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郵票 看英國對香港的管治特色 吳書虹 Amanda (02363560) 研究重點︰ 從香港郵票見證英國對香港的殖民地統治, 其中抽取部份片段︰ 集中講述突顯其宗主國—殖民地色彩的事例 (英國皇室人員訪港) ﹑ 香港社會福利之源頭 (香港節) 及以便利香港市民的設施(郵政總局的 位置)做切入點。再加上其他二手資料佐證 ,引申出英國對香港的殖 民地統治是以其首相的演講詞為藍圖的。 與此同時, 亦引證以上的政策對香港的發展作出了相當貢獻。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從香港郵票 看英國對香港的管治特色 吳書虹 Amanda (02363560) 研究重點︰ 從香港郵票見證英國對香港的殖民地統治, 其中抽取部份片段︰ 集中講述突顯其宗主國—殖民地色彩的事例 (英國皇室人員訪港) ﹑ 香港社會福利之源頭 (香港節) 及以便利香港市民的設施(郵政總局的 位置)做切入點。再加上其他二手資料佐證 ,引申出英國對香港的殖 民地統治是以其首相的演講詞為藍圖的。 與此同時, 亦引證以上的政策對香港的發展作出了相當貢獻。

從香港郵票
看英國對香港的管治特色
吳書虹 Amanda (02363560)
研究重點︰
從香港郵票見證英國對香港的殖民地統治, 其中抽取部份片段︰
集中講述突顯其宗主國—殖民地色彩的事例 (英國皇室人員訪港) ﹑
香港社會福利之源頭 (香港節) 及以便利香港市民的設施(郵政總局的
位置)做切入點。再加上其他二手資料佐證 ,引申出英國對香港的殖
民地統治是以其首相的演講詞為藍圖的。
與此同時, 亦引證以上的政策對香港的發展作出了相當貢獻。
研究資料:
一手資料
郵票、 首日封
政府檔案
政府年報
郵政署年報
報章報導
二手資料
書籍
與郵票有關的書籍
與香港史有關的書籍
網頁
與郵票有關的網頁
與香港史有關的網頁
內容目錄
前言
時間線
宗主國—英皇室人員訪港
社會福利源起—香港節
利民設施—郵政總局的位置
香港回歸中國
總結
參考書目
頁數
5
6
7-15
16-27
28-30
29-34
35
36-41
前言
不要小覤一枚細小的郵票喔! 透過郵票,我們便可以見微知著, 了解當
時的歷史狀況。 (相關文獻)
只要你稍稍觀察,一枚細小的郵票便正在細訴往事, 將一段段前塵(即
政治、經濟及社會概況), 娓娓道來, 讓你我如彷彿穿梭在當時的時空一
樣, 一切都呈現眼前, 就如親身經歷一般。
不信? 就讓我們投入郵票的時空之旅,從香港郵票看英國對香港的管治
特色……
時間線
1975-1989英皇室人員訪港
1842
1954
南京條約
英首相演講詞
1840
鴉片戰爭
1962
1997
1975
19691973
香港節
1989
1986
香港回歸中國
從哪些地方突顯了殖民地色彩?
自1840年鴉片戰爭後, 香港便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其中歷時一百
五十多年, 當中最能突顯殖民地色彩的﹐ 便是英國皇室人員訪問香港﹐
以彰顯其為香港宗主國的地位, 即英國掌握了香港的政治, 經濟及社會
的控制權。
因此下文將透過郵票的展示,以英女皇﹑英皇儲查理斯訪港為例, 輔
以政府檔案佐證, 引証以上的論點。
宗主國
以上的一枚郵票見證英國管治香港一百五十多年, 共經歷五個
皇朝。
其中伊利沙白二世在位至今, 時間較長, 發行郵票也比前四個
皇朝多。
英女皇為什麼要訪問香港?
郵票上為英女皇伉
儷, 附加香港政府
的嘜頭, 首日封上
又點出香港歡迎英
女皇伉儷訪港活
動;所以殖民地色
彩濃厚。
為了彰顯其宗主國的特性, 英國的皇室人員便曾到訪香港, 以上
的郵票便可見證之。 英女皇伊利沙白二世伉儷於1975年5月4日5月7
日訪問香港, 他們是第一位駕臨香港的在位的英國君主, 故具有極
大的歷史意義。
當時英女皇出席了大會堂的歡迎儀式, 為紅磡新火車站揭匾、參
觀了巡視了中環街市(相關圖片) 、 參觀了摩士公園、 探訪了愛民村
(相關圖片) …… 透過這些親善活動,展現其宗主國的地位。
當時傳播媒介對英女皇是次訪問均採取了正面的報導, 並出版了
特刊, 詳盡剖析英女皇及其皇室成員之生平(相關圖片)。
為什麼會有女皇盃?
為慶祝英女皇訪港,女皇盃首次於1975年5月5日晚上在
跑馬地馬場的沙地跑道舉行,慶祝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到
港訪問。自從沙田馬場於1978年落成啟用後,女皇盃即成
為沙田馬場一年一度的盛事之一。此賽事通常定於每年四
月在沙田馬場的草地跑道舉行。由於亦展現出其為宗主國
的地位。
英女皇於1986年第二次來港觀賽,並在沙田馬場頒發獎
盃及獎牌予勝出馬主、練馬師及騎師(相關圖片)。
以上的郵票展示了英女皇不同階段的面貌。由以上的首日封,我們
,
亦可以知道英女皇伉儷於1986年第二次訪問香港。
為隆重其事,香港亦因英女皇訪港而首次發行面額一千元的金幣 。
而皇儲查理斯及太子妃戴安娜亦於1989年11月8日至10日到訪
香港。
為什麼要多次前
往香港訪問?
查理斯是未來英國國王, 他訪問
香港, 既彰顯英國對香港之主權;
同時, 亦以親善訪問籠絡人心。
而帶同太子妃來訪, 既顯示英國
對香港之重視, 又可見香港對英
國是重要的。
這套郵票以香港的高樓大廈為設計背景, 中間鵝蛋鏡框形的裝飾
中, 鑲著皇太子和太子妃的照片。戴安娜迷人的風采亦深受香港人的
歡迎。 (相關圖片)
翻閱政府記錄, 其實查理斯王子首次官式訪問香港應為1979年3月3日
至6日, 當時港督 理浩及布政司姬達曾於啟德機場迎接他。(相關相片)
為什麼英女皇伉儷及皇儲查理斯多次訪問香港?
這與英國的統治策略有關?
那麼究竟英國當時欲採取一個怎樣的統治策略呢?
這從當時英國首相Mr. Henry Hopkinson ,於1954年10月日在英國劍橋大
學所發表的演講可見一些端倪。
Speech delivered by Mr. Henry Hopkinson, Minister of State or colonial
affairs, to Cambridge University United Nations Association on 29 th Oct
1954.
1.
British Colonial Policy & the Charter of United Nations
2.
Essence promotion of good human relations.
3.
We cannot conduct our relations with colonial people without regard to
international opinions. We are, therefore, anxious to ensure our policy &
our actions are fully understood by foreign government & people that we
can count on them for sy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in the tasks which
confront us.
4. Should have the support of international contacts in promoting a broader
comprehension of the merits of our colonial policy.
5. Colonies such as Gibraltar, Malta and Hong Kong are importance points
of support for the influence which we can exert in furthering collective
ecurity.
Assurance of defense and support in time of danger which enable the
colonial people to concentrate their resources on the immediate take of
nation building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ithout having to
devote their own resources to safeguarding the security of their shores.
此份演講詞極具權威性,現今收藏於香港歷史檔案館。
內文主要強調英國與其殖民地的關係建基於贏得國際支持及以保障
英國人的聲譽為依歸。
按英皇室人員訪港,藉以了解本港之成就及困難, 體察居民之日常
生活,並觀看多采多姿的中國傳統表演, 所以英皇室人員訪港,既是
宗主國的表徵, 同時亦符合英首相Mr. Henry Hopkinson的殖民地政策
中所強調維持和諧的關係, 以贏得國際間的聲望。
英國對香港的社會政策又如何呢? 我們再看看英首相Mr. Henry Hopkinson
的殖民地政策演講詞內容:
1.
You cannot force people to change their social habits by legislation and I am
certain that race relations cannot be improved by the simple act of placing
edicts on the statute book
2.
They can only be improved by education., by the good example of those who
work to improve then and by the removal of conditions which exacerbate
racial difference and proved opportunities for their expression.
3.
What we stand most in need of is the consistant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of men of goodwill
We ourselves consider that our relations with those of Her Majesty’s subjects
who lives overseas under Her sovereignty are just as much within our
domestic jurisdiction, and we would be glad to see this equally admitted.
上文主要是說面對殖民地如香港,亦不能強行以立法的手段改變香港
人的社會習俗, 反之,只有藉著教育及樹立榜樣才可行。
sources from: H.K. R. S. No. 41
D. & S. No. 1/8 112 (1)
有研究說(見周永新<香港社會福利政策的沿革>載於香港史研究論
著選輯>>P.398)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現在, 政府和志願機構的青少
年工作是協助失學兒童; 六十年代開始, 重心轉向為一般青少年提
供康樂活動。
亦有學者說(見張家偉<<香港六七暴動內情>>P.24)香港經濟自五十
年代末開始起飛, 市民生產逐步改善, 可是踏入六十年代末期,香
港開始面對經濟危機, 如銀行倒閉 、房地產衰竭, 再加上種種加
價, 無疑令中下層市民雪上加霜, 不滿現狀的情緒日益加強, 爆發
騷動的可能性相應增加。
以上所言是否屬實? 英國對香港的社會政策如何?
我們先從郵票入手看看。
推廣香港節
香港節--香港開埠首次舉辦的大節日
大家猜想是什麼年份?
一角: 香港節紅白相間的徽誌
五角: 荷花舞
一元: 洋紫荊和舞龍
這張正是政府的宣傳海
報, 可見當時政府積極
推廣香港節。
是否第一屆? 有什麼活動?
上面寫著一九七一年香港節紀念郵票首日封,那麼,一九七一年是第
一屆香港節嗎?
由五塊花瓣模仿的洋紫荊, 可見活動的性質主要是康樂活動。
再看另一張首日封, 可知還有郵票、花卉、書畫、古物等展覽。
因六七十年代是塑膠業興盛的時
期,而小女孩抱著塑膠洋娃娃,
可見當時是六七十年代。
由以下的郵戳日期來看, 原來第一屆香港節是1969年舉辦的。
1969年香港節,實在是一個以中國文化傳統為主導的活動,有多種文
化藝術活動, 例如郵票上所見的歌舞、舞龍, 而以下該年香港年報所刊
登之圖片。
事實上西方認為龍是邪惡, 但中國人認為龍是富貴,現在郵票上出現
舞龍,可見殖民地政府也容許中國傳統文化。
1.
以上郵票由靳埭強設計,是以香港節徽誌—紅白相間的球組
成
2.
香港節這三個字合共用了112球
3.
當時的市政局主席沙利士宣佈任何機構或個人, 得到市政局
批准, 方可使用該標誌
??
宣傳郵戳
反映香港發展歷史
因為郵戳上印有香港節字樣, 所以當郵寄信件至海外時, 亦達
到了宣傳香港的功效, 吸引遊客, 促進了旅遊業(相關文獻)。
按1966年香港人口中期調查,顯示 香港有人口三百七十多萬,
而香港節人數達五十萬人次之多,可見香港節十分成功。
香港福利服務由何時開始?
有說香港福利服務可追溯到70年代。六七暴動和隨後浮現的各種社
會問題(住屋、貧窮、青少年等) (見劉蜀永<<簡明香港史>>P.275276),暴露了殖民政府的管治危機,迫使它開始有意識地發展福利事
業,希望藉以緩和社會矛盾。
如果你是政府, 你會怎麼做?
政府於一九六七年發表了《1966年九龍騷動調查委員會報告書》,
建議提出要利用青少年活動疏導青少年過剩的精力,作為預防社會騷
動方法之一。
而香港政府透過巿政局和一些志願團體大規範舉辦針對青少年的活動
,如露天舞會及暑期活動等
為什麼會舉辦香港節?
香港早期只是一個漁港,到了五、六十年代才迅速發展輕工業,成為了
全球成衣和鐘錶主要的出口地區之一。 1968年, 政府成立了小指導委員
會, 以關祖堯博士為主席,研究是否適宜為香港安排一星期的娛樂。故於
1969年組織了委員會,由政府撥款二百萬元,組織香港節,這是香港開埠
首次舉辦的大節日,耗資四百萬元,籌備了二百多天。
於1969年12月6日至15日, 於港九新界舉行了多姿多采的活動,參觀人數
達五十萬人次(相關圖片); 更吸引了多不勝數的遊客(相關文獻) 。 繼反應
熱烈,1971年、1973年亦續辦了第二及第三屇。以下由星島日報所舉辦的
攝影比賽之踴躍可印證。
亦有輿論(見明報時事討論區www.mpinews.com/forum
17/10/2001) 認為: 六七年暴動後,港府為疏導民怨,故
舉辦了兩次香港節,歌舞昇平一番後,又創造了許多工
作崗位,一舉多得。七一年的第二屆香港節後,經濟總
算從衰疲中回復,即使七三年的石油危機,香港亦安然
渡過。
無可否認, 香港節可稱得上香港社會福利之源頭,
並且亦可見證有關的政策,符合英首相Mr. Henry
Hopkinson 的社會政策之演講詞。
為什麼郵政局要遷移?
當初英國的殖民地政策便強調要維持一個和諧的關係, 因此
很多設施均以利民為主, 這從郵局的地理位置可見證得到。 (相
關文獻)
看以下的圖片, 你能猜得到香港第一所郵局位於哪裡嗎?
是在右上角的偏僻的一角.
當時尚未發
行郵票,故
以郵戳代替。
第二代郵政總局 (1846-1911)
位於畢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
界
這裡是第三代郵政總
局, 位於中環. 由於興建
地下鐵的緣故, 已拆卸
了.
你猜對了嗎?上址即今
天的中環--環球大廈.
以上的郵票由何弢設計, 以中文郵字和新舊郵政總局的圖案構
成一套三枚、 風格統一,而味道各異的郵票。
為了便於運作, 今天的郵政總局當然也是位於商業區中心, 即
中環海傍。 於1976年8月1 日落成啟用, 建築及設備費合共四千三
百萬元, 使香港成為東南亞最先進的郵務中心之一。
八十年代,香港有什麼改變?
以上為1989年所發行之郵票, 名為“港人生活剪影” ,其背景均為
香港旅遊協會的帆船徽誌, 以向世界介紹香港人工作的各個層面
六角:歡度中秋。
一元四角:賽馬加耍太極, 表現出香港人急促與悠閒的對比。
一元八角: 金融加搭棚, 表現出香港人辛勞與勤勞一面, 正好說明
香港人靠腦力與汗水創造出今日的繁榮。
五元: 表達出不同種族的人在香港和洽相處。
八十年代,為什麼郵票上的殖民地色彩淡化了?
直至七十年代,香港前途問題開始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到了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到北京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商
討香港主權問題,兩者正式同意由談判來解決。1983年7月,期
間中英雙方舉行了多次會談,英方曾提出「以主權換治權」的
方案,可惜中方不接納,因而導致雙方出現分歧。直到1984
年,英國外相賀維表示英國願意放棄九七年後對香港之主權。
趙紫陽在全國人大,闡述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方針政策,提出
「一個兩制」以及「五十年不變」是基本國策。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為了順利過渡,早於1997年1月
26日發行一套不帶任何殖民標誌的普通郵票,圖案是香港島沿
岸建築物景色,文字只有中英文香港及面值,完全沒有女王頭
像或王冠ER II等殖民地標誌,這組過渡性郵票一直到現在仍在
使用
踏入八、九十件代,為什麼郵票題材變得多樣化?
英國亦了解到香港回歸是必然的事情,對香港郵票發行採取
較為開放的態度,郵票題材較多選用本地事物,中國文化,如
“香港鳥類”“香港動物”“香港花卉”“香港公屋” 及“中
國花燈”“中國戲劇”“中國古代服飾”“中國傳統節日”等,
逐漸淡化殖民地色彩
你看到了什麼?
當看到郵票上展現的1997字樣, 便象徵香港歷史
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總結:
誠然,1997年,香港回歸了中國,我們亦可名正言順地做真
正的中國人。 驀然回首, 直至百多年前,香港仍只是一個
純樸的小漁村,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領導人對
香港實行「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見李明 <八十年代
香港內部衝突的新形勢>載於<<香港史研究論著選輯>>P.44) ,
讓英國繼續管治香港。但在這短短的百多年間,香港卻能發展
成一個舉世聞名的國際大都市,當中的轉變可算是一個奇蹟。
所以縱觀英國對香港的管治,, 也有相當的功績,為香港的發
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從郵票來看英國對香港的管治點滴,
亦充滿了趣味!
參考文獻及書籍:
政府檔案:
•
Speech delivered by Mr. Henry Hopkinson, Minister of State for colonial affairs,
to Cambridge University United Nations Association on 29 th Oct 1954 .
sources: H.K. R. S. No. 41,
2.
D. & S. No. 1/8 112 (1)
Handbook of British Colonial stamps in current use Hong Kong Intler. Post Office
Sources: HKR.S No.156 D&S No.1/2425
3.
Sources from: Memo: From K.S. Kinhorn for Director of Commerce to Deputy
Financial Secretary dated 29/11/1955
4.
Sources from: Memo: From K.S. Kinhorn for Director of Commerce to Deputy
Financial Secretary dated 29/11/1955
5.
Sources: HKRS NO 41 D & S No 2A/22 (ACC234)
6.
Sources from:PRO-REF-126 Cade. R Courtney
7. Sources: HKR.S No.156 D&S No.1/2425
8. Poster of Hong Kong Festival Ref:394.2 FES 1973
9. Signs of Hong Kong Festival 1969 Ref: HKRS 365-1-341
10. Parade of Hong Kong Festival 1969 Ref: HKRS.365-1-341
參考書籍:
一手資料:
1.
<<香港節影集>>, 星島日報, 1971
2.
<<香港節影集>> , 星島日報, 1973
3.
<<英女皇訪港特輯4/5-7/5/1974>> , Govt printer
4.
<<香港節聯歡晚會>> , HK GOVT
5.
<<恭迎女皇伉儷訪港紀念冊>> , 陳慧貞總編輯, 徐禮成譯, 香港
評論新聞出版社, 1975
6.
<<英儲君查理斯王子訪港紀念冊>>, 香港新聞出版社, 1979
7.
<<香港年報>> ,香港: 天天日報有限公司, 1971-1973
英文一手資料:
1.
Royal visit to HK by 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 May 4-7, 1975,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
Queen Elizabeth II & her commonwealth, The World News Publication
Service, 1956
3. Hong Kong Annual Report by the Postmaster General 1962-63 to 1971-72,
Government Press, Hong Kong
參考書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香港郵政歷史一百五十年>>,香港郵政署, 1991
<<從郵票看香港過去現在未來>>(周耀祺先生著作及藏品) ,星島日報, 1988
鄭寶鴻 <<圖片香港郵票>>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7
鄭寶鴻 <<圖片香港首日封和集郵藏品>>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7
蔡芳祥 <<香港郵票小故事>> , 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6
<<香港郵票年冊>> ,香港郵政署長, 1999
<<香港宣傳郵戳/中國郵學會, 香港香港郵政署集郵組, 政府印務局, 1993
陳漢樑 <<香港百年紀念郵票>>(上下) ,明報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7
夏其甄 <<香港郵票倒後鏡>> , 海濱圖書公司, 1989
劉蜀永 <<簡明香港史>>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8
程美寶, 趙雨樂 <<香港史研究論著選輯>> , 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 1999
李英豪 <<香港珍郵>>, 博益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1997
張志義 <<圖說香港昔日風情>> ,經要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02
邱良 <<香港照相冊1950 ’s-1970’s>>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6
霍啟昌 <<香港史教學參考資料>>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5
湯開建 蕭國健 陳佳榮 <<香港6000年遠古-1997>> ,麒麟書業有限公司, 1998
張家偉 <<香港六七暴動內情>> ,太平洋世紀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0
濱下武志著 馬宋芝譯 <<香港大視野>> , 商務印書館, 1997
吳培榮 譚秀牧 <<香港飛躍七十年>> , 香港南華早報出版有限公司, 1995
潘少權 <<香港前途風雲錄>> , 經濟日報出版社, 1997
參考網址:
歷史檔案館 www.hkpro.gov.hk
中國郵學會 www.chinaphilatelicassn.org
郵票欣賞 http://e-goodhope.com
郵書介紹 www.chinaphilatelicassn.org
香港浸會大學-集郵學會 www.hkbu.edu.hk/~saphil/
我們的老香港36篇-流金歲月www.polar-bear.org/oldhk/
我家在那裡 http:// personal.cityu.edu.hk/~mgeric/
香港的歷史 http://members.fortunecity.com/laputalee/histo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