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下载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本地下载

四年级上册
科
临沭县实验小学
学
孙大利
第一单元
我们吃什么
本单元包括《我们的食物》、《我们的营
养》、《饮食与健康》三课内容。从学生
的饮食这一最基本的生活经验切入,通过
观察、实验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
探究人类需要哪些营养;知道人们需要的
营养物质大致包括在哪些食物中。懂得营
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
饮食;会从合理、全面饮食方面设计食谱;
养成科学饮食的好习惯。
1 我们的食物
主要是让学生用观察和收集资料的方法来
认识一些食物,知道我们的食物主要来源
于大自然。
我们的食物主要包括蔬菜、粮食、肉、蛋
等。
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无论是
动物性食物还是植物性食物,都来源于自
然界。
2 我们的营养
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
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纤维素、维
生素、矿物质和水。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含
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从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一些营养信息。
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 实验材料:碘酒、米饭(馒头)、滴管、白纸、酒精灯、碟
子、花生、瘦肉(蛋)等。
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馒头)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馒
头)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
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加入碘酒后,米饭(馒头)变成蓝黑色。这说明大米
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
呢含有脂肪。
3、将瘦肉(蛋)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
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3 饮食与健康
 任何一种或一类食物都不能为人体提供全部所需的营养素,
所以我们要学会从营养学的角度认识食物的分类,合理地
搭配日常的膳食。营养学家告诉我们,合理的饮食应该是
这样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为10份,其中米、面食
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应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
油应占2份左右。
 因为每个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健康饮食计
划。
 怎样做才有益于我们的健康:1要选择无毒、无污染的食
物;2注意营养的搭配;3吃东西要定时、定量;4不要边
看书边吃饭等。
第二单元
水里有什么
本单元由《水变咸了》、《怎样加快溶
解》、《做一杯饮料》、《水里有什么》
四课组成,它是继三年级上册“水的科学”
单元后,又一次以水作为探究对象,探究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水与其他物体的混合
和分离等特点的单元。
4 水变咸了
什么是溶解?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
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
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
象叫做溶解。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
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实验一
溶解实验
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
沙子。
 实验过程:
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
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
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
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在观察现象。
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在
水中没有变化。
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
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
来的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无论怎样搅拌,
仍然没有变化,这种现象叫做不溶解。
实验二
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
末、洗衣粉、黏土、木屑等。
 实验过程: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
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
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
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 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
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
 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
溶解。
5
怎样加快溶解
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用热水、将物体
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了解溶解现象的两面性。有时需要想办法
加快溶解,有时需要遏制溶解现象的发生。
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
水等
 实验过程:
实验一: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
程所发生的变化。
 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
冰糖溶解得慢。
 实验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二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 实验现象: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
解得慢。
 实验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三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个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
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
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 实验现象: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
末的冰糖溶解得慢。
 实验结论:把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6
做一杯饮料
知道水不仅能溶解固体,还可以溶解液体、
气体。
实验:做饮料
实验过程:
1、对各种配料定量选取。
2、配制出一杯饮料后,仔细品尝,找
出不足。下次配制时,尽量弥补。
3、多次配制发现哪种配方是最好的。
7 水里有什么
水里有溶解和不溶解的物质。
什么是水的净化?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杂质和细
菌的过程叫做水的净化。
净化水的方法:沉淀、过滤、消毒是三种常用
的净化水的方法。
实验一 沉淀实验
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沉淀是净化水的
一种方法,能除掉水中一部分不溶解的杂质。
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棒(2根)、明矾、
浑浊水。
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
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
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 实验现象: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矾
的水中的杂质沉淀得快,水清澈透明。
 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
但不能全部除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实验二
过滤实验
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过滤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
 实验材料:铁架台(含漏斗架)、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待过
滤的水和纯净水。
 实验过程:
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
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
斗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
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一
边。
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
纸的上边沿。
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有什么不同?滤纸上留下了什么?
 实验现象: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
小的杂质。
 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本单元由《植物的身体》、《植物的
根》、《植物的叶(一)》、 《植物
的叶(二)》、《植物的茎》五个课
题组成,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种器官的
作用,使学生感受植物世界的丰富多
彩。
8 植物的身体
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
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多样,现在已经知道的就有
30万种。
“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让我们共同爱
护植物,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绿色开花植物,它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
种子六部分。
苔藓植物的身体是由茎、叶构成。自然界中像这
样的植物还有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等,有的缺少
花、果实、种子,知道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不具
备六部分。
9 植物的根
 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养分的作用。根主要是
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
在水中的养分叶吸收了。
 根的吸水实验
实验材料: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或矿泉水瓶等)、
花生油(或棉花、胶塞、橡皮泥等)、水。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 或用棉花、胶塞、橡皮泥等把
杯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 ,并在杯
壁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10 植物的叶(一)
什么是蒸腾?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
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
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叶子的蒸腾作用有哪些好处呢?
1、可以使植物在炎热的夏季“凉快”一些。
2、可以促进根不断地吸收水分、养分。
3、还可以使空气湿润。
用显微镜观察叶的“气孔”。
11 植物的叶(二)
植物的叶子为什么一般是绿色的?叶绿体可以产
生叶绿素,所以叶子一般都是绿色的,如果除去
叶子中的叶绿素,叶子就不再是绿色的了。
什么是叶的光合作用?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
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
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入的二
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
气。叶的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作用。
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
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分离叶绿素的实验
实验材料:烧杯、锥形瓶、新鲜的绿叶、
酒精、三角架、石棉网、棉花、火柴。
实验步骤:
1、把一片绿叶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酒精
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中,在烧杯中倒入水。
3、在三角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烧杯放在
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
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
绿素。
12 植物的茎
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在树皮里有运输养料的细管,叫做筛管。
筛管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在树上选取
比较粗的枝条,把树皮环割,叶制造的养
料就通不过去了,积存在切口的上部,这
个地方便会膨大起来。
茎运输水分的实验
 实验材料:剪取带叶的枝条、水、滴入几滴红墨
水的水、锥形瓶、小刀等。
 实验步骤:
1、把剪取的带叶的枝条插入红墨水的锥形瓶中。
2、将锥形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
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3、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
冲洗,在制成切片观察。
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
被染红。
茎运输养分的实验
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预先准备的一段长有瘤状物
的树枝,了解茎有运输养分的作用。
 实验步骤:
1、把生长健壮的树枝,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
部。
2、过一段时间以后,伤口上方的树皮逐渐膨大,
就形成了瘤状物。
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表明,有机物是通过树皮自
上而下运输的。剥去一圈树皮以后,由叶制造的
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了,有机物就积存
在伤口的上方,那里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
树皮就膨大起来,于是形成了瘤状物。
第四单元
空气和水的力
本单元由《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充气玩具的科学》、《小火箭》、
《瓶“吞”鸡蛋的秘密》、《水流有
力量》五课组成,主要研究热空气上
升、压缩空气有弹性、反冲、大气压
力、水流的力量等方面的内容。
13
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 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
实验一 热气球上升的实验
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
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
 实验材料:塑料袋、酒精灯、火柴。
 实验过程:1、将塑料袋展开,罩在酒精灯上方。
2、点燃酒精灯。3、过一会,塑料袋膨胀起来,
当感觉有种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
 实验现象:点燃酒精灯后,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
膨胀变鼓,然后上升。
 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
气会上升。
实验二:纸蛇实验
实验材料:纸片、支架、蜡烛、火柴、
剪刀。
实验过程:1、在纸片上先用铅笔画出
螺旋纹,然后用剪刀沿纹路剪出一条
纸蛇。2、把纸蛇挂在支架上。3、点
燃蜡烛,放在纸蛇下面。
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带动纸蛇
旋转。
14 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 空气被压缩后有弹性和反冲力的性质。
压缩空气的实验
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
 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
 实验过程: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2、将注
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3、用
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观察现象。4、等压不住时松
手,观察现象。5、反复重复3、4步骤。
 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
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
 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气球的反冲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反冲现象。
实验材料:气球。
实验过程:将气球吹足气,然后松手,观察气球
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气球内的空气向某个方向喷出时,气
球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实验结论:气球是依靠气体的反冲力运动的。
15 小火箭
了解反冲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飞
机、火箭、礼花等。
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小火箭。
16 瓶“吞”鸡蛋的秘密
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大约有
2000—3000千米厚,人们把这层厚厚的空气叫
做大气层。因为大气层有重量,所以在大气中的
物体都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叫做大气
压力。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
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瓶子能够“吞”下鸡蛋,吸盘能够紧紧吸在一起,
都是利用了大气压力。
瓶“吞”鸡蛋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实验材料:火柴、熟鸡蛋、广口瓶。
实验过程:1、将鸡蛋壳剥掉。2、用火柴点燃一
张纸,放到广口瓶中。3、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
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
4、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
实验现象:鸡蛋被“吞”进瓶子。
实验结论:燃烧消耗氧气,瓶内压强降低,大气
压力将鸡蛋“推”进瓶里。
瓶“吐”鸡蛋的实验
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
 实验材料:内装熟鸡蛋的广口瓶(续前面实验)、凉水、
热水。
 实验过程:1、在广口瓶里加入凉水,摇晃广口瓶,使
整个瓶内空气冷却下来。2将凉水倒出,将瓶口朝下放
置在支架上(自制),使鸡蛋正好堵在瓶口处(鸡蛋的
大头朝外),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3、在广口瓶上部
浇热水。4、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
 实验现象:鸡蛋被“吐”出瓶子。
 实验结论:瓶中冷空气遇热膨胀,瓶内压强增大,瓶内
压力大于瓶外气压,将鸡蛋“推”出瓶子。
大气压力实验
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大气有压力,大
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 实验材料:玻璃杯、纸板、水。
 实验过程:1、先在玻璃杯中倒满水。2、将纸板
盖在玻璃杯上,杯口不要有气泡。3、先用手按住
纸板,把杯子倒过来,慢慢松开手,观察现象。4、
将倒过来的玻璃杯口朝向前、后、左、右各个方
向,观察现象。
 实验现象:将杯子倒过来松手,纸板不会掉下来,
水也不会流出来;将杯口朝向四面八方,纸板也
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
 实验结论:大气有压力,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17 水流有力量
水流能够产生力量;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有
水位和流量。
水流有力量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
实验材料: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
实验过程:1、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
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地倒水。2、观
察小水轮的变化,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当用水冲小水轮时,小水轮转动起来。
实验结论:水流有力量。
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实验
实验一:
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
力量越大。
 实验材料: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
 实验过程:1、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
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小而均匀。2、再在玻
璃杯内盛满水,仍然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
叶片倒水,这次水量要大而均匀。3、重复以上两个步
骤,观察小水轮转动的情况。
 实验现象:水流量小时,小水轮转动的慢;水流量大时,
小水轮转动的快。
 实验结论: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
实验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水位越高,水
流的力量越大。
实验材料: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
实验过程: 1、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
方3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2、再在玻
璃杯内盛满水,仍然在小水轮上方60厘米处对
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保持不变。重复
以上两个步骤,观察小水轮转动的情况。
实验现象:水位低时,小水轮转动的慢;水位
高时,小水轮转动的快。
实验结论: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
第五单元 热的传递
本单元各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杯子变
热了》一课,主要是通过探究“热是怎样
在固体中传递的”让学生认识热传导。
《水变热了》一课是让学生知道热在液体、
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认识对流现象。
《它们会生热吗》一课主要通过探究实验
认识物体保温和散热的特点。后两课《谁
热得快》、《太阳能热水器》重点解决了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18 杯子变热了
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
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
什么是传导?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
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
方式叫做传导。
各种物体都能够传热,但是不同的物体传
热的本领不同。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
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
导体。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使用酒精灯时,分四步:
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
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物体。4、
使用完毕,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打
开,再盖上。
注意事项:1、酒精灯内的酒精容量不能超
过酒精灯的三分之二。2、点燃酒精灯时,
不能拿着酒精灯到另一盏酒精灯上引燃,
以免发生危险。3、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
吹,必须用灯帽盖灭,要连盖两次。
热传导实验
实验器材: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
酒精灯。
实验步骤: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
柴上抹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三个
凹痕上。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
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
逐渐脱落。
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铜棒传递,从温度
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19 水变热了
 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观察木屑在热水中的运动
 实验材料:烧杯、木屑、火柴、石棉网、酒精灯。
 实验步骤:1、在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把装有冷水和
木屑的烧杯放在上面。2、然后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注意观察水中木屑的变化。
 实验现象:在加热过程中,有的木屑循环运动,有的木
屑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
 实验结论:加热烧杯的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
及上面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
冷水和热水相对流动,使整杯水逐渐变热。这就是对流。
20 它们会生热吗
知道某些材料保温和散热的原因。
探究不同物品是否会生热
 实验材料:温度计、毛皮、毛巾、海绵、棉花、皮筋等。
 实验步骤:1、在四支温度计上端分别拴好棉线,并记
录下初始读数。2、分别用毛皮、毛巾、海绵、棉花包
住四支温度计的液泡(包的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温度计
的液泡),用皮筋捆住。3、把捆好的温度计挂起来
(便于读数)。4、分别在1、3、6分钟时读数。
 实验现象:温度计的读数没有变化。
 实验结果:它们不会生热。
21 谁热得快
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黑(深)色物
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不同物体吸热本领实验
 实验材料:硬泡沫塑料两块、温度计两支、黑纸、白纸。
 实验步骤:1、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初始温度是否一样
(必须一样)。2、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
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
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白纸;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
下。3、过一会儿,观察记录两支温度计的度数。
 实验现象:盖黑纸的泡沫塑料槽内的温度计读数高。
 实验结论: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
射热多。
22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循环管道和
水箱等组成。太阳能集热器是接受太阳辐
射并传递热量的装置,它是太阳能热水系
统的核心元件,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
太阳能热水器吸收太阳能的能力与它的颜
色、材料、摆放位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