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ps

绪
论
一、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土壤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农业生产全过程包括三个紧密联系的环节:
1、植物生产
2、动物生产
3、土壤管理
上述过程说明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
场地,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不仅给农业生产提供了
基地,也给人们提供了数量庞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要促使农业生产持续发展,达到农业高产、高效、优质、低
耗,必须正确利用土壤,认真保护土壤,努力改造以土壤为
中心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对各种自然
灾害的抗逆能力,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2)土壤是制定农业技术措施的依据
农作物栽培的多项技术措施包括:耕作、施肥、灌水、
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种植密度、植物保护、农机具使
用以及日常田间管理等。
土壤是这些技术措施的基础,任何措施都要考虑土壤的
性质,要“因土制宜”。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学习土壤学的原因。认识土壤了解土
壤才能更好地学好专业知识,让我们把所学的土壤学知
识应用到生产实践和专业研究中去,互相促进。
(3)
土壤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
土壤作为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不同于其他资
源,它在农业生产上发挥其资源作用是长期的,不受时
间限制。只要治之得宜,就能千古地力常新。
土壤又是珍贵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土壤是世代相传的
人类所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土壤虽能再生但也能破坏,世界范围内在土地资源利用
上出现的问题非常严重: 1 、乱占土地
2、土壤侵
蚀
3、土壤沙化
4、土壤盐碱化 5、土壤污染 6、
土壤变质退化 等 ,对土壤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4)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自
然整体。土壤不只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还是陆地生
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利用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无
一不影响整个生态环境。因此对土壤的利用不但要根据
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结合考虑土壤本身的
性质特点,还应从环境科学角度,考虑自然界中生态系
统的平衡问题,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防止
三废及农药和滥用化肥对土壤的污染,防止水土流失,
防止由于土壤状况恶化而影响整个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协
调。
我们要为子孙“留一块绿地,留一片蓝天”。
二、土壤和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陆地表层”说明土壤的位置,“疏松”指其物理状态,经区别
于坚硬整块的岩石。又分:
自然土壤——未经人类开垦自然形成的土壤。
农业土壤——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经过人类开垦耕种的土壤。
☆土壤之所以“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主要由于土壤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期间,土壤能持续不断地、适量
地提供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
及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
土壤学中把水、肥、气、热——称为四大肥力因素。
3、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固体土壤(约
占土壤总容积
的50%)
土
壤
粒间孔隙(约
占土壤总容积
的50%)
矿物质—来自岩石的风化,包括原生矿
物和次生矿物,约占固体重量的95%以
上。
有机质—动物残体及其转化产物,约
占固体重量的5%以下。
土壤空气—一部分由地上大气层进入,主
要为O2 、 N2 等,另一部分由土壤内部
产生,主要为CO2、水汽等。
土壤水分—主要由地上进入土中,其中含
有溶质,包括离子、分子、胶体颗粒等,
实际上是浓度不同的溶液(土壤溶液)。
土壤生物体——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等。
•土壤是四(或五)种物质组成的三相多孔体
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根据土壤肥力的来源不同,土壤肥力有自然肥力和
人为肥力的区别。
自然肥力是指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
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
育来的肥力,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为肥力是耕作熟化过程发育而来的肥力,是在耕
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
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因此只有从来不受人类影响的自然土壤才具有自然
肥力。
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
从肥力的实际经济效益分为:有效肥力和潜
在肥力。
有效肥力是指在当季生产上发挥出来并产生
经济效果的那一部分肥力。
潜在肥力是指在当季生产上未能产生经济效
果的那一部分肥力。
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两
者之间没有截然的。
土壤肥力的发展与转化
• 自然土壤只具有自然肥力,但一切农业土壤则
兼具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它们具有综合效应
,作物在利用肥力因素时,二者是不能区分的
。
• 潜在肥力与有效肥力之间没有截然界限,在一
定环境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土壤学的发展概况及面临的任务
1、土壤科学发展中的几个代表性学派
(一)农业化学派和农业地质学派
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在《化学在农业及植物生理上用应用》中提出了
植物的矿质营养学说,主要观点为植物生长需吸收土壤中的矿质营养,创
立了农业化学派,开创了土壤科学的新纪元。
19世纪后半叶西欧盛行农业地质学派,,他们认为土壤是岩石的风化堆积
物,土壤的形成过程只是岩石风化淋溶过程,土壤肥力呈递减曲线下降,
忽略了生物因素对土壤肥力的积极作用。
(二)土壤发生学派
19世纪末俄国的道库恰耶夫提出了“成土因素”学说,他认为土壤及其肥
力的形成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的
产物,但对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没有足够的注意。
(三)美国Ritchre提出“作物—环境综合系统”(CERES系统)
2、土壤科学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土壤的认识较早,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使用有机肥
和种豆科植物肥田,写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本关于土壤分类的书《禹贡》。解
放后我国土壤科学发展大大加快,先后进行了两次全国土壤普查,取得了显著
的成绩,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也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土壤肥料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主要有是:
• 1、与环境生态相结合,继续进行基础理论研究,
• 2、 进行土壤普查和土壤普查成果应用
• 3、重点搞好中、低产田的利用改良
• 4、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滥占耕地
• 5、防止土壤侵蚀保持生态平衡
• 6、合理施肥,增辟肥源,调整氮、磷、钾比例
♣思考题
♣ 1.土壤肥力四因素是什么 ?
♣2.什么是自然土壤、农业土壤、有效肥力、
潜在肥力?
♣3.土壤学的任务是什么?
♣ 4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