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共同體理念與實踐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學習共同體理念與實踐

學習共同體理念與實踐
主講:林文生
新北市秀山國小校長、
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另外兩本著作
佐藤學簡介
•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外籍院士。
• 同第一線教師合作,做一個付諸行動的研
究者,30年內觀察10000間以上的教室。
• 花10年的時間,嘗試失敗1000間以上的學
校,最後在濱之鄉小學實驗成功學習共同
體。
佐藤學做了什麼
•
•
•
•
•
•
走進教室30年
他讓教育理論看到實踐的畫面
尋找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
快樂的學習:走向對話
教師的挑戰:走向反思性實踐
學校的挑戰:走向學習共同體
公共性、民主、卓越
• 公共性:教師要將教室的門打開
• 民主性:每個學生都是參與的主體
• 卓越性:兼顧教育的品質與平等
教育焦點的轉移
• 從老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
• 在俄語當中教和學是同一個字
• 教學是為了學生的學習做準備。
台灣的教室
美國教室
合作學習發展的歷史:
• 1980:開始於加拿大
• 1990:普及於美國及歐陸
• 2000:引進日本
• 2000:傳統排排座的課堂在歐美已經進入博物館。
• 2010:中國大陸、韓國、印尼(600多所試辦學校)。
• 2012:台灣
學習是如何發生的?
• Vygotsky的最佳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 Proximal 在俄語是齒輪與齒輪交接的地方。
也就是學習要在能夠啟動學生
• 學習的接點上才能夠起作用。
學習是對話辯證與串聯
•
•
•
•
•
佐藤學:
學習是:
1.學生與教材(知識)的相遇
2.學生與他人(夥伴與教師)的相遇
3.學生與自己的相遇(外在經驗內化為內在
經驗的歷程)。
課堂學習
教師在課堂學習的角色
• 傾聽
• 串聯
• 反思
傾聽
•
•
•
•
完整地聽完學生說的每一段話。
1.這段話是由教材的哪一段所觸發的?
2.是接續哪一位同學的發言的?
3.是連結學生自己的哪一部分經驗?
串聯
•
•
•
•
•
•
•
是教學的核心:
教材與教材(課程地圖)
教學與學生(教學準備、課堂學習)
學生與學生(合作學習)
教材與社會(統整課程)
學生與社會(統整活動)
…………………………..
反思性實踐是教師專業成長最大的源頭。
台灣教育的現場充滿批判,但
缺乏真實的實踐反思。所以我
們培養一群挑剔問題的專家,
卻很少看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
法。
反思性(reflexivity)
反思性實踐的學習共同體
• 教師是專業學習的共同體。
• 共同以單元為核心的共同備課。
• 輪流擔任教學觀摩者,將焦點放在學生學
習的結果,相互觀摩相互學習。
• Lesson study 重點事後面的研究(study)
的精神。教學之後一定進行深刻的討論及
反思。沒有最好的教學,只有不斷追求進
步的課堂研究。
合作學習
• 合作學習要讓學生有機會挑戰更難的題目。
• 挑戰性的題目:三分之一同學可能學會的
題目。
• 低年級最好是兩兩配對,中高年級以上最
好是四個人配對。因為學習共同體,是要
讓學生有機會幫助學生。如果是三個配對,
兩個人進行深度對話,一個人就容易被冷
落。
以國語領域為例
寫作
討論
延伸
閱讀
教師
備課
學生
備課
熟讀
全文
熟讀
段落
大意
提出
核心
問題1
連結
新詞
造句
提出
核心
問題2
課文
形式
深究
國(文)語領域教師備課 1
• 精熟文本的歷史背景,提供學生作為學習
的背景知識(鷹架)
• 精熟全文大意,並設計引導學生掌握全文
大意的方法。
• 精熟段落大意,並設計引導學生掌握段落
大意的方法。
• 精熟文本的形式,並設計引導學生掌握段
落大意的方法。
國(文)語領域教師備課 2
• 試擬全文大意的問題,並試答問題可能出
現的答案以及學生無法回答的鷹架策略。
• 試擬段落大意的問題,並試答問題可能出
現的答案以及學生無法回答的鷹架策略。
• 將新詞教學融入段落大意討論當中,直接
讓學生造句。並強調生字難詞的學習。
• 設計學生詮釋、推論語言的高層次能力。
以數學領域為例
教師整
理歸納
質疑
辯證
質疑
辯證
學生
先備
經驗
學生
合作
解題
教師
備課
佈題1
教師整
理歸納
發表
討論
學生
合作
解題
數學老師的備課:以對角線和展開圖(1)
•
•
•
•
•
•
•
教師備課
壹、平面圖形
一、數學結構:
(一)、多邊形、凸多邊形、凹多邊形。
(二)、對角線的概念:直線、直線段、
對角線。
二、認知結構:多邊形概念的建立、多邊
形對角線的認識。
數學老師的備課:以對角線和展開圖(2)
•
•
•
•
•
•
•
•
•
貳、面積
一、數學結構
(一)、圖形與面積
(二)、單位量與單位數
(三)、長與寬的命名
(四)、等積異形的幾何意義。
(五)、等積異形測量概念。
(六)、單位量的掌握
(七)、單位為單位名稱
數學老師的備課:以對角線和展開圖(3)
• 參、立體圖形
• 一、數學結構
• 1.長方體(或正方體)表面的展開圖
• 2.長方體(或長方體)邊與邊的垂直及平行關係
•
•
•
•
二、認知結構
1.長方體結構之認知發展程序
2.展開圖和立體關係的察覺
3.由長方形邊的垂直、平行到長方體邊的垂直、
平行關係之辨識。
數學老師的備課:以對角線和展開圖(4)
• 教學注意事項(1)
• 1.當學童問到三角形為什麼不稱為三邊形時,應同
意其亦可稱為三邊形,但一班人習慣稱為三角形。
• 2.若學生在排多邊形時,未出現凹多邊形,教師不
必特意強調。
• 3.畫多邊形的對角線,此時皆以凸多邊形為對象,
若學童提出凹多邊形的情況,則說明其中有些對角
線並不能將原圖形恰好分割成兩部分,所以目前不
考慮這種圖形的對角線,將其淡化處理。
• 4.一班人常將直線段簡稱為直線,教學時,只要能
溝通清楚所描述的情境,不必特別強調這兩者的區
別及用法。
數學老師的備課:以對角線和展開圖(5)
• 教學注意事項(2)
• 兒童將一個長方體紙盒的表面剪成展開圖時,要注
意其構成要素是否完整,如相連的面要有一整條邊
連載一起,而且六個面可以展成一個平面圖形,並
可以沿著邊摺回程原來的立體。
• 學童將長方體的表面展開城展開圖的方式,只要符
合條件即可,雖然可以有許多種展開方式,但不要
窮盡所有方式。
• 本單元不宜以抽象的紙筆測驗評量,若要採紙筆測
驗評量時,應畫出一個試圖。並宣告其為一個長方
體試圖,在這個長方體上來考量其特徵。
教師如何成為學習共同體
•
•
•
•
•
•
•
共同備課時間
共同討論一個單元的學習活動
將焦點放在學生學習
每個教師輪流教學
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態
深刻地反思及對話
修正再設計
觀摩者的角色與任務
• 記錄學生的成功及失敗之處,並討論造成
的原因。
• 觀摩者在這堂課學到了什麼?
• 觀摩這應該積極參與觀摩之後的討論。
教學轉型
教師
原型
轉型
學習
討論
新型
造成課堂學習共同體的關鍵
• 對每一個學習者的尊重(70%)。
• 而非教師的專業(30%)。
學生與學生的串聯
• 側耳傾聽
• 敞開心扉、彼此接納
• 以不懂的學生為中心,以邊緣化的學生作
為溝通的中心。
• 培養低成就的學生提問的能力,向高成就
的學生請教。讓學生跟學生學習。
Q And A
• 學習共同體的學生學習成就有比較好嗎?
• 佐藤學:
• 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學習成就測驗都比其他
學校好。但學習共同體不以提升成績為目
標。
學習共同體的學生進入大學表現如何?
• 佐藤學:
• 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學生非常受到大學的青
睞,很多大學都希望招到學習共同體學校
的畢業生。
一個學校要如何開始?
• 先要有一個願景,一起討論如何提升學生
學習的品質。
• 慢慢地,像品茶一樣,慢慢地感受茶香及
回甘。
• 實踐,一下子不用做太多,但是要實踐之
後才會發現真正的問題。
行動吧!讓我們從實踐當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