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09.1

第九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一、基本概念
在构件受荷载以前预先对混凝土受拉区施加
压应力的结构称之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一、基本概念
1. 预应力混凝土的特点
*提高刚度、抗裂度
减小变形及裂缝宽
度
*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
*减轻结构自重
*提高梁的抗扭和抗剪承载力,
但不提高抗弯承载力
*提高梁的抗疲劳承载力
一、基本概念
2. 先张法和后张法
张拉钢筋并在
台座上固定
浇混凝土构件,并
在构件中预留孔道
浇注混凝土构件
在构件中预留孔道
中穿钢筋并张拉
混凝土强度达设计
强度的70%以上时
剪断钢筋
锚固灌浆
一、基本概念
3. 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张法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以及后
张法张拉钢筋后在孔道中灌浆所生产的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特点
受力性能好,裂缝分布均匀,裂缝宽度较小
一、基本概念
3. 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后张法张拉钢筋后不在孔道中灌浆所生
产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特点
造价低,便于以后再次张拉或更换预应力钢
筋
一、基本概念
4. 全预应力和部分预应力
使用荷载下不出现
拉应力或裂缝
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使用荷载下允许混凝土
受拉区产生宽度不大的裂缝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二、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1. 张拉预应力筋的方法
*直接张拉法:用千斤顶等机械工具
直接张拉预应力钢筋
*电热法:低电压强电流通过钢筋使
其发热伸长,达设计要求时断电
*自张法:用自应力水泥制成混凝土,结硬时混凝土膨胀带动混凝土
中的钢筋一起伸长,在混凝土中产生压力
二、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2. 锚具和夹具
*锚具:永久地留在构件上。对无粘
*夹具:主要依靠摩擦力来夹住钢筋, 结预应力混凝土如锚具失效构件中
它不留在构件上,剪断预应力筋后
夹具的作用即消失
的预应力将全部消失。
二、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2. 锚具和夹具
摩擦型锚具(锥塞式)
摩擦型锚具(夹片式)
JM—12锚具
这种锚具由锚环和夹片组成,夹具的块数与预应力钢筋或钢
绞线的根数相同。夹片呈楔形 ,其截面为扇形。每一块夹片有
二个圆弧形槽,上有齿纹,用以锚住预应力钢筋。
预应力钢筋依靠摩擦力将预应力传给夹片。夹片依靠其斜面
上的承压力将预应力传给锚环,后者再通过承压力将预应力传给
混凝土构件。
QM锚具
可锚固钢绞线或钢丝束。锚具由锚板和夹片组成,其特点是每
根钢绞均分开锚固,由一组按10均分的开缝楔形夹片(3片)夹紧,
各自独立地放置在锚板的一个锥形孔内,任何一组夹具滑移、破裂
或钢绞线拉断,都不会影响同束中其它钢绞线的锚固,故其锚固可
靠,互换性好,自锚性能强。
二、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承压型锚具1: 墩头锚具
二、施加预应力的方法
承压型锚具2:利用螺帽、垫板等的承压作用将预应力
钢筋锚固在端部
螺母
预应力筋
垫板
螺丝杆端
对焊接头
三、预应力混凝土所用的材料
1. 钢筋
要求
强度高;与混凝土间有足够的粘结力;良好的加
工性能和一定的塑性
种类
冷拉钢筋、热处理钢筋、碳素钢丝、刻痕钢丝、
钢绞线、冷拔低碳钢丝
2. 混凝土
一般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C30
采用热处理钢筋、碳素钢丝、刻痕
钢丝、钢绞线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C40
四、张拉控制应力con的确定
1. con对结构的影响
张拉控制应力  con
是指张拉预应力筋时的总张
拉力除以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所
得的应力值。它是预应力钢筋在
进行张拉时所控制达到的最大应
力值。
con越大,混凝土
中的预压应力越
大,但过大会产
生如下问题
Apcon
Apcon
Apcon
Apcon
使构件出现脆性破坏
预应力筋过早进入流幅,降
低其塑性
增加钢筋的松弛损失
四、张拉控制应力con的确定
2. con的取值(表9-1)
Apcon
Apcon
Apcon
钢筋种类
Apcon
张拉方法
先张法
消除应力钢丝、钢绞线
热处理钢筋
0.75
0.70
f ptk
f ptk
后张法
0.75
0.65
f ptk 为预应力钢筋强度标准值
f ptk
f ptk
五、预应力损失值
预应力损失的种类
Apcon Apcon
Apcon
前期损失或第
一批损失
后期损失或第
二批损失
发生在预应力传
到混凝土之前
发生在预应力传
到混凝土之后
Apcon
如锚具变形、管道摩擦、台
座与钢筋的温差、钢筋松弛
损失等
如混凝土收缩徐变、局部挤
压损失等
五、预应力损失值
1. 锚具变形和钢筋回缩损失l1
由于锚具、垫块本身的变
形,其间裂缝的压紧及钢筋
在锚具中的滑移引起的损失
张拉端锚具的变形
和钢筋的内缩值,
见教材表
a
 l1  E s
l
预应力钢筋的弹
性模量
张拉端至锚固端
之间的距离
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
锚具类别
α(mm)
支承式锚具(钢
螺帽缝隙
丝束镦头锚具等)
每块后加垫板的缝隙
1
锥塞式锚具(钢丝束的钢质锥形锚具
等)
夹片式锚具
有顶压时
5
无顶压时
1
5
6~8
五、预应力损失值
1.锚具变形和钢筋回缩损失l1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
 l1  E s
l
*先张法构件,当台座长度超过100m时,可忽略l1
*后张法构件,l1只考虑张拉端,因锚固端锚具在张拉过程
中已被压紧
五、预应力损失值
1.锚具变形和钢筋回缩损失l1
减小此项预应力损失的措施有:
①选择锚具变形小或使预应力筋内
a
缩小的锚具、夹具,尽量少用垫板,
因为每增加一块垫板, a值就增加1mm。
a
 l1  E s
l
②增加垫层厚度。在锚具、钢材等相同时,构件
厚度(或台座)愈长,则预应力损失  l1
愈小,两者之间成反比。对于先张法应尽量采用
长线台座生产预应力构件
五、预应力损失值
2. 管道摩擦损失l2

后张法中,张拉钢筋时,
P
钢筋在孔道中滑动,就
张拉端
会产生摩擦力
d
预应力筋轴线
Px
锚固端
Px-dPx
x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孔道偏
差等因素
引起的
*曲线型
孔道而引
起的
r
Px
dx
d
r
P‘
dP1
Px-dP1
dx
d
Px
dP2
Px-dP2
dx
五、预应力损失值
2. 管道摩擦损失l2

d
预应力筋轴线
P
张拉端
Px
锚固端
Px-dPx
dP1  kPx rd  kPx dx
x
dx
负号表示dP1和Px
方向相反
r
Px
d
dP1
Px-dP1
dx
五、预应力损失值
2. 管道摩擦损失l2

d
预应力筋轴线
P
张拉端
Px
锚固端
Px-dPx
x
P  Px d
'
dx
r
dP2  P  Px d
'
d
P’
Px
dP2
d
r
Px-dP2 Px
dx
dP1
Px-dP1
dx
dP2+dP1
Px-dPx
d
Px
Pxd
五、预应力损失值
2. 管道摩擦损失l2

d
预应力筋轴线
P
张拉端
Px
dPx  dP1  dP2  kPx dx  Px d
锚固端
Px-dPx
x

Px
P
x

dPx
  kdx   d
0
0
Px
r
Px
ln  kx  
P
Px 
P
e ( kx  )
dx
d
d
r
P‘
Px
dP2
dP1
Px-dP2 Px
dx
Px-dP1
dx
dP2+dP1
Px-dPx
d
Px
Pxd
五、预应力损失值
2. 管道摩擦损失l2

d
预应力筋轴线
P
Px 
P
张拉端
Px
锚固端
e ( kx  )
Px-dPx
x
P  Px  P (1 
 l 2   con (1 
考虑孔道每米长度
局部偏差的摩擦系
数,教材表9-3
1
e
( kx  )
r
1
e
)
)
( kx  )
dx
d
d
r
P’
Px
dP2
预应力钢筋与孔
道壁间的摩擦系
数,教材表9-3
dP1
Px-dP2 Px
dx
Px-dP1
dx
dP2+dP1
Px-dPx
d
Px
Pxd
五、预应力损失值
2. 管道摩擦损失l2

采用超张拉可以减
少l2
d
预应力筋轴线
P
张拉端
Px
锚固端
Px-dPx
建议的张拉程序为
0
1.1con停2分钟
x
dx
0.85con停2分钟
con
五、预应力损失值
3. 温差应力损失l3
混凝土蒸汽养护时,预应力
钢筋与台座之间温差引起
的损失
温度为t0时的应力为con
温度升到t1时由于混凝土
未结硬此处的应力为con’
钢筋的线膨胀系数
 l 3  0.00001tEs 
0.00001 t  2  105
 2t ( N / m m2 )
*采用二次升温法可减少l3:先在常温下养护,当混
凝土的强度达到7.5~10N/mm2时再逐渐升温
温度回落到t0时由于混凝土
已结硬和钢筋同时回缩,
此处的应力为con’’< con
五、预应力损失值
4. 应力松弛损失l4
钢筋在高应力作用下,长度不变而应力随时间逐渐降低的现象称为
应力松弛。
钢筋张拉后1小时内约完成总松弛的50%,
24小时内完成总松弛的80%,以后逐渐收敛
1)预应力钢丝、钢绞线
 l 4  a (
采用超张拉时为0.9,不采用时为1.0
 con
f ptk
 b) con
常数参见规范的相关内容
2)对于冷拉钢筋、热处理钢筋:
一次张拉
 l 4  0.05 con
超张拉
 l 4  0.035 con
五、预应力损失值
4. 应力松弛损失l4
采用超张拉可以减少l4
建议的张拉程序为
0
(1.05~1.16)con
停2~5分钟
0
在高应力下,本需1小时才能完成的
损失,在2~5分钟内就完成了大部分
con
五、预应力损失值
5. 混凝土收缩徐变损失l5
收缩和徐变两者相互有关,很难精确计算,为了简化两项
损失可合并考虑
受拉区或受压区预应力钢筋在各自合
力作用点处混凝土的法向压应力
A B
 pc
f cu
 l5 
C  D
高湿环境中可降低50%
干燥环境中应增加20~30%
受拉区或受压区各自预应力钢筋和非
预应力钢筋的配筋率
系数A、B、C、D参见教材中的相关规定
五、预应力损失值
6. 钢筋挤压混凝土损失l6
采用螺旋式预应力筋作为配筋的环形构件,由于预应力筋
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使构件直径减小所引起的损失
当d3m时
 l 6  30Mpa
五、预应力损失值
7. 预应力损失的组合
预应力损失的组
合
先张法构件
后张法构件
第一批损失lI
l1+l2+l3+l4
l1+l2
第二批损失lII
l5
l4+l5+l6
预应力总损失
的下限值
先张法构件: l100N/mm2
后张法构件: l80N/mm2
六、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1. 受力特征
开裂前,荷载-位移关系为线
性的,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增
长较少
P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使用荷载下不带裂缝)
P
开裂后,预应力钢筋的应力
急增,进入非线性阶段
预应力钢筋
P
普通混凝土构件
(使用荷载下常带裂缝)

六、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1. 先张法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施工阶段----张拉钢筋
钢筋应力: p   con
混凝土应力: c  0
六、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1. 先张法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施工阶段----完成第一批预应力损失
浇注混凝土但不受力
钢筋应力: p   con   lI
混凝土应力: c  0
六、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1. 先张法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 E  Es E
c
施工阶段----放松钢筋
钢筋应力: p   con   lI  E pcI
 pcI Ac  ( con   lI   E pcI ) Ap
pcI
混凝土应力: pcI 
( con   lI ) Ap
A0  Ac   E Ap
A0
六、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1. 先张法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 E  Es E
c
施工阶段----完成第二批损失
钢筋应力: p   con   lI   lII   E pcII
 pcII Ac  ( con   lI   lII   E pcII ) Ap
pcII
混凝土应力: pc  
( con   lI   lII ) Ap
混凝土中的有效预压应力
A0  Ac   E Ap
A0
六、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1. 先张法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加载阶段----加载至混凝土中的应力为0
 p   con   lI   lII  E pcII
钢筋应力: p   con   lI   lII
Np0
c=0
混凝土应力: c  0
N p0  ( con   lI   lII ) Ap
六、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1. 先张法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加载阶段----加载至混凝土开裂
 p   con   lI   lII
钢筋应力: p   con   lI   lII   E ftk
Ncr
ft
混凝土应力: c  ftk
Ncr  ( con   lI   lII   E ftk ) Ap  ftk Ac
六、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1. 先张法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加载阶段----加载到破坏
钢筋应力: p  f py
Nu
混凝土应力: c  0
Nu  f py Ap
六、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2. 后张法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施工阶段----穿钢筋
钢筋应力: p   con 混凝土应力: c  0
钢筋应力: p  0
混凝土应力: c  0
六、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2. 后张法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钢筋应力: p   con   lI  E pcI
施工阶段----张拉钢筋完成第一批预
应力损失
混凝土应力: cpI 
( con   lI ) Ap
A0
pcI
钢筋应力: p   con   lI
pcI
混凝土应力: pcI 
( con   lI ) Ap
净面积:An  Ac
An
六、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2. 后张法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钢筋应力: p   con   lI   lII   E pcII
施工阶段----完成第二批损失
混凝土应力: pcII 
( con   lI   lII ) Ap
A0

( con   l ) Ap
A0
pcII
钢筋应力: p   con   lI   lII
pcII
混凝土应力: pcII 
( con   lI   lII ) Ap
An
混凝土中的有效预压应力
即: pcII 
( con   l ) Ap
An
六、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2. 后张法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加载阶段----加载至混凝土中的应力为0
N p0  ( con   lI   lII ) Ap
钢筋应力: p   con   lI   lII
混凝土应力: c  0
Np0
c=0
钢筋应力: p   con   lI   lII   E pcII
Np0
混凝土应力: c  0
N p0  ( con   lI   lII   E pcII ) Ap
六、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2. 后张法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Ncr  ( con   lI   lII   E ftk ) Ap  ftk Ac
加载阶段----加载至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应力: c  ftk
Ncr
ftk
钢筋应力: p   con   lI   lII   E pcII   E ftk
Ncr
ftk
混凝土应力: c  ftk
Ncr  ( con   lI   lII   E pcII   E ftk ) Ap  ftk An
六、轴心受拉构件的分析
2. 后张法构件各阶段的应力分析
加载阶段----加载到破坏
Nu
Nu
钢筋应力: p  f py
混凝土应力: c  0
钢筋应力: p  f py
混凝土应力: c  0
Nu  f py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