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的遺產-大河與文明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古代文明的遺產-大河與文明

古代文明的遺產-大河與
文明
兩河、印度與中國文明
一舊石器文化的演進
階段
先石器
早
期
體質
距今時間(年)
代表人種
文化表現
南猿
400~170萬
非洲南猿
會利用天然工具、但不會
製造工具
巧人
200~150萬
東非猿人
已知製作簡單的石器
元謀人
爪哇人
直立
人
160~20萬
北京人
已知用火
海德堡人
舊
石
器
時
代
長濱人、左
鎮人
山頂洞人
晚
期
智人
10萬~
克羅馬儂人
1.有初步的
社會組織
2.審美的觀
念
3.初步宗教
4.有抽象思
維的能力
生活概況
1.住
在洞
穴與
岩蔭
中
2.過
著採
集、
漁獵
的生
活,
相當
依賴
大自
然,
是大
自然
的寄
生者
一新石器文化的演進
新石器晚期—
新石器早期—
革命
指標
10000~5000B.C.E.
農業
1.西方:麥類
2.東方:南
、北
3.影響:有較穩定的定居生
活,並有餘暇從事文化的創
造
畜牧
革命
1.西方:羊、牛
2.東方:豬、犬
陶器
為了儲存食物
磨石
石器以「磨製」為主
村落
為發展農業逐漸形成固定聚
落
指標
城市
出現
約5000B.C.E以來
1.由來:隨著農業的發達,
吸引人群的聚落。新石器晚
期,幾個重要
地區
出現城市
2.代表:以兩河、尼羅河、
印度河、黃河四區為代表
3.影響:社會分工日係、階
級日趨複雜→政治組織出現
1.2500B.C.E.左右,西亞、印度、
金屬 中國、埃及先後進入青銅器時代
使用 2.中、西差異
1.由來:隨著政治、社會日趨複
文字 雜,為管理水權、記錄天象、登
發明 陸財稅,發明
2.兩河、埃及最早出現
古代大河文明的特色
• 大河提供較佳的生活條件
(1)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而大河灌溉水
源充足,水利資源較豐富;地勢較為平坦,土地相對肥
沃;氣候溫和,適宜人類生存,利於農作物培植和生長
(2)西亞的兩河流域、埃及的尼羅河(Nile River)河
谷、印度河(Indus River)河谷,以及中國的黃河流
域、長江流域,都是孕育各地早期人類文明的搖籃
• 各文化間產生融合、兼併、形成大型的文明
• 四大古文明在3500~1000B.C.間,結合了新石器革命、
農業(產食)革命、城市革命、神話思維為一體,同時
各自發展有獨特性的歷史
• 隨著時間流逝及環境改變,古文明逐漸被埋沒,發現了
古代兩河流域、埃及和印度古文明
★兩河流域的政治演變
民
族
政
權
出現農業、聚落
(4500B.C.E.)
蘇美人
出現城邦(3000B.C.E)
出現「城邦聯盟」
阿卡德人
蘇美人
巴比倫人
阿卡德帝國(2340B.C.E)
概
況
1.各城邦獨立,有需要才結成鬆散的聯盟
2.城邦之中,「
」是最高的權力機構,並選
出國王;國王是行政首長、最高祭司,戰時是軍事統帥
3.2340B.C.E. 為阿卡德人所敗,後雖一度中興,但終
為其他民族所滅
建立中央集權的政府
烏爾第三王朝(2100B.C.E) 中央集權統治大大增強,制訂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巴比倫帝國(2000B.C.E)
西臺人和卡賽人入侵(1600B.C.E)
亞述人
軍事帝國(1300B.C.E)
加爾底亞人
新巴比倫帝國(606B.C.E)
波斯人
波斯帝國(539B.C.E.)
1.專制君主:有至高的權力,利用軍隊、官僚、財稅制
度進行統治
2.漢摩拉比在位時,國勢達到頂點
1.西臺人:最早發明
2.卡賽人:將
引進兩河流域
亞述人黷武、殘暴,是個軍國主義的社會;其統治極其
嚴酷,不斷發動戰爭,整個國家有如戰爭機器
以巴比倫帝國的繼承者自居故稱「新巴比倫帝國」
征服兩河,並進犯埃及、希臘,建立人類史上第一個橫
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
文
字
1.蘇美人使用尖銳的蘆管將由象形符號演變而來的『
文字』(cuneiform),寫在濕軟的泥板上,為後來兩河流域
的其他民族所採用
2.蘇美人已經懂得訂定契約,從留下的泥板文字可以知道當時商業活動的熱絡
3.考古學家曾在兩河流域發現古印度文明的印章,可見當時兩地居民,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互動
4.地中海東岸海洋民族
人(Phoenician),創造22個字母,為歐洲各國拼音字母的始祖
文
學
1.悲觀的特色:兩河不定期氾濫,造成當地居民心理恐懼
2.深受宗教神話影響:內容多歌頌神明、英雄與國王
3.反應悲觀的人生態度:如蘇美人的〈鳩格米西史詩〉(The Epic of Gilgamesh)
(1)約完成於2000~1800B.C.間,內容顯示當時神人關係密切
(2)描寫鳩格米西找到不死之草後又失去的無奈,接受了人生有限的事實,表現出人們對死亡的恐懼,認為勳業、名譽和
成就均無助於人的永生
(3)提到洪水滅世的故事,與後來《舊約》記載大洪水的狀況十分類似
宗
教
1.多神信仰:居民受環境影響較沒有自信,相信一切事物都有許多神明主管,神明都是以人的形象出現,階級分明,反覆
無常,而人神界限是不變的。每一個城市皆有其保護神,當這個城市強大時,主神地位也跟著提高
2.現世主義:居民建神廟和發展崇拜儀式,主要為了祈求現世的福祉,而非來是的快樂。神廟和政府彼此相互合作
3.悲觀無助:相信人的命運自己無法掌握,死後也沒有永生的希望
4.神意統治:唯有透過神的僕人(祭司)才可以知道神的旨意,從蘇美人開始,從蘇美人開始,便建築一種造型特殊的的塔
來供俸居民懼怕的神,稱為「高塔神殿」(或通天塔,Ziggurat),即《舊約》中的「巴別塔」(Tower of Babel)
科
學
1.
價值取向
2.蘇美人採用
進位法,將圓分成360度,遵照
將每日分成12個時辰,每個時辰30個單位。為了測定地理
位置而有類似後來的經度和緯度的觀念
3.已知將一年分成12個月,一月分成30天,一個星期為7天,並紀錄日、月蝕
藝
術
1.裝飾浮雕:亞述王宮的裝飾雕浮,構圖最生動,雕刻最精美,喜歡描繪戰爭或打獵等景物,反應出亞述人尚武的社會特
色
2.建築:(1)為了取悅神而興建「巴別塔」;(2)歷代統治者的宮殿;(3)迦爾底亞人建造華麗的「空中花園」(被列為古代
七大奇景之ㄧ)
兩河流域文化的特殊性(文化上的一統性):(1)除了語言外,閃米人在政權再文化上完全承襲蘇美人的一切,在文字符號使用楔
形文字之外,再宗教信仰、文壆、法律和社會習俗上,都是ㄧ脈相傳地。(2)政治和族群的經常變動,並不影響他們共享一個相
當一致的文化傳統
★兩河流域文明發展
文 化 特 色
政
衰
亡
權
(1)最早定居於兩河流域,行城邦政治
(2)從事農耕,開鑿運河
蘇美城邦
(3)使用圖像文字,文學、宗教呈現悲觀
(3100~2360B
色彩
.C.)
(4)建築:高塔神廟、拱門、拱壁、石柱
等
征戰中走向衰
落,被阿卡德
人征服
(1)建立統一帝國
巴比倫帝國
(2)建築大型宮殿
(1830~1550B
(3)製定《漢摩拉比法典》,發明占星術
.C.)
、天文學
先後被西台人、
卡塞人征服
亞述帝國
(1) 提倡尚武精神
(1365~605B. (2)建立壯麗的首都-尼尼微,建立大型圖
C.)
書館
被加爾底亞人
消滅
迦爾底亞(新 (1)建造「空中花園」
巴比倫帝國) (2)建觀星臺,紀錄並預測日、月蝕,創
(605~539B.C 星期制
被波斯人滅亡
印度古文明
※哈拉巴(帕)文化
西元前3000年以出現文明,前2300年達到高峰;
發 前1500年為阿利安人所征服
展
有清楚的城市規劃
城市
1衛城:政教中心
文明
2下城:分工商、住宅區
經濟基礎,農民種植麥類、稻、胡麻與棉
農業
花等作物
特
色
1棉紡織和製陶是重要手工業,也開始使
工商 用青銅器
發達 2路上交通運輸主要靠牛車;與兩河的貿
易大概是經由海路
文字 考古發掘出兩百七十多個類似文字的符號
印度古文明的衰亡
•時間:約在1750~1500B.C.
•原因
(1)外族入侵殺害:考古學家從摩亨佐達羅
挖掘到許多斷頭骸骨,推測可能是來自北方的
阿利安人(the Aryans),將河谷城市居民趕
盡殺絕
(2)大自然的變化:考古學家從地層考古中發
現,當時印度河谷的環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天氣變得乾燥不適農業,加上印度河三角洲因
為地震與洪水,使河水改道,淹沒了人口稠密
區
吠陀文明
• 由來:西元前2000年從西北進入,前1500年征服印度河
流域,建立「
」文化,史家也稱為「吠陀文明」
• 早期的社會、政治:屬於部落社會與部落政治
(1)社會:家庭→宗族→部落
(2)政治:國王、部落會議、公民大會
• 經濟發展:游牧→定居、農業;印度和→漸往東部「恆
河」
• 階級社會—行「
」制度
(1)目的
(2)階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3)禁忌:不同種性嚴守分級
(4)維繫:婆羅門教
• 宗教
• (1)多神信仰
• (2)重「
」
• (3)宗教觀:因果律、輪迴思想
中國古文明
文明的發展
•中國古文明的起源呈現多元分區的情況
(1)黃河流域:小米文化區、半地穴是
住屋
(2)長江流域:水稻文化區、干欄式建
築
(3)東南沿岸:耕莖農業、刀耕火種
文明的發展
• 黃河流域文明的發展:新石器早期
(1)小米文化:一種適應早期乾旱環境的文化,
最早可以追溯到約西元前五千年前,先民已選擇
耐旱性強的小米為主要作物,仍有漁獵和採集生
活
(2)村落的出現:利用乾燥的氣候和黃土的特性,
挖掘塔蓋半穴居的住所,形成定居的聚落,在居
住區的外圍挖設防衛用的壕溝,壕溝內有公共聚
會或節慶儀式的「大房子」,代表當時的社會已
走向複雜化
(3)製陶畜牧:已經懂得燒製粗糙的陶器,作為
各式生活用具,並畜養豬、狗等家畜,增加生產
文明的發展
• 黃河流域文明的發展:新石器晚期
(1)城市革命:隨著生產的進步,人口增加,社
會貧富分化明顯,農業聚落逐漸擴大,武力衝突
更加頻繁,聚落週圍築起了城牆
(2)國家形成:居民已知製作青銅器作為禮器、
樂器或兵器,可知當時社會上統治階層的分化更
明顯,權力與資源逐漸集中於少數人
(3)王權國家:昔日的農業定居聚落,發展為世
襲制的王權國家,影響爾後數千年中國的政治發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