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觀念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基本觀念

影像媒體觀念
陳政雄
大綱
數位影像基礎
 色彩模型
 影像儲存格式
 影像的播放

2
數位影像基礎

影像的記錄方式


向量式
點陣式
基本原理 - 從點陣影像談起
 色彩及解析度的平衡與取捨

3
影像的記錄方式(1)

向量式
 記錄影像的座標、圖形種類與相關參數,於顯示時才
將它「畫」(Rendering) 出來

優點
 以向量與物件觀念表示影像,使用上較具彈性
 儲存圖形所需的空間小、處理速度快

缺點
 不規則內容影像的表現困難
 影像的色彩層次感表現不佳
 不方便進行影像特效處理

應用領域
 建築、機械製圖、流程圖等規律性的形體、線條組成
的圖面
影像的記錄方式(2)

點陣式




5
將影像分割成棋盤狀的方格點,再儲存每個點的資訊
優點
 影像的色彩層次感表現逼真
 可作各種影像處理,呈現逼真的效果
缺點
 無法以物件來記錄影像內的個別圖像,後續的編修
較為不便
 縮放時,影像會失真
應用領域
 可表達任何形式圖案、應用範圍廣
基本原理 - 從點陣影像談起(1)

像素(pixel)


影像大小



在攝製影像時,單位長度所包含的像素個數,稱為解
析度
解析度愈高,影像看起來就愈精細
深度

6
影像的長度和寬度,單位為像素的個數
解析度


「點」是構成影像的基本單位,稱為「像素」
一個像素所需使用的位元數
基本原理 - 從點陣影像談起(2)
單色影像,基本色彩為黑、白兩色。彩色影像則
根據光的合成原理。
 根據影像的色彩與像素深度,常見的色彩分為:







7
單色 (Mono) :一個像素只有黑或白,需要1位元
256 灰階 (256 Gray level) :共256層次、需要8位元
16 色 :16色、需4位元
256 色 :256色、一像素需8位元
65536 種顏色 (又稱為 Hi-Color) :共65536色、一像
素需16位元
全彩模式 (又稱 True Color) :一像素需24位元
色彩及解析度的平衡與取捨(1)

8
不同的色彩模式,顏色的表現能力不同
單色
256灰階
16色
全彩
色彩及解析度的平衡與取捨(2)

不同的解析度,影響整個影像細緻的程度
18點/cm
9
72點/cm
色彩及解析度的平衡與取捨(3)
影像的品質取決於它的解析度和所用的色彩模式
 愈高的解析度與愈深的色彩模式所需要的記憶儲
存容量也愈大
 儲存影像資訊所需的記憶空間大小可以用下列公
式來計算
影像儲存所需空間=影像高 (點數) × 影像寬
(點數) × 像素深度 (位元組)

10
色彩模型
RGB 色光的「加色」效果
 顏料的「減色」效果
 顏色的真實感受

11
RGB 色光的「加色」效果(1)

三原色光:紅(Red)、綠(Green)、藍(Blue)
紅色
洋紅色
黃色
藍色
綠色
12
青色
RGB 色光的「加色」效果(2)
拿三原色光來混合成其他色光的方法,稱為加法
混色
 將三原色光兩兩混色





13
紅色+綠色=黃色
綠色+藍色=青色
藍色+紅色=洋紅色
將黃色與藍色混色得到白色,稱黃色是藍色的補
色、藍色也是黃色的補色
RGB色彩模型


14
可見光譜的色彩中有相當大
的部分可以用紅色、綠色和
藍色(RGB)三種色光以不
同的比率和強度混合表示。
這幾種色彩重疊之後,就可
以形成青色、洋紅和黃色。
由於RGB三種顏色混合之後
會形成白色,因此它們又稱
為「添加色」。
RGB色彩模型



15
將所有顏色加在一起,就會
形成白色,也就是說,所有
的光線都會反射到眼中。
添加色使用於燈光、視訊,
以及顯示器中。
以顯示器為例,它就是利用
紅色、綠色和藍色的燐質發
光,而形成彩色的。
顏料的「減色」效果(1)

顏料的三原色是青色、洋紅色與黃色
洋紅色
紅色
藍色
黃色
16
青色
綠色
顏料的「減色」效果(2)

顏料會吸收部分色光,同時將其他色光反射出去


17
例如把青色與洋紅色的顏料混在一起,青色顏料會吸
收紅光,洋紅色顏料會吸收綠光,只剩下藍光被反射
出來,因此青色與洋紅色顏料混合後變成藍色。
顏料混色的方法,稱為減法混色
CMYK色彩模型


18
CMYK模型以油墨印刷在紙
張上的光線吸收特性為基礎。
當白色光照射到半透明的油
墨時,部分光譜被吸收,另
外一部份則反射回您的眼中。
理論上,純粹的青色(C)、
洋紅(M)和黃色(Y)顏料
混合起來,就會吸收所有的
顏色,形成黑色,因此這些
顏色稱為「吸收色」
CMYK色彩模型


19
由於所有的印刷油墨都含有一些雜
質,因此這些油墨混合後,實際上
會形成深咖啡色,必須再加上黑色
(K)才能形成真正的黑色。(用K
而不用B來代表黑色,是為了避免和
藍色的B混淆)將這些油墨混合,形
成色彩,稱為「四色分色印刷」。
吸收色(CMY)和添加色(RGB)
互為「互補色」。任何兩種吸收色
混合後就可形成一種添加色,反之
亦同。
顏色的真實感受
一般人觀察周遭景物時,只會約略感受到這個景
物是偏向哪個色調、以及顏色成分的濃或淡、深
或淺。
 根據人類這三種對色彩感受的組合為基礎所提出
的色彩模型,就是HSB色彩模型
 HSB色彩模型包括




20
色相 (Hue)
彩度 (Saturation,也稱為飽和度)
明度 (Brightness,也稱為亮度)
HSB 色彩模型

21
HSB模型以人類對色
彩的認知為基礎,描
述出色彩的三個基本
要素︰
 色相
 飽和度
 亮度
HSB 色彩模型

色相:為色彩由物體反射或透射出來的顏色。表
示的方式為色彩在標準色環上的位置,以介於 0
到 360的角度表示。一般使用時,色相是以顏色
的名稱來區分,如紅色、橙色或綠色等。

飽和度:有時又稱為「彩度」,是顏色的強度或
純度。飽和度表示灰色和色相的相對比率量,表
示方式為從0%(灰色)到100%(完全飽和)
的百分比。在標準色環上,飽和度由中心向外圍
增加。
22
HSB 色彩模型

23
亮度:為顏色的相對亮
度或暗度,通常的表示
方法是從0%(黑色)到
100%(白色)的百分
比。
影像儲存格式
影像壓縮概念
 影像格式

24
影像壓縮概念

影像壓縮的基本原理是



將影像中重複的部份去掉(無損壓縮)
不重要的部分去掉(略損壓縮)
影像壓縮方法

變動長度編碼法 (Run Length Encoding)


離散餘弦轉換(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
25
只記錄資料中重複多次內容的細節與出現的次數
將影像中較不重要的部分去掉,僅保留重要資訊
影像格式(1)

影像檔


26
影像說明部分
 通常在檔案的前面部分,稱為檔頭(Heading),儲存
影像的長度、寬度、色彩模式及壓縮方式等
影像資料部分
 儲存各個像素的資料
影像格式(2)

常見的影像檔格式

27
BMP
 微軟公司所提出的點陣圖格式,支援 RGB 全彩、索
引色、灰階及黑白等色彩類型
 BMP 格式支援全彩、索引色、灰階及黑白等
影像格式(3)

GIF





28
1987 年由 Compu-serve 所提出的影像壓縮格式,
是網頁上最常用的圖形格式
可存成透明圖、交錯圖和動畫
最多只能儲存 256 色的色彩深度(缺點)
提供「非破壞性壓縮」,存檔體積小、不失真
適合單純少數顏色的影像,如網頁文字與商標
影像格式(4)

PNG





29
主要應用於 Internet 上, 用來取代 GIF 格式
PNG可說是結合了 JPG 與 GIF 的優點
可以存成交錯圖、透明圖
支援RGB 全彩影像、索引色、灰階及黑白模式
採「非破壞性壓縮」,檔案減小不失真
影像格式(5)


30
PCD
 柯達 (Kodak) 公司制定的相片光碟 (Photo CD) 格式
 存成相片光碟可以直接相底片「沖洗」成數位影像
 品質高,可達4096 x6144像素,還可以配上聲音與文
字
TIF
 TIF 是影像處理界普遍支援的圖檔格式,適用於印刷輸出
 跨平台
 提供「非破壞性壓縮」
 適用印刷輸出
 大部分影像處理軟體及排版軟體皆支援
影像格式(6)

UFO






31
UFO 是 PhotoImpact 專用的檔案格式
可以包含物件、路徑、選取區等
支援各種色彩
提供非破壞性壓縮
適合用來儲存「未完成」的影像作品
缺點:其他影像軟體不支援
影像格式(7)

JPG




32
一種影像壓縮檔案格式,具有相當好的壓縮品質
屬於略損壓縮的格式(破壞性壓縮)
支援全彩影像壓縮,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壓縮格式
存檔可以選擇壓縮層級:高壓縮,影像品質降低;高
品質壓縮,較不失真
影像格式(8)

特定影像軟體的儲存格式




一般影像軟體相容格式

33
PhotoImpact 的 UFO
Paint Shop Pro 的 PSP
PhotoShop 的 PSD
JPEG、GIF、BMP、PCX、TIF、TGA、PNG…
影像的播放
利用 Windows 系統本身的預覽功能
 使用 IE 瀏覽器
 使用 ACDSee

34
利用 Windows 本身的預覽功能

35
利用「檔案總管」在「我的電腦」 中瀏覽檔案資
料時,若是影像格式的檔案,則只要用滑鼠點選
指定的檔案,便可以在視窗的左側看到一個小縮
圖
使用 IE 瀏覽器
執行 IE 瀏覽器
 執行主功能表的『檔案/開啟舊檔』,開啟要瀏覽
的影像檔案


36
若系統已安裝其他影像繪圖軟體,且指定相關影
像圖檔格式與其對應關係時,則 IE 會主動執行此
軟體來開啟所指定的影像圖檔
使用 ACDSee

ACDSee是一個共享軟體(shareware)




37
請直接到ACD Systems公司去下載試用版(10.0版)
下載完成,請按照指示安裝
安裝完成後,有七天試用期
若以e-mail向ACD System公司申請解除鎖定密碼 ,
則可以有30天的試用期。
影像來源
 掃描器
 數位相機
 光碟片的影像圖庫
 網際網路多采多姿的網頁圖片
 電腦螢幕畫面擷取
38
掃描器
 可用來將平面、實體影像或文字經過掃瞄
的過程,轉換到電腦中
 配合軟體,可運用於光學字元辨識(OCR
)->丹青中英文辨識系統
 可配合印表機將資料掃瞄後,直接印出
 現在趨勢:
多功能事務機(結合掃瞄、印表、影印、
傳真)
39
掃描器
 目前的主流是平台式掃描器
 掃描器主體分為
 光源
 感光源件:有CCD與CMOS兩種
 連接介面有

USB、SCSI、1394 FireWire與平行埠介面
 掃描解析度

掃描一般照片,以200~300dpi解析度來掃描
即可得到清晰的影像(dpi:dot per inch)
40
光學解析度與最高解析度
 光學解析度

是掃描器感光元件實際可達到的解析度
 最高解析度

資料掃瞄後,再輔以插點演算法運算,以提
昇單位長度(面積)內的像素點數
 會有失真的可能性
41
解析度的迷思
 解析度欲高,獲得的影像一定比較好?

掃瞄書報、雜誌等印刷品等反射稿,光學解析
度不適合設定太高

因為這些影像來源在製作時,「影像解析度」通常
不高,本身所含資訊量不足雜訊
 透射稿(如底片、幻燈片),光學解析度
適合調高,可以取得較佳的影像
42
數位相機的優點
 優點
即拍即看
 不需底片,透過CCD、CMOS感光、記憶體儲
存
 可重複使用
 可設定不同的拍攝品質
 數位照片可長久保存
 可自行印製相片

43
數位相機鏡頭
44
數位相機CCD感光元件
45
數位相機的控制與處理模組
46
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

CCD:
優點:感光能力強、感光點密度小、 色彩較飽和
缺點:耗電量大、價格昂貴、大面積CCD生產量率低

CMOS:
優點:生產成本低、耗電少、長時間感光時雜訊少
缺點:影像色彩與景深差

解析度
感光元件像素的多寡,會影響數位相機的解析度
,像素越多,相機的解析度越高。
47
數位相片
沖洗相片,解析度大約設定為 300 dpi(dot per
inch) 來沖洗
 若欲沖洗出的4in x 6in 相片,只要兩、三百萬像
素的相機即可

(300 dot/inch x 4 inch) x (300 dot/inch x
6 inch) = 1200 x 1800 = 2,160,000 像素
48
數位相機規格-焦距

焦距(焦長、焦距長)






指透鏡軸心線上的中心點至影像可清晰成像時的距離
長度
在相機中是指整個鏡頭組的焦距
一般而言,焦距愈長,鏡頭可視範圍(視角)欲窄,
但是有放大、近攝的效果。如望遠鏡等
焦距愈短,拍攝的範圍愈廣,適合近距離拍攝較大的
場景。如廣角鏡頭
相機的焦距:焦距愈長,鏡頭組的深度愈深
如”f=5.5 mm” 或 “5.5 mm”等
49
數位相機規格-變焦

傳統相機依照焦距大小將鏡頭分為三類



標準鏡頭:焦距在35~70mm之間
望遠鏡頭:焦距超過70mm以上
廣角鏡頭:焦距在35mm以下
變焦鏡頭:焦距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變化大小,會以
類似”38~114mm”方式表示該鏡頭焦距可變化的
範圍
 數位相機利用內部程式產生的「數位變焦」(
Digital Zoom)的能力-是以數學演算法補差點,
將影像拉近放大以獲得類似望遠鏡效果,其品質不
若真的變焦鏡頭

50
數位相機規格-快門與光圈
 快門決定拍照時光線可進入相機內的時間
 光圈決定光線進入相機內時的通道(進光
量)的大小
 一般傻光相機與數位相機可採用「自動控
制」,由相機自行決定光圈與快門
 欲拍攝特殊照片時,往往要利用手動調整
光圈與快門
51
數位相機規格-快門與光圈
 數位相機提供的方式有:

快門優先
使用者自行決定快門速度,讓相機自動計算合適的光圈
值。常用來捕捉物體快速移動的瞬間(高速快門)、或
產生特殊移動軌跡效果(低速快門)

光圈優先
使用者自行決定光圈大小。可用來控制「景深」的深淺
與特殊攝影

手動控制
光圈與快門接由使用者自行決定。一般若非擅於攝影的
使用者,通常比較不會使用此功能
52
數位相機規格-拍攝距離與微距拍攝
拍攝距離
是指被拍攝物體與鏡頭之間的距離,亦是相機可
以正常拍攝的距離範圍。
 例如”0.5m~∞”表示拍攝對象必須距相機0.5m
以上,太靠近無法成像
 微距拍攝(Macro)
如果需要近距離拍攝或特寫小東西的時後,相機
必須具備微距拍攝的能力才可

53
數位相機規格-測光模式
測光的目的就是要幫攝影者找到合適的曝光組合,
讓欲拍攝的主題能夠以最適合人眼觀看的「亮度」
來呈現
 好的數位相機會提供多種不同的測光方式,如




多測量區域測光
將整個畫面分成多個區域,依主題所在決定每個區域的
測光比重,整體計算後定出曝光值
中央重點測光
測光偏重中央,其餘區域以平均測光
點測光
測光範圍以畫面中央為限,所以最不受周圍背景的光線
強弱。適合太亮或太暗的情形。
54
數位相機規格-閃光燈
在昏暗的光線下攝影,可以利用閃光燈來補足主
體光源不足的問題
 一般的傻光相機均會內附閃光燈以備不時之需,
且有不同的模式設定:Auto(自動開啟)、On(
強迫閃光)、Off(強迫關閉)
 平常只要設定在Auto模式,讓相機自行判斷即可
 一般相機的閃光燈有效距離為 3公尺以內,所以
主體不能太遠

55
數位相機規格-紅眼的預防
在光線不足的環境下拍攝人像時,很容易發現被拍
攝者的眼睛上會產生紅色的異樣環狀反光,稱為「
紅眼」(Red Eyes)
 產生「紅眼」原因
在昏暗環境時瞳孔會自然放大,此時閃光燈開啟瞬
間瞳孔來不及反應收縮,光線直接反射回來所致
 部分相機會增加Red Eyes模式,在正式拍攝之前
先連續多次小閃光,讓瞳孔適時收縮,以避免紅
眼現象產生

56
數位相機規格-白平衡
色溫:色溫是加熱於標準黑體,在不同溫度下所發
出的光。例如:某一顏色的光是標準黑體加熱到
3200k所發出的色光,則稱該色光的色溫為當時
標準黑體的溫度
 不同的環境光源(自然光、日光燈)也會有不一樣
的色溫;不同的色光,白色物體在不同的色光下,
其表面反射光會偏向該色光的顏色
 數位相機在不同的光源下,會讓相同的物體與拍攝
出來的照片產生不同的顏色變化,而透過數學公式
來修正顏色變化的功能,稱為「白平衡」

57
電腦螢幕畫面擷取
全螢幕擷取
 按下「PrtScr」鍵,擷取螢幕畫面
 開啟影像處理軟體,將擷取的畫面貼上。
 儲存檔案
 視窗畫面擷取
 按下「Alt + PrtScr」鍵,擷取作用中的視
窗畫面。
 開啟影像處理軟體,將擷取的畫面貼上。
 儲存檔案

58
取像的基本原則

黃金分割構圖
按下快門前,確認重要的主題位於直線與橫線的
交點上(四個交點都可以,可依整個畫面的佈局
來決定)
59
光線的控制

光線控制
亦即決定曝光量,數位相機一般有下列方式
 自動曝光組合
 光圈、快門都由相機自動決定

快門優先
 拍照者設定快門速度,光圈大小由相機自動算出。
 可以拍出「動感」效果的照片。

光圈優先
 拍照者決定光圈大小後,相機自動算出快門速度。
 可以拍出淺景深,突顯主題的效果。

全手動調整
 光圈、快門都可由拍照者自行調整。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