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上半期墨西哥的农业发展模式与现代化道路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19世纪上半期墨西哥的农业发展模式与现代化道路

19世纪上半期墨西哥的农业发展
模式与现代化道路
董经胜
问题的提出
• 在对拉丁美洲与东亚地区现代化道路的比
较研究中,学者们普遍注意到拉丁美洲的
大地产制度与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例如韩国和台湾)的小农制度的明显差
异,并将其与拉丁美洲现代化的滞后和东
亚地区现代化的成功相联系。那么,这两
个地区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农业发展模式?
拉丁美洲在现代化进程中,是否有建立小
农制的历史机遇?
• 在墨西哥独立后,一度出现了建立一种小
农制度的可能性,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大庄园经济的危机
• 殖民地时期庄园与矿业、商业的密切结合
破裂了,正当战争结束后需要大量资金恢
复庄园经济的关头,庄园主失去了以往的
资金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
• 教会自身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困难,更无力
向庄园主提供贷款 。
村社经济的增强
• 人口增长率下降,村社土地压力减轻。
• 庄园主被迫提高工资水平。
• 村社农民在前往庄园劳动的时间安排上也
拥有相当的自主权。
• 利用大地产主的经济困难,对庄园的土地
提出所有权要求。
租佃制的实行
• 19世纪中期,为摆脱困境,一些庄园开始
实行租佃制,即将部分土地租给佃农耕种,
收成由庄园与佃农分享
小农场(rancho)的发展
• 在殖民地时期,小农场(rancho)在墨西哥的经济
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并不重要。
• 独立以后,墨西哥小农场的数量迅速增长,重要
性也得到加强。随着大庄园的生产转向租佃制,
很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承租大庄园的土地,
建立了小农场。绝大多数人仍为大庄园的佃农,
但是19世纪中叶,由于经济困难一直困扰着大庄
园主,相当数量的庄园被迫将其土地分割出售,
越来越多的佃农变成了土地拥有者 。
结论
• 独立后,由于大庄园主因经济困难而被削
弱,农业直接生产者的力量相对增强,致
使墨西哥的农业从主要满足大城市市场的
大庄园商品性生产为主,转向主要以满足
自身消费和部分满足地方市场的村社、租
佃农、小农场生产为主。换句话说,在独
立后的墨西哥,出现了一种向“小农制”
转变的农业发展模式。
• 1、究竟商品性的大地产制还是小农制的家
庭农业更加有利于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 2、墨西哥独立后建立小农制的历史机遇为
何最终丧失了?
• 3、当前中国的农业发展模式究竟应该走什
么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