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第三週講義
系統神學(二)
基督論、救贖論、教會論
耶穌族譜:馬太&路加
馬太 vs. 路加?
「非矛盾律」(Law of Non-Contradiction)自教父
時期以降在教會歷史上的重要性:大公教會制定
聖經正典,有可能收錄兩卷相互矛盾的福音書嗎?
(例:教父特土良駁斥福音書「相互矛盾」的指
控)
馬太 & 路加:相輔相成、相互參照
馬太 & 路加
亞伯拉罕(太)與亞當(路):以色列的救主、
全人類的救主
馬太&路加
約瑟(太)與馬利亞(路)的族譜:律法上、血
緣上皆繼承大衛寶座(批判學者指出母系族譜不
尋常;然而,如此不尋常的族譜,正適用於童女
生子這最不尋常的事件)
馬太&路加
41代(太)與76代(路):耶穌族譜是救恩歷史
(14代一組,列祖-君王-平民),也是自然歷史
(路加是嚴謹的史學家)
整個人類歷史都是神所撰寫的歷史,以基督為中
心!
馬太&路加
正敘(太)與不尋常的倒敘(路):從神到人、
從人到神(向下與向上的向量)
馬太:耶穌族譜&恩典之約
第一組(14代)始於亞伯拉罕:耶穌成就了亞伯
拉罕之約(創廿二18;參徒三25)
第二組(14代)始於大衛:耶穌成就了大衛之約
(撒下七12-16)
第三組(14代)始於被擄時期:耶穌降生,就是
為了拯救被擄之民回歸神的國度;耶穌降生回應
了猶太人在被擄時期的「神義論」問題(參詩四
十二)
神義論:「___從___氏生___」
「猶大從他瑪氏生法勒斯和謝拉」(第3節)
「撒門從喇合氏生波阿斯」(第5節)
「波阿斯從路得氏生俄備得」(第5節):第二聖
殿猶太教的背景
「大衛從烏利亞的妻生所羅門」(第6節)
此外唯一提及配偶的,乃族譜之總結:「雅各生
約瑟,就是馬利亞的丈夫。那稱為耶穌的基督是
從馬利亞生的。」(第16節)
馬太:化惡為善的神
奧古斯丁:「萬有的主宰上帝,造了良善的萬物,
也預先知道惡會由善衍生出來,也早就知道祂若
允許惡發生再化惡為善,會比完全不允許惡發生,
更加彰顯祂的榮耀;因此祂預定人類與天使的生
命,藉其顯示自由意志可行之事,然後再顯示祂
慈悲的恩典與公義的審判可行之事。」
「道成了肉身」:
大公教會正統論基督自存的
神性與受造的人性
神學的基本態度
例:「我與父原為一」(約十30)
型態論(modalism)?
「我不在乎大公會議怎麼說,我只在乎聖經怎麼
說!」:信徒皆祭司 & 大公教會正統的錯誤對立
ἐγὼ καὶ ὁ πατὴρ ἕν ἐσμεν(現在主動直說語氣第一人
稱複數):學術與信仰的錯誤對立
神學的基本態度
大公教會正統:教會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
三15)
你的解經偏離教會正統時,有沒有可能你是對
的,大公教會是錯的?
你的解經偏離教會正統時,怎麼辦?
神學的基本態度
華人教會流行誤區:「耶穌問:『你們說我是誰?』學
者只會說『這個神學家說你是誰、那個神學家說你是
誰』,耶穌不要聽這些。耶穌問:『你們說我是誰?』」
(參太十六)
斷章取義的解經,忽略17-19:耶穌不在乎「你說祂是
誰」,耶穌在乎的是「你們說祂是誰」:你說的,是否
符合教會的認信?
彼得的認信 = 1/2教會正統
教會的認信 = 彼得的認信+ 21-23 節
神學的基本態度
反學術的誤區:
學者必須避免的陷阱:「學而不思則罔」
眾人必須避免的致命陷阱:「思而不學則殆」
金庸:「韋小寶不學有術…」
不學無術 = 沒用
學而無術 = 浪費
不學有術 = 孔子謂之「殆」
學術 = 學而有術
為信仰服務的學術神學:大公教會怎麼說(歷史神學)?聖
經怎麼說(聖經神學)?我的信心如何達到理解(系統神
學)?
大公教會的基本立場
迦克敦信經:神人二性的聯合「不可分離,不可分
割,不可相混,不可改變」
「不可改變」:神性不會變人性、人性不會變神
性,因此駁斥Actistetae(一種 Eutychianism:基督人性
被神性吞噬,或基督人性與我們的人性不同)聲稱
「基督人性非受造」的異端
第五次大公會議:俄利根「基督靈魂先存論」被定為
異端
Menno Simons「基督屬天的身體」一說,被定為異端
比利時信條
大公教會的基本立場
第五次大公會議:“If anyone says or thinks that the
soul of the Lord pre-existed and was united with God
the Word before the Incarnation and Conception of
the Virgin, let him be anathema.”
「若任何人聲稱或認為主的靈魂是先存的,並在
道成肉身、童女懷孕前就已與神的道聯合,他就
該受咒詛。」
大公教會的基本立場
Christ’s human nature has not lost its properties but continues to
have those of a creature— it has a beginning of days; it is of a
finite nature and retains all that belongs to a real body. And even
though he, by his resurrection, gave it immortality, that
nonetheless did not change the reality of his human nature; for our
salvation and resurrection depend also on the reality of his body.
(比利時信條19)
大公教會為何堅持「基督人
性受造」?
救贖論上的重要性--這從John Owen的救贖論可見一
斑:
“Christ’s human nature, as a creature, will be obliged to God
as creator even in the eschaton, a point he [Owen] supports
with reference to the communication of properties which
will never involve the direct communication of self-existent
deity to Christ’s humanity… Indeed, as Owen elaborates
upon the saving efficacy of Christ’s mediation, he is very
clear that the terms of Christ’s penal work on the cross are
set by the Creator-creature framework as covenantally
established in Genesis 1-3.” (Carl Trueman, John Owen,
Reformed Catholic, Renaissance Man, 112).
大公教會為何堅持「基督人
性受造」?
上帝論上的重要性,如 Vern Poythress 所言:
1. “God always exists. He exists always as the trinitarian God, in three
persons, 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
2.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 came into being. It did not come into
being by itself, but God made it. He made the universe as a whole in
an initial act of creation (Gen. 1:1).”
3. “So God is the Creator, and everything he made is a creature. That
is why we speak of the Creator-creature distinction.”
4. “God is eternal, while each creature is not eternal, but came into
being when God created it.”
5. “There is no third “kind” of thing: that is, something that is not
God and is not created (because something not created would be selfexistent [depending only on itself and not on God] and would thus
be a kind of god in addition to the true God).”
基督人性受造與否?
「基督人性永恆先存」之說在華人教會非常普遍,
且歷史悠久(例:賈玉銘)
辯:「聖經從未說基督人性是受造的,所以我們
不應該說基督人性是受造的」
答:聖經從未說creatio ex nihilo
答:聖經從未以「三位一體」的術語形容上帝
基督人性受造與否?
辯:「我們不能接受說基督的位格有任何受造的
部份」
迦克敦正統:
「聯合」(Henosis)vs. 「一部份」
「相通」(communicatio)
不可磨滅的區別(abiding distinction)
assumptio:kenosis by addition (腓二7『虛己』的
問題)
基督人性受造與否?
『虛己』的問題
區利羅(Cyril of Alexandria):
Kenosis by addition: “We must not think that he who descended
into the limitation of manhood for our sake lost his inherent
radiance and that transcendence that comes from his nature. No,
he had this divine fullness even in the emptiness of our condition,
and he enjoyed the highest eminence in humility, and held what
belongs to him by nature (that is, to be worshipped by all) as a gift
because of his humanity”
“In this way we will not introduce any new or recent god among
angels and men, one that holds the glory of the Godhead not
essentially within his own being, but as something added on from
outside, and as if only by the will of God the Father”
(On the Unity of Christ, 122-23)
「道成肉身」:
正統教父的理解
Καὶ ὁ λόγος σὰρξ ἐγένετο (約一14)
sarx(Strong Number G4561) vs. soma(Strong
Number G4983) :亞他拿修(Athanasius)謂
「道成肉身」= 「道成為人」(許多華人信徒認
為,『道成肉身』是指基督非受造的人性取了物
質身體,進入這世界)
egeneto:本來沒有,後來變成有;但道如何「變
成」人呢?亞他拿修:「Logos乃是成為人,而非
進入人。」(迦克敦正統的enhypostasia) 「聖子
造了基督的人性」
「道成肉身」:
正統教父的理解
區利羅:Logos asarkos 變成 Logos ensarkos
亞他拿修:道並未「變成」人,而是「取了」人
性
奧古斯丁:用「屬性相通」 解釋「虛己」
利奧一世整合正統教父,建立「道成肉身」的教
義系統
Homoousios(同質說)與救贖的功效
崇拜受造物?
辯:根據聖經教導,我們不能敬拜受造物,而耶
穌基督是當受敬拜的,因此祂的人性就不是受造
的
異端亞波里拿留(Apollinaris):基督的人性,只
有物質的身體,沒有理性的靈魂;基督的位格,
只有神的意志,沒有人的意志。原因之一:如果
基督有受造的靈魂,那麼我們在敬拜基督的時候,
就是在敬拜受造物。
崇拜受造物?
Gregory of Nyssa:耶穌是以受造者還是造物主的身
份獻祭?誠然,受造物不可以受敬拜,但難道造
物主就可成為敬拜者?如果基督是以造物主的身
份敬拜父,豈不等於祂是一位次等的神?
區利羅、亞他拿修:「神在基督裡的雙向行動」 、
「在敬拜中與基督聯合」、「以基督的心為心」=
「與基督受造的意念聯合」
亞坡里拿流主義的遺毒
亞坡里拿流主義 Apollinarism
原基督一志論(proto-monothelitism)
聲稱基督的人性沒有理性的靈魂(rational soul),
即意念(mind)
「理性是罪的溫床」基督無罪基督人性只有
靈魂低等的部份(情感、本能)
主後381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會議上被定為異端
主後451年迦克墩會議:基督的人性擁有「理性的
靈魂」
亞坡里拿流主義的後果
(一)剝奪基督完整的人性與作為人的經歷,使
得基督無法完全參與在人類的處境當中
(二)剝奪了人類「與基督聯合」的可能性
(三)基督無法擔當人的罪
(四)剝奪了基督祭司的職份
區利羅 Cyril of Alexandria
與基督「意念上的聯合」(mental union)=「以
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亞他拿修公式:「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我們藉由
祂(through Him)、與祂一同(with Him)在聖
靈裡(in the Holy Spirit)來到父神(to the Father)
與聖子自己(with the Son Himself)那裡。」
聖靈:「合一的愛索」(bond of unity)
在靈與真理中敬拜(『心靈和誠實』)
亞坡里拿流式思維
中世紀「馬利亞敬禮」(Veneration of Mary)及
「中保馬利亞」(Mediatrix)的謬誤
當代對聖餐的忽視
當代「話語與聖禮」、「講道與崇拜」 的本末倒
置
當代「敬拜讚美」漸趨非理性化,違反「靈與真
理」的真敬拜
巴刻博士 J. I. Packer
The purpose of theology is doxology
頌讚乃是神學的目(或:神學的目的乃是學習歸
榮耀給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