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古寧頭戰役 - 全民國防教育學科中心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一節古寧頭戰役 - 全民國防教育學科中心

報告人:
少 校 教 官
吳 安 倉
開始
上課了
前 言
一部戰爭史,萬戶辛酸淚,人類的
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仔細想想這個論點
似乎是個事實,自從人類有歷史紀錄以來
,戰爭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一、兵荒馬亂的時局
—歷史背景
二、烽煙瀰漫的到來
—戰前情勢
三、殺機四起的時刻
—戰役經過
四、大戰過後的省思
—勝負分析與啟示
1949年,
一個不應被遺忘的年代,
一段不該被拋棄的記憶。
一座村莊,扭轉一場戰局;
一座島嶼,改寫一部歷史。
古寧頭戰役前,國軍在大陸戰場上節節
敗退,退守臺灣,此役是國軍潰敗中唯一
勝仗,也是成功的三軍聯合作戰,更是典
型的反登陸作戰,展
現國軍絕不退卻的決
心,大大提振士氣。
兵荒馬亂的時局—歷史背景
一、風雨飄渺,國共內戰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件爆發,展開八年
的艱辛浴血抗戰。1945年日本
投降八年抗戰結束。
好景不長馬上又風雲變色,
共軍接收了日本留下來的精良
武器,頓時變成一支武器與裝
備勝過國軍的隊伍。
兵荒馬亂的時局—歷史背景
一、風雨飄渺,國共內戰
國共內戰中最具關鍵的幾場會戰:
遼瀋會戰
平津會戰
徐蚌會戰
兵荒馬亂的時局—歷史背景
二、詭譎多變,國際環境
1939年德國對波蘭不宣而戰,發動舉世
聞名的「閃擊戰」,第二次世
界大戰因此爆發。
1941年日本兵行險著偷襲珍
珠港,將美國拉入了戰局,改
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
也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
兵荒馬亂的時局—歷史背景
二、詭譎多變,國際環境
美國於1945年起改變對華政策偏向中共
,1949年中國內戰呈現一
面倒趨勢,國軍節節敗退
,1949年 1月21蔣介石總
統宣佈引退,國民政府處
於風雨飄搖時期。
兵荒馬亂的時局—歷史背景
三、再起風雲,臺海爭霸
1949年4月徐蚌會戰結束後,共軍趁勢
渡過長江,隨即攻陷首都南京,並席捲了
浙江、湖南、江西、廣東
等大陸東南半壁江山,企
圖一舉橫渡臺灣海峽,奪
取臺灣。
澎德懷
劉伯誠 林彪
陳毅
兵荒馬亂的時局—歷史背景
三、再起風雲,臺海爭霸
國軍元氣大傷,中共氣焰方盛,朝無相
、戰無將,國軍望風而逃,
面對內戰局勢的急轉直下、
國際盟友的背棄,對中華民
國來說,正是最風雨飄搖的
晦暗時刻,危急存亡之秋 。
金
門
守
護
神
風
獅
爺
兵荒馬亂的時局—歷史背景
四、地區分析
古寧頭,初名古龍頭,又有佳里頭之稱,開
發已經有六百餘年了。
金門位於廈門以東十公里,北距大陸九公里
,島東西長二十多公里,島形中狹東西端較寬
,南北鞍部最窄處只有三公里,形狀像啞鈴,
從嚨口到古寧頭北面的海灘這一帶是地勢平緩
、少曲折的砂岸為大規模登陸的理想地勢。
兵荒馬亂的時局—歷史背景
四、地區分析
山
脈
水
系
交
通
運
輸
公
路
機
場
氣
象
潮
汐
人
口
產
業
烽煙瀰漫的到來—戰前情勢
一、現實利益,外交受創
1949年8月5日美國發表「美國對華白皮
書」,簡稱「中國白皮書」,美國旨在爭
取、拉攏中共,驗證了「外交上沒有永久
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國家利益」這句話。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就連美國也採親中路線。
烽煙瀰漫的到來—戰前情勢
二、信心滿滿,解放臺灣
10月17日中午廈門易幟,金廈海峽兩岸
瀰漫著兩種不同的氣氛,共軍「堅決打金
門,渡海攻臺」,當年自信滿滿,要攻下
金門城吃早飯,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兵敗
金門,有人說這是天意,然天意是無法全
盤解釋這個問題。
烽煙瀰漫的到來—戰前情勢
三、和平起點,金門鎖鑰
古寧頭戰役,於56小時的激戰中,渡海
來犯之敵無一逸脫,讓中共解放臺灣企圖
受挫,瓦解了共軍解放臺灣的迷夢,不僅
逆轉反共局勢,更奠定了臺灣未來長治久
安的發展基礎。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一、認識敵我,兵力比較
兵
主
力
部
力
海
隊
軍 空
軍
國
巡 防 艦
十二兵團
軍 50.000人
驅 逐 艦 B-24
廿二兵團
砲
艦
共
軍 12.000人 第 十 兵 團 機 漁 船
無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二、三路進擊,共軍登陸
25日夜黑風高又是滿潮,受到十月間強
勁的東北季風影響,強烈風浪使船團失卻
控制,將共軍的船團向西吹,颳向嚨口以
西、安岐至古寧頭一
帶的海岸,登陸點與
原計畫有出入。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二、三路進擊,共軍登陸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三、重兵集結,國軍反擊
25日二時四十分,突破我嚨口至古寧頭
陣地之際,我軍乘其立足未穩之際,全力
壓迫共軍於古寧頭附近地區,包圍而加以
殲滅。
海軍中榮艦率領二○二掃
中榮艦
雷艇、安南艦,協力作戰。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四、最長一日,防線爭奪
25日拂曉時戰況已明,共軍登陸前後,
因遭受到第一線砲兵與步兵之打擊,登陸
後建制已亂,指揮掌握困難,被阻於東一
點紅-觀音亭山-湖南高地-安岐-一三
二高地-下湖以北地區。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四、最長一日,防線爭奪
東一點紅
觀音亭山
湖南高地
湖下
安岐
一三二高地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五、圍殲掃蕩,血染灘頭
10月27日拂曉清晨,我軍繼續沿海岸掃
蕩殘餘共軍,搜索至古寧頭以北紅土斷崖
附近沙灘時,發現突圍的共軍約有一千三
百餘人藏匿於此,我
軍旋即猛攻,圍掃灘
頭戰場。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六、使用武器介紹
M5A1
戰
車
中
榮
艦
聯
錚
艦
南
安
艦
淮
安
艦
大戰過後的省思— 勝負分析與啟示
一、共軍失敗探討
作戰第一,情報為先
驕縱輕敵,種下敗因
戰術錯誤,指揮失當
準備不週,經驗不足
空權海權,未能掌控
大戰過後的省思— 勝負分析與啟示
二、國軍勝利關鍵
運籌帷幄,料敵機先
指揮統一,協同作戰
欺敵成功,適時增援
協同作戰、相互支援
金門之熊,大展神威
大戰過後的省思— 勝負分析與啟示
三、古寧頭戰役啟示
胡璉將軍曾說:「金門戰役的勝
利,既是軍事上的,也是政治上的
,更是精神上的」。
戰爭沒有必然的勝負,唯有記取
教訓,從前人的經驗中學習戰爭成
敗可能的因素。
大戰過後的省思— 勝負分析與啟示
三、古寧頭戰役啟示
古寧頭戰役雖僅歷時三天,全島
官兵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共軍非死
即俘全軍覆沒,扭轉民心士氣,對
奠定復興基地臺、澎、金、馬的安
定與屏障臺海安全有重大意義。
一、局勢緊張的年代
—歷史背景
二、詭譎多變的局勢
—戰前情勢
三、砲聲隆隆的震撼
—戰役經過
四、八二三砲戰的省思
—勝負分析與啟示
1958年在這座島嶼又再度掀起轟轟烈烈
的戰火,一場歷史罕見的戰役,改寫許多
戰爭的數據,它是一
場關鍵的戰爭,也是
一場詭異的戰爭,更
是攸關臺灣存亡最重
要的一章。
整個砲戰在四十四天內,中共發射了四
十七萬四千多發砲彈,大金門平均每平方
公里落彈三千一百六十發,每平方公尺約
落彈四發;小金門、大膽和二膽每平方公
尺,更高達六十發,無論就數量或密集程
度來說,都堪稱是古今戰史之最。
金 門 地 區 落 彈 統 計 圖
金中
金西
81441
76986
大膽
92469
金東
75117
烈嶼
117145
二膽
27454
東碇
627
北碇
78
局勢緊張的年代 —歷史背景
八二三砲戰的時代背景,是臺灣軍隊高
喊反攻大陸的年代,但是砲戰既沒有讓蔣
介石總統趁機反攻大陸,也沒有使毛澤東
順勢解放臺灣。
1958年共軍集結於金門、馬祖當面,中
共欲奪取金門、馬祖之心昭然若揭,驟時
臺海戰雲密佈,自此臺海風雲再起。
局勢緊張的年代 —歷史背景
一、韓戰爆發,美軍協防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但也因韓戰
的爆發,讓臺灣出現一線曙光,毛澤東決
定出兵朝鮮,中共將華南的攻
臺主力第九兵團,北上調往韓
國,與美軍作戰,而美軍第七
艦隊巡弋臺海,亦防止國軍對
中共採取軍事行動 。
局勢緊張的年代 —歷史背景
二、歷史宿怨,島嶼爭奪
1949年10月古寧頭戰役
1949年11月登步島大捷
1950年3月海南島慘戰
1950年5月舟山島撤守
1950年7月大膽島戰役
局勢緊張的年代 —歷史背景
二、歷史宿怨,島嶼爭奪
1952年10月南日島突擊戰
1953年7月東山島之役
1955年1月一江山浴血戰
1955年2月大陳島撤退
1958年8月八二三砲戰
局勢緊張的年代 —歷史背景
三、危機四起,全球動盪
1958年7月中東情緊張之際,中共以「
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為由,加強
沿海兵力,完成攻臺的準備,15日中華民
國宣佈臺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戰備狀態 。
詭譎多變的局勢 —戰前情勢
中共再度攻擊金門,美國評估中共引爆
危機是一種軍事試探,軍事目標是希望解
放沿海島嶼,而政治目標則是打擊「中美
共同防禦條約」,條約規定是協防台澎,
金馬(金門馬祖)不包括在內,所以毛澤
東想發動這場戰爭來測試美國協防臺灣外
島的意向。
詭譎多變的局勢 —戰前情勢
一、動盪不安,國際情勢
1958年5月9日黎巴嫩人民武裝部隊反對
親美的夏蒙政府,引發了中東事件。
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政變,英、法入
侵伊拉克、約旦。
詭譎多變的局勢 —戰前情勢
二、茶壺風暴,路線鬥爭
開戰原因歷來有數種說法,有稱中共此
次砲擊係為攻取金門而發動之戰役,也有
謂開戰不是要攻取金門而是為防止臺獨,
另有認為毛澤東發動砲戰是為阻止蘇俄與
西方國家和解,此戰反映了中國內部政局
及毛澤東心理狀態 。
詭譎多變的局勢 —戰前情勢
二、茶壺風暴,路線鬥爭
砲擊金門在試探美國在臺海危機中軍事
介入的範圍,以及美國支持臺灣的程度,
因此,「直接對蔣,間接對美」八個字
就成為砲擊金門的指導方針。
詭譎多變的局勢 —戰前情勢
三、枕戈待旦,積極備戰
1958年7月16日國軍下令:「臺澎金馬地區之
國軍各單位,取消所有官兵休假,各級部隊立
刻進入戰時戒備狀態」。
8月6日國防部宣布:「臺灣海峽情勢緊張,
臺澎金馬地區進入緊急備戰狀態,非戰鬥人員
停止進出外島地區,臺澎本島實施夜間燈火管
制,凌晨一時至六時全面戒嚴」。
詭譎多變的局勢 —戰前情勢
三、枕戈待旦,積極備戰
俞大維部長直言:「依我判斷,毛澤東
非打不可,而且兩三個禮拜之內就會動手
,中共必打金門」。
為了防止中共封鎖,國軍早於金門島群
儲存有近萬噸的糧彈及各類補給品,足夠
所有防禦部隊有一個月的戰鬥消耗。
砲聲隆隆的震撼—戰役經過
金門八二三砲戰在中共最高領導人毛澤
東的命令下正式引爆,一時之間撼動山河
。島內置身其中的人,感受到的只是全面
窒息,反不聞爆炸震撼之烈,而生驚悸之
感,島外附近的人則不免有金門毀滅的驚
恐與關懷。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一、認識敵我,兵力比較
陸
國
軍
共
軍
六
軍主力砲海
個
師
廿 一 個 師
八 吋 榴 砲
一五五加榴砲 運
一0五榴砲 護
九 0 高 砲
一
一
一
一
二二加
二 二
五二加
五 二
軍空
軍
艦
艦
F-84
F-86
砲
榴 P Y 砲 艇
砲 魚 雷 快 艇
榴
MIG-17
輸
航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二、十萬火砲,瘋狂濫炸
8月23日下午六時三十分,中共以分布
在廈門、澳頭、大小嶝、蓮河、深江、圍
頭等地區,聚集三百四十多門火砲,趁
我軍不備,突然以砲火向我金門進行地毯
式的砲轟。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二、十萬火砲,瘋狂濫炸
砲戰爆發的最初兩個多小時裡,共軍就
發射了五萬七千多發的砲彈,砲戰第一時
間中共的砲火打到明德餐廳,金門防衛司
令部三位副司令趙家驤、吉星文、章傑三
位將軍殉職,參謀長劉明奎重傷,國防部
長俞大維輕傷。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三、巨砲助陣,強烈反擊
8月25日美國同意支援八吋榴砲
9月18日第一批M55式自走榴彈砲三門抵金
9月21日第二批三門同型火砲,順利抵金
9月27日第三批牽引式八吋榴砲六門抵金
9月26日開始壓制解放軍砲兵陣地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四、料羅海戰,沱江建功
9月2日國軍運補船團啟航,國軍「沱江
」號巡邏艦,執行護航任務,船團駛抵料
羅灣正南,發現大批不明目標,沱江艦單
騎衝入中共魚雷艇戰鬥縱列內,六艘魚雷
艇全數遭國軍軍艦擊沈。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四、料羅海戰,沱江建功
長達四小時的海戰中,中共的快艇部隊
,始終無法穿越國軍護航艦的屏衛火網,
這一面倒的九二料羅灣海戰,中共前後共
出動二十八艘魚雷快艇,將廈門地區的海
軍實力通通拉出來全力出擊,然卻遭國軍
以○比十二慘敗收場。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五、空軍健兒,屢創佳績
1958年當時中共空軍早已非昔日吳下阿
蒙,接收大批蘇聯製米格15、17等型戰機
後,在數量與性能上已經凌駕在我主力
F-84G雷霆機以及F-86F軍刀機之上。
首次對戰米格17,即取得3比0的佳績。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五、空軍健兒,屢創佳績
8月14日平潭空戰:3比0
9月 8日澄海空戰:擊落7架,擊傷2架
9月18日金門空戰:5毀1重創
9月24日溫州灣空戰:擊落10架,重創2架
殺機四起的時刻—戰役經過
六、詭異戰術,單打雙停
八二三砲戰由於國際政治因素影響,在
古今中外的戰史上,是一次特別的戰爭。
砲戰發生後,美國沒有直接參戰,但第
七艦隊協防,支援大口徑巨砲,扭轉戰況
,但美國不希望戰火擴大,使得這場戰爭
成了一場特殊型態的戰爭。
八二三砲戰的省思—勝負分析與啟示
中共以有利地形、優勢砲火以及補給對
金門發動八二三砲戰,在金門全體軍民英
勇反擊下,使共軍不僅不能圓其「無須五
天,至多十天,即可攻下金門」的美夢,
並且戰役末期陷入「續打無力,不打又下
不了台」的窘境,遭到重大挫敗。
八二三砲戰的省思—勝負分析與啟示
一、共軍失敗探討
政治領導,戰略失當
戰術失當,無以為繼
情報不佳,錯估設施
八二三砲戰的省思—勝負分析與啟示
二、國軍勝利關鍵
充分準備、立於不敗
精訓勤練、戰術優異
莊敬自強、自助他助
八二三砲戰的省思—勝負分析與啟示
三、八二三砲戰啟示
在胡璉將軍要求下,國軍死守金
門,得到美國海軍護航,維持金門
補給線,金門全島軍民以堅忍的意
志力,獲得八二三砲戰勝利,使金
門成為舉世聞名、馳譽中外之反共
堡壘,屏障了復興基地的安全。
前 言
一般人認為「1996臺海危機
」是指中共在1996年3月8日中
共試射飛彈算起,事實上,臺
海危機早從1995年7月,中共向
東海發射六枚飛彈即已拉開序
幕,直至隔年三月的臺灣總統
大選。
東風十五
彈道飛彈
前 言
1995年7月試射六枚M-9型彈道飛彈,隔
年3月再度進行四枚飛彈試射,地點則鎖定
在高雄與基隆外海,距離臺灣更近,打破
了臺海數十年來的平靜,這場瀕臨戰爭的
臺海危機,給美、中、臺、亞太甚至全球
,帶來新的挑戰。
危機緣起
一、改變以往的外交政策
二、令人猜疑的美國態度
三、突破困境的總統訪美
1993年4月27日至4月29日期間的辜汪會
談,又稱第一次辜汪會談,這是自政府遷
臺以來,海峽兩岸
首度進行公開會晤
,兩岸間的對峙出
現和緩跡象。
1995年的「江八點
」與「李六條」相互
呼應,兩岸關係開始
有回溫的現象,促成
第二次辜汪會談預備
會議「焦唐會談」。
一、改變以往的外交政策
1949年大陸撤退來臺,歷經兩
蔣主政時代,當時標榜漢賊不兩
立,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
三不政策,然隨著蔣經國總統末期解除戒
嚴以及開放老兵探親,漸漸
的兩岸之間開始有了接觸。
一、改變以往的外交政策
1988年李前總統上台後,積極推動務實
外交,使我國的外交策略
有新的改變,由總統帶頭
在外交上「走出去」,已
成為臺灣「務實外交」重
要的一環 。
一、改變以往的外交政策
中共對李前總統推動參與聯合國、增加
邦交國以及元首外交的努力深感憂慮,認
為我方在推動「一中一臺」或「兩個中國
」的分離運動,北京除全面打壓我外交努
力與挖我牆腳外,並開始進行和、戰兩手
策略,一方面進行軍事演習,另一方面提
出和平建議。
二、令人猜疑的美國態度
(一)臺灣與美國關係
第一次臺海危機後美國協防臺灣,臺海
安全的架構主要由「三報一法
」所確立,「三報」是指:19
72年的「上海公報」、1978年
的「建交公報」、1982年的「
八一七公報」;「一法」指的
是1979年「臺灣關係法」。
二、令人猜疑的美國態度
(一)臺灣與美國關係
1978年美國在其國家利益考量之下,片
面宣布終止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進
而於1979年1月1日與中國建立邦交,然基
於戰略考量與道義責任考量復於1979年中
美斷交後,隨即制訂了「臺灣關係法」來
維繫和規範與中華民國的關係。
二、令人猜疑的美國態度
(二)中共與美國關係
1993年柯林頓入主白宮後,美國
新政府與中共雙方的關係,在人
權、貿易、武器擴散三大方面存
在基本歧見,在發APEC邀請函使用「臺灣
總統」的稱謂,解除對臺軍售限制,更引
起中共強烈抗議。
二、令人猜疑的美國態度
(二)中共與美國關係
1995年8月1日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福轉
交柯林頓總統致江澤民的親筆信函,信中
表達美國「不支持臺獨、不支持一中一臺
與兩個中國、不支持臺灣成為聯合國會員
」的立場,這些承諾就是日後被稱為「三
不政策」的第一次具體呈現 。
二、令人猜疑的美國態度
(三)美國臺海危機態度的轉變
美國國會通過「臺灣關係法」,若臺灣
被武力入侵美國基於維護臺灣安全,勢必
作某種程度行動回應。
然美國柯林頓政府在中共1995年
7月第一次飛彈試射時,沒有採取
軍事因應行動。
二、令人猜疑的美國態度
(三)美國臺海危機態度的轉變
1996年3月第二次飛彈試射時,美國柯
林頓政府下令派遣「獨立號」航空母艦從
菲律賓駛往沖繩進行軍事
演習,並將波斯灣地區的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調
往臺海附近。
獨立號航空母艦
三、突破困境的總統訪美
1995年李前總統赴美進行「私人」性質
的訪問其美國母校康乃爾大學,6月9日在
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了一篇名為「民之所
欲,長在我心」的演講,在演講中提及17
次「中華民國在臺灣」,挑
戰中共當局所採取「一個中
國」的論述。
三、突破困境的總統訪美
讓原訂7月20日舉行的第二次辜汪會談
無限延後,使緩和多年的兩岸關係開始陷
入緊張狀況,隨後「臺海危機」爆發。
中共對美國、臺灣的批評更為尖銳、嚴
苛,同時與美國的關係也開始進入緊張狀
態,並在沿海地區增兵,舉行軍事演習,
兩岸關係緊張氣氛又再升高。
危機過程
一、力量展現,軍事演習
二、運用伎倆,文攻武嚇
三、付諸行動,飛彈攻擊
中共軍事演習
第一波:1995年7月21日飛彈試射
第二波:1995年8月15日海上攻防演練
第三波:1995年9月15日展示武力
第四波:1995年10月31日兩棲登陸作戰
第五波:1996年3月8日飛彈綜合演練
第六波:1996年3月12日聯軍戰術操演
第七波:1996年3月18日三棲登陸作戰
一、力量展現,軍事演習
1995年臺海危機發生前,正值美中關係
跌落谷底的時刻,李前總統訪美事件造成
政治效應,引發中共的強烈抗議,認為此
等作法,在美國方面違反了「一個中國」
原則,而臺灣方面則是違背「九二共識」
的精神 。
一、力量展現,軍事演習
(
一
)
第
一
波
軍
事
演
習
飛彈試射演練
時間:1995年7月21-28日,進行二砲
部隊飛彈試射演習。
地點在澎佳嶼東海海域,這是中共
第一次史無前例的以飛彈試射來恫嚇
臺灣,距離臺灣彭佳嶼北邊僅60哩。
一、力量展現,軍事演習
(
一
)
第
一
波
軍
事
演
習
飛彈試射演練
這期間中共向預定海域發射六枚地
對地飛彈,中共試射飛彈歷時三天,
從7月21日起,經22日和24
日,每天發射2枚M-9型彈
道飛彈,六枚落點均在目
標區內 。
一、力量展現,軍事演習
(
二
)
第
二
波
軍
事
演
習
海上攻防演練
時間:1995年8月15-25日,舉行海上
實施攻防演練。
主要係以海軍為主,演習主要課目
是海面對抗,屬於「局部海空封鎖海
峽」的演練,演習地點在舟山海域,
假想敵明顯鎖定臺灣 。
一、力量展現,軍事演習
(
三
)
第
三
波
軍
事
演
習
武力展示演練
時間:1995年9月15日-10月20日,舉
行黃海大演習。
於青島南方海域附近舉行大型海空
兵力展示,由江澤民親自校閱。
顯然針對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展
現中共有能力對抗航空母艦的實力。
一、力量展現,軍事演習
(
四
)
第
四
波
軍
事
演
習
兩棲登陸演練
時間:1995年10月31日-11月23日,
舉行兩棲登陸演習。
於東山島周邊海域實施,最大特色是
中共中央軍委新設「對臺軍事指揮部
」,同時宣布演習地區是屬於「南京
戰區」,把演習區域稱為「戰區」,
明顯是在強化武嚇的效果。
二、運用伎倆,文攻武嚇
在「文攻」方面,則以人民日報及新華
社評論員名義,從7月24日至27日連續刊
載以評李前總統在康乃爾大學的演講為主
題的「康大四評」。
在「武嚇」方面,除了7月實施飛彈試
射外,直到1996年3月中共解放軍都有舉
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的計畫。
二、運用伎倆,文攻武嚇
中共對臺灣的「文攻武嚇」,在戰略上
亦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味道,一
方面是恫嚇李前總統與臺灣百姓,藉以壓
制臺獨的發展,另方面則對美國政府及五
角大廈軍方的領導人,警告美國不要插手
中國事務(內政問題)的成分。
三、付諸行動,飛彈攻擊
1996年全世界都在關注臺海情勢,在一
片撻伐聲中,中共悍然向高雄和基隆外海
,接連發射四枚M-9型彈道飛彈,從而引
爆臺海危機,1996年3月獨立號航空母艦
奉命到臺灣東部海域,尼米茲號則從波斯
灣趕赴臺海,為這場危機作歷史的見證。
三、付諸行動,飛彈攻擊
(
一
)
第
五
波
軍
事
演
習
飛彈危機爆發
時間:1996年3月8-15日,進行地對
地飛彈發射訓練。
飛彈落點在高雄港西方約47哩以及
基隆港東方約30哩區域內。所透露出
來的訊息顯示情勢十分緊張,比1995
年的演習明顯升高。
三、付諸行動,飛彈攻擊
(
二
)
中
共
蠻
橫
,
飛
彈
射
擊
四枚飛彈發射情形
第一枚:3月8日0010分,福州南平附近的
素州發射,落至高雄外海
第二枚:3月8日0110分,福州南平附近的
素州升空,落在基隆外海
第三枚:3月8日0159分,福州南平附近的
素州升空,飛向高雄外海
第四枚:3月13日0545分,福建梅山附近發
射,落到高雄外海
三、付諸行動,飛彈攻擊
(
二
)
中
共
蠻
橫
,
飛
彈
射
擊
中共四枚地對地戰術飛彈,先後落
至高雄和基隆外海,這是臺灣首次面
對中共「不對稱作戰」的威脅,兩岸
軍力失衡由此開始。
中共以交叉射擊方式極具敵意,如
同有人拿刀,在你身前身後來回揮舞
,不管有沒有造成傷害,都已經構成
相當嚴重的威脅。
三、付諸行動,飛彈攻擊
(
三
)
美
國
處
理
,
反
應
兩
極
當時美國的說法,中國已在全部的
公開和私下的會談中告知美國,它不
打算進攻臺灣。甚至,解放軍前線司
令部嚴令演習部隊避免任何「有害情
況出現」,要將「意外事件」發生的
可能性控制在最小程度。
三、付諸行動,飛彈攻擊
(
三
)
美
國
處
理
,
反
應
兩
極
美國原想利用外交途徑方式解決危
機,但意識到若不謹慎處理,兩岸極
有可能誤判或者擦槍走火釀成更大衝
突,故在獨立號航艦趕赴臺海後,另
從波斯灣增派尼米茲號航艦助陣以掌
握情勢,並預防因緊張態勢所產生誤
判或意外引發的衝突。
三、付諸行動,飛彈攻擊
(
四
)
我
軍
作
為
,
外
弛
內
張
1996年3月中共試射導彈前,前參謀
總長羅本立當時要求部隊,採「穩、
狠、忍」要訣,必須沉著顧大局(穩
)、要能自制(忍),避免輕啟戰端
,若中國膽敢進犯,以各種積極主動
作為與手段全力殲滅敵人(狠)。
三、付諸行動,飛彈攻擊
(
四
)
我
軍
作
為
,
外
弛
內
張
當時要求部隊,基於「不升高兩岸
敵對情勢,不引起內部不安」之著眼
,國軍的戰備任務本「外弛內張」,
以「不引發爭端;不升高衝突、減低
敵對行為」為原則,使民眾大多感受
不到危機帶來的不便和恐慌,以致對
國軍的戰備少有印象。
三、付諸行動,飛彈攻擊
(
五
)
第
六
波
軍
事
演
習
海空實彈演練
時間:1996年3月12-20日,進行海、
空實彈演習。
演習區域,在大陸東南沿海之東山
島、南澳島外海,最近點離我澎湖約
四十浬、距金門約三十浬。
其目的在逐次對臺形成壓力,不排
除,直逼海峽中線至臺灣本島。
三、付諸行動,飛彈攻擊
(
六
)
第
七
波
軍
事
演
習
兵臨城下演練
時間:1996年3月18-25日,舉行大規
模三軍聯合演習。
演習區域南距烏坵約十浬,北距馬
祖東、西莒島約十浬,對小島實施三
棲登陸攻擊演習。
三、付諸行動,飛彈攻擊
(
六
)
第
七
波
軍
事
演
習
兵臨城下演練
本次軍事演習時間,剛好跨過臺灣3
月23日的總統大選,中共此時宣布軍
演,顯然是針對臺灣選舉,製造臺灣
壓力,中共挑這個時段,顯然政治意
義大於軍事意義,固有此思維。
三、付諸行動,飛彈攻擊
(
七
)
九
六
臺
海
危
機
之
後
中共三月份對臺軍演,動用兵力及
其規模為二十年來最大的一次,總兵
力達十五萬人,於4月3日全數撤出演
習區域。
中共的演習主要觀眾是美國,從第
三波演習後段係以防禦為重點,顯示
出是以抗議美國武力介入為著眼點。
三、付諸行動,飛彈攻擊
(
七
)
九
六
臺
海
危
機
之
後
1995-1996年此值兩岸關係出現嚴
重挫折和倒退之際,中共以軍事演習
來「武嚇」臺灣,欲影響選舉結果,
然李前總統仍高票當選首任民選總統
,中共企圖影響選情,非但沒有成功
,反而引起臺灣民眾的反感。
影響與啟示
一、正視中共力量崛起
二、落實全民國防教育
1996年3月中共展現出不惜一戰的態勢
,使得兩岸軍事對立情形不斷加溫,進
而演變成第三次臺海危機。
美國的立場始終是以「國家利益」為
出發點,何時會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
再次拋棄臺灣而擁抱中共,這是一個不
可知的議題。
一、正視中共力量崛起
1996年3月中共在不顧亞太地區的安全
與美國的警告下,舉行一連串的軍事演
習,在選舉期間成為總統大選的話題之
一,也促使亞洲飛彈防
禦系統被重視。
一、正視中共力量崛起
1996年4月17日柯林頓總統和日本首相
橋本龍太郎共同發表了「美日安全保障
共同宣言 」,將美日安保條約的活動範
圍自「遠東地區」擴及於「亞太地區」
其中包含臺灣海峽。
一、正視中共力量崛起
美國宣稱美、日安全合作並非針對中
共,但是中共軍力擴張以及臺海未來安
穩與否,是美、日兩國之隱憂則是不爭
的事實,中共對臺武嚇炒熱了
「中國威脅論」的論戰,亦促
成美、日進一步合作的決心。
二、落實全民國防教育
臺海危機中,經常被人提起「持久作
戰」的問題,持久作戰說到底就是打「
民心士氣」,民心一旦渙散,部隊也打
不起來,臺灣防衛的決心與毅力,取決
於「全民的戰鬥意志」,決定於「全民
國防」的落實。
二、落實全民國防教育
中共強調「科技強軍、科技練兵」之
軍事能力發展內涵,不斷更新傳統戰力
所需先進武器裝備外,並積極發展所謂
的「不對稱作戰能力」,為達國防現代
化之目標,致力於發展彈道飛彈。
二、落實全民國防教育
建立軍民一體、有形戰力與無形心防
合一的總體國防力量,乃21世紀各國國
防思想發展的主軸,「全民國防」是我
國國防的本質與目標,當民眾愈瞭解、
愈支持、愈參與國防事務的時候,還有
什麼敵人可怕,還有什麼惡戰不能打。
授課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