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微课件

西
蒙
诺
夫
青原区
麻小兰
给下列字词注音:
bǎo
zhuó
jiào
烧 灼
桥头堡
地 窖
pú fú
yè
fú
匍 匐
腋
拂 晓
qǐ
wēi
lì
瓦 砾
qì kē
下
颤巍巍
yē
yǎo
契柯拉耶夫 舀
育乞西
jū
gōng
鞠 躬
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
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
事(时效性),但报道 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
体、更系统、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
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
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
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
质意义。
《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
这篇战地通讯,你能找出其
中的六要素吗?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
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
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
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
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
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 (结果)。
对老妇人动作的描写
三次写“爬”
1、她从地窖里爬出来,想招呼那五个红军
到她那里去。她认定,她自己住的地方比
较安全。
2、然而她刚爬出一半,一颗炮弹落在近旁
炸开了。
3、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
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
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
三次写“跪”
1、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
水。
2、休息够了,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
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
和前额。
3、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
下,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
来。
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
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找出文中对炮火描写(环
境描写)的句子,有什么
作用?
对炮火的描写
1、在方场的中央,我们那五个人被对岸
敌人的迫击炮火赶上了。在炮火下,他们
伏在地上有半小时之久。最后,炮火稀了
一点儿,两个轻伤的抱着两个重伤的爬了
回来。
2、他们老是用迫击炮轰击方场和附近的
街道,整整一天,只有短短的几次间歇。
3、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4、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
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
似的。
5、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
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对炮火的描写
6、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
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7、天气很冷,四下里很静,除了炮弹的
炸裂声外,没有任何其他声音。
8、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是炮弹
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9、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
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10、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焰不过抖
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
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
倒了。
11、再没有。炮弹在方落场上了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的作用:
为人物活动设置了一个典型环境,
渲染了当时紧张而激烈的战斗气氛,
写出了德军的残忍疯狂,突出了老妇
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精神。
小
结
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人物感情
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细节的描写——蜡烛、炮火、黑围巾
感情的基调——“敬爱”与“哀痛”
主题——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
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
军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