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 吴江档案信息网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元 - 吴江档案信息网

吴江区情 吴江区档案局、方志办 2014 年 8 月 28 日

档案和方志工作简介

档案: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 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 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我国古代的档案,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 为“册”,周代叫做“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 谓之“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 ,清代以后多用“档案”,今统一称作“档案”。

(一)档案和地方志的作用: (

1

)对历史负责 为现实服务 替未来着想 (

2

)为党管档 为国守史 为民服务 (

2

)范小青:任何物质都会随时间流逝而消亡消失,唯独留 下的是文化。 (

3

)沈卫新:“文化传承最好的载体或平台是档案和方志” (二)档案工作理念 (

1

)征集 保管 利用 (

2

)良心活 功德事 成习惯 (

3

)多来档案馆,少去信访局,窗口帮你忙,幸福有保障。

一、历史上的吴江

(一)大事记 吴江,自古有青草滩、松江、松陵、 笠泽、枫江、鲈乡等别名。

新石器中晚期 吴江先民在今梅堰袁家埭等地,从事渔猎耕织。 周元王二年(公元前 474 年) 越王勾践伐吴,追吴兵至松陵。 三国

·

吴 赤乌( 238 ~ 250 年)初 上大夫倪让、将军徐杰、司马领濠寨盛斌,在今吴 江县建围作田。 晋 吴兴太守殷康开荻塘。唐贞元八年( 792 年),湖州刺史于頔整修塘岸,后 称頔塘。 隋 大业六年( 610 年) 开江南运河,今吴江县境内河段沿太湖东缘自北而东 南,长 80 余里。

唐 置松陵镇。 境内已有龙凤、天马等复杂花型的丝织物,作为贡品。 元和十三年至十五年(

818

820

年) 苏州刺史王仲舒筑松江 堤。松陵自此与苏州通陆路。 五代十国

·

后梁 开平三年(

909

年) 吴越王钱镠划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吴 江县。 乾化元年(

911

年) 五月,吴越王钱镠命司马福在吴松江源头 筑南北两城,为吴江县城。

北宋 天圣元年( 1023 年) 两浙转运使徐爽、江淮发运使赵贺治理运河塘路,筑 土石堤 90 里。 庆历八年( 1048 年) 知县李问、县尉王庭坚建造连接县治南北两城的木桥 —— 利往桥,长千余尺,后称垂虹桥,俗称长桥。元泰定二年( 1325 年) 改建为石拱桥, 62 孔。 嘉祐四年( 1059 年) 置吴江开江指挥营,有开江兵 200 人,专事疏浚河道 。南宋绍兴( 1131 ~ 1162 年)末废。 元丰四年( 1081 年) 七月,太湖泛滥,自吴江至平望倒塌民房无数,死万 余人。 宣和二年( 1120 年) 立长桥水则碑。

南宋 建炎四年(

1130

年) 二月廿一日,金兵袭击吴江,宋守将巨 师古不战而溃。 淳祐四年(

1244

年) 同里人魏汝贤为特奏状元。

元 至元二十三年(

1286

年) 大水,水至长桥水则碑七则,超过 今吴淞高程

4.48

米。这是首次确切记载的吴江最高水位。 元贞二年(

1296

年) 吴江县以户计升为州。 至顺元年(

1330

年) 二月、七月大水,饥荒,疫病流行,死 者甚众。 至正六年(

1346

年) 达鲁花赤那海、知州孙嗣远修筑松陵南 津口至甘泉桥运河石塘。史称至正石塘。 至正十六年(

1356

年) 吴王张士诚改建县城,周五里二十七 步,陆门四,水门五。

明 洪武二年(

1369

年) 吴江由州改为县。 弘治元年(

1488

年) 莫旦编纂的《吴江志》刊行。这是现存 最早的吴江县志。 嘉靖三十四年(

1555

年) 四月廿六日,知县杨芷率众在盛墩 大败倭寇。盛墩遂更名为胜墩。 嘉靖四十三年(

1564

年) 沈启著《吴江水考》。 万历五年(

1577

年) 重建慈云寺塔。 天启元年(

1621

年) 十月,平望发生

5

级地震。这是在县境内 ,震级最强的地震。 崇祯四年(

1631

年) 计成著《园冶》。

清 顺治二年( 1645 年) 六月十二日,明朝进士吴易潜入县城杀清知县朱庭佐 。翌年正月十五日,杀清知县孔允祖。 六月初九,吴易在嘉善城被捕,后被杀于杭州。 康熙元年( 1662 年) 浙江南浔庄廷龙私修《明史》案发,平望吴炎、潘柽 章受牵连,次年被杀于杭州。 康熙二十一年( 1682 年) 九月十八日,潜心天文学的王锡阐(号晓庵)逝 世。 道光十七年( 1837 年),巡抚林则徐捐修王锡阐墓,建晓庵祠。 康熙五十年( 1711 年) 范秉如等在盛泽建吴公书院。这是县内最早的书院 。 康熙五十二年( 1713 年) 立永禁占水碑,禁垦湖田。 康熙六十一年( 1722 年) 四月,黎里永安圩出现猛虎,闯入民宅伤 3 人, 死 1 人。

雍正四年( 1726 年) 分吴江县为吴江、震泽两县,县衙同设松陵。 雍正八年( 1730 年) 府衙在同里设太湖水利同知署。乾隆元年( 1736 年)移至吴 县东山。 乾隆十六年( 1751 年) 乾隆皇帝南巡,在八坼南斗圩设大营。之后,五次南巡过 吴江,驻跸南斗圩或二十二都吉庆寺。 乾隆十七年( 1752 年) 三月十三日,盛泽庄面失火,焚毁 500 余家。稍后,盛泽绸 业集资在西肠圩建新庄面。 乾隆三十六年( 1771 年) 名医徐大椿第二次奉诏进京,翌年逝于京城。 咸丰十年( 1860 年) 四月廿五日,太平军自苏州南进,攻占松陵,并陆续占领今 吴江全县。 同治二年( 1863 年) 六月起,太平军在清军纠合戈登洋枪队的数度追击下,逐步 撤离吴江。

光绪三年( 1877 年) 二月,浙江余杭县杨乃武小白菜冤案昭雪。与此案有牵 连的浙江臬台、黎里人蒯世馨在结案前吞金自尽 光绪十一年( 1885 年) 原凤颍六泗兵备道任兰生在同里镇营造退思园。 宣统元年( 1909 年) 十月初一日,陈去病、高天梅、柳亚子等在苏州虎丘举 行雅集,成立南社。 宣统二年( 1910 年) 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盛泽 14 种纺类产品获超 等奖, 3 种薄绸获金牌奖。在意大利都灵博览会上,盛泽两家绸行的绸品 获最优等奖。 宣统三年( 1911 年) 四、五月,吴江、震泽两县推行地方自治。九月廿五日 (公历 11 月 15 日),吴江、震泽两县光复,宣布推翻清朝统治。 是年,吴江县练塘区原额田荡 3777 亩划归青浦县。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 1912 年) 吴江、震泽两县合并为吴江县,全县分 6 市 12 乡。 同里马兆源油厂开业。 民国 3 年( 1914 年) 县署立“永禁占水碑”,禁垦浪打穿一带湖滩地。 民国 6 年( 1917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为陈去病之母撰碑文。 冬,柳亚子和薛凤昌发起组织“松陵文献保存会”。编辑《吴江文献保存 会书目》。 民国 8 年( 1919 年) 春,施肇曾(省之)在震泽创办私营江丰农工银行。 5 月中旬,吴江各地群众集会,学校罢课,学生游行、演讲,焚毁日货,声 援“五四”运动。

民国 11 年( 1922 年) 城区、盛泽、黎里、同里、震泽等地相继成立市民公社。 震泽、八坼、平望、城区设水标站,瓜泾港设流量站。 1 月 1 日,范烟桥等在同里刊发《吴江》报。 8 月,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农村分校在吴江成立。 21 年改为江苏省立吴江 乡村师范学校。 民国 12 年( 1923 年) 4 月 1 日,柳亚子与毛啸岑等刊发《新黎里》半月刊。在此前后,冠以“新 ”字的报刊有《新盛泽》、《新莘塔》、《新震泽》 《新平望》、《新同里》、《新严墓》、《新吴江》等出版发行。 秋,施肇曾等在震泽开办私立震属初级中学。 民国 13 年( 1924 年) 4 月 4 日(农历三月初一日),双杨庙会在震泽镇举行点船仪式。 18 日在盛 泽结束。期间,举行迎神赛船和农副产品交易。这是最后一次双杨会。

民国 15 年( 1926 年) 3 月 8 日,张应春主编的《吴江妇女》刊行。 民国 16 年( 1927 年) 费达生等在县城南门外创办友声蚕种场,生产改良蚕种。 1 月 15 日,钱涤根在上海策动警民,响应国民革命军北伐,被军阀孙传芳部 密捕。翌日晨,钱在龙华殉难。 民国 18 年( 1929 年) 年初,震泽开弦弓村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开办全国 第一家农民缫丝厂。 4 月 27 日,震泽震丰缫丝厂开缫。这是县内首家电力缫丝厂。当年,所产厂 丝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获特等奖。 民国 20 年( 1931 年) 5 月,黎里农民在田中捕获 70 多斤重大鼋,后放生河里。

民国 22 年( 1933 年) 在私立震属初中基础上,成立私立震属育英高中。 民国 23 年( 1934 年) 5 月,吴江县被列为江苏省蚕桑改良区。 民国 25 年( 1936 年) 7 月 15 日,苏(州)嘉(兴)铁路通车,县境内设吴江、八坼、平望、盛泽 4 站。 夏,费孝通在开弦弓村进行社会调查,写成《江村经济》(即《中国农民 生活》)。 民国 26 年( 1937 年) 1 月 16 日,吴江各界在吴江公园举行钱涤根烈士纪念碑揭幕典礼。 10 月 15 日,两架侵华日机在平望镇和五路堂铁路沿线轰炸。 11 月 14 日,日军偷袭平望,遭国民党 87 师阻击。平望被日军侵占,全镇房 屋损失 3000 多问, 200 多平民遇害。 11 月 15 日,国民党吴江县党政机关撤至严墓。

民国 27 年( 1938 年) 1 月 16 日,地方游击队在尤家港袭击日军。日军焚烧尤家港。 18 ~ 25 日,千 余日军在芦墟烧杀抢掠。 7 月 1 日,日伪军分 3 路进入严墓扫荡,残杀平民 53 名。 8 月下旬,国民党 13 师游击队司令朱希,率部袭击驻震泽伪军,捣毁伪军司 令部,缴获汽船 1 艘,俘虏 10 余人。 民国 28 年( 1939 年) 4 月 13 日,国民党 13 师游击队副司令汪鹤松,率部在桃源阳和桥伏击日军, 击沉汽艇 2 艘,艇上日伪军近 30 人全部毙命。 民国 29 年( 1940 年) 2 、 3 月间,中共严墓区委在三民浜成立。 11 月,中共(浙西)路东特委和吴兴县委机关,迁到严墓水家港。 民国 30 年( 1941 年) 12 月,为了避开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锋芒,中共路东特委主要领导人和外 来党员撤离吴江。严墓、坛丘的党组织划归浙江嘉 兴县委领导。

民国 31 年( 1942 年) 2 月 21 日起,苏州、吴江、青浦、嘉善、嘉兴诸据点千余日军,扫荡芦墟、 莘塔、北厍、周庄等地,历时 20 天,千余群众被杀 ,当地称“芦莘厍周大屠杀”。 民国 32 年( 1943 年) 1 月 18 日,五六干日军水陆并进,扫荡苏嘉路西严墓等地。国民党吴江县党 政机关撤向浙西山中, 8 月返县。 民国 33 年( 1944 年) 春,吴江中学校长薛凤昌因拒绝日伪派驻日籍教员,被捕牺牲。 民国 34 年(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11 月,中共淞沪工委吴江党组织领导的文艺团体“翳桑社”,在黎里成立 。 15 日出版油印刊物《浅作》。民国 36 年 3 月 20 日,因主要领导撤离, “翳桑社”宣告解散。

民国 36 年( 1947 年) 2 月,中共华中第十地方委员会在同里镇设立联络点,开展淀山湖地区工作 。 3 月,中共青(浦)吴(江)工委成立。 6 月 4 日傍晚,驻同里的中训团周天泉等 5 人,轮奸小学教师邹月娥致死。 民国 37 年( 1948 年) 4 月,中共吴(江)嘉(兴)工委成立。 民国 38 年( 1949 年) 4 月 29 日上午 10 时,中国人民解放军 29 军 87 师 260 团,由苏州进驻吴江城。 晚 9 时,中共吴江县委书记(政委)鲁琦率干部抵达县城。 4 月 30 日,解放军解放同里。 5 月 3 日解放震泽、平望, 4 日解放盛泽、黎里 , 5 日解放芦墟。全县解放。 5 月 3 日,吴江县人民政府颁布政字第一号布告,宣布吴江县人民政府成立 ,县长杨明就职。 5 月 8 日傍晚,一架国民党飞机空袭平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汽车 兵团 4 名战士遇难。烈士遗骸安葬在平望镇王家坟。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 年 10 月 1 日,召开吴江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筹备会。 1950 年 冬,吴江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翌年,全县共捐献购买飞机大炮款 53.3

万 元(新人民币值)。 1951 年 春,大兴水利。全县新开河浜 269 条,疏港 356 条,修圩 345 个。 是年,县、区、乡三级进行农村互助组试点,到翌年 7 月,全县共有 10750 个互助组。 1952 年 1 月 7 日,县机关开始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至 6 月结束。

1956 年 5 月 3 ~ 7 日,召开中共吴江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9 月 26 日,中共吴江县委机关报《吴江报》试刊, 10 月 1 日创刊,至 1961 年 1 月 1 日停刊,共出版 697 期。 1957 年 4 月 24 日~ 5 月 15 日,费孝通带领农村经济调查组,到开弦弓村联合三社调查 农村经济。之后,发表重访江村的调查报告。 5 月 18 ~ 19 日,中共吴江县委在全委扩大会上,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党内开 展整风的指示精神。 1958 年 7 月 13 ~ 15 日,中共吴江县委召开“三麦赶水稻,水稻翻一番”万人誓师大 会,不切实际地提出水稻亩产 2000 公斤的目标。 11 月 27 日,太浦河第一期工程开工。翌年 5 月 5 日停工。 1960 年 2 月 10 日复工 , 4 月 15 日竣工, 30 日通过验收鉴定。 1978 年 11 月 20 日,太浦河第二期西段续建工程开工,至 12 月 31 日完工。西 段 13.2

公里河段达到设计标准。

1959年 7月27日,召开支边大会,动员青壮年支援新疆建设。8月25、26日,第一 批600人启程赴疆;翌年5月4、5日,第二批1010人 及随行家属199人启程。 1960年 是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和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 梅堰袁家埭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共揭露 面积143平方米。 1962年 10月,新华丝织厂在全县首家安装的12台K611全铁丝织机投产。 10月,新生丝织厂和盛泽印染厂生产的美丽绸,在上海被评为全国第一名 。后,吴江县丝绸产品首次在全国获奖。 1963年 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此后,全县开展学雷锋活 动。

1965年 8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为农民演一辈子好戏》长篇通讯,介绍吴江 县锡剧团坚持13年深入农村为农民服务的事迹。 1966年 1月25日,青(浦)平(望)公路(即今318国道青浦至平望路段)建成通 车。 5月20日,首次“县长接待日”。 5月24日,成立吴江县文化革命领导小组。 1967年 5月2日,晚8时40分、9时10分,垂虹桥西首12孔倒塌,造成5人死亡。翌年 秋,拆除水中残桥。 1968年 是年,全县动员城镇1966~1968年中学毕业生,下放农村插队落户。部分 机关干部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 1969年 8月1日,年产合成氨3000吨的吴江县化肥厂建成投产。 1970年 3月,全县开展“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 、铺张浪费)运动。

1971年 1月7~12日,召开全县工业学大庆会议。 1973年 3月20日,中共吴江县委在平望召开“大干1973年,实现大寨县”誓师大会 。 1976年 1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周恩来逝世 。15日,全县下半旗致哀,停止娱乐活动一天。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政协名誉主席毛泽东逝世。 18日下午,全县在松陵广场举行追悼会。 1977年 12月2日,东太湖复堤工程开工,全县动员12万民工参加施工,18日结束。 大堤北自杨湾港起,南到太浦河节制闸止,长38.1

公里。 1978年 年初,七都公社吴溇10队,在全县率先实行分组联产责任制。

1979年 是年,根据中共中央精神,不再动员城镇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并逐步安 排下乡知识青年回城镇就业。至1982年,安置工作 基本结束。 1980年 2月12日,吴江至同里段公路竣工通车。这是县政府1975年制定社社通公路 的规划后,建成的第一条县办公路。 7月,全县开始地名普查,至1981年12月结束。 1981年 6月16日,上海缝纫机三厂吴江分厂成立。这是县内第一家与外省市联营的 工厂。 10月1~4日,费孝通三访“江村”。 是年,全县兔毛产量30万公斤,占全省兔毛产量的四分之一。 1982年 10月24日,费孝通第五次访问“江村”,探索小城镇建设课题。 是年,全县外贸收购额达1.15亿元,名列全省第一。至1991年,连续10年 在全省夺冠。

1983年 9月4日,全县开展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专项斗争。 秋,全县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 10月11日,东方丝绸市场在盛泽镇开业。 1987年 5月28日,在黎里镇举行柳亚子先生纪念馆和塑像揭幕仪式。全国政协副主 席屈武、吕正操、费孝通为揭幕仪式剪彩。 7月31日,达胜皮鞋总厂厂长肖水根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企业家之一。 11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在参加六届全运会开幕式后,取道 浙江来吴江县,到盛泽镇、北厍镇视察。 4月8日,吴江县与上海新沪钢铁厂合资兴办的新江钢铁厂投产,年开坯能 力15万吨。 8月21日,芦墟镇吴根生私人钱币博物馆开馆。 是年,盛泽镇大包围防洪工程竣工。

1989年9月24日下午,吴江县首届艺术节在县体育场开幕。 1990年12月25日,吴江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 1991年 6~8月,吴江共降雨635.5毫米,其中6月份308.7毫米。 自1959年太浦河闸建成后,第一次正式开闸泄洪。 7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民政部长 崔乃夫、水利部长杨振怀、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沈达人、省长陈焕友、南京 军区司令员固辉等陪同下,到横扇察看太浦河节制闸水情。中央领导高度 赞扬吴江人民,顾全大局开闸泄洪,保证太湖上下游抗洪全面胜利的自我 牺牲精神。 1992年 5月4日上午9时,吴江市成立大会在红旗影剧院隆重举行。

(二)行政区划与变迁

1

、吴江区历史沿革

苏州市吴江区的前身依次为吴江县、吴(江)州、吴江县、吴江县与震 泽县、吴江县和吴江市。 2012 年 10 月 29 日,撤市设区,为苏州市吴江区。 吴江之地古属吴,秦王政(始皇帝)二十五年(前 222 年)置会稽郡, 始设吴县、由拳县(三国吴改称嘉兴)。自此至后梁开平二年( 908 年), 吴江之地南属嘉兴,北隶吴县。 后梁开平三年( 909 年),吴越王钱缪奏割吴县南地,嘉兴北境, 置吴江县。“吴江”本为江名,即吴淞江,一名松江,因晋唐时属吴县亦 称吴江,建县时即取其名。属苏州。 后唐同光二年( 924 年)苏州升为中吴军,宋开宝八年( 975 年)改为 平江军,太平兴国三年( 978 年)改为苏州,政和三年( 1113 年)升为平江 府,元至元十二三年( 1276 年)改为平江路,吴江县一直隶属之。元贞二 年( 1296 年),吴江县以户计,升为中州( 4 万至 5 万为下州, 5 万至 10 万 为中州),属平江路。至正十六年( 1356 年)平江路改为隆平府,十七年 复改为平江路,明洪武元年( 1368 年)改为苏州府,吴江州隶属关系个不 变。二年,吴江仍改为县,十四年,以田粮计,吴江县为繁县( 3 万石以上 ),隶属不变。

清雍正四年( 1726 年),分吴江县偏西地置震泽县,偏东地仍为吴江 县,两县均属苏州府。咸丰十年( ,今浙江嘉兴)。同治二( 1860 1863 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占吴 江、震泽两县,两县均属天朝苏福 省。期间,盛泽划归绣水县(即秀水县 年),清军攻陷太平天国苏福省,吴江 、震泽两县仍同属苏州府。 宣统三年(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吴江、震泽两 县于九月廿五日(公历 11 月 15 日)同时“光复”。 民国元年( 1912 年),吴江、震泽两县合并为吴江县,隶属江苏都督 府, 3 年 6 月改属苏常道。 16 年 5 月,江苏省政府成立,吴江县属江苏省。 22 年 3 月,江苏全省设 13 个行政督察区。吴江县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设苏州)所辖。同年 12 月, 13 个区裁并为 9 个区,吴江县属无锡区行政督察 专员公署所辖。 24 年,无锡区改称第二区,吴江县仍属之。

26 年 11 月 18 日,日军侵占吴江县城。民国吴江县政府迁离县城。 27 年 7 月日,日伪成立吴江县公署。 34 年 8 月,抗日战争胜利。伪县公 署解体,吴江县政府迁回县城,吴江县的隶属不变。 民国 38 年( 1949 年) 4 月 29 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抵达吴江 县城。 4 月 30 日吴江宣告解放, 5 月 2 日接管国民党旧政权, 5 月 3 日建立吴江 县人民政府, 5 月 5 日吴江全境解放,隶属苏南行政公署苏州行政分区(后 改为苏州专员公署)。 1953 年 1 月 1 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撤销苏南、 苏北行政公署,下辖专区。吴江县属苏州专员公署。 1970 年,苏州专员公 署改称苏州地区行政公署,吴江县随属之。 1983 年 1 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 体制,撤销苏州地区,吴江县归苏州市领导。 1992 年 5 月 1 日,吴江撤县设市,由苏州市管辖。 2012 年 10 月 29 日,吴 江撤市设区,为苏州市吴江区。

2

、建置行政区划

吴江后梁至清代行政区划

后梁 开平三年(909年),吴江建县。宋《吴地记后集》载,辖澄源、震泽、感化、久泳、 范隅五乡。 宋 设澄源、震泽、范隅、久泳、徵君、感化、大名7乡。景德三年(1006年),废徵君、感 化、大名3乡,存澄源、震泽、范隅、久泳4乡。 元 延祐四年(1317年),全县有3368围(圩)。 明 弘治元年(1488年),全县分6乡:范隅上乡、范隅下乡、澄源上乡、澄源下乡、震泽乡 、久泳乡。共分都32,下设区46、里550。 范隅上乡(在今松陵运河西、菀坪、横扇、八坼、平望北部、黎里及吴县越溪一带) 范隅下乡(在今松陵运河东、同里、平望及北厍一带) 澄源上乡(在今梅堰、坛丘、南麻及盛泽一带) 澄源下乡(在今铜罗、青云、桃源及相邻的浙江部分地区) 震泽乡(在今震泽、庙港、七都及八都一带) 久泳乡(在今屯村、金家坝、莘塔、芦墟及相邻的浙江部分地区)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全县共有12保,549图,3212圩。

清 康熙十六年(1677年),全县3235圩。二十四年,仍为六乡。 宣统元年(1909年),奉饬筹备自治。 二年,推行区域自治,吴江、震泽两县共设16个镇。 吴江县设9镇:城区、同里镇、黎里镇、盛泽镇、芦墟镇 、莘塔镇、北厍镇、八坼镇、周庄镇; 震泽县设7镇(城区与吴江合):震泽镇、严墓镇、平溪镇、横扇镇、吴溇 镇、梅堰镇、五都镇(即庙港镇)。

吴江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民国元年( 1912 年) 1 月 1 日,吴江、震泽 2 县合并为吴江县,全县共设立 18 市乡,各设市 、乡公所 民国 18 年( 1929 年) 8 月调整区划,县以下设区,区以下设乡镇,编为闾邻,以五户为邻 ,五邻为闾。以原南厍、湖东西 2 乡并人城区为第一区;原梅堰乡并入平溪乡为第八区;原周 庄、芦墟、北厍、莘塔合并为第六区;原沿湖的吴溇、五都、横扇 3 乡并为第十区。吴江全县 划并为 10 区,共 279 乡镇,编为 4514 闾, 22377 邻。 民国 29 年( 1940 年),吴江全县共设 8 区,辖 27 镇, 132 乡, 1076 保, 10352 甲。 民国 37 年( 1948 年) 2 月,吴江全县由 91 个乡镇撤并为 38 个乡镇,计 443 保、 6493 甲。 城区辖 2 镇、 2 乡:松陵镇、八坼镇、南厍乡、越溪乡。 同里区辖 1 镇、 2 乡:同里镇、新三乡、石泓乡。 平望区辖 2 镇、 2 乡:平望镇、溪港乡、横扇镇、梅堰乡。 黎里区辖 1 镇、 3 乡:黎里镇、黎东乡、黎西乡、黎北乡。 芦墟区辖 3 镇、 1 乡:芦墟镇、北厍镇、莘塔镇、周庄乡。 盛泽区辖 1 镇、 4 乡:盛泽镇、谢圣乡、洪福乡、忠介乡、新杭乡。 乡。 震泽区辖 1 镇、 7 乡:震泽镇、大儒乡、大庙乡、七都乡、八都乡、开弦乡、柳塘乡、蠡泽 严墓区辖 1 镇、 5 乡:严墓镇、南麻乡、善骏乡、集贤乡、志和乡、桃源乡。

吴江解放后至

1985

年行政区划

1949年4月29日,吴江解放,建立人民政权,全县设8个区、38个乡镇。 城厢区辖:松陵镇、八坼镇、南厍乡、越溪乡; 同里区辖:同里镇、新三乡、石泓乡; 平望区辖:平望镇、溪港乡、横扇镇、梅堰乡; 黎里区辖:黎里镇、黎东乡、黎西乡、黎北乡; 芦墟区辖:芦墟镇、北厍镇、莘塔镇、周庄乡; 震泽区辖:震泽镇、大儒乡、大庙乡、七都乡、八都乡、开弦乡、柳塘乡、蠡泽乡 ; 严墓区辖:铜罗镇、南麻乡、善骏乡、集贤乡、志和乡、桃源乡; 盛泽区辖:盛泽镇、谢圣乡、洪福乡、忠介乡、新杭乡。 1957年10月,全县撤区并乡,设23个乡,7个县属镇。 城厢区划为4个乡:湖滨乡、八坼乡、同里乡、屯村乡; 芦墟区划为4个乡:龙泾乡、莘塔乡、北厍乡、黎里乡; 盛泽区划为5个乡:平望乡、梅堰乡、盛南乡、盛北乡、坛丘乡; 震泽区划为7个乡:蠡泽乡、八都乡、震泽乡、七都乡、大儒乡、庙港乡、横扇乡; 严墓区划为3个乡:铜罗乡、青云乡、桃源乡; 县属镇:松陵镇、盛泽镇、震泽镇、平望镇、同里镇、黎里镇、芦墟镇。

1983年,全县农村恢复乡建置。 23个乡:湖滨、八坼、同里、菀坪、屯村、莘塔、芦墟、北厍、金家坝、 黎里、平望、梅堰、盛泽、坛丘、南麻、八都、横扇、七都、庙港、震泽 、铜罗、青云、桃源。 7个县属镇:松陵、盛泽、同里、震泽、黎里、平望、芦墟。 1985年10月,全县共设7个镇:松陵、盛泽、同里、震泽、黎里、平望、芦 墟; 17个乡:八坼、菀坪、屯村、莘塔、北厍、金家坝、梅堰、盛泽、坛丘、 南麻、八都、横扇、七都、庙港、铜罗、青云、桃源。

3

、吴江区地理

( 1 )吴江区地理位置和面积 苏州市吴江区地处北纬 30 ° 45′36″ ~ 31 ° 13′41″ 、东经 120 ° 21′4″ ~ 120 ° 53′59″ ,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接上海市青浦区,南连浙江省嘉兴市 和桐乡市,西临太湖,北靠苏州市吴中区,东南与浙江省嘉善县毗邻,东 北与昆山市接壤,西南与浙江省湖州市交界。 全区总面积 1176.68

平方千米,其中水面积 2.67

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 的 22.70% (均不包括所辖太湖水面)。

(2)吴江区地质 吴江市地处太湖——钱塘褶皱带,是扬子古陆的一部分,境内原有构造几乎全 部沉陷,均为第四系地层复盖,据钻探资料,下优基岩主要有震旦系、侏罗系、白 垩系、第三系等地层。境内均为粘性土与砂性土交替堆积的疏松土层,深度在50以 上普遍分布着软土层。软土地质在境内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松陵、平望、盛泽等 地的软土厚度大于3米,其余地区断续分布,厚度小于3米。 吴江市境内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过度开采地下水,诱发地面沉降。 区 域地质条件比较稳定,历史上虽发生多起地震,但震级低,破坏性小,地震震中布 于湖苏断裂两侧及北西向系列断层附近。据地质和卫星资料,吴江市地下隐伏两组 断裂带,即:湖州—苏州断裂:位于菱湖、湖州东、吴江、苏州、支塘一线,呈北 东30゜~40゜方向展布;南浔—芦墟断裂:在善琏、南浔、震泽、黎里、芦墟、江 、川沙一线,大体上保持东西方向。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区划烈度区划图 1990》和江苏省地震局资料,吴江地区地震动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地震烈度为VI 度区。

(3)吴江区地貌 吴江市地处太湖东侧,全境无山,是一片大小湖泊众多,碟形洼地广布的平原 。地势低平,自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南北高差 2.0

米左右,田面高程一般在 3.2

米 ~ 4.0

米 ( 吴淞高程,下同 ) ,最高处 5.5

米,极低处 1.0

米以下,大多数农田田面高程 处于汛期高水位以下,普遍修建河堤以防水侵,称为圩田。 市域属太湖沼泽平原区,分为两种类型,西北部太湖沿岸为湖滨圩田平原,其 余地区为湖荡平原。湖滨圩田平原面积 198.4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 16.9% ,主要 分布在临太湖的松陵、横扇、七都等镇,田面高程 2.2

米~ 3.5

米,河道密度大,呈 向太湖的网格状分布;区内湖荡平原面积 978.2

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 83.1% ,田面 高程 3.2

米~ 4 米。 市内河渠纵横交叉,湖荡星罗棋布,河湖交织相通,组成密如蛛网的水道系统 ,既有利于船运与灌溉,又有利于调节水位。全市 50 亩以上的湖泊荡漾 351 个,除 太湖外,较大的湖泊有元荡、长漾、北麻漾等。湖荡一般多呈圆形或长圆形,水深 2 米~ 3 米,湖岸平齐,湖底平坦硬实。主要河道有江南运河、太浦河、頔塘、烂溪塘 等。

(三)吴江十大名片

吴江十大文化名片分别为: 同里古镇、费孝通、南社、垂虹桥、绸都盛泽、中国太湖美食之乡、昆曲“ 吴江派”、苏州湾、太湖大学堂、莼鲈之思。 1、费孝通——1910年~2005年。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一生致力从实求知,志在富民。吴江不仅是费老的出生地,也是他两次学术生 命的起点,他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 界大同”、“文化自觉”等学术观点在全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学术代表作有《江 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小城镇大问题》等,另有20卷《费 孝通全集》行世。 2、垂虹桥——以“江南第一长桥”名闻遐迩,自宋始建之日起即被誉为三吴 绝景。自此吴江商贾云集,墨客聚会,成为车船之都会。每当皓月当空,垂虹桥 笼罩在夜色之中,别有一番意境,历代数百文人雅士留下了许多描绘垂虹桥的诗 词书画,堪称桥文化的典范。 3、同里古镇——江南六大名镇之一,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同里镇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 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以小桥 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4、中国太湖美食之乡——2009年9月19日,中国烹饪协会认定吴江“太 湖美食”以“土(食材本土化)、特(制作方法和成品有明显的吴江特色 )、时(菜肴应季)、鲜(突出本味.咸鲜为主)”为主要特征,融合了 吴文化的精致纯正和越文化的粗犷醇香风格,是中国饮食中的一朵奇葩, 并冠名吴江“中国太湖美食之乡”。 5、绸都盛泽——早在明清时期,盛泽就以发达的丝绸制造业和繁荣的 丝绸贸易而名闻遐迩,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绸都。从清 初中国最早的丝绸专业市场“庄面”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的建立,盛泽赢 得了“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美誉。盛泽的小满戏作为具有丝绸行业特 征的社会性民俗文化活动已名播江南。

6、苏州湾——吴江“水乡泽国”的美誉依托。作为太湖板块的新生力 量,苏州湾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是江发展的一个重要引 擎。现代繁华的都市中心、充满活力的滨水港湾、新苏州文化的塑造、生 态优先的低碳新城……将拉动着吴江迈向太湖新时代。 7、太湖大学堂——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生前暂时居住与传道的书院。 大学堂结合田园教学、文化课程、心灵教育,将中华传统教育融合西方体 验式教育,旨在“浓缩东西精华,传播国学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 8、昆曲“吴江派”——明朝万历至崇祯年间,以吴江人沈璟为核心形 成的、在中国戏曲史上与汤显祖昆曲“临川派”齐名戏曲重要流派。沈璟 等针对传奇创作中出现的卖弄学问、搬用典故、不谙格律等现象,提出“合 律依腔”和“僻好本色”的主张,并编纂 《南九宫十三调曲谱》 以为 规范。他们致力于戏曲创作规律的研究与宣传,对于普及与推动戏曲创作 、促进戏曲剧本与舞台演出相结合作出了贡献。

9、南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革命文化团体,在推 翻满清王朝,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宣扬现代治、军事、文化、新 闻、外交、艺术等方面成绩卓著。历史上有“武有黄埔,文有南社”之说 。吴江是南社的重要发祥地,南社从酝酿、发展、高潮直至结束,都与吴 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3名发起者中的陈去病、柳亚子均是吴江人。在 1000多名南社社员中,吴江籍社员有139名,居全国各县之首。 10、莼鲈之思——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的成语,源于西晋吴江诗人张翰 。张翰在洛阳当官,因为思念吴江的莼菜羹、鲈鱼脍弃官归故里,写下了 著名的《思吴江歌》,吴江也因而别称“鲈乡”。“莼鲈之思”成了许多 诗人吟咏的意境,在中国历代诗词中频频出现,在诗歌史上产生了强大的 影响。这则源于吴江的典故也深深勾起了人们对吴江的神往。 张翰《思吴江歌 》: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 未归,恨难得兮仰天悲。 张翰虽在洛阳的时间不长,却留下了“莼羹鲈脍”这个用于怀念故乡 的成语!

(四)吴江名人

1

、“三高”

“三高”之名始于宋熙宁三年 (1070) ,知县林肇绘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人画 像于鲈乡亭壁,认为范、张、陆三人洞悉世事,急流勇退,保持高风亮节,称为高 士。三高祠原在长桥西堍之南,宋祐五年 (1090) 建。光绪五年 (1879) 后改建在西门 外文昌道院。 20 世纪 50 年代拆除。 ( 1 )范 蠡 春秋末期(约公元前 536 ~前 448 ) 春秋末越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实业家。辅佐勾践兴越灭吴,功成名就之后激 流勇退,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 2 )张 翰 西晋 齐王司马冏执政期间,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预见到祸乱将起,遂以秋风起,作《 秋风歌》,辞官归乡。留下了著名的“莼鲈之思”的典故和“莼脍鲈羹”的成语。 ( 3 )陆龟蒙 唐代(?~ 881 ) 吴江“三高”之一。著名文学家,与皮日休多所唱和,人称“皮陆”。所著《耒耜 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具专著。

2

、“三贤”

明万历七年( 1578 年),钦差大臣林应训,征得万历皇帝同意,在松陵垂虹桥北堍 建爱遗亭(后改为三贤祠),内设叶绅、吴岩、沈启 3 人石像及碑记,纪念他们御灾 捍患之功,卫国救民之绩。 ( 1 )叶绅 明代( 1440 ~ 1505 ) 吴江治水“三贤”之一。叶绅,字廷缙,吴江北厍叶家埭人。曾任户科给事中、礼 科左给事中、尚宝司少卿,有谨重称职之誉。弘治七年 (1494) ,奉派去福建、浙江 巡按,路过家门,江南地区正值发大水,呈请呈请浚河而治。 (2) 吴岩 明代 吴江治水“三贤”之一。明南京刑部尚书吴洪次子,刑部尚书吴山之弟。曾任四川 布政使。正德十三年 (1518) ,吴江大水淹田大半,吴岩奏请拨款治理。 (3) 沈启 明代 (1490 ~ 1563) 吴江治水“三贤”之一。沈启,字子由,号江村,吴江松陵人,嘉靖十七年( 1538 )进士。曾任南京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北京刑部主事、绍兴知府、湖广按察司副 使等职。他对吴江水系进行全面的考察,将水患变为水利。著有《吴江水考》一书 ,对研究太湖流域治水有极重要的参考价值。

3

、“三杰” 他们共同追求民主,宣传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吴江一页,因此被誉 为近代革命史上的吴江“三杰”。 ( 1 )金松岑 1873 ~ 1947 吴江“三杰”之一。金松岑,吴江同里人。近代国学大师,爱国志士,诗人,教育 家。曾参加中国教育会,创办同里自治学社 ( 后改为同川学堂 ) ,与章太炎在苏州创 立国学会。早期创作小说《孽海花》前六回,一生著述宏富,有《孤根集》、《天 放楼诗文集》等。 ( 2 )陈去病 1874 ~ 1933 吴江“三杰”之一。陈去病,吴江同里人。近代著名诗人,辛亥革命风云人物,南 社创始人之一。 ( 3 )柳亚子 1887 ~ 1958 吴江“三杰”之一。柳亚子,著名诗人,社会活动家,南社创始人之一。有“今屈 原”之称,与毛主席和诗被传为美谈。

2003 年 2 月至 2007 年 3 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的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短论二百三十二篇 。这些短论思想性、针对性、时效性都很强,语言简洁明快,观点敏锐 清晰,形式生动活泼,讲道理浅显易懂,文风朴实。 有一篇“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的评论这样写道: 有的干部辞职 下海了,还 “无车弹铗怨冯灌” ,抱怨组织上给他的“平台”不够大。 多大的“平台”才够呢?平心而论,一个干部当到了县里的主要领导, 就不能说是“大材小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做人要有人品,当 “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 “莫道昆 明池水浅” ,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 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 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 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 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 夺席谈经非五鹿 头颅早悔平生贱 安得南征驰捷报 说项依刘我大难 无车弹铗怨冯 灌 肝胆宁忘一寸丹 分湖便是子陵滩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以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牢骚太胜防肠断 莫道昆明池水浅 落花时节读华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 观鱼胜过富春江

4

、“三忠” 三忠祠旧在垂虹亭南,祭祀吴国伍子胥、唐张巡、宋岳飞。明洪武元年 (1368) 知州 孔克中建。其后屡次重修。咸丰十年 (1860) 毁。 ( 1 )伍子胥 春秋末期(?~公元前 484 ) 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本楚国人,入吴后,成为吴 王阖闾重臣,营造姑苏城,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为人忠贞 ,曾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后因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被迫自杀。 ( 2 )张巡 唐代( 708 ~ 757 ) 吴江“三忠”之一。张巡,唐朝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任真源(今河南鹿邑 )县令,是“安史之乱”时期著名的英雄。 ( 3 )岳飞 宋( 1103-1142 ) 吴江“三忠”之一。岳飞,字鹏举,南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人,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率领岳 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但在朝廷倾向议和的大背景下,岳 飞遭受诬陷,被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追谥武穆、忠 武,追封鄂王。

5 、“两弹一星”功勋人物 ( 1 )程开甲 1918 ~ 我国核试验事业的开拓者和组织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 2 )杨嘉墀 1919 ~ 2006 空间自动控制学家,“北斗导航”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我国发展高技术的“ 863 计划”倡议人之一。 ( 3 )杨承宗 1911 ~ 2011 约里奥 · 居里夫人的弟子,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 爆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80 年筹备创立了国内第一所自费走读的合肥联 合大学。

6 、吴氏名门 ( 1 )吴璋 明代 生卒年不详 明代宣德间孝子,因割股和药治疗母疾和带母遗骨归葬而被赞为“全孝翁”。 ( 2 )吴洪 明代 1448 ~ 1525 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居官清廉,遇事有智略。因得罪太监刘瑾,致仕归乡。 ( 3 )吴山 明代 1470 ~ 1542 官至刑部尚书,曾依律法惩治位高权重的翊国公郭勋。著《治河通考》十卷,开凿怀德井(三 角井)。 ( 4 )吴兆骞 清代 1631 ~ 1684 清代著名边塞诗人,对在塞外传播中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 5 )吴燕绍 近现代 1868 ~ 1944 边疆史地专家,所著《清代蒙藏回部典汇》 1500 万字,是研究清代边疆历史的必读书籍。 ( 6 )吴丰培 近现代 1909 ~ 1996 边疆史地专家。从事民族史研究 60 多年,编著有《清季筹藏奏牍》、《清代藏事奏牍》、《清 代驻藏大臣考》等多部,整理复印古籍 40 余种,撰写论文近百篇。

7

、其他具有影响力名人

( 1 )袁 黄 明代 1533 ~ 1606 学者,对政治法律、星象、水利、兵备、医学都有研究。所著《了凡四训》在社会上特别是佛 教界影响很大。 ( 2 )计 成 明代 1582 ~? 造园专家,所著《园冶》是世界园林科学最古的名著,为发展我国造园艺术做出了杰出贡献。 ( 3 )万青选 清代 1818 ~ 1898 周恩来的外祖父。同治十一年( 1872 年)至光绪元年( 1875 )先后任吴江、震泽知县。曾捐 修塘路自三里桥起至大浦桥止计长 3110 余丈( 10 多公里),亲自募捐修复盛泽圆明寺桥。 ( 4 )施则敬 清代 1855 ~ 1924 中国红十字会创办人之一。 ( 5 )施肇基 近现代 1877 ~ 1958 外交家。民国期间先后任驻英、驻美公使、大使达 24 年之久。 1919 年作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 团五名代表之一,力主取消“二十一条”等 7 项要求,在“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更力主拒 签不合理的《凡尔赛和约》。 ( 6 )邵力子 近现代 1882 ~ 1967 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筹备工作。在国共合作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称为“ 和平老人”。

8 、双拥模范颜红英

(五)吴江院士

1 、黄文熙 1909.1

~ 2001.1

吴江平望人。原中科院院士、我国土力学工程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2 、冯新德 1915.10

~ 2005.10

吴江同里人。原中科院院士、我国高分子化学奠基人。 3 、沈善炯 1917.4

~ 吴江同里人。中科院院士、我国最早从事微生物化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者。 4 、刘建康 1917.9

~ 吴江松陵人。中科院院士、鱼类学和淡水生态学家,长期从事鱼类学和淡水生态学 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5 、程开甲 1918.8

~ 吴江盛泽人。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我国核试验事业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两 弹一星”元勋,为我国核弹试制成功和国防科技工作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6 、杨嘉墀 1919.7

~ 2006.6

吴江震泽人。原中科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获得多项成果和奖励, 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 ( “ 863 ”计划 ) 创议者之一。 7 、汪集暘 1935.10

~ 吴江桃源人。中科院院士、地理物学家。 8 、施 敏 1936 ~ 吴江震泽人,现为美国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著名 微电子与半导体专家。 9 、郑兰荪 1954.10

~ 吴江盛泽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

(六)吴江将军

( 1 )沈礼敏 1937 年 技术少将,吴江黎里人。 1961 年 10 月入伍,先后在国防部第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 三机械工业部第六研究院、国防科委空气动力指挥部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部门从 事国防科学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研究所科技委主任、研究所总工程师等职。 1996 年被 授于技术少将军衔。 ( 2 )钱国樑 1940 年 上将,吴江青云人。 1958 年 12 月入伍, 196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副连长、参谋、副 科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27 军参谋长、第 27 集团军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济南军区司令员、 沈阳军区司令员,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86 年受命中央军委赴 滇作战,全集团军荣获“胜利之师、文明之师”称号。 1998 年亲临长江抗洪一线,指挥官兵抗 洪救灾。 ( 3 )王文荣 1943 年 中将,吴江盛泽人。 1962 年入伍,先后在解放军军政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中国人 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等单位工作,历任团宣传股干事、教员、讲师、教授,并担任国防大学教育 长、专业技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国防大学副校长。先后主编《毛泽东军事思想辞典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述要》、《军事战略学概论》等书。

( 4 )庄祥鸣 1944 年 海军少将,吴江震泽人。 1967 年毕业于海军工程学院机电管理系。历任海军潜艇第二支队机电长,第十二 支队科长、艇长、参谋长,海军潜艇六十二支队长、海军镇江船艇学校校长,海军指挥学院教育长。多篇论 文被收入《中国军事文库》。 ( 5 )朱家华 1946 年 武警少将,吴江屯村人。 1962 年 6 月入伍,历任副班长、国防部第十研究院干部、四机部第十研究院干事、 秘书,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局长等职。 1997 年至 1999 年,兼任中央政法委综合治理 办公室副主任。 1999 年,任公安部边防管理局局长,被授予武警少将军衔。 2002 年 11 月,当选为中国共产 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6 )许耀元 1952 年 武警上将,吴江北厍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委员,武警上将。 1969 年 2 月入伍。先后任战士、排长 、军政治部干部处干事、副处长、处长、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委、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长、集团 军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干部副部长、部长、主任助理等职。 2010 年 7 月任武警部队政委。 2001 年晋升少将 军衔, 2009 年晋升中将军衔, 2010 年 7 月改授武警中将警衔, 2012 年 7 月 30 日晋升武警上将警衔。现为中国 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 7 )陈依工 1955 年 少将。 1976 年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8 )钱毅平 1960 年 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副部长。 ( 9 )徐永根 1961 年 少将。福建对台情报部门工作。

(七)南京青奥会随想 1.

丝绸之路。 (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 圈,被认为是 “ 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 。海上丝绸之路。 ( 2 )吴江是丝绸产业的发祥地、是丝绸之路文化的源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丝绸之 路经济带》开机仪式在盛泽先蚕祠举行。 ( 3 )马克波罗与吴江 ( 4 )郑辟疆与费达生。蚕丝专家,我国蚕丝教育奠基人,是近代蚕业史上“土种革命 ”和“土丝改良运动”的先驱者。

2.

明城墙。南京明城墙修筑于明朝,建于 1366 年到 1386 年,历时 21 年建成,是世界 第一大城垣。 ( 1 )沈万三。坊间流传,江南首富沈万三筑了三分之一。 ( 2 )恢复重建吴江城墙。自后梁开平三年( 909 )吴江建县,县治即设在松陵镇。 自 2008 年吴江市政府搬入现吴江大夏,县衙位置历时 1100 年而不变,实为少有。乾 化元年( 911 ),都指挥使司马福建城,以木栅栏作为围墙。元至正十六年( 1356 )张士诚开始修筑吴江城墙,建 4 个陆门、 5 个水门。其后明清两代虽有重修,但位 置都没有变动,范围也没有改变。民国后期到解放后失修, 1958 年起,吴江城墙被 全面拆除,但在盛家厍南门处仍有部分城墙基石存在,可以进行恢复性开发。

3.

郑和下西洋与宝船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 240 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 海上航行,比欧洲多个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明代造船业非常发达,其中既有贸易繁荣的经济因素,也有 “ 倭患 ” 频仍的军事因素 。明代的造船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有了长足发展,杰出代表是郑和下 “ 西洋 ” 所使用 的宝船。同时,明代也涌现出了一批记载造船技术的典籍,如沈 (启)(音 qǐ ) 的《南船纪》。 4.

浑天仪与天文望远镜 ( 1 )王锡阐 清代 1628 ~ 1682 著名天文学家,所著《晓庵新法》熔中西之学于一炉,极受国内外学者重视。 ( 2 )孙云球 清代 1630 ~ 1662 著名光学仪器制造家,著有《镜史》,在中国首创可戴在鼻梁上的眼镜,制造出望 远镜、存目镜、察微镜、万花镜、幻容镜、放大镜等。

5.

云锦。 云锦又称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之一,至今已有 1580 年历史。因色泽 光丽灿烂,状如天上云彩,故名云锦。它与苏州宋锦、 四川蜀锦一 起,被誉为中国 的三大名锦。 宋锦起源于宋代,主要产地在苏州、吴江。宋锦色泽华丽,图案精致,质地坚柔, 被赋予中国 “ 锦绣之冠 ” 。 2012年11月,中国宋锦开发应用基地在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揭牌。

二、今日吴江

2013

年苏州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

20

个重点城市的位次 2013 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015.70

亿元,在 20 个重点城市中列第 6 位 ,列前 5 位的其他城市分别是:上海 (21602.12

亿元 ) 、北京 (19500.60

亿元 ) 、广州 (15420.14

亿元 ) 、深圳( 14500.23

亿元)和天津 (14370.16

亿元 ) ; 2013 年苏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30392.9

亿元,低于上海( 32088.88

亿元),列 20 个城市第 2 位; 2013 年苏州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5883.90

亿元,列 20 个城市第 8 位 ,前 3 位分别是:重庆 (11205.03

亿元 ) 、天津 (10121.20

亿元 ) 和北京 (7032.19

亿元 ) ; 2013 年苏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627.60

亿元,增长 12.9% ,分别列 20 个城市第 9 位和第 14 位;

2013 年苏州实现进出口总额 3093.48

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 1757.06

亿美 元,分列 20 个城市第 4 位和第 3 位; 2013 年苏州实际利用外资 86.98

亿美元,列 20 个城市第 5 位,前 3 位的城 市分别是:天津 (168.29

亿美元 ) 、上海 (167.80

亿美元 ) 和大连 (136.00

亿美元 ) ; 2013 年苏州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331.03

亿元,增长 10.5% ,总量在 20 个城市中列第 6 位,增速列第 15 位;总量列前 3 位的城市分别是:上海 (4109.51

亿元 ) 、北京 (3661.11

亿元 ) 和天津 (2078.30

亿元 ) ,增速列前 3 位的 城市分别是:珠海( 19.4% )、天津 (18.1%) 和武汉 (18.1%) 。 2013 年末苏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20037.58

亿元,比年初增长 13.5% ,均列 20 个城市第 9 位; 2013 年末苏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15495.24

亿元,比年初增长 13.2% ,分别列 20 个城市第 9 位和第 3 位。

(一)百强县地位

2013

年,吴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15.47

亿元,同比增长

9.6 %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29.51

亿元,增长

8.5%

;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

721.4

亿元,增长

14.5%

;完成工业总产值

3850

亿元, 实现进出口总额

220.4

亿美元,民营企业注册资本突破

1300

亿 元。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苏州各板块前列,“十二五”规划 纲要中的多个项指标已完成期末目标。

地区 张家港 常 熟 昆 山 吴 江 太 仓 江 宁 绍 兴 鄞 州 萧 山

2013

年周边部分县

(

市、区

)

交流资料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 值 累计 ± % 累计 ± % 154.18

3.1

4933.58

3.7

固定资产投资 累计 770.56

± % 9.6

138.58

243.52

129.51

100.13

156.40

77.57

153.29

126.52

8.1

10.6

8.5

11.1

14.0

10.1

12.5

3.1

3579.00

8154.39

3090.55

1983.71

2491.44

3508.86

2190.59

5294.43

5.3

4.2

1.0

6.4

13.1

5.3

6.6

4.7

715.21

842.00

721.00

520.00

880.51

503.32

505.08

730.73

12.5

9.3

14.5

10.2

11.3

17.0

20.2

18.4

(二)重点产业

产业发展呈现“ 4+4+1” 格局,全力打造优势产业新板块。 吴江产业集聚度高,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和光电缆产业等四大 传统产业基础实力雄厚。近年来,吴江大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向产 业链和价值链向高端延伸, 2013 年丝绸纺织业规上产值 976.44

亿元,电子 信息业规上产值 806.92

亿元,光电缆业规上产值 383.54

亿元,装备制造业 规上产值 342.59

亿元。 四大传统产业中,涌现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龙头企 业,其中亨通集团、恒力集团、盛虹集团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企业 500 强。新 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食品加工是吴江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 业, 2013 年全区制造业新兴产业实现产值 工业的比重达 49.1 % 1516.41 。吴江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 2013 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603.47 亿元,增长 11.2 % ,占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达到 42.6 % ,比上年提高 2 个百分点。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实现交易 额突破 1000 亿元大关,继续居全国专业市场前列。

(三)城市化进程

2012 年 9 月吴江撤市设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吴江大力加快发展步伐,及时科学 制订城市发展规划,围绕重点区域突出重点功能,加大投入,全力打造苏州南部现 代新城区。 突出“三新三古”,加快城市化进程。 1 、太湖新城。城市发展迈进“太湖时代”,全力打造南部现代新城区。老城区苏式 化改造有序推进,盛家厍历史街区改造顺利开展,人民广场城市客厅、鲈乡路和 仲英大道改造完成。 2 、舜湖新城。盛泽新城加快推进。 3 、汾湖新城。建设取得新进展。 4 、同里古镇。 5 、黎里古镇。 6 、震泽古镇。

(四)人才与创新活力

吴江的创新活力、创新能力也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科技创新活力不断凸显 , 2013 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50 家,累计 177 家;新认定的省高新技术产品 286 项,累计达 1183 项;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9 家,累计 23 家;新增省级以上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家,累计 35 家。全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10.74

件。国家 知识产权试点工作通过验收,四个科创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清华汽研院快速发展 壮大,智慧交通研发中心成立运行;制定优秀人才“生根计划”,拥有国家“千人 计划”总量增至 31 人,科技领军人才总数达到 247 人,首次获评“全省人才工作先 进县(市、区)”。 金融资本工作呈现亮点,外资银行、村镇银行均实现历史性突破,神元生物、润扬 投资 在场外市场挂牌,鲈乡小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不断 增强,连续开展经济竞赛、环境竞赛,对区级机关部门实行主要业绩指标( KPI ) 考核,全面确立吴江开发区(同里镇)、汾湖高新区(黎里镇)、吴江高新区(盛 泽镇)、太湖新城(松陵镇)“区镇合一”发展格局。行政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 建成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镇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全面铺开,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 革,实施部门综合预算改革;积极开展税单电子联网管理试点,启用“泛长三角地 区检验检疫合作机制信息平台”,探索知名字号企业名称权信誉融资模式。

(五)民生幸福

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全力打造和谐乐居新家园。 统筹全区未来三年民生、交通和生态建设重点,全面实施“ 桃源森林公园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公园,苏州轻轨 4 号线吴江段 13 1058” 工程,吴江中 学、芦荡湖湿地公园等项目竣工,同里湿地公园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单位, 个站点全部开工建 设,东西快速干线全面开工;区(镇) 22 条老街面貌焕然一新,局部环境改善明显 ,商业价值提升明显,居民群众得益明显;黎里古镇保护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效,震 泽古镇形象气质大幅度优化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探索 实施城乡联动的医疗联合体运作模式,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考核,苏 信学院“信息通信技术”专业群入选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全区在营公 交车全部实现空调化,出租车全面完成油改气。

“美丽镇村”、“富村美村”建设深入推进,美丽镇村信息通工程高效推 进;完成苏州市部署的“四个百万亩”在吴江的规划上图,国家现代农业 示范区规划通过农业部评审。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强,完成全区生态红线 区域保护规划调整,全面实施“三网”整治拆除,启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加大 LNG 车辆投放力度,城区公交车全面消除“黑尾巴”。社会管理创 新工程扎实推进,信访工作绩效考核保持全省领先,探索户籍制度改革和 流动人口管理新模式,数字城管实现建成区全覆盖,平安吴江建设取得新 成效

三、吴江的明天更美好

(一)经济转型

注重培育经济新业态。 一要加速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抓住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周边高新产业孵化转移的机 遇,聚焦优势产业、特色园区、重点企业,把优质项目引进和建设作为战略基点, 大力推进新材料、新型平板显示等产业发展,加大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 高增长性行业培育力度,着力发展新医药和新型食品行业。通过产业链、价值链、 投资链、服务链的延伸升级业态,加快形成高端装备、光电缆和 的支柱产业。 LED 三大五百亿级 产业,加快形成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新型食品四个百亿级产业,加快形成新 二要加速壮大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全区三大新城建设的拉动作用,坚持产城融合 、产城互动、产城同步发展,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旅游业、市场( 电商云商)、城市综合体、文化创意、软件产业、服务外包、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运输、工业设计、信息维保中介、公共服务平 台,推进制造业企业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分离。聚焦高端服务业,培育 和引进一批在行业细分领域有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旗舰型龙头项目。进一步提升 东方丝绸市场业态,科学用好上市公司资源,增强市场对产业的引领拉动功能。

三要加速发展创新型经济。依托六大载体建设,加快提升四个科创园发展水平,着 力建设太湖新城苏州湾软件园、开发区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园、汾湖新型食品产业园 、盛泽纺织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平望中鲈科技园。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的“杠 杆效应”,加快打造包括种子基金、孵化基金、创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在内的完 整融资链条。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发展机制,坚持面向企业、面向产业、面向经济 发展主阵地引才聚才,深入推进人才创新创业“ 55352” 、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的高效集成和无缝对接。 工程和优秀人才“生根计划 ”。引进培育一批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等中介服务机构,着力实现人才 四要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各种现代生产要素向农业 集聚。优化“四个百万亩”上图规划布局,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坚守“四大主导产 业”保护红线,重点扶持并落实好 20 万亩水稻面积的复垦补种,切实保护好百姓的 “米袋子”、“菜篮子”,留出子孙后代的“口粮田”、“生存地”。大力拓展规 模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和园区经营等方式;推进农业产链拓展,尤其注重向 科技要空间,大力发展优质种苗,注重向市场要空间,大力发展加工销售,做大做 强农业龙头企业;使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多的价值。

(二)板块突破

进一步优化四大片区“区镇合一”管理体制,构建扁平化 管理模式,把吴江开发区(同里镇)打造成全区开发开放的 “火车头”,把吴江高新区(盛泽镇)打造成全区转型升级的 “增长极”,把太湖新城(松陵镇)打造成全区创新发展的 “新引擎”,把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打造成苏州城市接轨上 海的“桥头堡”。

(三)改革攻坚

全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一,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简政放权,尽快公布“权力清单”、“负面清 单”、“监管清单”;着力加强监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和监管 机制,抓紧建立科学的抽查制度、责任追溯制度、经营异常名单和黑名单制度,探 索信用管理机制覆盖行政管理全过程的新监管模式;着力优化服务,推进区镇村三 级行政(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设企业设立“一口受理、一口办理”平台, 培育壮大行政服务中介机构,全面强化主动高效服务意识,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 细节之间显水平;进一步完善后备干部和机关新进人员到行政服务一线挂职锻炼定 期选派机制,把服务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进一步提高盛泽“强镇扩权”全国试点水平,建立行政审批、行政监管、行政执法 协调运作机制,强化综合执法。理顺区级部门与区镇职能部门对接机制,预防和消 除“梗阻”现象。 第二,要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着力深化国资运行去行政化机制改革,提 高国资发展的效率、效益和贡献,促进国资、民资、外资取长补短、共赢发展。

第三,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推进“诚信吴江”建设;深化资源性产品价 格改革,积极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大力发 展要素市场,加强技术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土地市场建设。 第四,要贯彻落实财税体制改革要求。着力为市场主体减负、向基层倾斜、向转型 升级发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精准性有效性。 第五,要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突出服务实体经济和提升资源集聚能力,充分利用资 本市场,大力推进金融服务创新。 第六,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突出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互动并进,提高国 际资本、资源、技术等要素的利用配置效率,着力推进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方面 的改革创新,更加充分发挥开发区的平台功能,稳定外资增长、提升外贸质量。

(四)民生改善

用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果,让城乡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与经济发展同步。 一要环境好。持续深化城乡环境建设竞赛,实施好老城区改造、老街综合改造等工 程,完成“三网”整治拆除扫尾工作,扎实推进村庄风貌苏式化建设试点和“百村 示范千村整治”行动,使“苏式风格,舒适生活”成为吴江的重要特征。加快汾湖 、震泽、桃源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蓝天”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垃圾焚 烧发电站项目,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水平。加快制定环保限批目录,加速淘汰落后产 能。重拳出击,动真碰硬,大力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高压遏制和拆除违 法建筑,大力建设美丽家园。 二要服务好。加快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的建设进度,推进医院、学校、文体、养老场 馆建设改造,抓好各区镇安置公寓房建设,加快实现各区镇“五场”生活服务设施 全覆盖,公开公平公正理顺老公房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加强城乡 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多渠道补偿机制,注重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全区教育均衡、特色、优质发展 。

三要收入好。按照新一轮村级集体经济“五年倍增计划”要求,完善镇级统筹平台 ,做大做强村级物业经济,拓展强村发展多元化路径,努力实现村级可支配收入增 长15%以上。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加快三大合作社建设,落实政策性 惠农补贴,建立健全渔民生产、生活保障机制,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 民转移性收入;加大农村和城镇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以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促 进各类群体充分就业,增加低收入群体的补助性收入,务实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 稳定增长。 四要风气好。分步骤有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通过教育引导、 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扎实做 好全国文明城市复检工作,依托文明环境竞赛、美丽镇村文明行等平台,突出市民 参与、共建共享理念,充分发挥公民道德馆(广场)、乡风文明馆的载体作用,通 过选树精神文明先进典型、规范公益广告宣传管理、建立城区志愿者网格巡逻机制 等方式和途径,使城乡文明蔚然成风。

(五)干部能力

注重提升干部执行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把执行力作为干部能力建设的关键 ,全面提升工作成效。 一要提高担当进取的能力。要敢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必须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 ,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要深入贯彻中央要求,为 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旗帜鲜明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褒奖担当者,完善 激励敢于担当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优化基层干部队伍。要善创新。注重对深层次 矛盾的研究,在谋划战略、规划、政策、标准上下功夫。创新思路化解制约经济发 展的土地、资金、投资渠道、发展理念等一系列瓶颈。要勇争先。有先人一步的思 想观念,高人一筹的胆略气魄,深化区镇结对竞赛和机关效能建设,营造争先进位 、共同进步的强烈氛围。

二要提高联系群众的能力。善始善终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针 对查摆出来的“四风”问题,全力整改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短期效 应;始终坚持把践行群众路线的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把改进作风融入 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把联系服务群众的成效作为党员干部实绩认定和选 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深化“融入式党建”创新工程,以服务群众、做群众 工作为主要任务,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争创一批苏州市先进基层党组 织和党代表先锋工作室。更大力度发挥好人大、政协的职能,发挥好统战 、人武、群团等条线和部门的优势,为加快发展凝聚广泛的社会力量。

三要提高宣传引导的能力。始终突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视 线下移,继续加强对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的宣传,为重点工作推进积极正 面引导舆论,形成主流声势。面对纷繁复杂的发展形势,尤其要结合群众 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埋头苦干、开拓创新、动真碰硬的好干部, 宣传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的好干部,宣传心系群众、爱民敬民、不 计个人得失的好干部,形成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要自觉站准站稳立场, 更多把握主动权,做好网上网下舆情监测工作,提升网络管理和网情引导 能力。

四要提高廉洁从政的能力。清醒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形势 ,着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深入 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13-2017 年工作规划》的实 施办法,坚持守土有责,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以身边的 案例为警醒,发现问题及时提醒,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防止回天乏力 、失足遗恨。要珍惜岗位、安心安身,以先进为榜样,自觉践行“三严三 实”。要及时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严防各种不正之风,对顶风违纪的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七)美丽苏州湾

规划建设中的太湖苏州湾新城横跨吴江、吴中两片区,规划总面积180 平方公里,其中,水域以吴江太浦河口为界,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吴江、 吴中片区陆地面积分别为30平方公里。吴江片区陆地大致分两块,北部在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兴路以北、运河以西部分;南部在太湖新城江兴 西路以南,苏州河以西,南至规划中的东西快速干线(吴江大道)。 “两岸一湖”、“一湾双核”

依托吴江濒临东太湖的独特优势,规划建设总面积 17 平方公里的太湖 新城,推动城市发展迈进“太湖时代”,着力成为 21 世纪苏州城市建设的 最大 亮点。 2013 年,太湖新城核心区基础设施实现基本覆盖;以国际化标准重 点实施了苏州文博中心、太湖新城水街、度假区总规及城市设计等 10 多项 专项规划;一大批高质量项目开工建设,东太湖生态园、翡翠岛和沿线景 观、阅湖台如意桥、大型音乐喷泉、美食新天地等标志性工程展露风采, 美丽“苏州湾”、“东太湖百里风光带”建设加速推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