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禪要旨 打坐,念頭來去不停,不是把這些念頭打斷,這些念頭本 來就不能永遠除盡, 衹是不起分別意識去認識這些念頭而已。 念頭的來去,猶如眼對色、耳對聲,緣生緣滅。 眼色一如,意法一如, 分別意識不能認識真理本身,所以抱著一個目的、或 理想去禪坐,那就是背道而馳。衹要有一個在坐禪修 道,已經不是只管打坐了。 意識末動之前, 無自他關係!那個樣子就是各位的 真相。沒有善,沒有惡,就是這個(身)的真相。 佛法不是概念的遊戲。修行時不要貪求好現象,也不 要討厭壞境界,貪求或討厭也屬多餘,莫能取捨。 不要抓住那个念起 心意識的運轉是把外界和自己隔開來,以 ‘我’ 的立場看 是非、好惡、美醜,這是心意識的運轉。 無自無他,只管打坐。 念想觀的測量,四大觀、佛觀、慈悲觀等等,是佛就沒有辦法直 接接受此(坐禪)法的方便法門。 文殊菩薩說:「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 修行時希望有什麼殊勝的覺受出現,這不是依身了嗎? 希望有什麼靈異的變化出現,什麼他心通啦!宿命通啦! 希望可以練成這樣,這不是依心了嗎? 不依身、不依心,連不依都放掉。 千言萬語衹是一句,只管打坐。 THE END 坐禪要旨 打坐,念頭來去不停,不是把這些念頭打斷,這些念頭本 來就不能永遠除盡, 衹是不起分別意識去認識這些念頭而已。 念頭的來去,猶如眼對色、耳對聲,緣生緣滅。 眼色一如,意法一如, 分別意識不能認識真理本身,所以抱著一個目的、或 理想去禪坐,那就是背道而馳。衹要有一個在坐禪修 道,已經不是只管打坐了。 意識末動之前, 無自他關係!那個樣子就是各位的 真相。沒有善,沒有惡,就是這個(身)的真相。 佛法不是概念的遊戲。修行時不要貪求好現象,也不 要討厭壞境界,貪求或討厭也屬多餘,莫能取捨。 不要抓住那个念起 心意識的運轉是把外界和自己隔開來,以 ‘我’ 的立場看 是非、好惡、美醜,這是心意識的運轉。 無自無他,只管打坐。 念想觀的測量,四大觀、佛觀、慈悲觀等等,是佛就沒有辦法直 接接受此(坐禪)法的方便法門。 文殊菩薩說:「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 修行時希望有什麼殊勝的覺受出現,這不是依身了嗎? 希望有什麼靈異的變化出現,什麼他心通啦!宿命通啦! 希望可以練成這樣,這不是依心了嗎? 不依身、不依心,連不依都放掉。 千言萬語衹是一句,只管打坐。 THE END.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坐禪要旨 打坐,念頭來去不停,不是把這些念頭打斷,這些念頭本 來就不能永遠除盡, 衹是不起分別意識去認識這些念頭而已。 念頭的來去,猶如眼對色、耳對聲,緣生緣滅。 眼色一如,意法一如, 分別意識不能認識真理本身,所以抱著一個目的、或 理想去禪坐,那就是背道而馳。衹要有一個在坐禪修 道,已經不是只管打坐了。 意識末動之前, 無自他關係!那個樣子就是各位的 真相。沒有善,沒有惡,就是這個(身)的真相。 佛法不是概念的遊戲。修行時不要貪求好現象,也不 要討厭壞境界,貪求或討厭也屬多餘,莫能取捨。 不要抓住那个念起 心意識的運轉是把外界和自己隔開來,以 ‘我’ 的立場看 是非、好惡、美醜,這是心意識的運轉。 無自無他,只管打坐。 念想觀的測量,四大觀、佛觀、慈悲觀等等,是佛就沒有辦法直 接接受此(坐禪)法的方便法門。 文殊菩薩說:「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 修行時希望有什麼殊勝的覺受出現,這不是依身了嗎? 希望有什麼靈異的變化出現,什麼他心通啦!宿命通啦! 希望可以練成這樣,這不是依心了嗎? 不依身、不依心,連不依都放掉。 千言萬語衹是一句,只管打坐。 THE END 坐禪要旨 打坐,念頭來去不停,不是把這些念頭打斷,這些念頭本 來就不能永遠除盡, 衹是不起分別意識去認識這些念頭而已。 念頭的來去,猶如眼對色、耳對聲,緣生緣滅。 眼色一如,意法一如, 分別意識不能認識真理本身,所以抱著一個目的、或 理想去禪坐,那就是背道而馳。衹要有一個在坐禪修 道,已經不是只管打坐了。 意識末動之前, 無自他關係!那個樣子就是各位的 真相。沒有善,沒有惡,就是這個(身)的真相。 佛法不是概念的遊戲。修行時不要貪求好現象,也不 要討厭壞境界,貪求或討厭也屬多餘,莫能取捨。 不要抓住那个念起 心意識的運轉是把外界和自己隔開來,以 ‘我’ 的立場看 是非、好惡、美醜,這是心意識的運轉。 無自無他,只管打坐。 念想觀的測量,四大觀、佛觀、慈悲觀等等,是佛就沒有辦法直 接接受此(坐禪)法的方便法門。 文殊菩薩說:「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 修行時希望有什麼殊勝的覺受出現,這不是依身了嗎? 希望有什麼靈異的變化出現,什麼他心通啦!宿命通啦! 希望可以練成這樣,這不是依心了嗎? 不依身、不依心,連不依都放掉。 千言萬語衹是一句,只管打坐。 THE END.

坐禪要旨
打坐,念頭來去不停,不是把這些念頭打斷,這些念頭本
來就不能永遠除盡,
衹是不起分別意識去認識這些念頭而已。
念頭的來去,猶如眼對色、耳對聲,緣生緣滅。
眼色一如,意法一如,
分別意識不能認識真理本身,所以抱著一個目的、或
理想去禪坐,那就是背道而馳。衹要有一個在坐禪修
道,已經不是只管打坐了。
意識末動之前, 無自他關係!那個樣子就是各位的
真相。沒有善,沒有惡,就是這個(身)的真相。
佛法不是概念的遊戲。修行時不要貪求好現象,也不
要討厭壞境界,貪求或討厭也屬多餘,莫能取捨。
不要抓住那个念起
心意識的運轉是把外界和自己隔開來,以 ‘我’ 的立場看
是非、好惡、美醜,這是心意識的運轉。
無自無他,只管打坐。
念想觀的測量,四大觀、佛觀、慈悲觀等等,是佛就沒有辦法直
接接受此(坐禪)法的方便法門。
文殊菩薩說:「不依身、不依心、不依也不依」。
修行時希望有什麼殊勝的覺受出現,這不是依身了嗎?
希望有什麼靈異的變化出現,什麼他心通啦!宿命通啦!
希望可以練成這樣,這不是依心了嗎?
不依身、不依心,連不依都放掉。
千言萬語衹是一句,只管打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