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消化系统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二章 消化系统

第三章 昆虫内部解剖及
生理
研究历史与发展:历史




1610年前后,伽利略用显微镜观察了昆虫的运
动和感觉器官。
1668年,Malpoighi,家蚕的解剖,发现了马
氏管。
18世纪,Lyonet,解剖鳞翅目幼虫:体壁肌
1647条、头部肌228条、内脏肌2186条。
1934年,Wigglesworth,吸血椿象:内分泌系
统和变态生物学的机理,其《昆虫生理学》,
目前出版了8版。
一些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
定的生理机能。
传统:消化、排泄、循环、呼吸、
肌肉、神经、内分泌、生殖。
从功能上分:





防卫系统:体壁、血液;
运输系统:消化道、马氏管;
代谢系统:消化道、脂肪体、血液;
运输系统:肌肉、体壁;
控制系统:神经、内分泌。
第一节 昆虫体腔和内部器官
1、体腔
又称血腔 haemocoele。
昆虫的内部器官均浸浴在体液中。
体液又称血淋巴。
2、血窦
为昆虫的体腔被肌肉和结缔组织形
成的隔膜纵向分成的2-3个小血腔。
蜉蝣、蜻蜓、直
翅目、 膜翅目有
3、各内部器官、系统的相对位置:
第二节 消化排泄系统
昆虫的消化系统包括:
消化道
消化腺:主要是唾液腺。
除中肠来源于内胚层外,前、后肠和
唾腺来源于外胚层。
一、昆虫消化系统构造与功能
根据来源和机能的不同可分为:
前肠
中肠
后肠
(一)前肠 foregut:
1、来源:外胚层内陷
2、功能:
★ 接纳和磨碎食物,
★ 进行暂时贮存和初步消化。
(一)前肠
3、组成:
嗉囊 Crop
前胃 Proventriclus,
或称砂囊gizzard
食道 Oesophagus
咽喉 Pharynx
口
前肠的组成
贲门瓣 cardiac valve
位于前胃的后端,由前肠
末端的肠壁向中肠前端内
褶而成。
 作用:调节食物由前肠进
入中肠的量。

(二)中肠 midgut
1、来源:内胚层发生的中肠韧演化而来
2、位置:前:胃盲囊;
后:马氏管;
3、功能:可分泌消化酶,
是消化食物、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
(三)后肠 hind gut:
1、位置:
前端为马氏管
后端开口于肛门。
3、组成:
回肠 ileum
结肠 colon:
直肠 rectum:
常特化成直肠垫。
2、功能:回收水分,
形成的粪便并排出体外。
二、昆虫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消化作用 digestion:
1、概念:
大分子小分子
固体液体
2、位置:
中肠特别是柱状细胞
影响消化酶活性的因素
(一)pH值
中肠液pH对消化酶影响最大,通常中肠能以较
强的缓冲力来稳定pH值;
有机酸缓冲系统:如氨基酸
磷酸盐缓冲系统:
(二)氧化还原电位
氧化还原电位决定生化反应的能量和方向,同
时还影响消化酶活性和肠壁细胞的吸收。中肠
的氧化还原电位通常是正的。
二、吸收 absorption
概念:
消化后的可溶性的小分子的营养物质
通过肠壁细胞进入血淋巴的过程。
 部位:
中肠前部、胃盲囊和直肠垫。

3、吸收机制:
吸收
分泌:从中肠
前段吸入过多
的K离子和水,
可经后端的杯
状细胞分泌进
入肠腔。
三、昆虫排泄系统构造和功能
马氏管是绝大多数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
 马氏管的数量因虫种而异。

马氏管(Malpighian tube)于1669年由意大利解
剖学家Malpighi在家蚕中首先被发现而得名。
马氏管是浸浴在血腔中的细长盲管,基部着生
在中后肠交界处,端部游离或伸入直肠内形成
隐肾。
1、马氏管的功能:
 排泄含氮废物,维持体内水分和离
子平衡;
 分泌粘液和泡沫,如沫蝉;
 分泌丝质,如草蛉的茧;
 分泌石灰质,参与卵壳的形成:
(如竹节虫)等。
2、马氏管的结构:
(一)组织结构:从内向外为
单层管壁细胞(皮细胞):
具分泌和吸收功能。
底膜:
单层肌细胞:
围膜:
(二)管壁细胞的显微结构
马氏管基段(刷状边)
水或无机盐的再吸收功能 。
管腔外
管腔内
马氏管端段(蜂窝边)
将代谢产物分泌入管腔功能。
3、马氏管的基本类型
根据马氏管解剖构造,可将其区分为4种基本类型:
直翅目型
基、端部未分化
排泄物均为液质
鞘翅目型
半翅目
排泄物端部液质
类似直翅目型
但形成“隐肾” 基部固体状
鳞翅目
类似半翅目型
但形成“隐肾”
3、 昆虫的排泄机制
一、马氏管的排泄机制:
主动运输
尿
原尿
四、消化系统与害虫防治
使用胃毒剂
杀虫剂能否被中肠消化溶解和吸收
是决定杀虫效果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