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共同體的實踐與反思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學習共同體的實踐與反思

學習共同體的實踐與反思
• 主講:林文生
• 新北市秀山國小校長、
• 淡江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學習共同體
• 佐藤學教授所使用的學習共同體,其實就
是教育部推動的學習社群(Learning
community)
• 學習共同體的概念來自佛家「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 學習共同體包括教師的學習團隊,以及學
生的夥伴關係。
學習共同體與合作學習的關係
• 佐藤學同意合作學習的作法,並認為這是
符合學生天性的一種學習方式。
• 但是學習共同體並不等同於Johnson &
Johnson的合作學習。
Johnson & Johnson的問題
• 偏重分組的策略,缺少分組之後學生與學
之間的對話與討論的質性描述。
• 缺乏社會學的理論基礎。
• 缺乏實徵的成功證據。
• 指定分工的策略實踐難度高。
4-6人的合作學習
•
•
•
•
操作難度較高,容易形成教室吵雜。
容易形成一人獨秀(大樹和小草的關係)
需要較高及較長的引導技巧。
分工必須更明確有效,需要較長的技巧訓
練。
改變學習空間
這樣的空間有什麼問題?
改變合作模式
這樣的空間有什麼問題?
如何改變?
• 如何改變才有效?
調整後
2
人
2
人
2
人
2
人
2
人
2
人
2
人
2
人
2
人
2
人
2
人
教
師
2
人
2
人
為什麼要這樣改?
• 改了以後有效嗎?
合作學習的核心技術?
合作學習的核心技術?
• 對話
• 師生對話
• 同儕對話(學生與學生)
為什麼從兩兩開始?
編號
1號
2號
兩個人是深度對話的基本單位
• 實驗發現
• 3人一組,2人對話一個旁聽。
• 4人一組,兩兩對話。
1
2
2
1
為什麼是ㄇ字型?
ㄇ字型教室的功能
• 1. 讓學生有機會看到學生(學生最想看到
的是同學而不是老師)
• 2. 方便教師傾聽
• 3. 可以降低小組討論的音量
• 4. 深度的對話需要一個寧靜的空間
• 5. 方便老師環視全班。
實踐的難題及解決策略
• 困難問題第一名:進度趕不完。
• 困難問題第二名:合作學習學生會很吵。
• 困難問題第三名:學生坐在一起卻不會討
論。
如何解決進度趕不完的問題
• 1.以課程地圖的概念確定教學的核心概念。
• 2.以教師的教學時數為縱軸,課程概念為橫
軸,重新編輯教與學的方式與進度。
• 3.重新體認課堂教學三種進度的意義與價值:
• (1)、教室文化的進度。
• (2)、學習經驗的進度。
• (3)、教學材料的進度。
解決合作學習吵鬧的問題
• 1.4人為一組是學習的成果不是起點。
• 2.2人為一小組,4人為一大組,噪音自然少一
半。
• 3.每一次的指令都是一個焦點,而且要落在學
生學習經驗的最佳發展區。
• 4.讓每個學生每個時刻都有工作忙碌。
• 5.每次解決問題的時間不要超過3分鐘。
• 6.同時都成為發表者,讓每個學生感受到“存在”
的主體性。
• 7.創造發表者成功的經驗。
如何帶動學生的討論?
• 1.以成功的經驗帶動成功,先追求卓越再追
求均等(班級文化的形成)。
• 2.每一分每一秒都創造合作學習的機會。
• 3.善用文本閱讀的機會(閱讀者與傾聽者的
合作關係)。
• 4.從焦點對話(請列出這個題目的方程式)帶
動討論的能力。
• 5.創造發表的成功經驗。
學習共同體提供的實踐工具
另外兩本著作
佐藤學簡介
•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 美國國家教育科學院外籍院士。
• 同第一線教師合作,做一個付諸行動的研
究者,30年內觀察10000間以上的教室。
• 花10年的時間,嘗試失敗1000間以上的學
校,最後在濱之鄉小學實驗成功學習共同
體。
佐藤學做了什麼
•
•
•
•
•
•
走進教室30年
他讓教育理論看到實踐的畫面
尋找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
快樂的學習:走向對話
教師的挑戰:走向反思性實踐
學校的挑戰:走向學習共同體
佐藤學從教育哲學引發的教學原理
•
•
•
•
•
•
•
杜威:經驗主義與教育
1. 問題導向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
2. 探究式學習
(inquire learning)
3.學習共同體
(learning community)
佐藤學從文化心理學引發的教學原理
• 維高斯基:社會建構論
• 1. 鷹架理論
•
(scaffolding)
• 2. 最佳發展區
•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 3.內化(internalization) :
•
外部語言轉化為內部語言的歷程。
•
•
公共性、民主、卓越
• 公共性:教師要將教室的門打開
• 民主性:每個學生都是參與的主體
• 卓越性:兼顧教育的品質與平等
教育焦點的轉移
• 從老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
• 在俄語當中教和學是同一個字
• 教學是為了學生的學習做準備。
台灣的教室
美國教室
合作學習發展的歷史:
• 1980:開始於加拿大
• 1990:普及於美國及歐陸
• 2000:引進日本
• 2000:傳統排排座的課堂在歐美已經進入博物館。
• 2010:中國大陸、韓國、印尼(600多所試辦學校)。
• 2012:台灣
學習是如何發生的?
• Vygotsky的最佳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 Proximal 在俄語是齒輪與齒輪交接的地方。
也就是學習要在能夠啟動學生學習的接點
上才能夠起作用。
學習是對話辯證與串聯
(有效學習策略)
•
•
•
•
•
佐藤學:
學習是:
1.學生與教材(知識)的相遇
2.學生與他人(夥伴與教師)的相遇
3.學生與自己的相遇(外在經驗內化為內在
經驗的歷程)。
課堂學習
教師在課堂學習的角色
(有效教學策略)
• 傾聽
• 串聯
• 回歸
傾聽
•
•
•
•
完整地聽完學生說的每一段話。
1.這段話是由教材的哪一段所觸發的?
2.是接續哪一位同學的發言的?
3.是連結學生自己的哪一部分經驗?
串聯
• 是教學的核心:
– 教材與教材(課程地圖)
•
•
•
•
•
教學與學生(教學準備、課堂學習)
學生與學生(合作學習)
教材與社會(統整課程)
學生與社會(統整活動)
…………………………..
回歸
當學生學習發生困難,讓
他們回到前一次討論的內
容,精熟前一段的經驗重
新再出發。
反思性教學實踐
• 教師是專業學習者,教學的專業是將理論
帶到現場重新閱讀,並轉化為實踐工具。
• 輪流擔任教學觀摩者,將焦點放在學生學
習的結果,相互觀摩相互學習。
• 實踐之後才能產生對話的情境,從現在的
情境發現待突破的問題,從問題的突破,
累積有效的實踐經驗。
教師如何成為學習共同體
•
•
•
•
•
•
•
共同備課時間
共同討論一個單元的學習活動
將焦點放在學生學習
每個教師輪流教學
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態
深刻地反思及對話
修正再設計
觀摩者的角色與任務
• 記錄學生的成功及失敗之處,並討論造成
的原因。
• 觀摩者在這堂課學到了什麼?
• 觀摩者應該積極參與觀摩之後的討論。
造成課堂學習共同體的關鍵
• 對每一個學習者的尊重(70%)。
• 而非教師的專業(30%)。
Q And A
• 學習共同體的學生學習成就有比較好嗎?
• 佐藤學:
• 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學習成就測驗都比其他
學校好。但學習共同體不以提升成績為目
標。
學習共同體的學生進入大學表現如何?
• 佐藤學:
• 學習共同體的學校學生非常受到大學的青
睞,很多大學都希望招到學習共同體學校
的畢業生。
實踐基地的重要性
• 實踐基地是學習共同體發展的基礎。
• 每校都要有一個班以上是學習共同體實驗
的基地,不管哪一科都願意以學習共同體
為方法試試看。
• 學習共同體是「做中學的專業」。
實踐與理論:根與芽的關係
實踐與反思創造
理論導入的需求
實踐性的理論
原初的理論
理論提供實踐所
需要的實踐工具
教師的學習共同體
學生的學習共同體
理念、方法、解決問題策略
對話學習的三位一體論:重建世界、重建自身與重建夥伴
Vygotsky
的社會建構論 (最佳發展區、鷹架理
論、外部語言與內部語言、科學概念與自發概念)
杜威的民主主義
蘇格拉底
溝通
語言學的基礎
對話
柏拉圖的美諾篇
弗萊雷的教育 互惠學習 建構意義
學 存在性學習
能動性學習 的活動
行動吧!讓我們從實踐當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