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走出喪親哀傷─談悲傷輔導與治療.ppt

Download Report

Transcript 第九講 走出喪親哀傷─談悲傷輔導與治療.ppt

第九講 走出喪親哀傷─談悲傷
輔導與治療
授課講師:郭慧娟
【問題思考】
你經歷過喪親悲傷嗎?
喪親悲傷的實質內容?
喪親悲傷的原因?
正常的悲傷為何?
哀悼的過程為何?應注意的事項是什麼?
哀悼的任務與目的?
哀悼的時間多久為宜?
如果一直走不出悲傷該怎麼辦?
不正常的悲傷該如何處理?
悲傷輔導內容有哪些?
如何求助悲傷諮詢與幫助?
正確的悲傷處理態度為何?
哀傷相關影片分享
臺北e大課程短片-悲傷輔導(Grief Counseli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Awsa_5JaAw 3:36
最後的禮物(精華版)_09愛的代價-哀傷輔導.wmv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gOsPpoI5uc 7:56
安寧宣導影片四 如何說再見-四道人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VibkiawVCg 9:32
如何說再見?四道人生:孤兒的悲慟有誰知?兒童哀傷撫慰最佳示範
面對摯親所愛的生離死別,大人都已然痛徹心扉,無法自己,更況是孩子?年幼
的孩子們,他們並非不懂哀傷,不是不懂失落與分離。而是他們用自己的小小
心靈,用屬於孩子的方式看待大人世界,想像死亡。影片中以生動的動畫方式
述說小女孩失去父親的過程,以小孩的眼光,來看待如此沉痛的人生大事。影
片中也示範了,該如何引導孩童們四道人生-道謝、道歉、道別、道愛,如何陪
伴著孩子,帶領他們以正確健康的方式,幽谷伴行。
台灣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委託及支持
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 承接製作
成大醫院大力協助
【望古車站】影片分享
七篇台灣葬禮的故事,四個平撫悲傷的過程,一段心靈平復的鐵道之旅。七個
不同的角度,看悲傷治療的精神,怎麼在台灣殯葬儀式中發酵。
【望古車站】序 - 看見傳統 面對真實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fvwp&NR=1&v=YUat7cZfiaU 3:46
【望古車站】序 - 從文化透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g7yhZ9qaaA 6:38
【望古車站】殮儀 - 尋找你的樣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8qwCmDcaPE 6:08
【望古車站】葬禮 - 哭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6oIlTD04WE 5:32
【望古車站】除喪 - 回頭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bQYDOtH3ng 3:07
【望古車站】居喪 - 適應之間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k5jvYT6xvk 4:14
【望古車站】臨終 - 在你左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KNig2tUX7k 4:43
【望古車站】奠禮 - 暑假作業.未完成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endscreen&NR=1&v=29KhCl2jEHY 6:47
悲傷&創傷輔導
20080616《大愛醫生館》收驚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HMneWfmDkk 10:01
巴基斯坦曾發生一個非常嚴重的地震,地震完後,孩童們心理受到的創傷我們
可想而知,怎麼讓這些兒童走出震後的陰影?因親人同學的傷亡,對他們心理
的影響很 大,所以就有一些心理治療的專家們,讓他們透過繪畫以及製作布偶
的方式,演出布偶戲的過程中,讓這些小朋友把他們內在的不安展現出來,用
外顯的一個方式把 它表露出來,用這樣的方式來治療。所謂的創傷後的壓力症
候群,因為這種影響,我們可想而知,這個影響的層面是非常大的。出現的症
狀就是想要逃避,摀上眼 睛、閉上耳朵,然後很多東西視而不見,是不是就可
以脫離了這樣的陰影,事實上,這是沒有意義的。
那樣的影像重複在他心頭倒帶,在他們的心頭產生難以磨滅的痕跡,尤其不只
是看到殘破震後影像,更重要的是失去親人朋友那種椎心刺骨的痛,只要一閉
上眼,肢 離破碎的影像就會在他的腦海裡反覆出現,在生活作息上也會產生很
大的影響,整個人會變得非常沒有辦法聚焦,記憶力會不好,孤獨、無助、無
望,也會失眠,使 得他很想逃離出那樣悲傷的環境,但似乎又被整個悲傷環境
緊緊束縛住,形成惡性循環,跟生活完全脫節。 (接下頁)
他們選擇的方式就是逃避,必須有主動的接近,並讓他們接受治療,逃避的結
果也有可能產生像是利用喝酒、酗酒的方式,或者是嗑毒品忘卻煩惱,甚至於
自殺。每 個人碰到這個狀況一定會悲傷,但是悲傷的時期是多久?如果超過一
個月的時間還是持續逃避,然後不斷的閃現出那樣的影像,心靈的衝擊影響到
他日常生活時間大 於一個月的時候,恐怕還是需要醫療上積極的介入。
過度的憂傷、或者是不舒服,基本上跟腦神經傳導有密切的相關,透過一些藥
物,我們可以使得腦部裡這些神經物質、化學物質做個良好的平衡,使憂鬱的
狀況得到緩解。
介由抗憂鬱症或者是抗焦慮症的治療,改善他睡眠的狀況,使他情緒的反應不
至於那麼激動,不過這個治療恐怕不只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我們必須要注意
到就是, 不是吃一顆藥下去馬上隔天就神采飛揚,馬上隔天天空就沒有陰霾,
絕對不是這樣,這需要一兩個禮拜的,需要一段時間,讓藥物的一個效用能慢
慢達到它的效果。
還有小朋友認知方面、群體的治療,或者是個人的心理諮商,甚至於他自己也
會產生出活下去的罪惡感,他會覺得親人都已經喪生,為什麼我還獨自存在,
別人可以 這麼堅強,為什麼我沒有辦法面對,心靈上的煎熬,要透過個人的心
理諮商、認知行為的治療來協助,不過這個倒不是短期之內就可以解決,也需
要一段時間。
台灣的喪親哀悼
在台灣,如果遇到家中有親人過世,大多會勸
慰遺族家屬「你要節哀」。
「節哀」這樣的話語聽起來並無不妥,表面上
是安慰別人不要太過哀傷,只是一句勸慰的話
語。但是,這種節哀的文化其實和西方的哀慟
主張是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和做法的。
但是,在台灣,我們往往要求遺族在喪禮結束
後完全「節哀」,把哀傷深深的埋在心裡。有
的人能自我調適,心緒很快的達到解決和復原
。但是卻也有人無法調適過來,深陷哀慟之中
,不可自拔。
台灣的喪親哀悼
不僅如此,台灣的一些民俗或宗教信仰
還會以某些時間點為界,允許遺族在之
前或之後可以哀哭,但不可碰觸遺體。
像佛教淨土的做法就希望全程禁止哭泣
哀傷。
因為哀慟受到限制或禁止,讓許多人的
哀傷無法獲得正常且完整的抒發。
西方的喪親哀悼
西方人對於哀慟,認為要經過四個階段
才有盡哀的功效。
第一個階段,是接受喪親的事實。
第二個階段,是充分經歷哀傷的痛苦。
第三個階段,是逐漸調適到一個逝者不
在的現實環境。
第四個階段,則是在情感上能夠把逝者
放在心中的一個位置,並在現實生活中
繼續走下去。
正常的悲傷現象有哪些?
一般在喪親後,因為遭遇失落,會產生許多的
感覺和行為,這些感覺和行為只要還在正常的
範疇內,都可以視之為正常的悲傷。
喪親後哀傷的感覺,包括有悲哀、憤怒、愧疚
感與自責、焦慮、孤獨感、疲倦、無助感、驚
嚇、渴念、解脫感、放鬆、麻木…等等,這些
情緒都有可能發生在哀悼期間喪親者的身上。
而在生理感官知覺上,喪親者可能會有胃部空
虛、胸部緊迫、喉嚨發緊、對聲音敏感、人格
解組的感覺(例:走在街上,沒有一件事看起
來是真實的,包括自己在內)、呼吸急促有窒
息感、肌肉軟弱無力、缺乏精力以及口乾等。
正常的悲傷現象有哪些?
因為悲傷,所以喪親者亦常出現失眠、
食慾障礙、心不在焉、社會退縮行為、
夢到失去的親人、避免提起失去的親人
、尋求與呼喚、嘆氣、坐立不安或過動
、哭泣、舊地重遊及隨身攜帶遺物以及
珍藏遺物等行為。
正常的悲傷現象有哪些?
至於對於喪親這件事的認知上,每個人
對悲傷經驗也會出現不同的思考模式。
悲傷早期階段有些常見的想法,過一陣
子可能會消失,但有些想法可能會持續
下去,並引發憂鬱及焦慮。在認知上,
喪親者常有不相信喪親事實、困惑、沈
迷於對逝者的思念、感到逝者仍然存在
、出現幻覺等不同的反應。
正常的悲傷現象有哪些?
不管是上述的感覺、認知、感官知覺、行為
上的各種反應,其實都可能發生在每一位喪
親者的身上,只要是在短時間內的行為反應
,而且過一段時間後就自行消失並恢復者,
就不用太過緊張或反應過度。
但是,當某一種感覺持續過久、過強時,就
有可能變成病態的悲傷反應。當家人有不正
常且持續的悲傷反應時,家庭成員就不能忽
視,必須安排進行輔導或治療,以免衍生成
更嚴重的心理及精神問題。
哀悼的過程與階段
在喪親之後哀傷難過一般是有階段和過程的。
生死大師庫布勒羅絲提出面臨死亡的五個階段:否認和
隔絕、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事實。這五個階段
同樣也適用在喪親者失落的感覺上。
一般哀悼具有四個時期:
第一個是失落後馬上發生的一段麻木時期,大部分喪親
者都經歷過這一段麻木期。
第二期是渴念期,喪親者很希望失去的親人能夠回來,
並且否認失落是永恆的,這時期喪親者有很多的憤怒。
第三個時期是解組和絕望的時期,喪親者很難正常地發
揮生活功能。
第四個時期則是重組時期,開始回復正常的生活。
哀悼的任務與目的
人類的所有成長、發展都是為了完成各
種人生任務。同樣的,悲傷的人也必須
面對和經過這些為適應失落而有的哀悼
事實,才能完成哀悼過程。
哀悼的任務和主要目的,除了能有效幫
助喪親哀悼的完成,最主要的目的是讓
喪親者好好的繼續自己的人生。一般哀
悼主要有以下四項目的:
哀悼的四項目的
第一項是喪親者藉由哀悼過程接受失落的事實
。喪親者要能完全接受失落事實,是需要時間
的。
第二項是喪親者要經驗悲傷的痛苦。完全地體
驗悲傷,正常的抒導和發洩悲傷的情緒,對喪
親者來說是很重要的課題之一。
第三項是重新適應一個親人不存在的新環境。
第四項則是將對逝者的情感重新投注在未來的
生活上。當喪親者可以不再強烈需要恢復逝者
的形象,並且可以重新投注在日常生活中時,
哀悼的任務及過程應該就是結束的時候了。
哀悼的時間多久為宜?
哀悼期究竟會有多久,實在沒有一定的答案。
一般來說,有人四個月、一年、兩年,也有人
長達三、四年或永遠。親密關係的失落,很少
在一年之內完全解決,對大部分人而言,二年
並不算太長。
完整的悲傷反應的基準點,是想到逝者時不會
感到痛苦,如果想起死者而沒有慟哭或胸口緊
縮的感覺,並且能夠重新將情感投注在生活和
生命中時,哀悼便已完成。
走出悲傷-案例一
基隆父游國芳帶失蹤兒照片徒步環島
根據聯合報報導,基隆市罹患精神障礙的31歲
男子游昇翰,今年初到花蓮登山時失蹤,至今
毫無音訊。他失蹤前,他的父親游國芳答應陪
他徒步環島,為了兌現對兒子的承諾,游國芳
本周日將帶著兒子的照片,從基隆出發徒步環
島,預定卅天走完一千兩百公里。
走出悲傷-案例二
64歲陳姓婦人遺愛 皮膚捐204兵工廠傷兵
一名64歲陳姓婦人本月29日因下樓梯跌
倒,導致顱內出血,31日清晨過世。陳
婦家屬同意捐出死者皮膚、眼角膜、骨
骼,其中,皮膚包含前胸到腹部,大、
小腿的皮膚,由三軍總醫院帶回,為204
兵工廠嚴重灼傷的士兵做為皮膚移植之
用。
走出悲傷-案例三
83歲老翁8年來每日上亡妻墳前深情唱情歌
83歲有「愛文芒果之父」之稱的鄭罕池,妻子
楊玉桃過世八年,將太太葬在王井區斗六仔部
落自家果園。
他每天清晨六點不到,就帶著太太的照片及一
罐飲料,坐在墓園和太太說話,報告每天發生
的大小事。談心後,他唱起日文歌「愛你入骨
」,唱著唱著,忍不住紅了眼眶,對著照片訴
說他的想念「阿嬤,我足愛妳!」「你有聽到
嘸?」其愛妻之情傳遍鄉里,令人感動。
走出悲傷-案例四
遠離悲傷/作者:鄧美玲 /出版社:心靈工坊
失去親人的哀傷,每天不斷的在我們之間
發生;只是,如何在綿長的往後歲月裡,
跟心裡這頭哀傷的野獸共處?
本書是作者鄧美玲在丈夫空難驟逝後,悲
慟難抑,從死悟生的心路歷程。不僅赤裸
道出了經歷重大失落的人會面臨的各種處
境,更以「身體之道」對悲傷提供了獨到
的療癒之法。
最終,她說:「不論經過三年或三十年,
從失去摯愛的傷痛中死去活來,我們就真
的不一樣了。我們的不同,不是不再疼痛
,而是無懼於疼痛。」
悲傷輔導的內容
家人如果陷入不正常的悲傷,且持一段時間無
法恢復正常。此時,就需要尋求協助或安排就
醫。
不管是什麼機構或運用怎樣的悲傷輔導哲學,
為了讓輔導達到成效,輔導的進行是要遵循著
某些原則和程序的。當然每位悲傷當事人的情
況也是不同的,有時候程序的進行,可能會視
個案而有快慢和不同的輔導節奏。
一般而言,悲傷輔導多遵循10項原則進行,有
時候確能有效協助個案克服強烈的悲傷情境,
並使悲傷得到解決。
悲傷10項輔導原則
一、協助生者體認失落;
二、幫助生者界定並體驗情感;
三、幫助生者在失去逝者的情況中活下去;
四、尋求失落的意義;
五、將情感從逝者身上轉移;
六、給予充分的時間去悲傷;
七、闡明「正常的」悲傷行為;
八、允許個別差異;
九、檢查防衛及調適型態;
十、界定病態行為並轉介。
參考閱讀
與悲傷共渡-走出新人遽逝的喪慟/心理出版
喪慟夢/蘇絢慧/張老師文化
遠離悲傷/鄧美玲/心靈工坊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心理衛生實務工作者手冊(第
三版)/J. William Worden/心理出版
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J.Worden/心理出版社
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吳浩平、陳鈺湘/考用出版社
臺灣殯葬資訊網 網址:
http://www.taiwanfuneral.com/
我在生死學研究所學到的東西 無名小站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happyqb