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醫療科技的發展及其爭議
學習範圍:科學、科技與環境
1
該學習範圍整體概論
該學習範圍涉及較多科學與科技知識,但所探究
的議題,其實都難以抽離社會與文化的層面。
公共衛生及環境的議題都是在社會內發生,和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社會文化難以分割。
這些議題會影響社會發展,故需要得到社會認
可才能推行。
發展醫療科技及能源科技均涉及運用龐大社會
資源,需要充份考慮社會大眾的意見才可落實
開發及改良。
教師不宜只從科學與科技角度來選取供學生探究
的議題,並應引導學生結合社會情況及人文道德
的層面展開分析。
2
該學習範圍整體概論
教師請留意這兩個單元的議題是發生於香港、
中國甚至世界各地,而且亦與個人的生活習慣
及行為相關。在選取探究例子時不宜過於偏重
某一地域的議題。
教師毋須與學生深究議題的科學知識細節,宜
將學與教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從社會與人文的層
面整理各持份者的不同觀點和作判斷取捨,從
而建立個人對公共衛生、能源科技,以及環境
與可持續發展等相關議題的立場。
3
單元五:公共衛生
4
公共衛生單元概論
該單元主要探究影響大眾有關健康決定
的因素,特別是健康資訊的內容及這些
資訊背後所隱藏的價值觀。
醫療科技發展的得失及由此而引發的爭
議,以至社會發展與公共衛生政策的關
係等,都是本單元需要處理的學與教重
點。
5
學 與 教 重 點
該單元的學與教重點,建議歸納為以
下四項:
對疾病的成因及公共衛生的理解
健康觀念及健康資訊
醫療科技的發展及其爭議
維持及推動公共衛生發展的挑戰
6
學與教重點 1
對疾病的成因及公共衛生的理解
7
對疾病的成因及公共衛生的理解
這是該單元的概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識
疾病和公共衛生的概念。
教師可利用歷史上或近期的疫症個案作為例
子,讓學生了解:
政府和大眾對抗傳染病的態度和處理方法。
這些態度和處理方法如何受到當時的社會與
文化因素所影響。
8
香港十九世紀後期爆發的鼠疫
香港在十九世紀後期爆發鼠疫,政府採
取一系列抗疫措施,而某些措施如防疫
人員登堂入室搜查有否收留疫症患者、
規定鼠疫死者屍體必須交政府處理而不
可由家人殮葬,更因與華人習俗不同而
引發民怨。
疫症過後,政府積極關注公共衛生,市
民亦開始改變生活習慣。
9
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疫潮
2003年香港爆發「沙士」疫潮,根據微生
物學家的研究,該疫症的病毒一直潛伏在
蝙蝠體內,其後經蝙蝠而傳染給果子狸,
而人類則因進食果子狸而被感染。政府當
時推出多項防疫措施,以免疫症蔓延。
疫症過後,政府於2004年成立衞生防護中
心,旨在提升香港公共衞生系統以應付公
共衞生的挑戰。至於社會各界的公共衛生
意識,亦有所提升。
10
利用疫症個案的注意地方
若教師認為課時緊絀,可只選取其中一
個例子。此外,教師亦可考慮按校本情
況而選取其他個案讓學生探究。
學與教重點在於政府及大眾從疫症當中
汲取了甚麼教訓,從而有助在疫症後改
善公共衛生設施及修訂相關政策,以及
提升公共衛生意識。
11
利用疫症個案的注意地方
教師在處理這些疫症個案後,請總結並帶
出公共衛生概念,以及影響公共衛生決策
的因素。此外,亦請避免在這部分使用太
多課時。
可考慮聯繫與單元三主題2:「中華文化與
現代生活」的相關議題,促使學生思考傳
統習俗如何面對現代社會衝撃及其回應之
道。
12
學與教重點 2
健康觀念及健康資訊
13
健康觀念的轉變
轉變歷程:傳統衛生觀念 → 醫學模型 →
公共衛生觀念
教師可利用不同時期大眾對肺結核的認識
及治療方法為例子,說明大眾對健康觀念
的轉變:
取自《透視科學、科技與環境議題》,第23頁。
14
健康觀念的轉變
學生毋須深入理解這三種觀念,重點
在於掌握健康觀念的轉變,以及探究
轉變的可能原因。
在這三種觀念當中,亦以公共衛生觀
念對健康的理解最為重要,以配合該
單元的課程重點。
15
個人生活模式與健康的關係
個人生活模式若果會導致公共醫療體系的負擔增
加,那麼就需要提升至公共衛生角度來討論,促
使社會大眾更加關注及重視其個人生活模式。並
可進而探究個人與集體(例如人民、政府)在推
動公共衛生方面所擔當的角色及其責任。
教師可以選取以下個人生活模式為例,並輔以相
關的新聞或統計數字與學生探究:
香港人缺乏運動
個人飲食習慣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吸煙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16
個人生活模式與健康的關係
將重點放在有關公共衛生的爭議點,至於各種疾
病詳細成因及病徵等,學生不必深究。
宜在適當地方引入其他單元相關的內容,例如:
利用生活素質的概念檢討香港人缺乏運動及他們的
飲食習慣是否與經濟發展有關。
從全球化層面討論快餐文化傳入各地的情況及帶來
的影響。
從法治的角度判斷禁煙措施是否妨礙個人自由。
從檢視個人成長歷程分析青少年嘗試吸煙的心態。
17
健康資訊
介紹健康資訊的來源及發佈渠道,並討論
如何判斷這些資訊的可信性。
以個案探究方式讓學生了解健康資訊對於
大眾日常生活,以至對健康理解的影響,
並進而探究政府應否或如何監管這些健康
資訊。例如:
保健食品及瘦身廣告
醫學美容
18
健康資訊
教師可按校本情況而選取探究個案,而重點是
在於這些健康資訊傳遞了甚麼訊息,以及這些
訊息的影響。
建議聯繫這些個案與其他單元的關係,例如:
時下流行趨勢對青少年的挑戰與機遇、傳媒
傳遞的價值觀對青少年的影響。
從法治角度考慮應否或如何監管健康資訊。
19
學與教重點 3
醫療科技的發展及其爭議
20
醫療科技的發展及其爭議
教師請引導學生探究醫療科技發展
為社會帶來的好處、醫療資源的分
配、推動醫療科技發展所涉及的風
險、新醫療科技出現所帶來的道德
爭議等議題。
21
醫療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隨着醫療科技發展,診斷及治療疾病的新
方法、技術及器材不斷出現。另一方面,
由於有更準確的診斷器材和更方便的診斷
方法,再加上政府宣傳推廣,於是各種預
防疾病的檢查方法為公眾認識及接受,減
低了發病機會。
學生不必詳細了解這些診斷及治療方法的
理論,亦毋須深究醫療技術的細節,只要
求有概略的認識就足夠了。
22
醫療科技發展對社會的影響
醫療科技有助改善人類健康,平均壽命因此延
長。教師可以舉出世界或香港人口的平均壽命
延長為例子,與學生探究人類因健康改善而帶
來的正面影響,例如可以促進社會生產力及經
濟發展。
人類越來越長壽亦隨之而帶來社會問題,例如
照顧老人、社會養老負擔增加、人口老化趨勢
加劇等。而從這些探究當中,學生可以將探究
焦點從醫療科技發展的層面延伸至社會議題。
23
醫療科技與社會資源的運用
發生於美國的探究個案:人工心臟
爭議點:
類似人工心臟的醫療科技應否開發?
在資源調配的優次上,究竟應集中投放資源於
預防還是治療?
參閱《透視科學、科技與環境議題》,第43-44頁。
發生於香港的探究個案:疫苗的成效及其風險
爭議點:
投放資源購買疫苗時時應如何考慮注射疫苗而
引發的風險?
如何估量疾病爆發的風險因素而不致購買過多
疫苗,避免造成浪費?
24
濫用醫療科技及引起道德爭議
醫療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但這些科技會
否被濫用,或會否因使用這些科技而帶來
人倫道德方面的爭議,都是需要在課堂與
學生討論。以下提供三個探究例子供教師
參考。
濫用抗生素 → 治病、飼養禽畜
器官移植 → 器官買賣、割取死囚器官
生物科技 → 改造植物基因、人類輔助生殖
25
學與教重點 4
維持及推動公共衛生發展的挑戰
26
維持及推動公共衛生發展的挑戰
教師可以從香港的公共衛生政策、內地與香
港的跨境通報機制、跨國公共衛生事務等層
面選取相關探究議題。
學生在探究這些議題時,需要掌握政策制訂
者(政府、國際機構等)擔當的角色、資源
分配的優次、政策能否促進社會公平、解決
社會或國際之間的矛盾。
27
香港的公共衛生政策
建議教師選取統計數據,介紹香港與其他國
家或地區的醫療衛生總開支與本地生產總值
的百分比,令學生概略了解香港的醫療開支
情況。
教師並可考慮結合上文提及因醫療科技發展
而令人類壽命延長,醫療開支亦將相應增加
的趨勢,引導學生探究公共醫療開支應怎樣
分配,以切合社會需要及提供多元化的醫療
服務。
28
香港的公共衛生政策
藥物名冊制度 → 針對政策能否照顧低下階層
該制度引起的爭議,主要圍繞名冊內藥物的效
能及病人需要自費購買昂貴藥物,並引伸至政
府的醫療服務能否滿足低收入人士的需求。
中醫的發展 → 針對政策能否提供多元化選擇
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中醫及西醫對診斷及治療疾
病的不同之處,繼而探究在現時醫療體系下政
府可以如何扶助中醫的發展。
29
跨境通報機制
香港與內地緊密相連,人貨交流頻繁,在
不同範疇都設有跨境通報機制。
若從公共衛生的範疇而言,則主要為食物
安全及疫症預防兩項。
教師可選取近期或過往與這方面有關的具
體例子與學生探究,而探究的重點宜放在
跨境通報機制對於維護香港公共衛生的作
用。
30
跨國公共衛生事務
教師可從組織、制度、國際醫療協作
等方面選取探究例子。
建議在探究時聯繫全球化、現代中國
等單元的學與教重點。以下為建議選
取的探究例子。
31
跨國公共衛生事務
世界衛生組織對抗愛滋病
教師可先向學生簡略介紹世界衛生組織的成立
宗旨,並聯繫全球化單元的全球管治概念,說
明世衛在處理全球公共衛生議題內的角色及功
能。
繼而選取世衛對抗愛滋病(或SARS、人類豬型
流感)為例子作較深入的討論,而重點應放在
世衛如何協調各國預防及治療愛滋病。
教師亦可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如何配合世衛對抗
愛滋病的行動,並評價其得失。
32
跨國公共衛生事務
藥物專利權
教師可將探究重點放在如何協助發展中
國家取得所需的藥物以治療國內的患病
人民,以及從藥物專利權這個議題延伸
至了解發展中國家與已發展國家之間的
差距與矛盾,帶出國際社會的貧富懸殊
問題,而這點亦可同時與經濟全球化連
上關係。
33
跨國公共衛生事務
面對國際社會貧富懸殊現象,如要協助發
展中國家改善國內醫療技術較為落後的問
題,其中一種方法為透過國際醫療協作向
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
國際醫療協作可以從兩種途徑進行:
透過國家的外交方式
透過非政府機構提供慈善及人道援助
34
跨國公共衛生事務
醫療外交(衛生外交)
教師可以中國政府近年派出醫護人員前
往發展中國家(主要是非洲國家)提供
醫療援助為例,讓學生探究這些行動的
效果。
亦可結合現代中國單元中國參與國際事
務的學與教重點,討論此舉可否提升中
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及形象。
除了中國外,亦有其他國家或地區積極
推動醫療外交 → 例如古巴
35
跨國公共衛生事務
非政府機構的慈善及人道援助
教師可選取一至兩個非政府機構(例如無國界
醫生、宣明會、樂施會等)的行動為例,讓學
生探究非政府機構的援助行動有哪些貢獻及局
限,並借此加深認識非政府機構在全球治理方
面所擔當的角色及功能。
建議搜集參加這些非政府機構的人物個案,透
過他們的經歷與學生探究世界公民應具備哪些
特質。
36
單元六:能源科技與環境
37
能源科技與環境單元概論
本單元的探究內容,包括能源科技的發展
如何影響大眾的生活、使用能源與經濟發
展的關係及所引起的環境問題、能源政策
與生活素質、可再生能源的分佈對國際關
係的影響等。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及推廣,以及不同持份
者如何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承擔相應的責
任等,都是該單元的探究方向。
38
能源科技與環境單元概論
學生在探究本單元的議題時,需要具備相關基
礎知識,例如能源分類、開發、運輸。學生亦
要知道氣候變化的現象及環境保護的基礎知識
,並在探究可持續發展的議題時,了解自然環
境負載力的意義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惟學生
毋須深究所涉及的科學原理。
無意要求學生深入認識各項能源科技的專門知
識,亦不必仔細了解各項能源科技的操作技術
。學與教重點在於這些能源科技對社會帶來的
正反影響及引發的爭議,尤其要留意各持份者
對這些議題的不同意見。
39
學 與 教 重 點
該單元的學與教重點,建議歸納為以
下四項:
能源科技的發展與應用
能源政策與環境的關係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及實踐
能源與環境問題在國際層面的協作
及衝突
40
學與教重點 1
能源科技的發展及應用
41
人類使用能源的個案
教師可先選取一至兩個個案,與學生討論使用能
源如何改善人類的生活及推動經濟發展,並嘗試
初步了解使用能源而帶來的環境代價。讓他們對
於使用能源的利弊有基本認識。
教師請留意這部分屬於導論性質,不必要求學生
深入了解個案的詳情。以下為建議的探究個案:
歐洲十八世紀工業革命
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
42
人類使用能源的個案
歐洲十八世紀工業革命
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搜集有關工業革命時
期於工業及運輸方面使用能源的資料,
以了解能源如何促進工業生產。
利用這個個案讓學生初步認識使用能源
帶來的環境問題。
43
人類使用能源的個案
改革開放時期的中國
將探究重點放在改革開放期間的經濟發
展與使用能源的關係。
教師可利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使用能源
的數據作為討論資料,並搜集發現新油
田的材料給予學生參考及引發討論。
44
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及使用
教師可先向學生說明能源分為不可再生能源
及可再生能源兩大類;而不可再生能源,又
可再分為化石能源及非化石能源兩類。
學生初步掌握了能源的分類後,教師可以開
始與學生討論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況及引
發的問題。以下選取化石能源及核能為探究
例子。
45
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及使用
使用化石能源的情況及引發的爭議
教師可先向學生介紹化石能源的類別及其開採
情況,繼而探究使用化石能源而引發的問題。
教師可使用較為具體個案,例如有關中國的例
子以配合單元三課程作較深入的探究。
教師最後可作總結,指出使用化石能源導致環
境污染及帶來氣候變化的情況日漸嚴重,故此
現時不少國家的能源政策都傾向盡量減少使用
化石能源。
46
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及使用
使用核能的情況及引發的爭議
教師可向學生簡略介紹核能發電的原理,以及
人類利用核能發電的歷史,但毋須深入探究當
中的科學理論。
教師可利用發生於2011年3月的日本福島縣核電
廠事故作為個案,引導學生了解核能發電的利
弊,並探究在發生這特大核事故後,世界各國
對是否繼續使用核能方面有哪些爭議。
47
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及使用
建議教師在處理這部分的學與重點時,將來自大
自然力量的可再生能源歸為一類,而將生物燃料
歸為另一類,然後再以某些國家開發這兩類可再
生能源的情況與學生討論。
建議從討論個案當中歸納使用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常見的爭議點,例如是否具備開發的條件、費用
及技術;對於環境以至社會經濟方面的影響等。
48
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及使用
開發來自大自然力量的可再生能源
教師可選取某些國家開發與其自然環境配合
的可再生能源個案與學生討論,例如:
丹麥欠缺煤炭、石油等資源,故轉而充分
利用其地理位置大力發展風力發電。
冰島利用其豐富地熱資源而發展地熱能,
全國消耗的電能全部來自水電和地熱能。
中國利用長江三峽及西南部地理形勢而建
立水力發電站
49
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及使用
發展生物燃料的爭議
教師可先向學生簡略介紹生物燃料的種類及
其發展歷程,但毋須詳述生物燃料的原理及
其提煉與生產過程。
教師請將討論重點集中於開發生物燃料的爭
議點,例如會否因此帶來糧價上升、它是否
一種環保的能源、繼續開發前景等。
討論個案:
巴西或美國的生物燃料的發展。
香港開發生物燃料的可能及前景
50
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及使用
教師請向學生強調開發可再生能源無疑是
大勢所趨,但要留意任何國家或地區均應
根據其自然環境、所掌握的技術及資金等
條件而開發最適合其國情的可再生能源。
此外,亦應提示學生在開發、生產及運輸
可再生能源時,亦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破
壞環境,所以在決定開發或是否繼續開發
某類可再生能源之前,必須充份考慮其開
發代價及各持份者的利益。
51
學與教重點 2
能源政策與環境的關係
52
能源政策與環境方面的生活素質
人類生活必須依賴能源,而使用各類化石能源
都會對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在善用
能源及盡力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各國政府都會
因應情況而制定切合國情的能源政策。
使用能源而直接或間接影響環境的例子頗多,
建議教師以酸雨及光污染作為討論例子。至於
空氣污染及全球暖化,則建議放在其他學與教
重點的探究例子內處理。
53
能源政策的探討
教師可先向學生介紹各地政府制定能源政策時一
般會考慮的三項因素:「能源的安全性、能源價
格及供應的穩定性、對環境的影響」。
教師可以利用香港及中國作為探究個案,具體了
解政府在制定能源政策時如何考慮這些因素。
建議教師在探究香港的能源政策時,將它與單元
二的生活素質概念,特別是環境層面的生活素質
結合起來分析。
54
能源政策的探討
關於能源政策的課題,除了以香港及中國作為例
子外,教師亦可以視乎課時及學生能力而引用其
他國家,例如美國、日本等與學生探究,擴闊他
們的視野。
無論教師選取哪些國家或地區的能源政策作例子
,亦請留意宜引導學生以上文提及的三項基本考
慮因素作為基礎,具體分析這些能源政策能否提
升人民的生活素質。
55
學與教重點 3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及實踐
56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教師可以借助具體例子,指出現時地球的未來正面
對嚴峻挑戰,從而帶出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及其重要
性。例如:
2011年世界人口超過70億
不必細述例子的詳情,重點在於指出人類不能只顧
經濟增長及眼前利益,而是要考慮到保護環境及下
一代的褔祉,兼顧代內公平(intra-generational
equity )及代際公平(inter-generational equity )這
兩項原則。
57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教師可利用時間線列出可持續發展這個概念的演
化歷程、相關的重要文獻及其內容要點,例如:
聯合國全球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1987年發表以《我
們的共同未來》(Our Common Future)為題的報
告書
1992年6月於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聯合國地球高峰
會上發表了《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
學生需要掌握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向度:「經濟、
社會、環境」,以及三者的互動和平衡關係。
58
取自《透視科學、科技與環境議題》,第76-78頁。
59
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及限制
個人生活層面
教師可以先從日常生活(衣食住行)選取例
子,說明即使是生活小節,也可以與可持續
發展拉上關係。
無論學生利用哪些例子展開探究,教師都應
該要求學生指出這些例子與可持續發展有甚
麼關係,並應總結說明個人生活模式及思想
觀念是影響環境及可持續發展的其中一項因
素。
60
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及限制
香港層面
建議教師引用生態足印、碳足印等概念
,從較宏觀角度檢視香港人的行為是否
有助可持續發展。
亦可引述微觀個案,探究在香港推動環
保產品時,需要哪些條件配合才可成事
,從而了解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限制。
61
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及限制
中國層面
建議教師選取能聯繫其他單元課程的例子,以
強化學生處理跨單元議題的能力,例如:
選取近期內地為了發展經濟而污染環境的例子
,探究如何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不會破壞環境生
態及犧牲人民健康,並可以聯繫至單元五的相
關課程內容。
選取內地近年對春節及清明節的傳統習俗活動
的檢討作為個案,分析傳統習俗活動與環境及
可持續發展的關係,特別是地域及文化因素對
促進或妨礙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62
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及限制
其他國家層面
教師可引述其他國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經驗
與學生探究,以下為兩個建議的探究個案:
哥斯達黎加發展生態旅遊:嘗試從發展旅遊業
的角度探究環境保育與經濟發展之間如何取得
平衡,以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教師並可引
導學生明白旅遊時應尊重當地的文化習俗及保
護其生態環境。
荷蘭(或其他國家)提倡以單車代步:引導學
生討論推廣單車代步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重
點在於節省能源、減少污染及提升生活素質)
,以及香港可否效法這些措施等。
63
學與教重點 4
能源與環境問題
在國際層面的協作及衝突
64
能源與環境問題在國際層面的協作及衝突
這部分的學與教重點可以視作本單元的總
結,嘗試從國際層面檢視能源與環境的議
題,了解這些議題在國際社會為甚麼會引
起衝突,以及如何透過各國協作的方式將
其解決。
這部分的議題與其他單元,尤以全球化單
元的關係頗為密切,教師可以將相關的探
究議題聯繫起來處理。
65
國際社會就能源問題的協作與衝突
不可再生能源的蘊藏分佈:
教師可先向學生介紹世界不可再生能源
,尤其是石油的蘊藏分佈情況,然後要
求學生分析這些蘊藏分佈的情況有哪些
特點,並從這些特點探究為甚麼能源爭
奪會成為威脅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66
國際社會就能源問題的協作與衝突
與能源有關的國際組織:
教師可利用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為例
子,向學生說明這些國際組織的成立宗旨、功
能及影響。
教師可將這些議題與全球化單元的政治全球化
議題互相結合,或是借此而讓學生重溫以往學
習的課程。
學生毋須全面認識這些組織的情況,只需就它
們的活動(或決定)如何影響能源的生產及輸
出,以及對國際局勢的影響就足夠了。
67
國際社會就能源問題的協作與衝突
國際社會與能源有關的衝突:
教師可以利用中國與日本有關東海油氣田的爭
議作為討論例子,並聯繫單元三中國參與國際
事務的部分。請將探究重點放在兩國關於能源
開發,以至與此相關的領土問題爭議。
無論教師選取哪項探究例子,亦請將探究重點
放在能源為何會成為各方爭奪的對象,並從這
些例子當中歸納解決爭議的原則及方式,讓學
生可以轉化至分析其他類似的爭議事例。
68
國際社會就能源問題的協作與衝突
能源外交及跨國合作開發能源:
能源外交部分請與單元三中國參與國際
事務的學與教重點配合。
至於跨國合作開發能源的議題,探究重
點在於這些能源值得開發的原因,以及
它為甚麼需要跨國合作開發。
建議教師利用近年備受各國重視的頁岩
氣開發作為探究例子。
69
國際社會就環境問題的協作與衝突
氣候變化現象:
教師可向學生說明關注焦點在於全球暖
化現象,並簡略介紹全球日漸暖化的原
因是人類活動而排放越來越多二氧化碳
所致。
學生毋須對於導致氣候變化的科學理論
作深入討論,只要掌握為何排放二氧化
碳會導致暖化現象出現即可。
70
國際社會就環境問題的協作與衝突
氣候變化現象:
探究重點在於氣候轉變如何促使各國就這方面
的議題展開對話,教師可選取部分主要排放二
氧化碳國家對京都議定書的態度來讓學生討論
,從而了解不同國家立場各異的原因,實與其
國情及經濟發展情況密切相關。
教師亦宜向學生說明雖然全球暖化現時為大多
數學者接納,但仍有異議聲音,尤以對於暖化
速度快慢的爭議更多。
71
國際社會就環境問題的協作與衝突
國際氣候會議:
教師可選取近年舉行的國際氣候會議,例如
2009年的丹麥哥本哈根氣候會議、2010年的
墨西哥坎昆氣候會議、2011年的南非德班氣
候會議與學生討論。
只需討論一至兩次會議即可,重點在於了解
與會國家對於氣候變化問題有不同取態的原
因,以及其取態對於全球合作應對環境問題
的影響。
72
國際社會就環境問題的協作與衝突
解決環境災難及生態失衡:
環境災難:2010年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
灣的鑽油台發生爆炸而引發漏油事件、
2011年日本九級地震觸發海嘯,所產生的
「海嘯垃圾」漂至美加海岸而帶來環境災
難的擔憂。請教師將探究重點放在國際社
會如何協力解決這些環境災難 。
生態失衡:例如捕鯨問題引起國際爭議、
提倡不吃魚翅以減少捕殺鯊魚的行動。請
教師將探究重點放在了解引發爭議的原因
及評論各持份者的觀點 。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