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备考中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2013年备考中

2013年高考
地理备考思路
安徽省太湖中学 阮凌曦
• 备考思路
考试
考试
说明
说明
高考
高考
真题
真题
回归教材
课标
教材
•一、考试说明的变化
•二、四年考卷的特点
•三、二轮复习的策略
•四、高频考点的预测
•一、考试说明的变化
安徽高考地理的《考试说明》,经过
连续3年的增删、调整,本已基本符合
安徽教育发展的实际,趋向与于成熟、
定型。但一年来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
和生态环境又发生了许多变化,根据
这些变化再进行适当修改调整也是必
然的。
•
•
•
•
•
•
•
•
•
•
•
•
•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地理1 )
(一)宇宙中的地球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最交换。
大气受受热过程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
的影响。。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地理2 )
•(一)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形响
。
•
•
•
•
•
•
•
(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二)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
条件。
• 工业或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
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
•
•
•
(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
径。
•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在可持续
发展过程中, 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
•
•
•
•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3 )
(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
影响。
•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
响。
•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
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关系。
•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
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
题及解决措施。
•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
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 (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遥感(RS )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
应用。
•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应用。
•
第四部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
• 本部分为指定选考内容,分值占地理总分的10 %左右
•
•
•
•
•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特点。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二)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
与发生过程。
•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
•
•
•
•
•
(三)自然灾害与环境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防灾与减灾
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
中的作用。
•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
•
•
•
第五部分 环境保护(选修6)
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举例说明重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
要措施及其作用。
• 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过程及危害。
• 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
为准则。
•
•
•
•
•
•
•
•
第六部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关内容
(一)地球与地图
经纬网。
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等高(深)线地形图。
(二)世界地理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类型与分布。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
特征与分布
的影响。
• 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及其主要水文特征。
• 对地区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及其
分布、生产、贸易等情况。
• (三)中国地理
• 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 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
• 我国主要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区
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 我国主要河流、湖泊及其水文特征。
• 我国主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如秦岭一淮河一线)。等重
要地理分界线及其地理意义。
• 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
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 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地理特征。
• 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特征。问题
及其基本对策。
• (四)乡土地理
• 安徽省自然地理总体特征。
• 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
方而的主要特征。问题及其基本对
策。
• 综上所述,2013年安徽高考地理《考试说明》
,
• 包括增、删、调整在内,改动有30多处,修改
幅度不小。其最主要的变化,一是选修部分增加
了
• 环境保护的内容,这既是贯彻十八大精神建设美
丽中国的需要,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形式严峻
的反映,早在人们意料之中;二是农业的地位大
大加强,不仅所有涉及到农业的条款位置全部前
移,而且在中国地理部分专门增加两条农业的内
容。为什么调整力度这么大?一是基于农业在国
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二是基于当前我国“三农
”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农业与自然
此外,城市化的前移、河流水文特征
•及等深线的增加,都是非常重要的改
动,考点入题的可能性很大,值得我
们高度关注。
至于题型示例和样卷的变化,请老师
•
们自己注意研究、揣摩,其中也能透
•露一些命题的思路或信息。
•试题结构
试题结构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试题中的素
第II卷
第I卷
材、设问、图表等图文表达属于表层结构;而反
第I卷
综合题:【2道题】56分
选择题:【共11道题】44分
映课程、学科思想方法和知识扩展的主题、角度、
选择题:【共11道题】44分
线索则属于深层结构。
区域特点
现象
现象
概念
概念
原理
原理
规律
规律
文字
数字
图表
突出问题
影响因素
对策措施
•二、四年考卷的特点
安徽自主命题以来,文综试卷的地
理试题在坚持“注重学科骨干知识”,
又强调“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上一如
既往,虽然形式年年创新,但已形成
了自己的风格。揣摩安徽试题的特点
无疑对二轮复习如何与新课程和新高
考的要求对接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一)贴近学生生活,凸显有用地理
地球运动是中学地理的骨干知识,以前是高考
的必考考点。前几年全国卷考的特别难,导致老师
们形成了思维定势,以致在这部分花了大量时间,
学生做了大量的难题,但到高考时一看基本没用,
做了大量的无用功。为什么?没有根据安徽试题的
特点调整复习方向。我曾多次在高考备考报告中强
调地球运动的题目最好用“光照的生活意义”来呈
现,因为它是连续几年安徽地理试题的一个共同亮
点。2009年卷“坡向和坡度对地面获得的太阳辐
射的影响”、2010年卷“楼房采光”问题以及
2011年的“某地住宅建筑高低窗和屋檐搭配冬暖
夏凉”这些题目,地球运动的问题都是基于地球上
能量分布和变化的背景来研究的,体现的是“光照
的生活意义”。
2012年安徽文综30、31题
图11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
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
行道树
北 行道树
(晴天8:00前后,东操
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
①
③
覆盖)。完成30-31题。
西操场
东操场
30.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
②
④
,6月某日16:00-16:45
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
图 11
最佳场地是
制作:kexiaohong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1. 下 列日期中,阳光照
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
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 ①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 这组题直接引学生上体育课利用操场行道树树
荫遮阳的生活体验入题,考查与地球运动有关
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太阳方位)、地方时与区
时、日影转动角度等基本知识,构思巧妙,取
材新颖,难度适中,既有生活情趣又有思维力
度,本是一组不可多得的好题。但是,由于30
题题干条件设置不够缜密,影响了学生的判断
,以至于考后对该题正确答案产生了争议。
• 如果把题干改成“为充分利用荫凉”就好了,
“荫”依据太阳方位,是考太阳周日视运动引
起的物影变化;“凉”则要考虑地面温度,考
地面辐射是大气增温主要的直接热源,综合起
来答案选A。或者干脆把时间后推1小时,让学
生知道太阳就在西北,答案选B
地球运动的问题基于地球上能量分布
和变化的背景来设置,符合高考命题
“起点高,落点低”的设计理念。起点
—试题的立意是考查对学科基本理论的
掌握;落点 —试题情境设置是贴近考
生生活实际的内容。这种命题思想回归
地理学科本质,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
强调生活中的地理和有用的地理学,立
意高远,导向正确,是对高考命题研究
的一大贡献。
(二)、围绕主干知识,创设新颖情境
安徽历年地理试题覆盖面都相对较广,无论是
涉及各模块的地理基本原理还是学科前沿知识,
无一不是以全新的情境材料来呈现的。比如去年
的第28、29题,考查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用美
国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和该州
“水银行”交易统计表这样全新的材料。再比如
断块山,教材列举了华山、庐山、泰山等许多例
子,但35题却给了云南苍山洱海的新情境,考查
知识迁移能力的意图一目了然。这给我们复习应
考一个重要启示,复习要依据大纲而不是教材,
高考试题素材选取的开放性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
须“学在书内,用在书外;理在书内,考在书
(三)、强调区域背景,充满乡土气息
地理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其区域性和综合性
。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可引导学生关注不同
区域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不同的重大问
题,因此对区域地理内容的考核,是考查考
生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来分析、评价
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最好途径。前
几年因全国卷有“淡化区域定位”的倾向,
有人曲解为“淡化区域地理”,相关言论盛
嚣尘上,某省专家甚至放言“让区域地理灰
飞烟灭”。但安徽卷并没有盲目跟风,历年
试题的区域烙印很深、乡土气息浓厚。
特别是2012年卷,13个题目就
有11题带有区域背景,既突出中
国地理也涉及世界地理;既考区
域自然地理特征如华北平原的植
被类型、青海高原的气温降水,
也有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如透过安
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反映
的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综合题34题,选
择区域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特
征都较明显而学生又比较熟悉的湖
北省,先从鄂西北山区和江汉平原
湖区的区域差异入手,要求学生描
述区位特点,比较耕地面积变化的
不同原因;再针对区域洪涝灾害的
隐患,列举山区、湖区,城市、农
村不同区域不同的防治措施;最后
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
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
的积极影响。
此题的设计有二大创新
特点,一是用学生熟悉
的区域变换角度进行设
问,规避了各类模拟题
在此区域的常见考点,
变换思路考查主干知识
;二是从区域自然地理
环境特征入手,进而考
查区域内部自然环境的
差异性以及人类活动对
区域环境(耕地)的影
响,从空间变化到时间
演变,从自然到人文进
行“知地析因究理”,
可以说是高考区域地理
试题命制上的一大突破
。
它给今后我们区域地理的教
学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即
在某些区域地理的教学中,
应把握区域中最能体现区域
特点的关键性的主题要素,
由浅及深,由点到面,对区
域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究分析。
(四)依托地理图表,彰显学科特色
地理图表能够将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直观表现出
来,既能很好地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有助于考
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并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
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图表作为试题的信息载体是历年地理高考命
题的传统,去年试题延续了这种风格。全卷共有
各种图表9幅,不仅数量上比前三年多了两幅,而
且出现了前三年试题中没有出现过的统计饼状图
、土地利用类型图,丰富了图表的形式。通过典
型的、新颖的、多彩的图表和文字材料,为考生
创设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平台,给考生判读、分析
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整份试卷的设计,
图文并茂,充分彰显了学科特色。
(五)、重视思维过程,强调能力立意
新课改中备受推崇的“三维目标”之一是“过程与方
法”,即强调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地理事象的前
因后果、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地理要素的内在联
系、地理思维的逻辑关系,都体现在地理过程当中
。它既包括时间又包括空间,既有量变也有质变,
考过程既是考逻辑也是考知识更是考智慧。所以,
考查地理过程的题目历来深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安徽题对此更是情有独钟。2009年考罗布泊边缘
三角洲位置的变化过程,2010年考黄河三角洲陆
地变化的过程和黄土高原泥沙的迁移过程,2011
年考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移动
过程和天气系统过境过程,分值都在10分以上。
去年的试题思维含量进一步
增加,特别是第35题更是用
占全卷四分之一的分值,先
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
明断块山和洪积—冲积平原
的主要形成过程,再考大规
模住宅建设对地理环境的负
面影响过程。这个题目选材
之独到、设计之精巧、逻辑
之严密都堪称典范。
•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
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
和谐统一。
为▲、▲,
第一小题,首先考两个填
空,别小看这两个填空,
它不是浅层次的识记性的
题目,而是考查学生对地
形、地貌、地质构造三个
基本概念的掌握。许多学
生把A答成“山峰”,把B
答成“地堑”,完全混淆
了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的区别。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 ▲ 、 ▲ ,
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12分)
19
该题的第二层次更深入一
步,要求根据内外力对立
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
原理,推导出断层两侧岩
块垂直方向上反向运动,
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
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
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
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
成洪积-冲积平原,逻辑
严密,思维力度很大。
•三、二轮复习的策略
我们说复习不是重复而是重组,它是基于自主
学习和教师指导下对知识的本质理解、骨干梳理、
网络构建、纵横联系、融会贯通、知识迁移、实
际运用的综合学习过程。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
二轮复习的策略。二轮复习绝对不能炒一轮复习
的“剩饭”,它的基本框架结构是:
归纳重组专题 构建知识网络
训练科学思维 纵横联系迁移
点拨读图策略 分析解题思路
总结答题模板 教会表述方法
(一)归纳重组专题 构建知识网络
•这是把陈述性知识变为程
序性知识的重要步骤,也
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
要过程。
• 专题设置
•
•
•
•
•
•
•
•
•
•
1、二轮复习导言
2、地图和等值线
3、地球运动
4、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
5、人口与城市
6、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7、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8、区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9、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选修)
10、解答题指导(读图、模板、答案)
根据地理事物的成因特征联系构建思维线索
如:气团与锋面
表面性质均一的
广大陆面或洋面
天 气 晴 朗
气温低、气压高、晴朗
冷 气 团
高 压 中 心
准 静 止 锋
天
气
复
杂
多
变
低 压 中 心
气
冷 锋
气
团
锋
面
暖 气 团
状 态 稳 定
反 气 旋
暖
气温高、气压低、晴朗
锋
旋
天气多阴雨
• 气候知识结构:
• 气候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
(地形、地表状况)、洋流
•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风等
• 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在时间上的不同组合
•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在空间上的相对统一
• 气候分布——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地区
• 气候资源——光照、热量、降水、风
•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沙尘
暴
• 气候评价——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为标准
• 气候环境——气候变暖、臭氧空洞、酸雨、雾
分析不同气候类型
的降水状况及成因
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上升气流
不
同
环
流
形
势
低纬
高纬的风
海洋
陆地的风
湿润多雨
地中海气候冬季
季风气候夏季风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
下沉气流
高纬
低纬的风
陆地
海洋的风
干燥少雨
季风气候冬季风
地中海气候夏季
热带草原气候干季
极地气候
• 荒漠化的成因和防治
• 首先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理解西北地区荒漠
化的背景,形成第一幅结构图:
绿洲农、牧
业为主
荒漠、戈壁
广布
降水稀少
气候干旱
深居内陆
距海遥远
地形闭塞
水资源缺乏
季节河
冰雪融水
然后归纳荒漠化的成因形成第二幅结构图:
自然 因素
最后总结 合理利用水资源
形
成
第
三
幅
结
构
图
:
荒
漠
化
的
防
治
措
施
程生
措物
施和
工
牧调
用节
地农
、
林
、
封沙育草
保护天然植被
生物
营造防沙林带
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工程
固沙障格
因地制宜
禁止开荒
退耕还林还牧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二)训练学科思维 纵横联系迁移
这是从会学、会想到会用的过程,是
复习备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高考
的四大考核能力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
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
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
能力”都需要针对不同的模块有侧重地
进行训练。
自然地理——规律 区域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区位 区域发展——综合
•自然地理五大规律
地球运动规律
大气运动规律
水体运动规律
地壳物质运动规律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这五大规律就是必修1的全部内容。
我们要在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地理
规律和地理过程的基础上,重点抓整
体性规律和地域差异。任何具体区域
的现象和问题都可以归纳到整体性规
律,如果与整体性规律不符则是非地
带性的影响即差异性的原因。高考的
大题一般是围绕整体性考综合,根据
地域差异考对比。
•人文地理四大区位
农业区位
工业区位
城市区位
交通区位
•区域地理的四大特性
区域的整体性
区域的差异性
区域形成的阶段性
区域发展的综合性
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包括必修
2、必修3和初中地理。重点抓区位
和发展阶段,注意区位选择及变化
,注意地域形成的条件与特点,注
意区域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区域地
理的复习把必修3和初中地理结合起
来,不要关注具体区域知识,而要
关注区域综合和区域比较的方法,
关注区域定位、区域的比较优势、
区域发展中的问题、成因和因地制
从北纬30度横向思考——著名大河的河口(注入
的海洋、港口)——三角洲重要的产棉区;
例1、比较北纬30度附近大河三角洲棉花生
产条件的异同。
答:北纬30度附近的尼罗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密西
西比河三角洲均为重要产棉区,形成的相同条件是:1、
纬度较低,光热充足;2、土壤肥沃疏松;3、灌溉便利;
4、生长后期有干季,利于收摘;5、水陆交通便利,利
于运输;
不同的是:
1、尼罗河三角洲气候干燥,晴天多、光照强,盛产优
质长绒棉,但主要靠引水灌溉;2、长江三角洲、和密
西西比河三角洲气候湿润,特别是秋雨较多,不利于棉
花后期开花和收摘;3、长江三角洲和尼罗河三角洲劳
力丰富,密西西比河三角机械化水平高。
中国的纺织工业原料分布区(纵向思考
)亚麻、棉花、柞蚕丝、桑蚕丝、黄麻
、苎麻、剑麻,自北向南对应松嫩平原
、华北平原、山东丘陵、长江三角洲、
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体现
了纬度地带性差异
世界亚麻的分布(与甜菜一致)——松嫩平
原、东欧平原等。
思维线索,四通八达,灵活运用,构成网络
• (三)点拨读图策略 分析解题思路
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读图析图是最基本的地理
技能,因此也就决定了地理高考题“图文并茂”
的特征。纵观全国各地的地理高考试卷几乎是
“无题不图”。其中的示意图、统计图、区域
分布图、等值线图等,无不年年有创新,卷卷
有特点。许多 题目入题容易,但确定选项和
解题思路不易。一些题目对考生地理思维的缜
密性与严谨性要求是相当高的。能否准确提取
和快速处理图表信息,是准确快速解题的前提。
比如2012年江苏题第9、10题;安徽卷的第26、
27题。
• 图5 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
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
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9-10题。
( 1 )属于背斜
谷的地方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 ④
D .① ④
D
( 2 )⑤ 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 .褶曲隆起 B .褶曲凹陷
C .断裂下降 D .断裂上升
C
• 题(l )用转绘法,先根据上部的地
形剖面图确定① ② ③ ④ 四处皆为
谷地;再依据下部同一岩层的埋藏
深度,把该岩层埋藏深度转绘到上
图中后 ,可知①④ 处对应的岩层
呈现背斜构造特征,且① 处岩层弯
曲的顶部被侵蚀掉;而② 处岩层几
呈水平状态,其岩层并没有发生明
显的弯曲变形,故不属于背斜构造
。
• 该题设置的迷惑性较强,众多考生(甚至
是教师)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把岩层的埋
藏深度看成是岩层的弯曲变形(即背斜和
向斜),进而在A、D 两选项中纠结着,
难以确定正确答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
弄清“岩层埋藏深度线”的含义:该深度
线并非依据同一水平面绘制,而是相对于
图中各地的地平面(即图中的地形剖面线
)而言。因此,千万不要把岩层埋藏深度
线当做岩层的弯曲形态来判断地质构造。
安徽卷选择题第26题:
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图9表示四类不同结构
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完成26~27题。
26. 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高度(米)
48
42
36
30
24
18
12
6
0
0
3
6
9
风速(千米/小时)
①下层有灌木
的针叶密林
12
0
3
6
9
12
风速(千米/小时)
②下层有灌木
的阔叶密林
0
3
6
9
风速(千米/小时)
③下层无灌木
的针叶密林
图 9
12
0
3
6
9
12
风速(千米/小时)
④下层无灌木的
针叶孤立林
高度(米)
48
42
36
30
24
18
12
6
0
0
3
6
9
风速(千米/小时)
①下层有灌木
的针叶密林
12
0
3
6
9
12
风速(千米/小时)
②下层有灌木
的阔叶密林
0
3
6
9
风速(千米/小时)
③下层无灌木
的针叶密林
12
0
3
6
9
12
风速(千米/小时)
④下层无灌木的
针叶孤立林
图 9
制作:kexiaohong
这是一幅新颖的坐标图,纵坐标为树高,横坐标是风速,
反映四种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读图能力强的学
生会迅速在纵坐标上找到6米,然后对应并比较每幅图横
坐标上的风速,选出正确答案A,因为①图下层有灌木的
针叶密林距地面6米以内风速约1.5至2千米/时,其余三图
都在3至6千米/时,那当然①防风效果最好。
例1.比较亚马逊河与刚果河河口地貌的
异同及成因。
答:
同:均为喇
叭状河口,
没有三角洲。
原因:
流域内植被茂密,河水含沙量小,加上干流流经广阔的
平原或盆地泥沙沿途沉积,入海泥沙少;巨大的入海水
流和近岸洋流(低纬度地转偏向力小,洋流更靠近海岸)
带走泥沙,所以河口难以形成三角洲,巨大的入海水流
对入海口处海岸的侵蚀形成喇叭状河口。
异:
• 亚马逊河口有沙洲和冲积岛,而
刚果河口则没有。
• 原因:亚马逊河口地势平坦,河
海相连,在海潮的顶托下,有一
定泥沙沉积;刚果河口切穿刚果
盆地,落差大水流急几乎无泥沙
沉积。
例2
材料1 下图分别是华北平原某沉降区多年地下水动态变化曲线图和地面沉降量曲线图
(((312)简述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变化的关系。
)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的
)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设立地下水开采保护区
总体上地面随地下水位的下降而沉降;随地下
主要原因。华北平原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
,合理开采地下水;雨季回灌,提高地下水位;兴
水位的稳定和回升,地面沉降速度减缓;地面
沉降略滞后于地下水位下降。
小,水资源总量少;地处河流(中)下游,
修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实现污水资源化;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耗水少
( 2 )以该地为例,分析说明华北平原地面沉降严重的原因。
上(中)游水利工程对径流的拦截量较大;
、污染轻的企业;发展节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
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我国重要的工农
(3)1990 年以后该地地面沉降有什么变化?推测变化的原因。
等灌溉技术。
业生产基地,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水资源
(四)总结答题模板 教会表述方法
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都有会发现,学生得
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表述能力。
有的学生答题没有逻辑关系,颠三倒四,杂
乱无章;有的答题口语化,没有学科术语;
有的不分要点,写得密密麻麻等等,都导致
得分不高。因此,二轮复习总结答题模板
教会表述方法至关重要。
什么是答题模板?模板其实就是知识结构。
•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 1.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
、盆地
2.比例
•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地势起伏状况
5.特殊地形地貌(黄土、喀斯特、
丹霞、雅丹)
东部是南北走向的山地,
西部是狭窄的平原,
地势东高西低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交通因素
3.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4.科技因素
5.市场因素
6.劳动力因素:价格、素质
4.农业因素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例3炼铝工业是广西壮族自区 的重要工业部门。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发展广
西北部湾经济区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石化、钢铁、能源、电力、林纸
浆、电子等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后起之秀”。下图为广
西壮族自区示意图。
2 )说明与广西
内地相比,北部
湾经济区吸引外
来投资的优越条
件。
地处沿海,是大西南的出海通道,地理位
( 1 )指出与珠江三角洲相比,
置优越;拥有北海、防城港、钦州港口群
广西发展炼铝工业的区位优势。
,海运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运输;
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廉价;铝土资源丰富,
毗邻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广阔;政策
原料充足;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
支持力度大
•四、高频考点的预测
(一)、关注生活
1、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
关于地球运动的考查,安徽卷这四年基本
上都是考太阳高度和日影,没有涉及到昼
夜长短。我想今年应该对“光照的生活意
义”的题目进行一些拓展,昼夜长短的
考查要注意。











例4.某太阳能研究所为我省安庆市和淮北市设计一款太
阳能路灯,为使太阳光线随时垂直照射太阳能板提高光
电转化效率,太阳能板的倾角(图中角a)可自动调节
。完成23~24题
23.下列节日中两市正午时刻太阳能板的倾角最大的是
A.清明节
B.五一节
C.国庆节
D. 元旦
24.两市都为晴空万里且
无遮挡时,一天内太阳
能路灯电池的蓄积量
A.夏至日安庆少于淮北
B.冬至日安庆少于淮北
C.春分日安庆多于淮北
D.秋分日安庆少于淮北
D
A
解题思路
1、安庆市和淮北市的纬度差异:
2、太阳光线随时垂直照射太阳能板,要求太阳高
《5.3》34页A组
度角加太阳能板的倾角(图中角a)等于90°。因
此,正午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能板的倾角就
越大,23题选D。
3、因为太阳能板的倾角(图中角a)可自动调节,太阳
光线随时垂直照射太阳能板,所以并不需要考虑太阳高
度,只要考虑昼夜长短。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
长黑夜越短,白昼长光电转化的电量越多,黑夜越短,
路灯开启的时间越短耗电越少,蓄电池蓄积的电就越多。
淮北比安庆纬度高,所以夏至日一天内太阳能路灯电池
的蓄积量淮北多于安庆。24题选A。




例5.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
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
1、下列节气中昼长时间最接近的两个是
A .②与乙 C . ⑤与⑥
B .⑥与戊 D .戊与己
A
2、我省某校(31°N)为充分保证学生休息时间同时弘扬
民族文化,参照二十四节气制订作息时间表,其中基本
适用③ -- ①段作息时间的另一时间段是
A.⑧--⑩
C.癸—辛
B.丙—甲
D.③--⑤
B
 3、下列城市的学校基本适应该
校作息时间的有
 ①武汉 ②杭州 ③哈尔滨 ④长春
⑤海口 ⑥广州
 A. ① ②
B. ③ ④
A
 C. ⑤ ⑥
D. ① ⑥
2、关注天气气候与生活

例6.常引起急性腹泻的细菌有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
氏菌、霍乱弧菌、蜡样芽孢杆菌等。这些细菌多数要经100℃高
温作用1—3分钟或80℃加热10分钟才能死亡,加热温度如果是
56℃,加热30分钟后,这些细菌仍可存活。
5000m的沸点54°C







1、在下列哨所即使是煮沸的水也无法杀死细菌的是
A. 南沙群岛南海第一哨 B.冬季漠河北国第一哨
C.乌苏里江边神州第一哨 D.唐古拉山口高原第一哨
D
2、在下列哨所把水煮开耗能最多的是
A. 南沙群岛南海第一哨
B.冬季漠河北国第一哨
C.夏季乌苏里江边神州第一哨
D.唐古拉山口高原第一哨
B
(二)、关注过程
过程既包括时间
又包括空间
既有量变也有质变
考过程既是考逻辑
也是考知识更是考智慧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过程;



正午太阳高度
时间
昼夜长短
空间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例7.下图为北半球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不同值
出现的频次图(实线和黑点代表实际存在)。下表
为我国夏半年部分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值 射点
的纬度值。读图表,回答(1 ) --(3)题
( l )该地纬度为
A.3°26′N
B. 10°N
C.20°N
D. 23°26′N
( 2 )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值的年内出现频次为
A.1 B.2 C.3
D.4
c
c
( 3 )下列时段与该地正午太
阳高度值出现频次最多时段吻
合最完整的是
A .春分至夏至
B
B.芒种至小暑
C .小满至夏至
D .小署至处暑
芒种
16.5°
小暑
2、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大气削弱
地面辐射(大气的主要热源)
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3、大气的运动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
对流运动
水平气压差异
水平气压梯
度力 风(地转偏向力、地
面摩擦力) 气旋、反气旋
4、水循环过程
 大气降水

大气输送
地表径流
蒸发
海洋

入渗
水汽
地下径流
5、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岩浆岩
重
融
再
生
冷
却
凝
固
岩浆
外力作用
沉积岩
变
质
作
变质岩
用
 6、内外力作用的联系过程
 风化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
 侵蚀
 隆起(内力作用)

流水地貌 风力地貌 (雅丹) 丹霞地貌

冰川地貌 喀斯特地貌

例8.材抖一 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游冲刷下
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慢了下来,泥沙就沉
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
面的陆地,这就叫河口冲积岛。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
地方,都会形成一些冲积岛, 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
。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历
史演变图
1 )说明河口冲积岛形成的主要
外力作用有哪些?( 4 分)
〔
流水沉积作用(2 分);
海水的顶托作用(2 分)
(
2 )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生消变化
的过程(6分)

河口地区由于落差小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
减慢,导致大量泥沙沉积,出露水面形成古沙洲〔 2
分,受地转偏力影响,北岸沉积速度快(2 分)。
泥沙继续沉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与
北岸陆地相连(2 分)
3)近年来该地海岸线向近海移动的速
度减慢,试说明其原因6 分)
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2 分)
三峡水库等截留部分泥沙(2 分)
海防林和固岸工程建设取得成效(2分)
7、水盐运动变化过程
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雨
季淋盐 干季积盐
 次生盐渍化过程
 干旱
大水漫灌 地下可溶盐分
溶解 蒸发 地表积盐
8、湿地消失(萎缩)过程
泥沙淤塞
倾倒垃圾
围湖造田
富营养化污染
藻类过度生
长 水中缺氧 鱼类死亡
沼泽化
湖泊变陆地
9、城市化过程及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过程
城市数目增多
城市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
加
城市规模扩大
地面硬
化 蒸发、入渗减少
地表径流增加 城市
内涝严重
 10、工业地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 区位条件优越
争四污一枯”

工业聚集
布局调整
产业升级
“三
通过对地理过程的考查,再现学习者
的思维过程,再现学生思考问题、探
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建构过程。这是
高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是我们二轮复
习要特别把握的方向。
(三)、关注农业
农业区位因素
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 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 我国主要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我国农业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
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
“十二五”规划七大农业主产区
例10 构成中原经济区主体的河南省是我
国传统农业大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 (1)简介该省农业生产的主要条件及现状并指明发展方向。
 1.条件及现状:
 ①河南主要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光热水
条件利于旱地农业发展,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是我国小麦
、玉米、棉花重要产区;
 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 ③交通便利,劳力丰富;
 ④春旱、夏涝、盐碱、寒潮等自然灾害较严重,农业不够稳定
。
2.发展方向

①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发挥大平原的优势,推进农
业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发展商品农业,建设国家级商品粮、
棉基地;
 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
和竞争力;
 ③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贸
工农一体,实现农业产业化,并以此带动农村剩余劳力就近转
移,推动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
 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旱、涝、碱”综合治理,增强
(2)该省是我国粮食生产和加工的强省,分析 其发展
食品工业的主要优势条件。
1、河南是我国小麦、玉米主产区,猪、牛、
肉畜养殖大省,接近原料产地;
2、京广、京九、焦柳铁路连南接北,陇海铁
(第二亚欧大陆桥)横贯东西,交通便利
腹地宽广,国内外市场广阔;
3、人口大省,劳力资源丰富;
4、洛阳等城市是著名农业机械制造中心、
“双汇”等知名品牌为发展食品工业的产
销提供了保证;5、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
 (3)某开发商拟在该省A市郊区建一粮食加工
厂,建厂前要进行实地考察,请你利用所学工业
区位地理知识帮开发商写出考察提纲。
 当地及周边地区市场的需求情况;
 原料多少及持续供应情况;
 当地交通建设及发展情况;
 能源构成及电力供应情况;
 土地成本(地价);
 劳动力的素质及数量(工资水平);
 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等。

例11.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
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春分后十五日
因为清明时节太阳直射点已经向北回归线移动中
。“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辐射增多,气温开始回升
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
,长城以南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
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
以上,利于多种农作物播种发芽,到处是一片繁
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
忙的春耕景象。
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 (1)清明与其他23个节气不同的是,
节日
它既是节气又是
。
 (2)我国长城以南农村为什么普遍流
行“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农谚?
(3)唐诗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 描写的是何处
天气特点?分析其成因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长江流域
清明时节,东亚大气环流已实现从冬到春的转变,
长江流域高低气压交替出现,天气乍暖还寒冷暖
变化幅度较大,气旋雨、雷雨等不稳定降水逐渐
增多。
“春雨知时节”,适度的水分可满足作物生长
的需要;但雨水过多导致的阴冷、湿渍和寡照危
害越冬作物(小麦、油菜)和早稻育秧。
•(四)关注循环经济、低
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大的主题词之
•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
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
推进,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废
弃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
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更
为迫切。为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实
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资源产出率提高
15%的目标,国家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及近期行动计划》。这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是
今年高考的重要热点。
2013年备考中,要特别关
注“生态城市”、“清洁生产”
“绿色消费”、“低碳经济”,
学会分析重大环境污染、生
态破坏对当地乃至全球环境
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 l )分布特点:交通线和城市沿汾河
谷地分布。原因:这里地处山区和沟
例12.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山区河谷两岸比
较开阔平坦,利于建筑物、道路等基
础设施建设,并减少建设投资;方便
对外联系;河流保障城市供水;冲积
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可满足城市
对农产品的需求。
( 2 )差别:规模较大的城市多分布在
山麓冲积扇上(在山地和平原的交界
处); 规模较小的城市分布在海拔较低
的冲积平原地区。
原因:交通线建设在山地与平原交界
地带的冲积扇上,海拔较高,免受洪
水威胁,且铁路、公路交通方便,利
( 1 )简要说明太行山以西的交通线和城市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于对外联系及商业网点的形成,城市
( 2 )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上城市的规模有何差异?
规模较大;海拔较低的平原,夏季受
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洪水威胁较大,交通形式单一,以铁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是由“资源― 产品― 一
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
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
、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强调废物
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是实现经济、社会和
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共赢”发展的经
济运行理想模式。
• ( 3 )请运用循环经济的原理,为山西
省煤炭经济的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献计献策。
• 1、推动煤矿绿色开采。选择先进高效的开采技术,提高
煤炭资源回采率。
2、 推进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如利用煤层气发
电或作为生产生活用气。
3、构建煤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煤矸石、煤泥发电以及
煤矸石生产水泥,构建煤—电—建材产业链。
4、发展煤炭气化、液化、焦化产业(煤制烯烃、煤制乙二
醇、煤制合成氨)构建煤—焦—化产业链。
5、采、选煤生产过程节能降耗,洗煤废水循环利用;
6、大力开展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利用煤矸石对采空区进行
填充,对沉陷区进行立体生态整治,利用复垦土地,发展
生态农业和旅游业。
•
。
•(五)关注环境保护
安徽考试说明已明确选修
要考《环境保护》,尽管说
和自然灾害各列5个知识点,
但我感到今年会侧重环境保
护并把环境保护的理念渗透
到其它题目里。
例13
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世界第一,本是巨大
财富,但许多农村因无力处理而在野外焚
烧,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下图是我国
农村秸秆焚烧的时间分布图。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 1 )读图分析我国南北方焚烧秸秆的时间分布有何异同。
(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焚烧秸秆产生的危害。
( 3) 联系农村实际从地理角度分析焚烧秸秆的原因和改变这种现
状的思路。
( l )同: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焚烧秸秆都集中在5 一11
月这半年时间,都有有两个明显的高峰时段;
异:北方的秸秆焚烧高峰第一个出现在5 月下旬和6 月
上旬,第二个出现在9 月下旬和10 月上旬;南方地区的
秸秆焚烧高峰第一个出现在7 月,第二个出现在10 月,
与北方相比延后约1 个月。
• (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焚烧秸秆产生的危害。
秸秆焚烧的危害很多主要有:
排放大量氮氧化物、SO2 、碳氢化合物及烟
尘,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
释放大量CO2 和废热,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高速、高铁和航空运
输,加大交通事故的几率;引发火灾;
秸秆焚烧会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直接烫死
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生态平衡,破坏土
壤结构,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地力下降;
 秸秆是除煤、石油、天然气之外的第四能源
秸秆野外焚烧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
• ( 3) 联系农村实际从地理角度分析焚烧秸
秆的原因和改变这种现状的思路。
•原因:
• 农村生活燃料结构变化,煤、
气、电增多,生物质能源减少;
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农村
劳力紧缺,加上农业机械化程度
还不高,个体经营的农户无力处
置大量的秸秆,只好一烧了事。
•改变这种现状的思路
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
加大对农业的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农业机械
化水平,可试行先免费向农民提供秸秆资源化处
理的机械和设备;结合城镇化建设,发展以秸
秆为原料的加工工业,就近吸收农村剩余劳力;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实行留茬收割,推广秸
秆还田,以利于土壤培肥;发展以秸秆为原料
的新能源(秸秆发电、秸秆煤、沼气、燃气、乙
醇等);利用秸秆做饲料,发展禽畜养殖业;
⑦利用秸秆做基质发展食用菌养殖业;⑧利用秸
秆做建材、纺织原料,发展环保产品。
例14.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3)题:
• 材料1 在水气充足、微风
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
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空
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
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
地面能见度下降,这种天
气现象称为雾; 霾,也称灰
霾,指空气中的灰尘、硫
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
物等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
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
材料2 如图所示,2013年
1月14日以来笼罩我国中东
部的雾霾天气仍在持续,
中央气象台连续四次发布
雾霾天气预警。

小水滴
(1)从大气成分看,雾的成分主要是_____,霾
的成分主要是_____
; 二者的关系是:
固体颗粒物
成雾必有逆温,影响固体颗粒物的扩散,促进污染
颗粒积聚形成霾;霾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
雾难以消散,雾霾进一步降低大气能见度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雾霾天气除危害人体
健康外还有哪些主要危害。
雾霾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严重影响交通运输;
雾的小水滴与霾中的酸性颗粒物结合形成
酸雾,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酸化河湖
(水体)、土壤危害植物生长。

(3)为减轻雾霾的影响和损失,城市管理部
门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封闭机场和高速公路减少交通事故;
除发电、供暖外,以燃煤为主的重污染
企业暂停生产;
停驶部分公务用车;私家车限号上路;
建筑工地停止开挖土石方和拆迁作业,
渣土车禁止上路行驶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六)关注西南大旱
例15
材料1
去冬今春西南地区连续5个月无有效降
水,许多地区库塘干枯土地干裂,人
畜饮水困难。这是西南地区连续第四
年冬春季节发生特大干旱。
材料2
昆明准静止锋是冬半年来自
西亚、南亚干燥地区的西南
暖气流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
在云贵高原相遇因地形作用
形成的类似暖锋的准静止锋。
材料3
有学者认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几年西南暖气流特别强大,
从而推挤昆明准静止锋东移,是造成西南连年冬春大旱的原因之
(1)据图分析正常年份在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下,
正常年份在昆明准静止锋影响下,昆明冬
昆明和贵阳冬半年天气特征的差异。试论证“西
半年处在暖气团一侧,天气晴朗温暖如春;
南暖气流强大推挤昆明准静止锋东移,是造成西
贵阳处在冷气团和锋面雨区一侧,阴雨冷湿
南连年冬春大旱的原因”。
加强天气监测预报,提供抗旱指导;
“冬无三日晴”。
加快应急供水工程建设,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西南暖气流强大推挤昆明准静止锋东移,
合理开采地下水;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多暗河、
(2)从自然和人文方面再各找出一个加剧西南
导致锋面雨区东移,暖气团控制的范围扩大、
对现有水源进行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
落水洞,地表水极易渗漏流失,地表十分干
旱灾的原因。
率;
时间延长,西南地区长时间无雨,必然形成
燥,是加剧旱灾的重要原因之一;西南地区
指导农民补种生育期短的耐旱的农作物;
经济落后,库塘不足,水利设施年久失修,
旱灾;持续干旱气温增高,蒸发加强,更加
蓄水抗旱能力弱,则是旱灾严重的人为原因。
加强森林防火,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剧旱情发展。
(3)为减轻旱灾损失,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应
急措施?
(七)、关注区域
1.国家级开发新区
自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以来,
我国已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
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和南沙新
区共6个国家级新区。
• 2.国家级经济发展区
• 中原经济区 海南国际旅游岛
• 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 3.新设行政区、经济特区(三沙市 喀什特区)
• 4.水能梯级开发区
5.城市群
• “十二五”规划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两横三纵”串起
东西南北城市群
• 按照规划今后五年中国城镇化率将由47.5%提高到
51.5%(2012已达52.7%)
• 规划提出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
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
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
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
西、由南向北拓展。
• 《“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主要城市化地区:
哈长地区、环渤海地区、东陇海地区、中原经济区、皖
江城市带、长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海峡西岸
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北部湾地区、黔中地区、滇
中地区、成渝地区、藏中南地区、冀中南地区、太原城
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宁夏沿黄经济
区、兰州-西宁地区、天山北坡地区。
•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 2011年6月30日,国务
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
群岛新区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
级新区。 定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
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江三角洲地
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展目标:建
成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
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中国海洋
海岛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中国重要的现
代海洋产业基地、中国陆海统筹发展先行
区。
• (中国唯一的拥有正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国家级新区。 )
•例16
1、位置优越:舟山新区处在我国东部海岸线和长江出海口的
组合部,扼我国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T”形交汇要冲,是江
海联运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舟山跨海大桥使舟
山本岛及附近小岛成为与大陆连接的半岛,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2、交通便利:舟山群岛有海、陆、空三位一体的集疏网络,特
别是有利于远洋运输的深水港口和航道,交通运输条件优越;
• 3、资源丰富:舟山群岛岛屿共有岛屿1390个,海域面积 11
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总长 2444千米,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其代
表性的是“港、景、渔”。港口方面:全区水深15米以上岸线
(1)分析舟山群岛
200公里,港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主航道可通行20万吨以上
新区发展的区位
船舶;海景方面:舟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两个国家级
优势。
风景名胜区(中国佛教名山普陀山、“南方北戴河”嵊泗列岛)
;有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岱山、桃花岛);渔业方面:舟山渔
场是我国第一大渔场素称“东海鱼仓”。 此外,舟山风力资源
丰富,是我国最早的风力发电新能源开发基地。
• 4、政策优惠:舟山新区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
家战略层面新区,政策支持的力度巨大。
2、分析把舟山新区建成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
加工交易中心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我国石油、铁矿石等资源的对
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大宗工业品出口也越来越多。我主要外
贸港口如上海港、天津港、广州黄埔港等均因航道浅而无法
满足进出口需要;
舟山群岛水深15米以上岸线200多公里,港域面积1000平方
公里,主航道可通行20万吨以上船舶,利于大型远洋油、货
轮船靠泊;
舟山群岛处在我国东部海岸线和长江出海口的组合部,扼我
国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的“T”形交汇要冲,是江海联运和长江
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舟山跨海大桥使舟山本岛及
附近小岛成为与大陆连接的半岛,货物集散分流十分便利;
舟山新区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陆域面积1440平方公里,
发展空间巨大,且北望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西连浙江第一、
二大城市杭州、宁波,协作条件优越。
3、简述建设舟山新区的意义。
• 舟山新区作为中国首个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
将建成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
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中国海洋海岛
科学保护开发示范区、中国重要的现代海洋产
业基地。对于我国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合
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形成大国规模的海洋经
济产业,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
上通道安全、维护海洋权益,都有巨大而深远
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八、关注海洋
•1、东海外大陆架划
界
•2、钓鱼岛
•3、黄岩岛
钓鱼岛距大陆330KM
距基隆170KM
东海外大陆架
《海洋法公约》
规定,所有的
沿海国都可以
主张200海里
宽的大陆架。
对于一些拥有
宽广大陆架的
国家,还可以
扩到200海里
之外,但最远
不得超过350
海里或者
2500米等深
线以外100海
里,这就是所
谓的“外大陆
架”。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例17
材料一:钓鱼岛距我国大陆约330千米,距台湾省基隆市约170 千米,位于中
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中国台湾岛的大陆性岛屿。
材料二:甲图为我钓鱼岛地理位置及其周边海域等深线分布图(P为日本的石垣
岛).乙图为我国大陆至钓鱼岛地形剖面图。
(3)据图说明钓鱼岛附近成为渔民“避风港”的
理由。
来自菲律宾东部海域的台风由东南向西北移动,
钓鱼岛与其东南部的南小岛能减小风速、阻挡波
材料三:钓鱼岛是中国有领土。钓鱼岛周围海底蕴藏有大量的石油,还有极其丰富的
浪,钓鱼岛与其东南部的南小岛之间的海峡就成
海洋渔业资源。每年鱼汛期间,浙江、福建、台湾的渔民都常来捕鱼。遇到台风季节
,钓鱼岛与东南部的南小岛之间的海峡却风平浪静,成为渔民天然避风良港,总有上
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
百艘船只在此躲避台风。
(1)从地理角度分析说明钓鱼岛是我
国固有领土。
距我国大陆和台湾岛很近;
与台湾岛的成因相同都是大陆性岛屿,位于
我国东海大陆架上;
与日本琉球群岛间有冲绳海沟分隔,属不同
的地质单元。
(2)分析钓鱼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 钓鱼岛地处广阔的大陆架,海水浅、光照
和养分充足;钓鱼岛东部的台湾暖流受到
海底大陆坡的阻挡抬升形成上升流,把海
底的营养物质翻上海面,鱼的饵料丰富。
材料三
( 4)上面两辐图为我国钓鱼岛到台湾岛及日本石垣岛距离和地
形剖面图,阴影部分表示海洋及其深度,根据图上信息和所学
知识判断,能反映我国钓鱼岛至台湾岛地形剖面图的是_图,
判断理由是
判断理由台湾岛海拔高度较高,沿
A
海地势海拔500米左右;钓鱼岛和
钓鱼岛地处大陆架.水深在100
至
台湾岛都位于大陆架上,两岛海城
;
200米之间
,日本的石垣岛与钓鱼
B 图,判断理由
反映我国钓鱼岛至日木石垣岛地形剖面图的是
的水深在l00至200
米之间。
岛之间的深度在2000
多米。
是
九、关注能源安全
•1、中哈油气管道
•2、中俄石油管道
•3、中缅石油管道
•4、瓜达尔港
例18 瓜达尔港位于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西南部,为深水港。2002
年3月中国政府应巴总统的请求为该港口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
,目前已经建成一个拥有三个2万吨级泊位的多用途码头。2013年
2月18日,巴基斯坦政府将瓜达尔港经营权正式移交给中企的协议
在巴基斯坦总统府签署。
巴基斯坦政府投资委员会负责人苏海尔-艾哈迈德近日表示,中国
与巴基斯坦目前正在讨论修建连接新疆和巴基斯坦的公路和铁路,
起点在中国新疆的喀什,终点则在巴基斯坦西南港口城市瓜达尔。
1、瓜达尔港临 阿拉伯 海;修建中
巴铁路的主要自然障碍有
喀拉昆仑山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沙漠区气候
酷热多风沙。
2、分析瓜达尔港和中巴铁路建设对中
、巴两国的不同经济意义。
• 对中国:
• 瓜达尔港距全球石油运输主要通道霍尔木兹
海峡只有约400公里,利用与该港口相连的公路
与铁路,中国有望开辟一条通往新疆等西部地
区输送能源的大通道,从而减轻对马六甲海峡
的依赖,提高能源进口通道的安全;使我国
西部开辟了一条南下印度洋的出海大通道,加
强与南亚、西亚甚至非洲、欧洲的经贸往来,
促进经济发展;为新疆面向穆斯林地区出口
的产品提供了快速通道,大大拓展了喀什经济
特区的发展空间,有力促进西部大开发和少数
民族经济的发展。
• 对巴基斯坦:
• 把区位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 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交通网络
,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 带动了相关产业(建材、旅游、石油化
工等),增加了就业机会,拉动沿海、
沿线经济发展;
• 加强了与港口腹地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
贸联系,促进了巴经济的全方位开放,
加强了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分工合作。
十、关注产业转移
• 转出区:
• 积极意义: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利
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 负面影响:减少就业机会,失业人口增加
• 转入区:
• 积极意义:加快本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
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 负面影响:改变区域地理景观,乡村变为高度
工业化地区,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广东:珠三角向(两翼)粤东、粤西
和粤北山区的双转移
海峡西岸经济区承接台湾产
业转移同时向中部内陆转移
江苏长江沿岸9座公路桥,带动苏中、苏北
成为全省经济新增长点。“大桥时代” 江
苏重构经济版图,促进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
发展
南京长江四桥
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
安徽皖江城市带(承
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临近长三角,
重点承接发
水陆交通便利,
展汽车、钢
产业基础好,
铁、化工、
配套能力强,
矿产、土地、
有色金属、
水、劳动力资
机械等产业
源丰富,承载
空间较大
各位老师:
•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复
习方法只有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情
才是最好的复习方法。二轮复习
既是我们与高考命题者的专业对
话,也是我们与他们之间智慧的
对接!让我们通过自己创造性的
劳动,共创2013年高考和个人
教学生涯的辉煌篇章。
•
•
以上浅见,仅供参考。不妥或错
误之处,恳请大家指正。
谢谢大家
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