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谌 业 锋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专家型教师
⊙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 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 西昌学院客座教授
欢迎访问 业锋教育在线
http://www.lsyf.cn
谌业锋主页 http://lsyf.cn/jksyf.html
(讲座幻灯课件请在网上下载,让我们一起思考!)
QQ:178990915
电话:18981539788
E-mail:[email protected]
1
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 第一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及研
究方法
•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
•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
• 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简史
• 一、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产生的准备阶段
• 二、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阶段
2
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 三、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化与发展阶段
• 四、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演变与增新阶段
• 第三节 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概况
• 一、中国古代的儿童发展心理学思想
• 二、中国近代儿童心理学
• 三、中国儿童心理学体系的形成
3
• 每一天都有一些新的生灵降临到这个
世界,看起来他们很像你我的样子,
但要小一些。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我们
不同,他们有自己奇特的言语,会问
很多问题。显然,他们是想了解我们
的生活方式,目标是要取代我们来管
理地球。他们就是儿童。
4
• 一个孩子怎样成长为一个大人?不研
究儿童就无法揭开这个谜。这是儿童
研究最富有吸引力的一点。同时,还
有另外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原因:儿童
对世界的理解与成人对世界的理解有
着质的区别,想了解儿童的世界谈何
容易,甚至可能同了解另一种文化或
另一个星球的人一样复杂,这需要大
量的心理学研究来帮助我们。
5
• 儿童发展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心理学,
它以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成熟期间的
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其发生、
发展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
征。
• 具体来说,它研究的时间界限是从受
精卵到十七八岁。如果从发展的时期
来看,这个时期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
阶段,即胎儿期、乳儿期、婴儿期、
幼儿期、童年期(小学生阶段)、青
春期(初中生阶段)和青年初期(高
中生阶段)。
6
•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
要部分或分支。
• 普通心理学研究的是最一般的心理规
律,即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而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
据来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
征进行专门的研究。同时,儿童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又转过来丰富普通心理
学的内容。
7
心灵路径1: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
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
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
言之,研究个体毕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和规律。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
出量和质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
密切的联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
现出发展的阶段性,从而形成年龄特
征。
8
• 发展心理学正是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
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
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
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
• 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
(智力活动)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
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
的一环;
9
• 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
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
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
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
• 为了研究生命全程或个体毕生心理发
展年龄特征的这两个主要部分,还必
须结合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
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
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
10
第一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
任务及研究方法
•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
• 要明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有必
要从心理和心理的发展说起。
11
(一)心理和心理的发展
• 1.关于心理的实质问题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实质是:
• 人脑的机能,以及客观现实的主观反
映,它产生的条件是社会实践活动。
12
• (1)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这就是说,心理的内容是由客观现实
决定的。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而心
理、意识则是第二位的。
• (2)作为客观现实反映的心理,是
通过大脑的活动来实现的。脑是心理
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特别是只
有人的大脑才具有产生各种高级心理
活动的机能。
• 从各种动物的脑图(见图1)中可以
看出,只有人类的大脑是发展最完善
的物质器官。
13
图1
脊
髓
动
物
脑
的
进
化
14
• (3)心理对现实的反映不是照镜子
般机械的反映,而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因此,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个别性
和差异性。尤其是,人的反映是在社
会实践活动中、在人的言语参与下进
行的,因此人的心理、意识具有独特
的社会性和自觉能动性。
15
• (4)心理、意识虽是第二性的东西,
是一种反映,但它不是毫无作用的副
现象。它一旦形成之后,就能在人的
活动中起调节、定向作用。这就是说,
人的心理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同时又
能反作用于社会实践。
16
心海畅游1: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学科体系,在这个
体系中,包含多种多样的心理学分支。
根据它们担负任务的不同,可以大致
将心理学划分为四个部分,即主干学
科、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和应用学科。
17
1.主干学科
• 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
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
的心理科学。它是所有心理学科的基
础。
18
2.基础学科
• 基础学科包括四个部分: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学史。
•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的
基本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
的科学。具体地说,它研究社会认知、
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感情、团
体心理以及时尚、风俗、舆论、流言
等社会心理现象的特点及其变化发展
的条件和规律。
19
• (2)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
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地说,它研究
个体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
规律。
• (3)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生
理机制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各种感觉
系统的机制、学习和记忆、动机和情
绪等各种心理现象的神经机制以及内
分泌对行为的调节机制等。
20
• (4)心理学史:是研究心理学的起
源、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可以分
为中国心理学史和西方心理学史两部
分。
21
3.技术学科
• 技术学科包括三个部分,即实验心理
学、心理统计学和心理测量学。
• (1)实验心理学:是用实验的方法研
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 (2)心理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原理
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
育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以
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2
• (3)心理测量学:是研究心理测量
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科学。
心理测量是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
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或
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4.应用学科
• 心理学体系中除了上述的学科之外,
可以说,其余的心理学科都可以归为
应用学科,不同的心理学,可以看做
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图2所示。
23
图2
心
理
学
的
理
论
体
系
24
2.关于心理发展的内涵问题
• 在心理科学中,一般从两个方面研究
心理发展问题。
• 1)心理的广义发展
• 从广义而言,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
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
发展。
25
• (1)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动物种系
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
科领域是比较心理学,也称动物心理
学。动物心理学是对动物演进过程中
从反射活动到心理的出现,由低级动
物到高级的类人猿心理(与人类心理
接近,却有本质差异)的不同级别的
现存代表进行比较研究,以构成动物
心理发生发展的大致图景。
26
• (2)心理的种族发展是指人类历史
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
科领域是民族心理学。民族心理学是
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各民族的心理进
行比较研究,以探讨人类心理的历史
发展轮廓。
27
• (3)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
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
中的心理发展,研究它的学科领域是
个体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是
对人生命历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
展特点进行研究,以揭示现代人心理
发展的规律。
28
2)心理的狭义发展
• 心理的狭义发展仅指个体心理的发展,
即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
的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
29
• 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否具有心理?他
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在人发展的各
个年龄阶段(胎儿期、婴儿期、幼儿
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
期、老年期),心理又是怎样发展变
化的?它是按照什么规律发展变化的?
这些发展变化在人的生活和教育上具
有怎样的意义等,所有这些,都是研
究个体心理发展史必须阐述的问题。
30
• 在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中,人的儿童
时期(从受精卵到青年初期)(0~
18岁)的心理发展是被研究较多的部
分,这个部分,就组成儿童发展心理
学这门科学的主要内容。
31
(二)儿童心理的发展
•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
规律的科学。儿童时期是人从出生
(新生儿)到成熟(青年初期)的整
个阶段,是人心理发生和形成的重要
时期。
32
• 具体地说,儿童期在生理方面是一个
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
成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在心理方面是
一个从不识不知到具有意向和具有一
定世界观的各具特色的社会个体的时
期。
33
• 在这期间,个体的可塑性最大,最易
受教育。儿童期是发育身体、发展智
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 儿童心理发展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史
的一个最重要的部分,这是儿童心理
学研究的专门对象。
34
1.儿童时期的主要特点
• 儿童时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具体
如下。
• (1)儿童与动物不同。他一开始就生
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并向着人类
社会成员的方向发展。
35
• 儿童从出生的时候起,就过着社会生
活。在成人长期抚养和教育下,通过
与成人的交际和系统的学习,逐渐掌
握人类已有的社会经验。随着儿童的
日益成长,他不但能适应社会生活,
而且也能改造社会生活,这样,他就
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36
• (2)儿童也不完全与成人一样。当
然,从成人的社会性来说,儿童与成
人是基本相同的,但从发展的水平来
说,他们之间却存在很大差别。例如,
儿童的脑的结构和机能还不成熟,儿
童的思维不完全等同于成人的思维,
儿童的劳动能力也与成人不完全一样。
37
2.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 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
本规律上,主要涉及以下一些理论问
题。
38
• 第一,关于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
素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
发展。
• 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的不是
先天遗传,遗传只给儿童心理发展提
供自然前提,但不能决定儿童心理的
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作用
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则起着主导
作用。
39
• 第二,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
部矛盾问题。
• 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或根本原因,不
在于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的内部,
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在儿童心理
发展上也是这样。
40
• 第三,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
系问题。
•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
作用,但并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心理
的发展,它必须通过儿童心理的内部
矛盾才能实现。
41
• 第四,关于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
阶段的关系问题。
• 儿童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另一
方面又是有阶段性的,只看到不断发
展的一面,或只看到发展阶段的一面,
都是不对的。
42
• 以上关于儿童心理学的对象的说明,
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点。
• (1)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学的
研究对象。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儿
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儿童各年龄
阶段心理特征发展的具体规律。
• (2)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
现象。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的理解
是唯一正确的理解。
43
• (3)在心理科学中,关于心理发展
的研究,一般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
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
• (4)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
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它的
主要问题是:作为个体的人的心理是
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在一定条件下
从一个软弱无能的新生儿的心理经过
一定阶段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能够独立
参加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的心理的?
44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 一切科学都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为
实践服务。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
童心理的发展特点和基本规律的,这
些特点和规律的发展和确定,是在人
类长期生活实践中、儿童实践工作中
和儿童研究工作中共同努力取得的结
果。
45
• 这些结果一旦取得之后,反过来,又
能够而且必须为以后的实践更好地服
务,使以后的工作实践更加有效,科
学理论不断提高。儿童发展心理学史
证明,儿童发展心理学正是在实践与
理论的互动关系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主要有以
下几个。
46
(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
的基本特征
• 儿童发展心理学将儿童期发展划分为
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每个年龄阶段
的心理发展都有与其他各年龄阶段不
同的典型特征,这些典型特征及其与
其他各有关因素的相互作用等都是儿
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47
•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我们
理解如下。
• 第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心理
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
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它是和年
龄有联系的(因为年龄是时间的标志,
一切发展都是和时间相联系的),但
不是由年龄决定的。
48
• 同时,它是从许多个别儿童的心理特
征中概括出来的,只能代表某一年龄
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而不
能代表这个年龄阶段所有儿童的个别
特征。
• 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儿童年龄既是
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是可以随着社会
生活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
的改变的。
49
• 这是因为:
• 一方面,年龄特征是受许多比较稳定
的因素支配的,例如儿童脑的结构和
机能的发展是有一定过程的,知识本
身的深浅也是有一个顺序的,这就决
定了儿童心理发展在一定时期或阶段
内不能不有一定的、不能突破的限度;
• 但另一方面,年龄特征又是可以随着
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变化而有一定
的变化的(当然,也不是毫无限制
的)。
50
• 第三,教育的目的方向是由社会决定
的,而不是由年龄特征决定的。但在
教育的目的方向决定了以后,就不能
不考虑:教材如何安排才能使儿童既
容易接受,又学得更好更快;创设什
么条件,采取什么方法,更适合于儿
童发展的特点……要很好地解决这些
问题,就不能不认识和运用儿童心理
年龄特征的规律。
51
• 因此,儿童发展心理学要研究的一个
重要任务就是:
• 要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
征。
52
(二)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
和特征
• 心理活动是整体活动,这一整体活动
是各种心理机能和各种心理过程整合
而成的。心理学就是研究各种心理现
象的科学,它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人
格两大部分,其中心理过程包含知、
情、意三个过程,人格又由人格倾向
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部分组成。
53
• 但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
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同时人们心理过程的差异正表明了人
们之间人格的不同。可以说各种心理
机能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发展
变化的。因此,在研究各种心理机能
的发展趋势和特征的同时,必须考虑
到各种心理机能的相互关联以及心理
发展的整体特征。
54
(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
•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大量心理发
展现象的描述性研究,在描述性研究
的基础上或在描述性研究的同时,人
们要更进一步深入到心理发展的内在
过程的研究,注重影响心理发展的因
素和内在机制。
55
• 实际上,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复杂
性科学。解释心理发展的现象,揭示
心理发展的内在过程往往需要与其他
学科结合,与脑科学、生物化学、教
育学、社会科学等交叉进行分析研究。
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是儿童发展
心理学研究的更为本质的研究内容。
56
(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 随着个体心理发展研究的深入和进展,
追求心理发展原理的重要性更加突显。
各种发展心理学派别都在继续改进和
加深各自的有关心理发展基本规律的
观点,而每一学派都必须对以下问题
做出阐述。
57
• (1)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究
竟是以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
展。
• (2)心理的连续不断发展与阶段性
跳跃之间是如何有机统一起来的。
• (3)在心理发展中个体的自生成、
自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之间是
怎样取得平衡的。
• (4)不同心理机能发展过程中是否
具有各自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与
发展可塑性的关系如何。
58
• 所谓关键期(critical period),是指
个体对环境(积极或消极)影响的敏
感性增强的一段时期,在这些时间内
发生的事情可能对此后的发展依然有
着决定性的影响。
• 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
为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但
这时如缺乏适宜的环境影响,也可引
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
展。
59
• 心理学家曾广泛研究了儿童感觉、语
言及其他方面发展的关键期,并研究
了个体关键期的发展对日后发展的影
响。研究证明,儿童幼年具有巨大潜
力,而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又多在幼年
期,因而,与儿童发展的关键期相对
应,提出了教育工作的最佳期。家长
及教师应选择最佳时机对儿童进行教
育,以便充分发挥幼儿学习潜力,促
进儿童心理发展,有利于早出人才。
60
心灵故事1:
劳伦兹妈妈——有趣的追随
• 诺贝尔奖获得者康拉德·劳伦兹
(Konrad Lorenz,1903—1989)曾经
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灰腿鹅
生的蛋分作两组孵化。
61
• 第一组蛋由母鹅孵育,孵出的幼鹅和
母鹅生活在一起。
• 第二组蛋在人工孵化器里孵化,幼鹅
出生后不让它们看见母鹅,而是让它
们最先看到劳伦兹本人。结果,这些
幼鹅将劳伦兹当做母亲而形影不离地
追随。
62
• 如果把两群小鹅放在一起,用一个箱
子将它们扣住,过一会儿再把箱子提
起,受惊的小鹅朝两个方向跑:由母
鹅养育的小鹅朝母鹅跑去,而由劳伦
兹抚养的小鹅则向他跑来。劳伦兹把
幼鹅的这种学习行为命名为印记。印
记是指处于发育早期的幼龄动物追随
生活环境中某一合适物体的学习现象。
63
• 除了雁、鸭等鸟类,很多昆虫、鱼类
和哺乳动物的幼龄个体同样具有印记
学习能力。印记学习只在特定时期才
发生,我们称这个特定时期为敏感期。
不同物种的敏感期长短相差很大。
64
• 一般来讲,哺乳动物和其他生命周期
长的动物的敏感期较长,人类婴儿的
敏感期可从第18个月持续到3岁;生
命周期短、性成熟快的动物敏感期较
短,往往只局限于出生或孵化后头几
小时或头几天。如果在这个期限内剥
夺动物进行印记学习的机会,那么以
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学习。印记学习
是一种局限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其不
可逆性是它区别于其他学习形式的重
要特征。
65
心灵考场1: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 能诱惑儿童或青少年使他们产生欺骗
行为或放弃某些研究吗?
• 能欺骗被试吗?比如故意错误地告诉
被试研究目的,或告诉他们一些有关
其自身的不真实的情况(如“你的这
个测验成绩很差”)。
• 我们能在自然情境中观察被试而不告
知他们已经被当做科学调查的对象了
吗?
66
• 能够这样做吗?一个明明是错误的答
案,却告诉儿童他的同学们都认为是
正确的,然后观察他是否顺从同伴的
判断。
• 只在口头上不赞成违反伦理的研究操
作,实际上却在这样做,能行吗?
• (资料来源:[美]谢弗(Shaffer
D.R.),等.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
年. 邹泓,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67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
•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 1.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 1)儿童心理学要以自己的科学规律来
为新一代的教育事业服务
• 一个儿童出生以后,他的发展首先取
决于教育的质量。
68
• 所有的父母和教师,以及其他一切儿
童教育工作者,如果要想有效地把儿
童塑造成为优秀的新一代,只有一种
良好的教育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同
时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依据这些特点和规律进行教育时,既
要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恰
当地提出新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变
为儿童自己的需要,才能使教育工作
更好地进行,教育质量才能不断地提
高。
69
• 作为新一代的每个儿童的生命,都是
从受精卵开始的。母亲在怀孕以后,
要注意些什么,是与儿童出生以后的
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儿童发展心理学
可以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提供这方面的
知识。
70
• 儿童出生以后,或者在家中抚养,或
者在托儿所养育,不论如何,儿童早
期的发展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
起点不好,以后改正或补救就困难了。
父母或保育工作者必须知道乳婴儿身
心各方面发展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
点进行保教工作,才可以恰当地为孩
子打下最初的良好的发展基础。
71
• 对于幼儿说来,他和乳婴儿不同,也
和小学生不同,因为幼儿心理发展有
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对幼儿进
行教育时,如何发展儿童的言语能力
和计算能力,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个
性品质等,都必须认真考虑幼儿心理
发展的特点。
72
• 从幼儿时期过渡到小学时期,是一个
带有关键性的时期,父母和教师如何
共同帮助孩子完成这个过渡是很重要
的。进入小学以后,在品德发展方面,
如何引导儿童从具体的道德示范逐步
学会掌握道德准则,提高道德自觉性,
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在认知发
展方面,如何从初级的、具体的认知
水平逐步发展到较高的、抽象的认知
水平等,儿童发展心理学可以对这些
方面提出有益的启示。
73
•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同样有自己的新特
点,父母和教师要很好地理解这些特
点,既不把他们当孩子看,也不把他
们当成人看,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度
过这个新的过渡时期。
74
2)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其他实践领域
中,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 在儿童医务工作方面,一个儿科的医
务工作者,不但要有医学方面的知识,
而且还要有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的知
识,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特别
是在儿童神经质和精神病的治疗上,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知识更是重要。
75
• 在儿童文艺工作方面,儿童文学艺术
作品的创作,首先应当考虑的是思想
政治道德方向,与此同时,也必须考
虑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在儿童社会工作方面,如儿童广播工
作者、儿童玩具工作者等,若能结合
自己的业务来掌握和体会儿童心理的
年龄特征,就可以更好地改进自己的
工作,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
76
2.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 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不仅具有实践
的意义,而且具有理论的意义。列宁
在《哲学笔记》中指出,认识论和辩
证法是由很多科学构成的。他认为,
各门科学史、儿童智力发展史、动物
智力发展史、语言史、心理学、感官
生理学是“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
识领域”。
77
• 认识论要研究: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
题、意识的起源问题、认识和实践的
关系问题、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
系问题、认识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以及
量变和质变问题等。所有这些哲学理
论问题,当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
从很多科学中概括出来的。儿童发展
心理学正是从人的个体心理发展方面
来论证这些问题的一门科学。
78
• 例如,儿童发展心理学要揭示:儿童
心理、意识是怎样在一定的物质条件
下产生和发展的,儿童的认识是怎样
密切依存于他的实践活动的,怎样从
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儿童心
理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等。所有这些,
都可以直接为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
学的论据。
79
•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是一项科学研
究。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它是
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采用科
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
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的过程。
• 那么,要如何进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
研究?它要遵循怎样的研究原则?有
几种研究设计和基本方法?
80
心海畅游2:心理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 伦理性原则(ethic principle)是指在心
理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尊重研究对象
享有的一切权利;必须有承担保护研
究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
动侵害;必须保证研究结果合法、正
当地加以利用。
81
• 坚持伦理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尊重研究对象的意愿:研究对
象有参加实验的自由,也有在任何时
间退出实验的自由,不能强制研究对
象参加研究。
82
• (2)研究对象具有知情权:研究对
象有权了解研究的目的及其他有关情
况。如果研究对象在了解研究目的后,
其反应常常可能失真,进而影响研究
的客观性,则应该在研究之后告知真
相。
83
• (3)研究对象不受任何伤害:保证
研究对象不受伤害,这既包括人身安
全与健康,也包括不使其承受心理上
的刺激与损害。
• (4)研究对象的隐私权:任何人的
个人隐私资料都必须得到保护。
84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 1.客观性原则
• 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之所以被称为科学,是
因为研究者在研究发展着的有机体时采用了
一个有价值的体系——科学方法,以此来指
导自己对人的发展的理解。科学方法与其说
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态度或价值观,
它要求研究者必须首先遵循客观原则,一定
要用观察结果(或数据)来证明他们所创建
的理论优点。
85
• 客观性原则是指实事求是地根据心理
发展的基本面貌加以考察,根据个体
的社会生活条件以及个体身心的发展
进行研究。客观地研究个体心理发展,
必须做到从客观事实出发,详细占有
材料;坚持客观严格的态度;多方面
搜集资料,详细认真地研究问题。做
到收集资料客观、研究过程客观和研
究结果客观。
86
心灵故事2
眼见真的为实吗——法庭作证的可信度
• 法庭判案,重视人证与物证。人证是
指目击者凭其记忆所作的言词记录。
目击者的记忆是否与事实真相符合,
也就是,见证人在法庭上的陈述是否
确实可以相信,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87
• 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见证人在法
庭上的陈述,一向被视为重要的证据,
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心理学研究
结果来看,法庭作证的可信度不高。
原因是人的眼睛不同于照相机,耳朵
不同于录音机,事后凭回忆所作的陈
述,与当时的事实真相可能有很大的
距离。为了证明当时所见与事后所记
的不一致现象,近年来心理学家从事
过很多实验研究。以下的实验,即是
其中之一。
88
• 该实验将受试者分为数组,先是共同
观看一段影片,该影片描述一场汽车
相撞的意外事件。看完后,实验者以
不同的语气向受试者提出问题。对其
中一组问道:“据你们估计,两车撞
毁的当时,其行车速度是多少里?”
对另一组则问道:“据你们估计,两
车相撞的当时,其行车速度是多少
里?”两组的问题之间,只有一字之
差,而受试者都是对同一事实的目击
者,在理论上不应有所差异。
89
• 但结果显示:问题中用“撞毁”的一
组,回答在每小时40里以上;而问题
中用“相撞”的一组,则回答在每小
时30里以上。一星期以后,所有看过
影片的人,再回到实验室。这次不再
分组,由实验者向他们问同样的问题:
“根据你们的回忆,上次影片中的交
通意外事件,汽车上有没有撞碎玻
璃?”(影片中,没有撞碎玻璃)。
90
• 结果发现:在前次接受“撞毁”二字
问题的一组受试者之中,有30%以上
的回答有;而接受带“相撞”二字问
题的受试者中,做同样回答者只有
14%。显然,实验者的问题性质,影
响了目击者的回答。如果将此现象推
论解释法庭作证的可信度,就很难相
信,法官的问话方式不会影响见证人
的陈述。
91
• 针对同一事实,如发问者刻意误导,
也会影响目击者的回忆。与上述研究
同一系列的另一实验结果,更明确地
显示了此种趋势。让大学生看一段影
片,片中显示一辆疾驰在乡间公路上
的白色跑车。对不同的目击者问两个
大同小异的问题,对某些人问道“经
过谷仓旁边的白色跑车,大概时速多
少里?”(片中没有谷仓),对另一
些人则问道“白色跑车大概时速多少
里?”
92
• 几天后,再问他们一个同样的问题:
“你有没有看见公路旁边的谷仓?”
前次问题中有“谷仓”二字者,有
17%的回答有;前次问题中没有“谷
仓”二字者,则只有3%回答有。像此
种在目击者记忆中形成的“无中生有”
的现象,显然是发问者的误导所致。
• (资料来源:张春兴. 现代心理学:
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93
2.发展性原则
• 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研究心理发
展要有发展的观点。
• 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由量的积累到质
的变化,通过“飞跃”达到新质阶段
的过程。所以,对发展心理的研究不
仅要描述发展量的变化,还要揭示发
展质的变化。
94
• 个体心理发展是主客观矛盾对立统一
的过程。我们必须从个体心理发展的
内因和外因及其相互作用来研究心理
发展,必须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
体的中介作用。
95
3.教育性原则
• 一切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都必须符合教
育的要求,不允许进行足以损害个体身心健
康的研究。
• 这就是说,在选择研究方法和程序时,不能
仅仅考虑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利,还要
考虑所用方法对个体的身心是否会产生不良
影响,或是否侵犯了他们的个人权利或人格,
就是说所用方法对个体应该是道德的,是符
合教育原则的。
96
心灵路径2
毁与誉——华生的儿童恐惧形成实验
• 华生(J. B. Watson)在实验室里证明
他的行为主义理论。他找来一个刚刚
11月大的男孩阿尔伯特(Allport)作被
试。该男孩听到大的声音和失去支持
时,会产生恐惧反应。
97
• 同时这个孩子对大白鼠没有惧怕的迹
象。但当阿尔伯特接近大白鼠时,华
生用锤子猛敲钢棍,发出很强的噪声,
使阿尔伯特产生很不愉快的感觉。他
被吓得猛然跳了起来,然后跌倒,一
头扎进床上的褥子里。以后华生重复
这样做,每当孩子伸手触摸大白鼠时,
华生便敲击钢棍,孩子便猛然跳起来
然后跌倒,继而哭泣。
98
• 这种做法显然给阿尔伯特留下了很深
的印象。一周后,华生又让阿尔伯特
玩弄大白鼠,这时孩子对动物不怎么
感兴趣,看来有点胆怯。在进行本实
验之前,阿尔伯特是不怕大白鼠的,
而这种实验重复多次之后,他不但惧
怕大白鼠,而且害怕兔子,害怕用海
豹皮做的衣服外套和棉花。
99
• 华生的实验第一次将巴甫洛夫(Lvan
Pavlor)的条件反射法用于儿童心理
的研究,这是个成功的开创,但其研
究中对阿尔伯特的身心有一定的伤害,
因此其实验在心理学研究史上存在很
大的争议。在某种程度上,华生违反
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教育性原
则。
• (资料来源:张春兴. 现代心理学:
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00
4.系统性原则
• 心理是由多系统、多层次、多水平、多序列
组成的整体结构,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系统
中的每一部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表现为一定的因果
联系。因此我们在研究个体心理时,一方面
要考虑个体本身的整体性,另一方面还要考
虑心理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及环境,诸如家庭
环境、学校环境,以及遗传因素方面带来的
影响。
101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 心理发展的研究应当结合实际问题进
行,研究的课题应是针对实际所提出
的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为实际服务。
同时,还要重视那些与实际结合的理
论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
义;既能指导实际工作,又能为儿童
发展心理学理论建设提供实证资料。
理论只有和实践密切结合,才有无限
的生命力。
102
6.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
• 心理发展既具有一般性,也具有特殊
性,具有个体差异。因此,在研究个
体心理发展的一般事实和规律的同时,
还应重视个体心理发展的特殊事实和
个体差异,而不应把一般和个别对立
起来。
103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 1.横向设计
• 横向设计(cross-sectional design)是指
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察不同
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
展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以了解随
年龄增长被试者组间的心理变化。其
基本的设计模式如表1所示。
104
表1 横向设计模式
年龄组
样 本
观测时间
观察变量
A1
S1
T1
X1,X2,X3,…,XM
A2

AG
S2

SG
T2

TG
X1,X2,X3,…,XM

X1,X2,X3,…,XM
105
• 1990年,横向研究中一个很好的范例
是对3、6、9、12年级儿童进行的一
项关于兄弟姐妹关系的问卷调查
(Buhrmester & Furman)。研究结果
显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兄弟姐
妹互动中的平等关系越来越多,而特
权越来越少;到了青少年期,兄弟姐
妹之间的亲密感情逐渐减少。
106
• 研究者认为,这些变化是由几方面的
原因造成的。
• 首先,由于弟弟、妹妹的能力和独立
性越来越强,他们不再需要也不愿意
接受哥哥、姐姐的指令。
• 其次,由于青少年的心理依赖逐渐从
家庭转移到同伴身上,因此他们投入
到兄弟姐妹身上的时间和感情就减少
了。
107
• 横向设计是最常用的设计方式。其优
点在于: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
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使
研究工作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
横向设计的缺点在于:难以得出个体
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
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
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
展的因素。
108
心灵路径3
同辈效应——横向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 在横向研究中,每个年龄段的被试是
不同的人,即他们来自不同的群体。
这里的群体是指由那些生长在相似的
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下的同一年龄的
人组成的集体。
109
• 横向比较总是涉及不同的群体从而使
得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很棘手。因为在
研究中发现的年龄差异并不总是由年
龄和发展造成的,相反却可能是受了
文化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比如,多年
来,横向研究一致地显示出青年人在
智力测验中比中年人得分略高一些,
而中年人的得分又比老年人高出很多。
但是,智力真如这些结果所示那样随
年龄增长而下降吗?
110
• 事实并不总是这样。1990年Schaie研
究揭示,个体的智力测验得分保持跨
时间的相对稳定性,而早期的研究所
测量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即在教育
方面表现出来的年龄差异。在横向研
究中,老年人很少受到学校教育,使
得其智力测验得分比中年人和青年人
低。他们的智力测验得分并没有下降,
但总是比那些年纪轻的人低。
111
• 因此,早期的横向研究发现的是一种
同辈效应,而非一个真实的发展上的
变化。
• 尽管有这样重大的缺憾,横向研究依
旧是发展学家用得最多的一种设计。
• (资料来源:[美]谢弗(Shaffer D.
R.),等.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
年. 邹泓,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112
2.纵向设计
• 纵向设计(longitudinal design)是在较
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
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
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
纵向设计也叫追踪设计、发生设计或
时间序列设计,其基本的设计模式如
表2所示。
113
表2 纵向设计模式
年龄组
A1
A2

AG
样
本
S1
S1

S1
观测时间
T1
T2

Tt
观察变量
X1,X2,X3,…,XM
X1,X2,X3,…,XM

X1,X2,X3,…,XM
114
• 2001年Gullone,King,Ollendick进行
的一项关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焦虑发展
情况的调查研究采用了纵向设计,目
的是为了探索儿童青少年自我报告的
焦虑情况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问
题。
• 研究对68名10~18岁儿童连续性追踪
三年。
115
• 研究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自我报告
的焦虑情况总体上随时间的变化而降
低,只有社会关注(social
concerns/concentration)这一亚焦虑类
型例外,没有表现出随时间变化而降
低;对于正常的恐惧(normal fear),
女孩和年幼儿童的焦虑分数要高于男
孩和年长儿童的焦虑分数。然而,那
些获得高焦虑分数的儿童在三年的追
踪过程中,其焦虑情况也表现出降低
的趋势。
116
• 此外,纵向数据也揭示出焦虑的发展
具有连续性,最初的焦虑水平可以显
著地预测追踪后期的焦虑水平。研究
者认为,儿童青少年的焦虑比成年人
的短暂,成人焦虑模型不能应用于青
少年。未来的研究应着重放在环境因
素对儿童青少年焦虑发展的影响上。
117
• 纵向研究的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
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便于揭示
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
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
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
果关系。纵向研究的缺点在于:样本
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由于
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
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
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
和时间。
118
3.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相结合的
交叉设计
• 在目前的发展研究中,研究者为解决
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的固有问题,想
出了一些综合两种设计方法的优点、
避免其缺点的办法,提出了改进型的
发展研究设计方法,即横向设计和纵
向设计相结合的交叉设计。
119
• 这种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研究,一般是
先从横向方向抽取不同年龄组进行横
向研究,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这
同一批被试进行所需次数的重复测查,
使之又成为纵向研究,从而使横向研
究与纵向研究结合在一起。这种设计
通过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对不同年
龄的个体进行有限的重复测量,以对
个体某一心理特征在较长时间内的发
展趋势进行分析。其基本的设计模式
如表3所示。
120
表3 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相结合的交叉设计模式
年龄(观测时间)
群组
11岁
12岁
13岁
11岁
√
√
√
√
√
√
√
√
√
√
√
√
√
√
12岁
13岁
14岁
15岁
14岁
15岁
16岁
17岁
√
121
• 2002年Buist,Dekovic,Meeus.等人进
行了关于青春期儿童对其父亲、母亲
以及兄弟姐妹之间依恋质量的发展模
式的调查研究。该项研究的被试的取
样包括11岁、12岁、13岁、14岁、15
岁儿童五个样本,对每个样本分别测
量三次,每次间隔一年,整个研究历
时三年。其研究设计模式如表3所示。
122
• 总共有288个家庭的儿童报告了他们
在青春期阶段与他们的父母及兄弟姐
妹之间的依恋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儿童青春期的依恋质量是变化的,这
些变化既受儿童本身性别的影响,也
受依恋对象性别的影响。男孩对母亲
依恋质量的平均水平呈现非线性变化
曲线,而女孩对母亲依恋质量的平均
水平呈现直线下降的线性变化曲线。
123
• 这类研究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横断
设计与纵向设计优缺点的取长补短,
其最大的优点是只需要相对较短时间
的追踪测量,就可以分析个体某一心
理特征在较长时间的发展变化趋势。
这种设计在减少反复测量对结果准确
性带来影响的同时,也减少了被试流
失的机会,降低了研究费用。
124
• 此外,由于它同时对几个群体进行观
测,所以可以就重复测量的发展趋势
是否在不同年龄群体中相同这一问题
进行探讨和证实。但由于这种设计对
个体内重复测量的次数有限,所以对
个体内的发展趋势、行为的连续性以
及预测性等问题的研究也只集中在简
短的时间内,其结果可能导致从不同
群体中得到的信息不足以提供完整的
发展曲线模型的信息。
125
4.跨文化比较研究
• 跨文化比较研究(cross-cultural
comparison)是对来自不同文化或亚文
化背景的被试的发展进行观察、测试
和比较。这种类型的研究有着多种目
的。
126
• 比如,它使得研究者能够确定对某一
社会背景的儿童发展研究得到的结论
是否也能适用于其他社会背景中的儿
童,或也适用于来自其他种族或同一
社会中的社会经济背景不同的儿童。
• 因此,跨文化比较使得研究结果不被
过度概括化,并且也是确定在人类的
发展中是否真的存在共同性的唯一方
法。
127
• 同时,跨文化比较还可以寻找不同文化中
的差异。例如,教育儿童的适宜时间和步
骤问题,最适合男孩和女孩的活动是什么,
儿童期何时结束,成年期何时开始,怎样
对待老年人,以及生活中的许多其他问题。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对世界的感知方
式、情感表达、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
面存在着差异。因此,跨文化研究除关注
发展的普遍规律外,也阐明了人的发展在
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文化背景的极大影响。
128
• 如何区分不同文化背景?区别一种文
化最重要的是文化之间交往的机会和
交往的可能性,它包括:语言——人
们使用的语言是否能了解;时间——
这些人是否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地
域——这些人是否生活于世界的同一
地区;习俗——这些人衣、食、住、
行、婚丧嫁娶行为方式、文化的价值
取向、态度体系是否有差异。如果其
中有一个方面不同,我们就可以认为
可能有两种以上的文化。
129
心海畅游3
性别角色的跨文化比较
• 跨文化比较的一个极重要的作用是能
告诉我们一个发展现象是否具有一般
性。来看看男性和女性在我们的社会
中所扮演的角色。
• 在我们的文化中,男性角色要具备传
统要求的特点,诸如独立性、果断性
和控制性。
130
• 相比之下,对女性的期望是有教养、
敏感。这些男性和女性特征是普遍适
用的?男女的生理差异一定会导致他
们在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吗?
• 1935年Margaret Mead人类学家比较了
新几内亚岛三个部落中的性别角色,
她的观察结果引发了争议。在阿拉佩
什部落中,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被教
导着去扮演我们认为属于女性的角色:
相互协作、攻击性低并且关心别人的
需求。
131
• 相比之下,蒙杜鲁古部落的男人和女
人都被培养成攻击性较高的、对他人
的情感反应迟钝的角色——按西方的
标准是男性行为模式。最后,加蒙布
拉部落展现了一个与西方模式截然相
反的性别角色的发展模式:男性是被
动的、情感依赖型的、社交敏感型的,
而女性是有控制性的、独立的和果断
的。
132
• 米德的跨文化比较指出,文化学习较之生
理差异对男人和女人的典型行为模式影响
要大。所以我们非常需要像米德这样的跨
文化比较。没有跨文化比较,人们会很容
易错误地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正确的东西
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是正确的;借助跨文化
比较,我们开始去认识生理和环境因素对
人类发展的影响。
• (资料来源:[美]谢弗(Shaffer D. R.),等.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 邹泓,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133
(四)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1.观察法
•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
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
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儿童心
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儿
童的心理活动有突出的外显性,通过
观察其外部行为,可以了解他们的心
理活动。
134
• 因此,观察法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
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 进行观察研究必须首先进行观察设计。
观察设计通常包括三个步骤:
• 首先是确定过程内容;
• 其次是选择观察策略;
• 最后是制定观察记录表。
135
• 运用观察法研究心理发展,应当注意
下列问题。
• (1)对所要观察的问题要有基本的
了解。观察目的要明确。
• (2)尽量使儿童自然放松,处于正
常活动状态之中,不要使他们意识到
自己已成为观察者的研究对象。观察
者通过单向玻璃、电视、纱幕、潜视
镜等进行观察,就是为了使儿童的真
实行为不受影响。
136
• (3)要善于记录与观察目的有关的
事实,以便事后进行整理分析,并提
出进一步研究的意见。
• (4)观察者除了观察儿童一般行为
外,还应分析儿童其他一切有关材料,
如作文、日记、各种作业等。
137
• 察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在儿童行为发生的
当时,现场进行观察和记录,能够收集到
比口头报告或问卷调查更客观、全面、准
确的资料。当然,观察法也有一定局限性,
比如,观察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
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响;
许多发展心理学研究者所希望观察到的行
为有时是难以预测的,因此,采用现场观
察有时难以奏效。此外,观察法的运用往
往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较多的时
间。
138
2.访谈法
•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
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心理特征
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 访谈法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具有特
殊的意义和作用。
• 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整个访谈过程是
访谈者与儿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过程。
139
• 所以,在访谈中,访谈者应争取掌握
访谈过程的主动权,积极影响儿童,
尽可能使研究按照预定的计划开展。
访谈法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具有特
定的研究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
实施的原则。访谈法的这些特点说明,
访谈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比观察法获得
有关儿童的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
的心理活动情况和心理特征方面的信
息,同时也比观察法更复杂,更难于
掌握。
140
• 访谈者在进行访谈时应注意以下几个
问题。
• (1)访谈前要充分熟悉访谈的内容,
尽可能了解儿童的背景情况,选择好
访谈的时间和地点,带齐进行访谈所
需的材料。
• (2)访谈开始时应提一些非研究性
问题,以便建立起合作、友好的交谈
气氛。
141
• (3)访谈者要掌握交谈的艺术,尽
量做到轻松自如,谈话的话题和内容
应是儿童能够回答和乐于回答的,并
能从中分析出其心理活动。
• (4)访谈成功的关键是把握谈话的
方向。访谈者可以是用多种提问方式
把握好方向,使谈话自始至终围绕调
查目的进行,避免离开主题的漫谈。
142
• (5)访谈的记录可以是现场少记、
事后多记,也可以是边记录、边交谈、
边观察,及时捕捉能代表儿童心理特
征的信息。
• 访谈法的局限在于:访谈结果的准确
可靠性受访谈者自身的素质影响较大,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费时费力,而
且访谈所得资料不易量化。另外,访
谈效果也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特
点的限制。
143
3.问卷法
•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
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
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 问卷法和访谈法都是收集儿童心理和
行为的数据资料的基本方法,在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中,它们经常结合在一
起使用。只是问卷法的问卷比访谈法
更具目的性,内容更加详细完整,设
计更为缜密科学。
144
• 问卷法的特点是标准化程度较高,是
严格按照统一设计和固定结构的问卷
进行研究,避免研究的盲目性和主观
性。问卷法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在较短
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资料,由于问
题和答案都预先进行了操作化和标准
化设计,因此,所得资料也便于进行
定量分析。目前,这些定量分析工作
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不仅方便而且
准确,所以,问卷法在儿童发展心理
学的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45
• 问卷的设计是问卷研究的关键环节,
直接涉及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并在很
大程度上决定着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
率。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问卷一般包
括题目、前言和指导语、问题、选择
答案和结束语等几部分。
146
• 使用问卷法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时,
应注意下列问题。
• (1)问卷中试题的数量不宜过多,
必须紧紧围绕研究的主题。
• (2)问卷中试题的内容应是儿童熟
悉的,以使儿童愿意积极配合,认真
回答。
147
• (3)大规模的问卷研究,必须在预
测的基础上进行。预测中出现的答案
是充实正式问卷试题的来源之一,应
及早删去预测中难以区分等级或水平
的试题。
• (4)问卷法的形式,应以封闭式为
主、开放式为辅,答案要便于归类、
统计。
148
• 5)问卷法选取被试的数量不能正好
等于研究对象,应根据回收率和有效
率来确定。
• (6)研究者应注意儿童可能因为某
些思想上的顾虑,在填写问卷时不是
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而是根据
社会的赞许性来填写。
149
• 作为发展心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问
卷法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它的内容客
观统一,处理分析简洁方便,节省人
力、物力和经费,取样较大,对于描
述一个总体的性质很有意义。另外,
问卷法匿名性强,回答真实,那些不
宜用访谈法进行当面询问的问题,以
及涉及儿童内心深处的情感、动机等
问题适合用问卷法来研究。
150
• 问卷法的缺陷在于:对被试的言语发
展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而不适于年
幼被试。另外,被试的回答还带有一
定的主观性,因而由此获得的有些数
据资料还需要其他方法加以印证。
151
4.测验法
• 测验法是通过测验量表来研究儿童心
理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即采用标准
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
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
152
• 编制测验量表需要经过编制测验题目、
预测、项目分析、合成测验、取得信
度与效度资料、建立常模等标准化过
程。
• 应用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对儿童进
行测量,将其得分与常模分数相比较,
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儿童的发展水平。
测验法既可用于测查儿童心理发展的
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阶
段的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
153
• 在使用测验的过程中,研究者应注意
以下几个问题。
• (1)做好测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
熟悉测验手册特别是指导语和准备测
验所需材料。
• (2)选择适宜的测验环境,一般应
为被试日常学习的环境,同时应尽力
排除一切干扰。
154
• (3)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指导语和标
准时限进行测验,若无特殊情况,不
能随意改变。
• (4)努力与被试建立良好的关系,
取得被试的合作,保证测验的效果。
• (5)根据被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
验方法,如学前儿童独立工作能力差,
模仿性强,所以对学前儿童的测验应
采用个别测验,不适合采用团体测验。
155
• 测验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测验量表的
编制十分严谨,结果处理方便,量表
有现成的常模,可以直接进行对比研
究。量表的种类较多,可以适应不同
研究目的的需要。测验法存在的不足
是使用的灵活性差,对主试的要求较
高,结果难以进行定性分析,被试的
成绩也可能受练习、测验经验的影响
等。所以,测验法与发展心理学研究
的其他方法一样,只是了解儿童心理
发展的方法之一,还应与其他方法配
合使用。
156
5.实验法
• 实验法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
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讨
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研究方
法。实验研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
要方法,其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间
的因果关系。
•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
验法两种类型。
157
1)实验室实验法
•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专门的实验室内,
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研究心理发展的
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随机取样和随
机安排,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即不同被
试组间的可比性,排除顺序效应等对
研究结果的影响。
158
• 它可以对实验情境和实验条件进行严
密的控制,研究者在实验中处于主动
地位。另外,其结果记录也客观、准
确,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在实验室研
究中,还可以大量使用有关专门仪器
来呈现刺激和记录实验结果,这就大
大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
159
• 对儿童进行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
问题。
• (1)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都应该
与教育的原则相适应,这样有助于儿
童身心的发展。
• (2)儿童心理实验室的布置,应尽
量接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使
儿童在实验条件下表现自然。
• (3)实验进行中应考虑到儿童的生
理状态和情绪背景,努力使儿童保持
积极的情绪状态。
160
2)现场实验法
• 与实验室研究相对应的是现场实验法,
即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研
究。现场实验的特点在于实验的整体
情境是自然的,在现场实验中既尽量
控制各种变量,又保持现场实验的自
然性,因而能较好地同时保证研究具
有较高的内部和外部效度。
161
• 当然,也正是由于现场实验更接近于
自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也给现场实
验的实施带来了困难。
• 例如,现场研究的背景难以控制和把
握,由于其环境是开放的、动态的,
社会生活背景中的政治、文化等因素
将会明显地影响现场实验的结果。
• 另外,由于现场实验难以采用随机方
式,所以样本的代表性也不易控制。
162
• 还有,现场实验费时费力、费用高,
所需技能也较复杂,这些都是采用现
场实验存在的局限性。
• 从上述可知,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研究时,
研究者不应孤立地采用一种方法,而
应根据研究的需要综合采取多种方法,
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他方
法,这样才能获得多方面、丰富、客
观的数据资料。
163
心灵路径4
美国心理协会及儿童发展研究协会关
于变化参与研究的儿童的权利及研究
人员的责任
• 1.避免伤害
• 研究者不能使用任何可能伤害儿童的
身体或心理的研究操作。
164
• 2.获得许可
• 研究应该得到儿童的父母及其他监管
人的同意,最好做成书面文件。必须
告诉他们研究的所有特点,使他们依
此来决定是否准许儿童参与研究。
• 3.保密
• 研究者必须对所有来自被试的数据保
密。儿童有权要求在正式的或非正式
的数据收集及结果报告中,隐瞒他们
的身份。
165
• 4.欺瞒、接受询问、告知结果
• 尽管儿童有权预先了解研究的目的,但有
些特别的研究项目可能必须隐瞒某些信息
或对被试进行欺瞒。无论如何,当一个研
究项目的进行必须隐瞒信息或进行欺瞒的
时候,研究者必须得到同行的委员会的认
可。如果某研究对被试隐瞒了信息或进行
了欺瞒,事后必须对被试一一解释,即用
被试能理解的语言,告知被试研究的真实
目的及为什么必须隐瞒他们。儿童也享有
对研究结果的知情权。
166
• 5.信度
• 信度(reliabilitu)是指测量工具在不同时
间和不同观察者间得出一致结果的程度。
• 6.效度
• 效度(validity)是指测量工具能否精确反
映研究者想要的东西的程度。
• (资料来源:[美]谢弗(Shaffer D. R.),
等.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 邹泓,
等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167
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简史
•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儿童发展心理学也不例外。
•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82年德
国的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
(W.Preyer,1842—1897)出版的《儿
童心理》为标志。
• 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
168
一、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产生的
准备阶段
• 1.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自然主义教育的发
展
• 欧洲中世纪,宗教统治一切,那时的教育实
际上全被教会所垄断,统治者把儿童看成是
小大人,要求儿童盲目服从宗教,妇女、儿
童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更谈不上考虑儿童
的特点,不可能产生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
更不可能产生关于儿童的心理学。
169
•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全面
批判腐朽的封建势力和教会,改变了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提倡资
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尊重人的价值、
人的尊严和人的力量,反对禁欲;提
倡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反对宗教束
缚,意识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 人文主义文化导致了新兴资产阶级思
想的发展,产生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应运而生。
170
• 诸如,意大利早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维
多利诺(Vitorino da Feltre,1378—
1446)、荷兰人文主义思想家依拉斯
谟(D. Erasmus,1466—1536)、法
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蒙田(M.E.
Montaigne,1533—1592)等人主张人
人平等,强调要重视教育,发展儿童
个性,照顾儿童个性差异,遵循自然
对儿童进行教育。
171
• 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教育家进一步
发展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 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的先驱、捷克的教
育家夸美纽斯(J.A. Comenius,
1592—1670)适时地提出“自然适应
性原则”,并于1658年编写了著名儿
童读物《世界图解》。
172
• 英国唯物主义、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
(J. Locke,1632—1704)提出“白板
说”。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J.J.
Rouaacau,1712—1778)提出“自然
教育论”。他们一致认为,要尊重儿
童,对儿童进行教育要依据“儿童的
天性”,遵循自然的法则。那么儿童
的天性是什么?如何依据儿童的天性
进行自然主义的教育?于是就揭开了
研究儿童心理的序幕。
173
• 众多教育家都在积极探索,提出“心
理学化的教育”口号,瑞士教育家贝
斯泰洛齐(J.H. Pestalozzi,1746—
1827)通过观察研究自己的孩子,强
调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教育,提出
“教育心理化”的主张,以发展儿童
的天性。
174
• 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F. Froebel,
1782—1852) 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
—开设幼儿园,编小人书,搞游戏活
动,创制游戏玩具——“恩物”等,
建立起具有一定特色的儿童发展理论,
为儿童心理学的建立提供了实践和理
论。
175
• 比较心理学的创始人达尔文(C.
Darwin,1809—1882),将进化论与
心理发展相结合,探讨人与动物在心
理上的连续性和差异性,从个体变化
的途径中研究人的个体心理的发生与
发展,并发表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报
告——《一个婴儿的传略》,引起人
们对儿童心理研究的极大兴趣。所以
儿童心理研究是近代历史发展和自然
主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没有它们
的发展,就不可能产生儿童心理学。
176
2.先进科学思想的发展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自然科学
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随着发
生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达尔文的生
物进化论,使人们开始认识到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要从事物发展变化上来研
究,于是研究动物心理、儿童心理的
人越来越多。
177
• 特别是达尔文关于人的个体心理的发
生与发展的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为
人们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研究种系发生、
人类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也直接
影响着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178
3.研究方法的突破
•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与该学科研
究方法的更新、突变密切相关的,正
如分析法的产生促进化学的进步一样,
实验法的运用宣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79
• 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也同样需要研究
方法的更新。
• 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总结了前人的研
究经验,运用观察、实验、测验方法
对其孩子从出生到3岁的研究,较全
面系统地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与趋势。
180
二、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阶段
• 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了《儿童心理》
一书,宣告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 《儿童心理》是一部古典儿童心理学
名著。普莱尔起初想以生理学观点研
究从出生前到刚出生的孩子,由此研
究个体生活过程的起源问题,可是不
久,他便发现进行这项研究,必须要
把出生前和出生后分开研究,因为胎
儿和新生儿生活不一样。
181
• 于是他先研究胚胎生活,进而研究新
生儿。在研究中他发现生活太复杂,
应该把新生儿、婴儿的体质和心理分
开来研究,于是便开始注重研究儿童
心理发展问题。
• 在研究中,他亲自观察,并做系统记
录。对其儿子,他一天观察三次,几
乎天天如此,其中只有两次小小的中
断,较全面地观察了儿童各种心理的
发展。
182
• 与此同时,他还将观察和实验相结合,
观察儿童和观察动物相结合。他的实
验穿插于自然观察中,比如为了研究
儿童对各种颜色的辨认,他就创设相
应的实验情境,为观察其模仿能力,
曾给予被试相应的实验情境条件。他
的观察目的明确,记录及时、客观、
精确。最终,基于大量翔实的实验观
察资料写成《儿童心理》一书。
183
• 《儿童心理》是一部较为完整的儿童
心理学全书,该书包括三个部分,具
体如下。
• 第一部分为感觉发展:
• 揭示儿童在感知和情感两个方面发展
的特点,叙述儿童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味觉、机体觉和各种初步情绪、
情感的发展。
184
• 第二部分为意志的发展:
• 阐述知觉之后的意志活动,认为意志
活动是由动作表现出来的。探讨冲动
的动作、反射的动作、本能的动作、
意念的动作等发展趋势。
• 第三部分为智力发展:
• 探讨言语发展特点及言语与思维的关
系。
185
心海畅游4
普莱尔之前先驱性的研究
• 应当指出,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研
究工作,并不是从普莱尔开始才有的。
有一些先驱性的研究给普莱尔的集大
成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
几位研究者。
186
• (1)提德曼(Tiedemann),德国人,
医生。用日记法对自己孩子的发展做
了详细的观察记录,1787年他出版了
《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一书,当时
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过了五六十年,
到了19世纪中期,才受到国际上的注
意,产生很大的影响。
187
• (2)罗别许(Lobisch),法国人,
儿科医生。1851年出版了《儿童心理
发展史》,偏重儿童生理发展的研究。
受到当时人们的热烈欢迎。
• (3)席格门(Sigismund),法国人。
1856年出版了《儿童与世界》,记录
他的男孩出生以后的动作、语言等方
面的研究。
188
• (4)库斯漠(Kussmaul),德国人。
1859年出版了《新生儿心理生活的研
究》一书,这是对较多婴儿进行观察
实验以后统计整理的结果,在当时说
来,是一种具有新的特点的研究。如
他用糖水、盐水、奎宁水等分别放在
新生儿口中,观察他们的反应。这已
经接近实验法了。
• (5)太因(Taine),法国人。研究
儿童和种族的语言发展,1876年出版
了《儿童与民族语言的研究》一书。
189
• 以上这些研究,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 ①大多限于早期年龄,特别是3岁以前;
• ②大多限于感知觉、动作、语言发展的研
究,思维、个性方面的研究很少;
• ③大多是用日记法(或传记法),观察研
究较多,其他方法较少;
• ④由于方法上的问题,科学性一般不是很
高。但是他们却为普莱尔的研究工作积累
了经验和材料。
• (资料来源:杨丽珠. 儿童心理学纲要.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90
• 科学儿童心理学问世后,自19世纪末
至20世纪初是儿童心理科学的形成时
期。这个时期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途
径,欧洲和美国涌现出一批心理学家
投入到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出现了
重要的理论派别。
191
(一)霍尔和复演说
• 霍尔(G.S. Hall,1844—1924)是受冯
特影响而在美国创办第一个心理实验
室的心理学家,同时也是在推动美国
儿童心理学研究上最有影响的人物。
他把普莱尔的著作译成英文。在理论
上,他运用当时生物学上的复演说来
解释儿童心理发展。
192
• 他认为,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
物进化过程(如胎儿在一个阶段是有
鳃裂的,这是重复鱼类的阶段);而
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
化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学上的复演说,
一直引起心理学界的很大争议。
193
(二)鲍德温、杜威的儿童心理学思想
• 在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史上,除霍尔之
外,还要提一下鲍德温和杜威的工作。
194
1.鲍德温的儿童心理学思想
• 鲍德温(J.M. Baldwin,1861—1934),
出生于南卡罗莱纳州。他曾任美国第
四届心理学会主席和国际心理学联合
会主席,与卡特尔合办过《心理学评
论》、《心理学家索引》、《心理学
专刊》和《心理学公报》等刊物。
195
• 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有:《心理学手
册》、《儿童与种族的心理发展》和
《心理发展中的社会性与伦理的诠
释》。
• 鲍德温的儿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为融
合理论,用他的话说,其目的在于勾
画出“发生心理学体系”的轮廓,以
期创立一种将“最新的有机体适应的
生物学理论与婴儿发展的学说融合生
成的理论”。
196
• 他要阐述的核心问题是贯穿于进化过
程中的某种现象的心理顺序的发展。
鲍德温将发展分析为三个部分,即儿
童认知的发展、人格的社会和认识基
础、行为的个体发生与种系发生的关
系,且三者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
在鲍德温的著作里能见到皮亚杰发生
认识论和认识发展思想的雏形。
197
2.杜威的儿童心理学思想
• 杜威(J. Dewey,1859—1962),生于
美国的佛蒙特,是美国的哲学家、心
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重要贡献是把
心理学运用到教育和哲学方面,使三
者结合起来。他强调教育促使儿童本
能生长,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
教育原则。
198
• 他认为,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基本就是
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
动、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生长
的过程,教育就是本能的生长过程。
他还大声疾呼:必须以儿童为教育的
出发点,把儿童当做目的,而不是当
做手段看待,教育措施一定要围绕着
儿童来实施。这种儿童中心主义对皮
亚杰有很大影响。
199
(三)施太伦和人格主义学派
• 在普莱尔之后,20世纪初期,德国的
施太伦(W. Stern,1871—1938)是一
位出色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六岁
以前早期儿童心理学》是一本权威性
著作,他受普莱尔的影响,和他的夫
人一起对他们的孩子进行了长期的系
统的观察,直到六岁。
200
• 过去的儿童心理观察研究,包括普莱
尔的工作,大多限于三岁之前,而施
太伦则把它扩充到六岁年龄。同时,
他的一些研究也是有开创性的,如他
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虽然在某
些观点上(如固定化和一些不完全恰
当的解释)存在一些问题,但总的说
来,是有很高的科学性的,对以后的
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201
• 他的研究材料值得我们批判地吸收。
他在遗传环境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
所谓的“辐合说”,认为遗传和环境
是不可分的,表面是折中调和论,实
质上是唯心主义的遗传决定论。他和
霍尔一样,特别强调复演说,这是和
他的唯心主义观点分不开的。
202
(四)比纳和测验学派
• 过去儿童心理学研究上所有的日记法
或传记法,大多一次只能依据一个或
少数儿童,而霍尔广泛应用的问卷法,
虽然可以用于较多儿童,但科学性差。
测验方法出现以后,对于用比较精确
的数量方法研究较多儿童的心理发展,
特别是智力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03
• 法国心理学家比纳(A. Binet,1857—
1911)是这种测验学派的代表人物。
• 比纳和西蒙合作制成了由许多题目构
成的第一个测验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准
量表,叫做1905年量表。1908年加以
修订后,叫做1908年量表或第二个量
表。同年,他的著作《儿童智力的发
展》出版。1911年,他又对1908年量
表进行过一次修订。
204
• 测验在儿童心理研究上是有一定用处
的,但由于这种测验的一些理论问题
还搞不清楚,过分滥用它来贸然断定
一个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是有问题的。
205
三、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化与发
展阶段
•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
的分化与发展时期。随着心理学的发
展,儿童心理学派别林立,出现了空
前繁荣的局面。如弗洛伊德(S. Freud)
的精神分析(psychoanaly)、华生
(J.B. Watson)的行为主义
(behaviorism)、格式塔心理学
(gestalt psychology)等各家都对当时
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06
• 那时大学里设置了专门的儿童心理学
课程,各种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心相继
成立。瑞士皮亚杰(J. Piaget)发生认
识论以及苏联维果斯基(Lev.
Vygotsky 1896—1934)的文化——历
史发展理论、美国的格塞尔(Arnold
Gesell,1880—1861)、奥地利的彪
勒夫妇、法国的瓦龙(Henri Wallon,
1879—1962)等,都在儿童心理学的
发展中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
207
四、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与增新阶段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心理学的
演变和增新表现在理论和具体的研究
工作上。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现代
心理学派出现了克服片面性、极端性,
互相吸收、融合的趋势。有些学派的
影响减小了,如霍尔的复演说;
208
• 施太伦的人格主义学派以及格式塔学
派等则不断更新其内容,继续发挥其
影响作用,测验及量表的发展为其研
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使深入探讨智
力及遗传问题成为可能;新精神分析
和新行为主义学派为适应发展了的形
势,不断调整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显
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209
• 在研究内容上,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
开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课题有所创
新,并且在不断深入探讨儿童心理行
为机制的同时,注意到人一生的发展
过程。
210
第三节 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概况
• 一、中国古代的儿童发展心理学思想
•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文
明的古国之一。
• 在古代,中国虽还没有产生儿童心理
学,但在一些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著作
中,却有着大量的有关儿童心理学问
题的论述。
211
•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发展的观点
来分析心理现象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479)。早在2500年前,
他就对心理发展的问题提出过极为丰
富而宝贵的论述。
212
• 他的心理发展思想以及他的教育思想,
长期影响着人们对于人类成长与发展
的看法,随之提出了相应的教育观点,
以后各朝代中许多学者的儿童心理学
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孔子思想的
继承和发展。
213
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 2500年前孔子就说:“性相近也,习
相远也。”意思是说,人的先天禀赋
是差不多的,人的成就和习性不同,
则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荀子认为,人
的发展是先天与后天的结合,更强调
后天作用。
214
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孔子最早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进行过论述,孔子说:“吾十有五而
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论述表明
我国古代就对个体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问题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215
3.个别差异
• 孔子是历史上区别智力类别的第一人,
他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中
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
以语上也”。他还认真考察其弟子的
智力、能力、性格、志向、学习态度
等诸方面,对其弟子人格的类别、品
质差异有着真知灼见。
216
4.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 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颜之推曾对早期
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过论述,说:“人
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
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
时,诵《鲁灵光殿赋》,至于今日,
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
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217
5.儿童心理发生问题
• 儿童心理发生是以生理条件为其物质
基础的。《管子·水地篇》有如下论
述:“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
流行。三月如咀,咀者何?曰五味。
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
辛主肾,苦生肝,甘主心。五藏已具,
而后生五内。
218
• 脾生隔,肺生胃,肾生脑,肝生骨,
心生肉。五内已具,而后发为九窍。
脾发为鼻,肾发为耳,肺发为口,心
发为下窍。五月而成,十月而生。生
而目视、耳听、心虑。”
• 这些论述,虽然和现代胚胎学比较起
来,还是很不精确的,甚至是不科学
的,但他们坚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是
依赖于儿童生理发展的这一唯物主义
思想,则是值得称道的。
219
二、中国近代儿童心理学
• 中国近代儿童心理学的情况同中国近
代科学一样,也是由西方输入进来的。
从20世纪20年代,中国才开始出现儿
童心理学的专门译著。主要有艾华编
写的《儿童心理学纲要》、陈大齐译
的德国人高五柏(R.Gaupp)著的《儿
童心理学》等,那时还没有专业的儿
童心理学家。
220
• 我国最早的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要从
陈鹤琴算起,他对儿童心理学进行了
开拓性的研究工作。此后贡献较大的
应是浙江大学的黄翼,还有孙国华和
高觉敷等,他们在儿童心理学发展方
面都曾做出重要的贡献。
221
三、中国儿童心理学体系的形成
• 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可以作
为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奠基期。之
所以称其为“奠基期”,是因为在这
一时期内,逐步设立了专门的儿童心
理学教学和研究机构,解决了儿童心
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对中国儿
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做了最早的大规模
系统研究,这些都为儿童心理学的发
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研究基础。
222
(一)奠基期间中国儿童心理学经历
的发展阶段
• 在1949—1987年近40年中,中国心理
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大致经历了“三
起两落”共五个阶段:1949—1958年
为恢复、改造(发展)时期,1958—
1959年为批判、挫折时期,1959—
1966年为初步繁荣时期,1966—1976
年为破坏、停顿时期,1976—1987年
为空前活跃时期。
223
• 中国儿童心理学成为中国心理学的一
个重要分支,具体表现在:队伍逐步
扩大,积极开展学术活动,科研成果
越来越多;冲破禁区,深入研究,特
别是在儿童心理测验方面,进展更大;
广泛开展国际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的
交流与合作研究,积极探讨中国心理
学、儿童心理学的特色。
224
(二)中国儿童心理学体系的雏
形:教学和科研机构的设立
• 中国儿童心理学体系的形成经历了从
成立心理学教研室并开设儿童心理学
课程,到设立心理学专业以及专门的
儿童心理学教研室,再到成立心理系
和专门心理研究所并创办专门的儿童
心理学杂志三个发展阶段。
225
• 从儿童心理学机构设置的演进可以看
出,由于历史上的几次波折,儿童心
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受到很大的影响,
经历了比较漫长的“奠基期”,在改
革开放后才真正地确立了儿童心理学
专门的研究机构,为儿童心理学教学
和研究的专门化和深化提供了组织上
的保障。
226
(三)中国儿童心理学学科体系的确立
• 朱智贤196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学》
标志着中国儿童心理学科学体系的确
立。这是我国第一部贯彻马克思主义
观点、吸收国外科学成就、联系我国
实际、能够体现我国当时学术水平的
综合大学和高等师范院校的儿童心理
学教科书。
227
• 1979年,该书修订后再版,并且在
1987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
1993年在林崇德的努力下该书又做了
修订,增补了国内外大量新的材料,
但书的观点、结构、体例和风格未变。
该书无论在理论上和体例结构上都形
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国内公认的优
秀的心理学教科书。
228
• 1986年,朱智贤和林崇德共同完成的
《思维发展心理学》提出著名的思维
结构及发展理论,详细论述了思维的
发生和发展规律。1988年,他们合著
的《儿童心理学史》出版,这是国内
第一部系统的儿童心理学史方面的专
著。这两部书都曾作为研究生或本科
生的教材,与《儿童心理学》一起,
在形成中国的儿童心理学科学的教材
体系上做出了杰出贡献。
229
小结
•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
开始到成熟期(18岁)生命历程中心
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各年龄阶段特征
的学科。
• (1)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儿童心
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30
• (2)发展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包括:
关于遗传素质与环境教育因素究竟是
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展的问
题、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
矛盾问题、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
的关系问题以及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
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231
• (3)西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大
致经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产生阶
段、分化与发展阶段以及演变与增新
阶段。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包括中国
古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思想和中国近代
儿童心理学两部分。
• (4)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问题,
包括研究遵循的原则、研究方式和研
究方法。
232
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 第一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及研
究方法
•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
•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
•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
• 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简史
• 一、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产生的准备阶段
• 二、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阶段
233
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 三、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分化与发展阶段
• 四、近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演变与增新阶段
• 第三节 中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概况
• 一、中国古代的儿童发展心理学思想
• 二、中国近代儿童心理学
• 三、中国儿童心理学体系的形成
234
欢迎访问
http://www.lsyf.cn
http://lsyf.cn/jksyf.html
相逢就是缘,愿与大家成为朋友!
电话:18981539788
E-mail:[email protected]
QQ:178990915
微信号:lsjksyf
2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川省特级教师
⊙ 凉山州首批专家型教师
凉山州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 中学高级教师
凉山州教科所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主任
西昌学院数学教育、教育心理学客座教授
中国数学会会员
⊙ 中国教育学会会员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理事
四川省中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
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成员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组成员
凉山州教育学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凉山州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