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3 - 四川省科技厅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附件3 - 四川省科技厅

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简介
中科院成都分院
2012.3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数学与系统科学
国家、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与研究中心 :
 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
 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 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
 华罗庚数学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 国家科学与交叉学科中心、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
 随机复杂结构与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
科研部门:
 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
 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研究生数学科学学院
重大成果:
 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示性类与示嵌类的研究
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院士:

吴文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代数拓扑学、代数几何、博奕论、数学史、数学机
械化等众多学术领域
陆启铿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多复变函数论、数学物理学
王 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 著名数学家 研究解析数论、代数数论以及数论方法应用 以及哥德巴赫
猜想的研究
万哲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数学家 代数学﹑组合论﹑编码和密码学﹑有限几何等
杨 乐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函数值分布论、幅角分布论、正规族等方面
丁夏畦 中国科学院院士——偏微分方程、函数空间、数论、数理统计、调和分析和数值分析
石钟慈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系统深刻的研究
林 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将有限元分析建立在积分恒等式、最优剖分以及"
超收敛形函数"的基础之上,使各种方程各类算法的分析走向统一化、精确化和表格化
陈翰馥 中国科学院院士——控制论与系统科学家随机系统的辨识、适应控制、参数及状态估计、随机
逼近和优化及其对系统控制、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崔俊芝 中国工程院院士—— 计算数学、计算力学和软件工程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工作
马志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概率论与随机分析领域有重要贡献
丁伟岳 中国科学院院士——几何分析 研究贡献突出
陆汝钤 中国科学院院士 ——计算机科学家知识工程和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方面作了系统的、创造性
的工作
严加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 概率论与随机分析学家概率论、鞅论、随机分析和白噪声分析等领域贡
献突出
李邦河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分拓扑、低维拓扑的量子不变量 以及非标准分析和广义函数 研究
郭 雷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会士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
外籍院士 系统与控制科学研究,特别是随机与不确定性动力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理论以及控制理论基
本问题、多自主体系统、复杂适应系统与量子控制系统等研究
席南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代数群与量子群
袁亚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业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 研究方向为最优化计算方法
刘源张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面质量管理专家 质量工程和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是我国全面质量管理
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
 微重力科学与应用
重点科研部门
 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光学物理重点实验室
 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电子显微镜重点实验室)
 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真空物理重点实验室)
 极端条件物理重点实验室 、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实验室
 软物质物理重点实验室 、固态量子信息与计算实验室
 清洁能源实验室 、崔琦实验室 、微加工实验室
 量子模拟科学中心 、北京散裂中子源靶站谱仪工程中心
 国际量子结构中心 、清洁能源中心
 超导技术应用中心、功能晶体研究与应用中心
重大成果:
 铁基超导研究的重大发现和机理研究
 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
 低纯度钕铁硼永磁材料
 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结构和物性研究
 原子尺度的薄膜/纳米结构生长动力学:理论和实验
 超强激光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超热电子的产生和传输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院士:
 陈立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纳米离子学和 新能源材料及其应用 [email protected]
 范海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晶体结构的衍射分析[email protected]
 高鸿钧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未来信息科学中的基本物理问题;纳米量子结构及其操控;有
机功能分子及其复合纳米体系的组装;扫描隧道显微术在量子结构构造中的应用;石墨烯材料、
物理与器件[email protected]
 解思深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研究方向为纳米碳管及其它国家纳米科学中
心首席科学家 [email protected]
 李方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晶体结构和缺陷的电子衍射和高分辨率电子
显微学研究;电子晶体学图像处理理论和方法研究 [email protected]
 李荫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email protected]
 梁敬魁 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功能材料的相关系、晶体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研究
[email protected]
 沈保根 ——磁性材料专家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结构、磁性和磁熵变;纳米晶稀土永磁材料的微结
构和磁性
 王鼎盛 中国科学院院士——磁性物理理论,表面物理理论, 计算凝聚态物理理论和方法研究
[email protected]
 王恩哥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轻元素纳米新材料探索及其物
理性质; 原子尺度上的表面生长动力学;受限系统中水的行为与特性 [email protected]
 杨国桢 中国科学院院士——光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研究 [email protected]
 张殿琳 中国科学院院士——低温下凝聚态的电子基态、低能激发态、以及各类相互作用的研究
[email protected]
 张 杰 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超短超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强场物理)
[email protected]
 章 综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性和晶体结 [email protected]
 赵忠贤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铜氧化合物超导机理
的实验研究;探索电子—激子相互作用超导体的可能性及带有纳米团族的金属性薄膜的物理性质
研究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
•
•
•
主要学科方向:
 粒子理论/量子场论与物质微观结构理论研究
 超弦理论/统一理论与早期宇宙演化研究
 引力理论与天体宇宙学研究
 凝聚态理论
 统计物理与理论生物物理、生物信息学研究
 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理论研究
优势研究领域:
 物质起源和基本组元、宇宙起源和演化 、生命起源和进化
科研部门:
 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一研究室
 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二研究室
 卡弗里理论物理研究所
 理论物理前沿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层子模型
 量子场论大范围性质
 晶格驰豫理论及其在量子多体系统中的应用
 闭路格林函数理论
 实用符号动力学
 原子核高自旋超变形态研究
 生物膜的液晶模型
 粒子-反粒子和空间反演(CP)对称性破坏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 院士:
 周光召 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
 戴元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理论的研究 [email protected]
 何祚庥 中国科学院院士——早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的研究,近
期太阳能利用的新发展是当前研究重点 http://power.itp.ac.cn/~hzx/
 郝柏林 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线性物理、非线性科
学、理论生命科学
 苏肇冰 中科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为强关联多电子系统,
介观系统,低维凝聚态系统和非平衡量子统计。
 于 渌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高温超导、
强关联电子系统、低维量子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protected]
 欧阳钟灿 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液晶、生物膜理论、DNA生物
大分子弹性性质及蛋白质折叠研究 [email protected]
 吴岳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基本粒子物理和量子场论以及宇宙学的研究
 孙昌璞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量子物理、数学物理及量子
信息基础理论研究 [email protected]
 张肇西 中国科学院院士——粒子物理理论和量子场论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
主要学科方向:
 高能物理研究
 先进加速器技术研究和先进射线技术及应用研究
 并兼顾核分析技术及交叉学科研究
优势研究领域:
 高能物理、粒子天体物理、同步辐射及其应用
 加速器物理及技术、核分析技术
重大成果 :
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 北京质子直线加速器
 反西格玛负超子的发现
 层子模型
 北京谱仪-τ轻子质量的精确测量
 ψ(2S)衰变及次生粲夸克偶数物理的实验研究
 2-5Gev能区正负电子湮没产生强子反应截面(R值)的精确测量
 中国科学院万立方米级高空科学气球技术系统
 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 若干计算机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
 阿尔法磁谱仪(AMS)永磁体系统
 宽波段空间伽马射线暴观测研究及仪器研制
 同步辐射软X射线多层膜反射率计装置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科研部门:
 实验物理研究中心、粒子天体物理研究中心
 理论物理室、计算中心、加速器技术研究中心
 多学科研究中心、研发中心
院士:
 谢家麟 中国科学院院士——加速器物理与技术、自由电子激光[email protected]
 方守贤 中国科学院院士——加速器物理与技术 [email protected]
 冼鼎昌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及同步辐射应用 工作领域:量子场论、粒子
物理、理论物理、同步辐射光源及应用、X光及离子光声光谱、多层膜材料、纳米功
能性新材料、微机械加工的LIGA技术、同步辐射微束X光的三维成像、同步辐射用于
古生物学的研究、同步辐射用于文物考古的研究、同步辐射用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
研究等。[email protected]
 李惕碚 中国科学院院士——宇宙线物理和高能天体物[email protected]
 张宗烨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子核理论物理 [email protected]
 陈和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粒子物理实验研究 [email protected]
 柴之芳 中国科学院院士——放射化学核分析方法学的发展 [email protected]
 叶铭汉 中国工程院院士——粒子物理实验、核方法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email protected]
 陈森玉 中国工程院院士——加速器物理研究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
重点研究领域:
 微尺度力学与跨尺度关联
 高温气体动力学与跨大气层飞行
 微重力科学与应用
 海洋与环境、能源与交通中的重大力学问题
 先进制造工艺力学
 生物力学与生物工程
重点科研部门
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NM)
 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HD)(筹)
 国家微重力实验室(NML)
 水动力学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LHO)
 环境力学重点实验室(LEM)
 先进制造工艺力学重点实验室(MAM)
 等离子体与燃烧中心(CPCR)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
重大成果:
 塔里木盆地高压、超高压气藏动态描述技术(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 固体的微尺度塑性及微尺度断裂研究(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 YAG激光毛化技术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院士:
 李敏华 中科院院士——固体力学家,塑性力学和应力分析 疲劳理论及机制
 郑哲敏 中科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著名力学
家、爆炸力学专家
 俞鸿儒 中科院院士——空气动力学家
 吴承康 中科院院士——高温气体力学家 烧蚀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以及燃烧科学技
术研究
 白以龙 中科院院士——爆炸力学和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的研究
 胡文瑞 中科院院士——国际宇航院院士 流体力学家 流体力学和磁流体力学研究
 李家春 中科院院士——流动中的非线性波 流动稳定性和湍流 环境流体力学 海洋工
程力学
 王自强 中科院院士——固体力学家,长期从事固体力学方面的科研工作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
•
•
•
特色研究方向:
 水声物理与水声探测技术、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技术
 超声学与声学微机电技术、通信声学和语言语音信息处理技术
 声学与数字系统集成技术、高性能网络与网络新媒体技术
科研部门:
 声场声信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水声环境特性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语言声学与内容理解重点实验室
工作台站:
 南海研究站、东海研究站、声学技术转移中心
重大成果:
 世博水下安保系统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 合成孔径声纳工程样机 、多语言语音识别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产品开发
 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研制 、新一代业务运行管控协同支撑环境的开发
 听觉语言康复训练及其矫治系统系列产品研发
院士:
 马大猷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声学建筑声学的研究
 应崇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超声学研究
 张仁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 ——水声物理学家
 侯朝焕 中国科学院院士——声学和信号处理专家
 李启虎 中国科学院院士——信号处理理论和声纳设计、研制工作
 汪承灏 中国科学院院士——超声学、物理声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光功能材料与器件 低温工程学新技术 绿色化学合成新技术 能源材料与新技术
科研部门:
 中国科学院光化学转换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固态激光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
 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重大成果:
 制冷剂做冷源的液氦到室温宽温区材料热物性测量装置研制
 有机光子学材料及器件综合测试系统研制
 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表面等离子共振仪器
 宽温区高精度流体密度计
 热声学介观测试系统
 基于微悬板传感器的分析仪的制造及检测系统
 多功能超低温力学性能测试系统
 激光微粒子捕获及原位动态稳态发光光谱检测仪
院士:
 洪朝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低温物理与低温技术研究工作
 佟振合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有机化学家 物理有机化学和有机光化学[email protected]
 陈创天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晶体材料科学家 [email protected]
 周 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低温工程技术研究 [email protected]
 李述汤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光电子材料如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纳米材料以及金刚石和相关材料领
域的研究 [email protected]
 许祖彦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可调谐激光、全固态激光和光学非线性过程研究[email protected]
 吴以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 无机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研究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重点科研部门
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实验室
 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光化学院重点实验室
 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
 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
 工程塑料院重点实验室
 分子识别与功能院重点实验室
 活体分析化学实验室
重大成果:
 具有卷曲二级结构的微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纳米粒子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具有超疏水与超亲油功能的油水分离网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复合变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烷基异脲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新用途
 一种离子液体水溶液零排放的处理方法
 一种聚苯乙烯/聚乙烯合金及其专用相容剂与制备方法
 一种正负离子双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原子分子操纵、组装及其特性的STM研究
 螯合型铑配合物催化剂的研制及其在醋酸合成中的应用
 固液界面的分子组装与调控及电化学STM研究
 新型光电功能分子材料与相关器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
重点研究领域:
 分子与纳米科学前沿、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生物学
 能源与绿色化学、先进高分子材料基地
院士:
 朱起鹤 中国科学院院士—— 物理化学家分子反应动力学家
 朱道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家
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物理化学家 化学和纳米科技
 佟振合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化学家
 江 龙 中国科学院院士—— 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
 姚建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物理化学家 新型光功能材料的基础和应用探索研究
 万立骏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扫描隧道显微学、电化学
和表面科学的交叉科学研究
 江 雷 中国科学院院士——仿生功能界面材料的制备及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
 赵进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化学家
催化降解及机理方面的研究
低浓度、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
•
重点研究领域:
 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学、系统生态学
科研部门:
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土壤环境科学研究室、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大气环境研究室
 环境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环境纳米材料研究室
重大成果:
 核燃料一循环、二循环氨萃取流程的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特等奖)
 硼10同位素的分离(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特等奖)
 无粉铜板腐蚀剂的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特等奖)
 原子能有关材料分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特等奖)
 生态学琵芭湖奖 (国际科技奖特等奖)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院士:
 徐晓白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环境化学家、无机化学家 环境安全研究、POP
(PTS持久性有毒物)潜在致癌物、内分泌干扰物环境分析化学、环境
化学、固废物处理基础研究以及环境研究与能力建设、防治对策等研究
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家 化学形态分析新方法、仪
器研制、污染物环境化学过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毒理、纳米材
料环境应用与生物效应等
 傅伯杰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家 综合自然地理学和景
观生态学研究
 王如松 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生态与生态工程学家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方法,城乡可持续发展模式及生态工程集成技术研究
 汤鸿霄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学与环境水质学家 环境水质学、环境工程
学和水处理技术的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
 冯宗炜 中国工程院院士——森林生态学家和环境生态学家 森林生态环境和生
态恢复工程研究,是我国酸雨研究奠基人之一
 曲久辉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工程学家 水污染控制、特别是饮用水质安全
保障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重点研究领域:
 能源化工、生化工程、材料化工、资源/环境工程
• 科研部门:
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绿色过程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 过程工程研发中心、生物质研究中心
• 重大成果:
 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及其化学工程基础研究
 内外双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
 芦笋皂苷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 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方法与分析仪
 高浓度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及工程示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
成果转化:
 多相复杂系统仿真计算 、资源/能源利用及信息化
 新材料开发与先进制造、生物质综合利用
 提取/分离与纯化 、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植
 生化介质与产品 、环境治理与减排
院士:
 郭慕孙 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士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化学工程-流态化技术
方面的研究 ,流态化技术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 [email protected]
 陈家镛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学工程学家 多相反应工程及动力学化工及分离
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研究[email protected]
 李静海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瑞士工程院外籍院士——颗粒流
体两相系统量化设计和放大的研究,致力于气固两相系统的计算机仿真和
多相复杂系统的研究,包括多相流动、煤燃烧、计算机仿真、多尺度方法
[email protected]
 张 懿 中国工程院院士——绿色过程工程方向的基础与应用开发研究
[email protected]
 李洪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化学工程专家、工业气固移动床和流化床结构与动力
学行为的量化及调控理论与方法 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自然地理与全球变化研究、人地系统与区域发展研究
 自然资源研究、地球信息机理与系统模拟、农业政策研究
 陆地水循环与水资源安全研究、生态系统综合研究
重点科研部门
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自然地理与全球变化研究部、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部
 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部、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重大成果:
 中国陆地碳收支评估的生态系统碳通量联网观测与模型模拟系统
 中国1:100万数字地貌图研究及其应用
 中国地域空间开发的理论体系研究及重大规划实践研究
院士:
 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资源利用与区域开发 中国自
然资源科学考察与区域开发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email protected]
 刘昌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水资源等方面研究 [email protected]
 石玉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 [email protected]
 李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和农林复
合经营方面的研究 [email protected]
 郑 度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 [email protected]
 孙九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应用、虚拟地理环境、信息化
农业 [email protected]
 陆大道 中国科学院院士——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宇宙大尺度结构、星系形成和演化、天体高能和激发过程、恒星形成和演化
 太阳磁活动和日地空间环境、天文地球动力学、太阳系天体和人造天体动力学
 空间天文观测手段和空间探测、天文新技术和新方法
科研部门:
 光学天文研究部 (院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
 太阳物理研究部 (院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
 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 (月球与深空探测科学应用中心)
 空间科学研究部 、射电天文研究部、星系宇宙学研究部、应用天文研究部
观测台站:
 云南天文台站、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 新疆天文台站 、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
重大成果产出:
 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
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 通过元素丰度研究银河系化学演化
 太阳剧烈活动与空间灾害天气
 绕月探测工程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工程并发布月面影像图
 通过恒星丰度探索银河系化学演化的研究
 丽江天文观测站2.4米天文望远镜项目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 学科方向:
 活动星系核、恒星演化、变星和双星
 太阳活动区物理、南方天文选址
 天体测量与精密定位、天文新技术研究
• 观测基地:




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
丽江高美 古观测基地
昆明凤凰山本部
一米望远镜
• 研究团组:




星系物理研究组、恒星演化研究组
恒星理论研究组、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组
太阳光谱研究组、太阳射电研究组
应用天文研究组、光电实验室
• 院士:
 黄润乾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云南天文台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
•
•
•
•
重点发展领域:
 主动光学、自适应光学 、光干涉等高分辨率成像技术
 高精度天文非球面镜面技术、巨型天文精密机械、极大望远镜方案研究
 高精度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新概念天文仪器及其关键技术
 虚拟望远镜—天文望远镜集成建模、南极望远镜关键性技术
优势学科:
 新概念望远镜的方案研究、高精度大口径非球面光学镜面技术
 薄镜面主动光学技术和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高分辨技术、双折射滤光器
 巨型精密机械、大口径高精度镜面支撑技术、 高精度低速跟踪自动控制技术、光
谱仪等天文终端仪器相关技术、南极望远镜关键性技术
科研部门:
 主动光学实验室 、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 、机电实验室
 微位移技术实验室 、主动镜面支撑系统测试室、镜面技术实验室
 LAMOST拼接镜面实验室 、系外行星探测技术实验室、南极低温实验室
 太阳光谱实验室 、光干涉实验室 、天文光谱技术实验室
重大成果:
 2.16米光学天文望远镜
 天文望远镜光学的研究
院士:
 苏定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文学家和光学工程专家
 潘君骅 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
 崔向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南极望远镜预研究,负责我国
30-50 米极大口径光学 / 红外望远镜关键技术预研究。
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
•
•
•
•
•
研究领域:
 射电天文、光学天文与技术应用、应用天文
学科方向
 脉冲星、恒星形成与演化、星系宇宙学
 高能天体物理、微波接收机、数字技术应用
 空间目标与碎片、卫星导航、GPS
科研部门:
 射电天文研究室
 光学天文与技术应用研究室
 应用天文研究室
野外台站:
 南山基地
 喀什地面站
 巴音布鲁克站
 乌拉斯台站
实验室/中心:
 新疆射电天体物理实验室
 新大-国台联合天体物理中心
 新疆天体物理重点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
•
重点研究领域:
 遥感科学与技术创新
 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系统论证
 综合国情遥感监测与预警系统
 遥感科学与试验
 遥感技术前沿与信息挖掘
 遥感综合应用技术
 遥感信息工程
国家级研究机构:
 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
 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 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重大成果:
 腾冲航空遥感试验
 津渤环境遥感试验
 二滩水能开发遥感试验
 高空机载遥感系统
 地表双向反射特性
 遥感信息传输机理
 地表能量交换的遥感定量研究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科研部门:
 遥感辐射传输研究室
 环境遥感前沿研究室
 高光谱遥感研究室
 微波遥感研究室
 遥感定标与真实性检验研究室
 遥感图像处理研究室
 农业与生态遥感研究室
 减灾与应急遥感监测研究室
 遥感空间信息系统研究室
 数字地球与导航定位研究室
 国土资源遥感研究室
 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究室
 非再生资源遥感研究室
•
院士:
 徐冠华
 童庆禧
 李小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
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资源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高光谱遥感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定量遥感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地球动力学、环境与灾害、能源矿产
科研部门:
 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岩石圈演化
 青藏高原、工程地质与水资源
 油气资源、固体矿产资源
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地磁与空间物理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北京国家空间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重圈演化、工程地质力学
 矿产资源研究、地球深部研究
 油气资源研究、兰州气体地球化学
 新生代地质与环境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大别山-苏鲁大陆深俯冲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的影响
 工程地质结构研究及重大工程防灾应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院士:


刘光鼎 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email protected]
孙 枢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 从事沉积
学、沉积大地学研究和地质综合考察 [email protected]
叶大年 中科院院士——矿物光学性质与晶体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 [email protected]
汪集旸 中科院院士、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从事理论和应用地热研究
[email protected]
王思敬 中国工程院院士——地质学专家[email protected]
滕吉文 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 岩石圈物理学研究[email protected]
姚振兴 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 地震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email protected]
钟大赉 中科院院士——构造地质学、大陆动力学家 [email protected]
刘嘉麒 中科院院士——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email protected]
朱日祥 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地磁学与地球动[email protected]
丁仲礼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古气候学、新生代地质、风成沉积
[email protected]
翟明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家[email protected]
刘丛强 中 国科学院院士——地表(无机、有机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物质循环及其生态环境
效应的研究[email protected]
万卫星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研究内容涉及电离层物理、电离层电波传播等领域
[email protected]










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脊椎动物各门类起源、演化、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古人类体质特征
 行为特点和旧石器技术与文化、周口店遗址的综合研究工作
科研部门:
 古低等脊椎动物研究室 、古哺乳动物研究室
 古人类研究室 、周口店古人类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进化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华南泥盆纪鱼化石研究 、辽西中生代鸟类化石及鸟类的早期演化
 辽西中生代华夏鸟类群和孔子鸟类群及鸟类的早期演化 、热河脊椎动物群的研究
 陕西蓝田新生界及蓝田猿人、哺乳动物群的研究
 华南中、新生代红层及脊椎动物研究
 中国远古人类、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综合研究
 步氏巨猿的形态学及演化趋势
 新疆北部脊椎动物化石及其地层
院士:
 张弥曼 中国科学院院士——比较形态学、古鱼类学、中-新生代地层、古地理
学、古生态学及生物进化论的研究我国古鱼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 吴新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
 邱占祥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哺乳动物学及地层学家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东亚季风系统动力学、地球系统模式发展和气候预测理论
 亚洲季风环境变化集成研究与有序人类活动
 大气化学、大气环境变化及其预测理论
 中层大气物理化学过程、气候环境遥感理论
 高影响天气物理、动力与可预报性理论
科研部门:
 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
 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
 季风系统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
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大气分中心、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
 中国科学院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 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东亚区域研究中心)
 中层中国科学院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野外台站:
 河北香河野外综合观测站
 河北兴隆野外综合观测站
 吉林通榆野外综合观测站。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
重大成果:
 奥运空气质量监测评估与预测项目
 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
 奥运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
 奥运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
院士:
 叶笃正 中国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动力气象、高原气象、海气关系、
大气与地表面过程、全球变化等专业方向的研究
 陶诗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环流和天气动力学研究
 曾庆存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流体力学、大气环流、数值天气预报理论、气候动
力学和气候数值模拟、环境生态动力学、自然控制论、大气遥感等方面的研究
 黄荣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环流理论、短期气候动力学和热带海-气作用研究
 吴国雄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气动力学,大气环流动力学,气候动力学的研究
 李崇银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
 符淙斌 中科院院士——气候学家
 吕达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与地球环境遥感,大气辐射传输、中层大气与日地
物理,生态与气候相互作用的探测与理论模式等方面研究
 穆 穆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气、气候的可预报性,资料同化,集合预报与适应性观测
方面的研究
 赵思雄 国际欧亚科学院(IEAS)院士——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温带气旋与锋面动
力学,暴雨及台风灾害天气动力学与模拟,灾害气象预测技术及应用,环境气象学等
研究
 洪钟祥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云和降水物理、复杂地形大气边界层结构与大气环
境方面的仪器研制、野外实验和理论研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生态环境、现代农业、植物资源和系统进化
科研部门: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中心、植物生态学研究中心
 分子与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光合作用研究中心
 信号转导与代谢组学研究中心、北京植物园(含华西亚高山植物园)
重点实验室:
 中外联合实验室为IOB-TLL甜高粱联合研发实验室
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光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观赏蕨类植物资源引种、离体保存与繁育技术研究
 鸢尾植物引种与筛选
 重要藤本植物的引种、筛选和栽培适应性研究
 芒果果实采后生理病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 圆柏新品种‘迷你球桧’选育与评价
 藏北高原环境治理植物资源引种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
野外台站:
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中国科学院北京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正蓝旗浑善达克防沙治沙生态研究试验站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多伦恢复生态学试验示范研究站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北方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蒙古东乌珠穆沁草原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站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田山森林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研究站
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乌兰察布草地生态研究站
院士:
 洪德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植物经典分类学创新研究组
[email protected]
 王文采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
 张新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态学家,高山、高原、荒漠与草原植被地理研究
 匡廷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光合作用的研究光合膜蛋白结构与功
能研究组 [email protected]
 方精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全球变化生态学、植被生态学、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以及遥感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动物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
 农业生物灾害预警与防控
 动物生态及保护生物学
 生殖发育生物学
 细胞膜生物学
 野生动物疾病预警与防控
科研部门:
 国家动物博物馆
 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中心
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
 计算与进化生物学研究中心
 外来有害生物鉴定与预警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
 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
•
野外台站:
 北京东灵山野外站
 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
 生物农药中试基地
重大成果:
 iPS细胞的全能性研究
 核膜蛋白(Ote)参与果蝇干细胞命运的调控研究
 ARC蛋白在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 温度对东亚飞蝗暴发的生态学效应研究
 大熊猫种群数量非损伤遗传学调查方法及其应用
 青藏高原藏羚羊的研究
院士:
 康 乐 中国科学院院士——以昆虫为模式系统,主要开展生态基因组、
抗寒性以及化学生态及行为学研究[email protected]
 刘以训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育生物学 [email protected]
 孟安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心理和行为规律及其环境与生物学基础
科研部门:
 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
 认知与发展心理学研究室
 社会与工程心理学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 心理健康院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应激诱发行为的生物学机制
 自然汉语理解的人工智能研究
 自适应产生式学习系统
 无运动二级CNV研究模式
 HB5520-80飞机座舱红光照明基本技术要求
院士:
 张 侃 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心理学发展[email protected]
 林文娟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生物心理学,心理神经免疫学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微生物资源
 微生物生物技术
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
科研部门:
 工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
 48万号标本的菌物标本馆
 3.7万多株菌种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 微生物菌种与细胞保藏中心
 微生物资源信息管理平台
 大型仪器中心
 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
 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
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与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共建)
 中国科学院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
重大成果:
 白腐菌产生的漆酶
 系列功能酵母
 动物干扰素的生产
 微生物发酵生产农作物秸杆生产蛋白饲料
院士:
 张树政 中国科学院院士——酶学研究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 田 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病毒学和分子免疫学研究
[email protected]
 魏江春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衣生物多样性、地衣型真菌系统与演化
生物学、荒漠地衣及其固沙生物学、以及地衣化学的生物学活性
的研究 [email protected]
 郑儒永 中国科学院院士——真菌学家[email protected]
 方荣祥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病毒学和植物生物技术专家
[email protected]
 庄文颖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真菌学家真菌资源、
物种多样性、DNA条形码与分子系统学综合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领域:蛋白质科学、脑与认知科学
科研部门:
 工业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室、48万号标本的菌物标本馆
 3.7万多株菌种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微生物菌种与细胞保藏中心
 微生物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大型仪器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重大成果:
 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LHC-II)2.72埃分辨率的晶体结构
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的分子伴侣活性、中脑对侧抑制和同侧感受野的动态调控
 血糖调节相关的调控型分泌的分子机理研究
院士:
 梁栋材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物理学家 [email protected]
 杨福愉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膜(线粒体膜)膜脂-膜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email protected]
 王志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蛋白质物理化学、酶活性调节动力学、蛋白-配体相互
作用研究 [email protected]
 王志珍 中国科学院院士——蛋白质折叠、折叠酶和分子伴侣,胰岛素 A 、B链相互作
用及重组等研究 chihwang(@sun5.ibp.ac.cn
 饶子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与重要病毒和肿瘤相关的蛋白质
结构、功能以及创新药物的研究 [email protected]
 郭爱克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科学和生物物理学家 [email protected]
 陈 霖 中国科学院院士——认知科学和脑成像 [email protected]
 王大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基于结构的分子改造研究dcwang@ ibp.ac.cn
 常文瑞 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 [email protected]
 陈润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信息学研究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重要农艺性状分子机理、细胞分化与器官发育、生物分子网络
 动植物品种设计、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科研部门:
 基因组生物学研究中心、分子农业生物学研究中心、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
 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和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
 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分子发育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 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
野外台站:
 河北栾城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试验站
 南皮生态农业实验站
 太行山山地生态实验站
 海南陵水南繁育种基地
院士:
 李振声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小麦远缘杂交研究
[email protected]
 李家洋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高等植物株型及稻米品质调
控的分子机理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计算机系统、网络科学与技术、智能信息处理
科研部门:
 高性能计算机研究中心 、微处理器研究中心
 网络技术研究中心 、信息安全研究中心
 普适计算研究中心 、集成应用中心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网络数据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 智能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前瞻研究实验室
近斯成果:
 数字电路实速检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及其应用
 高并行、海量IP网络存储系统
 知识网格模型与方法
院士:
 夏培肃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
 李国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计算机体系结构,网
络科学与技术研究
 陆汝钤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媒体技术
 方滨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安全方向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
重点研究领域:
 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
•
学科方向:
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理论
 基础软件技术与系统
 信息安全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
 互联网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 综合信息系统技术
•
科研部门:
 软件基础研究部
 软件高技术研究部
 软件应用研究部
 软件发展研究部
•
近期成果:
 网络软件基础架构平台(网驰ONCE)技术和系统
 公开密钥基础设施技术研究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
重点实验室:
 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 综合信息系统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互联网软件技术实验室
 人机交互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 并行软件与计算科学实验室
 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院士:
 董韫美 中国科学院院士 ——软件理论、技术、工具和汉字信息处理研究,目前
从事软件规约与软件设计方法研究
 周巢尘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布式程序设计理论研究
 林惠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并发理论及形式化方法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
•
•
•
重点研究方向:
 地球空间信息探测机理与方法
 数字信号获取与地面处理技术
 高性能地学计算与网络化数据工程
 空间数据同化理论与技术
 地球系统空间模型
 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及其综合应用
科研部门:
 卫星遥感中心
 航空遥感中心
 空间数据中心
 数字地球实验室
近期成果:
 卫星遥感数据存档介质转换与处理系统
 SAR与TM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 多卫星遥感数据地面接收系统
院士:
 郭华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遥感科学与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简介
•
重点研究方向:
 半导体物理、材料、器件研究及其系统集成应用
•
重点实验室:
 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
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
 表面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半导体所部分)
 中科院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纳米光电子实验室
 半导体人工神经网络实验室、全固态光源实验室
 高性能集成电路实验室、光电系统实验室
•
科研部门:
 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光电子研究发展中心
 中科院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
 半导体材料科学中心
 半导体材料集成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半导体能源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简介
•
重大成果:
 半导体纳米结构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自组织生长量子点激光材料和器件研究
 半导体低维结构光学与输运特性、直径6英寸砷化镓单晶生长技术
 GaInAs(NSb)低维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
院士:
 王守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 砷化镓激光器的研究
 王守觉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电子学家 多值与连续逻辑电路系统的研究
 王启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光电子学家
 郑厚植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 王占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材料物理学家 半导体深能级物理和光谱物理
 王 圩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光电子学专家 长波长镓铟砷磷四元双异质结
激光器和动态单频激光器研究
 夏建白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学家
 李树深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器件物理专家 半导体低维量子结构中的器件
物理基础研究
 陈良惠 中国工程院院士——半导体光电子学家
 梁骏吾 中国工程院院士——半导体材料学家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方向:
 核心电子器件产品与技术、高端通用芯片产品与技术、纳电子基础前沿研究
 面向产业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集成电路核心技术与先导工艺技术
科研部门:
 硅器件与集成技术研究室、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室
 微细加工与纳米技术研究室、微波器件与集成电路研究室
 通信与多媒体S O C研究室、电子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室
 电子设计平台与共性技术研究室、微电子设备技术研究室
 系统封装技术研究室、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
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90-65纳米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大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 中高频声表面波关键材料及技术研究
 亚30纳米CMOS器件相关的若干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 0.18 / 0.1微米CMOS集成电路关键技术
 0.1μmGaAsHFET器件及深亚微米加工技术
 亚微米、深亚微米CMOS电路用薄层外延硅材料
院士:
 王守武 中科院院士——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
 吴德馨 中科院院士——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专家[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微波成像技术、微波电真空技术、地理空间信息技术
 电磁探测技术、高功率气体激光技术、MEMS传感器技术
 可编程芯片技术
科研部门:
 空间行波管研究发展中心、高功率气体激光技术部
 航天微波遥感系统部、航空微波遥感系统部、
 可编程芯片与系统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 微波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基地)
 高功率微波源与技术院重点实验室
 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院重点实验室
 高功率微波与电磁辐射院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微波成像雷达及信息处理技术
 微波器件与技术的研发 、高功率气体激光技术
院士:
 吴一戎 中国科学院院士——微波成像理论研究、微波成像技术、雷达
信号处理[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方向:
 复杂信息的智能计算
 复杂系统的智能控制
 集成化智能系统
科研部门:
 高技术创新中心
 综合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程研究中心
 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等
重大成果:
 鲁棒控制系统设计的参数化方法与应用
 嵌入式油井压力实时采集系统与网络化监控技术
 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
 广播电视监测的语种识别和语音综合处理系统
院士:
 戴汝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控制论与人工智能专家工程控制论与最优
控制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
•
重点研究方向:
 可再生能源电力技术 、现代电气驱动技术
 应用超导技术 、生物医学技术
 微纳加工技术 、新型电力技术
科研部门:
 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部
 电力电子与电气驱动技术研究部
 电力设备新技术研究部
 电力系统新技术研究部
 极端电磁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部
 应用超导技术研究部
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部
 微纳加工技术研究部
 前沿探索研究部
院士:
 严陆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特种电工装备的研制和电工新技术研究发展
 顾国彪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型电机蒸发冷却研究与产业化工作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
•
•
•
•
重点研究领域:能源、动力、环境
重点研究方向:
 IGCC/多联产、燃气轮机、循环流化床技术、可再生能源、高强度换热、温室气体
控制
科研部门:
 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
 中科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廊坊能源与动力科研中心
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先进能源动力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风能利用(联合)重点实验室
 循环流化床实验室 、推进与动力实验室
 总能系统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
重大成果:
 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的建立与发展、能源清洁利用的研究
 能源动力系统中的综合梯级利用和CO2控制原理与方法
 叶轮机械气动正、反问题的求解与设计优化的研究
 高效洁净煤制甲醇与联合循环集成系统的研发和示范
院士:
 吴仲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
 蔡睿贤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轮机械、燃气轮机、热力循环及总能系统领域研究
 徐建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动力机械内部流动,节能与科学用能理论和应用,分
布式能源系统和微、小型燃气轮机的研究与应用,风能利用的研究与应用,太阳能
热发电的研究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
•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科研工作
重点研究方向:
 太阳、行星、及地球空间物理基础前沿问题
 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连锁变化过程、天基和地基空间环境监测与探测
 空间环境预报和空间环境效应预测及相关研究、微波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
 航天器综合电子设备、空间系统的仿真与综合性信息技术
重点科研部门:
 空间科学规划论证中心、空间科学工程管理中心、空间科学技术中心
 保障与试验验证中心、科学卫星综合运控中心
重点实验室:
 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微波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
野外台站:
 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部
 海南空间天气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河北廊坊临近空间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重大成果:
 行星际扰动传播研究 、风云二号01批空间环境监测器及其探测结果
 双星计划 、探月工程嫦娥一号/二号、风云三号
院士:
 刘振兴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学家
 姜景山 中国工程院院士——微波遥感及航天应用工程科学专家
 魏奉思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物理、日球物理(即行星际物理)、磁流体力学、
空间天气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方向:
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史
 中外近现代科学技术史
重点科研部门:
 传统工艺与文物科技研究中心
 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史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 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室
 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室
 西方科技史研究室
近期成果:
 《亚洲农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国家、医学与社会:〈太平圣惠方〉在宋代的应用与传播》
 中国传统制针兴衰初探——兼及社会背景考察
 17世纪下半叶英国科学研究方法的转变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方向:
 发展战略、发展和改革政策、公共管理和科技管理
科研部门:
 战略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 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研究中心
 评估研究中心和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
重点研究室:
 科技政策研究室
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室
 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室
 科技管理与评估研究室
 创新创业政策研究室
重大成果:
 软系统方法及其应用
 中国博士后事业发展研究
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转制研究
 地理系统分析与PRED协调理论
 管理学图书分类研究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重点研究领域:
 光电工程领域、航天科技领域、应用科技领域
 光电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相关的航空科技领域
•
重点研究方向:
 新型光电探测、测量系统总体设计及其标准化技术研究
 新型激光技术应用系统总体设计集成研究
 空间应用系统总体设计集成技术研究
 空间有效载荷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对地观测信息与导航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研究
•
•
 高空科学气球、系留气球工程和平流层飞艇(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集成及其关
键技术研究
科研部门
 空间系统工程研究部、光电系统工程研究部、有效载荷应用中心
 对地观测技术应用研究部、气球飞行器研究中心
 可靠性保障中心、空间软件评测站作
重大成果:
 KF系列飞艇 、大型系留气球系统 、大能量全固态皮秒激光器
 激光显示技术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光刻机部件、通用小卫星平台
 车载系留气球监测系统 、轻小型机载激光雷达系统
 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
•
•
重点发展目标:
 加强基因组学前沿研究,引领国际、国内基因组学研究潮流。
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基因组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
 重大疾病基因组与个体化医疗实验室
 工业生物资源基因组科学实验室
 农业资源基因组科学实验室
 计算生物学研究中心
重大成果:
 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
 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
 家蚕基因组计划及家鸡基因多态性图谱
 SARS病原学及其防控系列研究
 “中沙椰枣基因组计划”
 人参基因组图谱分析
院士:
 吴仲义 台湾中研院院士——癌症基因组学研究、miRNA的进化及其与
目的基因的共进化研究[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
•
重点研究方向:
 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及其对亚洲和北半球气候环境影响
 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地表过程与环境变化和极端环境下生物的生态适应
性及生物遗传资源
科研部门:
 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
 藏东南高山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 珠穆朗玛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 阿里荒漠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 墓士塔格西风带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重点实验室:
 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研究室
 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实验室
• 院士:
 姚檀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冰川环境与全球变化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
重点研究领域:
 纳米结构的系统和集成技术
 纳米技术标准化和纳米标准物质的研制
 纳米结构的生物学效应和安全性研究
 纳米制造的相关基础研究
 具有重大意义的纳米结构制备和关键分析技术
•
重大成果:
 新型电力防污闪纳米复合室温硫化硅橡胶(RTV)材料
•
科研部门:
 纳米器件研究室、纳米材料研究室
 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室 、纳米表征研究室
 纳米标准研究室 、纳米制造与应用基础研究室
•
重点实验室:
 纳米检测实验室
 纳米加工技术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
•
•
•
重点发展目标:
 从事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
科研部门:
 应用催化与绿色化工实验室
 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
 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粉煤气化工程研究中心
 山西煤化工技术国际研发中心
重点实验室:
 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炭材料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种降低柴油发动机尾排的方法及其装置
 一种降低柴油发动机尾排的方法及其装置
 用于合成芳香氨基甲酸酯的催化剂及制法和应用
 煤、石油或生物质中汞的热稳定性的检测方法
 一种合成甲缩醛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院士:
 彭少逸 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化学、色谱和多相催化等研究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
•
服务宗旨:
 国家战略目标和现代生命科学
 推动学术交流和学科交叉融合
 提高整体科技创新能力
 促进生物技术的产业化
科研部门:
 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
 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
 干细胞研究中心
 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
 免疫学研究中心
 交叉科学中心
 战略发展研究中心
 全球变化生物学研究中心
 中美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 中日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筹)
•
重点研究领域:
 工业蛋白质科学与生物催化工程
 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制造工程
 生物系统与生物工艺工程
•
重点实验室:
 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
 系统微生物工程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筹)
•
重大成果:
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筛选方法
 一种乳酸杆菌和由木质纤维素稀酸水解液发酵生产乳酸的方法
 一种具有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活性的寡肽及制备方法
 来源于海洋鱼类加工副产物的生物活性肽及制备方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
重点发展目标:
 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
 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科研部门:
 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
 燃料电池研究室、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 化学激光研究室、应用催化研究室
 现代化工研究室、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
 生物技术研究部
重大成果:
 紫外拉曼光谱仪研制及其在催化研究中的应用
 干气制乙苯气相烷基化与液相烷基转移组合(第三代)成套技术
 H70燃料分解催化剂、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
 氧碘化学激光系统(研发与技术集成) (2009-11-10)
 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千瓦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甲烷直接活化制甲醇和芳烃、微流控芯片系统
•
重点实验室:
 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院士:
 卢佩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以色谱为主的分析化学研究家[email protected]
 张存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催化、化工、化学反应动力
学直到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激发态化学等研究 [email protected]
 何国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物理研究[email protected]
 袁 权 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工程与工艺专家[email protected]
 林励吾 中国科学院院士——催化研究 [email protected]
 沙国河 中国科学院院士——固体燃料,化学激光器研究[email protected]
 张玉奎 中国科学院院士——色谱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及蛋白质的
高效分离与高灵敏检测的研究 [email protected]
 李 灿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
士——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致力于太阳能光
催化制氢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研究 [email protected]
 包信和 中国科学院院士——表面化学与催化基础和应用[email protected]
 杨学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光谱以及化学动力学研究[email protected]
 杨胜利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技术专家 基因工程在酶、发酵和制药工业中的
应用研究和开发 [email protected]
 衣宝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
发 [email protected]
 桑凤亭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激光 研究[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重点研究领域:
 纳米尺度下超高性能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 耐苛刻环境超级结构材料
 金属材料失效机理与防护技术
 材料制备加工技术、
 基于计算的材料与工艺设计
 新型能源材料与生物材料
•
科研部门:
 沈阳先进材料研究发展中心
 材料环境腐蚀研究中心
 高性能均质合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国家金属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
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重大成果:
 纳米碳管储氢量的确定
 纳米铜室温超塑延展性的发现
 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降低纯铁氮化温度
 超高强度高导电性纳米孪晶纯铜
 纳米孪晶纯铜极值强度的形成机制
 利用纳米尺度共格界面强化提高材料综合强韧性
 梯度纳米金属兼有高强度和高塑性
•
院士:
 师昌绪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
 叶恒强 中国科学院 院士——材料的电子显微学研究
 曹楚南 中国科学院 院士——电化学与金属腐蚀科学研究
 李依依 中国科学院院士——冶金与金属材料科学家 新材料及制备工艺应用研究
 胡壮麒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温合金和非平衡合金研究材料学家
 柯
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失效和腐蚀疲劳研究
 卢 柯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Leopoldina)院士—
— 纳米金属材料制备及处理,微观结构及结构稳定性,力学性能及其他理化性能,
低维材料的熔化与过热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
 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
 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
科研部门:
 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
 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研究中心
 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研究中心
 新型肥料技术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 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长效缓释肥料研制与应用
 北方防护林经营理论、技术与应用
 长效碳铵
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 万吨Vc工业化技术
院士 :
 孙铁珩 中国工程院院士——污染生态学家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
•
•
•
学科领域:制造科学
研究方向:
 智能机器、先进制造系统和光电技术
科研部门:
 机器人学研究室
 水下机器人研究室
 工业信息学研究室
 光电信息研究室
 自动化系统研究室
 现代装备研究室
重大成果:
 ‘CR-01’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及工程应用
 基于现场总线的新一代全分布式控制系统
 现场总线分布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
院士:
 王天然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业自动化、机器人[email protected]
 封锡盛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下机器人[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蓝色(海洋)农业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 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动力过程
 海洋环流与浅海动力过程
 大陆边缘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
科研部门:
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
 海洋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 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发展中心
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 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研究支撑:
 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
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
 海底热液活动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生物能源与过程领域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
重点发展方向:
 生物资源、生物催化与转化
 生物燃料、生物基化学品
 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
 节能技术、储能技术、
 非碳能源、清洁过程
科研部门:
 生物资源中心
 生物催化与绿色化工中心
 生物材料中心
 能源应用技术中心
重大成果:
 截止目前,在Science (Letter)、J. Am. Chem.Soc.、Biotechnol. Adv.
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67篇,申请发明专利74项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
•
重点研究领域:
 海岸带资源化学与化工技术
 海岸带环境与生态过程与退化环境的修复
 海岸带信息集成与综合管理
重点实验室:
 生物资源实验室
 环境化学监测实验室
 污染过程与控制实验室
 滨海湿地实验室
 近岸生态与环境实验室
 信息集成与应用实验室
重大成果:
 化合物羧甲基菊糖的应用
 一种重金属含量检测仪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发光学、应用光学、光学工程和精密机械与仪器
科研部门:
 光栅技术研究室
 精密检测与装校技术研究室
 空间光学研究一部
 空间光学研究二部
 航测部、对抗部、测控部
 图像室、新技术室、探测室
 光电技术研发中心
重点实验室:
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 第一台大型经纬仪
院士:
 王大珩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家 中国光学之父
 徐叙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发光学的主要奠基人
 吴学蔺 中国科学院院士——冶金学、机械工程学家光学仪器专家
 张作梅 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学专家 金属压力加工领域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















干福熹 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学玻璃材料、材料光谱和非晶态物理有研究
唐九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学工程专家 开辟了光学动态观察测试技术领域
王之江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母国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光学及应用光学的科研和教学
陈庆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有机化学家和国际知名有机氟化学家
邓锡铭 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学、激光专家 ,
王立鼎 中国科学院院士——精密机械和微纳机械专家超精密齿轮工艺与测试研究
陈星旦 中国科学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短波光学研究
姜中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 特种玻璃和通信光纤材料的研究
刘颂豪 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学、激光物理和激光光谱学家
王家骐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型光学精密仪器设计、空间对地图像信息获取技术
研究及总体误差理论分析
潘君骅 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
姚骏恩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纳米检测技术与仪器,近
场光学,电子光学,电子显微学
丁 衡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惯性技术和精密仪器专家 制导武器的陀螺仪、加
速度计、惯性平台系统
薛鸣球 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
姜文汉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专家,我国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的奠基人
林祥棣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和光电跟踪测量系统工程研究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资源与环境、先进材料和新能源
学科方向
 高分子科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
科研部门:
 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实验室 、化学生物学实验室
 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 、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
 现代分析技术工程实验室 、高性能合成橡胶工程技术中心
 稀土及钍清洁分离工程技术中心 、洁净能源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
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镍系顺丁橡胶
 火箭固体推进剂
 稀土萃取分离
 高分子热缩材料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院士:















梁树权
唐敖庆
倪嘉缵
沈天慧
程镕时
黄本立
沈之荃
苏 锵
徐晓白
江 龙
白春礼
汪尔康
王佛松
曹楚南
董绍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岛体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分析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
•
•
•
重点发展目标:
 湿地生态与环境
 区域农业生态
 地理遥感信息
 区域发展
科研部门:
 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
 区域农业研究中心
 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中心
 东北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 野外平台
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重度苏打盐碱地顶级植被快速恢复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 松嫩-三江平原中低产田治理和区域农业综合发展技术研究与示范
院士:
 刘兴土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湿地和东北区域农业研究
 李 玉 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真菌学及植物病理学
研究
 陈温福 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及栽培技术的综合研究
 孟 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流域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河口与海岸带生态环
境保护科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科方向
 微小卫星、无线传感网络、未来移动通信、微系统技术、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
科研部门:
 传感技术研究室、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室、太赫兹固态技术研究室
 无线传感网研究室、物联网系统技术研究室、宽带无线技术研究室
 新能源技术中心、汽车电子工程中心
重点实验室:
 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微小卫星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太赫兹固态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无线传感网与通信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高速超高速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
 存储转发通信小卫星、无线传感网
 微型传感器、射频与微波集成系统
 SOI材料及产业化、生物芯片及其产业化
 太赫兹半导体器件及物理
院士:
 邹世昌 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学家
 徐元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及微电子专家
 王 曦 中国科学院院士——先进电子材料和功能薄层材料的研究
 李爱珍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材料学家半导体材料研究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方向:
 红外物理与光电技术应用基础、开发
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红外器件实验室
主要成果:
 风云三号B星成功发送回第一幅可见光图像
 气象卫星探测技术、积极参与载人航大工程
 向探月和深空探测攀登海洋、环境卫星监测技术
 卫星姿态敏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与应用
 红外物理与基础研究、空间育种与科学实验
院士:
 汤定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 匡定波 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及遥感专家
 龚惠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遥感专家
 沈学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 ——固体光谱及其实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 薛永祺 中国科学院院士——红外和遥感技术专家,从事多光谱和成像光谱技术研究
 陈桂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红外遥感专家
 方家熊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传感技术专家
 褚君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物理和器件专家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强激光技术、强场物理与强光光学
 信息光学、量子光学
 激光与光电子器件、光学材料
科研部门:
 空间激光信息技术研究中心、高功率激光单元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
 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实验室
 高密度光存储技术实验室
 高功率激光物理联合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
 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强激光材料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激光12号实验装置
 小型化OPCPA超短超强激光装置研究
院士:
• 干福熹 中国科学院院士——光学材料、非晶态物理学家
• 王之江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 光学设计激光科学
• 徐至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物理学家 激光核聚变研究
• 范滇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电子与激光技术专家
• 王育竹 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光学专家
• 姜中宏 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
• 林尊琪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功率激光技术专家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
•
•
•
•
重点发展目标:
 人工晶体、高性能结构与功能陶瓷、特种玻璃
 无机涂层、生物环境材料、能源材料
 复合材料及先进无机材料性能检测与表征
学科方向: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
科研部门:
 结构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中试基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
 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透明光功能无机材料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先进无机材料的电声显微镜术及其成像机理
 纳米氧化锆粉体制备科学与团聚问题研究
院士:
 严东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材料科学家
[email protected]
 殷之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家闪烁晶体的研究
 郭景坤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与材料科学家
[email protected]
 丁传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学家[email protected]
 江东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著名材料科学家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
•
•
重点发展目标:
 有机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 化学生物学、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
 元素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化学信息学
 有机材料化学和有机分析化学
科研部门:
 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室
 高分子材料研究室
 计算机化学与化学信息学研究室
 分析化学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 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 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 自由基化学中取代萃取剂离域参数
 有机分子簇集概念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院士:
 黄维垣 中国科学院院士——甾体化学及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
[email protected]
 周维善 中科院院士——甾体化学、萜类化学和不对称合成研究
[email protected]
 蒋锡夔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由基化学和单电子转移,有机氟化学,反应
机理及新型反应,微环境及溶剂效应,疏水亲脂作用等研究
[email protected]
 陆熙炎 中国科学院院士——二价钯催化的反应及有关基元反应的研究
xylu@@sioc.ac.cn
 陈庆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全氟磺酸及其衍生物、二氟卡宾、三氟甲基化
和单电子转移反应等大量基础研究 [email protected]
 戴立信 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合成、金属有机化学,特别侧重于通过金
属有机化学的不对称合成等[email protected]
 袁承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具生物活性有机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
究;氨基膦酸及磷肽的不对称合成;酶催化反应 [email protected]
 林国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昆虫激素和昆虫性信息素 不对称合成、手性天然产
物的结构与合成研究 氧化还原酶与羟腈化酶生物催化 [email protected]
 麻生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联烯及其类似物化学方面研究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
•
•
•
重点学科方向:
 加速器科学和技术 、先进光子科学
 核物理与民用非动力核技术 、前沿交叉学科
科研部门:
 物理生物学实验室
 水科学与技术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 上海光源国家科学中心(筹)
 中国科学院核分析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低温超导高频腔技术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建造的1.2米回旋加速器
 1.4米等时性回旋加速器上完成新核素Pt-202的合成与鉴别
 世界上第一台超灵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仪
 我国第一个载入国家药典的放射性药物
 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光源
 重离子核反应的集体效应、奇异核产生及其性质研究
 重质量丰中子新核素的合成鉴别和研究
院士:
 沈文庆 中科院院士——原子核物理学及核技术 973专项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星团、银河系结构及其演化研究
 活动星系核致密结构的观测研究
 星系动力学数值模拟
 星系形成、演化和宇宙学研究
 VLBI技术研究
 氢原子频标和时频技术研究
 天文望远镜及光学技术研究
科研部门:
 天文地球动力学中心、星系和宇宙学研究中心
 vlbi研究室、光学天文技术研究室
 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时间频率技术研究室
重大成果:
 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
 宇宙结构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
 太阳系所在的银河系的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
院士:
 叶叔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测量学天文地球动力学
 朱能鸿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学技术与仪器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和生物信息学
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相互作用及功能
 细胞活动的分子网络调控、防治重要疾病的新药研究开发
 脑发育与脑功能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
 中药现代化研究以及药物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 植物分子生理和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生物医学转化型研究
 现代营养科学研究、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 病毒学与免疫学研究、计算生物学研究
科研部门:
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药物研究所
 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国家基因研究中心、营养科学研究所
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健康科学研究所
重点实验室:
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 、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分子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干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营养与代谢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分子病毒与免疫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精子在附睾中成熟的分子基础研究、胶质细胞突触可塑性研究
 果蝇视觉和嗅觉不同模态的学习与记忆之间的协同作用
 Rho家族小G蛋白对PTEN的调节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
•
院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沈允钢
沈善炯
施履吉
尹文英
刘新垣
吴建屏
龚岳亭
洪孟民
施教耐
李载平
洪国藩
杨胜利
李朝义
戚正武
裴 钢
张友尚
张永莲
林其谁
郭爱克
王恩多
陈晓亚
赵国屏
段树民
林鸿宣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生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动物 昆虫系统分类
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生物学家
中科院院士——神经科学
中科院院士——多肽激素合成与应用
中科院院士——植物遗传学
中科院院士——植物学
中国工程院院士——遗传学
中科院院士——基因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基因工程
中科院院士——神经科学
中科院院士—— 多肽与蛋白质生物化学
中科院院士、973专项首席科学家——细胞生物学
中科院院士——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院士——发育生物学
中科院院士——膜生物化学
中科院院士、973专项首席科学家——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
中科院院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科院院士——植物学
中科院院士——微生物学
中科院院士、973专项首席科学家——发育神经生物学
中科院院士——遗传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
重点研究领域:
 天然活性物质的发现、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修饰
 药物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药效评价新动物模型
 新靶标的确证、药物-靶标相互作用和构效关系
 分子药物设计、高通量和高内涵药物筛选
 药物的早期代谢特征和安全性评价
 药物新型传递系统
科研部门:
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
 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
 药效评价研究中心
 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
 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 药物制剂研究中心
 上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
•
重点实验室:
 新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
 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重大成果:
 抗早老性痴呆药物石杉碱甲
 医用螯合剂二巯基丁二酸是世界公认的金属中毒有效解毒药
 抗肿瘤新药Sobuzoxan
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 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公认的首创新药—抗疟药蒿甲醚
 吗啡在人脑内的镇痛作用部位
院士:
 嵇汝运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系统药物化学
 谢毓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池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凯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研究
 金国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系统研究中药延胡索的药理作用
 唐希灿 中国工程院院士
 丁 健 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新生血管生长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DNA 损伤与修复机制;抗肿瘤转移研究;肿瘤代谢以及相关生物标志物的
研究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结构化学、新晶体材料
学科方向:
 结构敏感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催化材料
 光电子功能材料、激光技术及其集成
科研部门:
 结构基础研究室、材料化学与物理研究室、纳米材料研究室、应用化学研究中心
 化学生物学研究室、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室、激光工程技术研究室、晶体材料研
究室
重点实验室:
 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光电子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科院光电材料化学与物理重点实验室
 福建省纳米材料重点(工程)实验室
 激光工程技术集成研发基地(筹)
重大成果:
 煤制乙二醇”技术、新材料与器件
 全固态绿光激光系统及模块化晶体器件研发
 光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太阳能电子材料与器件
院士:
 吴新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纳米团簇的设计合成、结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 ,半
导体或荧光性质的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分子磁性吸附分离材料 [email protected]
 洪茂椿 中国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磁性材料与先进机电装备
 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表面工程与再制造技术、新能源材料及相关技术
科研部门:
 磁性材料与机电装备事业部、高分子与复合材料事业、
 功能材料与纳米器件事业部、表面工程与再制造事业部
 燃料电池与能源技术事业部、纤维事业部
 磁性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
 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稀土永磁材料
 超临界绿色发泡聚丙烯、低成本热塑性聚酰亚胺
 高性能润滑DLC薄膜材料、新型电流变液材料
 碲化铋基热电致冷材料、磷酸铁锂电池材料
院士:
 薛群基 中国工程院院士——特种润滑材料专家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城市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
 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
 城市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
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
科研部门:
 城市生态健康与环境安全研究中心
 城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研究中心
 城市环境工程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中心
 中科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 厦门市水环境安全与水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国能源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地表水中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微球的混凝去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地球早期生命的起源与演化、进化古生物学、古生物系统分类学
 古生态、古地理、古气候研究、年代地层学、分子古生物学
 地球生物学、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应用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科研部门:
 古植物学与孢粉学研究室 、微体古生物学研究室 、 古无脊椎动物学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应用地层学与古环境重点实验室(筹建)
重大成果:
 六亿年前最早的地衣化石重大发现
 前寒武纪两侧对称动物演化的证据重大发现
 6.32亿年前动物休眠卵化石重大发现
 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
 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
 寒武系和奥陶系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及年代地层划分
 中国的乐平统和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
院士:
 周志炎 中科院院士—— 地层古生物学 [email protected]
 戎嘉余 中科院院士——地层古生物学 [email protected]
 陈 旭 中科院院士——地层古生物学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土壤资源与管理、土壤肥力与调控、土壤环境与健康、土壤生物与安全
科研部门:
 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土壤利用与环境变化研究中心
 农业生态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封丘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
 红壤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常熟农业生态国家实验站
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秭归实验站、CERN土壤分中心
 南京土壤所-香港浸会大学土壤与环境联合开放研究实验
重点实验室:
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
 土壤资源与遥感应用研究室、土壤-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
 土壤化学与环境保护研究室、土壤物理与盐渍土研究室
 土壤生物与生化研究室
•
重大成果转化:
 依托我所技术的生态有机肥成果转化项目获得资助
 高效循环经济型设施渔业系统关键技术及其生产应用
 亚铵制浆黑液资源化技术研究及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
•
院士:
 赵其国 中科院院士——土壤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email protected]
 朱兆良 中科院院士——土壤学 农业化学 植物营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
重点研究领域:
 湖泊水环境与污染治理、湖泊-流域系统演变与调控
 流域重大开发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经济发达地区环境与发展
 学科方向:
 湖泊水文与水资源、湖泊环境与生态
 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湖泊-流域相互作用
 流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 重点实验室:
 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 科研部门:
 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化研究室 、湖泊水文与水动力研究室
 湖泊生物与生态研究室 、湖泊环境与工程研究室
 湖泊—流域过程与调控研究室 、流域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研究室
 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 、湖泊生态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 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 重大成果:
 湖泊沉积与区域环境变化
 中国气候、湖面与海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
 中国气候、湖面与海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天体物理和天体力学
学科方向:
 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高能天体物理和空间天文、应用天体力学和空间碎
片、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
科研部门:




•
暗物质和空间天文研究部
南极天文和射电天文研究部
应用天体力学和空间目标与碎片研究部
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部
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射电天文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暗物质与空间天文重点实验室
•
•
重大成果:
 “伽玛射线谱仪”在环月轨道上成功观测,
 暗物质粒子的空间探测研究、超导太赫兹探测技术研究
院士:
 陈 彪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
 熊大闰 中国科学院院士——恒星结构与演化
 陆 埮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重点研究领域:
 纳米电子技术
 智能型微观医疗诊断技术和微观治疗技术
•
科研部门:
 纳米器件及相关材料研究部
 纳米生物与纳米医学研究部
 纳米仿生研究部
 纳米安全研究部
 系统集成与IC设计研究部
 学科交叉综合研究部
•
 纳米技术研究国际实验室
院士:
 王守觉 中国科学院院士——模式识别; 计算机图形学; 数字图象处理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医疗仪器、医用材料、生物试剂
学科方向:
 激光医学、生物医学测量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电子学、人工器官
与生物医学材料学、生物医学试剂
科研部门:
 医用激光技术研究室
 医用光谱技术研究室
 医用图像技术研究室
 苏州军工所-美国飞锐光谱公司联合研究部
 医用精密机械研究室
 医用微纳技术研究室
 生化试剂研究室
重大成果:
 CUDA架构下的液晶自适应波面数值解析
 我国医用激光技术的研究进展
 Diode-Pumped Short Pulse Passively Q-Switched 912 nm
Nd:GdVO4/Cr:YAG Laser at High Repetition Rate Operation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
•
•
重点学科:
 高温等离子体物理与核聚变研究
 超导磁体和电力节能应用技术研究
 离子束生物工程学
 强磁场科学与技术
 纳米科技与材料物理
 大气光学、环境光学
 应用激光技术
 仿生感知与控制研究中心
 智能信息系统中心
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通用光学辐射定标与表征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所
•
•
重大成果:
 光谱法水体COD/DOC在线监测系统及其应用
 液态金属关键问题研究
 多维力传感器研究与应用
 农业智能系统技术体系研究与平台研发及其应用
 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的研制
 过渡族金属氧化物自旋电子材料研究
 EAST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的研制
 空气质量和污染源环境光学监测技术系统与应用
 一维纳米线及其有序阵列的制备研究
 低能离子束细胞修饰技术和装置
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子站系统
 精确放疗相关科学问题研究
院士:
 龚知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气光学及其工程应用
 万元熙 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离子体核聚变[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重点研究领域:
 岩土力学基础与应用研究
• 科研部门:
 能源与废弃物地下存储研究中心
 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 岩土工程检测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
• 重大成果:
 多相振荡射流及其在低透气性煤层中抽采瓦斯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岩溶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 复杂岩体多场广义耦合理论及工程应用
 深层盐膏岩蠕变规律及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 大型岩体工程稳定性和优化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 复杂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支护技术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
 院士:
 葛修润 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岩石力学[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
•
重点研究领域:
 核磁共振波谱、原子分子物理、数学物理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科研部门:
 波谱研究室
 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室
 原子频标研究室
 数学物理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 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
 中国科学院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
 武汉磁共振中心
 中国科学院冷原子物理中心
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联合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
重大成果:
 全天时、全高程大气探测激光雷达
 量子计算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医用低场永磁体
 脑内占位性病变和脑损伤性病变质子磁共振波谱应用研究
 生物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核磁共振研究
 双波长高空探测激光雷达
 渐近线性椭圆型方程及其相关的物理问题
 数学式超声波探伤仪
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物理化学与核磁共振
 神舟四号飞船留轨飞行综合精密定轨
 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2004年度杰出论文奖
 921工程精密定轨专项- 电离层时延改正技术与方法
 ××一号工程大范围电波传播误差修正系统
院士:
 叶朝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波谱学与量子电子学[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医学病毒和新生病毒性疾病
学科方向:
 农业病毒(农业微生物)和医学病毒
科研部门:
 分子病毒学研究室
 分析生物技术研究室
 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
 中国病毒资源与信息中
重点实验室:
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
 《人兽共患病》
 发酵法生产天然β-胡萝卜素
 云南省静脉吸毒人群HIV与HCV共感染和新型HIV重组流行株的发现及产生机理的
研究
 生物杀蚊幼剂的推广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动力学、环境科学
科研部门:
 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观测技术实验室
 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洪湖湿地生态试验站国家GPS工程中心(合办)
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
 省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GPS电离层监测及延迟改正理论与方法的拓展及其应用研究
 固体地球潮汐理论和地球动力学应用研究
 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电离层时延改正及频间偏差处理技术研究
 基于遥感数据的海峡两岸数字地貌制图和国土资源监测研究
 洞庭湖流域生态功能优化与水土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平原湖区涝渍灾害治理综合控制标准研究
院士:
 许厚泽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重力学、地球固体潮汐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
科研部门:
 水生生物多样性与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
 鱼类生物学及渔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 水环境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藻类生物学及应用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拥有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
 东湖湖泊生态系统开放试验站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 湖北省水体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武汉市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
重大成果:
 低洼盐碱地池塘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 长江江豚迁地保护
 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
院士:
 刘建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学、淡水生态学
 陈宜瑜 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学、动物地理学
 曹文宣 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学
 朱作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遗传学
 赵进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藻类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植物保育遗传学与遗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水生植物生物学与内陆水环境健康
 流域生态学与大型水利工程生态安全
科研部门: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
 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心
 生态中心
 水生植物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
 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毛竹、雷竹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
 孓遗植物桫椤和黑桫椤的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系统发育地理研究
 杨树需肥规律及养分资源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
 栽培稻种质渗入与普通野生稻野外保护策略研究
 普通野生稻濒危机制及其野外保护策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
 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科研部门:
 物理海洋与海洋环境生态实验室、海洋地质研究室
 海洋生物研究室、工程中心
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尺度海洋观测开放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野外台站:
 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
 湛江海洋经济动物实验站、汕头海洋植物实验站
 西沙深海海洋环境观测研究站、南沙深海海洋环境观测研究站
重大成果:
 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资源环境和权益综合调查研究
 热带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技术
 黑潮南海分支影响下的南海北部中尺度环流动力学研究
 热带边缘海地质过程及其油气成藏机制
 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的形成机制及其化学生态学效应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领域
 环境退化与生态恢复领域
 植物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
 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领域
 农业及食品质量安全与植物化学资源领域
 植物种质创新与基因发掘利用领域。
数据与专项
 非粮柴油能源项目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基础数据库
 我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与反馈的样带研究
重大成果:
 《中国植物志》的编研
 华南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演替过程碳、氮、水演变机理
 南方主要易腐易褐变特色水果贮藏加工关键技术
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敏感性反应及其净化作用与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微尺度能量传递过程和能源与环境
 生物质能学科和天然气水合物学科
 太阳能光热转换和太阳能光电转换
 地热能转换和地热能直接利用
 波浪能和潮流能
科研部门:
 中科院广州天然气水合物中心
 广东省生物质能工程中心生物质能研究中心
 天然气水合物中心 、非碳能源研究中心
 应用基础研究中心 、 能源战略中心
 集成技术研发中心
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新能源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农业废弃物气化燃烧能源化利用技术与装置
 一种非对称结构的内循环生物质流休床气化炉
 南方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 气体水合物及其前躯体溶液体系的热力和动力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大陆边缘动力学与矿产资源
 海陆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
学科方向:
 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 边缘海地质学、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动力学
科研部门:
 极端环境地质地球化学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珠三角洲环境污染与控制中心
 石油天然气与矿产资源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重点实验室:
 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 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持久性有机污染生物有效性研究
 天然后尖晶石超高压矿物的发现
院士:
 傅家谟 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科学、有机地球化学
 谢先德 俄罗斯科学院外藉院士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近代矿物学、天体矿物
学、高温高压矿物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生物医药和健康
学科方向:
 疾病致病机理研究
 生物医药关键核心技术
科研部门:
 华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化学生物学研究所
 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
重大成果及授权专利:
 诱导多能干细胞机理与技术研究
 一种氨基脲衍生物及其单克隆抗体与应用
 化合物PSⅠ在制备治疗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
 化合物MG-132在制备治疗白血病药物中的应用
 磺胺对甲氧嘧啶快速检测试纸条
 化合物PS-341在制备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农业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调控
 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系统调控技术
 作物耐逆境分子生态学机理及其品种选育
科研部门:
 区域农业生态研究中心
 畜禽健康养殖研究中心
 作物耐逆境分子生态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亚热带农业生态系统过程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仔猪肠道健康及功能性饲料研究与应用
 畜禽氮磷代谢调控及其安全型饲料配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鲜食玉米品种“科湘甜玉1号”和“科湘糯玉1号”选育与推广
 固体发酵生产香菇菌丝体及其应用
 三类生物活性物质对猪羊鸭的营养功能及其应用研究
 亚热带耕作土壤碳氮磷等养分优化调控研究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方向:
 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术、人才教育、企业孵化
科研部门:
 集成所 、医工所 、数字所 、电动汽车中心
实验室:
 MRI开放实验室
授权专利:
 一种无纸化的健康信息系统
 一种气流交换器的透气膜装置
 一种用于码头牵引车的混合动力系统
 一种带锁定装置的气动换档机构
 一种射频电子标签
 一种集装箱消毒机器人装置
 一种天气舒适度智能检测装置
 一种场地车用电力牵引系统
 一种可任意调整操作方向的微型剪刀
 一种具有阵列检测单元的穿戴物
 一种三足机器人系统
院士:
 徐扬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机器人与智能系统
 陈国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并行算法研究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天然药物、工业生物技术、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现代农业
科研部门:
 国家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
 天然产物研究中心
 生态研究中心
 应用与环境微生物研究中心
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 生态系统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 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中国薯蓣甾体药源植物的研究与产业化开发
 黄精等特色资源的开发研究
 创新药物先导物的发现与结构活性优化
 中(藏)药材活性物质基础研究
 手性有机小分子 催化不对称合成
院士:
 赵尔宓 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山地灾害研究与防治
 脆弱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
 山区可持续发展
重点科研部门:
 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 山区发展研究中心
 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中心
 四川省山区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野外台站:
 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国家重点)
 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国家重点)
 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国家重点)
 元谋水土保持生态试验站
 万州库区生态环境监测站
 忠县库区环境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
重大成果产出:
 创立了泥石流学科
 建立了野外观测和室内模拟相结合的研究体系
 大型水利工程环境评价体系
 长江上游防护林生态工程体系
 流域生态功能评价方法与体系
 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模式
 坡面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控制试验示范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为三峡工程权威性文本
 《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得到国务院常务委员会
审批通过并立项
 《中国山区发展战略》是中国国情研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 《山地学报》和英文季刊《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光束控制、自适应光学、天文目标光电观测与识别
 光电精密跟踪测量、微光学及微电子光学
 先进光学制造、生物医学光学
科研部门:
 光电工程总体研究室 、应用光学研究室 、光电探测技术研究室
 微电子专用设备总体研究室 、电视应用技术研究室
 光电传感技术研究室 、光电精密测量研究室
 自适应光学研究室 、薄膜光学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 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计划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计划光束控制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URE-2000紫外深度光刻机、无掩模激光干涉光刻研究
 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系列、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系列
 生物芯片仪 、移动掩模法制作连续浮雕微透镜列阵
 蜂窝夹芯结构熔石英轻型反射镜技术
院士:
 姜文汉 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
 林祥棣 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
重点研究领域:
 电子信息
 先进制造
 环境工程
科研部门:
 环境工程研究所
 环境监测技术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 智能三峡
 信息工程研究所
 绿色信息系统
 文化创意
 智能传感器与智能传感器网络
 汽车电子
 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
 智能工业设计
 绿色制造技术
 敏捷制造技术
 智能仪器仪表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遗传、发育与进化、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发掘与利用
 动物模型与疾病机理、新药研究
科研部门:
 2个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
 中国科学院-英国东安格里亚大学生态学与环境保护中心
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共建“生物资源与疾病分子机理联合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昆明灵长类研究中心、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中心
 中国科学院昆明生物多样性大型仪器区域中心
重点实验室:
 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 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
 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
 云南省畜禽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云南省动物生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吸血蜱与其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 Spiny frogs (Paini) illuminate the history of the Himalayan region and
Southeast Asia
 利用经济学契约理论检测共生系统
 家蚕基因组甲基化谱
 非人灵长类转基因动物
 第三套”抗氧化系统
院士:
 张亚平 中科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分子进化与基因组多样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植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
学科方向:
 植物进化生物学、植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
 植物基因组学、保育生物学
 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天然药物和民族药物开发研究
科研部门:
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昆明植物园、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
 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所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昆明部
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 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中国苔藓植物研究
 我国竹亚科重要类群的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 有机合成与药物化学中的(量子)计算化学研究
 滇产生物中萜类、酚类和甾体皂甙的抗肿瘤和心血管活性
院士:
 吴征镒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学
 周 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化学
 孙汉董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化学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生态学研究、保护生物学研究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科研部门:
 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资源植物研究中心 研究团组
 生物地球化学实验室
 地理信息系统(GIS)实验室
 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
重点实验室:
 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昆明城市气候研究
 国产姜科植物观赏性状评价及优良种类筛选
 燃料乙醇的生产装置
 生物柴油连续生产装置
 一种密花豆的扦插繁殖方法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资源、环境地球化学的基础研究
学科方向:
 矿床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和天体化学
科研部门:
 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研究室
 天体地球化学研究中心、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
重点实验室:
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太平洋铁锰矿床成矿系统和资源潜力评价
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规律与矿预测研究
 云南会泽铅锌矿区深部及外围隐伏矿定位预测及增储研究
 我国金矿成矿模式、找矿方向及选矿技术方法研究
 中国矿床
院士:
 刘丛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表地球化学过程、物质循环及其生态环
境效应研究[email protected]
 欧阳自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地球与行星科
学研究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空间光学、光电工程、基础光学
学科方向:
 瞬态光学与光子学理论与技术研究、空间信息获取和光学遥感技术研究
 干涉光谱成像理论与技术研究、光电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研究
科研部门:
 空间光学研究室、光电测控技术研究室
 信息光子学研究室、先进光学仪器研究室
 光电子学研究室、光学定向与瞄准技术研究室
 飞行器光学成像与测量技术研究室、系统工程部
重点实验室:
 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超快诊断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光谱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2008年研制的“嫦娥一号”CCD立体相机和光谱成像仪成功获取了世界首幅全月
影像和月球物质分布状况
 2010年研制的“嫦娥二号”CCD立体相机成功获取了月球1.3米分辨率月面虹湾
局部影像,获取了迄今世界上最高分辨率(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
院士:
 侯 洵 中国科学院院士——瞬态光学技术研究
 薛鸣球 中国工程院院士——仪器光学和光学设计
 牛憨笨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变像管超快诊断基技术、微光夜视技术和生物医学
成像技术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石油化工及战略高技术
学科方向:
 催化、润滑和摩擦学理论以及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
科研部门:
 ERC国家工程中心
 先进润滑与防护材料研发中心
 绿色化学研究发展中心
 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发展中心
重点实验室:
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
 OSSO国家重点实验室
 院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 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
 降低卷烟烟气有害成分的催化技术
 应用于化肥生产过程的催化剂
 固体润滑材料及特种润滑油和润滑脂研究
 国产航空煤油抗烧蚀添加剂
 合成制备的114#硅油
院士:
 薛群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化学和润滑材料专家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
•
重点研究领域:
 冰川学、冻土学、沙漠与沙漠化学、高原气候与环境动力学
 对流风暴和雷电物理学、寒区旱区水文学、寒区旱区生态学
学科方向:
 山地冰川冰芯与寒区环境、极地雪冰与全球变化
 冻土理化特性与地下成冰理论、冰土工程与环境
 沙漠形成演变与环境变化、风沙物理、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
 寒区旱区水文水资源、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青藏高原气象
 高原与干旱气候形成机制、边界层物理
 大气电学和寒区旱区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科研部门:
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研究室
 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
 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室
 高原大气物理研究室
 寒旱区水土资源研究室
 生态与农业研究室
 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
•
重点实验室:
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重点实验室
 中科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 极端环境生物抗逆特性与生物技术实验室
 寒旱区遥感与信息资源实验室
重大成果:
 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 西部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及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 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
 我国冰冻圈动态过程及其对气候、水文和生态的影响机理与适应对策
 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响应与调控
院士:
 施雅风 中国科学院院士——冰川学、冰川变化与第四纪冰川
 程国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地理学(流域水文学、流域水土资源学、流域恢
复生态学) [email protected]
 秦大河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地理学(冰冻圈与环境)
 姚檀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地理学(冰冻圈与环境) [email protected]
 赖远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自然地理学(冻土环境与全球变化、冻土与寒区工程、
冻土热力学、天然气水合物)和岩土工程(岩土力学、岩土工程数值方法、冻土与
寒区工程、冻土力学、冻土物理)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盐湖地质、盐湖资源环境化学
 盐湖无机化学、盐湖分析化学、盐湖材料科学
科研部门:
 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
 盐湖资源与化学实验室
 盐湖化学分析测试部
 盐湖资源环境信息中心
 盐湖资源东台野外台站
 盐湖资源化学化工中间试验室
重大成果:
 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盐湖化学和盐湖地质学研究领域,建立了我国盐湖化
学和盐湖地质学理论体系。
 率先开展了适合我国盐湖资源特点的资源开发工艺研究
 青藏铁路盐湖区段路基稳定性的研究
院士:
 张彭熹 中国科学院院士——盐湖地球化学家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物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研究
研究中心:
 高原生态学研究中心
 特色生物资源研究中心
 高原生态农业研究中心
野外台站:
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实验站
 平安生态农业实验站
 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重点实验室:
 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 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 寒区区域恢复生态学省级重点实验室
 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
 青海省藏药药理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
重大成果:
 青藏铁路工程、中国龙胆植物研究
 柴达木盆地白刺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院士:
 印象初 中国科学院院士——昆虫学家 [email protected]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
•
•
•
•
重点研究领域:
 新型功能材料、生物(植物)资源化学
学科方向:
 材料科学及应用技术
 生物(植物)资源转化的化学化工系统工程
 多语种信息技术研究
科研部门:
 资源化学研究室
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
 多语种信息技术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 新疆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新疆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大成果:
 双极器件和电路的不同剂量率的辐射效应研究
 鹰嘴豆化学成分的研究及营养产品的开发
 跨平台维哈柯文办公套件的开发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
•
重点研究领域:
 绿洲系统演化与绿洲生态农业
 脆弱与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与荒漠化防治
 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 特殊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利用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监测与决策
科研部门:
 绿洲生态与绿洲农业研究室、 荒漠环境研究室
 区域发展研究室、 生物多样性研究室
 空间对地观测与系统模拟研究室
重点实验室:
 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中科院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
 新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 干旱区水循环与水利用实验室
 国际干旱区生态研究中心
 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
监测实验系统:
 新疆阜康荒漠生态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
 新疆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
 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
 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
 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
 莫索湾沙漠研究站
 木垒野生动物生态监测实验站
 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
重大成果:
 塔里木河中下游绿洲农业与生态综合治理技术
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技术开发与应用
 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化防治与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与示范
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水文问题研究
 新疆数字地貌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 北疆供水工程沙害防治试验研究与应用
 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