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资委培训课程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2013年国资委培训课程

2013年国资委培训课程
2013年6月28日
培训提纲
•
•
•
•
•
•
•
•
一、政策法规
二、战略规划
三、产权管理
四、国有企业改革
五、监事会工作
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
七、薪酬管理
八、董事会建设
政策法规
从改革开放开始到 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
十四届三中全会
从十四届三中全会 解决国有企业体制
机制问题
到十六大
………….
为国有企业进一步
深化改革奠定基础
改革的重心逐步转向国有大型企业
在十六大之前,国企改革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
资产出资人制度问题。当时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上始终存
在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政资不分”。即政府层面上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责与
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交织在一起,仍然是“五龙治水”或
“九龙治水”,多头监管;
二是“出资人缺位”。即没有明确任何机构代表政府对
国有一级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三是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改革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滞后,难以适应市场化改革和全球化竞争的需要。
一
二
三
从政府部门
与国有企业
的关系看
从政府其他
部门与国资
委的关系看
从国资委与
国有企业的
关系看
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
表后,政府其他部门
与国有企业实现了“
政企分开”
国资委作为特设机构
专司出资人职责,与
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
政府其他部门实现了
“政资分开”
通过按照“三统一
、三结合”履行出
资人职责,与所出
资企业实现了“两
权分离”
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关于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
革意见的说明》中专门强调,
国资委是国务院授权代表国
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国
有资产监管的特设机构。
出资人职能
面上国有资
产监管职能
有利于突出国资委的专门性和独立性;
有利于在国有企业与政府行政部门之间筑起一道
“隔离墙”,从而落实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将
国有企业培育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国有
企业
国
资
委
政府行
政部门
1
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核心
主要规范政府、出资人代表和国家出资企业
的关系,构建并理顺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链条
企业
领导
人员
管理
制度
企业
重大
事项
管理
制度
国有
资产
管理
监督
制度
2
国家出资企业制度
基础
主要是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要求,
着眼于培育合格的市场竞争主体、提高企业
的竞争能力作出规定
国有企业改
革制度
国家出资企
国有资本调
业经营发展
整重组制度
制度
关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的集中统一监管
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是新的国
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基本要求,也是在更大
范围、更高层次、更广领域优化配置国有
资产的重要前提
2006年
全国
地方
78.6%
67.8%
2011年
71.3%
69.9%
地方国资委和国有企业要提高认识、妥善应对
坚持深化国资国
企改革的正确方
向
一
积极宣传我国资
三
国企改革的重大
进展和重要成果
严格规范履行出资
人职责
二
采取有效措施,
四
指导监管企业
做好应对工作
战略规划
《关于中央企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
指导意见》
• 提出“四个集中”、“五个优化”的主要任务。
• 明确中央企业分布的21个业务板块调整方向和调整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资本对不同业务板块中中央企业
的持股比例。
• 四个集中:推动国有资本
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
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
领域集中;向国有经济具
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
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
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
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
• 五个优化:优化国有资本
在有关行业或领域上的分
布;优化国有资本在区域
间的分布;优化国有资本
在产业内部的分布;优化
国有资本在企业间的分布
;优化国有资本在企业内
部的分布。
中央企业重大投资决策管理
• 制定印发《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国资委令第16号)及《实施细则》:
– 明确企业是投资活动的主体,以及企业投资活动应当
遵循的原则;
– 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投资决策程序、管理制度和相应的
管理机构,并按要求报送年度投资计划、建立重大投
资事项报告机制;
– 明确国资委对企业投资活动实行分类监管,建立企业
投资统计分析制度:对企业年度投资计划及上报的重
大投资项目进行备案管理,对非主业投资项目实行审
核管理。对重点监控中央企业投资活动情况进行季度
、年度分析。
对中央企业投资进行监督管理是国资
委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重要内容。
• 主要依据:《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
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等相关文件
• 特别说明:
– 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对中央企业投资活
动的管理不同于其他政府公共管理部门。
–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投资活动进行监管与《国务院关于
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要求是一致的。
– 国资委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监管是从股东的角度出发考
虑问题,对所有的投资都要求要讲回报,要关注投资
风险的防范。
委托管理是国资委依法对中央企业
投资进行监管的基本方式。
• 监管理念: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将法律规定的属于自
己的重大投资活动的决策权委托给企业董事会(经营班
子)代为行使,并由其承担相应的责任,国资委保留必
要的知情权和所占比重极小、存在问题较多的非主业项
目审核权,监管的重点不在个别项目的审批上,而是放
在了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和对企业整体投资
情况的监管上.
• 授权依据:一是遵循了国际通行的企业投资管理规律。
二是吸取了以往对我国国有企业投资进行管理的经验教
训。
• 国资委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把主业投资活动的决策
权下放给企业,对企业主业投资进行备案管理,对非主
业投资进行审核管理。推动企业建立自我约束的投资管
理体制是委托管理的前提。
投资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
应对措施
投资规模超出
企业合理经济
承受能力
盲目多元化
扩张
股权监管制度有
待进一步完善
中央企业
不按规定向国
资委上报企业
投资情况
投资决策管理
缺乏有效的定
量分析手段
投资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
对措施
•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加强监管并督促企业不断
提升自身投资管理水平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
针对性的措施要求:
– 一是加强投资与规划的联动,严格依据企业战略规划
严格审核投资计划。
– 二是加强对企业高风险项目的投资监管与风险提示。
– 三是加强对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的关注与管理。
– 四是加强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定量分析,拟正式出台《
中央企业投资决策指引》。
– 五是加强与委各厅局的沟通协调,发挥监管合力。
– 六是加强与董事会的沟通,发挥董事会在企业重大投
资决策中的作用。
对地方国资委相关工作建议
• 加强理论研
究,稳步推
进国有经济
布局和结构
的战略性调
整。
• 以推动战略
规划落地为
核心,不断
提升国有企
业战略引领
水平。
• 以加强投资
后评价为重
点,不断提
升企业投资
管理水平。
产权管理
统一工作认识
工作效用
工作方法
制度化、程序化、
信息化、规范化
工作定位
推动流转、防止流失、
优化配置、提升价值
工作理念
工作性质
责任边界、价值门槛、
流转渠道、整合手段
依法合规、市场机制
基础性、枢纽性、战略性
产权运作工作阶段
产权形成阶段
资本募集
股权界定
产权登记
产权托管
………
产权运营阶段
产权流转阶段
增资扩股
资产置换
并购重组
融资租赁
………
资产剥离
产权转让
股权流转
破产清算
………
为产权流转提供公允价值尺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07年以来,中央企业共发生资产评估项目近2万项,平 资产评
均增值率达77.56%。增值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收益法、市
场法得到大量应用。
价
格
政府审批
市场配置
竞争价
成交均价
评估值
折让价
评估值与转让价关系图
竞争
依托产权市场阳光交易 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交易额
三个市
增值额
917.5
1,000.0
893.2
834.5
900.0
705.2
800.0
675.4
700.0
600.0
500.0
388.4
400.0
300.0
200.0
63.1
129.7
114.6
147.4
171.6
147.8
100.0
0.0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年份
07年以来,全国国有企业通过产权市场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超过11000
宗,交易金额超过4400亿元,增值率达22%。
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成为中纪委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
内容。2011年国务院决定对各类交易场所进行清理整顿,截至目前,国
资委选定的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全部通过检查验收,规范运作得到共
同认可。
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探索分级
分类管理
• 集团层:履行资本运营功能,采取国有企业或国
有独资公司形式,注重资本配置战略,负责布局
结构调整;
• 中间层:承担资产经营功能,采取股权多元化的
公司制股份制或有限合伙企业形式,组合社会资
本动作,注重信息透明、权责对称,实行强有力
的激励约束,不断提高资产运营规模、质量和效
益。
• 生产层:执行生产经营职能,采取独资企业或一
人公司形式,实行计划生产,注重成本管理,实
施技术创新。
探索推进
国有资本
融通三类资本
集成创新
用活三个市场
公众资本
股票市场
嫁接三种企业
机构资本
SPO
产权市场
国有企业改革
国资委成立以前的国企改革
扩大经营自主权阶段
一
(时间范围大致为1978年到1992年)
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
二
三
(时间范围大致为1992年到2002年)
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继续推动国有
企业改革发展阶段
(时间范围为2002年至今)
国资委成立以前的国企改革
一、
扩大
经营
自主
权阶
段
扩权让利
 《关于扩大国营企业经营管里
自主权的若干规定》
 《关于国营企业实现利润留成
的规定》
两步“利改
税”改革
 《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
法》
 《国营企业第二步利改税试行
办法》
实行承包经
营责任制
 《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
活力的若干规定》
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
营责任制暂行条例》
国资委成立以前的国企改革
•推进“抓大放小”
•开展现代企业制度
试点
•实施政策性关闭破
产
二、
制度
创新
和结
构调
整阶
段
•三年改革攻坚和扭
亏脱困计划
•开展三项制度改革
•推进行业体制改革
国资委成立以前的国企改革
三、改
革完善
国有资
产管理
体制、
继续推
动国有
企业改
革发展
阶段
•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推进国有企业重组调整
•规范国有企业改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上市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国资委成立以来的企业重组
总体
情况
•企业户数
 央企数量:196
115
 82对重组,涉及央企130户
•国有资本
布局结构
 进一步向重要行业、关键领域
集中
 企业主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大企业集团
 进入《财富》500的央企:
2003年,6户
2012年,
43户
国资委成立以来的企业重组
1、整体并入
一户(或几户)企业整体并入另一户企业,前者成为后者的子企业。这是
目前央企重组普遍采取的模式,占80%以上
整体并入操作特点
整体并入示意图
 B企业并入A企业,A企业
成为B企业出资人
国资委
A企业
B企业
划 转
 B企业作为A企业的全资子
企业,继续保留法人资格,
独立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B企业
 A企业与B企业合并会计报
表
国资委成立以来的企业重组
2、吸收合并
一户吸收其它企业,被吸收企业注销
吸收合并示意图
吸收合并操作特点
国资委
 B企业划转到A企业并被注销
B企业
A企业
划 转
注销
A企业
 A企业独自保留法人资格,承
接 B企业的资产和债权债务、
相关经营资质,独立承担相
应的民事责任
 A企业资产规模扩大
国资委成立以来的企业重组
3、新设合并
两户或两户以上企业合并设立一个新企业,合并各方都不再以原法律实体
形式存在,均作为新设企业的一部分。目前主要对象为资产规模接近、竞争
力相当的企业
新设合并示意图
新设合并操作特点
国资委
B企业
A企业
联合重组 联合重组
AB企业
 A企业、B企业联合重组
新设AB企业
 A企业、B企业取消法人
资格
国资委成立以来的企业重组
4、新设母公
司
两户或多户企业之上,新设一个母公司,原有企业继续保留,作为新设母
公司的子公司
新设母公司示意图
新设母公司操作特点
国资委
 A企业、B企业联合重组新
设AB企业
B企业
A企业
联合重组
联合重组
 AB企业作为A企业、B企业
的出资人,与A企业、B企
业合并会计报表
AB企业
A企业
 A企业、B企业作为AB企业
的全资子企业,继续保留
法人资格,独立承担相应
的民事责任
B企业
国资委成立以来的企业重组
5、先托管再重
组
对经营困难企业或规模较小企业,受出资人委托,由优势企业或资产经营
公司进行管理,托管期满后,根据情况再进行重组
托管式操作特点
托管式示意图
国资委
授
权
B企业
A企业
托管
B企业

调整B企业领导班子管理权限

实施托管后,B企业继续保留法人资格,独
立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
A企业与B企业资产不并账、会计报表不合并

A企业的任务:积极推进B企业的改革发展工
作,负责指导B企业研究制定重组脱困的具
体措施;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切实维护
企业和职工稳定;指导B企业加强管理,保
持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严格执行有关法律、
法规和国资委的有关规定,防止国有资产流
失
国资委成立以来的企业重组
6、股份制改组
将某一国有独资企业的股权,由国资委独家持有改为两家(或多家)企业
共同持有,该企业改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
股份制改组示意图
股份制改组操作特点
国资委
A企业
B企业
 A企业股权由国资委持有改由
B、C等企业持有
C企业
A企业
……
 A企业不再由国资委管理,继
续保留法人资格,独立承担
相应的民事责任
 A企业由控股股东企业合并报
表
监事会工作
全国外派监事会工作总体情况
中央企业监事会工作情况
• 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
出资人 职责的企业115户
• 113户企业派驻了监事会
• 1家托管企业和1家中外合资
企业未派出监事会
地方监事会工作情况
• 全国37个省、自
治区、直辖市以及
计划单列市中,除
福建和西藏,都向
所属企业派驻了监
事会(94.6%)。
• 全国332个地
市级国资委中,
206个成立了监事
会管理机构(62%),
187个向所属企业
派驻了外派监事会
(56%)。
62%
外派监事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1
2
建立了一条独立于企
业的信息渠道
3
促进了国有企业
完善了企业国有
持续健康发展
资产监管体制
锻造了一支高素
质的监督队伍
4
建民副主任:监事会为
王勇国务委员:国有企业 蒋洁敏主任:监事会为国有 张毅书记:中央企业的健康发
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效, 企业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 展和逐步做强做优,以及为国 提高国资监管水平、促
贡献,应予以充分肯定。 防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 进中央企业科学发展作
监事会功不可没。
巨大贡献,监事会功不可没。
出了重要贡献。
国资委成立以来,监事会累计提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等方面的建议近8000条
始终将涉及国
有资本权益和
国有资产安全
以及出资人关
注的重要事项
作为监督重点
以财务监督为核心
以重大决策合规性、规范性为切入点
以评价企业负责人履职行为为途径
以成果运用为抓手
以综合分析工作机制为平台
2
促进了国有企业
持续健康发展
始终将出资人关
心关注的事项纳
入检查重点,对
企业执行国资委
相关政策规定情
况进行有效监督
3
完善了企业国有
资产监管体制
不断加强与委内
厅局的协同,共
同推进制度衔接
、业务配合和信
息沟通,逐步建
立起有效的协调
联动机制,共同
推进国资监管大
格局建设。
《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
——行权履职的根本大法
监事会定位
第二条:国有
重点大型企业
监事会由国务
院派出,对国
务院负责,代
表国家对国有
重点大型企业
的国有资产保
值增值状况实
监事会组成
第十四条:派驻企业的监
事会由主席一人、监事若
干人组成。监事会成员不
少于3人。监事分为专职
监事和兼职监事。
主席 + 专职监事 +兼职
监事
28位监事
会主席
29个
办事处
日
常
管
理
服
务
施监督。
技术
中心
26人
监事
会
330
人
合署
办公
监事
会局
26人
120名聘
用工作
人员
监事会履行职责
检查企业贯彻执行有关
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
制度的情况
检查企业财务,查阅企
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及与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关
的其他资料,验证企业
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
合法性
监事会履职方式
定
期
检
查
专
项
检
查
检
查
报
告
检查企业的经营效益、
利润分配、国有资产
保值增值、资产运营
等情况
国
资
委
检查企业负责人的经
营行为,并对其经营
管理业绩进行评价,
提出奖惩、任免建议
国
务
院
监事会履职方法
听取企业负责人有关财务、
资产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
的汇报,在企业召开与监
督检查事项有关的会议
查阅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财
务会计资料以及与经营管
理活动有关的其他资料
听取企业负责人有关财务、
资产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
的汇报,在企业召开与监
督检查事项有关的会议
核查企业的财务、资产状
况,向职工了解情况、听
取意见,必要时要求企业
负责人作出说明
向财政、工商、税务、审
计、海关等有关部门和银
行调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
况和经营管理情况
《关于建设规范董事会的中央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工作关系的意见》
《建设规范董事会企业监事会监督工作规则(试行)》
监事会的职责
监事会依法履行监督职
责,对公司执行法律法
规和规章制度情况、财
务信息真实性、国有资
产保值增值情况及公司
负责人经营行为等进行
监督和评价,包括对董
事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
进行监督,对董事会工
作进行评价等。
监事会应当
列席董事会
会议和专门
委员会会议,
了解掌握公
司决策事项
及决策程序,
关注决策机
制和决策结
果。
监事会
主席根
据会议
内容,
列席或
委派专
职监事
列席。
监事会
认为必
要时,
经批准
可以向
董事长
提议召
开董事
会临时
会议。
监事会检查
发现董事会
或董事未有
效行使职权、
履行义务,
或监事会认
为应当报告
的其他情况,
应及时向国
资委报告。
监督的内容
对董事会履职情况监督
董事会的制度建设及运转情况;
企业发展战略与长期规划的制订
情况;企业预算方案制订情况;
企业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的决定
情况;企业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
亏损方案的制订情况;企业高级
管理人员的选聘、经营业绩考核
与薪酬管理情况;全面风险管理
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情况。
董事会决定的企业内部管理
机构的设置及其调整,以及
企业基本管理制度的制定和
修改情况;董事会督促、检
查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董事会
决议的情况;股东(大)会
或国资委要求董事会落实事
项以及监事会要求整改事项
的完成情况;董事会履职的
其他情况。
监事会主席及
其确定的专职
监事参加董事
会报告年度工
作专题会议,
监事会主席可
以对董事会工
作发表意见、
提出质询。
对董事履职
情况监督
在董事会会议、
专门委员会会议
上发表意见、表
决情况;参与调
研企业的有关情
况;勤勉尽责情
况;维护出资人
利益情况;董事
履职的其他情况。
监事会按照《关
于印发〈董事会
试点中央企业董
事会、董事评价
办法(试行)〉
的通知》(国资
发干一〔2008〕
159号)和有关
要求,参与对董
事会、董事的评
价工作。
监事会主席对
董事会年度履
职情况、董事
年度或任期履
职情况发表评
价意见,填写
《董事会评价
意见表》,提
出书面意见。
对高级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监督
研究拟订提交董事
会审议的议案情况,
包括经营计划和投
资方案、年度财务
预算方案、建立风
险管理体系的方案、
改革和重组方案、
收入分配方案、重
大融资计划、资产
处置方案、内部管
理机构设置方案等。
组织实施董
事会决议以
及反馈情况;
协调、检查
和督促各部
门和各子企
业的生产经
营、改革和
管理工作情
况;高级管
理人员履职
的其他情况。
综合分析工作流程图
监事会局
监事会
有关厅局
综合分析材料
确定分析企业
专项分
析材料
起草会议纪要;
形成综合分析成果
企业整
改意见
落实情况
督促检查企业整改
汇总落实情况
整改成效评估报告
检查情况报告
中央企业
召开综
合分析
会议
召开综合分
析通报会
督促企业整改
有关厅局落实建议
国资委
落实建议
并反馈
整
改
整改情况报告
下一步工作思路
• 要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提出的
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深化“三个探索”,把握
好监事会工作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定位和职责。
三
个
探
索
• 深入落实“三个结合”,积极推动监事会监
督重心调整,增强监督的针对性、灵敏性、有效
性和前瞻性。
• 围绕“三个探索”和“三个结合” 开展监事
会“十二五”时期的重点工作。
三
个
结
合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进展情况
(一)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整体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约3800亿元
约1200亿元
收入
支出
中央本级预算
收入
支出
省级预算
截至2012年末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进展情况
(一)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整体情况
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逐步提高
提高5个
百分点
15%
10%
资
源
类
中央企业
应交利润
资
源
类
5%
竞
争
类
2008年
现阶段应交利润是预算
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央本级占99%以上
10%
竞
争
类
2010年
5%
军
工
科
研
再提高5
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进展情况
(一)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整体情况
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逐步提高
按统一比例上交的
分档上交的
省级预算应交利润
的上交比例
20%三省、15%三省、11%一省、10%九省、
8%三省、5%两省……
一般分为2-3档,上交比例比照中央比例,在
5%-15%之间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进展情况
(二)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开展情况
主要做法
坚持资本预算本质
坚持资本性支出为主,比重达到98%以上
坚持保值增值,支出安排向优势企业集中、向重要领域集中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一)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管理
工作机制
(1)测算机制
下一年度收取
当年的资本收益
下一年度预算收入
当年测算收益
下一年度预算支出
编制下一年度支出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一)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管理
工作机制
(2) 清算机制
清算原则
收支两条线,不得以收抵支
应收尽收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一)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管理
工作机制
(2) 清算机制
清算政策——应交利润
应交利润=应交利润基数×上交比例
应交利润基数=归母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法定公积金抵扣
法定公积金抵扣=(归母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10%
清算政策——国有股股利
根据董事会分红决议及国有股比清算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二)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
基本内容
支出性质
资本性支出
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
整、国有企业发展要求,以及国家战略、安
全等需要安排的支出
费用性支出
用于弥补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等方面的支出
其他支出
依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不同时期国有企
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统筹安排确定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几点思考
(一)合理确定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比例
?
国务院明确“十二五”期间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将再提高5
个百分点后,有观点认为收取比例还是太低,甚至有“吃光分尽”的呼
声
一是中央企业实际能够分配的利润只占实现利润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
二是中央企业上市子公司分红水平已与国外大公司相当。
三是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实际上交比例已超过25%。
现阶段不宜大幅提高上交比例。既要适应国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
要求,又要处理好企业积累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系,避免计划
经济时期“寅吃卯粮”,“杀鸡取卵”问题再现,防止“鞭打快牛”。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几点思考
(二)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发展与民生关系
?
有观点认为,当前预算支出主要用于国有企业,还是“体内循环”,没有
实现与民分享,提出国有企业上交收益应当全部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
一是国有企业为国家创造了巨大财富。
二是国有企业为国家储备了巨额优良资产。
三是国有企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发挥着骨干作用。
四是国有企业承担了巨额政策性亏损。
五是是国有企业背负大量历史遗留问题。
六是国有企业多渠道补充社保。
大民生!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几点思考
(三)牢牢把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重点和方向
?
企业资金需求巨大,资本预算规模有限,怎样管好用好这部
分有限的资金,怎样更有效发挥资本预算制度的重要作用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所处
的历史阶段看,未来五至十年,作为专项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国
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应主要用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转
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解决国有企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做
强做优国有企业,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工作中必
须牢牢把握支出重点和方向。
薪酬管理
国资收入分配监管具体职责
– 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管理
(一)工资总额预算与工效挂钩管理。
(二)岗位分红权激励试点。
(三)企业年金等重大分配事项审批。
– 负责人薪酬与职务消费管理
(一)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
(二)董事会试点企业董事报酬与高管人
员薪酬管理。
(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专项管理。
(四)企业负责人中长期激励审批
监管职责
– 国有企业用工分配配套改革
(一)劳动用工管理。
(二)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三)高校毕业生招收工作。
(四)住房补贴等福利制度改革…
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一)厂办大集体。
(二)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
(三)转制院所离退休人员待遇
有关政策措施
国资委成立后注重制度体系建设,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覆盖用工分
配各个方面,主要有
负责人
薪酬
《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
(国资发分配〔2004〕227号)
职务消
费管理
《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暂行规定》
(国资发分配〔2011〕159号)
工资总
额调控
《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国资发分配〔2010〕72号).
劳动用
工管理
《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资发分配〔2009〕299号)
职工福
利管理
《关于中央企业试行企业年金制度的指导意见》
(国资发分配[2005]135号)
党的十七大精神
•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
求,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深化收
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
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 报告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党的十八大精神
 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
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
建立和完善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
 构建了由基薪、绩效薪金、中长期激励和福利保障等组成部分构成的企业
负责人薪酬体系。基薪主要根据企业经营规模、管理难度、承担的责任和
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绩效薪金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
根据企业负责人的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级别及考核分数确定。逐步在有条件
的企业试行股权激励和企业年金制度,实现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的有机
结合。严格规定企业负责人的全部收入均应纳入年度薪酬管理。
 建立了“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的薪酬调控机制,2004年至
2011年累计有200余户中央企业负责人因年度业绩下降而降薪。
 2004年至2011年,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年均增长低于中央企业职工
平均工资年均增幅,也低于全国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幅。
规范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
 确定了规范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逐
步建立从源头控制、贯穿始终、综合治理的有效机制的总体思路。
 不断总结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经验,推进中央企业负责人职
务消费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实施职务消费制度和预算方案备案管理,
促进企业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 发挥派驻企业监事会对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监督作用,落实出资人
监管责任。
董事会试点企业薪酬管理
建立高管薪酬和考核体系。董事会企业制定较为个性化的考核、薪酬办
法,更加注重将高管个人的考核与其年度薪酬紧密挂钩,并成为核定薪酬
的重要依据,考核的导向作用更加明显。
协调好国资委调控和董事会决策的关系。国资委一方面充分尊重董事会
的决策权,另一方面也合理调控董事会企业高管薪酬水平。目前采取给董
事会下达薪酬建议区间的方式,由董事会在薪酬建议区间内根据董事会的
考核结果合理确定高管薪酬。
注重为董事会提供服务。为董事会提供政策解读、高管年度薪酬调控目
标、薪酬市场数据、履职培训等方面服务,为其决策提供参考。
探索要素参与分配改革
建立核心人才中长期激励制度
 稳步探索股权激励制度
 制订印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
等办法指导和规范企业稳步实施股权激励。
 截止目前,中央企业批复并实施股权激励的53户;地方国有企业
21户。
 稳妥实施分红权激励试点工作
 研究制定《关于高新技术中央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的通知》
和《中央科研设计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暂行办法》,探索技术要
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
 截止目前,已有9户企业正式实施分红权激励,有效调动了科技
人员的积极性。
处理好三个关系
 处理好国资委依法调控与企业自主分配的关系。
 处理好负责人薪酬规范管理和与市场化改革的关系。
 处理好国有企业人工成本总量调控与企业竞争力提高的关系。
处理好负责人薪酬规范管理和与市场化改革的关系
 规范管理是负责人薪酬管理的基础。国务院国资委2011年下发了133号
文件要求中央企业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同时加强出资企业负责人的
薪酬管理,不得超出国资委核定标准发放企业负责人薪酬,不得在国资委
规定薪酬项目外自行设立薪酬项目等。
 市场化改革是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方向。现阶段,市场化改革就是要求负责
人薪酬增减与效益同步,对于效益下滑、职工收入降低的企业,企业负责
人要率先垂范,带头减工资,与全体职工共渡时艰。
 调整分配关系是负责人薪酬管理的关键。国发6号文明确提出,要建立与
企业领导人分类管理相适应、选任方式相匹配的企业高管人员差异化薪酬
分配制度,对行政任命的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水平实行限高,高管人员
薪酬增幅应低于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等具体要求。国有企业要处理好企
业负责人与职工收入分配的关系。科学确定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合
理调控与职工的收入分配差距,抑制部分国有企业高管的畸高薪酬。
董事会建设
董事会试点的主要内容
 建立外部董事制度,外部董事占董事会成员多数;
 决策层与执行层分开,完善落实董事会的职责;
 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规范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
 党委(党组)书记、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充分发挥
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改善职工民主管理。
 外派监事会,对董事会进行监督评价。
关于董事会主要职责定位





战略规划
重大投融资决策
风险管控
经理层管理:选聘、考核、薪酬
督促指导
专门委员会及其组成
 提名委员会:外部董事占多数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全部由外部董事组成
 审计委员会:全部由外部董事组成
 常务委员会:外部董事占多数,成立需报国
资委批准。成立条件:有公司驻地以外的董
事;决策事项较多
 另外,还可成立战略委员会等其他委员会
董事会会议
——定期会议一般每个季度一次,另外再根据
情况召开临时会议。
——定期会议通知和所需文件、信息及其他资
料,应当在会议召开10日以前送达全体董事、监事
会及其他列席人员。临时会议至少5日前送达。
——董事会拟决议事项属于专门委员会职责范
围内的,一般应先提交相应的专门委员会进行研究
审议,由专门委员会听取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提出审议意见,报董事会决定。
董事会会议
——加强会议之外的沟通
——对于须由董事会制订方案报国资委批准的
事项或者董事会须按照国资委有关文件规定决定的事
项,董事长、专门委员会召集人或其委托的董事应当
在董事会通过该方案或者决定该事项之前听取国资委
的意见,并将意见报告董事会。
董事会会议
——提交董事会表决的公司发展战略、中长期
发展规划、投融资、重组转让公司所持股权等重大
决策议案,应当包括对风险的评估与管控。
——总经理将议案提交董事会前,应当召开总
经理办公会议,进行研究并形成意见。
——按规定应当提交董事会表决的事项,必须
提交董事会。经理层不得先执行,后报董事会表决。
董事会评价
董事会评价结果分为运行良好、需要改进、
需要改组三个等次。对评价结果为运行良好的董
事会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评价结果为需要改进的
董事会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对评价结果为
需要改组的董事会,提出改组方案,按管理权限
报经批准后实施。
董事评价
董事评价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
称职四个等次。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的董事,给予奖励;
对评价结果为称职的董事,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年度
评价结果为基本称职的董事,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
改;对年度评价或任期评价结果为不称职的董事,或
者连续2个年度评价结果为基本称职的,予以解聘。
董事的分类
外部
董事
非专职外部董事
专职外部董事
董事长
董事
非外部
董事
仅在本企业董事会任职的
同时在其他试点企业任外部董事的
担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的
担任党组织负责人但不担任高管人员职务的
不担任高级管理人员和党组织负责人职务的
职工董事
兼职外部董事报酬构成和标准
年度基本报酬
(万元)
企业
规模
会议津贴
(元/次)
董事长
副董事长
专门委员会
召集人
其他外
部董事
一档
18
12
10
8
二档
15
9
7
6
三档
10
7
5
4
董事会
专门委
员会
3000
2000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