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簡報2

布袋戲的發展

在清朝時代就從福建傳到台灣來,已有兩百年
左右的歷史,是一種集宗教、文學、雕刻、彩
繪、刺繡、口技、文武樂場於一身的綜合藝術。
布袋戲在大城小鎮中,發揮宗教、娛樂與教化
人民的功能,成為這塊土地子民的共同財產,
可說是極具代表性的「台灣民間藝術。」
布袋戲的發展

傳統布袋戲演出,分成前場與後場。戲偶操作
與說白的部分是前場。音樂燈光的部分是後場。
表演者有兩個,主稱『正手』或『頭手』,操
縱木偶進行表演,兼念唱、道白;配演稱『副
手』或『二手』,只操縱木偶配合正手表演。
布袋戲的發展

所以分聲很重要,主演一人要分出許多人物角
色的聲音。這是布袋戲最難的地方。
布袋戲在閩南地區蓬勃發展的同時,由於先民
的努力與種種因緣際會,寫下了一頁相當特殊
且蓬勃的台灣布袋戲發展史。
布袋戲的發展

196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布袋戲蓬勃發展,
當時布袋戲團最多曾到一千團。
各種技術改良也隨之產生,裝有機關的木偶、
科技音響效果、七彩霞光燈加乾冰,全部搬上
舞台、電視,從70年代開始在電視上獨領風騷,
也讓當時人們的童年充滿歡樂回憶。
布袋戲的角色分類

通常分生、旦、淨、末、丑、雜六種
生
旦
布袋戲的角色分類

淨
末
布袋戲的角色分類

雜
丑
電視布袋戲的發展歷史

第一期 民國51∼57年
布袋戲與電視機第一次接觸,最早將布袋戲引進
電視的是李天祿。
1962年臺灣電視公司正式成立,他開始表演起電
視布袋戲《三國志》。
電視布袋戲的發展歷史

以李天祿為代表,這時期的電視布袋戲以下特點:
一、演出的節目內容易道德為主,包括忠孝節義的
民族故事及民間傳奇故事、季節典故、成語故事,
或是闡揚智仁勇的民間故事。
二、表演方式,以標準國語配音為主,以往演師貫
穿前後場的閩南語表演,在這時期是少見的,唯一
例外的李天祿布袋戲,因為唱腔採京戲的西皮、二
黃,所以得以照平旦演出的方式播出。
三、木偶布景的改革,布袋戲最早進入電視演出時
就採用布景,但舞台使用依舊是一般的小木偶,所
10
電視布袋戲的發展歷史
: 
 電視布袋戲的分期與特色
第二期 民國59∼63年
真正讓電視布袋戲發揮它特有的魅力,是黃俊雄從1970年3月2日的《雲州大
儒俠》開始。這節目掀起熱潮,最具有族群籓籬的全民運動,創下連戲劇97%的
超高收視率。不但造成被「永遠第一屆」的立法委員批評,指責這齣戲造成「兒
童逃學、農人廢耕」的惡果電視布袋戲,間接造成臺灣話在傳播媒體中大為流行
的現象,這種牴觸整體個國家機器如火如荼致力推行的國語政策,而在民國六十
三年六月全面禁演,恐怕才是導致後來布袋戲從電視螢光幕上消失的主要原因。
從史豔文造成的布袋戲風潮後,電視布袋戲才真正成為台灣各界矚目的焦點,
陸陸續續電視台表演的布袋戲團,幾乎可說是網羅戰後台灣布袋戲史上中青輩一
代的菁英。從1970年至1974年之間,除了永遠看不到黃俊雄的《雲州大儒俠》完
結篇與《六合三俠》之外,臺灣各家電視台也陸陸續續出現。錄音口白錄音口白
之後,經過操偶師傅的排練,以之後,經過操偶師傅的排練,以控管拍出作品的
品質。
11
電視布袋戲的發展歷史:

12
電視布袋戲的發展歷史

 電視布袋戲的分期與特色:
第三期 民國71∼78年 視覺科技與戲偶結合的新創作
民國七十一年電視布袋戲開始復播,黃俊雄再度推出電視布袋戲,更是大量運用
剪輯及科技科視覺效果的DVE特技的使用,使得電視布袋戲有超過一般野臺戲
的表達能力以及顯示出布袋戲的內台戲黃金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另外,就是改
編自古典文學名著的戲劇增加很多。
電視布袋戲於1980年代後獲得較大進展。從黃俊雄一脈,又分出了霹靂布袋戲、
天宇布袋戲和金光布袋戲,其中以金光布袋戲最晚出現,三家的特色及不同之處
如下:
●霹靂布袋戲:延續自黃俊雄雲州大儒俠系列。在金光布袋戲的基礎上進一步發
展,包括加強聲光爆破效果、使用電腦特效、戲偶的加大與精緻化、改進操偶方
式等等。三家中人氣最強。
●天宇布袋戲:劇情剝離黃俊雄雲州大儒俠系列。劇情多講述非人類的天界,創
新元素多。
●金光布袋戲 :黃俊雄原班人馬,延續自黃俊雄雲州大儒俠系列。黃俊雄對霹
靂布袋戲的蓄意批評:不夠忠孝節義、特效過多、對偶的操控不夠細。金光布袋
戲是在黃俊雄半退休的20年後才以現名出現的,人氣方面比霹靂布袋戲弱。
13
電視布袋戲的發展歷史

霹靂布袋戲可以1990年作為分水嶺,前期依然是延續黃俊雄布袋戲所突出的
個人英雄,劇情大都圍繞在幾個主要英雄的個人事跡之上。在這之後的霹靂布袋
戲,個人英雄色彩越來越不鮮明,劇情著重印象深刻的就是兩大陣營之間的鬥智。
從主角的世代交替,明顯地預示了這樣的轉變。
1993年,霹靂亦成立首家以布袋戲播放為核心的獨立電視台「霹靂衛星電視
台」。營運模式,是將下檔的租售用布袋戲錄影帶,於一段時間後,於該頻道播
出。除了將傳統布袋戲推向諸如光碟、有線電視媒體之外,台灣布袋戲也嘗試進
軍大螢幕。其中最負盛名為1997年製作的電影「聖石傳說」,該片不但於2000年
獲得之台灣最佳本地電影,也於隨後外銷美國與日本。到了2000年之後此階段的
傳統布袋戲雖已沒落,內台戲已在臺灣銷聲匿跡。但相對的,提昇製片水準與品
質的電視布袋戲卻藉由錄影帶、VCD、DVD、有線電視等影音媒體,增加布袋戲
的收視觀眾。
不僅如此,更衍伸自布袋戲的周邊商品或演出於台灣甚至成為一種熱潮,如
同人誌販售會經常有的Cosplay活動,就會出現布袋戲人物,而這一熱潮目前也開
始逐漸蔓延到大陸地區。
14
電視布袋戲的發展歷史

 電視布袋戲的分期與特色:
第三期 民國71∼78年 視覺科技與戲偶結合的新創作
民國七十一年電視布袋戲開始復播,黃俊雄再度推出電視布袋戲,更是大量運用
剪輯及科技科視覺效果的DVE特技的使用,使得電視布袋戲有超過一般野臺戲
的表達能力以及顯示出布袋戲的內台戲黃金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另外,就是改
編自古典文學名著的戲劇增加很多。
電視布袋戲於1980年代後獲得較大進展。從黃俊雄一脈,又分出了霹靂布袋戲、
天宇布袋戲和金光布袋戲,其中以金光布袋戲最晚出現,三家的特色及不同之處
如下:
●霹靂布袋戲:延續自黃俊雄雲州大儒俠系列。在金光布袋戲的基礎上進一步發
展,包括加強聲光爆破效果、使用電腦特效、戲偶的加大與精緻化、改進操偶方
式等等。三家中人氣最強。
●天宇布袋戲:劇情剝離黃俊雄雲州大儒俠系列。劇情多講述非人類的天界,創
新元素多。
●金光布袋戲 :黃俊雄原班人馬,延續自黃俊雄雲州大儒俠系列。黃俊雄對霹
靂布袋戲的蓄意批評:不夠忠孝節義、特效過多、對偶的操控不夠細。金光布袋
戲是在黃俊雄半退休的20年後才以現名出現的,人氣方面比霹靂布袋戲弱。
15
電視布袋戲的發展歷史

霹靂布袋戲可以1990年作為分水嶺,前期依然是延續黃俊雄布袋戲所突出的
個人英雄,劇情大都圍繞在幾個主要英雄的個人事跡之上。在這之後的霹靂布袋
戲,個人英雄色彩越來越不鮮明,劇情著重印象深刻的就是兩大陣營之間的鬥智。
從主角的世代交替,明顯地預示了這樣的轉變。
1993年,霹靂亦成立首家以布袋戲播放為核心的獨立電視台「霹靂衛星電視
台」。營運模式,是將下檔的租售用布袋戲錄影帶,於一段時間後,於該頻道播
出。除了將傳統布袋戲推向諸如光碟、有線電視媒體之外,台灣布袋戲也嘗試進
軍大螢幕。其中最負盛名為1997年製作的電影「聖石傳說」,該片不但於2000年
獲得之台灣最佳本地電影,也於隨後外銷美國與日本。到了2000年之後此階段的
傳統布袋戲雖已沒落,內台戲已在臺灣銷聲匿跡。但相對的,提昇製片水準與品
質的電視布袋戲卻藉由錄影帶、VCD、DVD、有線電視等影音媒體,增加布袋戲
的收視觀眾。
不僅如此,更衍伸自布袋戲的周邊商品或演出於台灣甚至成為一種熱潮,如
同人誌販售會經常有的Cosplay活動,就會出現布袋戲人物,而這一熱潮目前也開
始逐漸蔓延到大陸地區。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