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考试说明》中的“中国古代史”考
试要点,可以被大致归纳为哪些方面?
传说时代、政权更替、中央集权、
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经济重心南移、科举制、
文化等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常州市勤业中学
2010.4
王敏
民族关系
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对外关系
中国与外国国家之间的关系
哪些考试要点属于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方面?
哪些考试要点属于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方面?
哪些考试要点属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方面?
唐代的民族交往、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
立、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清朝加强对边疆
地区的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等
哪些考试要点属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方面?
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作用、唐代中外
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
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闭关锁国的
表现及影响、四大发明及其影响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秦
①_____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
集权国家。
秦汉与匈奴: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修建举世
长城
闻名的万里________。西汉汉武帝为了夹击匈奴,派
张骞
_______出使西域,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北击匈奴。
孝文帝
②北魏__________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西北少数民族尊称
天可汗
文成公主
为“________”。唐太宗派__________入藏,促进了吐
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④宋辽和战:1004年,辽进攻北宋,爆发澶州之战。
澶渊
1005年,双方订立“_________之盟”。
金的强大:1125年,金灭辽。
北宋
1127年,金灭_______,史称“靖康之变”。
岳飞
宋金对峙:1140年,________抗金,
取得郾城大捷。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 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⑤元朝时,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
回
合。这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族。元朝统治者
儒
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提倡_____学,呈现以中原传统
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蒙古
⑥明朝为了防范________骑兵南下侵扰,在历代长城的
长城
基础上,花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修筑________。
⑦清朝前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
展:平定准噶尔部和_____部叛乱,重新统一新疆,
回
达赖
巩固西北边疆。与西藏的联系更加密切,册封_____
驻藏大臣
金瓶掣签
和班禅,设立_________,制定“_________”制度,
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在西北和东
将军
北设立________和参赞大臣,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
多伦
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举行_______会盟,协调
和发展与蒙古的关系,巩固了北部边防。在承德修建
避暑山庄
__________和外八庙,加强了中央与少数民族联系。
1、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
1、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是怎样一步步发展的?
秦汉:建立和初步巩固
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
隋唐:进一步发展
宋元:出现新变化
明清:发展和巩固
2、你怎样看待
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2、你怎样看待
我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同汉族一起为祖国的发
展作出了贡献,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
往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坚持民族团结、共同繁荣进步。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张骞
①西汉时,汉武帝两次派________出使西域,开辟了通
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西域开
长安
通之后,丝绸之路随之贯通。它从________出发,经
欧洲
河西走廊、新疆、中亚、西亚,直到________。
佛
它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例如_____教东来。
②唐代与日本的交流盛况空前。日本共派13次_____使,
遣唐
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玄
鉴真
宗时,_______六次东渡日本,定居日本奈良,对中日
玄奘
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唐太宗时,________
西行天竺,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
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长安
唐朝都城________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日本
③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范围很广,东到朝鲜、_____,
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宋朝政府在广州、
市舶
杭州等地设置________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马可波罗
④元朝时,意大利人_________来到中国。回国后,
马可波罗行纪
他的口述被写成《_______________》,对西方人
追求财富、开辟__________产生了很大影响。
新航路
造纸术
活字印刷术
⑤我国发明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促进了
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
指南针
发展进程。 我国发明的____________传入欧洲,
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我国发明的火药传
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⑥1405—1433年,明政府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取宝
目的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________”。
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
非洲
间,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______
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
半个多
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________世
纪。它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
济交流。
但它不计经济效益,并造成大量工匠逃亡。
随着明朝国力衰退,它最终被当成“弊政”而
遭废止。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
⑦明清时期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有
日本
戚继光抗倭,抗击________侵略;
郑成功
______收复台湾,抗击荷兰侵略;
荷兰
雅克萨反击战抗击________侵略。
贸易
⑧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在对_____
西方殖民势力
进行严格限制。它有防御______________的
一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对外贸易
它限制了我国_________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使中国
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概括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趋势。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概括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趋势。
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趋势:从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认识:对外开放促进国家发展,
闭关锁国导致国家
落后,
坚持对外开放。
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丝绸之路
贯通。它的终点是
(D )
A、新疆
B、印度
C、非洲
D、欧洲
(出题者:刘一敬)
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C)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元
A、①②
C、①②③④
B、②③
D、①②③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
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
佐证元朝时期
( D)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下列中国古代史的事件,不能反映
中外交往的是
(B )
A、张骞出使西域
C、玄奘西游天竺
B、文成公主入藏
D、郑和七下西洋
下列事件,不具有反侵略性质的是
( A)
A、岳飞抗金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材料一 元自世祖定江南,凡邻海诸郡与番来
往还互易船舶者,其货以十分取一,粗者十五
分
取一,以市舶官主之……大抵皆因宋旧制而为之
法焉。
——《元史》卷94
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朝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怎
样的政策? 并根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政策:采取开放的政策
原因: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材料二 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段(缎)匹、
绸绢,丝绵私出境外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打一百棍),
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货物车船并入官(官府没收)。予内
以十分为率,三分付告人(举报者)充赏。
——《大明律》
材料三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
私载海舡(同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
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
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根据材料指出,明朝的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并根据材料三,说明其原因。
变化:限制对外贸易
原因:防止沿海居民与外国勾结,
形成海盗
材料二 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段(缎)匹、
绸绢,丝绵私出境外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打一百
棍),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货物车船并入官(官府没收)
。予内以十分为率,三分付告人(举报者)充赏。
——《大明律》
材料四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
山
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
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
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
指出清朝的对外贸易政策和明朝是否相似?
材料五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
以通有无。……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
之则内外隔,而相构(同购)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
伺我也,何可得哉!
—--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函《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六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
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
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
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根据材料五和材料六分析,清朝为什么采取这种政策?
原因:1、中国物产丰富
2、防御外来侵略
3、维护封建统治
4、盲目自大、不
思进取
材料七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
游手无赖亦为数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
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以后,百货
不通,民生日蹙。……沿海居民富者贫、
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
耳。
——《论南洋事宜书》
根据材料七分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阻碍经济交流发展,人民生活日益窘迫
材料六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
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
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
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这种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
演变呈现出一种什么趋势?
材料六中的“时世”指什么?用史实说明,马克思
的
预言有没有实现?这给我们怎样的历史教训?
趋势:中国古代社会走向衰落
“时世”: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完
成
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
革命,
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
史实:近代中国在列强发动的鸦片战
争等一系列侵华战争中战
败
谈谈你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感受
明清时期的世界,欧美主要国家的发
展如何?
通过对比,进一步感受明清农耕文明
的繁盛已无法和西方工业文明抗衡,清朝
的闭关政策更使中国陷入深刻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