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受弯构件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5章受弯构件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受弯构件
绪论
抗弯强度
规范强度计算公式
梁的整体稳定计算
焊接组合梁的局部稳定和加劲肋设计
薄板屈曲后强度
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的梁设计
型钢梁的截面设计
焊接组合梁的截面设计
梁的拼接
第一节 绪 论
 概念:承受横向荷载,楼盖梁、吊车梁、檩条、桥梁等;
 分类:
实腹式
型钢截面:加工方便、制造简单、成本低;
组合截面:型钢没法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时;
5.1 梁的类型和应用
钢 梁 主 要 用 以 承 受 横 向 荷 载 ,在 建 筑 结 构 中 应 用 非 常 广 泛 ,常 见 的 有 楼 盖 梁 、
吊车梁、工作平台梁、墙架梁、檩条、桥梁等。
格构式:当跨度超过一定距离时,最好采用格构桁架
钢梁分为型钢梁和组合梁两大类。如图 5-1 所示。
(a)
(g)
(b)
(c)
(h)
(d)
(i)
(e)
(j)
(f)
(k)
 梁格:纵横交错的主次梁组成的平面体系
(1)简式梁格:单一主梁
(2)普通梁格:分主、次梁
(3)复式梁格:分主梁及横、纵次梁
 梁板共同作用:
(1)共同工作:组合楼板
(2)不共同工作: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楼板
第二节 抗弯强度
 截面正应力发展三个阶段:
(1)弹性阶段:承受动力荷载
M y  Wn f y
(2)弹塑性阶段:静力荷载或者间接动荷载
(3)塑性阶段: M p  Wpn f y
 截面弹塑性阶段抗弯承载力:
 fy y 
M   y dA   yf y dA   y 
 dA  Ap yf y dA
Ae
Ap
Ae
 y0 


 y
 f y   y   dA   ydA   f y  I e / y0  Wp   f y We  Wp 
Ae
Ap
y
0




 矩形截面:
(1)弹性阶段:y0  h / 2,We  bh2 / 6  Wn ,Wp  0, M y  Wn f y
(2)塑性阶段:y0  0,Wp  bh2 / 4  Wpn ,We  0, M p  Wpn f y
(3)弹塑性阶段:
M y  M py  M p
 截面形状系数:S f  M p / M n
My   My  Sf My
M py   M y   Wn f y
第三节 规范采用强度计算公式
一、弯曲正应力
 以部分截面发展塑性(1/4截面,a=h/8)为极限状态:
 x( y) 
M x( y)
 x ( y )Wxn ( yn )
 f
式中:
γ为塑性发展系数,按P172,表5.1;
有两种情况下塑性发展系数取γ=1.0;
二、抗剪强度
VS

 fV
I xt w
 方法:剪力流理论分析,假定沿薄壁厚度方向均匀分布;
S : (1) 当计算腹板上任一点竖向剪应力时:为计算剪应
力处以上或以下毛截面对中和轴x的面积矩;
(2) 当计算翼缘上任一点的水平剪应力时:以左或右
毛截面对中和轴x的面积矩;
t w 为计算剪应力处截面厚度;
三、腹板局部压应力
移动集中吊车轮压
c 
F
t wl z
 f
固定集中荷载(支座反力)
(a)
(b)
c
图 5-5 局 部 压 应 力
当梁的翼缘承受 较大的 固定集中荷载(包括 支 座)而又 未设支承加 劲 肋 [图 5-5
( a) ]或受 有移 动的 集 中荷载 (如 吊车 轮压 ) [图 5-5( b) ]时 ,应 计 算腹板 高度
边缘的局部承压 强度。 假定集中荷载从 作用处 在 h y 高 度 范 围 内 以 1:2.5 扩 散 , 在
h R 高 度 范 围 内 以 1:1 扩 散 , 均 匀 分 布 于 腹 板 高 度 计 算 边 缘 。 这 样得到 的  c 与理论
的局部压力的最大值十分接近。局部承压强度可按下式计算
F
c 
 f
t wl z
式中
(5-7)
F——集中荷载,对动力荷载应乘以动力系数;
F——集中荷载,对动力荷载应乘以动力系数;
式中
——集中荷载增
大系 数,对重级工作 制吊车 轮压,  =1.35;对其它 荷载,
 ——集中荷载增 大系 数,对重级工作 制吊车 轮压,  =1.35;对其它 荷载,
 =1.0;
 =1.0;
lz — — 集
在载腹在板
算算
高高度
假定定分分
长,度对,
跨中
中荷集载中
l z —中
—荷
集载
中荷
腹计
板计
度处
处的
的假
布布
长度
跨对
中集
,荷 载 ,
l z =a+5h
l z =a+5h
;梁端支反力,l
=a+2.5h
R ;梁端支反力,l zz=a+2.5h
y +a
1 ;1 ;
y +2hyR+2h
y +a
a——集中荷载沿跨度
方 向的支承长度,对吊车 轮压,无资料时
可取 50mm;
a——集中荷载沿跨度
方 向的支承长度,对吊车
轮压,无资料时
可取 50mm;
h y ——自梁顶至腹板计算高度处的距离;
h y ——自梁顶至腹板计算高度处的距离;
h R ——轨道高度,梁顶无轨道时取 h R =0;
h R ——轨道高度,梁顶无轨道时取
h R =0;
a 1 ——梁端至支座板外边缘的距离,取值不得大于
2.5 h y 。
a 1 ——梁端至支座板外边缘的距离,取值不得大于
2.5
h y 。置横向加劲
当计算不能 满足时 ,对承受固定集 中荷载 处或支座处,可
通过设
肋予以加强,也可
截面尺寸;当承受
移动 集中荷载时,则只
能修
改截面尺寸
。
当计算不能
满足时修改
,对承受固定集
中荷载
处或支座处,可
通过设
置横向加劲
肋予以加强,也可 修改 截面尺寸;当承受 移动 集中荷载时,则只 能修 改截面尺寸 。
四、复杂应力状态下折算应力
2
2
1
2
2
2
2
0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x
y
y
z
z
x
xy
yz
zx 




2
 eq   2   c2   c  3 2  1 f
(4)复杂应力作用下的强度计算
当腹 板计 算 高度 处 同时 承受 较大 的 正应 力 、剪 应力 或局 部 压应 力 时, 需计算
该处的折算应力
 2   c2   c  3 2  1 f
式中
(5-8)
 、 、 c — — 腹 板计算高度处同 一点的 弯曲正应力、剪应力 和 局部压应力 ,
 =(M x /Wnx )×(h 0 /h),以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 1 — — 局 部 承 压 强 度 设 计 值 增 大 系 数 , 当  与  c 同 号 或  c =0 时 ,
 1 =1.1,当  与  c 异号时取  1 =1.2。
第四节 梁的整体稳定计算
一、基本概念
 整体失稳现象:
 机理分析:梁受弯变形后,上翼缘受压,由于梁侧向
刚度不够,就会发生梁的侧向弯曲失稳变形;梁截面从上
至下弯曲量不等,就形成截面的扭转变形,同时还有弯矩
作用平面内的弯曲变形,故梁的整体失稳为弯扭失稳形式,
完整的说应为:侧向弯曲扭转失稳。
 有效措施:上翼缘侧移刚度,上翼缘侧向计算长度。
二、单轴对称截面简支梁临界弯矩计算公式:
M cr  C1
 2 EI y 
l
2
C a  C  
C2 a  C3  y 

2
2
3
y
I
 
Iy

l 2GIt  
1  2
  4.48
  EI  
(1)C1、C2、C3——荷载类型有关
(2)Iy、Iw、It——截面惯性矩
(3)L——侧向无支撑长度
(4)a——高度方向作用点位置
(5)
y 
1
2I x
 yx
2
A

4.49
 y 2 dA  y0
荷载情况
系数
C1
C2
C3
跨中集中荷载
1.35
0.55
0.41
满跨均布荷载
1.13
0.46
0.53
纯弯曲
1.00
0.00
1.00
 影响钢梁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1)梁侧向无支撑长度或受压翼缘侧向支承点的间距L1,
L1越小,则整体稳定性愈好,临界弯矩值愈高。
(2)梁截面的尺寸,包括各种惯性矩。惯性矩愈大,则梁
的整体稳定性愈好,特别是梁的受压翼缘宽度b1的加大,
还可以提高公式中的y。
(3)梁端支座对截面的约束,如能提高对截面y轴的转动约
束,那么梁的整体稳定性将大大提高;
(4)所受荷载类型,纯弯、均布荷载、跨中集中荷载
(5)沿截面高度方向荷载作用点位置,a值;上翼缘为负,
下翼缘为正;
三、整体稳定性的验算
M x  cr M x,cr  cr f y




 b f
Wx
 R Wx R
fy  R
Mx
 f
 单个平面内弯曲:
bWx
 两个平面弯曲:
My
Mx

 f
bWx  yWy
四、整体稳定系数
1、焊接工字形型截面、双轴对称、纯弯荷载
  y t1  235
4320 Ah

b  2
1  
 y Wx
 4.4h  f y
2
4.60
2、焊接工字形型截面、单轴对称(截面不对称及不同荷载影响)
2


  y t1 
4320 Ah 
235
  b 
b   b 2
1  
 fy
 y Wx 
 4.4h 


 当 b  0.6
时则取稳定系数为:
b'  1.07  0.282/ b
4.61
3、轧制普通工字钢简支梁
4、热轧槽钢钢简支梁
5、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悬臂梁
五、整体稳定性的保证
1.有铺板(钢筋混凝土板和钢板)密铺在梁的受压翼缘上
并与其牢固相连接,能阻止梁受压翼缘的侧向位移时;
2.H型钢或工字形截面简支梁受压翼缘的自由长度L1与其
宽度b之比不超过表5.4所规定的数值时,
表5.4
H型钢或工字形截面简支梁不需计算整体稳定性的最大L1/b1值
钢号
跨中无侧向支撑点的梁
荷载作用在
于翼缘
荷载作用于
下翼缘
跨中受压翼缘有侧向
支撑点的梁
无论荷载作用于何处
Q235
13.0
20.0
16.0
Q345
10.5
16.5
13.0
Q390
10.0
15.5
12.5
Q420
9.5
15.0
12.0
六、整体稳定性的验算步骤
1、判断是否需要验算整体稳定;
2、计算截面参数;
3、根据荷载情况查得等效临界弯矩系数b ;
4、代入公式求得整体稳定系数b ,进而验算整体
稳定;
算例5-2,5-3
第五节
梁的局部稳定与加劲肋设计
一、概述
 翼缘板:受力较为简单,仍按限制板件宽厚比的方法来
保证局部稳定性。
 腹板:受力复杂,且为满足强度要求,截面高度较大,
如仍采用限制梁的腹板高厚比的方法,会使腹板取值很
大,不经济,一般采用加劲肋的方法来减小板件尺寸,
从而提高局部稳定承载力。
1-横向加劲肋
2-纵向加劲肋
3-短加劲肋
二、翼缘板的局部稳定
 设计原则:等强原则
 按弹性设计(不考虑塑性发展取γ=1.0),因有残余应
力影响,实际截面已进入弹塑性阶段,《规范》取
Et=0.7E。
2
  0.7 E  t 
 cr  0.425
  fy
2 
12 1    b1 
2
b1
235
 15
t
fy
 若考虑塑性发展(γ>1.0),塑性发展会更大Et=0.5E。
b1
235
 13
t
fy
三、腹板的屈曲
 2  E tw 2
 cr( cr )  k
(
)
12(1  2 ) h0
组合梁腹板在配置加劲肋之后,腹板被分成了不同的区段,各区段的受力不
同。对简支梁而言,靠近梁端部的区段主要受剪力作用,跨中区段主要受正应力
作用,其它区段则受正应力和剪应力的联合作用。 对于受有集中荷载的区段,还
承受局部压应力作用。
组合梁腹板配置加劲肋的规定
① 当 h0 / t w  80 235 / f y 时 ,对 有 局 部 压 应 力(  c 0)的 梁 ,应 按 构 造 配 置 横
向加劲肋。对无局部压应力(  c =0)的梁,可不配置加劲肋。
② 当 h0 / t w  80 235 / f y 时,应配置横向加劲肋并满足局部稳定计算要求。
③ 当 h0 / t w  170 235 / f y ( 受 压 翼 缘 扭 转 受 到 约 束 , 如 连 有 刚 性 铺 板 、 制 动
板或焊有钢轨时)或
h0 / t w  150 235 / f y
( 受 压 翼 缘 扭 转 未 受 到 约 束 时 ), 或 按 计
算需要,应在弯曲压应力较大区格的受压区增加配置纵向加劲肋。 当局部压应力
很大时,必要时尚应在受压区配置短加劲肋。
235 / f y
任何情况下,h 0 /t w 均不应超过 250
。
此 处 h 0 为 腹 板 计 算 高 度 [对 单 轴 对 称 梁 , 第 ③ 条 中 的 h 0 应 取 为 腹 板 受 压 区 高
度 h c 的 2 倍],t w 为腹板的厚度。
④ 梁的支座处和上翼缘受有较大固定集中荷载处,宜设置支承加劲肋
1.复合应力作用板件屈曲
 仅配置有横向加劲肋的腹板
 2 c
 2
( ) 
 ( ) 1
 cr
 ccr  cr
 同时配置有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的腹板
(1)受压翼缘与纵向加劲肋之间
c 2


(
)  ( )2  1
 cr1  ccr1
 cr1
(2)受拉翼缘与纵向加劲肋之间
 2 c
 2
(
) 
(
) 1
 cr 2
 ccr 2  cr 2
 在受压翼缘与纵向加劲肋之间设置短横肋
2.腹板加劲肋的构造要求
(1)在腹板两侧成对配置的钢板横向加劲肋
 外伸宽度
 厚度
bs 
h0
 40 mm
30
bs
ts 
15
(2)在腹板一侧配置的钢板横向加劲肋,
 外伸宽度:应大于按上式算得的1.2倍,
 厚度:应不小于其外伸宽度的1/15。
(3)在同时用横向加劲肋和纵向加劲肋加强的腹板中,
应在其相交处将纵向加劲肋断开,横向加劲肋保持连续。
其绕z轴的惯性矩还应满足:
I z  3h0tw3
(4)横向加劲肋端部的处理:
3、支承加劲肋
(1)稳定性计算:
N
 f
A
支承加劲肋按承受固定集中荷载或梁支座反力的轴心
受压构件,计算其在腹板平面外的稳定性。此受压构件
的截面面积A包括加劲肋和加劲肋每侧15tw范围内的腹
板面积,计算长度近似地取为h0 。
(2)承压强度计算
梁支承加劲肋的端部应按所承受的固定集中荷载或支
座反力计算,当加劲肋的端部刨平顶紧时,计算其端面
承压应力:
 ce 
式中
N
 f ce
Ace
fce  钢材端面承压的强度设计值;
Ace  支承加劲肋与翼缘板或柱顶相接触的面积。
bs
Ace  2(bs  )t s
3
 腹板横肋设计步骤
1、判断是否需要设置横肋;
2、横肋设置,确定间距a,bs,ts;
3、腹板在复合应力状态下的验算;
4、支承加劲肋验算:包括焊缝(横肋与腹板连接)、轴压
稳定验算(绕z轴平面外稳定)、强度验算;
【 例 题 5-3】 按 照 例 题 5-2 的条件和 结果,验 算图 5-9( b)所示主梁 截面是
否满足要求。主梁为两端简支梁,钢材为 Q235,焊条为 E43 系列,手工焊。
解: 1、主梁承受的荷载
主梁的计算简图如图 5-9(a)所示。两侧的次梁对主梁产生的压力为
2×73.69+2×2.33=152.04kN,梁端的次梁压力取中间次梁的一半。
y
76.02
152.04
152.04
152.04
- 240×14
76.02
- 800×8
x
x
- 240×14
4×2500=10000
(a)
图 5-9 主 梁 计 算 简 图
y
(b)
主梁的支座反力为
R=2×152.04=304.08kN
梁的最大弯矩为
M=(304.08-76.02)×5-152.04×2.5=760.2kN · m
2、计算截面特性。A=131.2cm 2 ,I x =145449cm 4 ,Wx =3513.3cm 3 。
主 梁 的 自 重 为 131.2×10 2 ×7850×10 -6 ×1.2=123.6kg/m=1.211kN/m。 式 中 的
1.2 为考虑主梁加劲肋的增大系数。
考虑主梁自重后的弯矩设计值为
M=760.2+1.2×1.211×10 2 /8=760.2+18.2=778.4 kN · m
考虑主梁自重后的支座反力设计值为
R=304.08+1.2×1.211×10/2=304.08+7.27=311.3 kN
3、强度校核
M
778.4  106


 211.0  f  215 N/mm2
3
 xWnx 1.05  3513.3  10
R
311.3  103
  1.2 
 1.2 
 58.4  f v  125 N/mm2
t w hw
8  800
在次梁连接处设 支承加 劲肋,无局部压 应力。 同时由于剪应力 较小, 其它 截
面折算应力无须验算。
4、 次 梁 上 有 刚 性 铺 板 , 次 梁 稳 定 得 到 了 保 证 , 可 以 作 为 主 梁 的 侧 向 支 承 点 。
此时由于 l 1 /b 1 =2500/240=10.4<16,整体稳定可以得到保证,无须计算。
5、刚度验算
次梁传来的全部荷载标准值 F T =(15.5+0.52)×7.5=120.2 kN,故
5  1.211 100004
19  3  120.2  103  100003

384  206000 145449 104 1152  206000 145449 104
 0.53  19.85
 20.4  [vT ]  l / 400  25mm
vT 
次梁传来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F Q =2.5×4.2×7.5=78.75 kN,故
19  3  78.75  103  100003
vQ 
 13.0  [vQ ]  l / 500  20mm
1152  206000 145449 104
6、局部稳定
翼 缘 : b/t=( 120- 4)/14=8.3<13,满足 局部稳定要求 ,且  x 可 取 1.05;
腹板:h 0 /t w=800/8=100,需配置横向加劲肋,从略。
第六节 薄板屈曲后强度
一、薄板屈曲后强度概念及缘由分析:
板中部产生横向拉应力约束板的纵向进一步弯曲变形,
使板能继续承受增大的压力
二、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腹板抗剪承载力分析:
1、屈曲后抗剪承载力:公式(5-94)
Vu  hwtw f v
 s  0.8 

Vu  hwtw f v 1  0.5  s  0.8  0.8  s  1.2 

1.2
 s  1.2 
Vu  hwtw f v s
(5-94)
Vu  hwtw f v
 s  0.8

Vu  hwtw f v 1  0.59  s  0.8  0.8  s  1.2 (5-76)

2
 s  1.2
Vu  1.1hwtw f v s
2、抗剪承载力包括两部分:屈曲剪力(屈曲强度)+张
力场剪力(屈曲后强度)
3、张力场剪力:
(1)张力场法(复杂)
(2)规范
三、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腹板抗弯承载力分析:
 考虑腹板屈曲后抗弯承载力稍有下降
 两个假设:(1)有效高度;(2)受拉区与受压区对称
 承载力计算公式:
M eu   xeWx f ,
1    hc3tw

e  1 
  1.0
  1  0.82  b  0.85

1  0.2 
1 

b  b 
2I x
 b  0.85
 0.85  b  1.25
 b  1.25
四、考虑屈曲后强度梁的计算公式(同时承受弯矩和剪力)
2
M Mf
 V


1

1


 0.5Vu
 M eu  M f
(4.183)
式中 M,V 为同一梁截面的弯矩和剪力设计值;
当 V  0.5Vu,取V=0.5Vu;
当 M  Mf,取M = Mf ;
表明:
(1)当截面上的M 小于翼缘所能承受的Mf,则腹板可承
受的剪力为Vu;
(2)当截面上的V  0.5Vu,取M = Meu
五、考虑屈曲后强度时横向加劲肋设计
(1)如果仅设置支承加劲肋不能满足式5.99时,应在
腹板两侧成对设置横向加劲肋以减小区格的长度。
(2)横向加劲肋的截面尺寸要满足式5.85对腹板加劲肋
的构造要求
(3)钢结构规范要求将中间横向加劲肋当作轴心受压构
件,按以下轴心力计算其在腹板平面外的稳定性:
Ns =Vu crhwtw
当加劲肋还承受集中的横向荷载F 时,Ns 还应加上F。
第七节
钢梁的设计
一、型钢梁的设计
1、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梁的最大弯距设计值Mmax;
2、根据抗弯强度和整体稳定,计算所需的截面抵抗矩:
M max
WT 
x f
M max
WT 
b f
3、查型钢表确定型钢截面
4、截面验算
(1)强度验算:抗弯、抗剪、局部承压、折算应力;
(2)刚度验算:验算梁的挠跨比
(3)整体稳定验算(型钢截面局部稳定一般不需验算)。
(4)根据验算结果调整截面,再进行验算,直至满足。
二、组合梁的截面设计
1、根据受力情况确定所需的截面抵抗矩
WT 
2、截面高度的确定
M max
x f
(1)最小高度:hmin由梁刚度确定;
(2)最大高度:hmax由建筑设计要求确定;
(3)经济高度:he由最小耗钢量确定 he  25 WT2  2WT0.4
 选定高度:hmin≤h≤hmax;
3、确定腹板厚度(假定剪力全部由腹板承受),则有:
 max 
VS
V
 1.2
 fV
I xtw
h0t w
t w  1.2
或按经验公式: tw  h0 3.5
V
h0 fV
4、确定翼缘宽度
 确定了腹板厚度后,可按抗弯要求确定翼缘板面积Af,以
工字型截面为例:
2
h

t
2 I 2  t w h03
 0
 
W
 
 2 Af 
   WT
h h  12
 2  
WT h0t w
Af 

h0
6
有了Af ,只要选定b、t中的其一,就可以确定另一值。
5、截面验算
 强度验算:抗弯、抗剪、局部承压以及折算应力强度;
 刚度验算:验算梁的挠跨比;
 整体稳定验算;
 局部稳定验算(翼缘板)
 根据验算结果调整截面,再进行验算,直至满足。
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劲肋计算与布置

6、腹板与翼缘焊缝的计算
 连接焊缝主要用于承受弯曲剪力,单位长度上剪力为:
T1   1t w 
VS1
I
T1
f 
 f fw
2  0.7h f 1

T1
VS1
hf 

w
1.4 f f
1.4 f fw I
当梁上承受固定的集中荷载且未设支承肋时,上翼缘焊缝
同时承受剪力T1及集中力F的共同作用,由F产生的单位长
度上的力V1为:
T
T
V1   ct w 
 tw 
lztw
(
lz
T1
V1
)2  (
) 2  f fw
2  0.7 h f
 f  2  0. 7 h f
hf 
1
1.4 f fw
T12  (
V1
f
)2
三、焊接组合梁的截面改变
 目的:节约钢材,弯矩在变
 截面改变方法:
1、翼缘宽度改变;
2、翼缘厚度或者层数改变;
3、腹板高度和厚度改变;
 注意点:
1、只是对跨度较大者采用;
2、截面变化应该平缓,防止出现较为严重的应力集中;
3、应该验算折算应力;
第八节
钢梁的拼接
1、分类:工厂拼接和工地拼接;
2、型钢:坡口焊接和拼接板焊接;
3、组合梁拼接中:
腹板和翼缘的拼接错开(工厂拼接)
腹板和翼缘的拼接同一截面(工地拼接);
 注意点:
1、所有的拼接均应布置在弯曲正应力较小处;
2、工地焊接的质量很难保证
第九节
主、次钢梁的连接和梁的支座
一、主、次钢梁的连接:叠接和平接;
二、梁的支座
 平板支座
 弧形支座
 铰轴支座
梁的刚度
式中
v  [v]
(5-9)
梁的刚度指梁在使用荷载下的挠度,属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在荷载标准值的
v——由荷载标准值(不考虑动力系数)求得的梁的最大挠度;
作用下,梁的挠度不应超过规范容许值
[v]——规范容许挠度,见表 5-2。
v 
式中
(5-9)
[v]
v——由荷载标准值(不考虑动力系数)求得的梁的最大挠度;
梁的容许挠
度
[v]——规范容许挠度,见表
5-2。
项次
表 5-2
挠度容许值
梁的
许挠度
构件
类容别
项次
构件类别
表 5-2
[v许T ]值
挠度容
吊 车 梁 和 吊 车 桁 架( 按 自 重 和 起 重 量 最 大 的 一 台 吊 车 计 算 挠 度 )
[v T ]
车 梁 和 吊 车 桁 架( 按 自 重 和 起 重 量 最 大 的 一 台 吊 车 计 算 挠 度 )
( 1) 手吊动
吊车和单梁吊车(含悬挂吊车)
1
( 1) 手 动 吊 车 和 单 梁 吊 车 ( 含 悬 挂 吊 车 )
( 2)
轻 级(
工2)
作轻
制级桥
式吊车
1
工作制桥式吊车
( 3) 中 级(
工3)
作中
制级桥
吊桥车
工式
作制
式吊车
工式
作制
式吊车
( 4) 重 级(
工4)
作重
制级桥
吊桥车
2
2
手动或电动葫芦的轨道梁
手 动 或 电 动有
葫重芦
的轨道梁
轨 ( 重 量 等 于 或 大 于 38kg/m) 轨 道 的 工 作 平 台 梁
3
3
有 重 轨 ( 重有
量轻等
或量大
轨道
的的工
平台台
轨于
(重
等于
于 或38kg/m)
小 于 24kg/m)
轨道
工作
作平
梁梁
l/500
l/800
l/1000
l/1200
l/400
l/600
l/400
楼于
)盖
桁于
架 ,24kg/m)
工 作 平 台 梁轨
(第
项工
除外
平台
有 轻 轨 ( 重屋
量(等
或或小
道3的
作)平和台
梁板
( 1) 主 梁 或 桁 架 ( 包 括 设 有 悬 挂 起 重 设 备 的 梁 和 桁 架 )
屋(楼)盖或桁
架,工作平台梁(第 3 项除外)和平台板
( 2) 抹 灰 顶 棚 的 次 梁
( 1) 主 梁(
或3)
桁除架((
包
悬其挂
重包设
的梁梁
1)、
(括
2)设
款有
外的
它起
梁(
括备
楼梯
)和 桁 架 )
l/400
l/250
l/250
檩条
( 42) 抹 灰(
顶4)
棚屋的盖次
梁
支承无积灰的瓦楞铁和石棉瓦屋面者
( 3) 除 ( 1)、( 2) 款 外 的 其 它 梁 ( 包 括 楼 梯 梁 )
支承压型金属板、有积灰的瓦楞铁和石棉瓦屋面者
4
( 4) 屋 盖 檩 条支 承 其 它 屋 面 材 料 者
板瓦楞铁和石棉瓦屋面者
支 承(
无5)
积平灰台的
支承压型金属板、有积灰的瓦楞铁和石棉瓦屋面者
支承其它屋面材料者
( 5) 平 台 板
l/150
l/200
l/200
l/150
[v Q ]
[v Q ]
l/500
l/800
l/1000
l/1200
l/400
l/600
l/400
l/500
l/350
l/300
l/400
l/250
l/250
l/150
l/200
l/200
l/150
l/500
l/350
l/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