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
—以森林为例—
李文华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补偿是当前研究的热
点与前沿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补偿的进展与展望
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 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各种产品,而且在维系
生命支持系统和环境的动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
 物质产品:水、原材料、能源、运输、药品和其它动
植物以及微生物产品
 生态系统服务:洪水控制、固碳、调节小气候、控制
侵蚀、净化水质、生物栖息地、娱乐休闲、教育科研
等
 温家宝总理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
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
具有特殊地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产品功能
调节功能
文化功能
支持功能
食品和纤维
气候调节
文化多样性
初级生产
淡水
水资源调节
精神和宗教价值
泥炭积累
水能
侵蚀控制
知识系统
氮循环
燃料
水质净化
教育价值
水循环
药品
废弃物处理
灵感
生境提供
观赏和环境用植
人类疾病控制
美学价值
等
物
生物控
社会关系
遗传基因库
等
感知
等
文化遗产价值
休闲旅游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退化
加强
作物
畜禽
淡水养殖
碳储存
……
退化
鱼类捕捞
野生动物
薪碳燃料
遗传资源
生化产品
淡水
空气质量调节
气候调节
水土流失调控
水质净化
病虫害控制
授粉
减缓自然灾害
精神与宗教
伦理
不确定
木材
纤维
水文调节
病虫害调节
户外旅游
60%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
社会的需要
人类活动迅速改变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人们以牺牲生态服务为代价换来经济繁荣
预计今后5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可能
更为严重
PRED 的失调加剧WEHAB的严峻挑战
可以遏制生态退化的趋势,并满足人类不断
采取积极政策增长的需要
亚太国家的生态需求
1980年
2000年
澳大利亚(19.4)
新西兰(3.8)
日本(127.3)
韩国(47.1)
蒙古(2.5)
马来西亚(23.5)
泰国(61.6)
巴基斯坦(146.3)
中国(1292.6)
越南(79.2)
气候变化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已经上升了
0.74℃±0.18℃
到2100年预计气温上升
1.8℃±4.0℃
IPCC - Climate Change 2001: The Scientific Basis
IPCC - Climate Change 2007: The Scientific Basis
反
思
资源无价、环境无价的观念需要转变
生态建设的经济效益的外部性有待内部化
生态系统功能缺乏科学估算与正确的认识
资源消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旧债需
要偿还
现行经济核算和管理考核制度的误导
有关政策需要制定和完善
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制定合理生态资源价格
促使生态系统价值进入市场
推动生态环境成本纳入经济核算体系
促进生态系统的保育、恢复和重建
为生态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有助于促进环境意识的提高
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补偿是当前研究的热
点与前沿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补偿的进展与展望
1.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出与发展
 中国古代与古希腊朴素的生态学思想
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系统服务成为一个科学
术语,生态经济学研究
 1991: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委员会会议,讨论了
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定量研究
 1997:美国生态学会组织了以 Daily 负责的研究
小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 1997:Costanza在Nature上的文章
 2000:联合国千年评估计划(MA)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功能
举 例
1
气体调节
大气化学成分调节
CO2/O2平衡、O3防护UV-B和SOx水平
2
气候调节
温室气体调节以及影响云形成的DMS生成
3
干扰调节
全球温度、降水等气候过程的生物
调节作用
对环境波动容纳、延迟和整合能力
4
水调节
调节水文循环过程
农业、工业或交通的水分供给
5
水供给
水分的保持与储存
集水区、水库和含水层的水分供给
6
控制土壤侵蚀
生态系统内的土壤保持
风、径流等运移过程的土壤侵蚀和在湖泊、湿地的累积
7
土壤形成
成土过程
岩石风化和有机物质的积累
8
养分循环
养分获取、形成、内部循环和存储
固N和N、P、K等元素的养分循环
9
废物处理
有毒物质的转移和分解
废弃物处理、污染控制和毒物降解
10
传粉
植物配子的移动
植物种群繁殖授粉者的提供
11
生物控制
对种群的营养级动态调节
捕食者对猎物种类的控制、顶级捕食者对食草动物的控制
12
庇护
为定居和临时种群提供栖息地
迁徙种的繁育和栖息地、本地种栖息地或越冬场所
13
食物生产
总初级生产力中可提取的食物
鱼、猎物、作物、果实的捕获与采集,给养的农业和渔业
14
原材料
总初级生产力中可提取的原材料
木材、燃料和饲料的生产
15
遗传资源
特有的生物材料和产品来源
药物、抵抗植物病原和作物害虫的基因、装饰物种
16
休闲
提供休闲娱乐
生态旅游、体育、钓鱼等户外休闲娱乐
17
文化
提供非商业用途
生态美学、艺术、教育、精神或科学价值
全球,33万亿美元,
防止风暴、控制洪水、干旱恢复等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
Costanza等,1997年
全球不同生态系统年提供服务价值
14
12.6
全球价值(万亿$/a)
12
10
8.4
8
6
4.9
3.8
4
1.7
2
0.9
0.9
0.1
0
海岸
海洋
湿地
热带森林
湖泊河流
其他森林
草地
农田
生态系统
Costanza等,1997年
2.中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回顾
古代朴素认识阶段(1949之前)
零散局部评估阶段(1949-1956s)
长期系统监测阶段(1956-1990s)
价值定量评估阶段 (After the mid- 1990s)
(1)古代朴素认识和实践阶段
早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意识到了
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作
用,这些思想和论述在一些中国古代文献
中普遍有所记载,比如:
公元前239年完成的《鲁氏春秋》中就已经
记载了一些原始经验:“尚农”、“人地
”、“砭土”和“审时”。
(2)零散局部研究阶段
局部区域、短期评估、单个服务
效益
农
田
防
护
林
的
防
护
效
益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功能
文献
防风效应
朱劲伟(1962)
热力效应
马国骅等(1964)
水文效应
袁嘉祖等(1955)
土壤改良效应
朱德华(1979)
生物效应
卢耀波等(1992)
农作物增产效益
李德毅等(1959)
木材增长效益
钟懋功等(1990)
提供其他原料
赵宗哲(1993)
增加就业机会
李文华等(1994)
促进农村建设
李文华等(1994)
(3)长期生态系统观测网络研究
 1956
 1988
个人生态实验站研究
网络研究:
中国生态研究网络(CERN)36个站点
CAFS 与大学和研究所共15个试验站点
(CFERN)
还有一些短期监测站点
(4)生态系统服务定量评估阶段
 90年代中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成为热点:
(1) 生态系统管理和恢复需求
(2) 已有研究平台
(3) 监测手段和技术日渐成熟
(4) 全球已有相关试验
3. 成果
评估了不同尺度上和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提高了公众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意识
为生态补偿提供科学基础
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初步规范化
中国已开展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尺度
类型
区域
森林
草地
农田
湿地
河流
海洋
共计
国家
7
8
3
流域
17
24
5
2
3
4
3
3
23
56
共计
省
6
25
5
城市
14
12
2
2
38
Zone
4
35
2
48
104
17
6
4
4
21
3
11
31
13
1
43
5
70
6
230
指标类别
调节水量
涵养水源
净化水质
固土
保育土壤
保肥
固碳
固碳释氧
积累营养物质
释氧
林木营养积累
提供负离子
吸收污染物
固碳释氧
降低噪音
滞尘
森林防护
森林防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
物种保育
森林游憩
森林游憩
2008.5.1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服
务
功
能
评
估
指
标
体
系
评估指标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保育土壤
固碳释氧
营养物质
净化空气
生物多样性
总价值
全国
40574.30
9920.57
15593.55
2077.06
7931.90
24050.23
100147.61
北京
87.44
12.63
53.23
10.87
18.67
52.56
235.40
天津
7.47
1.52
6.84
1.59
2.11
6.58
26.11
河北
760.99
70.98
335.38
66.72
100.02
264.00
1598.09
山西
338.28
217.11
168.58
25.26
82.00
222.71
1053.95
内蒙古
2249.58
1005.00
1334.16
361.82
1097.15
1108.91
7156.61
辽宁
716.03
332.83
420.64
61.88
123.60
618.57
2273.55
吉林
939.76
424.41
574.46
89.46
287.18
766.05
3081.32
黑龙江
3161.11
1248.00
1777.29
314.83
699.76
1378.19
8579.18
上海
7.39
1.52
4.38
2.01
1.30
6.49
23.09
江苏
245.73
25.95
78.06
41.17
20.65
94.52
506.08
浙江
1125.48
452.90
383.52
106.28
248.90
720.07
3037.16
安徽
512.24
242.50
238.49
83.35
155.00
523.16
1754.73
福建
1639.59
325.52
492.46
38.53
301.78
1177.98
3975.86
江西
2976.96
162.91
878.40
161.34
336.82
697.16
5213.59
山东
475.95
31.54
215.42
29.82
54.90
128.19
935.82
河南
557.13
111.09
248.14
11.40
78.42
295.97
1302.15
湖北
1368.05
184.62
387.83
23.05
212.14
1107.44
3283.13
广西
3208.26
455.92
1423.55
105.54
664.60
1882.34
7740.20
中
国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2009.09
涵养水源
北京市森林资源资产划分方案
3大类,6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28个三级类
生态服务
供给服务
北
京
市
森
林
资
源
资
产
初
级
产
品
洁
净
水
调节服务
大
气
调
节
水
文
调
节
环
境
净
化
支持服务
养
分
蓄
积
土
壤
保
育
林木
林地
农
田
防
护
防
风
固
沙
文化服务
保
持
生
物
多
样
性
休
闲
旅
游
促
进
就
业
科
研
文
化
历
史
北京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结果
类别
指标
价值(亿元/年)
小计(亿元/年)
林地
林地
19.25
19.25
林木
林木
13.87
13.87
初级产品生产
30.28
洁净水供给
3.31
大气调节
60.73
水文调节
32.15
环境净化
35.82
土壤形成
10.80
土壤保持
28.53
农田防护
1.03
防风固沙
0.10
维持生物多样性
12.27
促进就业
5.96
休闲旅游
4.15
文化教育
1.11
生态服务
226.24
中国森林碳吸收
 目前中国森林及其土壤中的碳储量分别是50亿吨和150亿吨
 自1980年以来中国森林碳吸收持续增加,截止2005年造林累计吸收
了 30.6 亿吨CO2, 森林管理累计吸收了16.2 亿吨CO2
 预计到2010, 2030 和2050年中国造林将每年吸收碳分别为2600万吨,
1.24 亿吨和1.91亿吨。
9
碳储量(10 tC)
5.2
5.06
5.0
4.75
4.8
4.63
4.58
4.44
4.6
4.38
4.45
4.4
4.2
4.0
1949
50-62
73-76
77-81
84-88
89-93
94-98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Chinese forests (Fang et al., 2001)
年代
固碳林业
 通过一系列的保护、适应和森林可持续管理措施增加吸收
固定大气中的CO2并减少碳排放,实现森林生态系统固碳
的最大效益,同时发挥森林的其它多种服务功能
 保护好现有的森林,维持森林碳库
 防止毁林和森林退化减少碳排放
 造林、再造林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增加森林碳汇
 发展生物能源直接替代化石燃料
 木质材料替代高化石燃料消耗生产的材料
4. 价值估算存在的问题
生态系统功能基础研究的缺乏
指标的选取的任意性
计算方法的差异性和重复计算问题
非市场部分估值的不确定性
理论数据与现实的矛盾
成绩巨大,缺乏战略安排
指标选择的差异性
服务类型
中国森林
陕西森林
林果产品
+
+
旅游服务
+
海南森林
贡嘎山森林
重庆四面山森林
茂兰岩溶森林
直接经济价值
+
+
+
间接经济价值
固定CO2
+
+
+
释放O2
+
+
+
涵养水源
+
+
+
+
+
+
保持水土
+
+
+
+
+
+
+
+
+
+
提供栖息地
+
文化科研
+
气候调节
+
营养循环
+
+
净化空气
+
生物多样性
+
+
+
服务类型
直接经济价值
林果产品
旅游服务
间接经济价值
固碳释氧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培育土壤
调节水质
净化空气
积累养分
生物多样性
促进就业
河北 安徽 甘肃 辽宁 广东 青海 西藏 新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评估方法的差异性
同一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服务种类
同一服务具有不同的评估方法
同一服务具有不同的单位价格
生
态
系
统
服
务
主
要
价
值
评
估
方
法
类型
具体评价方法
市场
价值法
生产价格要素不变
替代市场
价值法
生产价格要素变化
方法特点
将生态系统作为生产中的一个要素,其变化影响
产量和预期收益的变化
机会成本法(OC)
以其它利用方案中的最大经济利益作为该选择的
机会成本
影子价格法(SV)
以市场上相同产品的价格进行估算
替代工程法(RE)
以替代工程建造费用进行估算
防护费用法(AC)
以消除或减少该问题而承担的费用进行估算
恢复费用法(RC)
以恢复原有状况需承担的治理费用进行估算
因子收益法(FI)
以因生态系统服务而增加的收益进行估算
人力资本法(HC)
通过市场价格或工资来确定个人对社会的潜在贡献,
并以此来估算生态服务对人体健康的贡献
享乐价值法(HP)
以生态环境变化对产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来
进行估算
旅行费用法(TC)
以游客旅行费用、时间成本及消费者剩余进行估算
条件价值法(CV)
以直接调查得到的消费者支付意愿(WTP)或WTA
来进行价值计量
群体价值法(GV)
通过小组群体辩论以民主的方式确定价值或进行
决策
假想市场
价值法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估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类型
适用价值评估方法
生产有机质
市场价值法
涵养水源
保护土壤
影子工程法、损失成本法、涵养水源价值
法
影子工程法
固碳放氧
直接市场法、造林成本法、工业制氧法
游憩
意愿调查法
环境净化
损失费用法、影子价格法
维持物种多样性
意愿调查法
物质循环
替代市场法
固定太阳能
影子工程法
防治病虫害
影子工程法、防护费用法
防止自然灾害
替代费用法、防护费用法
调节气候
意愿调查法
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地点
指标
方法
单价(元/m3)
喇叭沟门
水源涵养
年平均径流量
0.67
密云水库
拦蓄降水
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与厚度
3.15
洪水控制
实测法
3.15
水质净化
稳定入渗量
2.57
降雨截留
水量平衡法
5.71
增加地表水
降水截留量
1.0
水质净化
降水截留量的40%
0.98
降雨截留
水量平衡法
5.71
增加地表水
降水截留量
2.0
水质净化
降水截留量
0.98
八达岭林场 降雨截留
水量平衡法
5.71
增加地表水
降水截留量
2.8
水质净化
降水截留量的40%
1.0
拦蓄降水
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与厚度
6.25
洪水控制
实测法
6.25
水质净化
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与厚度
2.57
北京市
北京山区
北京山区
非市场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
与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服务不同,生态系
统服务只有小部分能够进入市场被买卖,
大多数生态系统服务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
,无法进入市场。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
价,计算所得的结果难以市场化,无人买
单。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一般高于其现
实交易价值几倍到几十倍以上,该数字在
现实需求中的作用有限。
5 展望
深入开展生态系统功能研究
加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指标和方法的
标准化研究
完善公共服务指标价值评估的量化技术
加强生态系统服务模型和不同尺度上的评
价研究
推动生态系统服务在政府决策的应用
主要内容
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补偿是当前研究的热
点与前沿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生态补偿的进展与展望
1.必要性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服务功能突出
森 林 生 态 效 益
的外部性
林 业 可 持 续 经
营的需要
偿 还 森 林 破 坏
的历史“欠账
防止气候变暖
维护生物多样性
防治土地
荒漠化
减少空气污染
防止水土流失
2.概念
 环境及其经济利益关系的扭曲,使生态保护缺乏
激励,也威胁着地区间和人群间的和谐发展:
 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
 破坏者未能承担破坏环境的责任和成本
 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赔偿
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未进入经济核算体系
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
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
关系的制度安排
3. 国外经验
补偿类
型
政府投入
对林业的
扶持
政府对林
业补贴
政府减免
森林资产
税收
对直接受
益部门征
收补偿费
国家
采取补偿形式
美国
联邦林务局和州林业部门做预算,报联邦和州议会批准执行
英国
国有林收入不上缴,不足部分再由政府拨款或优惠贷款
德国
国有林实行预算制,由州议会审议后,财政拨款
奥地
利
鼓励小林主不生产木材,只要经营森林接近自然林状态,政
府给予补助
英国
私有林主营造针叶林,给予补贴
法国
国家森林基金(受益团体投资,特别用途税、发行债券)开辟
林业资金渠道
法国
私人造林地免除5年地产税,按树种分别减免林木收入税10—
30年
芬兰
更新造林15年不缴纳所得税,国有林只向地方缴纳少量财产
税,森林面积在200 hm2以下不计税
欧盟
推行二氧化碳税,实现生态效益补偿
美国
在国有林区征收放牧税,用于牧场的更新、保护和改良
实现森林价值的市场途径
木材市场
投资者
碳贸易市场
投资实体
可更新能源
土地租赁
Source: Katoomba Group
创建新的激励机制
基于生物多样性的碳汇项目
•
18 percent of approved emission reduction
projects are LULUCF or biomass-related, as of
2003/04 (www.prototypecarbonfund.org)
激励流域保护
•
Over 7 million ha of fragile
cropland re-forested in
China, under the US$40
billion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www.cifor.cgiar.org)
生物多样性买卖
•
72,000 ha of wetland and endangered species habitat in
over 250 approved “banks” selling habitat “credits” in
the USA (two-thirds of banks are privately owned)
Source: Joshua Bishop, IUCN
实现森林价值的市场途径
内容
商业规划 森林景区进行商业规划有利于定量化保护区的财政状况,扩大资金
来源,提供信息渠道,充分的了解森林景区的成本和收益
碳汇及
碳交易
森林碳汇服务交易市场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环境服务市场,为森
林生态效益价值市场化提供途径,解决生态性森林建设管护活动
中的资金补偿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济背景下有广阔前景
生态旅游 适当的开发旅游景点能够加强旅游管理的效率从而给森林公园带来
更多的经济效益;不仅不损害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扩大了森林
公园的可持续性的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程度,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带
来切身利益
生态产品 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认证体系是市场交易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机
认证体系 制。FSC的认证体系受到日本、英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美
国、德国、巴西等国家的认可。2001年,中国国家林业局成立质量
标准和森林认证处,积极支持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认证
信托基金 全球有100多种环境基金,这些环境基金的类型大致分为三种:捐款
与捐赠基 基金、偿债基金、周转性基金,为生态保护提供直接的资金来源,
金
为生态保护相关的研究项目提供资助
几点启示
政府购买模式是支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
主要模式
对森林生态效益直接受益部门征收补偿费
,并对造林营林者减免森林资产税收
林业发达国家生态效益补偿已制度化、法
律化
市场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式既是挑战也
是机遇
4. 国内研究与实践
分类
研究角度
生态要素补偿
研
究
进
展
研究
对象
补偿
主体
研究内容
森林生态补偿
补偿机制建立;资金来源及补偿方
式;补偿政策与法规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机制政策设计;定价机制
区域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原则
生态功能区补
偿
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
流域生态补偿
流域上中下游生态补偿机制;流域利益补偿方式
政府补偿
不同补偿主体比较;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发展历程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
市场补偿
法律机制
动态的利益协调机制
市场经济机制
运行
机制
生态投资补偿机制
政府管制机制
财政政策机制
生态环境税收补偿机制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本概念
包括林业重点工程、
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防火等,中央
每年直接投资400
亿元左右
广义概念
现行森林生态效益
补偿基金制度涵盖
内容。目前,中央
每年在这方面直接
投资为20亿元
中等概念
狭义概念
包括天然林保护工
程、退耕还林工程、
重点生态公益林等,
中央每年在这方面
的直接投资在300
亿元左右
明确并统一生态补偿的内涵,进一
步整合已经开展的具有生态补偿意
义的生态工程项目和资金,并逐步
纳入生态补偿的框架范围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相关法规
时间
天然林
保护工程
退耕还
林工程
重点生态
公益林
颁布机关
法规、规章、制度
1998
财政部
天然林保护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1999
国家林业局
天然林保护工程公益林项目会计核算办法(试行)
1999
国家林业局
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
2001
国家林业局
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
2001
国家林业局
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规定
2001
国家林业局
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2001
国家林业局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检查验收办法
2001
国家林业局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2000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若干意见
2001
国家林业局
退耕还林建设检查验收办法
2002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
2002
全国人大
退耕还林条例
2003
国家林业局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2001
财政部国家林业局
重点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2004
财政部国家林业局
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2005
各地方政府林业局
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工作方案
2005
各地方政府林业局
重点公益林保护管理方法
2005
各地方政府林业局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监管办法
具有生态补偿内涵的林业工程
试点阶段 保护范围的划定
实施省区
补偿标准(/公顷)
天然林 1998~
保护工 1999
程
原始林,天然次
生林,人工林中
划为防护、特用
等的公益林
18个省区
0.73亿公顷天
然林
封山育林:210元
飞播造林:750元
人工造林:3000元(
长江上游),4500元
(黄河上中游)
退耕还 1999~
林工程 2001
25度以上的坡耕
地,主要包含水
土流失、风沙危
害严重的重点地
区
长江上游和黄
河上中游等25
个省区和新疆
兵团,涵盖
22.93×106公
顷退耕地
日常开支补助:300元
种苗补助费:750元
粮食补助:2250千克
(长江上游),1500
千克(黄河上中游)
重点生 2001~
态公益 2004
林保护
重点生态公益林
的有林地,荒漠
化和水土流失严
重地区的疏林地
、灌木丛地
在全国推广,
涵盖面积为
0.26亿公顷
补偿性支出:67.5元
公共管护支出:7.5
元
碳汇实施工作情况
 碳汇是森林众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主要
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
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 2003年底,我国碳汇工作起步,在加强知识普及
宣传,地方能力建设,相关科学研究,林业碳汇项
目试点,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进程方面开展了一系
列具体工作
 目前,国内正在开展和拟议开展的碳汇项目已经
达到了7个,包括:广西、云南、四川、内蒙古、
河北、山西、辽宁
我国七个碳汇试点项目实施情况
试点
区域
投资
方
资金
(万$)
造林
面积
(ha)
单位面
积投资
($/ha)
内蒙
意大利
153
3000
510
在第一个有效期完成后,自动延续新的5
年有效期。到2012年后,该项目产生可认
证的CO2减排指标归意大利所有
广西
世界银
行世界
碳基金
200
4000
500
广西已递交碳融资文件给世界生物碳基
金委员会。在15年间吸收的碳减排指标归
世界银行所有,15年后森林归广西所有
云南
四川
美国3M
公司
300
林业碳汇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计划发
展森林多重效益,包括生物多样性、碳汇
及社区发展。实施时间为(2005-2008)
辽宁
日本
18
营造防风固沙试验林,按照CDM小规模造
林项目设计要求开展工作,把所造林分吸
收的碳汇作为排放权卖给日本企业,所得
的收益用来继续营造防护林
河北
山西
荷兰
芬兰
内容
荷兰、芬兰和有关国际组织与河北、山
西省有关单位拟议开展碳汇项目
根据市场化程度分步纳入补偿
精神文化
?
经济评估
美学
洪水/火调节
?
疾病控制
难
容易
容易
?
气候调节
?
淡水资源
?
基因资源
?
娱乐
食物
难/不可行
?
水质净化
木材
个人收益的实现
?
?
?
?
经济价值 ($)
5. 存在的问题





补偿标准单一、过低、静态
缺乏完善的核算方法体系
管理体制不健全
市场化机制欠缺
森林经营主体的参与度不够
(1)补偿标准单一、过低、静态
一刀切的形式,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
合理的补偿标准
补助标准低,不能反映森林生态效益的价
值,也低于管护费用(造林、碳汇)
应考虑补偿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态质
量、林分类型、林分质量等制定不同的标
准体系
山西隰县各类立地造林成本
单位:元/亩/年
立地类型
石质山地
石质山地
造林模式 整地
针阔混交
针阔混交
主干线土
石荒山
针阔混交
主干线土
石荒山
针阔混交
荒山造林
针阔混交
1500
1500
330
330
330
苗木
栽植
浇水
管护
合计
110
60
3460.25
55
60
2470.25
110
60
2290.25
110
60
1300.25
110
60
1355.25
苗木种类
资金
带土球侧柏大苗
1430
330
一年山桃、山杏
19.25
11
油松
660
165
一年山桃、山杏
19.25
11
带土球侧柏大苗
1430
330
一年山桃、山杏、刺槐
19.25
11
油松
660
330
一年山桃、山杏、刺槐
19.25
11
容器侧柏大苗
605
220
一年山桃、山杏、刺槐
19.25
11
核桃
纯林
165
核桃嫁接苗
330
33
49.5
40
617.5
苹果、梨
纯林
220
二年嫁接苗
176
44
22
40
502
(2)缺乏完善的核算方法体系
 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一个公认的、完善
的核算方法体系
 大多直接利用国外的定价或方法,与我国社会经
济现状脱节,使评价结果可信度低与可操作性差
,难以取得认同,也很难为管理与决策部门所应
用
(3)管理体制不健全
 我国目前森林生态效益管理体制还处于起步阶段
,缺乏补偿活动的政策体系,政策环境,以及相
关的配套机制
(4)市场化机制欠缺
 处于探索阶段,出现了一些零星的案例,主要是
流域水文服务交易和碳汇贸易等方面;对于建立
森林生态效益市场的主体、对象、范围等都没有
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 正确认识政策与市场手段的地位和相互作用。建
立产权,维护市场交易的规章制度,抓住公众的
支付意愿,鼓励和促进私人企业进入市场
(5)森林经营主体的参与度不够
 林农作为最基层的森林经营主体,却被动地接受
安排,补偿实施方案的决策、规划、实施、监测
和评估都缺乏实际意义上的参与
6. 建议与展望
统一生态补偿内涵,逐步完善总体框架
因地制宜、因林制宜地制定补偿标准
整合资金,培育多元化融资渠道
营造法制环境,完善管理机制
加强生态补偿科学研究与试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