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投影片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課堂投影片

海洋通識教育課程
海洋系統概說
授課教師:黃銘志
授課日期:2010. 09.24
2015/4/10
1
授課內容
• 海洋形成
• 海水物理化學特性
• 海底地形與板塊運動
地球的形成
2015/4/10
http://www.undersea.cn/Pages/deepsea/ds_4_oceanorigin.html
3
2015/4/10
http://www.undersea.cn/Pages/deepsea/ds_4_seawater1.html
4
海洋的起源
(Origin of the ocean)
• 在地球早期,地殼才凝固不久,其下全是「岩漿海
洋」,火山活動頻繁,產生大量水氣,聚集成巨厚
的雲層。
• 隨著地球逐漸冷卻,當大氣中的水氣超過飽和點,
便開始凝結成水滴、冰晶,引發幾百年、幾千年狂
風暴雨。雨水不停地向低窪地集中,因此,誕生了
原始海洋。
• 原始的海洋嚴重缺氧、含大量酸性物質如HCl、HF、
CO2等,因此,原始的海洋是酸性、溫度高的大洋。
2015/4/10
5
地球給人類的禮物─海洋
地球不是唯一在太陽系中有水的行星,
擁有H2O的星體很多,但都不是液態
水是在星體表面。因此,地球有液體
的水是非常特別的。
液態的水需要什麼條件呢?基本上就
是在 0℃以上,在100 ℃以下,也就
是在冰點以上在沸點以下才會有。
地球是非常的特殊,就是地球的平均
溫度,是15℃,剛好就是在0℃以上,
在100 ℃以下,所以有海洋的存在。
2015/4/10
http://tupian.hudong.com/a1_36_16_01300000171599121189160494036_jpg.html
6
地球表層水以固態冰雪、液態水和水氣等三種形態存在。地球
的水約有14億立方千公尺,其中海水占97.3%, 陸地冰川占2.1%,
地下水占0.6%,而人類經常飲用的河流水只占0.0001%。
2015/4/10
7
http://www.undersea.cn/Pages/deepsea/ds_1_waterresource.html
海洋 (ocean)
•
•
•
•
2015/4/10
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0%
平均深度為3800m
總體積 1.4 × 1012 m3
蘊藏豐富之生物資源
8
海洋學的範疇
•
•
•
•
海洋物理
海洋化學
海洋地學
海洋生物
海水物理性質
1. 海水佔了全球總水量的97%以上。
2. 水分子之間的氫鍵形成高表面張力,因此,
可供浮游生物懸浮而生存。
3. 水分子熱含量很高,具有高蒸發熱、凝固
熱,因此,海洋是較穩定的環境。
4. 水分子內聚力使海水具有高黏滯性。
2015/4/10
10
5.海水結成冰時,密度急速降低,使得冰漂浮
在水面。因此,即使在極區,都只有表層
結冰,下層海水並不結冰,眾多海洋生物
才得以生存
2015/4/10
11
6. 極區下沉的海水,就成為海洋深層海水循
環的來源,而且在垂直混合過程中,使得
深層海水擁有高含氧量,這些海水讓深海
生物也能獲得充足的氧氣。
2015/4/10
12
海水物理化學性質
• 1000克具有35克之溶質
• 1902 年,紐森(C., Forch,M. Knudsen, S. Sørensen)等人定
義鹽度(salinity):溶解物質的總量-單位350/00
• P.S.U (Practical salinity unit):35 P.S.U
• 大洋鹽度範圍:34~370/00 平均 350/00
• 影響鹽度變化:1.蒸發 2.降雨
• 河口
• 紅海、波斯灣
2015/4/10
13
純水
2015/4/10
海水
14
生命出現
• 原始的海洋聚集豐富的生命化學物質,同時,海
水能阻止紫外線對生命的殺傷,成為生命的「保
護傘」。
• 根據地球上已發現的古老沉積岩的年齡,可推测
地球水圈的形成在35~38億年前。在格陵蘭、澳
洲和南非的地層發現微生物化石可追溯至35~37億
年前。
• 由於古老的生物没有硬體且難以保存,因此,有
人推斷42億年前大洋就有生命的出現。
2015/4/10
15
2015/4/10
http://www.undersea.cn/Pages/deepsea/ds_4_seawater3.html
16
現代海洋
• 早期的海洋呈酸性,會一直對原始地殼進
行溶蝕和分解,逐漸改變水體的化學性質;
更重要的是海洋中有綠色植物的出現,生
物造氧能力增强,大量游離氧可使海洋中
各种氧化反應,例如CO2化為碳酸根;使還
原性硫轉化為硫酸根,因而促使碳酸鹽岩
和硫酸鹽岩大規模沉積,海洋水體逐漸過
渡為含氯離子為主,使現代的海洋呈現略
偏鹼性。
2015/4/10
17
影響生物分佈因素
• 海洋物理化學性質
• 地理和地形
2015/4/10
18
http://www.undersea.cn/Pages/deepsea/ds_4_seawater2.html
2015/4/10
19
若按體積計算,地球表面上的陸地僅占0.5%,有絕大部分在海洋
中。其中水深大於1000公尺的深海佔78.5%,水深小於1000公尺的
淺海為21%。
2015/4/10
20
大陸邊緣 (continental margin)
• 大陸邊緣是大陸與海洋之間的過渡地帶,
為海岸線到洋底盆地之間的海床,包括
四大部分:
1.大陸棚 (continental shelf)
2.大陸斜坡 (continental slope)
3.大陸隆起 (continental rise)
4.海溝 和島弧 (trench)
2015/4/10
21
2015/4/10
http://www.undersea.cn/Pages/deepsea/ds_1_biospace.html
22
海洋的平均水深是3800公尺,太平洋的馬里亞纳海溝是海洋的最
深處,深達11022公尺。根據水深,一般將海洋從海岸線到海洋
中心依次劃分為濱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四種環境。
2015/4/10
http://www.undersea.cn/Pages/deepsea/ds_2_depth.html
23
海 溝 (trench)
最深的海溝為馬里亞納海溝 (11020 公尺),最長的海溝為祕
魯智利海溝 (5900 公里)
http://www.undersea.cn/Pages/deepsea/ds_2_trench.html
2015/4/10
http://www.29trip.com/jd/UploadFiles_jd/200808/20080814214652340.jpg
24
深海平原
(abyssal plain)
大洋盆地是海水最深的海域,水深一般為4600-5500公尺,而在大洋盆地中的
平坦部分,稱為深海平原,起伏坡度為1/1000以下,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地區。
2015/4/10
http://www.undersea.cn/Pages/deepsea/ds_2_basin.html
25
什麼是中洋脊?
中洋脊位於全球海中張裂性板塊邊界的一系列火山結構系統,
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海底山脈;總長度七、八萬公里,平
均寬度約一千公里。中洋脊最早發現在大西洋,剛好位於大西
洋的正中間,所以稱為中洋脊。各大洋的海底都有綿延極長的
中洋脊,有的地方伸出海面形成島嶼,如冰島。
冰島是陸地上唯一可見中洋脊地形的地方哦
2015/4/10
26
全球中洋脊分布圖
雙線段代表擴張中心(即洋脊軸部),鋸齒粗線代表板塊聚合界線 (海溝或山脈)
,細單線代表轉型斷層界線,箭頭表示板塊運動方向。
圖片出處: Plummer, C. and McGeary, D (1991) Physical Geology, 5th edition,
Chapter 1, Figure 1.11
27
2015/4/10
中洋脊 (mid-oceanic ridge)
太平洋的海底地形圖。顯示出蜿蜒的洋脊、密佈的海底火山與火山鏈、以及
環繞太平洋的深海溝。
圖片出處: Lamb, S. and Sington, D. (1998) Earth Story- The Shaping of Our
World, p. 42
2015/4/10
http://dunite.mr.nsysu.edu.tw/word-6-1.htm
中洋脊的形態
中洋脊均高於兩側洋底 ,相對高差2~3千公尺。脊頂地形崎嶇不平,其上覆盖的沉積
物很薄或缺失,翼部多由海山群和深海丘陵组成。中洋脊的横断面呈很平缓的等腰三角
形,自脊頂向兩側,随着沉積層增厚,地形起伏也漸趨平緩,向外過度為深海平原。
2015/4/10
29
中洋脊脊頂有平行走向的鋸齒狀深谷,稱為中央裂谷。谷寬約25~50千公尺,
深约1~3千公尺。裂谷横斷面呈U字或V字形。中央裂谷是由一系列正斷層
的拉開、錯斷活動所形成,是地球上最大的張裂帶,因此常伴有頻繁的地震
和火山活動。
30
2015/4/10
中洋脊的地震活動
中洋脊軸部地震和火山活動頻繁,故又稱活動海岭(隆)。地震分布在中央
裂谷内,也分布在横穿中脊的斷裂帶上。震级一般不大,且為淺源地震,
主要由於這裡地幔物質上湧造成的强大拉張作用所引起。
2015/4/10
31
2015/4/10
32
2015/4/10
33
2015/4/10
http://www.kaiho.mlit.go.jp/info/books/report2007/tokushu/p028b.html
34
海底地形探測
2015/4/10
35
海底地形圖測量之演進
2015/4/10
36
現代海底地形之研究
2015/4/10
http://www1.kaiho.mlit.go.jp/KAIYO/tairiku/tairiku.test.html
37
海洋大氣與洋流
授課教師:黃銘志
授課日期:2010. 10.01
授課內容
•
•
•
•
黑潮帶來之文化及世界洋流
海洋大氣原理
海洋、陸地與大氣
氣候變遷 颱風與海嘯
海水的運動
• 除潮汐運動是受萬有引力及天体運動所引起外,
海洋其他運動都是受太陽輻射熱直接或間接影響
所引起。如大氣受太陽輻射熱不均勻加溫引起風,
風吹水動浪起,海水開始運動。海洋運動使各地
海水差異減少,沒有運動,海水在赤道區間可能
沸騰,地中海可能是鹽池,東海可能成為『淡』
海。故海洋運動是必須的,但有些運動是可怕的。
自然力量雖難以抗拒,但科學家們期借預報來降
低災禍,甚至利用其巨大的力量,來改進人們生
活條件。如潮汐、波浪、溫差發電的研究等。海
洋運動大很可分三類,但各類亦含蓋其他運動。
2015/4/10
40
海水的运动
• 海洋是个“天然永动机”,永无休止地在
运动。海水运动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
三种方式。由于成因不同,洋流本身又可
分为水平方向上的表层洋流、深部洋流以
及垂向上的浊流、上升流等多种形式。引
起海水运动的动力包括风、引潮力、海水
温度差和密度差,以及地震、火山等诸多
因素。
2015/4/10
41
海水運動之一:波浪 (wave)
波的傳播方向
波
海
平
面
波
波
2015/4/10
峰
長
高
波
谷
42
波浪依其運動尺度及回復力(restoring force) 可分下列數種:
1.
2.
3.
4.
漣漪 (capillary wave):波長(波峰至波峰)約僅數公分,
週期小於1-2秒。吹皺的水面恢復平靜的力(稱為回復力)
是表面張力。
重力波 (gravity wave) :此即一般於海邊看到的波浪,其
週期約數秒至十數秒,波長由數公尺至數百公尺,波高亦
可達十數公尺。此類波浪的回復力是重力,故稱重力波。
海嘯 (Tsunami) :因地震所引起的波浪,此類波於大洋中
並不很可怕,但在近岸淺水海域,波浪因淺化而波高驟增
,可造成嚴重災害。此波於大洋中傳遞極快,每秒速度可
超過200公尺(時速逾700公里,不比飛機速度慢)
其他:慣性重力波 (inertia-gravity wave)、行星波(planetary
wave )、突波(如瘋狗浪)、內波等等。
海水運動之二:潮汐 (tide)
海水的漲落在白天發生稱為潮,在晚上發生稱為汐,而潮汐是
由於月球(最主要)和太陽(次要)對海水的吸引力引起。地球上最
顯著的潮是半日潮及全日潮,又因月球繞地球轉的原因,有大
小潮的變化。又潮汐受地形影響,而各地潮高有所不同。
2015/4/10
44
海水運動之三:洋流 (ocean current)
2015/4/10
http://www1.kaiho.mlit.go.jp/KANKYO/KAIYO/kuroshio/20000622/
45
•
1.
2.
3.
4.
洋流因運動尺度或引起運動的外力,可大致分為下列數種:
紊流 (turbulent flow) :一般大都指較高頻、小尺度的運動。
紊流於能、熱量傳遞和衰減上扮演重要角色。
波浪引起的流(gravity-wave induced current) :此流在海洋
工程上頗為注重,尤其是近海海底漂砂的問題。此流的流
速一般皆不大,於數公分至數十公分每秒。
潮流(tidal current) :潮流是受月球–地球,太陽–地球間萬
有引力及相對運動所引起的,因天體運動頗俱規律性,故
潮流是所有流場中較容易預報。
風吹流(wind-driven current) :風吹流為海洋上層的主要海
流。一般wind-driven current 指較小尺度的運動,而風聲環
流(wind-driven circulation) 指較大尺度的運動。黑潮、灣
流、赤道流等皆屬於此類流。
2015/4/10
46
全球信風帶
• 由於地球加熱不均與自轉科氏力的影響,
產生三大循環
• Hadley cells, Ferrel cells, Polar cell三大循
環
海洋大氣與洋流
http://www.undersea.cn/Pages/deepsea/ds_3_surfacecurrent.html
2015/4/10
48
表層流
2015/4/10
http://www.undersea.cn/Pages/deepsea/ds_3_surfacecurrent.html
49
2015/4/10
http://home.hiroshima-u.ac.jp/er/Resources/Image977.gif
50
2015/4/10
http://kitchom.ed.oita-u.ac.jp/~kankyo/nishigaki/cn6/index.html
51
2015/4/10
http://www.aoikuma.com/image/kairyu.gif
52
2015/4/10
53
洋流
• 海水的溫度與鹽度有相當的變化,造成海
水的密度有所不同,引發海水在垂直方向
上的流動。地球靠南、北兩極地區的海水
因溫度低而持續沉降,將冷而重的海水送
到深層。這些深層的海水逐漸又會因為要
補充表面流失的海水而湧升再回到水面,
形成流動極為緩慢的「溫鹽環流」。
2015/4/10
54
溫鹽環流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 海洋溫鹽環流的一大特徵是,表層海水先下沈到中層或
底層,然後往水平方向流動,極區海水受冷而下降,在
深層往赤道方向擴散,然後在低緯度海域上升,到了表層
就跟風生海流一起流向高緯度地區。
2015/4/10
55
全球海洋輸送帶
•「溫鹽環流」流經全球各大洋,被稱為「全球海洋運輸帶」。
•它的源頭 (紅色箭頭處) 起於北大西洋北端冷而密度高的海水,沉降到大
西洋深部 (藍帶),並向南移到南大西洋南端,和南極底流結合而東進,
一部份向北流入印度洋,湧升而與上層海水混合,另一部份進入太平洋
再向北,到北太平洋時再湧升,形成表面的回流 (紅帶)。這股溫度已高
,鹽度較低的回流向西經印度洋回到大西洋北端,再經冷卻作用而沉降
,形成循環於三大洋中的環流。
2015/4/10
http://www.undersea.cn/Pages/deepsea/ds_1_biospace.html
56
全球海流系统
2015/4/10
http://www.undersea.cn/image/deepsea/current.jpg
57
洋流-深層流 (deep southerly return flow)
• 早期人們相信海洋深層是黑暗且寧靜的世
界。30年代有人通過計算,發現各處洋底
的海水間存在密度差,推測由此可導致海
水間的流動。60年代後,通過海底攝影、
測流儀和濁度儀等設備儀器,在4000~5000
公尺海底發現海水流動的證據,表明深海
並非靜止不動,反而是存在著强大的深部
洋流。
2015/4/10
58
深層冷洋流
藍色為深層冷洋流
紅色為表層暖洋流
深部洋流是靠密度差引起的。海水的密度取決於水的鹽度
和温度,不受重力作用影響,無需自上而下流动,而是沿
洋盆邊緣流動,甚至可以向上流動。
59
2015/4/10
3000公尺深水的年齡
• 海水是有年齡的, 可透過海水中的放射性碳
14元素來測定。對全球同樣3000公尺深的
海水進行年齡測定, 發現北大西洋最年輕,
而北太平洋最古老,2000歲左右, 也就是所
謂的千歲海水。此種結果表明全球的海水
在不停的交换,海洋輸送帶的假說是有根
據的。
2015/4/10
60
3000米深水的C-14年龄
2015/4/10
61
洋流-湧升/下沈流
(upwelling/downwelling)
• 湧升/下沈流(upwelling/downwelling) :此
流只是其他環流中垂直方向的流場,但因
湧升流將下層海域的養份及冷水帶至上層
海域,對漁業及氣候上有重大影響而受人
們重視。
2015/4/10
62
上升流
• 上升流通常發生在沿岸地區,是一種垂直向上
逆向運動的洋流。由於受風力吹送,將表層海
水推離海岸,致使海面略微下降,為達到水壓
的平衡,深層海水就會上升補償水壓,形成上
升流。
• 上升流將次表層水帶的營養物質帶進到表層,
肥畫了表層的透光帶,低等藻類也因此得以生
長,更是興盛了食物鍊中各類高級生物形成大
型的漁場。
2015/4/10
http://www.undersea.cn/Pages/deepsea/ds_3_upwelling.html
63
自然光
美國東岸上升流
葉綠素
2015/4/10
http://www.undersea.cn/image/deepsea/upwelling2.jpg 64
海洋環流與海流
• 海流與環流二者並無一定的分野,海流泛
指所有海水的流動(如潮流,沿岸流、風
吹流等),而環流泛指大尺度的海流(如
黑潮),於此節海流泛指引起其運動動力
因素較單純的海水流動,環流的動力因素
則較為複離。
2015/4/10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