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二)保育重點
壹、個體的成長與發展
貳、嬰幼兒生理發展與保育
參、嬰幼兒心理發展與保育
肆、嬰幼兒常見疾病的預防與照護
伍、幼保相關行業介紹
壹、個體的成長與發展
一、個體發展的意義
(一)發展的涵義
1. 發展的歷程有方向、有順序,是前後連貫、連續漸進的。
2. 發展的內容包括生理的改變(量的增加)與心理的變化(質的改
變),是由簡單而複雜,由低層次而高層次的改變。
3. 發展與遺傳、環境、成熟、學習等因素有關。
(二)發展與生長
1. 發展是指個體身心整個連續變化的過程,不僅是生理方面的成熟,也
包含心理方面的變化。
2. 生長是指身體及生理方面的成熟,偏重「量」的增加。
二、個體發展的條件
(一)遺傳
指個體得自父母所傳遞下來的身、心特質。
(二)環境
指個體自有生命開始之後,在他的生存空間中可能對他產生影響的
一切因素。在此環境可分為二階段:
1. 出生前環境:指懷孕時之母體環境。
2. 出生後環境:包含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
個體的生理特質受遺傳的影響較多,而智力和特殊才能也是受遺傳
的影響較大。至於心理特質則以環境的影響較大。
三、個體發展的一般原則
(一)發展包含改變
1. 大小的改變。
2. 比例的改變。
幼兒的身體比例,不是大人的縮影。
3. 舊特徵的消失。
4. 新特徵的獲得。
新生兒(左)與成人
(右)的身體比例
(二)發展來自學習及成熟的交互作用
1. 成熟:
指個體身、心二方面,在遺傳秉賦的影響下,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
成長變化的過程。
2. 學習:
指個體對於經驗的接收與累積,或是經由練習,而逐漸產生的行為
改變,多受後天環境的影響。
3. 成熟及學習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1)個體年紀愈小,「成熟」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大於學習對個體行為
的影響。
(2)對年齡越小的孩子,生理發育的成熟重於學習;個體年紀愈大,
「學習」對個體行為影響愈大。
(三)發展的模式是可預測的
(四)發展的歷程具連續漸進性
1. 例如:
(1)嬰幼兒動作發展,依序為抬頭→翻身→坐→爬→站→走→跑。
(2)語言發展依序為先聲期→單字句期→多字句期(稱呼期)→造句期
(文法期)→好問期(複字期)。
2. 發展是由籠統、分化而統整,由一般進行到特殊反應,是一種漸進的
過程。
3. 發展是連續漸進的,所有的發展是由過去的發展延伸而來,所以早期
的發展是未來發展的基礎。
嬰幼兒發展的順序
(五)發展的速率不相同
發展的速率並非固定不變的,大部份是先快後慢。個體發展最快速
的二個時期為嬰幼兒期和青春期。
(六)發展有一定的方向
1. 頭足規律:由上而下。
2. 近遠規律:自中心到邊緣。
(七)共同的模式下有個別差異
發展的方向
想一 想
1. 就你的所見所聞中,遺傳與環境能帶給個人哪些影響?試舉例說
明。
【答案】(1)遺傳:指個體得自父母所傳遞下來的身、心特質。
(2)環境:指個體自有生命開始之後,在他的生存空間中可能
對他產生影響的一切因素。在此環境可分為兩階段:
①出生前環境。
②出生後環境。
貳、嬰幼兒生理發展與保育
一、嬰幼兒身高體重的發展
1. 身高體重可參照下列公式計算,作為發展情形的參考:
2. 生理性體重減輕:出生3~4天,體重大約會減輕5~10%,此為正常
現象,約在8~14天內恢復。
3. 身體快速發展有二個時期:嬰幼兒期和青春期。
二、骨骼的發展與保育
(一)骨骼的發展
1. 骨骼的數目呈現「先增後減」的趨勢:
(1)剛出生嬰兒:約有 270 塊骨頭。
(2)幼兒期:增為 300 塊。
(3)成年期:骨骼融合成 206 塊。
2. 骨化現象:
骨骼由軟骨漸漸吸收鈣、磷等礦物質,使骨骼硬化的歷程。
3. 鐘擺現象:
初生嬰兒因為受到胎位及生產過程壓力的影響,由「O」型腿轉為
「X」型腿稱為鐘擺現象。
(二)保育重點
1. 注意良好姿勢的維持及適當的支托。
2. 小於 6 個月之嬰兒不宜過早坐學步車。
3. 補充適量的鈣、磷、維生素D之食物。
三、牙齒的發展與保育
(一)牙齒的發展
1. 人一生當中有二批牙齒:乳齒共20顆,恆齒(永久齒)約28~32顆。
2. 第一顆乳牙於 6~9 個月時長出。
3. 約 6 歲左右開始換牙,長出第一顆恆齒,為第一大臼齒,俗稱「6歲
牙」。
4. 大部份恆齒會在12歲左右發育完全。
乳齒與恆齒生長順序
(二)保育重點
1. 勿養成邊睡邊喝奶的習慣,否則容易造成「奶瓶性齲齒」。
2. 「3-3-3」原則:養成三餐飯後刷牙,每次刷牙3分鐘,食後3分鐘內刷
牙的好習慣。
3. 進行定期牙齒健康檢查,3 歲半開始每半年進行一次。
4. 自來水中添加1ppm氟,可減少蛀牙的發生。
四、神經系統的發展與保育
(一)神經系統的發展
1. 神經系統包括:
(1)中樞神經。
(2)周邊神經。
2. 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包含神經體、軸突、樹突三部份。
3. 胎兒在4個月大時,即形成神經系統。
4. 神經髓鞘化:使神經衝動的傳遞速度加快,讓幼兒的動作技能由粗動
作逐漸發展為精細動作。
(1)胎兒4個月時:神經髓鞘化開始。
(2)出生時:已經完成腦神經髓鞘化。
(3)3足歲時:脊神經髓鞘化才完成。
(4)髓鞘化的流程:腦、脊髓→感覺運動區域→智力相關區域,約在6
足歲時完成。
神經元
(二)腦部的發展
1. 左半腦又稱理性的腦,右半腦又稱感性的腦。
2. 腦皮質結構的複雜化和機能的完善化,主宰著腦部的發展。
3. 幼兒期是腦部發展最旺盛而且是智力發展的重要時期,發展速度先快
後慢。
(三)保育重點
1. 應注意營養的提供、藥物服用及遠離具有放射線之家電產品。
2. 避免使其頭部遭撞擊或搖晃。
3. 嬰兒應定期接受預防注射。
4. 照顧者應提供嬰幼兒適量的營養及合適的學習環境。
五、感覺系統的發展與保育
(一)視覺的發展與保育
1. 視覺的發展:
(1)剛出生的新生兒,能識別光線的明暗,也能追隨注視物體的移動。
(2)新生兒的視力多呈遠視的狀態。
(3)3~6 歲是幼兒視力發展的重要時期,約在 5~6歲左右,視力才能達
到成人視力的標準。
2. 保育重點:
(1)避免強光對眼睛的直射。
(2)提供不同形狀、大小及不同材質之物品,給予幼兒視覺刺激。
(3)兒童的房間佈置宜選擇柔和溫暖、色彩對比鮮明的顏色為主。
(二)聽覺的發展與保育
1. 聽覺的發展:
(1)於胎兒期時,即對聲音有反應,出生時聽覺器官已發育完全。到
7、8 歲時,聽力已達到成人的發展概況。
(2)聽力發展有助於語言及智力發展,所以相當重要。
2. 保育重點:
(1)維持嬰幼兒生活環境的安寧。
(2)勿隨意清理耳垢。
(3)勿過早讓幼兒以隨身聽或耳機接受音樂。
(4)與嬰幼兒進行語言的互動,可增進聽力與語言的發展。
(三)嗅覺的發展與保育
1. 嗅覺的發展:
(1)由嬰兒之尋乳反射得以證明,剛出生時即有良好的嗅覺。
(2)嬰兒藉由嗅覺可尋找到乳房及奶瓶的位置。
2. 保育重點:
(1)保持嬰幼兒鼻腔的清潔與衛生。
(2)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
(3)儘量維持室內溫度在 25℃左右。
(4)有過敏鼻炎之幼兒,可戴口罩,避免冷空氣成過敏原的刺激。
(5)預防鼻黏膜的創傷。
(四)味覺的發展與保育
1. 味覺的發展:
(1)味覺是感覺發展中最遲緩的項目。
(2)剛出生嬰兒的滿嘴味蕾,隨著年齡的成長而逐漸消失。
(3)各種味道在舌面上的敏感區域:甜味在舌尖;苦味在舌根;酸、鹹
味在舌的兩旁。
2. 保育重點:
(1)以清淡、天然飲食為主。
(2)食物烹調方式以蒸、煮為主。
(3)為避免嬰幼兒養成偏食的習慣,應儘量變換食物烹調方式及類別。
各種味道在舌面上的敏感區域
(五)觸覺的發展與保育
1. 觸覺的發展:
(1)嬰兒的臉部對壓力的感受最敏感。
(2)出生 2~3個月才有痛覺及癢覺。
2. 保育重點:
(1)經常給予輕撫和按摩。
(2)每天帶嬰幼兒到戶外曬太陽,
但避免陽光直射。
(3)讓嬰幼兒經由遊戲活動中,觸
摸不同材質之物品。
經常撫摸嬰幼兒有助於觸覺發展
六、肌肉的發展與保育
(一)肌肉的發展
1. 肌肉組織有三大類:橫紋肌、平滑肌、心肌。
2. 橫紋肌又可分為兩大類:
(1)粗大肌肉:位於身體四肢及軀幹,負責跑、跳、站等大動作,約3
歲左右達到成熟
(2)細小肌肉:位於臉及手,負責精細動作,約 6歲左右達到成熟。
3. 大肌肉發展是小肌肉發展的基礎。
(二)保育重點
1. 應先健全大肌肉的發展,再輔助小肌肉的發展。
2. 必須注意骨骼、神經系統發展的成熟度。
3. 提供適度的戶外活動或律動訓練。
七、嬰幼兒動作發展與保育
(一)動作發展
1. 2 歲以前動作發展主要的項目:行走動作發展及拿取動作發展,皆屬
於大肌肉的控制活動。
2. 嬰兒期動作發展有二大特徵:
(1)抓緊能力的發展:嬰幼兒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的過程,可藉由日常
生活活動的練習而使技巧純熟。
(2)移動能力的發展:指從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的成長,包括抬頭
→翻身→坐→爬→站→走路→跑的過程。
(二)保育重點
1. 可藉由遊戲訓練嬰幼兒之技能發展。。
2. 提供正確的示範與指導,並遵守安全原則, 成人應該以耐心取代熱心。
手的精細動作發展
手的精細動作發展(續1)
手的精細動作發展(續2)
嬰兒的移動能力的發展
嬰兒的移動能力的發展(續1)
嬰兒的移動能力的發展(續2)
嬰兒的移動能力的發展(續3)
想一 想
1. 就嬰幼兒的整體生理發展而言,宜注意哪些日常保育工作?
【答案】嬰幼兒的身體保育要項非常的廣泛,就整體而言,平常注意的
是提供均衡的營養、選擇舒適的衣物、要有適當休息與睡眠、
預防疾病、身體安全的維護、適當儲藏藥物與危險物品……
等。
參、嬰幼兒心理發展與保育
一、嬰幼兒語言的發展與保育
(一)史登的語言發展分期
心理學家史登區分嬰幼兒語言發展為五個時期:
1. 前語言期(又稱準備期、先聲時期):出生至 1歲。
(1)此時期之嬰兒已能區辨語音的差別和不同人的聲音。
(2)學者卡卜林等人(Kaplan & Kaplan)提出嬰兒語音發展四階段:
①啼哭。
②咕咕聲。
③呀語。
④雛型的語言。
2. 語言發展第一期(又稱單字句期): 1 歲至 1 歲半。
(1)開始真正進入語言的時期。
(2)發展的特質:
①單字句。
②用物品的聲音當作是物品的名稱。
③使用疊字。
3. 語言發展第二期(又稱稱呼時期、雙(多)字句期、電報句期):
1 歲半至 2 歲。
(1)幼兒字彙快速增加,尤其是「名詞」。
(2)逐漸進入雙字句和多字句。
(3)常用詞類之順序:名詞→動詞→形容詞。
4. 語言發展第三期(又稱造句時期、文法期): 2 歲至 2 歲半。
(1)能建構出較完整的句子。
(2)出現各種模仿成人說話的語氣。
(3)正確的使用「你」、「我」、「他」等代名詞。
(4)幼兒模仿性雖強,但記憶力較短。
5. 語言發展第四期(又稱好問期、複句期): 2 歲半到 3 歲。
(1)是幼兒說話能力急速發展的時期。
(2)逐漸學會複合句。
(3)問句的方式逐漸以因果關係思考方式發問。
(4)阻止幼兒發問,會阻礙其語言發展。
(二)語言的輔導
1. 提供幼兒良好的語言示範及給予正向回饋。
2. 提供幼兒聆聽機會以促進語言的發展。
3. 提供說話演練的機會。
4. 鼓勵幼兒以說話取代手勢或動作。
5. 鼓勵幼兒與同伴、玩伴、成人進行談話
二、嬰幼兒認知的發展與保育
(一)認知與智力的意義
1. 廣義:综合「抽象思考」、「解決問題」……等能力。
2. 狹義:即指「智力」。
(二)智力發展的過程
胎兒期是智力發展的起點,到 5 歲時之幼兒期智力發展最快速。
(三)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心理學家皮亞傑將人類發展依序分為四個主要階段:
1. 感覺動作期(又稱實用智慧期):從出生~ 2 歲。
(1)抓取與吸吮動作是基本的行為模式。
(2)發展出「物體恆存性」概念。
2. 前運思期(又稱直覺智慧期或前操作期): 2 ~ 7 歲。
(1)以自我為中心、憑直覺判斷,此時兒童思維方式不符合邏輯。
(2)能使用語言表達概念。
(3)具有使用心理意象和符號代表實物的能力以及泛靈觀。
(4)集中注意傾向。
3. 具體運思期(又稱具體智慧期或具體操作期): 7 ~ 11 歲。
(1)思考方式不再以自我為中心。
(2)思考範圍只限於具體的事物。
(3)能根據具體的經驗思維來解決問題。
(4)具有可逆性思考能力。
(5)能理解守恆的道理,具有保留概念。
4. 形式運思期(又稱抽象智慧期或形式操作期):11~15歲。
(1)能進行抽象的思考方式及能力。
(2)能按照假設驗證的科學法則來解決問題。
(3)能按形式邏輯的法則思維問題。
(四)維高斯基的認知發展理論
1. 社會文化環境。
2. 近側發展區。
3. 鷹架作用。
(五)智力發展的輔導與保育
1. 注意幼兒早期的環境:
懷孕期間不宜吸煙
(1)母親在懷孕期間應攝取足夠的營養、注意胎教、避免疾病的感染、
不能亂服成藥、喝酒、抽煙、喝咖啡、照X光……等。
(2)多與嬰幼兒互動及提供感官刺激,有助於嬰幼兒的心智發展。
2. 維持幼兒的好奇心,滿足幼兒的求知慾。
3. 提供幼兒接觸新事物的機會並培養閱讀的興趣。
4. 協助探索及操作活動。
三、嬰幼兒情緒的發展與保育
(一)嬰幼兒情緒的發展
1. 發展的特徵:
(1)由籠統的全體反應,漸漸呈現分化的現象。
(2)由表露於外的情緒轉變成不明顯的情緒表現。
2. 心理學家布雷吉士的研究發現:新生兒的情緒只有興奮和恬靜二種。
3. 行為主義創始人華生認為新生兒有三種原始情緒:懼怕、憤怒及親
愛。
4. 情緒的分化:
(1)由全身的劇烈反應,變成緩和反應。
(2)由散漫、無意義的表情,變成有意義的反應。
(3)由直接的情緒表達,變成間接的情緒表達,變成能成熟的表達情
緒。
(4)幼兒大部分情緒的分化約在 5歲時完成。
(二)嬰幼兒一般情緒的發展
1. 恐懼的情緒
(1)發展過程:
①嬰兒期:懼怕環境中的具體事物。
②幼兒期:懼怕想像中的危險。
(2)保育重點:
①了解引起幼兒恐懼的原因。
②運用陪伴、說故事、玩遊戲的方式去除幼兒的恐懼。
2. 憤怒的情緒:由苦惱的情緒中分化出來,是幼兒最常見的一種情緒表現。
(1)發展過程:
①嬰兒期:無法克制的表現憤怒。
②幼兒期:會有傷害自己等憤怒表現。
(2)保育重點:
①轉移對引起憤怒刺激的注意力。
②暫時不予理會,以消弱幼兒之憤怒情緒。
3. 妒忌的情緒:
(1)發展過程
①嬰兒在 18 個月時,由「苦惱」中分化出「妒忌」的情緒。
②是由憤怒、恐懼、愛三種情緒的結合而形成複雜的妒忌情緒。
(2)保育重點:
①空出特定的時間,個別與每個小孩相處互動。
②了解幼兒之個別差異,並公平對待。
4. 愛的情緒:
(1)發展過程:
愛的情緒發展過程
愛的情緒發展過程(續1)
(2)保育重點:
①嬰兒期時要運用肢體動作接觸孩子。
②引導孩子探索外界。
③父母要與孩子多互動溝通。
5. 依附的情緒:
(1)發展過程:
①無差別反應的階段:出生~3個月。
②有選擇性的反應階段:3~6個月。
③積極想和照顧者接近的階段:6個月~3歲。
(2)安士渥斯將嬰兒的依附關係分為三類:
嬰兒的依附關係
(3)保育重點:
①有耐心的照顧。
②要有敏銳的觀察力。
四、嬰幼兒社會行為的發展與保育
(一)嬰兒期的社會行為發展
1. 嬰兒的依附行為。
2. 嬰兒的認生期。
3. 對其他嬰兒的反應。
(二)幼兒期的社會行為發展
1. 對大人的社會反應。
2. 對其他幼兒的反應。
3. 想像玩伴。
幼兒會想像娃娃是
玩伴,並與之對話
(三)嬰幼兒一般社會行為發展與保育
1. 模仿:
(1)嬰兒期的模仿:並非有意圖想要與對方有互動的模仿,而是一種反
射驅使,到了 3、4個月大時,才開始真正的模仿。
(2)幼兒期的模仿:1~3歲是幼兒模仿的社會化時期。
(3)保育重點:
①親子之間應多互動,提供嬰兒刺激,爲即將發展之社會行為奠定
基礎。
②注意言教與身教。
③與行為發展佳之幼兒成為玩伴,以期模仿。
2. 競爭:
(1)嬰兒期的競爭:常發生在搶玩具的情境中。
(2)幼兒期的競爭:開始有競爭的意圖,喜歡誇耀自己、家人,會產生
妒忌心理及行為。
(3)保育重點:
①協助並指導幼童良性的競爭行為。
②引導幼兒自我比較與競爭。
③讓幼兒了解,參與活動是享受過程,而非結果。
④給予孩子正面價值觀,從競爭中學得經驗與自信。
3. 反抗:
(1)嬰兒期的反抗:8個月大的時候是嬰兒「自我認識」的開始,有反抗
行為出現。
(2)幼兒期的反抗:
①大約在3歲左右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反抗期」。
②反抗期是培養幼兒意志力的重要時期。
(3)保育重點:
①多使用稱讚的方式讓幼兒表達想法。
②學習傾聽幼兒真正的聲音,並接納其不同的意見。
4. 同情和憐憫:
(1)嬰兒期的同情和憐憫:
①伴哭現象:只要一個嬰兒哭,育嬰室裡的其他嬰兒因聽覺受到刺
激也會一起哭。
②同情心的萌芽:約在嬰兒18個月大時,會運用肢體語言給予安慰。
③個別差異的存在:每個個體對同情、憐憫的表現方式不同。
(2)幼兒期的同情與憐憫:已能採取有效的行動表達同情與憐憫。
(3)保育重點:
爲培養及助長幼兒同情與憐憫的行為,父母應採取溫和說理的教
養方式。
5. 分享與合作:
(1)嬰兒期的分享與合作:
①會將自己的玩具拿給同伴玩。
②掩面遊戲(躲貓貓)。
(2)幼兒期的分享與合作 。
①由經驗影響分享行為。
②與他人合作行為逐漸增加,而且愈有機會參加幼兒遊戲活動,愈
能強化其合作行為。
(3)保育重點:
①提供幼兒共同合作的學習環境及機會。
②鼓勵幼兒學習分享。
6. 攻擊:
(1)嬰兒期的攻擊:尚未具有敵意的攻擊意圖。
(2)幼兒期的攻擊:3~5 歲之間幼兒的攻擊行為達到最高峰,然後遞
減。
(3)保育重點:
①指導並示範以正當及合理的方式表達或宣洩憤怒的情緒。
②創造不具攻擊性的環境。
③制定輪流使用玩具及遊戲器具之規則。
④以公平的方式處理。
⑤教導幼兒學習尊重他人。
⑥宜利用體能活動以消耗幼兒過剩的體力。
五、嬰幼兒人格的發展與保育
(一)嬰幼兒的人格發展
1. 嬰兒期: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期。
2. 幼兒期:是人格發展的形成期,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影響最重要。
(二)馬斯洛的人格發展理論
馬斯洛認為人格發展的程度會因需求是否獲得滿足而有所不同:
馬斯洛的需求階層
(三)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認為早期的生活經驗對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響,而且個人的人格
與情緒決定於 6 歲以前, 人格整體包括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份:
1. 本我(id):又稱為生理性的我,屬於人格發展的最低層次,受唯樂
主義所支配,做出最直接的本能反應。
2. 自我(ego):又稱為心理性的我,是人格發展的核心,受現實主義所
支配,學習調整自己以適應社會,來解決本我與超我之間的衝突。
3. 超我(superego):又稱為社會性的我或理想的我,是人格發展的最高
層次,受良心道德所支配,使自己的行為符合自己的理想標準並免於
犯錯的限制。
佛洛伊德將人格發展區分為五個「性心理發展時期」。
性心理發展時期
性心理發展時期(續1)
(四)艾瑞克遜的人格發展理論
認為人的發展並非早期定型,而在各個階段都有補救的機會;人格
的發展歷程並非止於青春期,而是終其一生不斷發展。
艾瑞克遜「人生八大階段」
艾瑞克遜「人生八大階段」(續1)
艾瑞克遜「人生八大階段」(續2)
(五)保育重點
1. 要求自己聽懂孩子的話。
2. 給予建設性的語言。
3. 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力。
六、嬰幼兒創造力的發展與保育
(一)創造力的意義
史密斯提出有關創造力的定義:個體沉澱過去的經驗,並加以篩
選,連結新的模式、新的意念或新的結果的一種能力。
創造力不可能無中生有,必須具備有一定程度的知識與生活經驗
為基礎,才能於活動過程中表現出其獨創性。
(二)創造力的特性
1. 流暢性:對於問題能快速的反應,並能產生多種見解。
2. 變通性:能變更不同的思考方式,且不受習慣的限制。
3. 獨創性:能產生不尋常、新奇與獨特的思想和方案。
4. 精進(密)性:能深思熟慮,將問題處理周延完善。
5. 敏感(覺)性:能敏銳地察覺事物的不同及發現問題所在。
(三)創造力與智力的關係
1. 智力受先天環境-遺傳因素的影響較大,故可變性較小。
2. 創造力則受後天環境因素影響較大,所以可變性較大。
3. 智力高者未必具備高創造力,但創造力高者,則必須具備中等以上的
智力。
(四)幼兒階段與創造力有關的行為表現
1. 泛靈觀:
(1)特徵:幼兒將世界上任何東西都看作具有生命及有意義。
(2)幼兒在 2歲左右,開始有泛靈觀的思想,4、5 歲時此思想達到最高
峰,上小學階段後,隨即消失。
2. 戲劇性遊戲:
(1)幼童在遊戲中藉著角色扮演和模仿生活情境,學習表達自己的感
覺與想像成人的社會參與,稱之戲劇性遊戲。
(2)幼兒自 2 歲開始增加戲劇性遊戲,4、5 歲左右達到巔峰,至5歲時
停止,與泛靈觀平行發展。
3. 建構性遊戲:
(1)建構性遊戲不需玩伴即可進行,可以藉此遊戲激發個人創作潛力
而得到自我滿足。
(2)幼兒最普遍的建構遊戲包括:泥工、紙工、繪畫、玩沙、積木等。
(3)自幼兒 1 歲左右開始萌芽,2歲後開始快速發展,5 歲時已能綜合各
種素材進行創作。此遊戲不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少或消失。
4. 假想玩伴:
假想玩伴的現象常出現於:
(1)智力較高的幼童。
(2)女孩較男孩容易有假想玩伴。
(3)缺乏玩伴或人際關係不佳的孩童。
(4)個性膽怯或害羞的孩童。
5. 白謊:
(1)白謊就是吹牛、說大話。白謊不同於說謊,白謊並不具有意識,
而說謊是具有目的的行為。
(2)幼兒在 4、5歲時,因為尚未能區分事實與想像,所以出現白謊的
情況最多。在 6歲以後,白謊的情況就極少出現。
6. 說故事:
對於幼兒能重複說故事或自己增加想像內容加以陳述,此種行為值得
鼓勵,有益於創造力的發展。
(五)保育重點
1. 提供彈性的思考空間。
2. 勿過度要求順從。
3. 廣泛運用素材進行繪畫、美勞、科學……等活動以刺激創造力。
4. 善用「5W1H」發問技巧以激發創造力。
5. 以遊戲方式進行教學活動。
6. 注重創造活動的過程而非結果。
七、嬰幼兒遊戲行為的發展與保育
(一)遊戲的好處
1. 盧梭:幼兒遊戲是自願參與的,有助於運動的引導。
2. 福祿貝爾:遊戲是個人內在的表現。
3. 皮亞傑:幼兒從遊戲中練習並強化他們具有的能力。
(二)嬰幼兒遊戲的種類及其遊戲行為的發展過程
1. 玩物遊戲:在遊戲中使用玩具的情形。
2. 表徵遊戲:具有想像、假裝性的玩法。
3. 社會遊戲:學者柏登將兒童遊戲行為的社會發展分為六種階段。
4. 動作遊戲:隨著動作發展的原則,幼兒期的大肌肉動作及精細動作逐
漸發展,而產生不同年齡階段之動作遊戲。
兒童遊戲行為的社會發展
兒童遊戲行為的社會發展(續1)
(三)玩具的種類與選擇
1. 種類:
(1)教育性的玩具。 (2)真實玩具。 (3)建構玩具。 (4)其他玩具。
2. 選擇兒童玩具的原則:
(1)安全性為首要考慮原則。
(2)具有教育性及多項訓練的功能。
(3)宜選擇有「ST」標誌的玩具圖。
(四)保育重點
1. 鼓勵幼兒多與同儕遊戲並提供適。
2. 多進行親子遊戲。
3. 家長可扮演觀察者、支持者或引導者。
宜選擇有ST標誌的玩具
想一 想
1. 分組報告:就嬰幼兒心理發展與保育內容,分組進行報告其發展概
要與其保育重點?
【答案】(自由發揮)
肆、嬰幼兒常見疾病的預防與照護
一、尿布疹
嬰幼兒的皮膚對刺激物質特別敏感,常見的刺激物質有清潔殺菌
藥水、長期與皮膚接觸的尿液與糞便及處於包裹密不通風的潮濕環境
等。
預防與照護要點
1. 勤換尿布並保持乾爽。
2. 大小便後應將臀部用溫水洗乾淨或使用柔軟不含刺激性香料的溼巾擦
拭乾淨。
二、鵝口瘡
鵝口瘡是嬰幼兒常見的口腔病症,好發於 6個月內的嬰兒,它是由
白色念珠菌引起。引發原因為免疫力不全、哺乳器具不乾淨、餵奶者手
指的污染。
預防與照護要點
1. 照顧者餵奶前應徹底洗淨雙手。
2. 注意餵食器具的清潔消毒:奶瓶及吸嘴洗淨後煮沸20分鐘以上。
3. 餵奶前需仔細清潔乳頭及乳暈,並保持胸衣的清潔。
4. 注意口腔清潔:餵奶後,應立即餵一、二口開水。
三、發燒
若幼兒體溫增加到38~39度或高達40度以上,則表示已受到細菌
或病毒的感染。
照護要點
1. 藥物處理。
2. 輔助藥物之退燒方法:
(1)全身用溫水(37 度左右)拭浴或洗熱水澡,千萬不能以冷水或酒
精來拭浴。
(2)多喝水以助排汗。
(3)可以使用冰毛巾覆蓋幼兒額頭或睡冰枕。
四、便秘
指排便次數不正常的減少,糞便質地堅硬,造成排便的困難與痛
苦。
預防與照護要點
1. 多喝開水。
2. 4 個月大嬰兒可以適量提供菜泥、菜汁、果泥、果汁、糙米粥。
3. 培養定時規律的良好排便習慣。
4. 培養運動的習慣。
5. 正確沖調嬰兒奶粉的比例。
6. 益生菌的攝取:有助維持腸道健康及改善便秘問題。
五、腹瀉
多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一般發作時間持續在2週以內為急性腹
瀉,超過2週以上為慢性腹瀉。
預防與照護要點
1. 禁食並暫時停止副食品:以8小時為限,不宜禁食太久。
2. 以「半奶」餵食:將牛奶稀釋一半,奶量以 90 c.c或 150 c.c為限。
3. 可用米湯代替奶粉。
4. 補充電解質:可將市售運動飲料加水,以 1:1 的比例稀釋。
5. 選用「醫瀉奶粉」:可暫時取代奶粉約 2 ~ 3 星期。
6. 當痊癒時,以漸進方式給予牛奶及副食品。
六、流行性感冒
常在冬天發生的疾病,主要是藉由飛沫傳染,症狀包含高燒、頭
痛、喉嚨痛、肌肉酸痛、全身無力等。
預防與照護要點
1. 6 個月以上的嬰幼兒或抵抗力較弱者,最好在每年10月份施打流感疫苗。
2. 不要到人多且密閉的公共場所。
3. 大人外出回家後,要先洗手才可抱嬰幼兒。
4. 家人感冒時,要戴口罩。
5.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6. 讓患者多補充水分及休息。
七、腮腺炎(俗稱豬頭皮)
腮腺炎係由腮腺病毒(濾過性病毒)所引起,常見於2歲以上之兒
童,其症狀為耳下腺發炎。
預防與照護要點
1. 定期施打疫苗。
2. 將患者隔離,以免傳染他人。
3. 提供質地柔軟的食物,以舒緩咀嚼的不適。
4. 注意口腔清潔。
5. 盡量臥床休息。
6. 冷敷腫脹部位。
八、水痘
由水痘帶狀性病毒(濾過性病毒)經由飛沫或直接接觸污染物品
而傳染,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疾病,感染後可以終身免疫,患者以 2~
6歲幼兒為主。
預防與照護要點
1. 未感染前接種疫苗。
2. 出疹前後,進行隔離。
3. 幼兒的衣物宜選擇輕柔、吸汗且透氣者為佳。
4. 避免使用香皂沐浴,此時可採用溫水加入蘇打水或澱粉水沐浴,以減
輕搔癢。
九、腸病毒
1. 包括有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Coxsakie)病毒、伊科(Echo)病毒及一
般腸病毒。
2. 腸病毒感染途徑有三種:飛沫傳染、糞口傳染及接觸傳染。
3. 腸病毒流行期約在 4~11 月之間,而 5~6 月為流行高峰期。
4. 最常見的疾病是手足口症及疱疹性咽峽炎。
5. 其症狀有高燒、口腔後部、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爛、喉嚨痛、不
敢吃東西、口水變多……等。
預防與照護要點
1. 拒絕飛沫傳染:不去密閉且人多的空間。
2. 紫外線可以降低病毒活性,可多帶幼兒到戶外曬太陽。
3. 維持環境清潔、乾燥及通風。
4. 拒絕糞口傳染:吃飯前後及如廁後要徹底將手洗乾淨。
5. 切忌共飲共食的不良習慣。
6. 拒絕接觸傳染:洗手後,不再接觸眼、口、鼻……等五官。
7. 食物必須經加熱處理,或將衣物浸泡在熱水裡,因腸病毒在 50∘C以
上的環境,很快會失去活性。
8. 徹底洗手並勤洗手:濕→搓→沖→捧→擦。
十、小兒氣喘
氣喘是呼吸道對環境中的刺激物產生的過敏性反應,3~8 歲達到
最高峰。
(一)一般氣喘分為三類
1. 外因性氣喘(過敏性氣喘):因吸入空氣中的刺激而誘發氣喘。
2. 內因性氣喘(飛過敏性氣喘):沒有一定原因的引發氣喘。
3. 混合型氣喘:與外、內因性氣喘皆有關,是最常見的類型。
(二)預防與照護要點
1. 避免接觸過敏原,不養寵物、不購買填充絨毛玩具。
2. 濾網要定期清洗。
3. 秋冬季時,要做好保暖動作。
4. 藥物治療:支氣管擴張劑以及抗發炎的類固醇藥物。
想一 想
1. 台灣近年來每逢腸病毒流行期,造成嬰幼兒受到感染甚至嚴重死
亡,請同學分享在生活中如何防範腸病毒的一些做法?
【答案】(1)拒絕飛沫傳染,不去密閉且人多的空間。
(2)帶幼兒到戶外曬太陽,藉由紫外線降低病毒活性。
(3)咳嗽時,記得掩口,以減少口沫散佈。
(4)拒絕糞口傳染、吃飯前後及如廁後要徹底將手洗乾淨。
(5)切忌共飲共食的不良習慣。
(6)拒絕接觸傳染,洗手之後,不要再接觸眼、口、鼻……等
五官。
(7)徹底並勤洗手:溼、搓、沖、捧、擦。
伍、幼保相關行業介紹
一、保母
現今保母工作已逐漸變為身兼母親和老師的雙重角色,擔任保育
幼童的職責。
(一)工作場所
1. 育幼院、育嬰中心、坐月子中心等之保母。
2. 家庭式保母。
(二)工作內容
1. 嬰兒:幫助餵乳、更換尿布等,兼具生理、心理照護。
2. 幼童的照護。
3. 保母應了解簡單的醫護知識,隨時注意嬰幼兒的健康狀況。
(三)資格條件
1. 考取保母人員證照。
2. 保母人員應具備以下資格之一:
(1)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幼兒教育、家政、護理相關科畢業,並取得保
母人員技術士證。
(2)非相關科系者需修畢保母訓練課程,並取得保母人員技術士證。
二、幼教及保育人員
(一)幼兒教育
1. 廣義而言:泛指學齡前教育的總稱。
2. 一般而言:指幼兒園等學校式的教育。
(二)工作場所
公私立機構立案成立之幼兒園。
(三)工作內容
1. 以教育與保育為主。
2. 規劃課程、環境及各項措施。
3. 結合教師、行政人員及家長的力量投注園務。
(四)資格條件
1. 幼兒園教保人員:
(1)教保人員。
(2)助理教保人員。
2. 幼兒園教師:通過教師資格檢定者。
三、幼兒產業相關行業
例如:行政、出版、戲劇、音樂、文學、美術、美語、電腦……
等幼兒產業之相關事務以及工作。
嬰幼兒相關行業包括保
母、幼教及保育人員
想一 想
1. 你覺得嬰幼兒的發展與保育工作有何重要性?
【答案】嬰幼兒保育專業工作人員應先熟知嬰幼兒的發展特性,才能使
嬰幼兒得到最佳的保育品質,若嬰幼兒保育專業工作人員對嬰
幼兒的發展不清楚,則可能會對嬰幼兒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一、是非題
(X ) 1. 一般而言,新生兒的體重,女嬰較男嬰重。
註:男嬰平均體重3400g,女嬰平均體重3200g,故男嬰比女嬰重。
(○) 2. 身體快速發展的時期是嬰幼兒期及青春期。
( X ) 3. 嬰幼兒在5個月大時,即可坐學步車學走路,為以後的肢體發
展奠立根基。
註:小於6個月之嬰兒脊椎尚未發育完全,不宜過早坐學步車。
( X ) 4. 嬰幼兒長牙的時間比長牙的順序重要。
註:長牙順序比長牙時間重要,如果順序不規則,易引起齒列不
整,咬合不良。
(○) 5. 嬰幼兒身高體重的發展是嬰幼兒內部器官成熟的指標。
(○) 6. 幼兒肌肉發展應以大肌肉為主,小肌肉為輔。
(○) 7. 幼兒於1歲左右已建立了物體恆存的概念。
(○) 8. 初生的嬰兒已有簡單的社會行為。
( ○) 9. 前運思期的幼兒能使用語言表達概念,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
的思考方式。
(○)10.怕生、害羞是恐懼情緒的表現方式。
( ○)11.對年齡越小的孩子,生理發展的成熟重於學習。
( ○)12.選擇幼兒玩具,應配合身心發展,並購買「ST」標誌的玩具。
(○)13.新生兒的頭部約佔全身的四分之一。
(○)14.人類個體「發展」兩字是指「量」的增加與「質」的改變。
( X )15.每個兒童的發展速率是相同的。
註:每個個體發展皆有個別差異,且不同部位的發展速率亦不盡
相同,大部分為先快後慢。
二、選擇題
( D )1. 下列何者為長牙的現象:①流口水;②發燒;③吸吮手指;
④腹瀉;⑤哭鬧不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③⑤ 。
( D )2. 照顧者在輔導幼兒動作技能發展時,不宜有哪一種做法?
(A)做正確的示範與指導 (B)給予幼兒鼓勵 (C)有耐心 (D)過
度熱心。
( D )3. 幼兒語言言詞分化,依序為何? (A)名詞→形容詞→動詞→
關係詞 (B)動詞→名詞→形容詞→關係詞 (C)形容詞→名詞
→動詞→關係詞 (D)名詞→動詞→形容詞→關係詞。
( B )4. 下列哪個時期是進入真正語言的開始? (A)準備期 (B)單字
句期 (C)稱呼時期 (D)造句時期。
( A )5. 增進幼兒認知能力發展的因素,下列何者有誤? (A)父母過度
期待 (B)個體發展成熟 (C)豐富的學習環境 (D)生活經驗的
充實。
( C )6. 反抗期是培養幼兒何種能力的時期? (A)勇敢 (B)負責
(C)
意志力 (D)忍耐。
( A )7. 嬰幼兒動作的發展出現的順序是 (A)坐爬站走 (B)爬坐站走
(C)坐站爬走 (D)爬坐走站。
( D )8. 幼兒相信故事書中的動物和樹木可互相對話,此乃同幼兒的哪
一種認知表徵? (A)自我中心 (B)直接推理 (C)心理意象
(D)泛靈觀。
( D )9. 下列何者不是前運思期幼兒認知發展的特徵? (A)缺乏可逆性
的思考能力 (B)以自我為中心 (C)直接推理 (D)具有保留概念。
註:(D)屬具體運思期。
( C )10.在幼兒遊戲的分期中,4~5歲是屬於 (A)合作遊戲期 (B)平
行遊戲期 (C)聯合遊戲期 (D)團體遊戲期。
( D )11.下列何者是玩具在教育上的價值? (A)鍛鍊感官 (B)訓練想
像力 (C)訓練注意力 (D)以上皆是。
( A )12.幼兒遊戲比較不強調 (A)比賽勝負 (B)和同伴合作 (C)安全
舒適 (D)生活經驗。
( B )13.幼兒的憤怒情緒反應方式,下列何者為非? (A)由劇烈而和
緩 (B)由詬罵方式而暴動行為 (C)由直接而間接 (D)憤怒形
式隨年齡而變化。
註:(B)由暴動行為轉而謾罵方式。
( C )14.幼兒情緒分化約在幾歲完成? (A)3歲 (B)4歲 (C)5歲
(D)6歲。
( C )15.老師或父母應以何種方式來處理幼兒的反抗行為,較為適
當? (A)強制要求服從命令 (B)給予嚴格的懲罰 (C)選擇
轉移的方式 (D)給予恐嚇。
( C )16.俗稱「豬頭皮」,常見於2歲以上的幼兒的疾病是 (A)水痘
(B)流行性感冒 (C)腮腺炎 (D)過敏性皮膚炎 。
( A )17.若幼兒身上出現紅疹、水泡、膿包及結痂時,該幼童可能得
了哪一種傳染病? (A)水痘 (B)過敏性皮膚炎 (C)尿布疹
(D)腸病毒 。
( A )18.當幼兒突然發燒至38.5℃,保育人員何種處理不適當?
(A)立即給予退燒藥服用 (B)馬上通知父母 (C)給予冰枕使
用 (D)為幼兒作溫水拭浴 。
註:(A)勿讓嬰幼兒食用成藥。
( D )19.哪一種傳染病的罹患率與年齡較無一定的關係? (A)水痘
(B)腸病毒 (C)腮腺炎 (D)流行性感冒 。
( B )20.當嬰兒發生腹瀉時,下列何種處理方式並不適當? (A)將牛
奶稀釋一半,並以少量多餐的方式供應 (B)由於腹瀉厲害,
應補充多量的食物 (C)應補充適量的水分及電解質 (D)觀察
排泄物、有無脫水及體重減輕的狀況 。
註:(B)應禁食,並暫時停止食用副食品。
三、填充題
1. 個體發展的條件是: ___ 和 ___。
2.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將兒童發展分為哪四個時期?
形式運
(1) _______;(2) ______;(3)具體運思期;(4) ___
____。
3. 個體發展的形式有二種:___、___。
4. 個體發展過程中有四個現象:(1) _______、
(2) ______、(3)舊特徵的消失、(4) _______。
5. 為了預防腸病毒的感染,正確的洗手步驟是 (1) __→ (2) __→(3)
__ →(4) __→(5) __。
四、問答題
1. 個體發展過程中有哪些改變?
【答案】(1)大小的改變:
①生理方面:例如身高與體重的增加。
②心理方面:例如記憶力的增強、語彙的增多及抽象思考
力的增進。
(2)比例的改變:
①生理方面:在成長過程中,器官組織持續變化,因此各
階段的身體比例也不同。例如胎兒的頭佔全身1/2,新
生兒為1/4……等。
②心理方面:例如幼兒的想像力比推理能力強,成人則相
反。
(3)舊特徵的消失:
①生理方面:例如胎毛、乳齒的脫落,胸腺的消失。
②心理方面:例如兒語的消失、對父母的依賴減少……等。
(4)新特徵的獲得:
①生理方面:例如6歲左右長恆齒、手指精細動作的出現。
②心理方面:例如好奇、探索、好問、青春期對異性產生
趣……等。
2. 請試著發表成熟及學習對個體行為的影響?
【答案】個體年紀越小,成熟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大於學習對個體行為的
影響。
例如:幼兒學寫字,最好等手指肌肉發展成熟,約6歲之後,
才開始學習拿筆學寫字,學習成效較佳。若手指肌肉發展不完
全,即使花再多時間練習,仍拿不好筆,寫不好字,將影響未
來的學習成效。
所以年紀越小的孩子,生理發育的成熟重於學習。個體年紀越
大,學習對個體行為影響越大。例如技能的學習,越投入心力
學習與練習,其技能則越純熟。
3. 嬰幼兒的動作發展的保育過程中應注意哪些事項?
【答案】(1)配合嬰幼兒發展程度與個別差異,進行動作技能的學習。
(2)提供學習與練習的機會,可促進動作技能成熟與增加成就感。
(3)就由遊戲訓練嬰幼兒之技能發展。
(4)成人應以耐心取代熱心,勿剝奪嬰幼兒學習機會及給予過
度保護。
(5)提供正確的示範與指導,並遵守安全原則。
(6)宜提供適當的保育活動,勿有『時間到了就會』的錯誤心態。
(7)不要過度注重智能發展而忽略動作技能及社會的發展。
(8)學習動作技能時,多給予鼓勵與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