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的故事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品茗》的故事

灏竣<星期四·品茗>

第 100 期

两年前的一天,灏竣的办公室里格外热闹。 那天下午,我们一直怀有的、 能够与客户进行更亲切交流的愿望即将得到落实。 这个愿望的载体是一份每周发送的PPT, 内容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

当时为了给这个心愿起名字,人人都很雀跃,连出外勤的同事也趁着空档献计献策。 一群思维活跃的人在一起出主意,各种文艺的、另类的、搞笑的名字纷沓而至…… 选来比去,最后大家的眼光落在了最简单的一个名字, “品茗”—— 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可以停下来品茗,让心灵接受滋养、让思想得到领悟, 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想和客户朋友分享的吗? 名字定了,PPT发出了,于是,我们又多了一个跟客户朋友交流的新渠道。 大家都很开心,但没人特别去想过,这一步迈出将会走多远?它的价值又可以有多大?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品茗》更像是老师们的事, 提供文章的是老师,审稿的也是老师…… 对灏竣的同事们而言, 那时的《品茗》是一件每到周四就应该做的事情。 有时看到PPT的内容觉得精彩了, 也只是在心里惊艳一下,便转身忙其他的去。 《品茗》这杯茶的的第一泡,那时是淡淡的,滋味尚浅。

记 得 有 一 期 , 我 们 的 邮 件 系 统 突 然 崩 溃 , 《品茗》没能在周四发出去。 第二天,几乎每个人都收到了来自客户的邮 件“怎么了?为什么没发?” 那感觉就像一个厨师埋头苦干许久,抬头却 看见不知什么时候身边已经围绕了众多食客。 那之后,虽然依然是找文章、发文章,可大 家的心境不一样了。 每个人都开始留心可以用作《品茗》的素材, 跟客户沟通事情之余,也会抽空聊一聊对品 茗的感受。 《品茗》的发送,不再是简单的一件“事”, 它成了我们对所有读者的一个约定: 每周四下午四点,和大家分享一份温馨和感 悟。

一期一期发下去,来自读者的回应越来越多。 有的朋友为《品茗》专门建了文件夹, 有的朋友换工作后立即发来新邮件要求继续收品茗, 有的朋友在朋友圈和同事圈里转发, 还有人在重要会议上用《品茗》传递思想…… 更让我们受触动的是: 越来越多的朋友们开始分享心得。 这样的分享无需赘言,寥寥数语间, 我们看到了一次又一次顿悟的发生。

这一切的发生自然、真实,让我们觉得无比欣喜。 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孕育着无数智慧种子的土地, 一篇适时而来的故事短文,于是就成了一滴露水, 让孕育其中的智慧种子在不经意间发芽。 《品茗》这杯茶,终于溢出了它的芳香。

如何把《品茗》做到更好?一直是我们办公室 里常常讨论的话题。 《品茗》究竟应该传递哪些信息?什么类型的 文章才能入选? 什么样的视觉设计才能更好地烘托出文章的内 涵、“配美食以美器”? 带着一个个的问题,《品茗》逐渐成了我们整 个团队共同的使命。 每个月我们会在固定的时间点上一起评选文章, 每个人都会积极主动的推荐文章,每个人都会 发表意见。 评选过程中彼此激荡出的思想火花,往往比结 果还让大家兴奋。

亲爱的读者朋友,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 《品茗》在慢慢成长: 从单纯地引用文章,到加入编辑和原创; 从少数人的参与到越来越多人的互相交流和分享… 可是,这就是一切吗? 伴随成长的过程,我们也有了新的思考和期待。

有个故事说,有位老太太家住在卢浮宫附近, 然而她却从没进去过卢浮宫。 曾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去,她答道, 卢浮宫就在那里,什么时候去不行呢? “就在那里”, 成了一座艺术宫殿失去吸引力的理由, 那么走到了第100期的《星期四·品茗》在 各位读者心中是否魅力仍在? 100期之后您希望她如何发展和创新?

带着最初的发心,我们期待《品茗》走得更远、更好。 我们相信,《品茗》的与众不同: 它是一群人的心血和热诚,不是随手抄来的文字; 它是值得留念的精致礼物,不是胡乱堆砌的图片; 它是承载“学习影响、影响学习”使命的信使,不是生搬硬套的说教; 它是把对学习和智慧的不懈追求传播于更多的人们,不是信息资料的简单分享。 我们知道,要让《品茗》这杯茶的醇香更持久、更沁人心扉, 凭我们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我们将向各位关注《品茗》的朋友们请教、探讨《品茗》的未来发展之路, 敬请期待!

灏竣 <星期四·品茗>

每周四下午4:00 和你不见不散! 欢迎阅读往期 灏竣<星期四·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