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五 极射赤平投影应用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实习五 极射赤平投影应用

实习五
极射赤平投影应用
实习目的
利用极射赤平投影,解决:
1. 求一平面(或直线)绕一水平轴旋
转后的产状;
2. 褶皱枢纽、轴迹和轴面产状测算
1. 求一平面(或直线)绕一水平轴旋转后的产状
基本原理:球面大圆的旋转实际上是组成此
大圆的许多点的旋转。如果旋转轴与南北
直径重合,由球面一点的旋转轨迹为一圆,
其投影与吴氏网的纬线重合。
因此,只要求出大圆上各点绕定轴旋转后的
位置,即可得到旋转后的平面投影。
1. 求一平面(或直线)绕一水平轴旋转后的产状
例题1:平面AB的产状为13050,把此平面绕走向为60的
CD水平轴逆时针方向旋转30,求旋转后的平面产状。
作法一(大圆弧法):
①在透明纸上画出AB大圆弧和CD线;
A
6
②转动透明纸,使旋转轴CD
5
G
6
与吴氏网SN直径重合;
N
③把AB大圆上任意所取的1、
2、3、…绕轴逆时针旋转30,
分别得1、2、3、…等点,
据这些点画新大圆弧GF,其
W
产状为11125。
D
E

1
2
2
3
3
4
4
5
S
6
C
B
6
F 5
1. 求一平面(或直线)绕一水平轴旋转后的产状
例题1:平面AB的产状为13050,把此平面绕走向为60的
CD水平轴逆时针方向旋转30,求旋转后的平面产状。
作法二(法线法):
把D点转至吴氏网
G
N点,把AB弧的
法线点(P点)沿
5
D
A
6
6
2
N
N
2
3
3
30,得P点,以
4
C
B
大圆弧法
P
S
S
6
W
P
4
5
P点为法线的大
的平面大圆弧。
E
G
1
纬线逆时针转动
圆弧即为旋转后
E

R
A
6
F 5
F
W
B
法线法
1. 求一平面(或直线)绕一水平轴旋转后的产状
例题2:已知一角度不整合上覆新地层的产状为24030,下
伏老地层产状为12040,求新地层水平时下伏老地层的产状
① ABC和DHF分别是老地层和新
地层大圆弧;
② 把新地层产状恢复水平。使
DHF大圆弧与SN向经线大圆弧重
合,将弧上各点按30角距沿纬线
移动,得到与基圆重合的DKF,
即为呈水平状态的新地层的投影;
③ 将老地层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相
同的角度(30)。使ABC大圆弧
上各点沿纬线向W移30,把所得
各点转至同一经向大圆弧上,所
得大圆弧ABC大圆弧即为新地层
水平时老地层的大圆弧。
D
N
C
C
W
K
H
O
B
B
E
A
A
S
F
2. 褶皱枢纽、轴迹和轴面产状测算
基本原理:
褶皱枢纽的产状一般可根据褶皱两翼同一褶皱面的交线求得。
用褶皱面上各处的法线产状求褶皱枢纽和轴面的产状更为简
便。在赤平投影图上用各褶皱面法线产状表示弯曲面的这种
图称图。圆柱状褶皱的图中,圆的法线即为褶皱枢纽产状
。各法线点实际上不一定严格位于大圆弧上,通常是根据总

的延伸趋势
圆面
或根据统计得出的环
P1
P2
P5 P
4
P3
P6
P2

带来勾绘。


P3

圆
P4


P5

P1
P6
2. 褶皱枢纽、轴迹和轴面产状测算
例题:已知背斜两翼产状为1030和5060,在一个产状
为18070的陡壁上测得该背斜轴迹的侧伏角为26E,求该
背斜的枢纽产状、翼间角、枢纽与轴迹构成的轴面产状和枢
纽与翼间角平分线构成的轴面产状。
①分别投影两翼的大圆弧和法线,两个大圆弧的交点
即为枢纽投影点;
②旋转透明纸,把两翼的法线点放在一个经向大圆弧
上,则两个法线投影点之间的角距即为翼间角;
③投影陡壁和轴迹,转动透明纸,把轴迹点与枢纽投
影点放在一个经向大圆弧上,该经向大圆弧就是轴面
的投影大圆弧。
作业
自己练习实习指导书38-39页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