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登记和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报告、登记和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

广水市基本公共卫生
均等化服务——预防接种
广水市CDC王绍明
二零一一年八月
前 言
预防接种:
是经济、简便、有效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手段之一
我国的一项具体惠民工作
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关怀
全市实施免疫规划26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
1985年广水市启动实施“扩大国家计划免疫—
—EPI”
2008年9月1日起,全市顺利实施扩大国家免
疫规划,免疫预防工作跨入新的历史阶段;
2009年起,预防接种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管理范畴:工作、考核、接种补助经费
内
容
内容
技术要求
经费、考核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课件2)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课件3)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试行)》
(课件4)
《湖北省2010免疫预防接种安全行动意见》 (课件5)
《广水市免疫规划工作手册》(课件6)
一、内
容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二)服务内容
1、预防接种管理
1)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管理: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
防接种档案。
2) 预约、通知: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
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
3)整理卡片: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
2、预防接种
1)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
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
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
2)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
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
3)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与
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
。
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报告与处理: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
行处理和报告。
(三)服务要求
1、资质、硬件:接种单位必须为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预防接种
单位,并具备有《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链
管理制度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2、资格、责任: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
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或以上卫生行政部
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方可上岗。
3、宣传、搜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积极通过公安、乡镇(街道)、
村(居)委会等多种渠道,利用提供其他医疗服务、发放宣传资料、入户排
查等方式,向预防接种服务对象或监护人传播相关信息,主动做好辖区内服
务对象的发现和管理。
4、有效、服务:根据预防接种需要,合理安排接种门诊开放频率、开
放时间和预约服务的时间,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5、法律、法规:应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
种工作规范》、《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等相关规定做好预
防接种服务工作。
(四)职责分工
市卫生局
1、制定免疫规划工作规划;
2、召开免疫规划管理工作会议,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3、重视区域管理、合理配置接种机构。按免疫规划要求落实预防
接种门诊、接种点规范化建设并达标,对接种单位和工作人员
考核与资质认证;
4、儿童免疫接种簿、卡、证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达到国家规定
的免疫规划接种率;
5、定期召开免疫规划工作会,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6、督导检查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点儿童免疫规划落实情况,并予
以通报。
7、测算和拨付预防接种工作补助经费。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
1、制定免疫规划工作计划,下发方案,并组
织实施
2、提出第一类疫苗和注射器需求、分发计划,
进行疫苗和注射器管理。
3、协助市卫生局提出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更
新与维持计划,指导基础单位对冷链设备管理
和温度监测工作。
4、安全、有效实施预防接种的督导,开展常
规接种率监测,评价预防接种工作实施质量。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5、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
报告、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疫情处理;
6、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对疑似预
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调查诊断与处理,参与其他
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7、开展预防接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对
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8、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提供
技术指导。
接种门诊、点 (1)
1、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
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2、制订第一、二类疫苗使用计划,搞好疫苗、注
射器管理,保证疫苗在冷链状态下运输、贮藏和规
范使用;
3、有新生儿接种任务的,要为新生儿及时接要求
开展预防接种并建立预防接种证;
4、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为2005年以
后出生的目标儿童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及时录入并
上传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
接种门诊、点 (2)
5、开展常规接种率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
对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处理。
6、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
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7、加强流动适龄儿童的管理,做好入学入托儿
童接种查验与补证与补种工作。
8、认真开展“4.25”宣传活动,落实健康教育
和有关咨询活动。
产科接种点
1、卡介苗、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登记。
2、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证。
3、认真填写“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
4、将新生儿基本信息和预防接种信息及时录入儿
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5、加强疫苗、注射器管理,搞好温度监测工作。
6、免疫接种人员必须是经过广水市卫生局考核合
格者。
(五)工作要求
1、建档管理
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
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 预防接种证
 预防接种卡(簿)
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档案等
2、产科接种点预防接种信息化--1
2011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
实行产科接种点办理预防接种证制度
相关信息录入制度
硬件配备:
电脑
存拆式打印机
目的:
加强和规范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
提高预防接种信息采集率和覆盖率
产科接种点信息化指标要求--2
工作指标:
产科新生儿预防接种个案覆盖率和及时录入率达
98% 以上, 个案信息录入完整率达 95% 以上。
实施时间要求:
2011年1月1日起,所有新出生儿童必须是机打
预防接种证、接种卡
产科接种点预防接种信息化--3
工作要求:
市CDC指派专人每天完成各产科新生儿录入信息
审核工作,及时审核率达98%以上;
市卫生局将每月进行一次数据质量分析及督导和评
估并进行通报。
3、实施免疫规划接种
常规免疫接种’
重点人群接种
强化免疫
查漏补种
应急接种
常规接种:
基本概念: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
行接种
使用疫苗: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
苗、白破疫苗、麻疹类疫苗(包括麻风疫苗、麻
腮疫苗、麻腮风疫苗和麻疹疫苗)、甲肝减毒活
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减
毒活疫苗、
(六)免疫程序
1、计划免疫: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人群
免疫状况及儿童免疫特点的分析,按照免疫学
原理和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生
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
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
的。
2、免疫程序包括:免疫起始月(年)龄、接
种次数、接种间隔时间、剂量、部位、加强免
疫、几种疫苗的联合免疫等。
3 按照免疫程序进行接种意义
产生效果:
*保护性
*持久性
*安全性
减少资源浪费:
*人力
*物力
*财力
4 免疫程序说明
基础免疫完成时间
起始月(年)龄时间
同种疫苗接种间隔
不同疫苗接种间隔
免疫程序说明-1
--基础免疫时间要求
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常规免疫的疫苗完成基础
免疫的时间要求: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
麻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12
月龄完成。
A群流脑疫苗≤18月龄完成。
甲肝疫苗≤24月龄完成。
免疫程序说明-2
--起始时间要求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
最小免疫起始时间,不得提前。
 脊灰减毒活疫苗2月龄。
 百白破疫苗3月龄。
 麻风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
苗8月龄。
 A群流脑6月龄。
 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
 A+C群流脑疫苗3岁。
免疫程序说明-3
--同种疫苗接种间隔
乙肝疫苗:第1、2剂次间隔≥28天。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各剂次的间
隔时间应≥28天。
流脑疫苗:
 A群流脑疫苗1、2剂次间隔3个月。
 第1剂次A+C群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
≥12个月。
 A+C群流脑疫苗2剂次间隔≥3年。
免疫程序说明-4
--不同疫苗接种间隔
如需同时接种≥2种疫苗:
 每次最多只能接种2种注射疫苗和一种口服疫
苗,注射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
 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同一支注射器内接种。
 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间隔≥28天。
(七)实施免疫规划接种
1、重点人群接种
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
3种疫苗: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
----省每年依据国家的要求组织实施。
2 强化免疫、查漏补种和应急接种
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
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策略:15岁以下儿童。以
后重点人群待定。
麻疹疫苗:消除麻疹强化免疫、查漏补种活动
等。
脊灰疫苗:每年部分地区脊灰疫苗强化免疫。
3 预防接种的服务形式
定点接种:为主体。
入户接种:交通不便地区。
临时接种:组织开展群体性接种、或应
急接种时。
* 报市卫生局审批后严格按规范要求设置
4 接种流程
接种前:对象--通知--疫苗--器材。
接种时:场所--对象--告知’与查体--疫苗--操
作(三查七对‘)--记录。
接种后:告知‘--登记--录入--预约。
告知--1
 接种前告知:今年采用《接种服务册 》
告知--2
 接种后告知:
告知儿童家长或监护人——
*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
*如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及时处
理和报告。
三查:
是指——
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
查对:预防接种卡(簿)与儿童预防接种证;
检查:疫苗、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效期;
七对:
核对——
受种对象姓名、
年龄、
疫苗品名、
规格、
剂量、
接种部位、
接种途径。
5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报告、登记和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
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
*按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课件7)
的要求进行报告和处理;
*同时应及时广水市卫生局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
*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群体性疑似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填写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
反应登记表)。
报告、登记和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2
接种机构应备有——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
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
(国家监测方案中模板);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登记本:记录受种者
基本信息、监护人基本信息、反应情况、
处理、报告情况等;
报告、登记和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3
报告范围——(2--1)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范围按照发生时限分为以下情形:
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
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
5天内:如发热 (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
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
(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
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
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
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
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
报告范围——(2--2)
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
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
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
菌性脓肿等。
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
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疑似预
防接种异常反应。
报告、登记和处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4
报告程序——(2--1)
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
48小时内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
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疑似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在2小时内填写疑似预
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登记表;
报告程序——(2--2)
对于死亡或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同时还应当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
例》(课件8)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6 技术要求
1、接种单位要求
2、安全接种
3、接种人员要求
4、主动发现预防接种对象
5、接种服务
1、接种单位要求
*管理
接种单位必须是广水市卫生局指定的预防接种
单位
具备有《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
藏设施、设备和冷链管理制度
并按照要求进行疫苗的领发和冷链管理,保证
疫苗质量
*接种场所--1
分区:接种场所应当按照登记、健康咨询、接
种、记录、观察等服务功能进行合理分区,
确保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分台:在接种室/台分别设置醒目的疫苗接种标
记,避免错种、重种和漏种。
*接种场所--2
公示: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信息和资料 :
(1)、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2)、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
法、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
(3)、第二类疫苗(包括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
自费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
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种服务价格等。
(4)、接种服务咨询、投诉电话。
(5)、相关的宣传资料。
*疫苗储存--1
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冷库和大容量冰箱存放疫苗时,底部应留有一定
的空间。
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
应留有1~2cm的空隙。疫苗不应放置冰箱门
内搁架上。
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应将可冷冻保存的疫
苗存放在底部,将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接近冰
箱顶部,避免冻结。
*疫苗储存--2
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A群流脑
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钩端螺旋体疫
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在2~8℃条件下避光保
存和运输。
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风疫苗、乙脑减
毒活疫苗在8℃以下的条件下避光保存和运输。
脊灰疫苗在-20℃以下或2~8℃避光保存和运输。-20℃
以下保存有效期为2年,2~8℃保存有效期为5个月。
其他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药典和疫苗使用说
明书的规定执行。
疫苗稀释液在常温下保存和运输,防止冻结。
*疫苗运输
运输疫苗时应使用冷藏车或冷藏箱(冷藏
包),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运输。
未配冷藏车的单位在领发疫苗时要将疫苗放
在冷藏箱中运输。
每次冷链运转(接种)时,各接种单位要对
运输疫苗的冷链设备进行常规温度监测,并
进行记录。
*疫苗使用与管理
领取或分发(使用)疫苗和注射器时要遵循
“先短效期、后长效期”的原则;
要对免疫规划疫苗建立专账管理,做好出入库
登记;
及时做好疫苗领用、使用、库存情况的清查,
及时做好疫苗需求计划;
及时将疫苗使用信息录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
统;
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疫苗的报废管理。
*冷链监测
常规温度监测:冷库、冰箱等冷链设备在使
用时,应配备温度测量器材,每天进行温度
记录。
主动监测:由上级单位对本行政区的冷链设
备的储存和使用环节定期进行主动监测。
2、安全接种
严格掌握禁忌症;
预防接种必须使用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进行
接种;
做好“三查七对” ;
正确的注射途径、注射方式、消毒方式;
配备应急药品、器械 、急救场所。
3、接种人员要求
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资格如执
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
医生资格
经过广水市或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
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方可上岗
4、主动发现预防接种对象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要积极通过民政、公安部门等多种渠道
采取各种办法,主动发现未建卡建证的儿童;
村、街(社区)每月进行主去搜索。
5、接种服务
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档案
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
合理安排接种门诊日,全市实行按“日”接
种制(条件欠缺的单位每周至少开展2次接
种服务)。
三、经费补助与考核
——《湖北省疾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
(试行)》
(一)经费补助标准
1、补助对象
市卫生局指定的一类疫苗预防接种门诊
(点)、产科接种点
2、补助标准
建证和建卡:5元/人次
接
种:3元/剂次。
(补助资金与项目考核情况挂钩)
每个儿童完成全程免疫规划需22-24剂次
(二)考
核
1、考核对象
行政管理部门:
卫生、财政等行政管理部门;
卫生局指定的一类疫苗预防接种门诊
(点)、产科接种点。
2、指
标
(1)建证率=年度辖区内建立预防接种证人
数/年度辖区内应建立预防接种证人数
×100%;
(2)某种疫苗接种率=年度辖区内某种疫苗
年度实际接种人数/某种疫苗年度应接种人
数×100%。
3、考核标准
(1)建证率:
≥当年工作指标,得满分;
<当年工作指标,按比例得分,每降低2%
扣1分,扣完为止
(2)疫苗接种率:
≥当年工作指标,得满分;
<当年工作指标,按比例得分,每降低2%扣
1分,扣完为止
小
结
广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项目——
1
2
3
4
5
综合、高效、规范、依法、制度管理,服务到位;
疫苗接种要做到有效的高接种率,形成有效免疫屏障;
全面开展和落实免疫监测、疾病监测、AEFI监测等;
抓好网络安全,加强儿童信息化管理工作;
资料的收集整理应真实、齐全,可利用,能分析。
档案基本内容
规划、计划、方案、安排
建立基础资料
工作记录、检查督导、意见、建议
设计和运用表格,收集信息、完善数据
综合分析
小结、总结、分析报告
——全面、具体、详细、明确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