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非洲-99課綱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01非洲-99課綱

第一章非洲(一)
非
洲
地
形
圖
壹、 自然環境
• 廣大的古陸高原
• 南北對稱的氣候帶
• 影響深遠的大河
章目錄
• 2013-01-14
• 有圖有真相!不容錯過的非洲七
大自然絕景.pdf
一、廣大的古陸高原
1.地質古老堅硬
2.高原大陸
海岸多陡崖、平直缺灣澳
外人難以進入
地勢相對平坦
3.高原上的陷落地帶
(1)北: 撒哈拉盆地
(2)中: 剛果盆地
(3)南: 喀拉哈里盆地
(4)東非大裂谷
A成因: 張裂型 板塊移動
地塹盆地
B兩側為 熔岩高原 & 活火山
東非大裂谷
吉力馬札羅山
照片來源:Rowntree, L., et al.(2006)。Diversity amid Globalization。N. J.:Pearsontice-Hall。P.231
二、地形分區
1.高非洲
(1)地質古老堅硬,起
伏平緩,礦產豐富。
(2)多斷層帶,以東非
大裂谷規模最大。
(3)盆舷山地盤踞:剛
果河、三比西河落差極
大,水力豐富,卻不利
航運。
(4)聯絡不易:早期非
洲文明自成一格。
東非板塊與裂谷帶
之分布
2.滴非洲
(1)以撒哈拉盆地為主,沙漠
廣布。
(2)尼羅河、尼日河流域,可
發展
農牧業。
低非洲
(3)經由地中海與幾內亞灣航
線可與外界聯繫。
高非洲
3.迎風坡降水量較豐,可發
展農耕
非洲山地與盆舷地形
二、氣候
1.熱帶氣候比例高
2.影響:農業生產力、植被、
人口分布
2.南北對稱的氣候帶
(1)熱帶雨林
:剛果盆地、ITCZ
(2)熱帶莽原:雨林兩側
F
(3)草原:沙漠外圍
F
2.南北對稱的氣候帶
(4)熱帶沙漠:
A撒哈拉:副熱帶高壓
B那米比:副熱帶高壓、涼流
C喀拉哈里:副熱帶高壓、背信風
(5)地中海:
A西北非、西南非
B涼流、風帶季移
F
G
3. 其他
(1)熱帶季風
A幾內亞灣
B風帶季移
(2)熱帶高地氣候:東非高原
(3)夏雨型暖濕氣候
A暖流→水氣
B東南信風
主要
河川
三、影響深遠的大河
北非:尼羅河
西非:尼日河
中非:剛果河
南非:三比西河
南非:橘河
1.乾燥區的水源
2.水運
(1)高原內部:運輸之利
(2)下游多急流瀑布
3.主要河川:
(1)北非:尼羅河
A熱帶高地→熱帶莽原
→熱帶沙漠→溫帶地
中海
B埃及文明
(2)西非:尼日河
A.幾內亞灣
B熱帶沙漠→熱帶莽原
→熱帶雨林
(3)中非:剛果河
A大西洋
B熱帶雨林
(4)南非:三比西河
三比西河上的維多利雅瀑布
http://zh.wikipedia.org/zhtw/File:Victoriafälle.jpg
•補充說明
氣候、地形不利於深入開發,故非
洲有「黑暗大陸」之稱
四、豐富的資源
1. 眾多野生動物。
2.礦產豐
(1) 結晶岩→金屬礦。
A. 鐵礦
B. 中非:鑽石、銅、鐳、鈷
C. 南非: 金、鑽石
(2)北非和西非: 石油
多樣豐富的資源-礦產

地
銅稀
質 多鐵
::有
古 金分 產 金
量屬
老 屬布
普世礦
結 礦遍 界 豐
第富
晶
一
岩
為
主
多樣豐富的資源-礦產
其
他
重
要
礦
產
:
石
油
:
北
非
、
西
非
鑽
石
、
黃
金
:
西
非
、
中
非
、
南
非
多樣豐富的資源-生物
•提供居民生活所需
•成為發展觀光業的基礎
沙漠裡的布希曼人
利用鴕鳥蛋儲水
豐富的野生動物生態
為肯亞觀光業的賣點
2011年11月30日,取自http://www.zanzibartrading.com/ostrichshell.htm
陳崇光提供
坦尚尼亞的觀光業發展重點
陳崇光提供
坦
尚
尼
亞
國
家
公
園
特
色
陳崇光提供
影片欣賞:從空中看地球(04:51)
於畫面中點兩下可放大畫面
影片來源:財團法人臺南市奇美文化基金會
1.近年來東非國家(如肯亞)為改善生活,
利用國家公園發展觀光,而這些國家公園
吸引遊客的主要條件為何?
答:豐富的動物資源
2.試判斷肯亞馬賽馬拉保護區的氣候類型,
並描述該地的自然景觀
答:此 區植物以高茂草原為主,其間散布
著稀疏的耐旱植物,此區應屬熱帶莽
原氣候
3.牛羚每年由坦尚尼亞大草原遷徙到馬賽馬
拉草原,路線超過七百公里,請問牛羚此
種季節性遷徙的原因為何?
答: 熱帶莽原氣候乾濕季節分明,故牛羚
隨著雨季產生季節性遷徙的現象
93學測
題目
東非各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之一,近年來部分
國家為改善生活,正嘗試利用國家公園發展觀光事
業,這些國家公園吸引遊客的最主要條件為何?
(A)豐富的動物資源
(B)多樣的族群文化
(C)壯觀的風成地形
(D)遠古的人類遺址
答案:(A)
解析:東非因屬莽原氣候,植物以高茂的草原為主,
因此多食草性動物,並引來大量肉食性動物,
而成一完整食物鏈。也因本區現代化速度較緩
慢,野生動物較少被撲殺,因此仍保有相對完
整的動物資源。
題目
表為西元2000年世界各大洲某種礦物的探
明可開採儲量,請問非洲陸地面積約占全
球陸地面積的20.4%,但該種礦物的儲量
卻僅占10.6%。非洲該種礦物相對較少的
原因,和該洲哪一項自然環境特徵的關係
最
密切?
(A)氣候帶大致呈南北對稱分布
(B)地形以高原為主且地勢高聳
(C)地質構造以古老結晶岩層為主
(D)地表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旺盛。
95學測
洲別
儲量
(百萬
公噸)
%
亞洲
180,750
34.8
北美洲
120,222
23.2
歐洲
112,596
21.7
非洲
55,171
10.6
大洋洲
42,585
8.2
南美洲
7,728
1.5
519,052
100.0
世界
答案:(C)
解析:因表中顯示該礦產以亞洲、北美、歐洲產量較
豐,因此可推斷為煤礦。非洲為古老結晶岩,
多金屬礦,少陸相沈積的煤礦。
第二節 古農業文明
•北非灌溉農業
•西非旱作農業
•東非高坡地農業
章目錄
非洲:因乾燥面積廣大
雨量的時空變化 形塑各地居民
水源的利用方式 的生活特色
北非灌溉農業
ex:
西非旱作農業
農牧土地利用圖
荒地 : 沙漠區
放牧
荒地
放牧 : 沙漠外圍
耕地 : 森林外圍
濕潤地區
大河附近
熱帶栽培業 : 西非
東非
放
牧
森林
放
牧
一、北非綠洲農業
1.自然環境:乾燥與半乾燥區
2.尼羅河
(1)帶狀綠洲
(2)定期氾濫:水稻、棉花、椰
棗
北非:尼羅河沿岸
尼羅河三角洲
16公里寬河谷平原
聚集埃及90%人口
亞斯文高壩
白
尼
羅
來自赤道地區 河
水量豐沛
藍尼羅河
來自衣索比亞高原
乾濕季顯著
尼羅河洪枯明顯
亞斯文高壩興建前
利用完善的水利系統,截留尼羅河的水源和沃土
埃及人的生活作息與尼羅河水位漲落密切相關
月份
季節
乾燥季
主要
工作
收成
儲存食物
3~7月
7~12月
12~3月
氾濫季
農閒
牲畜高地放牧
參與公共建設
退水季
播種
作物生長期
耕作集約→長時間養活眾多人口
地狹人稠→人民普遍貧困
2011年11月30日,取自
http://tw.aboluowang.com/life/2009/0427/%E7%82%BA%E4%BD%95%E4%B8%AD%E5%9C%8B%E7%85%AE%E7%B1%
B3%E9%A3%AF%E3%80%81%E8%92%B8%E9%A5%85%E9%A0%AD%E8%80%8C%E8%A5%BF%E6%96%B9%E7%
83%A4%E9%BA%B5%E5%8C%85-31409.html
(3)亞斯文高壩
A好處:灌溉面積+糧產
增加、解決㈬災+提供
水電
B問題:肥料使用增
加、河口三角洲退
化、血吸蟲病、文化
古蹟沉沒。
3.亞特拉斯山區
(1)點狀綠洲
(2)山麓沖積扇扇端
(3)坎井:地下水
山麓綠洲
竪井
地
牧地
雨後耕地
渠道
下 水
灌溉水道
綠洲
二、地中海型農業 :
亞特拉斯山區的
山牧季移
1.北非地中海沿岸的亞特拉斯山區:
(1)山牧季移
(2)夏季:冬季山頭積雪→,葡萄、瓜果
(3)冬雨:小麥、大麥,耐旱果樹。
2.南非大西洋沿岸:
三、西非旱作農業
1.降水:由南向北遞減
2. 半乾燥氣候區
游牧
沙漠

草原
游牧

農牧並行
莽原
游耕、定耕 
雨林
(1)雨林區的游耕:
A休耕期長
→剛果盆地土著維生方
式:
沒有施肥,土壤因淋
溶作用而變得貧瘠,
需再遷移焚林。
→種植根莖作物, ex樹
薯、山芋。
剛果盆地的游耕
剛果人在森林間,以火焚方式開闢暫
時性的耕地。
游耕的田地
照片來源:黃忠憲譯(2002)。John Reader著。發現非洲。臺北:大地地理。P.50
B
游耕 人口增加 定耕
土地利用率增加
土壤侵蝕嚴重
游耕田地與牧地
莽原
定耕田地
聚落
照片來源:Gill Achard等(2000)。 Geograhie 6e。Paris:Bordas Her。p.250
(2)撒赫爾地區
A莽原~沙漠:年雨量600mm~900mm
B農牧並行
∵降水穩定度
游牧
傳統生活方式
農牧並行
食物來源多元
降低荒年風險
放牧
乾季
雨季
遠
環境負載力低
的撒赫爾地區
生生不息
放牧
聚落
耕種
放牧牛羊
遠
C環境問題
人口快速成長
需要更多糧產與畜產
土地過度利用
沙漠化
沙漠化的過程
植被快速減少,甚至成為裸露地
井邊放牧、材薪採集
植被漸少
人口大增
需要更多用水、糧食、牲畜與材薪
開鑿更多水井、開闢更多牧地
土地利用變遷
灌木林
被破壞的灌木林
農地
裸露地
豪雨後的臨時水域
聚落
撒赫爾地區的水井
照片來源:Rowntree, L., et al.(2006)。Diversity amid Globalization。N. J.:Pearsontice-Hall。P.227
(3)撒哈拉沙漠:居民
以游牧為生,兼營駱駝
商隊。
※喀拉哈里沙漠、那米
比沙漠:
科依散人:採集
班圖人:游牧
照片來源:張紫蘭主編(2005)。非洲特輯。臺北:國家地理雜誌。5(9)。P.21
四、東非高地農業
1.東非高原
(1)肥沃火山土
(2)土地利用呈垂直變化
Ex: 衣索比亞3000m山地
2000mm
畜牧
溫帶作物
1700mm
熱帶栽培業
玉米,麥類,豆類,水果
棉花,咖啡,菸草
(3)農業
A傳統:
a自給性農業 b人口增加→土地利用精密
B歐人殖民:
a熱帶栽培業 b茶與咖啡
C史瓦西里族在低處種植茶、咖啡等熱帶作
物,高處種植穀類作物、棉花或畜牧牛
羊,作物呈垂直分布。
照片來源:張紫蘭主
編(2005)。非
洲特輯。臺北:
國家地理雜誌。5
(9)。P.22
(4)畜牧
A游
牧:逐水草而居
B山牧季移:雨季
(高地放牧)
乾季
(谷地放牧)
肯亞馬賽牧民
照片來源:陳崇光攝
C馬賽族:游牧(牛),肯亞
~坦尚尼亞。
馬賽族遷徙
範圍
居住南半球熱帶莽原氣候區的馬賽
東非牧民最重要的牲畜~牛
•食物來源
•建材的來源
物質的基礎
社會地位的
基礎
照片來源:陳崇光攝
五、其他
6.東南非沿海地區
→夏雨型暖溫帶氣候,甘蔗。
7.馬達加斯加島
→東南亞文化,稻米。
馬達加斯加島的稻作農
業
非洲固然順應自然環
境,產生了多樣化的
生活方式。
糧食總產量最低,每
人糧食生產量低於世
界各洲。
常陷於飢餓、貧困之
處境。
各洲糧食總產量統計
(2009)
雜糧包括玉米、小米、高粱、燕麥、蕎麥及各
種豆類。
各洲平均每人糧食生產
居住在南非高原的科桑人
(Khoisan),經濟活動是農牧並行。田
中耕作主要由婦女負責,農作物以玉
米最重要,其次是香蕉、蠶豆等蔬果
。
放牧則為男子的工作,牲畜以牛
最重要,其次飼養山羊、綿羊、馬、
騾等牲口,極少從事漁獵、採集活動
。
牛在其文化中具有崇高地位,傳
1.根據南非高原的自然環境,說明科桑人
經濟活動的限制
• 氣候屬於熱帶莽原和半乾燥的草原
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乾濕分明
,全年的蒸發量大於降水量,在水
平衡中為缺水的地區
• 在水資源不足的環境限制下,不宜
從事需水較多的農耕,較適合農牧
並行
圖片來源:http://www.africanholocaust.net/peopleofafrica.htm#k
• 可生產多種食物來源,滿足生活所需;並可降
2.科桑人農牧並行的生活方式有何
低荒年風險
優點?
• 飼養牲畜的糞便也可以肥田,增加地力。採取
農牧並行,不失為環境負載力低的地區,保持
生生不息的生活方式
http://en.wikipedia.org/wiki/Khoisan
題目
96指定
1970年,亞斯文高壩修建完工後,為尼
羅河沿岸帶來不少益處,但也帶來不少
環境問題。圖為尼羅河流域與西亞關係
開羅
亞斯文
納塞湖
圖。請問:
1.關於尼羅河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上游接近赤道,位於乾旱炎熱區
(B)高壩湖區地處埃及和衣索比亞之交
界
(C)紅海阻隔自古即與西亞互不往來
(D)集水區水資源分配成為國際問題
答案:(D)
解析:(A) 尼羅河發源自赤道附近的高地,因此氣候
炎熱濕潤;(B)高壩湖區位於埃及與蘇丹交界處
; (C)埃及與西亞自古往來密切。
題目
96指定
1970年,亞斯文高壩修建完工後,為尼
羅河沿岸帶來不少益處,但也帶來不少
環境問題。圖為尼羅河流域與西亞關係
開羅
亞斯文
納塞湖
圖。請問:
2.下列何者不是亞斯文高壩帶來的環境
與社會經濟影響? (A)輸沙量減少、
河口三角洲面積往內縮減 (B)全年灌
溉供水、導致土壤鹽化面積增加 (C)
水力發電量大、能供應撒赫爾國家發
電 (D)人工蓄水湖區成為埃及漁業的
生產要地 。
答案:(C)
解析:亞斯文高壩的水電僅供應埃及與蘇丹兩國。
題目
96指定
1970年,亞斯文高壩修建完工後,為尼羅河
沿岸帶來不少益處,但也帶來不少環境問
題。圖為尼羅河流域與西亞關係圖。請問:
開羅
亞斯文
納塞湖
3.許多研究指出,地中海東南沿岸漁獲減少與
亞斯文高壩的興建有關。下列何者為最可
能的原因? (A)高壩改變河川地形,造成
(B)高壩促使水
力發電量大,導致地中海浮游生物量降低
(C)尼羅河兩岸農民使用人工肥料,促使入
(D)尼羅河兩岸農民施行人
工灌溉,致使海水鹽度下降 。
答案:(C)
解析:亞斯文高壩興建後,河川的肥沃淤泥沉積庫底,
使下游農地地力下降,農民改以化肥增加地力,
進而導致水質汙染與漁產減少的問題。
照片2-11所示為非洲二月、四月、八月等不同月分下拍攝之衛星影
像。從這些影像中,可以發現赤道附近的植物綠帶,有隨季節而發生位
置、範圍變化的現象。請以照片2-11對照圖2-9,回答下列問題:
1.由二月至八月,赤道低壓帶的
移動方向為何?
2.二月分時,西非內陸森林或莽
原地區的盛行風向為何?其成
因為何?
3.八月分時,西非內陸森林或莽
原地區的盛行風向為何?其成
因為何?
4.赤道低壓帶的季節性移動,為
撒赫爾區域範圍內國家的農業
發展,產生了何種影響?
撒赫爾區域範圍分布
非洲二、四、八月衛星影像
參考答案
(2005)
1. 赤道低壓帶逐漸向北移動,四月籠罩於赤道上空,八月進入撒赫爾地區。
2. 東北風。由於日射帶南移,東北信風帶籠罩幾內亞灣沿岸,此時撒赫爾地
區進入乾季。
3. 西南風。由於日射帶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進入北半球,自轉
偏向後成為西南風,此時撒赫爾地區進入雨季。
4. 當赤道低壓帶向北移動時,帶來豐沛的降水,有助於農業發展。
(說明:赤道低壓帶籠罩時,一方面旺盛的對流作用帶來豐沛的對流雨,此
外也吸引幾內亞灣的西南季風,攜帶大量水氣登陸。)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