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選 ─ 楓橋夜泊 第一冊第五課 來上課囉 江村橋和寒山寺 作 者 簡 介 ─ 張 繼 張繼,唐朝襄州人,唐襄州大約今天湖北襄陽一帶。他 那一年出生、那一年死亡?因資料欠缺,無法考証。依現 有史料,他是唐玄宗天寶十二年(西元753年)進士,曾擔 任過軍事幕僚,後來又做過鹽鐵判官,也屬於幕僚職務。 唐代宗大曆年間擔任檢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記載為「 員外郎」,而不是「郎中」),祠部負責祠廟祭祀、天文 方面的事。 中說他「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 ,提到他是一位重視氣節,有抱負有理想的人,不僅有詩 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詩流傳下來的不多,除了描寫 景物外,也有反映當時國家戰亂、民生困苦的作品,如 閶門即事> 等,均為社會寫實的 詩歌。 歷 史 漫 步 來看楓橋囉! • 江楓: 一般解釋作「江邊楓 樹」,江指吳淞江,源 自太湖,流經上海,匯 入長 江,俗稱蘇州河。 另外有人主張指「江村 橋」和「楓橋」,「楓 橋」在吳縣南門 (閶闔 門)外西郊,本名「封 橋」,因為張繼的 夜泊>一詩,後來才改為 「楓 橋」。 今日楓橋 寒 山 寺 : 仔細看哦! 在蘇州城西楓橋鎮,黃牆綠樹 ,景緻莊嚴幽靜。建於南北朝時 梁天監年 間(大約西元502年~519 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 傳唐太宗時代高僧寒山、 拾得曾 在這裡修行,所以更名「寒山寺 」。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 宇,為太平天國以後新建。寺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 運走,下落不明。外貌古樸的寒 山寺 寒山寺 夜 半 鐘 聲.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絕句選 ─ 楓橋夜泊 第一冊第五課 來上課囉 江村橋和寒山寺 作 者 簡 介 ─ 張 繼 張繼,唐朝襄州人,唐襄州大約今天湖北襄陽一帶。他 那一年出生、那一年死亡?因資料欠缺,無法考証。依現 有史料,他是唐玄宗天寶十二年(西元753年)進士,曾擔 任過軍事幕僚,後來又做過鹽鐵判官,也屬於幕僚職務。 唐代宗大曆年間擔任檢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記載為「 員外郎」,而不是「郎中」),祠部負責祠廟祭祀、天文 方面的事。 中說他「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 ,提到他是一位重視氣節,有抱負有理想的人,不僅有詩 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詩流傳下來的不多,除了描寫 景物外,也有反映當時國家戰亂、民生困苦的作品,如 閶門即事> 等,均為社會寫實的 詩歌。 歷 史 漫 步 來看楓橋囉! • 江楓: 一般解釋作「江邊楓 樹」,江指吳淞江,源 自太湖,流經上海,匯 入長 江,俗稱蘇州河。 另外有人主張指「江村 橋」和「楓橋」,「楓 橋」在吳縣南門 (閶闔 門)外西郊,本名「封 橋」,因為張繼的 夜泊>一詩,後來才改為 「楓 橋」。 今日楓橋 寒 山 寺 : 仔細看哦! 在蘇州城西楓橋鎮,黃牆綠樹 ,景緻莊嚴幽靜。建於南北朝時 梁天監年 間(大約西元502年~519 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 傳唐太宗時代高僧寒山、 拾得曾 在這裡修行,所以更名「寒山寺 」。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 宇,為太平天國以後新建。寺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 運走,下落不明。外貌古樸的寒 山寺 寒山寺 夜 半 鐘 聲.

絕句選 ─ 楓橋夜泊
第一冊第五課
來上課囉
江村橋和寒山寺
作
者
簡
介 ─ 張
繼
張繼,唐朝襄州人,唐襄州大約今天湖北襄陽一帶。他
那一年出生、那一年死亡?因資料欠缺,無法考証。依現
有史料,他是唐玄宗天寶十二年(西元753年)進士,曾擔
任過軍事幕僚,後來又做過鹽鐵判官,也屬於幕僚職務。
唐代宗大曆年間擔任檢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記載為「
員外郎」,而不是「郎中」),祠部負責祠廟祭祀、天文
方面的事。
<唐才子傳>中說他「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
,提到他是一位重視氣節,有抱負有理想的人,不僅有詩
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詩流傳下來的不多,除了描寫
景物外,也有反映當時國家戰亂、民生困苦的作品,如<
閶門即事><送郗紹充河南租庸判官>等,均為社會寫實的
詩歌。
歷 史 漫 步
來看楓橋囉!
• 江楓:
一般解釋作「江邊楓
樹」,江指吳淞江,源
自太湖,流經上海,匯
入長 江,俗稱蘇州河。
另外有人主張指「江村
橋」和「楓橋」,「楓
橋」在吳縣南門 (閶闔
門)外西郊,本名「封
橋」,因為張繼的<楓橋
夜泊>一詩,後來才改為
「楓 橋」。
今日楓橋
寒 山 寺 :
仔細看哦!
在蘇州城西楓橋鎮,黃牆綠樹
,景緻莊嚴幽靜。建於南北朝時
梁天監年 間(大約西元502年~519
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
傳唐太宗時代高僧寒山、 拾得曾
在這裡修行,所以更名「寒山寺
」。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
宇,為太平天國以後新建。寺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
運走,下落不明。外貌古樸的寒
山寺
寒山寺
夜 半 鐘 聲 :
今天的佛寺不在半夜敲鐘,但當
時有半夜敲鐘的習
慣,也叫
「無常 鐘」或「分夜鐘」。宋朝大
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
為了貪求好句,以至 於道理說不通,
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
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
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可是經過
許多人的實地查訪,才知蘇州和鄰
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
除此之外,唐宋詩人提到半夜鐘的
不在少數,如王建<未臥常聞半夜鐘
>、陳羽<隔水悠揚半夜鐘>、許渾<
月照千山半夜鐘>、孫覿<倚枕猶聞
半夜鐘>等。
細 細 聽 來!
鐘 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