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章1~6节).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三章1~6节).

第三章 河工模型试验
第一节 概
述
一、河工模型的分类
1 研究意义
天然或人工建筑物干扰下的河道水流结构和河床演变
过程是极其复杂的,
河床在自然状态下的冲淤演变必须预报。这种预报不
仅要定性,而且要定量。预报河道在水沙及边界条件作用
下的再造床过程。(澜沧江例?)
第一节 概
述
一、河工模型的分类
2 研究方法
计算法
河工模型试验
第一节 概
述
一、河工模型的分类
3 河工模型分类
固定河床(定床)——模型水流为清水,河床在水流作用下
不发生变形的模型称为定床模型;
活动河床(动床)——模型水流挟带固体颗粒,河床在水流
作用下发生变形的模型称为动床模型。
第一节 概
述
一、河工模型的分类
4 适用条件
定床——在河床冲淤变化甚小,或虽有变形,但变
形对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影响不大时。定床模型试验在理
论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结果可靠,目前应用十分广泛。
动床——研究水流、泥沙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河床冲
淤变化问题。动床模型试验的理论和实践,虽然正在迅
速发展,但由于所研究的问题极为复杂,至今仍然不十
分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一节 概
述
一、河工模型的分类
动床模型
推移质动床模型
悬移质动床模型
全沙动床模型
第一节 概
述
一、河工模型的分类
河工模型不论动床或定床,均可分为正态与变态两
种。
正态模型——各个方向的长度比尺相同,几何形状
与原型完全相似。
变态模型——受(相似、场地、经费等)条件限制。
模型的几何相似的偏离。
(注意限制条件)
第一节 概
述
二、三维紊动水流运动相似的基本条件
河工模型试验首先应该保证水流运动的相似。而其
研究和模拟的对象--天然河流,通常都是三维紊动
水流。作为通用的情况,有关物理量的相似比尺关系
式,可根据三维紊动水流的微分方程式,采用第一章
介绍的相似转换的办法导出。
第一节 概
述
二、三维紊动水流运动相似的基本条件
连续性方程:
u x u y u z


0
x
y
z
(3-1)
第一节 概
述
二、三维紊动水流运动相似的基本条件
u y
t
 ux
u y
x
 uy
u y
y
 uz
u y
(3-2)
z
2

u
'
u ' y u ' z u ' y u ' x
1 p
y
2
 gy 
 u u y  (


)
 y
y
z
x
运动方程(雷诺方程)
u z
u
u
u
 ux z  u y z  uz z
t
x
y
z
1 p
u '2z u ' z u ' x u ' z u ' y
2
 gz 
 u u z  (


)
 z
z
x
y
第一节 概
述
二、三维紊动水流运动相似的基本条件
式中:
ux、u y、uz --分别为x、y和z方向的速度分量;
P
--压力;

--运动粘滞系数;

--密度;
由于几何相似应得到保证,故有如下长度比尺的关系式:
x  y  z  l
第一节 概
述
二、三维紊动水流运动相似的基本条件
由式(3-1)进行相似交换,即对原型和模型而言,
均应服从这一普遍的连续性方程,甚易求得:
u  u  u  u
x
y
z
(3-3)
考虑脉动流速的连续方程为
u ' x u ' y u ' z
+
+
0
x
y
z
(3-4)
用相同的相似转换办法可导得:
u '  u '  u'  u '
x
y
z
(3-5)
第一节 概
述
二、三维紊动水流运动相似的基本条件
利用式(3-2)中的任何一式,进行相似转换即可求得:
u '
g l

l
u




1
u l u
 u
u t u
2
2
2
2
(3-6)
第一节 概
述
二、三维紊动水流运动相似的基本条件
Sh 斯特鲁哈数
t u
1
l
tu
S h   idem
l
(3-7)
原型与模型由位变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之比,等于
由时变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之比,实质上反映了水流
运动连续性条件的相似要求。
对于两个非恒定流动的相似,它决定了时间比尺
与流速比尺、长度比尺的关系。当水流为恒定流时,
水流运动方程式中的时变项为零,这个比尺关系式将
自动满足。
第一节 概
述
二、三维紊动水流运动相似的基本条件
Fγ——弗汝德数
u2
1
g l
u2
Fr 
 idem (3-8)
gl
原型与模型惯性力之比等于重力之比,因此又可称
为重力相似准则。
第一节 概
述
二、三维紊动水流运动相似的基本条件
EU——欧拉数

p
1
2
 u
p
Eu  2  idem
u
(3-9)
原型与模型压力之比等于惯性力之比因此又可称为
压力相似准则。当研究水流对边壁和建筑物的荷载时应
予考虑,但研究一般明渠水流运动时,由于压力的影响
不重要则可不予考虑。
第一节 概
述
二、三维紊动水流运动相似的基本条件
Re——雷诺数
u l
1
u
Re 
ul

 idem
(3-10)
原体与模型惯性力之比等于粘滞力之比,因此又可
称为内摩擦力相似准则。
由于天然河道水流一般均为紊流,而紊流中粘滞力
的作用比较小,因此这个相似律在河工模型中一般并不
要求严格满足。事实上,这个相似律也无法严格满足。
λl 
λv 2 / 3
λg
1/ 3
第一节 概
述
二、三维紊动水流运动相似的基本条件
紊动相似律
u2
1
’
2
u
u2
 idem
2
u'
(3-11)
原型与模型由时均流速产生的惯性力之比,等于由脉
动流速产生的惯性力之比。
由于脉动惯性力就是紊动剪力,它消耗水流的能量,
对水流产生阻力作用。对于紊动水流,粘滞力可以忽略
不计,这个比尺关系式就可视为惯性力之比等于阻力之
比。
第一节 概
述
二、三维紊动水流运动相似的基本条件
以重力和阻力相似看,无法严格满足。联解(3-8)和
(3-10)两式:
λv 2 / 3
λl  1 / 3
λg
通常模型比原型小,λl>1,λν>1,满足这一要求,意
味模型不能用水做试验( λg<1 )或不满足重力加速度。
否则模型和原型一样大就没有意义。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定床河工模型——水流模型,应该同时满足重力相
似与阻力相似的要求。
欧拉相似律一般情况可不必考虑,雷诺相似律研究
粘滞力才遵循。这样,比尺关系式仅剩下3个,即式
(3-7)、(3-8)、(3-11)。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斯氏数,式(3-7)用于确定时间比尺λt 与流速比尺
λv 及长度比尺λl 的关系,非恒定流必须遵守。恒定
流或近似的恒定流自动满足。
l
t 
v
(3-13)
(3-8)重力相似必须满足,模型和原型都在同一重
力场,(λg=1)用水做试验:
1
2
l
v  
(3-14)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难于处理的是式(3-11)。该式所表达的实际是水流的
阻力相似,是必须遵守的。然而由于脉动流速与其它水
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尚未充分揭露,故不能用此式直接导
出实用的阻力相似条件,应另行设法处理。
为此,我们分析三维紊流的紊动剪应力,设x轴与水
流方向一致,z为铅直方向,y沿河宽方向。这时xy平面
上沿水流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切应力应为:
   xy   v'x v'z
同时,据紊流的半径验理论应有:
u x vz
   xy  A(

)
z
x
(3-15)
(3-16)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式中,A 为紊动粘滞性系数:v为时均流速。v′为脉动
流速,下角标 x、z表示其所指的方向。
对于正态模型,各个方向的流速比尺、脉动流速比尺
和长度比尺均相等。故由上述两式可导得如下比尺关系:
 2v'  Avl1
(3-17)
代入式(3-11)得:
A
1
 v l
(3-18)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考虑到
及
应有
代入式(3-18)得
z
v
   0 (1  )  A
h
z
(3-19)
 0  v*2
 u2 l
A 
u
u2
1
2
u
u2
 idem
2
u
*
(3-20)
(3-21)
*
或
*
(3-22)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由于在相似水流中点流速υ与垂线平均流速V是相
似的,其比尺相等,因此又有:
或
u2
1
2
u
(3-23)
*
u2
2
*
u
 idem
(3-24)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由于水流阻力系数f和谢才系数C分别遵循下列关系:
V

u*
2
f
V
C

u*
g
故可导出下列水流阻力的相似条件:
f 1
(3-25)
c  1
(3-26)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亦可表示为:
f  idem
(3-27)
C  idem
(3-28)
上式表明,为了保证正态模型与原型的水流阻力相似,模
型与原型的阻力系数f或谢才系数C应该相等(必须保证)
。 该相似条件,是从三维紊动水流的一般微分方程式及河
床边界条件导出的。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若从一维或二维紊流的微分方程式同样可以导出
这些比尺关系,只是其涵义略有差别。如对于—维
非恒定流的微分方程有:
连续性方程:
Q A

0
t t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运动方程
式中:
v2
 v2
1 v
J  2  ( )
C R x 2 g
g t
Q --流量;
A --过水面积;
J --能坡;
V --断面平均流速;
C --谢才系数;
R --水力半径。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利用相似转换可求得:
t v
2v
 1;
 1;c  1
l
g l
其比尺关系式(连续、重力和阻力)与三维水流
类似,只是所表示的物理量都是断面平均值,因而更
容易满足,模型设计更加简便。
同样,从平面二维水流方程组也可导出类似的比
尺关系式。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设计
基本满足几何相似的正态模型必须遵守的水流相似条
件是:
水流连续性相似 : t v  1
l

重力相似:

阻力相似:
2v
1
l
f 1
紊流限制性条件:
Rem  1000
或
表面张力限制性条件: hm  1.5cm
c  1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设计
实际模型设计中,实现阻力相似的手段很多,两种
方法:
(一)蔡克士大曲线方法
为了满足阻力相似(即λf =1) 条件,在设计中应确
定模型的绝对粗糙度 K。为此,可使用蔡克士大方法。
蔡克士大在明槽中进行了一系列有关水流阻力和流
态分区的试验,图3-1和 (3-2)。
2 gRJ
R
f  2  F ( Re )
v
k
(3-29)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设计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设计
光滑区
1
 4 lg( Re f )  2.0
f
(3-30)
过渡区A
1
R
 4 lg
k
f
(3-31)
过渡区B
阻力平方区
1
R
v*k 0.81
 4 lg  9.65  4 lg( )
(3-32)
k
v
f
1
R
 4 lg  4.25
k
f
(3-33)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设计
紊流诸区的分界可以水流雷诺数Re为指标。根据
蔡克士大的成果,汇列如下:
Re  Rel  580
层流
12R
Re l  Re  Re 2 
fk
光滑区紊流
63R
Re 2  Re  Re3 
fk
过渡区紊流
Re  Re3
阻力平方区紊流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设计
设计模型时,先据各方面条件拟定长度比尺后,可由原
型雷诺数Rep及重力相似条件,反求模型的雷诺数Rem。
2
3
l
Rem  Rep / 
(3-34)
将Rem与蔡克士大曲线对照,可遇到4种情况:
(1) Rem> Re3 如图3-3a所示
此时模型水流也属阻力平方区,阻力与粘滞性无
关。只要按几何相似控制模型粗糙度,并按弗汝德
准则决定各有关比尺,就可实现完全相似。这时模
Rp
型粗糙度由下式确定:
Km 
(3-35)
R
l ( ) p
k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设计
如果式(3—35)提出的要求在模型中能够做到,则所
拟的λl是合理的,可行的。
(2) Re2<Rem<Re3 如图3-3b所示
此时,阻力系数f与雷诺数Re、相对粗糙度 R/k 两者
有关。为使原型与模型阻力系数相等,首先应设法采用
更小些的长度比尺λl使之进入(1)所列情况;如无法满足,
则模型相对粗糙度应按图3—3(b)中虚线位置的 R/k 进
行控制。应当指出,这样的办法对于模型将有多种流量
(即 Rem 有各种数值)时,不能都做到阻力相似。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设计
(3) Re1<Rem<Re2 如图3-3c所示
此时已无法通过调整模型粗糙度的办法来满足
fm=fp 的阻力相似条件,因此应该做变态模型(详见下
节)。否则就必须改变模型的比降比尺(λJ≠1),或者
改变流速比尺。这种方法在实践中采用较少。
(4) Rem<Re1
如图3-3d所示
此时,模型水流已属层流,违背了流态相似的限制
条件,如不能再调小,则必须采用变态模型,别无其
它解决方法。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设计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设计
(二)曼宁公式方法
由于天然河流有关糙率系数况的资料比较丰富,为
满足阻力相似,可以不采用阻力系数比尺λf ,而利用谢
才系数比尺λc =1来设计模型。为此可应用曼宁公式求
得糙率系数比尺λn 。这一方法原理简明,使用方便,
因而在我国应用广泛。
1
1
由曼宁公式 C  R 6 可得:
n
1
c  R6 / n
(3-36)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设计
c  1,R=n,代入上式有
对正态模型,
1
6
l
n  
(3-37)
由式(3-37)即可设计模型:
1
6
l
nm  n p / 
(3-38)
显然,如果制作的模型的糙率满足式(3-38)的要求,
那么也就实现了重力相似和阻力相似,所取的长度比尺
λl即是合理可行的。
第二节 正态定床河工模型
一、正态定床河工模型设计
须注意:曼宁公式是将水流作为一维流动考虑的。
对于三维流动而言,床面各部分糙率系数并不相等,而
模型设计要求相应部位糙率比尺均满足。
使用以上方法设计正态模型设计时应注意它的限制性
条件。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二、变态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与正态模型相同,仍从三维紊动水流的一般微分方
程式出发,推导三维水流变态模型的相似条件,可以得
到水流纵、横向比尺关系式(3-43~47)和水流铅垂
向比尺关系式(3-48~52)。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二、变态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水流纵、横向
比尺关系式:
t  v
1
x
l
(3-43)
2v
1
 g h
(3-44)
p
1
2
 p v
(3-45)
x
x
 v l
1
v
v h v 2h

1
v
v l
x
z
2v
1
2
v '
x
x
x
(3-46)
(3-47)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二、变态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水流铅直向
比尺关系式:
t  v
x
l
(3-48)
1
2v h
1
2
 g l
(3-49)
x
 p l2
1
2
 p v h
(3-50)
x
v h v 2h

1
v
v l
 v l
1
v
2vx
1
2
v ' x
x
z
x
(3-51)
(3-52)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二、变态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将所得5式与前述式(3-43)~(3-47)对比,存在不
少问题。说明变态模型内已无法获得严格水流运动相似。
与正态模型一样,变态模型设计通常也不严格保证粘
滞力相似和压力相似。但问题是惯性力相似和阻力相似
也不能保证了。
应研究变态模型中,哪一些水流现象还能是相似的,
哪一些已完全不相似,从而可以确定变态模型的应用范
围和必须明确的局限性。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二、变态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一)惯性力相似问题
由(3-44)和(3-49),变态模型的流速场和动力场与
原型不完全相似,变率愈大偏离就愈大。惯性力的不
相似将主要表现为铅直方向的不相似。
它仅适用于:研究地形较平缓顺直的平原河道,问
题要少一些。
u2 h 1
 2 1
2
g l 
(3-53)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二、变态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二)紊动阻力相似问题
正 态 模 型 η=1 , 河 床 及 边 壁 阻 力 相 同 。 ( 354)~(3-61)表明,变态模型河底阻力系数模型大
于原型,河岸阻力系数模型与原型相同。
2h / 3 1l / 6
f nb  1/ 2  2 / 3
l

n  
w
1/ 6
l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二、变态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河底和河岸糙率不同对模型相似有较大影响,从紊
动阻力相似看,对于河岸阻力起较大作用的山区峡谷
河流是不适宜的,而对宽浅河流影响不大。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二、变态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三)变态模型的局限性与适应性
首先,考察一维整体水流变态模型的相似条件。为
此,用恒定渐变流运动方程式
dz v 2
d v2
  2  ( )
dx C h dx 2 g
(3-66)
进行相似转化,可得原体与模型相似的条件:
h
2v
2v
 2 
l C h g l
(3-67重力)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二、变态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λg=1,上式可分写为:
u  1h/ 2
(A重力相似)

u  C hl
1
2
(B阻力相似)
联解上两式得:
1
2
l

C   h
1
2
(3-68综合式)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二、变态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变态模型用于研究水位和断面平均流速相似的一维
问题是完全可以的。此时变率取得大一些也是可以的。
河道平面二维水流变态模型,窦国仁、谢鉴衡、金
德春等人分别证明了满足条件(A)及(B),就能保证
平面水流的运动相似,即不但水位和平均流速保证相似,
而且垂线平均流速沿河宽的分布和水面横比降也可达到
相似。但平面二维流的相似,还包含着某种程度的流速
场相似问题,如弯道、汊道和整治建筑物(如丁坝等)附
近的水流结构。应注意使用,不能过大。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二、变态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三维水流不允许过大偏离,变率的限制应更加严格,
一般应控制在6以内。
对于宽浅的平原河流,变率须受模型水流宽深比限制:
Bm
 5 ~ 10
hm
(3-69)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三、变态河工模型设计
变态模型的设计,主要是模型的糙率问题。
(1)变率η,变态模型河底阻力系数随η,按
η2/3/λl1/6 而增大;
(2)模型糙率nm ,一方面随λl的增大而减小,另一
方面又随变率η的增大而增大。
应利用变态模型的这一特点,在满足水流相似的限
制条件的前提下,调整长度比尺λl和变率η的大小,尽
可能使模型易于满足糙率相似的要求。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三、变态河工模型设计
做法:
在实践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果变率和长度比
尺无论怎样调整,要求的模型糙率仍然很大,则应进行
加糙设计。
利用沙砾和卵石加糙的方法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称
为颗粒无间距密排加糙;第二种称为颗粒有间距排列加
糙,又称梅花加糙。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三、变态河工模型设计
(一)颗粒无间距排列加糙设计
(1)蔡克士大方法
实际设计时采用图解的方法:
按变态模型相似条件,设计有5个未知数(长度、水
深、阻力、雷诺和粗糙度)比尺、流量、雷诺数;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三、变态河工模型设计
(一)颗粒无间距排列加糙设计
(1)蔡克士大方法
一般先取λl等于其允许的的最小值(λl)。首先力求用水泥
沙浆抹面的模型,其K≈0.75mm。
计算λh,给出一系列的λh值,求得相应的fm,绘制
fm=F1(λh)的曲线;
然后计算雷诺数和相对粗糙度,绘制另一条曲线。
交点就是所求的解,由此求得Km和平均粒径。如
Km不在允许范围内需重新选K计算,满足要求为止。
(一)颗粒无间距排列加糙设计
(1)蔡克士大方法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三、变态河工模型设计
(一)颗粒无间距排列加糙设计
(1)蔡克士大方法
然后由图3—1所示的蔡克士大曲线,绘制另—
fm=F2(λh) 曲线。两曲线的交点即所求的解,其横坐标为
λh,纵坐标为λm 由此即可求得模型的绝对糙率Km的值。
根据Km就可确定所采用的颗粒的平均直径dp。模型设计
即告完成。
如两曲线交点不在允许范围之内,则应重新选定Km再
行计算。确定合适的模型绝对糙度,直至满足要求时为止。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三、变态河工模型设计
(一)颗粒无间距排列加糙设计
(2)曼宁公式方法
由曼宁公式和糙率比尺关系,按试验场地限制条件,
先确定λl,然后在允许的范围内假定λh的值,求得λn。
再由原型糙率求得模型的糙率。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三、变态河工模型设计
(一)颗粒无间距排列加糙设计
(2)曼宁公式方法
确定模型糙率后,可用下列经验公式直接计算所应采
用的颗粒粒径d:
1
(3-79)
6
n  0.015d
式中粒径d以毫米计,系数为经验系数,各家不同,
张有龄建议0.0166,天津水运科研所建议0.0138,可
能是试验条件的差异所致。试验证明,除粒径外,颗粒
的形状、排列对糙率也有较大影响。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三、变态河工模型设计
(一)颗粒无间距排列加糙设计
(2)曼宁公式方法
密排情况下,模型有效水深h与实际水深h′ (即水面至
颗粒底部深度)之间的关系可取为:
h  h'(0.2  0.3)d
式中粒径d以毫米计。
(3-80)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三、变态河工模型设计
(二)颗粒有间距排列加糙设计
当模型要求的糙率很大,采用密排加糙已不能满足
要求,可采用有间距加糙办法。由于这种加糙方式糙率
很大,模型水流一般已处在阻力平方区,故通常用曼宁
公式进行设计。卢汉才、唐存本分别研究了梅花型排列
的糙率问题。这里介绍唐存本公式;
n  cd
1/ 6
(3-81)
L
c  F( )
(3-82)
d
c值与L/d的关系如图3—5。由此图,已知d和L时,
即可查得c值,并用式(13--81)求得糙率值。
L-加糙间距(mm)
d-粒径(mm)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三、变态河工模型设计
以上办法,供初步估算之用,然后在模型验证时适当
调整,即可满足要求。如要求比较准确的糙率,则可在
水槽内进行预备试验予以确定。
有间距排列法加糙如不能满足过大的加糙要求时—
—模型河床上布置凹槽等办法——如果仍然不能满足要
求,则只能放弃一些相似条件。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三、变态河工模型设计
在只要求阻力相似的条件时,变态模型可采取近似
试验方案——思路是:按重力相似的条件放水,无论怎
样加糙,模型水位仍然低于原型,则可适当放弃惯性力
重力比相似条件,加大放水流量,增加紊动阻力,最后
达到水面线基本相似。显然,这种方法不能随意采取,
且只对研究那些建筑物干扰较小,河道弯曲不大,河段
较长且流速较低的平原河流问题时,方可采用。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四、变态定床河工模型实例
湘江,长沙河段为平原河道,由南至北穿过湖南省会长沙市。
该河段有两条支流由东岸入汇,即浏阳河、捞刀河。河中心由南到
北纵向排列有桔子洲、傅家洲,形成分汉河段。汉道东支靠近市区,
建有港口,为常年通航水道。汉道西支不通航,洪期过水,枯季断
流。;化门滩位于傅家洲下游,长7km,有公路桥从滩上穿过,河
宽水浅,是湘江航道的重点碍航浅滩。近年来,随着水运事业的发
展,计划提高湘江航道等级,迫切需要整治北门滩,主要目的是提
高水深,归顺水流,改善通航条件。但由于该滩位于城市附近,整
治工程应正确处理与桥梁、港口、城市用水及防洪等多方面的关系。
为此委托—长沙交通学院进行河工模型试验,以确定合理的整治方
案。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四、变态定床河工模型实例
为保证水流相似,模型进口取在桔子洲上游深槽段,出口取在
两支流入汇处下游深槽。支流漠型范围在入汇口门以上lkm处。试
验河段全长21km。该河段平均河宽约为1000m。
由于场地限制,取模型平面长度比尺λl =300。
浅滩段最小水深1.65m,枯水流速0.75m/s,为保证模型水流
为紊流,并排除表面张力的影响,模型必须采用变态。考虑到本河
段为平原宽浅河道,采用变态是允许的。最后选定变率为5,即取
λh=60。由于水流结构并非模型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保证平面二维
流相似的条件下,上述变率是合适的。此外,由于该河段河床稳定,
变形微小,故采用定床模型。
按弗汝德相似律得λu=7.746。
按阻力相似条件得λn=0.885。
第三节 变态定床河工模型
四、变态定床河工模型实例
本河段洪枯水糙率变化不大,糙率系数值在0.023左右,由糙
率 比 尺 可 推 得 模 型 糙 率 系 数 在 0.026 左 右 , 局 部 区 域 最 大 值
0.028。可采用直径15~20mm的卵石进行梅花加糙即可满足要
求。相应流量比尺λQ=139427。原型最大流量为20000m3/s,
换算为模型流量143 l/s,现有设备供水即—可解决。
计算模型最小雷诺数得Rem=1420>1000。
计算模型最小水深值得hm=2.75cm>1.5cm,均能满足限制
条件的要求。
模型制成后,经过验证试验,表明模型中有关水力要素与原型
符合良好。
参考文献:
1,李昌华,金德春,《河工模型试验》,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1年;
2,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工模
型试验(第二版)》,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年;
3,左东启等,《模型试验的理论和方法》,北京水利电力
出版社,1984年;
4,宋逸先主编,实验力学基础,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6年;
5,谢鉴衡主编,《河流模拟》,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0年。
练习题






1、两物理体系相似的三大基本条件是?
2、因次分析方法(瑞利法及π定理)是建立在什么
原理基础上的?
3、模型相似定理应用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4、港航模型设计中通常采用什么方法去满足考虑阻
力相似条件?
5、采用数学模型研究工程问题时,怎样考虑相似条
件及模拟的可靠性?
6、怎样理解模型设计的基本相似条件和限制条件?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一、概
述
天然河道水流一般为挟沙水流。由于水流与河床的相互
作用,两者间不断发生泥沙交换,即泥沙运动。泥沙运动
的结果是河床不断变形,其过程十分复杂。
在航道整治和其它治河工程中,常常需要解决泥沙运动
和河床变形问题。由于泥沙运动的理论仍然不十分成熟,
很难单纯用数学计算确切求解,故常求助于实体物理模型,
即动床河工模型试验。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一、概
述
动床试验与定床相比,除了水流是不断运动的外,
又增加了两个变动因素:
(1)泥沙运动;(2)河床变形。
而泥沙往往又同时存在悬移质运动和推移质运动两
种形式,河床变形有冲有淤,变化无穷,涉及的物理量
极多。
不同于定床试验,用少数几个相似条件来控制挟沙
水流和河床变形相似是难以办到的。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一、概
述
办法:
抓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的因素,忽略次要的因素,
能够解决问题前提下使问题简化。
在水流挟沙方面,视其重要性,仅考虑悬移质或仅
考虑推移质;而在悬移质中,仅考虑床沙质,忽略冲
泻质等。如在河床变形方面,也视其重要性,仅考虑
河床的冲淤。不考虑河岸的变化,甚至制作局部动床
等等。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动床模型试验中,对于每一个所研究的具体问题,
都有不同的相似条件。但在所有这些条件中有一些比较
成熟、行之有效且应用广泛的基本条件,将在这里重点
讨论。
在以后的讨论中,为方便计,不再区分正态和变态
模型,而把正态模型视为变态模型的特例。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一)水流运动相似
泥沙运动是由水流的运动引起的,因此动床模型应
尽可能保证水流运动的相似。这个问题已在定床模型
中论述过,概括起来主要相似条件如下: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1)满足几何相似(边界条件相似),在变态模型
中,各向几何比尺为定值。
(2)满足流态相似,模型应有较大的水流雷诺数,
并尽可能使模型流态与原型流态同属于阻力平方区。
(3)满足惯性力与重力比相似的弗汝德相似律。。
1
u  u  u  u  h 2
x
y
z
(3-85)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4)满足沿程紊动阻力相似条件。
 f   j  h 
l

c  ( l  )
h
1
2
(3-86)
(3-87)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由于这里讨论的是动床,因此其紊动阻力应是动
床阻力,根据上述两式,即可求得床沙的粒径。
应予指出,上述条件是从水力半径R可用水深h代
替的宽浅河流导出的。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二)推移质运动相似
(1)泥沙起动相似条件;
设起动速度为vc ,水流垂线平均流速为v,按相似
理论应有:
v
(3-88)
1
v
c
其重要性是保证冲刷部位的相似。若原型和模型都
是无粘性粗纱:
h m  s 
vc  k ( )
gd
d
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上式中: m为指数, k为常数,由:
g  1
k  1
可得到起动流速关系式:
1
h m 12
u ( )  d2
d

c
s
(3-89)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2)挟沙相似条件
又称输沙率相似——模型和原型输移量一致。
计算输沙率公式多,以冈恰洛夫式为例(流速为主
要参数):
1 
v3
gb 
 s d(v  vH)( 3  1)
500
vH
v3
gb  d  s (vvh)( 3  1)
vh
vH—止动流速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由此可得到单宽输沙率比尺:
g  d v
b
s
(3-90)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3)河床变形相似条件
由泥沙连续性方程:
z 0
G
/
 B
0
x
t1
(3-91)
式中:G——断面输沙率,γ’——泥沙干重度,
B——河宽,Zb——床面高程,
t1 ——河床变型时间。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由此可导出泥沙连续相似条件:
变型时间比尺用于控制动床模型放水的时间,与水流运
动时间比尺不同,保证冲淤泥沙体积相似。
t 
1
 l  h 
g
/
b
  g q  1
/
b
(3-92)
(3-93)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三) 悬移质运动相似
(1)悬移质相似条件
细颗粒泥沙:悬浮、沉降。
扩散理论——二维非恒定流,悬移质运动紊动扩散方程:
s
s
2s
s
    2  
(3-94)
t
x
z
z
式中:
u——沿x向流速,s——含沙量,ε——紊动扩散系数,
ω——沉降速度, t——时间。
水流——紊动扩散——沉降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由此可得到三个比尺关系:
 l
1
v h
沉降相似(3-95)
 h
1

扩散相似(3-96)
t v
1
l
Sh非恒定相似( 3-97)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一般情况下,假定ε与水流紊动扩散系数相等—
—紊流半经验理论公式:
z
  kv* y(1  )
h
式中:
k——卡门常数,v* ——剪力速度。
由此可导出:
  k v h
*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带入(3-96)当 k=1 有:

1
v
泥沙悬浮相似(3-98)
*
悬移相似的两个比尺都包含沉降(剪切)速度比尺,
用于与起动相似条件共同选择模型沙。通常模型沙沉速小
于原型沙,状态——滞留区内。由沉降速度公式,推得沉
降速度比尺:
   
s
2 1


d 

(3-99)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2)(悬移质)挟沙相似条件
挟沙相似——含沙量相似。恒定悬移质不平衡方程:

(QS ) aS * B  aSB
x
式中:
S* ——水流挟沙力,α ——系数,
Q ——断面总流量。
(3-100)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当 α  1和Q   l h
s  s
*
(3-101)
含义——含沙量比尺与水流挟沙力比尺相等。
 /
v3
S*  k

 s   gh
s  s 
*


(3-102)
s
s 

含沙量比尺较适用公式(3-103)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

(3)(悬移质)河床变形相似条件河床变形原因之一
是输沙不平衡;
河床变形相似——泥沙连续相似;
悬移质运动变形方程:
(QS) / z 0
 B
0
x
t 2

(3-104)

式中: 泥沙干容重,t
2 河床变形时间
’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由此可推出河床变形时间比尺关系:
t 
2
 l
/
v  s
(3-105)
用来控制模型放水时间,满足(3-105)式,就可
说明泥沙冲淤数量相似。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要使河床变形时间比尺 t 2 与水流时间比尺 t 相等,
s
应有 与 ’相等,可得:
  s / 
,
s 

(3-106)
同推移质相似条件一样,这个条件极难满足。通常
为了满足河床变形相似,只能保证t2,放弃t,这称为
时间变态。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以上讨论了动床河工模型试验中广泛采用的一些基本
相似条件,但仅仅应用这些条件述不足以进行具体的模
型设计。
实际应用时,还应视所研究的问题,再增加一些特定
的相似条件,例如在研究某些存在泥沙异重流的大中型
水库的库区泥沙淤积问题时所应满足的异重流运动相似。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四)异重流运动相似
(1)异重流发生条件相似

Fr 
 l
/
' 
gh

判别式(3-107)
式中:υ——异重流发生处的垂线平均流速;
h——发生处水深;
γ’——浑水重度。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在重力相似条件下,浑水重度 γ’:
 s 
'  
s
s
(3-108)
由此可导出含沙量比尺:
s 

s
( s )/ l
(3-109)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2)异重流阻力相似条件
由异重流流速公式:

 s 
' 
' C
h'i'
=C'
sh'i'

 sr
式中:
C’——异重流谢才系数;
υ——异重流流速;
h’——异重流厚度;
I ——异重流坡降。
(3-110)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在式(3-109)已经满足条件下,由   h 及
可得异重流阻力相似关系式:
i  h / l
l
c ' 
h
(3-111)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3)异重流淤积部位相似条件
根据异重流输沙沿程变化方程:

( ' h' S )  S
x
(3-112)
利于该式可导出比尺关系式:
   h / l
(3-113)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4)异重流淤积时间相似条件
根据异重流输沙量平衡方程式:
zo

( ' h' S )   0
0
x
t3
式中:
γ0 ——淤积泥沙干容重;
z 0 ——床面高程;
t 3 ——淤积时间。
(3-114)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
由此可导出异重流淤积时间比尺关系式:
t 3   0l / u s

(3-115)
应当指出,上述导出的挟沙异重流运动相似的四个
条件的表达形式,与悬移质运动相似的有关条件的表
达形式基本相同,最重要的是(3-109式)。
第四节 动床河工模型
二、动床河工模型的相似条件
方法:
1、给出要满足的相似条件;
2、导出泥沙运动相似(起动、挟沙、河床变形);
3、得到t1、 v、n、 vc、d和g。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一、推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推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应同时满足的相似条件:
1
2
h
重力相似
v  
起动相似
v  v
输沙相似
1
h m 12
 v ( )  a2
d

(1)
(2)
c
c
(3)
s
(4)
g  d v r
b
河床变形相似
s
l  h  v
t 
g
/
1
b
式(3)和(4)非普遍使用,应据问题选择
(5)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一、推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上述关系不够确定模型相应比尺,还应根据水流、泥沙
和边界条件等建立补充的方程式。
实际可发现,模型沙设计是关键。动床模型设计通常均
是从选择模型沙入手,考虑因素和步骤:
场地——设备——水流运动相似限制条件——初选λl和
λh ——选沙(糙率)。再通过反复调试,选择到满意的模
型沙。
确定模型沙后——粒径、挟沙和重力等比尺随之确定,
最后由输沙和变形相似,求得输沙率和变形时间比尺。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一、推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一)按泥沙起动相似条件设计
控制模型沙的条件主要是泥沙起动相似二个方法:
1、模型沙预备(水槽)试验,控制条件泥沙起动相似,
可找出 γs , d,h和vc 。
——可靠,工作量大。
2、理论分析,选择合适的、成熟的起动流速公式。
——可能误差大,可在验证试验校正。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一、推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如由(1)和(3)式:
d  h 
变换得:
dm 
1
1 2 m
 s 
 l 

dp
l

1
1 2 m
 s 

1
1 2 m
 s 

(3-116)
(3-117)
模型沙粒径与变率和它的重度γs 有关。变率越大,
dm和γs就越大。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一、推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对于正态模型,若能采用天然沙,  s   =1,变

率为1,粒径和水深比尺相等。
这种只能原型沙粒径较大的情况才可能。若原型沙
粒径小,只可能选择γs 较小,粒径较大的轻值模型沙
(比如煤,木屑等)。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一、推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二)按河床阻力相似设计
前面以起动流速相似设计时,没有考虑河床阻力相似条
件,而河床阻力与粒径有关。长河段推移质模型,沿程阻
力相似条件必须满足。
如定床模型中论述的,平原河流的原型河床糙率小,
为满足阻力相似,常采用变态模型。即相似条件为:
2
3
h

n   l
1
2
(3-118)
对于不产生沙波的粗沙河床的紊流阻力,其糙率为:
(3-119)
n  Ad1 6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一、推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由此建立床沙比尺关系:
(3-120)
d  4h 3l
相应模型沙粒径:
dm  d p3l / 4h
(3-121)
对于阻力相似,上述两式应该满足。但如要求同时满足
重力、泥沙起动和沿程阻力相似,就应该同时满足(3-
117)和(3-121),这会使模型变率受到限制。
办法仍然是:近似选择——验证——调整——满足要求。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一、推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三)泥沙的粒配相似
自然河流河床上的泥沙并非均匀沙,而是由大小不同的
颗粒组成的非均匀沙——泥沙的级配,对泥沙起动和河床
的冲淤变化有明显影响.
河流动力学观点——粗颗粒对细颗粒泥沙有隐蔽作用,
影响河床的组化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模型沙与
原型沙的粒配相似。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一、推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具体设计时,可对原型沙样进行分析,求得其中值
粒径d50或者平均粒径 dp,并绘制其粒配曲线。然后根
据 d50或 dp 选择模型沙的粒径dm 。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一、推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当知道模型沙的粒径后,可将作为模型沙的中值粒
径或平均粒径;然后按原型沙的粒配曲线配制模型沙。
如图3—6所示,在单对数坐标纸上,原型沙和模型沙的
粒径级配曲线应该是平行的。
图3-6
原型沙与模型沙的粒
配曲线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实例
都江堰河段,位于岷江中游,该段由山区转入平原河段,
其特点是洪水流量大,问槽坡陡流急,两岸多为人工加固。
床砂粒径差别悬殊,汛期推移质来量约占全年来沙量的95
%以上,是影响河床演变的主要因素。
(一)模型设计
该河段河势见图3-7。根据实测资料,原型河段糙率n为
0.033,河床由卵,砾石和粗沙组成,通过预备试验和理论
计算已求得其推移质粒配曲线。
图3-7 都江堰河段平面图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实例
本河段为大粒径推移质模型,泥沙可按几何比尺缩
小,做成正态模型。
该项目以前进行过 l  60 正态定床水流模型,因比
尺小(模型大)即使只研究一个水文年的情况,也需
耗时几十个昼夜,若进行一系列动床试验,则耗费时
间和人力过大。
实际试验中,为了缩短试验时间及制模工作量,采
用变态动床模型。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实例
1、几何比尺的确定
根据原河段长度及试验场地条件以及供水能力,平
面比尺采用 l  240 。
对于山区性河流,特别是地形,水流和泥沙运动十
分复杂(不适宜变态),须控制变率,否则几何不相似
导致水流、泥沙运动的偏离。
原型泥沙为大颗粒卵石,本模型可以选用天然沙为
模型沙。选变率η=2,h  120 。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实例
2、重力相似: Fr相似律得流速比尺 。 v  1h 2  10.92
2
-1
2
l
3、阻力相似:谢才公式和曼宁公式 。 n  h / 
3
 1.57
4、起动相似:
起动流速公式(3-89):
s 
h 0.2
vc  K
gd( )

d
在模型和原型沙粒雷诺数相等条件下,导得起动流速相
似条件:
k  1
1
2
v   
c
s 

3
10
d
 
1
5
h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实例
当选用天然沙时, s   1
,则 d  h  120

有
。
说明要满足起动相似,粒径比尺 d 应与水深比
尺 h 相等。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实例
5、模型沙的选择:
根据起动相似条件,且已知原型的床沙平均粒
径 d p  177mm , d95  400mm , 求得模型沙的相应粒
径值: (d p)
m  d p d  1.48mm
(d 95)
m  d 95 d  3.33mm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实例
由此可求得模型的糙率:
张有龄公式:
李昌华公式:
1
6
p m
nm  0.0166
(d )  0.0177
1
5
95 m
nm  0.011
(d )  0.021
另据已知条件,原型河床平均糙率为0.033,根据阻
力相似条件,要求模型糙率值为
nm  n p n  0.033 1.85  0.178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实例
上述起动相似和阻力相似两个条件无法同时满足。为
此,另行选择轻质模型沙,允许弗汝德条件有所偏离,
优先满足阻力相似及起动相似。
经验证试验,将粒径比尺由120增加为80(与垂直
比尺不相等)。求得 :
vc  9.73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实例
最后选定的模型沙粒径为:
(d p)
m  d p d  2.21mm
(d 95)
m  d 95 d  5.0mm
相应的模型糙率,仍采用李昌华公式计算:
1
5
95 m
nm  0.011
(d )  0.0152
故
 n  n p nm  2.16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实例
再由谢才公式求得流速比尺:v  9.4
v 与 vc 相当接近,起动相似条件基本满足。
相应地,求得流量比尺:
Q  v h l  28100
按此流量比尺放水,就能同时满足水流阻力相似条件及
泥沙起动相似条件。校核弗汝德相似(即重力相似)条件,
F。而目前设计的实际值
 1
v
9.73
F '  1 2 
 0.87
两者偏离13%。偏差不大,可以满足要求。
h
120
若该条件完全满足,应有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实例
6、推移质输沙率相似(挟沙相似)条件:
对于大颗粒推移质,本模型采用原水电部成都勘测设计院
的输沙率公式(单宽):
d 14
g  d (
)  703
v
h
b
模型推移质冲淤时间比尺为:
t   l h g  51
1
/
b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实例
由于泥沙运动理论不完善,上述设计的各项比尺,应
通过动床的冲淤验证试验结果给予适当的调整,最后得
模型各项比尺如表3-1 :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实例
(二)模型沙的选配
模型沙的选配是模型设计的—个环节,对于平原河流, 由于床沙
比较均匀,一般容易选配。但对于山区河流而言,由于床沙粒径级配
分布很广,且每一流量级推移质泥沙的粒径和级配又各不相同。
本模型的床沙按原型粒配曲线选配。由于采用天然沙作模型沙,原
则上应按粒径比尺
。
d
缩制模型沙。实际试验时,对于模型沙中
d
dm  0.375mm以下的较细颗粒,完全按比例和级配缩制比较困难,且对
试验精度影响较小,故用粒径等于这一组沙样的 d 50 的均匀沙代替,
其粒径 dm  0.125mm 。
第五节 推移质动床模型
二、推移质动床模型设计实例
(三)几点结论
上述模型设计实例是成功的,总结经验和结论:
1、对于卵石推移质模型,如果冲淤地形资料充足,
则通过冲淤验证试验对模型进行完善后,做动床变态模型
能达到冲淤相似。
2、对于此类动床模型,容许弗汝德相似条件有不大
的偏差。
3、用模型河段的平衡输沙率作为模型加沙量能够获
得地形冲淤变化的相似。显然,当河段实际输沙率达到饱
和状态时,这一结论是正确的。但对非饱和输沙状态,不
一定完全符合实际。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一、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悬移质动床模型设计:
重力相似
沉降相似
悬浮相似
1
2
h
  
 l
1
  h

1

*
(1)
(2)
  
s
2 1

 d 

(3、4)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一、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起动、扬动相似
( f  )
  
c
h m 12 12
  ( )    n
d

挟沙相似
(6)
s
c
s 
s  s
*
*
(5)


s
s 
(7、8)

河床变形相似
t 
2
 l
/
vs
(9)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一、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同样注意:(4)和(6)两式不是普遍使用。
悬移质动床模型设计任务——同时满足以上各相似
比尺,并由此选择试验使用的模型沙(方法与推移质
动床模型设计类似)。
问题:方程少,待定比尺多。
在悬移质动床模型中,与阻力相似和河床变形相关
的一系列比尺的确定也取决模型沙的选择。故悬移质
模型设计步骤与推移质模型设计类似。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一、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



模型沙——对泥沙沉降、扬动、阻力等相似的影响大,
选择一种同时满足多项相似条件的模型沙困难,应根据研
究重点进行取舍。
淤积为主模型——重点是泥沙沉降,不考虑扬动。此时
可以将模型做成定床;
冲刷为主模型——重点是泥沙扬动(起动)——动床。
选沙步骤:几何——预备试验求沉速和扬速比尺——河
床糙率。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一、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一)按沉降相似条件设计
此条件选沙两办法:    h l
(3-123)
(1)沙粒沉降速度试验
(2)引用现有公式——选式应弄清泥沙沉降的状态,
判别指标:
d
Re 
(3-124)

按层流、过渡和紊流三种状态: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一、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
原型和模型 Re <0.2——层流,由沉速(3-99):
  
s
2 1

 d 


(3-125)
原型和模型 Re >1000 ——紊流,
得沉速比尺:
s 
K
gd

1
2
   
s 


1
2
d
(3-126)
(3-127)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一、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联解(123),(125)、(127)三式分别得:
层流:
紊流:

  
d    v h
  s  l
 





1
2
(3-128)
2 2h
d 
  l2
s
(3-129)

实际中,原型和模型沙不一定在同一流区——沉速试验确定。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一、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二)按起动相似条件设计

对有冲有淤悬移质动床模型,不但应满足沉降相似 c
条件,还应考虑悬浮相似条件,即 c  ,起动流速
应按起动相似求出:
h
c  k  
d 
m
s 
gd

(3-130)
一般情况下,可取m=1/7,k=1.34,由此:
h 17 12 12
  ( )    d
d

c
s
(3-131)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一、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由该式可求得粒径比尺 d 表达式:
7
5
d  h  
s 
(3-133)

有观点认为,悬移质动床模型按起动相似条件设计不
合理,认为关键是扬动。由于悬沙试验通常选用轻质沙,
容易扬动——悬浮,因此用起动公式设计仍然合理。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一、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三)按扬动相似条件设计
在泥沙起动和扬动流速差别较大时,可按扬动相似条件
设计。即模型不但应满足沉降相似条件,还应满足扬动相
似。由悬浮相似条件: f   , f 可按扬动相似求得。
沙玉清公式:
2
  s 
 5 15 15
 f  16.73
gd   h
(3-133)
 

得扬动流速比尺:
2
5
2 1
5 5
d 
1
5
h
         
f
s

(3-134)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一、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得粒径比尺:
5
2
d   
s 
1
2
 
1
2
h
(3-135)

同样,在(128)和(129)中选择一合适公式与
(135)联解,可作为控制条件选择模型沙。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一、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方法
(四)其它相似问题
按上述沉降与悬浮相似条件选出模型沙后,原则上 d , s , t1
都可
以求出。实际应限制条件多,可能上述条件不能均得到满足。
办法:设计时先按悬移相似条件选择模型沙重度比尺
后用验证试验来调整阻力相似,并确定含沙量比尺
和冲淤时间比尺
具体做法:利用
尺
。
t 2
d
和

,然
s (模型沙加沙浓度)
s
s=s* 条件,根据变型相似条件求得冲淤时间比
t 2 ,在模型上(根据实测原型资料)复演冲淤过程,反复验证。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西陵峡出口下游。坝轴
线上游2km处,即为宽度300m左右的峡谷河段。坝轴
线处河宽达2600m,河中有两个江心洲将水流分为三
汊。坝下游河道宽度又逐步缩窄到800m左右,河道特
性也随之转变为平原河道。河道平面形态如图3-8所示。
为研究其峡谷出口处不良流态(泡漩)的整治方案,
并研究船闸上下游引航道的流速流态以及与水工建筑物
有关的水流结构问题,先进行了正态定床模型研究,这
里介绍模型设计中确定的有关数据和比尺。
图3-8 试验河段平面图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试验河段长度9km,坝上游糙率n为0.05~0.08,
坝下游糙率n为0.023~0.0371,根据场地条件,确定
长度比尺 l  100 ;按弗汝德相似律   1l / 2  10 ;
糙率比尺 n  2.15 ;流量比尺 Q  10000 ;枯水时,
验算模型雷诺数 Re m为11200,最小水深Hm为9.7cm,
均能满足限制性条件。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该河段悬移质多年平均含沙量Sp 为1.8kg/m3;d50
平均值为0.035mm,淤积体干密度  '为1t/m3。
枢纽模型——河段地形变化大——水流结构复杂
模型宜做成正态、定床输沙(动床)。
工程范围河床为卵石组成,不会严重冲刷,故试验中
不考虑推移质运动的影响。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葛洲坝属迳流式电站,库区泥沙淤积主要由悬移质引
起(且不论其中的床沙质还是冲泻质均可发生淤积),
因此确定做全部悬移质的动床试验。又因为既要研究淤
积问题,又要研究冲刷问题,所以模型最好能同时满足
悬移相似和起动相似。

枢纽工程——库区——引航道的回流淤积和异重流
淤积 ,选择悬移质动床模型。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在一般情况下,为增大模型流量,提高试验精度并便
于选择模型沙,应尽可能做大模型。但在试验的第一阶段,
由于种种条件制约,几何比尺不能过大,故缩小长度比尺,
并由水流运动相似条件求得:
l  200
1
2
l
    14.14
5
2
l
Q  l2    566000
1
6
l
n    2.42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根据悬移相似的要求,有:
      14.14
*
由悬浮相似,且近似假定 v  1 ,因此:
  
s
2

  
 d

s
2

 d  14 .14
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以此作为选择模型沙的条件,经反复对比后选择一种白
粉土,s  2.62t / m3 , d50  0.01mm,
相对密度比尺=1.05,粒径比尺=3.53 ,代入后悬浮
比尺得13.1。
该值基本能满足要求。事实上,由于试验中 v 不等于
1,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模型沙的粒径。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但水槽试验表明,上述模型沙不能满足起动相似的要
求 。 当水 深在 3.0~14.8mm的条件下 ,起动流 速为
12.4~13.8cm/s,相应地原型水深为6~29.6m 时,
起动流速为1.75~18.8m/s。而原型引航道在开闸拉
沙时流速一般接近3m/s,说明模型中应发生冲刷。但
原型在上述水深时按相应起动流速公式计算仅为0.69~
1.32m/s,相应起动流速比尺为5.6~9.8,远小于要求
的数值14.14,即模型的起动流速偏大,不能满足起动
相似的要求。显然,模型只能做到淤积相似,不能做到
冲刷相似。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模型沙的糙率n,经水槽试验,在不出现沙波的条件下,约为
0.011,与光滑的水泥沙浆抹面相近。而按糙率比尺设计的模型下
段糙率刚好为0.010~0.011,上段糙率为0.021~0.029,分别
采用抹光和加糙措施,大体上满足要求。
由上述设计,按挟沙相似,求得:
s  s  0.98
根据水槽试验,模型中泥沙淤积体干密度
故
m '  0.31t / m3,
 ' 3.23 。冲淤时间比尺由变形相似条件求得:
l  '
t 2 
 46.6
v s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模型制成后,经清水验证基本符合实际满足要求。浑水验证表
明,淤积部位和数量不仅定性相似,而且定量也基本相似。含沙量
比尺和淤积时间比尺经修正为:
s  1.1, t 2  36 。
在进行拉沙试验时,为校正选沙所造成的冲刷不相似问题,改
选了模型沙进行拉沙试验。具体作法是根据上述淤积试验所获得的
淤积地形,人工改铺为满足起动相似的塑料沙,再作拉沙试验。选
定的塑料沙密度  s 为1.054t/m3,
d 50 为0.198mm,干密度  s '
为0.665t/m3,实测沉速ω为0.14cm/s,由水槽试验求得其起动
流速公式为
c  4.15h
1
6
(cm/s原14.14)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根据引航道内原型水深的可能值,分别求得原型沙和模型塑料
沙的起动流速,并求得相应的起动流速比尺,其范围 c 在12.1~
14.5之间,接近于设计值14.14,说明基本满足起动相似要求。但 
值远小于
v
,即不能满足悬移相似的要求。为解决此问题,采取
了分区试验的方法。
对引航道拉沙试验,由于原型流速接近3m/s,无论原型,模型,
泥沙一经冲起即不再沉降,悬移相似可不必满足。在此情况下挟沙
相似条件不再用
s  。而含沙量比尺
s
的床面边界条件求得,这个边界条件为:
s
s
 sb
y y 0
可由悬移质扩散方程
s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式中 sb 为床面饱和含沙量。由此式,有
 s sb
1
 h sb 
而  s  k vh ,
 sb
s
b
且取 k  1 ,上式转化
 


v v

在保证含沙量沿垂线分布相似时应有:
s 

s v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由此可求得:

 s 3v
s  .s 
 0.081
v
v     h 

s

t 2
计算方法不变,有
t 2  264
对于引航道上游口门的边滩,原型流速1.5m/s,无论原型还
是模型在怩沙冲起悬浮后均有沉积,因此悬移相似必须考虑。为
此,在模型中采取了将悬移相似及挟沙相似两个比尺关系式合二
为一的办法,以考虑悬移不相似的影响。具体的作法是利用一维
均匀不平衡输沙的公式,考虑原型的实际情况,确定该处的含沙
量比尺修正系数F(详细情况请参考有关文献),即,
s '  Fs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经求得F=2.68, 故有
s '  2.68 0.081 0.217
相应冲淤时间比尺 t 2 '
t 2 '  t 2 / F  264/ 2.68  99
由此可见,试验时,引航道口门边滩的拉沙历时应为
引航道内的2.68倍。这一作法的实质是通过增加模型试
验历时,来抵捎模型沉速偏大导致冲刷速度减缓所造成
的影响。
第六节 悬移质动床模型
二、悬移质动床模型的设计实例
本例说明,对于悬移质动床试验,同时保证起动相
似和悬移相似是试验成功的关键,应尽可能做到这一点。
但有时由于条件的复杂,同一种模型沙极难满足上
述两项要求。比时允许采用适当的措施,如本例中的淤
积冲刷分开试验,引航道内外分区试验,采用不同的时
间比尺等。但这样做时必须使主要研究成果基本符合要
求,同时注意其可能导致的误差。
练习题

1、正态定床河工模型设计需要满足的相似
条件是什么?

2、某实验室有实验场地60×30=1800
m2 ,水泵供水能力为0.15m3/s,今有某
水利枢纽需进行整体模型实验,枢纽基
本资料:河道长4.65km,最宽处2.28km,
枯水期流量1280m3/s,,最浅1.8m,平均
流速1.18m/s,最大洪峰流量8560m3/s,
河道糙率n为0.054~0.072。试按重力相
似和阻力相似原理确定模型有关尺度。





3、证明韦斯巴哈管流阻力损失公式
其中:

l
d
为管长,
为管径,
为流体密度,

为流体粘滞系数,
为管流平均流速,
V
Re
为管子内壁的糙率凸高度,
为雷
k
p  h  gh
诺数。(
)
l V2
k
h 
f ( Re, )
d 2g
d


4、简述变态模型及适用范围?
5、说明为什么紊流区称为“阻力平方区”和
“自动模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