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分布對地下水位的影響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降雨分布對地下水位的影響

指導老師:謝平城教授
授課老師:謝平城教授
學生:黃靖倫
1
 前言
 地點介紹
 殘餘地下水位
 降雨強度對地下水位的影響
 降雨分布對地下水位的影響
 表面流域對地下水位的影響
 比例係數A
 模型方程的驗證
 結果與討論
2
地下水位波動和地震之間的關係近幾十年已經被廣泛
地研究。已經被廣大的認定地下水位不僅只因地震而改變
也因其他影響而改變例如:空氣壓力、地球潮汐、降水、
逐漸改變的態勢成分 ( trend component ) 和觀測噪聲。
態勢成分(trend component):為地下水位的內在改
變,與氣壓、潮汐、觀測噪音無關
為了獲得殘餘地下水位,使用Bayesian Tidal
Analysis Program( BAYTAP )方法來分離非降雨效應。
接著分析降雨作用和態勢成分解釋有效累積降雨量。建立
起數學方程式和必要的參數來分析Donher(東河)井站
以及鄰近的雨量站。
3
東河井站(Donher well station )
(23_400600N, 120_603700E)
雲林縣古坑鄉
東河井站是坐落於濁水溪沖積扇集水區流域
4

5

6
殘餘地下水位是用BAYTAP-G program
計算。
四個降雨時段被選擇調查地下水變化和
降雨量彼此的正確性。
第一個1998年2/13~2/28
第二個1998年5/12~5/20
第三個1998年8/2~8/18
第四個1999年4/29~5/9
7

8
1999年12/29~3/14
1998年3/26~4/10
1998年7/21~7/31
1999年3/28~4/12
1-h
-5 mm
6-h
-29 mm
12-h
-58 mm
24-h
-116 mm
平均值約為-5mm/h
根據雨量站紀錄這四個時段皆為無降雨紀錄
的時段,選擇1999年12/29~3/14來計算衰減
趨勢率
9

10

11
比例常數A(表1)
※A於四個雨量測站相似
※A並不隨著時間改變
※理想比例常數各為
Douliu=29.4 Atan=27.7
Tapu=26.1 Chungken=39.4
12

13
第5(120hr)到第10(240hr)天時,地下水增加量和累
積降雨量有更佳的關係。
※設n=10→240-h為基礎做計算下一部分的累積降雨量。
14

15
當土壤達到飽和,地表逕流發生,表面水壓會
使土壤孔隙壓發生改變,蒸發散使水位下降,因地
下水流蒸發散和地表逕流的變化非常測量所以將其
歸入有效累積降雨量。
使用權重因子來計算過去和現在的每個降雨事
件的有效累積降雨量,通常過去的事件對地下水比
較有影響。
※權重因子顯示降雨入滲隨著時間而衰退
※權重因子主要計算蒸發散和地表逕流之損失
16

17

18
降雨分布對地下水位的影響
19

20
根據計算結果,建議東河井站的指數型
衰減權重因子在所有的事件設為0.25是最佳
的。
21
地下水位會因鄰近地表流域而改變,選擇東河井站
周遭的3個雨量測站(Zhushan, Tongtou, Tsaolin.),
和與東河井站相同流域的Douliu雨量站來比較。
根據表2和圖8顯示1998年5/12~5/20之Tsaolin雨
量站的修正係數有相當高的相關性,Douliu從同到尾都
有高相關性。
這對鄰近的降雨會影響地下水是相當奇怪的,客觀
思考此問題,則須取得鄰近流域有相當大的降雨量時,
在原本流域附近也同時有降雨。
22

23
圖9顯示似乎Douliu並未對Donher造成任何影響,然而鄰近
的集水區Tongtou擁有最高的修正係數,而Tsaolin是最少的。
24

25

26

27
驗證公式(5)地下水位層將量與實際地下水位
變化比較,有效累積降雨量使用240-h使用1999年
8/1~10/31,東河井站鄰近的流域中有最高修正係
數的Tongton雨量測站。
28
結果顯示1999年8/1~10/31是降雨發生最多的時段,降雨在後段
停止,地下水位下降是因為衰減趨勢,其中也記錄了921集集大地震
對地下水的影響。由公式(5)計算的比例常數A=32.6,發現模擬出的
水位與實際完美吻合,而由均方根定理(root mean square error)計
算由地震影響的地下水位僅下降0.0702公尺,其影響並不大。
29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