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第三章

第三章
輸出入裝置的控制
本章概要
•輸出入裝置
•標準介面
•資料傳輸
•介面電路
•CPU與輸出入裝置的資料傳送
•CPU如何處理多個中斷要求
•CPU與記憶體及輸出入裝置的連接
•橋接器
•網路介面
•錯誤檢查碼
輸出入裝置(Input/Output Devices)
 又稱週邊裝置(Peripheral Devices);可細
分成輸入裝置,如鍵盤、滑鼠、搖桿、
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各類感測器等
等。輸出裝置,如列表機、螢幕、喇叭、
馬達、告示看板、警示器、遙控裝置等
等。
CPU的介面連接系統圖
CPU
高速匯流排(前置匯流排, FSB)
主機板晶片
AGP
顯示晶片
北橋電路
主記憶體
DDR SDRAM
視訊記憶體
低速匯流排
USB
Parallel Port
LAN Interface
南橋電路
FD
8 Channel audio
SATA
IDE PCI
COM
Port
北橋電路
 主要的傳送系統分成三個部份:
1. 主記憶體。其插槽分成SIMM可提供32
位元資料寬度的單面記憶體插槽介面(主
機板上記憶體插槽的接腳是單面的)與
DIMM可提供64位元的資料寬度,雙面
記憶體插槽介面(主機板上記憶體插槽的
接腳是雙面的)。
2. AGP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 繪圖加速
埠)。是顯示記憶體在大量畫面的資料傳
輸顯示介面。
3. 南橋電路傳送的資料。負責處理較低速
的輸出入裝置介面資料傳送;在介面電
路上已有一些固定的標準規格,供廠商
們直接在設計時使用。
標準介面電路
 PCI 週邊組件互連介面:網路卡、音效卡、
影音卡、顯示卡等等,需要特殊傳輸與
轉換介面電路卡的插槽,其資料以32 bits
傳輸,速率為133M bps,頻率為33MHz。
 IDE 整合電子式驅動介面:硬碟驅動的
技術規格,供硬碟、光碟、CD/RW等使
用匯流排插槽。
 USB 通用串列匯流排:供鍵盤、滑鼠、
隨身碟、無線網路卡、記憶卡讀卡機、
數位相機資料輸入插孔等等。
 ATA :硬碟與電腦連接的規格,一般後
面標有資料傳輸速率。(SATA 串列式
ATA 1.5Gbps)
 PS/2 Port :供滑鼠、鍵盤連接的介面為
圓形六針插頭。
 ISA 工業標準架構匯流排:早期介面卡
插槽,由於速度較慢(8MHz,16bits),現
多已被PCI取代。
 FD :供軟式磁碟介面的匯流排插槽。
 Parallel Port 並列埠介面:通常連接列表
機供資料並列傳送,為25針接頭。
 Serial Port 串列埠介面:又稱COM Port
( 通訊埠,有分二個為COM1,COM2)是
電腦的通訊介面,供滑鼠、數據機等資
料串列傳送使用,為9針接頭。
 LAN 區域網路介面:有些內建主機板,
提供網路連線傳輸處理接頭,並加速其
資料處理。
 8 Channel Audio(八頻道音效):較
新的主機板,有內建多媒體的多聲道
喇叭輸出,環繞音效介面。 而有些
主機板內建音效卡,直接提供喇叭、
麥克風及聲音信號的輸出入接孔。
 EISA (擴充工業標準結構介面):是
增強ISA所得的工業標準,32位元的
匯流排且支援33Mbps的資料傳輸。
資料傳輸
• 資料傳輸線路
• 傳輸控制線路
• 同步脈波線路
• 資料傳送速率
• 資料格式
• 單一線路傳送
• 無線傳送
在傳輸資料的二者(CPU與輸出入裝置介面電路)
間,所要連接的線路分成三種:
 資料傳輸線路
 傳輸控制線路
 同步脈波線路
傳輸線路
記憶體
資料傳輸線路
CPU
傳輸控制線路
同步脈波線路
輸出入裝置
介面
資料傳輸線路(Data Transfer Bus)
 並列式(Parallel Mode)
並列式傳送
發射
1
0
1
0
1
1
0
0
接收
接收端資料讀取的同步取樣
1
0
1
0
1
1
0
0
發射
落 理 超
後 想 前
接收
脈波歪斜
1
0
1
0
0
0
0
0
發射
取樣
接收
串列式(Serial Mode)
 串列式屬長距離單線式設計,傳輸之間
僅有一條線路,資料以一個位元逐一傳
送,優點是遠距離佈線時非常節省線路,
所以這種串列式較廣泛被使用,而缺點
是傳送較並列式慢。
串列式資料傳輸
0 0 1 1 0 1 0 1
發射
接收
t7 t6 t5t4 t3 t2 t1 t0
 單向控制式:傳送資料的雙方,是僅能
由CPU控制資料的讀取成送出,而裝置
是被動的。
 相互控制式:傳送資料的雙方,都可以
做資料要求與給予的控制動作。
 單向控制式,其控制線路完全由CPU操
作。
 對輸入裝置而言,當CPU需要裝置資料
時,會先利用狀態讀取線路,檢查輸入
裝置目前是否有資料要輸入?或是在可
輸入資料的狀態下;若是有資料要輸入,
則要求資料讀取的控制線路,執行資料
的輸入動作,否則CPU必須一直檢查到
可輸入的狀態,才可以做資料讀取動作。
 對輸出裝置而言,當CPU需要對裝置輸
出資料時,會先利用狀態讀取線路,檢
查輸出裝置目前是否在可輸出資料的狀
態下,若是有資料要輸出,則要求資料
輸出的控制線路,執行資料的輸出動作,
否則CPU必須一直檢查到可輸出的狀態,
才可以做資料輸出動作。
相互控制式
 相互控制式的輸入或輸出裝置,其控制
線路,除了由CPU主動控制,對裝置的
資料輸入或輸出;還有另一組是由輸入
或輸出裝置,主動要求CPU來讀取或送
出資料。
 輸入裝置會主動透過資料輸入控制線路,
要求CPU準備接收資料,若CPU可接收輸
入,就利用允許輸入通知線路,告知輸
入裝置可傳入資料;否則輸入裝置必須
等待,CPU通知才能做輸入動作;同樣的
CPU也可主動要求輸入裝置,將所需的資
料輸入,這種做法也必須待輸入裝置允
許後,才可進行資料傳送。
 輸出裝置會主動透過資料輸出控制線路,
要求CPU送出資料過來,若CPU可做資
料輸出,就利用允許輸出通知線路,告
知輸出裝置可接收資料;否則輸出裝置
必須等待CPU通知,才能做輸出動作;
同樣的CPU亦可主動要求輸出裝置,做
指定的資料輸出。
雙向控制式
 有些儲存裝置是又可做資料讀取(輸入裝
置),而又能做資料寫入(輸出裝置),這
類裝置都具有雙向作業的功能,而且有
些動作是CPU主動控制傳送,而有的是
裝置主動要求傳送,在程序上有不同;
此稱為雙向控制式。
握手(Handshake)
 一般在處理資料的存取裝置如磁碟或磁
帶時,主要是以CPU做主動的控制;首
先是決定讀寫的要求通知裝置,然後檢
查裝置是否在可使用的狀態,若可使用
或收到裝置的允許通知,則立即通知資
料位址與資料量,開始做連續的資料存
取動作,直到傳送完成通知連繫結束;
若在傳送過程中,發生狀況裝置會立即
反映給CPU,由CPU中斷傳送動作或去
排除狀況繼續做傳送工作。
 有時CPU會將資料傳送的主動權交由裝
置來做,其方式是在裝置需要資料時會
主動要求CPU傳送資料,當然CPU必須
視目前的工作是否可以中斷來處理資料
傳送,若可以則通知裝置,然後開始傳
送資料,反之CPU若暫時無法中斷,則
裝置要求的資料傳送動作必須等待。
並列式與串列式傳送的內部暫存器設計
同步傳送(Synchronous Transfer)
記憶體
資料傳輸線路
傳輸控制線路
CPU
同步脈波線路
輸出入裝置
介面
取樣時間
 同步傳送,主要不僅傳送速度要快,而
且在於同步控制脈波(Clock)在資料讀取
時,必須一致即取樣時間要正確。
 取樣的時間如果不正確,有的超前,有
的落後,會造成讀取的錯誤;而這個取
樣時間,是考慮同步控制脈波的動作緣。
非同步傳送(Non-synchronous Transfer)
傳輸介面
記憶體
相位鎖
定電路
資料傳輸線路
資料
監視
電路
傳輸控制線路
資料
監視
電路
相位鎖
定電路
輸出入裝置
介面
CPU
內部控制脈波
內部控制脈波
 非同步傳送時,資料信號都加上同步信
號,來調整彼此的頻率與相位。
 在基準頻率(Base Frequency)的不同或
有相位(Phase)的落差時,是無法傳送資
料的。
脈波的頻率與相位
傳送雙 方的頻率與 相位都不同
V
傳送雙 方的頻率相 同而相位不同
V
t
t
t
t
頻率 Fa
頻率 Fb
相位差
 在傳送時必須利用傳輸控制線路,先確
定資料傳送速率,然後再確定資料格式,
再配合控制信號,完成彼此進入資料可
進行傳送的狀態,即確定通信協定,同
時做同步相位調整。
單一線路傳送(Single Line Transfer)
 在單一線路傳送時,是將同步、控制與
資料信號,合在這單一線路做串列傳送。
資料/ 控制/ 同步線路
CPU
輸出入裝置
介面
 使用單一線路就是要解決多線佈置上的
困擾,通常用在長距離傳送,所以都是
串列傳送的方式。
 其所有訊息或資料,以封包的資料傳送
設計,就可以完成單一線路的串列傳送
工作。
 所有的控制動作即通信協定,可用控制
型封包傳送,其資料內容改成控制要求
或命令,包括傳送前的通知,偵測資料
的同步,檢查資料是否有錯,傳送是否
結束以及各種錯誤訊息表示等,再配合
資料封包做傳送。
 在線路上要一直保持著,監視是否有資
料在傳送,以及頻率與相位的正確。
裝置的介面電路
•CPU要讀取裝置的資料
•CPU要寫出資料存入裝置
•CPU對主記憶體的控制
•I/O指令與I/O命令
•狀態表示
•介面與裝置間的連接
•多個I/O裝置的連接
裝置的介面電路(Interface Circuit)
 一般介面電路主要的功能是:
1. 因為CPU與輸出入裝置的資料傳送速率
不同,所以需要居中調節,在資料的傳
送與接收上,有處理不同速度的電路,
而且要有一個資料暫時存放的記憶體區
塊。
2.資料傳送必須有控制線路,做相互連繫。
3.有一個資料傳送的狀態暫存器,用以標
示目前傳送是否正常。
介面電路功能
CPU與輸出入裝置的資料傳送
•分時作業系統
•介面電路控制式的資料傳送方式
•介面電路偵測式
•介面電路傳送式
•CPU直接傳送式
•直接記憶體存取式
CPU與輸出入裝置的資料傳送
 CPU與輸出入裝置的執行速度差異很大。
如果要雙方傳送資料,就必須考慮同步
問題,CPU通常要調降頻率與輸出入裝
置互傳資料,這對CPU的執行效率是有
影響的,所以CPU在處理與輸出入裝置
傳送資料時,必須儘可能的減少彼此等
待與執行時間。
分時(Time Sharing)作業系統
 現在的作業系統都將其內部分成數個不
同的處理工作單元,稱為任務(Task),而
每一個任務可分別同時處理使用者所要
執行的程式,此稱為多任務(Multi-task)
處理。當各任務在處理程式時,並非由
每個任務逐一處理,而是由CPU分出時
間片段(Time Slice)給每一個任務,使每
個任務都輪流有一時段執行,快速不斷
的輪流,形似所有任務都同時在執行。
 相同的技術也用在多程式(Multi-Program)
處理,現在的視窗作業系統,可同時執
行多個程式,也是由CPU分別給每個程
式一個時間片段輪流執行,讓使用者感
覺電腦可同時執行多個程式。
 另一種多使用者(Multi-User)處理,也是
使用這種技術,一個CPU將時間片段分
給每個使用者執行,由於速度很快,使
每個電腦使用者都同時受到服務。
多程式(Multi-Program)處理系統
C PU的 執 行 時 間
1 SEC
2 SEC
3 SEC
4 SEC
t
P1 P2 P3 P4 P5 P6
有6個程式一起執行
P2
P3
P6
P7
P1,P4,P5做完, 新加入P7
P3
P6
P7
P8
P2做完, P8新加入, 而
P6,P8執行不可中斷的工
作, 故時間延長
P3
P6
P7 P8
P9
P9新加入, 而P6,P9執行不
可中斷的工作, 故時間延
長,但P8必須等待
外部資料, 故先放棄
P6
P7
P8
P3做完, 而P8執行不可中
斷的工作, 故時間延長
介面電路控制式的資料傳送方式
 如果某個程式要讀取或寫出資料給外部
輸出入裝置,CPU去配合偵測外部裝置是
否可以傳送資料,然後配合其速度一筆
筆的資料傳送;這是非常沒有效率的做
法,對CPU而言,應該暫停這樣的程式,
而切換去處理別的程式,儘量去減少與
輸出入裝置的交涉。
介面電路偵測式
 CPU若需要與輸出入裝置傳送資料時,
即通知介面電路,然後CPU不等該程式
的執行時間片段用完,立刻儲存後執行
另一程式(切換動作);這時介面電路負責
偵測輸出入裝置是否可以做資料傳送,
若不可則一直偵測,若可以就立即通知
CPU,待CPU執行完其他程式片段後,
會回來恢復這個程式,完成資料傳送的
工作。
 這種做法在CPU與輸出入裝置間,資
料直接傳送,介面本身並不暫存資
料。
 在介面電路上,可省略資料緩衝區
的設計,但CPU與裝置間的資料傳送
速度是很慢的,對CPU的執行效率會
有很大的影響,實施上有些困難,
除非裝置的資料傳送速度也很快,
或電腦的執行本身並不要求CPU有很
好的效率。
 另一個可能就是CPU必須確認,每筆
資料的傳送都有確實與裝置讀寫完
成,所以才直接與裝置傳送。
介面電路傳送式
 當CPU要傳送資料給輸出入裝置時,就
直接將資料先傳到介面電路的資料緩衝
區內,然後CPU就不再管資料傳送工作,
直接處理下一指令。
 由介面電路負責偵測裝置是否可以傳送,
若不行則一直偵測,若可以就直接與輸
出入裝置做資料傳送。
 若輸出入裝置要傳資料給CPU時,也是
先將資料給介面電路,再由介面電路傳
給CPU。
 這種方式CPU與介面電路之間的資料傳
送速度,可配合CPU的速度;而輸出入
裝置與介面電路之間的資料傳送速度,
可配合輸出入裝置。
 這種介面電路傳送式設計,CPU要傳送
資料給輸出入裝置時,直接交給介面電
路就算傳送完成,可直接做下一指令,
完全不須等待;當資料存入介面的資料
緩衝區後,就由介面電路去處理與輸出
入裝置間的傳送。
CPU直接傳送式
 CPU要傳送資料時,先偵測裝置是否可
以使用,若不行則會不斷的偵測,直到
可以傳送並將資料傳送完畢為止。這是
最浪費CPU效率的方法,CPU要不斷去
偵測,而且資料必須配合輸出入裝置速
度傳送;但它的優點是資料保證切實的
傳給裝置,且是即時的,介面電路的設
計很簡易。
CPU直接傳送式的使用
 CPU直接傳送式是使用在資料傳送過程,
必須確定資料確實傳給輸出入裝置無誤。
 譬如遠端提款問題。
直接記憶體存取式(DMA)
 直接記憶體存取簡稱DMA,是一個輔助
CPU從裝置快速存取資料,傳送至記憶
體的控制電路,即稱為DMA控制電路;
它是在主機板上己設計好的電路,專門
處理將大量的裝置資料,直接存取至記
憶體,而不經由CPU的傳送控制方式。
中斷訊息(Interrupt Message)
當CPU在執行某一程式時,接收到訊息
要停止目前的程式,此即稱為中斷。
在程式的指令逐一執行時,有二類中
斷訊息會要求CPU停止程式執行。
 一是內部中斷(又稱系統中斷,軟體中
斷):它是透過作業系統提出的中斷指令,
要求CPU停止程式的執行,其原因可能是
該程式的執行時段已盡,需立即切換至
其他程式執行,或程式的指令執行發生
錯誤,譬如計算除法時分母為零,計算
有虛數等等程式已無法執行下去,這時
系統會停止程式;如果是程式出錯即顯
示錯誤訊息,程式終止;如果是執行時
間已盡,即將資料儲存轉至其他程式執
行,這是系統內部所下達的中斷作業程
序。
 二是外部中斷(又稱輸出入裝置中斷,硬
體中斷):它是因外部裝置發生問題,而
產生一個要求服務的控制訊息,給CPU中
斷(Interrupt, INT)接腳;而當CPU由中
斷接腳接收到外部裝置的訊息,先是辨
識那個裝置?發生怎樣的事件?然後由
系統決定是否要處理?若決定要處理即
進入中斷作業程序,即停止目前的程式
執行而轉至中斷服務程式(Interrupt
Service Program)。
中斷處理程序(發生與檢查)
當外部輸出入裝置有問題時會發送中
斷訊息給CPU的INT接腳,CPU依中斷訊
息,在系統中分辨是那一個裝置發生
什麼事情?
然後決定是否要處理,有時系統在關
鍵區,或目前的程式比外部事故更重
要,所以不予理會。
中斷處理程序(執行中斷服務常式)
但若必須處理外部裝置的問題,即依中
斷訊息至中斷向量表,尋找該問題的處
理程式在記憶體的位址,在系統裡有個
中斷向量表(Interrupt Vector Table),
記載著所有裝置發生任何事的中斷訊息
碼,及其各處理程式在記憶體的位址(中
斷服務常式的啟始位址) 。
CPU暫停目前的程式,立即至中斷服務常
式執行,完成後再回原程式。
CPU如何處理同時發生的多個中斷要求
• 中斷訊息的優先順序編碼
• 輪詢式
• 菊輪式
• 裝置競爭式
中斷訊息的優先順序編碼
 每個中斷事件就有一個訊息編碼供做識
別,且對應著其服務常式;所以同時發
生多個中斷要求時,系統會接收到多個
內外部的訊息,而這些訊息編碼,即可
排列優先順序。
依中斷訊息編碼,
排列處理的優先順序
 多個外部裝置要
求CPU服務時,
CPU依中斷事件
的訊息編碼,決
定處理的優先順
序(編號小的先
執行) 。
中斷向量表
主動服務的輪詢式(Polling)
 CPU每隔一段時間或在執行的空檔,
主動輪流詢問外部裝置是否有事件
要服務,譬如資料傳送、故障處理
等等事務。
菊輪式的裝置要求之詢問服務
 這是特別的一種處理外部中斷服務要求
的電路,首先是每個裝置共接一條中斷
要求訊號線至CPU的中斷服務輸入接腳
(Interrupt, INT),任何裝置需要CPU中
斷服務,都可以利用這條線提出要求,
由裝置主動提出要求,CPU收到訊息才考
慮是否要處理。
 當CPU執行程式時,會發現外部有裝置提
出中斷服務要求,然後透過串列式的詢
問線路,逐一詢問是那個裝置所提出的
要求?
 這種詢問方式是透過裝置逐一相互詢問
的設計,如果這個裝置沒提出服務要求,
就會繼續詢問下一裝置;若這個裝置有
提出中斷服務要求,就不再詢問下一裝
置,並透過控制線與CPU連繫,以告知
本身是那一個裝置,以及需要服務的事
件。
 CPU確知裝置與事件後,才決定是否要
進入中斷服務程序。
裝置競爭式的中斷服務要求
 各個外部裝置在必要時都可隨時向CPU要
求中斷服務,裝置競爭式是讓各個裝置,
同時提出的不同服務要求,經過一個競
爭電路來決定那一個裝置要求,可獲得
CPU的處理。
大型電腦系統的應用
 在大型的電腦系統中,有配設較多的輸
出入裝置,在設計上有的採用菊輪式或
競爭式,而系統內部也都有中斷向量表。
 另有一種是將菊輪式與競爭式共用的組
合式,這種組合式可能是幾個裝置分別
用菊輪式組成數個菊輪式單元,再由競
爭式連起來;也可能反過來將數個裝置
組成數個競爭式單元,再由菊輪式連起
來。如此一方面可連接多個裝置,另外
也可應用到菊輪式與競爭式不同的優點。
CPU與輸出入裝置、記憶體的連接方式
• 記憶體圖示式
• 分離式
• 輸出入處理器
• 功能處理器
CPU與輸出入裝置、記憶體的連接方式
 由於電腦的用途不同,所以內部CPU與
輸出入裝置的連接,會因不同的考量,
而有不同的設計。
 有些電腦著重於CPU的計算,在裝置的
使用上較求簡易;也有的CPU考慮特殊
裝置的使用,或同時有多個裝置的控制,
就需要較複雜的電路;另外CPU的執行
速度與接腳數,也會影響與記憶體與裝
置的連接設計考量。
記憶體圖示式(Memory Mapping)裝置連接
 如果電腦的用途主要在於CPU的計算與
程式執行,對於輸出入裝置只需要簡易
的控制,可以使用記憶體圖示式。
 CPU與記憶體、輸出入裝置的控制線及
位址、資料匯流排完全共接在一起;都
使用記憶體指令,以記憶體位址做區分。
 在裝置使用上,一般要提供記憶體分佈
圖(Memory Map),才能讓使用者瞭解各
個裝置的設定位址。
 在指令的使用上,由於都是記憶體指令,
所以使用較為簡單,只是對於特殊又專
業的一些輸出入裝置,必須利用有限的
記憶體指令,完成複雜的動作,較為困
難。
分離式(Isolation)裝置連接
 CPU與記憶體、輸出入裝置的位址與資料
匯流排共接,而控制線不同。
 CPU與記憶體的控制線是讀寫控制線,針
對記憶體內的資料做讀取還是寫入的控
制;CPU與輸出入裝置的控制線是輸出入
控制線,針對裝置是要輸入資料還是輸
出資料的控制。
分離式的指令使用
記憶體與輸出入裝置,在指令上是不同的。
記憶體存取使用記憶體指令,LD R1,M[230]
指令是將記憶體位址230內資料讀入R1,而
ST M[250],R1指令是將R1內資料寫入記憶體
位址250中。
輸出入裝置使用輸出入指令,IN R1,#3 指
令是將輸出入埠3所讀到的資料輸入R1內,
而OUT #2,R1 指令是將R1值從輸出入埠2輸
出。
輸出入處理器(I/O Processor)
 在大量或特殊的輸出入裝置控制上,有
時會嚴重影響CPU執行控制程式的效率;
採用輸出入處理器,即是專門在處理輸
出入裝置上,能有一個專門的處理器,
負責處理所有的輸出入裝置的控制。
 這時CPU與輸出入處理器有專用的控制線
及匯流排,在CPU與記憶體的連接是完全
不同的。
 在指令的使用上也是不同的,記憶
體指令仍是讀取LD與存入ST,而輸
出入指令即輸入IN與輸出OUT。
輸出入處理器的優缺點
 在程式執行時,CPU讀取指令若發現是輸
出入指令,全部交給輸出入處理器執行;
而輸出入處理器另擁有自己的記憶體,
內含所有裝置的驅動程式及管理系統,
俱有處理及控制每個裝置的能力(I/O命
令)。
 基本上這種架構已是並行處理
(Concurrent Process),即在一台電腦
內有CPU與輸出入處理器,處理程式時,
彼此分工同時在執行不同的工作。
 但電腦只有一個主記憶體,所以CPU與輸
出入處理器都要用主記憶體時,必須相
互競爭或處理器透過CPU使用主記憶體。
功能處理器(Function Processor)
 有些特殊的裝置,本身即俱有處理器或
處理晶片,譬如音效卡、影像加速卡、
影像擷取卡、印表機等等,這些裝置有
的是多媒體在速度處理上,必須迅速播
放與接收資料,所以需要另置一個專門
處理器;也有的裝置功能複雜,機件內
部本身就有強大的處理器在控制。
 這些裝置雖以分離式與CPU連接,但其
內部已有自己的處理器,對電腦架構而
言,以形成多處理器系統(CPU是處理器
再加上裝置處理器),且執行並行處理。
橋接器
橋接器(Bridge)
 一般CPU的執行速度非常快,而記憶體
與外部裝置的速度比較慢,如果CPU只
是單一對記憶體或某一裝置,做資料傳
送則效率很差,但是把多個裝置與記憶
體的資料,同時組合起來與CPU做資料
傳送,那就顯得非常有效率;而這個組
合多個裝置與記憶體資料的電路,即稱
為橋接器。
CPU
高速匯流排(前置匯流排, FSB)
主機板晶片
AGP
顯示晶片
北橋電路
主記憶體
DDR SDRAM
視訊記憶體
低速匯流排
USB
Parallel Port
LAN Interface
南橋電路
FD
8 Channel audio
SATA
IDE PCI
COM
Port
網路介面
網路介面(Network Interface)
 如果CPU在處理程式執行外,還要去辨
識外界網路的資料,與資料傳送,封包
製作等,都會使CPU無時間去處理程式,
否則CPU的效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 所以網路介面電路(如網路介面卡或數據
機),本身即俱備有資料的封包製作、資
料的輸出入、資料的辨識等功能。
錯誤檢查碼
•同位元核對
•餘數核對
•循環運算核對
錯誤檢查碼(ECC, Error Check Code)
在資料的傳送過程中,有可能因外部雜
訊干擾、電源波動、高頻幅射或硬體損
壞、記憶儲存元件損壞,以及資料傳送
的同步、相位不協調,都有可能造成資
料傳送錯誤。
所以在接收的過程中,必須要確認該資
料是正確的,一般要在資料內附加錯誤
檢查碼,以供查核資料在傳輸過程中是
否有誤。
同位元核對(Parity Check)
 在傳送資料中附加一個位元,使得資料
都為偶數個1,稱為偶同位元;若為奇數
個1,稱奇同位元。
 假設為偶同位元,資料添加一個偶同位
元傳給I/O裝置;接收到資料時,就會檢
查每個字是否為偶數個1,若是則資料正
確,不是則資料錯誤,要求重新傳送。
交錯的檢查
 在字組的並列傳送時,可將同位元核對,
擴充成水平同位元與垂直同位元,用以
交錯的檢查資料。
 每個字組在傳送時,加一個同位元為水
平同位元,最後添加一字為垂直同位元
又稱為檢查字(Check Word) 。
 由垂直與水平同位元交錯可檢查出那一
個位元錯誤,在二進制設計中,甚至有
修正資料位元的功能,因查出那一位元
確定錯誤,則1改成0或0改成1。
 但同位元檢查的設計,並無法處理同時
有一個以上位元發生錯誤時,檢測核對
的功能,譬如同時二個位元出錯,資料
仍是偶數個1。
餘數核對(Remainder Check)
 將資料用一般算術除法或邏輯除法,求
得餘數;在資料的傳送過程中,將其餘
數加在資料末端,一起傳送出去;而接
收時做同樣的計算,檢查餘數是否正確?
若正確則接收,若錯誤要求資料重送。
循環運算核對(Cyclic Operating Check)
 資料一邊在傳送,另一邊進入循環移位
電路,計算移位值,最後資料傳出後,
再加上移位值做檢查碼,待接收時做相
同運算,以核對檢查是否正確?移位電
路是幾個位元,以及邏輯運算的方式,
都可以有不同的設計。
 這種循環運算的優點,是資料在傳送的
同時,就在移位計算,而資料送完也同
時計算完成,檢查碼緊接著送出,不需
要另加檢查碼編排的時間;在接收時也
是一樣,接收完同時也核對檢查碼,但
傳送間的移位電路必須一致,計算才會
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