
例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敞口放置
的固体烧碱的变质程度开展了探究。现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该烧碱样品中碳
酸钠的质量分数(其它仪器在图中均已
略去)
Na2CO3+H2SO4 == Na2SO4+H2O+CO2↑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
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g;
③准确称得6g样品并放入容器B中;
④关上K1,打开K2,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关上K2, 打开K1,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
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g。
试回答:
(5)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
为
2.2g ,计算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88.3 % 计算方法同例1
产生的CO2被D装置吸收,即D装置增重的质量
加入足量的酸至不再产生气体,通过测
量气体的质量或体积,带入化学方程式
中计算变质生成的碳酸钠质量。
方案Ⅲ :测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
一般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并测量气体的体积,若气
体能溶于水,则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
例3.为了测定某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
Na2CO3+H2SO4 == Na2SO4+H2O+CO2↑
,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利用该样品与稀硫
酸反应,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
行实验。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
置,从量气管注水,量气管两边形成高度
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高度差
不变
,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在图Ⅱ中油层的作用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③该小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的平均数据结果处
理如下:(实验温度下ρCO2=1.977g/L)
样品的质量/g
稀硫酸的体积/mL
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mL
10
15
111
0.22g
计算(1)产生二氧化碳质量
。
111ml=0.111L,m=ρv=1.977g/L .0.111L= 0.22g
(2)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53% (计算方法同例1)
加入足量的含钙离子或钡离子的溶液与碳酸
根离子生成沉淀,通过称量沉淀的质量带入
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变质生成的碳酸钠质量。
例4: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
情况,设计实验如下:
Na2CO3+CaCl2 == 2NaCl+CaCO3↓
通过实验能推算出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试计算样品
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利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 .
Na2CO3+CaCl2 == 2NaCl+CaCO3↓
100
106
X
10g
106 =
X
100
10g
X= 10.6g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0.6 g x100% = 66.3%
16g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66.3% .
定性研究物质主要是利用物
质的性质探究,定量研究物质还
要考虑减少实验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